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Alston-_

    曾國藩所創立的湘軍模式值得後世借鑑,蔣介石就深信此道,黃埔嫡系就是這麼來的;另外曾國藩在官場上的人情世故也是很獨到的,當初,他不懂官場的遊戲規則,處處碰壁,後來被迫回家,待後來起復,完全變了樣兒,成為官場上的老手,這也是一門學問。

  • 2 # 原上牧馬

    曾國藩被稱為中國近代立德、立功、立言一完人,備受人們稱頌。毛澤東、蔣介石、梁啟超都非常佩服,以為楷模。他身為高官而生活儉撲,不愛錢,常懷謹慎之心。治軍方面:我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是毛澤東借鑑曾國藩的治軍語錄而編成的。治家方面:摘抄曾的語句:吾屢教家人崇儉習勞,蓋艱苦則筋骨漸強,嬌養則精力愈弱也。既奢之後,而返之於儉,若登天然。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道德方面,摘抄曾國藩原句:驕、惰未有不敗者。勤字所以醫惰,慎字所以醫驕。此二字之先,須有一誠字,以立之本。誰人可慢?何事可弛?弛事者無成,慢人者反爾。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取人為善,與人為善;樂以終身,憂以終身。曾國藩用自己的一生為後世在道德、功名、持家、為學方面作出了楷模。我最崇尚曾文正的一句名言是:精神愈用則愈出,陽氣愈提則愈盛。

    "

  • 3 # 方三花

    1,每逢大事有靜氣。

    2,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先。

    3,不為聖賢,則為禽獸。

    4,輕用其芒,動既有傷,是為兇器,深藏若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

    5,揚善於公庭,規過於私室。

    6,打脫牙和血吞。

    7,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成者居其半。

    8,歷來文壇上之泰山北斗,官場上好無建樹,甚至一敗塗地,蓋因不識其中差別耳。

    9亂世站得住,才是有用之學。

    10,世界上的人,其實就是棋枰上的子。

  • 4 # 讀來讀趣

    一個人贏得一個好的評價或名聲,對於別人來說那只是一個名詞,但對於他自己來說,卻往往意味著付出了長期的、艱苦的、外人很難體會的努力。曾國藩死後諡文正,是封建社會臣子能得到的最高榮譽,更被後世稱為千古完人,就連他的老鄉毛主席也說過:“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這些評價或許有一定程度的誇張,但也說明了曾國藩有其獨到的過人之處。

    拋開政治階級論,僅從曾國藩的為人,個人認為值得學習的有兩點。

    1.剋制,艱苦的剋制。之所以被稱為完人,最重要的一條是曾國藩有過問鼎至尊的實力,但他最終仍然選擇恪守本分,做好一個臣子,使自己的一生完整地完成了一個儒家士子所應該秉持的處世之道,強行壓制住了一般人所難以抵擋的巨大欲望,這種自制能力強大的可怕。宏大處如此,細小處也是如此,曾國藩終其一生每天堅持自省,及時發現和匡正自己的問題,使自己的言行和思想都始終沿著一個嚴格的軌道前行,這也是一般人所難以做到的。也許有人會說曾國藩在日記中也記錄了很多孟浪輕浮行為,但我認為這不僅不能說明曾國藩是虛偽的,反而因為這些事所呈現出的瑣碎和真實,更加彰顯了其人格的光芒,因為即使是聖人,也會有其弱點,正是能克服弱點的人,才能成就偉大。

    那麼,曾國藩剋制的力量源泉來自哪裡呢?這就是第二點所要說的。

    2.理想,堅定的理想。曾國藩自幼讀聖人之書,習儒家之道,他的理想就是儒家的理想:君臣父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終其一生,他一直都在追求這一理想,不允許自己有絲毫偏離。儘管這理想的目標有時顯得是那麼遙遠無望,他仍苦苦堅持。世人所詬病的他殘酷鎮壓太平天國,反而更加說明了曾國藩對理想的堅持。因為太平天國依靠的是外來思想,在曾國藩看來,那是不可容忍的邪魔外道,他要捍衛的,是幾千年來中國人所堅守和踐行的儒家之道。因此,如果把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的行為僅僅是看成為國家為君主的盡忠行為,是對曾國藩的極大低估和不理解。每個人人生中一切的行為和選擇,其實都源於自己的價值觀,而曾國藩的儒家價值觀,是其一生追尋的理想。

