回覆列表
  • 1 # 中州耕牛堂主

    王羲之得一“書聖”之名,足矣!

    至於說王羲之的楷書沒能和歐顏柳趙齊名,我要問一問題主:王羲之的楷書為什麼要與歐顏柳趙齊名?歐顏柳趙的楷書是從哪學來的?他們還不都是從鍾繇、衛夫人、王羲之等書家那裡學到的!

    (上圖為王羲之楷書)

    王羲之的楷書沒能和歐顏柳趙的楷書齊名,並不等於王羲之的楷書寫得不好。關於王羲之的楷書沒能和歐顏柳趙的楷書齊名,那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更重要的是歷史原因。

    (上圖為王羲之楷書《孝女出曹娥碑》區域性)

    我認為,歐顏柳趙的楷書與王羲之的楷書相比,尚差火候。如果要仔細品賞的話,那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王羲之的楷書才是真正的楷書,而其他人的楷書只是在王羲之楷書的基礎上有所發展並形成自己的風格罷了。

    (上圖為楷書之祖鍾繇的小楷《宣示表》區域性)

    (上圖為王羲之楷書《孝女曹娥碑》區域性)

  • 2 # 楠瓊酒店及度假村

    首先,我覺得這個問題中有些措辭要糾正!沒能,這個不能這麼說!王羲之被譽為書聖,這是後人給他的評價,這個評價不單單指哪一個字型,而是王羲之的書法成就!不在一個量級就不存在能與不能的問題!

    其次,齊名,也不對!中華上下五千年,獲得書聖稱謂的恐怕僅王羲之一人,可見他在後人眼中的地位還沒有人能夠出其右!所以,王羲之在書法史上的名氣比趙柳等人高多了!

    最後,後人在評價一個人的書法成就,大多依據他們的印象而來!有一定的片面性!比如王羲之所流傳下來的作品大多是行書,楷書相對少一些!但其楷書成就也非常高!歐,柳等人以楷書示人,其流傳的行書作品也非常棒!林散之被譽為草聖,你去看看他的楷書,畫,詩!是不是都還不錯?

  • 3 # 來禽館

    王羲之的楷書並沒有流傳下來,我們現在看到的並不代表王羲之楷書,都是翻刻了好幾遍的東西已嚴重失真,真正王羲之楷書不是這個樣子!

  • 4 # 王學書法

    王羲之的楷書也是經典,但是留下的墨跡不多,只有屈指可數的小楷,流傳不廣。歐顏柳趙楷書也好行書也罷,均沿襲王羲之等的結構和筆法。而且墨跡多,流傳廣,王羲之的書法不是一般人能見得到的,學的人不多,也是王羲之楷書的繼承和發揚。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經李世民的推崇得以發揚光大,而且達到登峰造極,無人能及的地步!這就是書法的魅力所在!

  • 5 # 地丁老師的情感世界

    朋友們你們好。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

    楷書,只是初學者入門的字型。書法的最高境界就是草書的行雲流水、龍飛鳳舞的境界了。

    王羲之,一個從古到今,唯一榮譽【書聖】的大家,他的篆、隸、楷、行、草五種技法,有一種掉鏈子的話,後人也不會給他加冕【書聖】這一稱謂滴。王羲之

    王羲之,東晉人,而歐顏柳趙卻是東晉以後的大家,他們的書法有很多是臨摹王羲之老先生的字型地。

    我個人覺得,歐顏柳趙四人,跟王羲之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顏真卿

    王羲之,不但書法好,繪畫藝術也不錯,做人、做官都是世人的楷模。這就是他能夠榮登【書聖】的原因。

  • 6 # 易經書畫論壇

    由於《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很多人都誤以為王羲之只會寫行書,或者只寫楷書、行書。

    其實大錯特錯了,王羲之一生百分之九十的書法作品都是草書,另外有少量的行書,王羲之的傳世的楷書極少極少,就這些極少極少是楷書還被後世認為是偽作。

    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做了300年的“書聖”,王獻之一生書法也是百分之九十的是草書,其餘是隸書,極少有楷書。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楷書的藝術性太低太簡單,楷書就是練練起筆收筆和簡單框架結構的。

