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6
回覆列表
  • 1 # 一縷陽光

    1.蒙古的勇猛,騎射。

    2.沒有後勤拖累。用馬奶充飢解渴。

    3.一人雙馬或幾馬,可長途奔襲。可日夜行軍,在馬上睡覺。

    4.戰術高明,閃電戰,輕騎兵騷擾戰等等。

  • 2 # 洪偉42224071

    我是這樣看的,騎兵擁有太多的優勢 ;1機動力極強,在偵查得力的情況下,可以迅速找到對手兵力的薄弱環節予以打擊。2衝擊力大,同等兵力在冷冰器時代,步兵不堪一擊。3脫離速度快,碰到人數眾多的步兵,抗不過就可以開溜。4蒙古騎兵對後勤需求較少,以搶奪對方物資為主,可以長時間作戰。唯一的缺點是功堅能力不足。這點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騎兵本來就不是為攻堅準備的,如果要攻城,只需派出相對的騎兵,到達對方城下,對方沒有對等的騎兵部隊的話,基本該城市就被圍困了,對方步兵出城就是被屠殺,所以只需自己的後續步兵到達,慢慢收拾就是了。

  • 3 # 貓員外

    關於蒙古人的戰力,金國最後一個皇帝哀宗完顏守緒曾經有過一句很到位的評價:蒙古人“惟恃馬力,因中國之巧。”

    這句話要分開來看。

    首先,是說蒙古人惟恃馬力。當時,蒙古人總有世界第一的馬匹擁有量。這讓蒙古人擁有極大的戰略優勢。蒙古士兵普遍雙馬甚至三馬,讓蒙古人可以相對很輕鬆的完成大範圍的戰略穿插或者轉移。而且,巨大的馬匹擁有量,讓蒙古人對步兵作戰始終保持優勢。輕重騎兵相結合的戰術讓蒙古人在他的敵人面前始終保持戰略優勢。

    其次,蒙古人“因中國之巧”。

    作為蠻族,蒙古人對文明世界的成果擁有驚人驚奇的寬容度和接受程度。不管是漢人、苗人、大月氏人、波斯人、阿拉伯人還是高加索人,蒙古人對他們的先進之處一概表示歡迎。雖然這種歡迎僅僅保持在了實用的拿來主義這一層面,但是這些文明依然在蒙古人的統治下碰撞出了瑰麗的火花。蒙古人很快就擺脫了野蠻人的作戰方式,來自漢人最先進的軍事後勤系統,來自阿拉伯數學家發明的最優秀的投石機……蒙古人一旦發現敵人的可取之處,就會立刻拿來強化自己的軍隊。這一點,充分體現在了元代社會科學的全面發展上,無論數學、天文學、醫學、輕重工業,元代都達到了一個驚人的高度。甚至讓後來者也讚歎不已。

  • 4 # 天下大局

    騎兵的機動能力之強,已經立於不敗之地,只要不是腦殘,直接用騎兵衝步兵方陣。蒙古人經常與野獸搏鬥,生存環境惡劣,戰鬥力本來就強,再加上一個英明的領導,如何能不勝利?還有一個最最關鍵的,人家夠狠,打下一個地方,男的全部殺掉,女的和小孩留下,完全不會有後方不穩的情況。

  • 5 # 不老的老法師

    北朝強強更替的產物,想想也是,遼軍已然強悍,金軍造反將之擊垮更替,金軍可見有多強,而蒙軍造反更是擊垮金軍而更替,所以蒙元軍西征歐亞大陸並不讓人意外,北朝新陳代謝沒有最強只有更強!反觀兩宋因太祖黃袍加身加之前朝藩鎮自重而矯枉過正,扭曲古典儒家思想,以致漢家精英只知愚忠再無魏武唐宗者更替羸弱無能兩宋得以強盛,終落得舉國陪葬趙家小兒。那段300年之歷史南北對比強烈。

  • 6 # 禪中天籟小叔

    我個人看法是:

    首先蒙古軍隊擁有強大的組織紀律性。鐵木真第一次建立了組織嚴明的真正軍隊,千戶制度的建立,使原始氏族時期的蒙古,完全脫離了之前蒙古遊牧民族戰時,純屬牧民加民兵的作戰模式,在戰場上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紀律嚴明。

    其二,靈活機動的騎兵戰術,蒙古騎兵的戰術,就是用輕裝機動的弓騎兵作為牽制和突襲的力量,在擾亂敵人的目的達到後,最後利用重灌騎兵,在敵人薄弱環節給予致命一擊。戰鬥中,蒙古輕騎兵會率先向敵軍發起攻擊,在擾動敵軍之後,再讓自己的重騎兵進行總攻!