    “完人”、“聖人”、“偉大”,對於我們來說,只是一個簡單的詞語,對於擁有這些評價的人如曾國藩來說,贏得這些詞語,卻用盡了一生每一天的努力。

    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 5 # 李凡軍事觀察

    北宋大文豪蘇軾在《晁錯論》中說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曾國藩在中國的歷史上評價相當高,毛澤東說他是封建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他的堅韌性和遇到挫折不氣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現代任何一人去學習的。

    曾國藩在訓練湘軍之時,軍餉都是自籌,因為那個時候清政府對外割地賠款,導致國庫虧空。

    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大家賣力作戰都是為了軍餉,沒有軍餉的保證,誰願意去賣命。在這樣的艱難條件下,曾國藩沒有放棄,好漢打脫牙和血吞。在不斷地磨鍊失敗挫折中,使他成為中興第一漢臣。

    一個精神世界無比強大的人,才能在現實世界中站的更高,走的更遠。

  • 6 # 思維技術

    曾國藩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

    數百年來,能夠以書生而克平世亂,戎馬倥傯間亦為學不倦,並把學問事業均磨練成功之人可謂極少,而曾國藩居其一。其文韜武略、傳奇一生始終為人們評說,而他本人也成為近代史上最為顯赫且頗具爭議的人物。其為人為學,更是於無形中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人生經驗 ,他把中國人在惡劣的環境中反覆磨礪治學、為官、從政的智慧與謀略演繹得淋漓盡致。可以說,獨樹一幟的曾氏絕學,在人際關係多樣化、複雜化的今天仍有著極高的參考價值。曾國藩面對晚清的 “危局”, 以不同於一般儒生隔岸觀火、平居清議而不懂力行的方式挺身入局、親力親為,確立起經世致用的最佳典範。值得學習的地方:究其一生的為人、為學、為官,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在儒家義理與事功之間,曾國藩成功地交融了二者 。

    一、為人之道

    內聖外王之法——曾國藩為人為官的基本原則

    一個人不管是讀書從政,還是做工種田,亦或是經商做學問,都離不開他修身養性程度的高低和掌握的好壞。古往今來,凡能成大事者,無不具備“內聖”的心法素質。“慎獨 ”即是這種境界的最高體現,而只有在自持自制的心性休養中,才能逐步達到這樣的境界。自律自制,修身養性,要“每日三省”。程頤說,君子遇到困難險阻時,一定要思考反省自己是不是有什麼錯誤而導致這種困難的發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就糾正它,沒有過錯就用它來自我勉勵,這是修養自身的美德。

    曾國藩在個人修養上尤為嚴格,每日靜坐, 反思己過幾十年如一日潛心修為。為達“內聖”心法最佳境界,曾國藩以“修法十二課”來約束自己的身心,“十二法”是:持身敬肅、靜坐養性、早早起床、讀書專一、閱讀史書、說話謹慎、保養真氣、愛護身體、每天獲知新學問、每月不可荒疏舊技能、寫字、夜晚不出門。曾國藩一生的成就,可以說都是在礪志中,在“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教化中取得的。國藩的家書,是其畢生奉行“礪志”的生活最為可信的實錄。如果曾國藩平時沒有養成明事理、析得失的良好習慣,恐怕不會在複雜的官場中不斷得到升遷,並且最終成為一代名相。曾國藩一生的意義在於自拔流俗、陶鑄世風。曾國藩一生所做的一切皆圍繞著“陶鑄世風”四字為中心。思想解放正是曾國藩成功的秘訣所在,亦是他能影響百年曆史的淵奧所在。曾國藩年青的時候其實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集“憤青曾國藩”、“情色曾國藩”、“虛偽曾國藩 ”於一身,是個有許多毛病和缺點計程車子。曾國藩的一生經歷了從“憤青”到“好人”的鉅變。一個人的立身處世,就在於能自我把握。曾國藩正是牢牢地掌握了天人支配權、交友支配權和分享支配權,所以能夠名垂千古而不敗。梁啟超對曾氏傾心推崇,稱“吾謂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複也 ”。