    二王父子“書聖”不肯在那種初級階段浪費時間原地踏步。

    書法的最高水準最高巔峰是草書,所以他父子二人一輩子主攻草書。

    草書的最高巔峰是狂草,草聖張旭在世時就寸紙寸金,幾千年來,直到民國,書法的價格一直比國畫貴,今人不懂書法,只會看畫,才使得“好字賣不過爛畫”,悲哀。

    文中圖片是中國易經協會專家、著名書法家吳海萍先生寫的狂草。

  • 7 # 史介鴻

    因為楷書是在唐代才完善的,沒有這幾個人,就沒有唐楷,和絕句、律詩的形成一樣,而王羲之就相當於“詩經”吧?當然,如果要抬槓,書聖之上還有字聖倉頡呢。

  • 8 # 臨池管窺

    回答這個問題,談一點個人看法。

    首先表明觀點:“王體”、“王書”、“王法”都是在書史上已有的稱呼。只是沒有被特指王羲之的“楷書”。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知道,行書的出現早於楷書,而楷書的定型成熟,是於唐朝才完成的。歐陽詢融南碑北志形成“歐體”;虞褚變“王法”而廣大教化;顏真卿變“內擫”為“外拓”另樹體系;柳趙別出機抒,而集大成。。。

    但追根溯源,楷書的這種變化及成就,都源於“王書”。

    王羲之的書法成就,在於創立“新體”,而這些變體就包括楷、行、草諸體(沒見過他的篆隸書)。他建立的是“法”而不是相對簡單的“體”,後人把這種“法”稱為“中和之法”,是後世能培育出各種書體的土壤,所以“王家法”就比“王家體”要高出一個層次,無形中就與歐顏柳趙要拉開一個檔次了。

    王羲之以行草見長,但楷書造詣也不俗,能為後世楷模。從流傳的書跡看,他的楷書多以“小楷”見於世:《黃庭》、《樂毅》、《曹娥誄》(昇平帖)等。雖是小楷,但足以為後世樹立準繩,

  • 9 # 師範小王子

    鬧個笑話,因為王羲之是書聖,後世名家之所宗也,古人視師如父,而且又謙卑,怎敢跟自己的老師一起排隊?(米癲除外)。況且王羲之寫字講韻,講筆筆要有變化,結字也要字字有變化,特別相同的字更要面目各不相同。這些都是後世名家終生追求的。唐楷都是對王體用筆加以簡化整理、規範才創出來的。如歐體都是側鋒起筆,被當時的人譏為怪體。哪象今人,動不動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盲目自高。

  • 10 # 唐聖寶

    顏體柳體是作為一種楷書樣式存在的。王羲之的字整體風格可以看出,規劃出來,如果硬要安上王體的說法也可以。但沒必要,作為書聖這個稱呼,是最大的光榮和崇拜。他是中國人練書法幾乎是一切人的導師,稱呼對於王羲之是浮雲。

  • 11 # 川北書痴

    顏柳歐趙楷書名聲大於王羲之的楷書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孰優孰劣,而是誰最適合於初學。王羲之為代表的兩晉楷書是楷書早期形態,還有一些隸書的痕跡。而唐楷尤其是顏柳歐趙已經是楷書最完備最穩定的狀態了。

  • 12 # 不二齋

    書法史上,顏柳歐趙分別指的是唐代的書法家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和元代的趙孟頫,他們四位被評為楷書四大家。

    很多人就有疑問了,為什麼楷書四大家裡面沒有王羲之、鍾繇、王獻之,他們的楷書水平絕對要超過楷書四大家的,尤其是王羲之的楷書,這樣的排名置“書聖”於何地?

    其實,這個楷書四大家的排名沒有把王羲之、王獻之、鍾繇列入其中,是因為它的評價標準不同,它不是按照水平的高低來排名的,而是因為這四種楷書更適合初學,更適合初學者入門學習書法,它是按照初學書法這個標準來排名的。

    那麼我們看顏體、柳體、歐體、趙體這四種字型用筆和結構都非常的嚴謹,書法風格也非常的純正,非常適合初學,歷代書法家也以這四種字型為範本教授學生,楷書四大家的排名也由此而來。

    不但如此,這四種書體的排名順序也是有講究的,它是根據初學書法的學習順序來的。

    1、顏體

    一般初學書法會選擇先學習顏體,顏體比較好入門,適合孩童啟蒙,由於顏體筆畫比較粗,有利於毛筆中鋒的練習,同時還能學會“佔格”。而由於歐體的結構太過於嚴謹,孩童很難掌握,一般小朋友不建議初學就直接學習歐體。