    其三,蒙古騎兵的恐怖打擊能力。即所謂的投降者免死,抗拒者屠城。

    最終是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和英明指揮!

  • 7 # 秦崤萬里

    其也不是天下無敵。折兵埃及的馬穆魯克。墜帥於釣魚臺。說明,蒙古騎兵有其最大的作戰半徑,以及適合的戰場。騎兵屠城不可怕,可怕的是攻城部隊。蒙古當時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攻城戰術和裝備,以及最善於奔襲騷擾的騎兵,這兩個配合才天下無敵。首先騎兵騷擾,切斷對方增援和補給,對方只能縮於城內。然後攻城部隊上去,勸降攻城屠城等一套下來。說起攻城,就不得不說漢人郭靖了。所以,大家懂得。

  • 8 # 孫家的淘氣妹

    第一點 士兵不需要訓練。從小學騎射戰鬥素質極好。

    第二點 無後勤。不需要後勤,有母馬萬事足。(母馬提供馬奶和發酵的乳製品)

    第三點 遊牧民族特性。利用以蒙古馬特有的耐力和遊牧民族高機動性為特點發展的特有戰術,二十四字真言(中間突破,兩翼包抄,遇強則走,瘋狂騷擾,敵逃我追,敵守我圍)。

    第四點 慾望!從連鐵鍋都沒有到金碧輝煌的蒙古包,對古蒙古人來說,被無限的物質慾望驅使比什麼演說都要好。

    第五點 懦弱、腐朽、自大的對手。南宋的懦弱大家都知道說,金的腐朽,花剌子模的摩柯末蘇丹的自大,都敗在惡魔下凡一樣的蒙古人手裡。

    第六點 招攬了超級人才知人善。如四子、四義子、四傑、四狗等,金國的耶律楚材(元朝政體的制定者)、回人鎮海(大商人後開啟回回人管理元朝財政的格局),漢人郭寶玉(名將),乃蠻的回鶻人塔塔統阿(蒙古文字的創造者)。

    第七點 最初的統治者英明神武!

  • 9 # 文史小茶館

    蒙古帝國在亞洲擴張讓中國等地人口減少了接近一半,數次西征也於路直接間接滅掉了上千萬人。有國外學者認為,蒙古帝國入侵導致了總共超過3000萬人被殺。這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恐怖結果並不是單純依靠強弓良馬或者某種戰術的原因。

    號稱“上帝之鞭”的匈奴王阿提拉,鏖戰羅馬的帕提亞薩珊波斯,對抗十字軍的阿拉伯世界,以及傲視中亞的突厥部族都擁有大批弓騎兵和出色騎兵群。那蒙古軍隊優勢何在?事實證明,他們出眾之處在於高度統一的軍事體制和強大的組織能力。

    (蒙古帝國擴張動態圖)

    這並不是一個傳統遊牧部落集合,而是全面軍事化的擴張性帝國。在成吉思汗,拖雷,窩闊臺,蒙哥一個接一個強人率領下東征西討,縱橫歐亞。直到內部權力爭奪讓蒙古帝國陷於分裂。此後帝國集權統治力量下降,逐漸蛻變為多個地區性遊牧或半遊牧國家,便再也不復席捲歐亞的能力了。

    總結來說,蒙古軍隊依靠了以下幾點優勢:

    源頭——領導者能力出眾,具有野心和遠見卓識。

    核心——軍事體制嚴密強大,集權制高效。

    基礎——武器戰術優異,善於學習吸納新技術。

    後盾——統一了蒙古草原,人力物力豐沛。

    保障——遊牧特性使持續作戰,快速機動成為可能。

    (蒙古戰士風貌)領導者與軍事體制:

    人,永遠是最關鍵的節點。開創,永遠是最難的部分。

    無論是不是以英雄史觀來看這段歷史,成吉思汗無疑是那個把一盤散沙的蒙古人鍛打出冷酷鋒刃的角色。

    (蒙古國,距離烏蘭巴托54公里處的成吉思汗騎馬雕像,不鏽鋼制,40米高)

    統一蒙古各部以後,成吉思汗摒棄了鬆散的部落兵制,以千戶制建立起高度忠於他個人的軍隊。《蒙古秘史》記載他將全蒙古牧民編組成95個千戶。任命千戶,百戶,十戶長具體管理,猶如封建時代的齊民編戶政策,保證了基礎統治和兵員徵召效率。作戰時,宗王,萬戶由大汗直接指揮,千戶則指揮下級軍官。針對大目標的命令釋出後,具體到官兵身上的作戰指令可以有廣泛迴旋餘地,下級被允許選擇合適戰術對敵。實際作戰中,蒙古軍隊以十人隊為基礎執行戰術機動。如果有士兵於戰鬥中逃跑,那麼他的9個同伴將立即面臨死刑。所有軍兵都必須無條件忠於彼此和上級,特別是大汗。