    毛澤東青年時期,也潛心研究過曾國藩文集,得出了“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的結論,在晚年,他還曾說:“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而蔣介石,對曾國藩更是頂禮膜拜,認為曾國藩為人之道, “足為吾人之師資”。他把 《曾胡治兵語錄 》當作教導高階將領的教科書 ,自己又將 《曾文正公全集 》常置案旁, 終生拜讀不輟。據說他點名的方式 、靜坐養生的方法 ,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國藩。

    綜觀曾國藩的一生,他做到了“礪志”與“用世”,以一介書生統領湘軍兵勇,為清政府統治的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真正實現了古時君子建功立業、聞達天下的夢想。

    二、為學之道

    讀書是曾國藩解放思想的基石

    人生在世,不過短短几十載。大凡有志向的人,無不希望生前建功立業,死後萬古流芳。然而想成就大事業的人,非有卓越之智慧和超凡之才幹不可。而智慧才能的獲取,依賴於平時的學習和知識的增進,所以古今中外的成功者沒有不講求治學之道,高度重視知識的作用的。學問的獲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勤學好問,持之以恆。學問好比金字塔,基礎越深越博越好,這樣才能在廣博的基礎上求得高精尖。做學問,必須重視讀書的方法。不要貪多,而要專注於一書,力求吃透。同時,治學必須避免門戶之見,博採眾長,兼收幷蓄,為我所用,才能學貫中西,博古通今。只有依賴不俗的才學,一個人才可以為國立功, 為己立德,為人立言,受到後人的敬仰。

    曾國藩的一生都在讀書,他打破傳統,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首先是立定規模,博覽群書,然後是求精求熟,約取精髓。正是這樣,曾國藩從書中讀到了真學問。他讀的書和同時代的其他讀書人所讀的書完全一樣,都是程朱理學, 都是 “四書五經”, 都是在現代人眼裡最沒有真學問、老朽不堪的科舉應試之學。然而,曾國藩卻能一反常態,將這些“無用之學”在實踐中發揮出最大的功效,成就了一生驕人的事功。他沒有進過黃埔軍校,也沒有出國留學, 更沒有什麼祖傳兵法,他只是一個典型的儒家士子。然而,在漢學宋學門戶森嚴的晚清之際,他卻能綜攝漢宋,在沒有軍事經驗的基礎上,成功地打造出一支湘軍;在朝廷前後任命的9個團練大臣中脫穎而出,並且一枝獨秀;在沒有什麼靠山後臺長期虛懸客寄之中,他培養出了一支廣泛的人脈, 很多人在他死後都仍然頌歌不已;在毫無外交經驗且很少與洋人打過交道的背景下,他成功地開啟了洋務運動;在長期遠離家庭、深處軍旅轉戰之中,他培養出了一個書香傳世的家庭,其子弟的成就更不讓人,三個弟弟都成為湘軍重要將領,一個兒子是外交家,一個兒子是數學家。平凡而不另類的曾國藩為什麼能做出一番“另類”的事功? 這是因為曾國藩做到了讀書與解放思想的融合:不唯書, 敢於突破程朱理學。當同時代人步入官場後就不再讀書之際,曾國藩已經突破程朱理學的樊籬,不唯書,不功利,終生讀書,以讀書為樂。

    曾國藩認為“天下凡物加倍磨治,皆能變換本質,別生精彩。何況人之於學? 但能日新又新,有倍其功,何患不變化氣質,超凡入聖!”而且在曾氏看來,“善學者於古人之書,一一虛心涵詠,而不妄加評騭 ,斯可哉。”

    作為講究經世致用、復興儒學的聖哲,曾國藩恪守“立德”、“立功”、“立言”之儒家教訓。尤其在修身立德方面,體現出了強大的毅力和感召力,篤學力行,從不懈怠。在儒家義理和事功之間,即毛澤東所說的“辦事”和 “傳教 ”之間 ,曾國藩憑著借鑑傳統文化精神、解放思想的實踐,成功地將二者融為一體。

    三、為官之道

    曾國藩的領導藝術

    曾國藩生活在舊秩序行將崩潰的晚清社會, 而他卻於亂世中十年七遷,青雲直上,連躍十級,從七品一躍而為二品大員,創造了清廷任官的奇蹟。

    1853年他因母喪返鄉,在朝廷危難時,以在籍侍郎身份任湖南團練大臣,以禮治兵,組建了湘軍。這支戰鬥力極強的軍隊在他的領導下極富儒家色彩且轉戰十年,成功擊敗了幾乎取代清廷的洪秀全軍隊,而湘軍總數也多達30萬,以“無湘不成軍”之勢鑄就了曾國藩政治生涯的頂峰。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天下的曾國藩因此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又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死後被諡“文正”,成為時人推崇的末世聖人。