    2、柳體

    但是,顏體還有一個自身的缺陷,那就是長時間的練習容易寫的肥大而缺少骨力。使筆畫變的太過於肥厚,甚至出現書法裡的“墨豬”。

    而柳體以骨力著稱,俗話說“顏筋柳骨”,寫了一段時間的顏真卿以後可以選擇練習柳公權,再把筆畫練習的痩勁一點,增強書法的骨力。

    3、歐體

    但是,無論柳體和顏體,它們的結構都沒有歐體的嚴謹,歐體的結構堪稱完美,所以學習完柳體和顏體以後,可以再練習歐體,讓自己的字的結構再上一個層次。

    而這個時候,初學者已經從孩童長大成了少年或者成人,理解能力自然也就增強了很多,加上以前顏體和柳體的基礎,可以學習歐體這樣比較難的楷書了。

    4、趙體

    歐體自身也有一個缺陷,它的結構雖然完美,但是它的筆畫相對來說比較生硬,加上本來就是碑刻,更不生動了,所以後人才評價歐陽詢楷書“狀如運算元”。

    而元代趙孟頫的楷書以行書的筆意書寫,此時練一練趙孟頫楷書的確能夠使書寫者的筆畫更加的靈活、靈動。

    從這也可以看出,這四種書體是古人入門訓練的教材,學習完這些、參加完科舉以後才可以去學習王羲之,王羲之的楷書同樣處於最高層。

  • 13 # 千年蘭亭

    這個問題看一下書法史,其實會很清楚了。楷書的發展可以唐為界,唐之前是楷書探索發展的階段,唐代則是楷書發展至鼎盛、成熟、完美的時期。

    楷書大約產生於漢末魏初。早期的楷書具有很濃重的隸意,這一點在楷書之祖鍾繇的作品中可以看到。

    至晉代時沿襲漢魏餘風,書家輩出,楷法漸趨完善,王羲之父子增損古法,大膽革新,裁成今體,為後人創立了典範和法則。

    應該說,王羲之父子貢獻巨大,但他們的作品中規律性的東西並不完善,他二人並未歸納總結,後人根據他們書法不同的特點進行分析,就形成了後世不同的字型。

    所以說,二王是個書法的寶藏,只要在其中開掘一個點,就能開創出一個派。

    也就是說,楷書中雖無王體,但楷書諸體多出自王羲之。

  • 14 # 清涵書法

    1.大家好,我是蘭亭書法日講。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2.我們學習書法,老師會讓我們從楷書入手,要取法乎上。既然取法乎上,自然就要從書法史上的楷書四大家的楷書入門。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著名的楷書四大家“歐顏柳趙”,作為書聖卻沒有王羲之的王體。沒有王體就說明王羲之的楷書不好嗎?楷書鼻祖鍾繇不也沒在四大家之列嗎,所以不在四大家之列,並不代表他們的楷書不好。

    3.楷書四大家歐顏柳趙,光是唐朝就佔有三位!為什麼?因為楷書發展到唐朝達到了鼎盛時期,而且唐朝書風尚法,楷書的法則最為嚴謹,這個時期的楷書最能體現楷書的“楷模”之作用!

    歐顏柳,三位大家又有各自風格,最能代表唐楷的水準,所以有歐、顏、柳。

    4.到了趙孟頫,人稱前後五百年無出其右者。趙孟頫的書法在元朝是空前的,極品的。趙孟頫的趙體楷書不再像唐楷那麼工整嚴謹了,而是在點畫之間加入了很多行書的筆意。這對於楷書而言是一種進步,使楷書更加靈活生動!

    5.之所以有歐顏柳趙,沒有王羲之是因為歐顏柳趙四位大家對於楷書的發展貢獻最大!他們的楷書最能代表楷書,所以有歐顏柳趙!

  • 15 # 莫道君行晚

    王體是有的,但在王羲之時代,楷書還不成熟,到了唐代楷書才成熟,才湧現眾多楷書家,顏歐柳趙在骨架筆法上更重法度,形成自己獨特的字法筆法,勝過前人,被後世尊為楷模,成為學習楷書的典範。

  • 16 # 硬筆書法教材

    《書訣》有云:

    隸者,作於程邈,今楷書之原也。微存篆體,元吳幼清、周伯溫、國初趙古則得之。其曰:今隸皆楷書也,亦分五等;一曰銘石,鍾繇特勝。

    二曰小楷,二王稍變鍾法:右軍用 筆內擫,正鋒居多,故法度森嚴而入神;子敬用筆外拓,側鋒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