    在遊牧人熟悉騎射的先決條件下,成吉思汗更創立了嚴酷到無情的訓練制度。他要求士兵一遍又一遍的練習騎馬,射箭和叢集戰術。所有編隊,變陣都會反覆磨礪,整個過程嚴厲到現代人看來不科學的程度。靠著大汗權威維繫,以及戰功晉升,戰利品分享刺激,士兵的戰鬥意志十分強烈。如此嚴密的軍事組織,嚴格的軍隊紀律,完全和臨時徵召的牧民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

    (蒙古軍常用的四種戰術:費邊消耗戰術,迴旋騎射戰術,包圍殲滅戰術,佯敗誘敵戰術)

    其次為透過頒佈大扎撒(軍令,法度),作為蒙古帝國的成文法典,以明確律法來掌控屬下,遠比過去遊牧民族統治方式先進。草創各種基礎制度以後,大汗的命令使之得到有效執行,大大提升了蒙古部落凝聚力。

    這一切,都是為了個人野心和部落擴張為目的。草原部落原生的對外掠奪願望得到強化,蒙古戰士從上至下都渴望著從戰爭中獲益。

    (蒙古國復原的蒙古騎兵)

    武器與戰術:

    強力軍隊和士兵,總是離不開優秀的武器和戰術,但這並不是決定性因素,而是錦上添花。

    弓箭,鎧甲,馬匹,算得上蒙古戰士的看家寶。每10個蒙古士兵裡,有6名是輕裝騎射手,另外4名為重甲騎兵。

    (現代還原的蒙古騎射手)

    十二十三世紀的蒙古弓屬於反曲複合弓,弓身較小,弦橋並不突出。因拉力大,理論射程超過350碼(318.5米),同時期英國長弓射程則為250碼(227.5米)。據西伯利亞尼布楚地區考古發現的1226年石碑銘文顯示,成吉思汗的侄兒在一次聚會里彎弓射中了遠在536米之外的目標。

    除了個別勇士,一般的蒙古戰士都能在馬背上夠對150米之內的目標進行精確打擊,或者對300米左右的目標實施覆蓋射擊。這和他們自幼生活在馬背上的習慣分不開,也和長期嚴格訓練有關。

    (蒙古反曲複合弓復原)

    對輕裝騎射手來說,皮衣或者皮甲這類輕便的防護便已足夠。重甲騎兵則人馬都穿著鐵甲或者鑲鐵片的皮甲。蒙古盔甲受中國和中東風格影響很大,大多為經過硬化處理(煮沸後塗上瀝青粗漆)的皮革和優質鐵片,以層疊狀構成,重約10公斤。盔甲內襯絲綢,以便於拉出射中身體的箭頭。蒙古馬甲以5個部分構成,旨在保護馬匹身上弱點,增強激戰中的生存能力。

    (美國加利福尼亞聖何塞博物館展覽的蒙古重騎兵復原照片)

    蒙古馬優點便人所共知了,除了體型相對較小,耐力好,耐寒強以外,能自行尋找草料和樹枝吃飽也是重大優點,這意味著軍隊不需要每天為馬匹準備稻穀或者黃豆的精飼料,後勤壓力大大減輕。蒙古戰士還偏愛母馬,馬奶製品能讓軍隊渡過食糧不足的艱難困境。每個蒙古戰士通常擁有2到4匹馬,交替騎乘多餘的備馬使蒙古軍每日可以行進160公里。1241年入侵匈牙利時就讓馬紮兒人驚掉了下巴,因為當時的普通歐洲軍隊一天根本走不了幾十里路。

    (如圖可見,蒙古馬的身形大小)

    野戰裡,蒙古軍隊命令嚴明,戰術靈活,可以用大小騎兵團隊執行各種複雜的機動,佯攻誘敵運用自如,隨時尋找對手破綻以致命一擊。面對大型城市,蒙古軍隊也不像傳統遊牧部落出現明顯短板。除了驅趕當地平民降兵攻城,他們還有更多手段。

    因為除了基礎裝備,蒙古首領保持了對工匠和新武器新技術的尊重。 他們從西征路上學到了阿拉伯世界的重型配重投石機,又從南征裡學到了中原地區的火藥技術。於是,實用主義支配下,南宋堅固城池遭到了配重投石機的遠端猛擊,東歐聯軍被飛擲的火藥炸彈和火焰箭搞得哭爹喊娘士氣崩潰。2003年於日本海域出土了蒙古戰艦,考古學家們發現上面有一堆堆陶瓷外殼的火藥炮彈,足以證明蒙古軍隊對先進武器的掌握程度。