    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盪歲月,在那種極為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曾國藩既無家學,也無根底,卻以一介儒生力挽狂瀾,成為“中興第一名臣”,獲得官場上的巨大成功。作為領導者、統帥,識人辨人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任何領導者要取得成功,都必須善於發現人才,網羅人才,禮待人才,並且大膽使用,因才授職,歷盡所長。因此,知人善任,是君王將帥能成其大事業的核心。“當官要學曾國藩,這句不是出自檔案中的口號, 源自於曾國藩領導藝術的兩個被人熟知的方面,即識人有術、用人有方”。曾國藩領導藝術的最高境界在於他善於培養和造就人才。他說“營務處之道,一在樹人,一在立法。有心人不以不能戰勝攻取為恥,而以不能樹人立法為恥。樹人之道有二:一曰知人善任, 一曰陶熔造就”。同時曾國藩還提出了委任官員的標準,有四個方面最為重要:“一曰:習勞苦以盡職;一曰:崇儉約以養廉;一曰:勤學問以廣才;一曰:戒傲惰以正俗”。

    “做官要學曾國藩”這句話把曾國藩習慣於定格為一個權術家則是一個天大的誤會,想從曾國藩身上學習什麼權術,把權術當成是什麼領導藝術, 顯然是現代人投錯了門。最忌權術的曾國藩深深懂得權術離不開欺騙,權術絕對不是領導藝術。曾國藩認為:“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並重。得人不外四事曰廣收、慎用、勤教、嚴繩。治事不外四端,曰經分、綸合、詳思、約守。操斯八術以往, 其無所失矣”。

    曾國藩還認為:“治世之道,專以致賢養民為本。其風氣之正與否,則絲毫皆推本於一己之身與心。一舉一動,一語一默,人皆化之以成風氣。故為人上者,專重修養;以下之效之者, 速而且廣也”。

    古人說:“能當一人而天下取,失當一人而社稷危”。曾國藩是深知這個道理的, 因而在人才問題上深具歷史的卓識與戰略的眼光。他對人才的廣泛蒐羅和耐心陶鑄,是他能夠成就“功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後來薛福成評述道:“自昔多事之秋,無不以賢才之眾寡, 判功效之廣狹。曾國藩知人之鑑,超軼古今。或邂逅於風塵之中,一見以為偉器;或物色於形跡之表,確然許為異才。平日持議,常謂天下至大,事變至殷,決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維持。故其振拔幽滯,宏獎人傑,尤屬不遺餘力”。

    《清史稿》中評論曾國藩道:“至功成名就,汲汲以薦舉人才為己任,封疆大臣軍營統帥遍佈全國。以人事君,皆能不負所知”。石達開也曾稱讚曾國藩:“雖不以善戰名,而能識拔賢將,規劃精嚴,無間可尋”。由於曾國藩對人才問題的高度重視,並且在人才的選拔、培養、使用上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因此他的幕府人才 “盛極一時”。曾國藩懂得英雄援手,藉助他人的力量,而達到事業的成功。當今社會真正到了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重用人才的關鍵時刻,如何培養和造就人才, 當今社會的領導人應該好好地向曾國藩學習 。

  • 7 # 語文360

    曾國藩是大清朝最忠誠的漢臣,他在“求學、修身、克己”方面的值得學習。

    一、求學

    曾國藩一生只做了二件事:一是讀書,透過讀書考取功名,透過讀書修身養性;二是創辦團練、組建湘軍,鎮壓太平天國。

    曾國藩是孔子下七十二賢之一曾子的後人,曾國藩在孩提時,揹負起“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重任。他立志“不考取功名,不成家”,直到二十三歲考中秀才後,才娶妻。

    二、修身

    曾國藩追求“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願,開始“正心、修身”,塑造了“曾國藩人格”魅力。

    三、克己

    曾國藩有很強的自我約束能力,他對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都很高。

    四、家書

    曾國藩在家書中對家人的要求是非常高,他的“修身、克己”會潛移默化價值觀、人生觀,進而影響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讀書選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