    三 曰中楷,率更神品上,永興妙品上,河南妙品中,嗣通妙品下。

    四曰擘窠,刨於魯公,柳以清 勁敵之。

    五曰題署,亦顏公為優,太白次之,君謨又次之。本朝惟孟舉可配古人,自後未見 其比也。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楷書在書法上就是法度森嚴,端正的代表,所以也會有唐朝尚法。

    魏晉實則是楷書起源階段,是楷書形成階段,隋唐以後,特別是唐朝時期,楷書的書寫從魏晉時期的注重於筆畫的中間轉到了注重筆畫的起筆和收筆,這種書寫習慣,讓人們看到了楷書書體的規範端正。同樣也讓字型最終停留在了楷書,後世的書體沒能再進一步,因為唐朝已經讓書體發展到了極致。

    楷書四大家,至於誰評選的就不清楚了,肯定是明代以後的人,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對於楷書的要求也是很高,所以也會有館閣體盛行的局面。

  • 17 # 麓風軒

    “楷書有歐顏柳趙卻沒有王羲之王體”的說法其實是對書法史的不瞭解,是誤解。

    1、書法史上楷書境界最高者,一是鍾繇,二是“二王”。王羲之的楷書,歷代被奉為“神品”。古代書法理論家認為,學楷書不學魏晉,就學不成楷書。王羲之的楷書是我們所熟知的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趙孟頫的祖師爺,境界比他們都高,不在一個層面上。

    2、那為什麼初學者很少練習王羲之楷書?或者說王羲之楷書不及歐顏柳趙普及和流行?一是王羲之楷書流傳的主要是小楷,如《黃庭經》、《樂毅論》,可能是當時工具所限;二是王羲之楷書基本上是東晉格調,對於一般初學者更加難於把握,有點曲高和寡的味道。

  • 18 # 子衿書法

    你說的是楷書中有歐體、顏體、柳體、趙體之稱,而沒有王體之說,是吧?

    這裡給你簡要的介紹一下。書體只有楷行隸草篆五體。歐顏柳趙,是以他們的姓氏為代表的風格流派。大家平時說的“歐體、顏體、柳體、趙體”,是現代的一種不準確的約定俗成叫法。在清代以前,並不稱個人的書風為某體。

    這個叫法的具體產生起於何時已不可考。但肯定是在現代。歐顏柳趙楷書四大家,也是現代為了便於書法學習入門,根據他們的影響而總結出來的四種風格流派。並不代表他們在楷書方法的造詣最高,而是他們的字型便於初學者入門學習。

    王羲之書法,楷書全是小楷,梁武帝贊其書為“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唐太宗李世民論王羲之書法“研精篆隸,盡善盡美”。又說“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沒有一定的基礎的人,完全不能領悟其中的精妙,自然不能作為初學教材。所以就不在歐顏柳趙四大楷書之列。

  • 19 # 翰墨今香

    這個問題問的挺好的,初學書法的都知道歐顏柳趙,但很少知道還可以學習王羲之。那麼為什麼沒有所謂的“王體”呢?個人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時代的需求,二是王羲之可以說是諸家之源。

    先說第一點:為什麼說是時代的需求呢?隋代正式開始了科舉制度,到了唐代科舉制度更加得到了完善,而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書法,使得科舉跟書法就掛上了夠。這也直接影響了後面的幾個朝代,文人為了科舉考試,就必須認認真真的寫好楷書,但什麼是好楷書的標準呢?於是在眾多的書家當中,找到了四個名氣很大,楷法嚴謹,風格特徵鮮明的書家,就是“歐顏柳趙”四大家。

    第二點,王羲之的字為什麼說是諸家之源呢?就說這楷書四大家吧,他們的書法都是取法魏晉,這裡的晉主要指的就是王羲之和他的兒子王獻之,其實最主要的還是王羲之,這跟太宗李世民對王羲之的推崇有很大關係。也就是說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四大書家透過學習王羲之的書法,然後又博採眾長,最終形成了自己風格鮮明的書體。所以從這一點來說,不能把王羲之的字跟這四大家排一起啊。

    還有一點,晉人尚韻,王羲之的書法最大的特點不在他的外形,而是內在的風骨。不像楷書四大家,每家的書體外形特徵十分鮮明,所以比較適合初學,這也使得四大家的楷書推廣較普及。從四大家入門之後,要想再深入發展,一般都是要上追魏晉了,就是要找王羲之學習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殺中哪些武將稱得上反賊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