    (壁畫中表現的蒙古配重投石機)

    (出土的蒙古戰艦和陶瓷炮彈殘片)

    至於各種欺騙手段和心理戰,蒙古軍隊也非常擅長,他們對東西方的征戰裡,學到了各國的戰略戰術。於是一隻鐵血大軍有了兵法指引,在數量不居於絕對劣勢時,將難以被戰勝。

    興亡匆匆,夢幻泡影。

    蒙古帝國存在了100多年時間,中央集權優勢結合遊牧部落可謂所向披靡,兵威遠布。東起中華故土,西至東歐腹地,北到永凍之地,南及爪哇島群。

    然而,文明之光沒有留下多少,一路卻只見屍骸鋪滿廢土遍地。原本富庶的華北四川襄樊幾作無人區,居民遠逃深山老林也難倖免。金,西夏,南宋,大理這些世界上最繁華的國度落入地獄。自希臘時代建立的中亞河中水利灌溉體系也徹底化作齏粉,甚至幾百年後的今日都依然無法再次耕種。亞歐間70多座城市遭到全面屠戮,讓人談之色變的鼠疫被蒙古軍隊傳入歐洲,化作造成2000萬人死亡的“黑死病”。

    (著名畫作,蒙古人圍攻巴格達,城破後大屠殺導致數萬至80萬人死亡)

    (如今殘存在胡齊斯坦省的舒什塔爾古代水利系統,由羅馬戰俘參與修建)

    隨著領土激增,宗王們對天底下只有一個大汗顯然並不滿意,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獨立王國,拖雷系和窩闊臺係爭奪不斷。於是,集權和分封制度愈來愈難以駕馭,隨著最後一位公認大汗蒙哥,在中國西南小小釣魚城下殞命,整個蒙古帝國很快陷入分裂,內鬥也變得名正言順。不久後,長生天的信仰者們選擇了漢化,突厥化,伊斯蘭化,從精神上掐斷了蒙古帝國的命脈延續。

    不久以後的14世紀,一個早已突厥化的蒙古瘸子運用鐵血手腕和權術登上高位,他幾乎學到了蒙古帝國的全盤策略,再次在大地上掀起腥風血雨,最終毀滅了蒙古帝國留下的殘湯剩水。而他自己建立的帖木兒帝國,也驟興驟亡,和前者如出一轍。

    所有一切都印證了那句話:“權力總會摧毀權力,慾望總會吞噬慾望。”

    (庫利科沃之戰,俄羅斯人擊敗金帳汗國,走向獨立崛起之路)

    Ping-ti Ho, "An Estimate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Sung-Chin China"

    《中國人口發展史》

    參考文獻:

    元朝秘史

    世界征服者史

    Genghis Khan and Mongol Rule

    The History of The Mongol Conquests

    Warriors of the Steppe: A Military History of Central Asia 500BC to 1700AD

    Artillery and warfare during the thirteenth and fourteenth centuries

  • 10 # Renai55ance

    蒙古騎兵從來沒有天下無敵,這個問題就不成立。以馬穆魯克為例:

    艾因·賈魯戰役 馬木留克12000 VS 蒙古20000

    結果:蒙古軍敗,幾乎全軍覆沒

    第一次薩姆斯戰役 薩姆斯1400 VS 蒙古6000

    結果:蒙古軍敗,損失甚眾

    第二次薩姆斯戰役 馬木留克80000 VS 蒙古80000

    結果:蒙古軍敗退,損失甚眾,埃及軍亦有不小損傷

    第三次薩姆斯戰役 馬木留克30000 VS 蒙古100000

    結果:蒙古損兵14000餘,馬木留克則為騎士1000餘 蒙古勝

    蘇法爾戰役 馬木留克50000 VS 蒙古80000

    結果:蒙古敗,被俘10000餘人,戰馬20000餘匹。

  • 11 # 牛裁縫

    十多年前看過《世界博覽》某期上有外國人說蒙古人征服歐洲時的戰略戰術,說蒙古軍隊要攻打某不投降的公國時,就事先選好地勢埋伏好主力部隊後,派出小股騎兵部隊去吸引對方出城來交戰,這些騎兵部隊邊戰邊退,將對方引到蒙軍主力埋伏地時,只見飛蝗般箭雨射向敵軍,然後主力騎兵一陣猛衝砍殺,敵軍基本完蛋不剩,如此戰術屢戰屢勝,在歐洲戰場上無人可敵。

    這是我看到外國人描寫蒙古軍隊征服歐洲的最精彩戰鬥畫面。

    但是,上帝之鞭卻折斷在合川釣魚城,三十六年久攻不克,蒙哥汗因受重傷不治命喪在重慶北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發的單機遊戲,有沒有可能支援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