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超2020賽季的一些新政,對廣州恆大來說是最吃虧,為什麼入籍成功並取得中國護照了,入籍球員踢中超聯賽還要被算外援,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通,但這就是相關部門真實的政策。不僅如此,目前相關部門有點處處“為難”恆大的言論存在。 中國足球協會職業政策研討會於1月9日在上海據悉,中超和中甲俱樂部多名管理高層參加了此會議,來自《新聞晨報》的最新報道,足協秘書長劉奕覺得:“中超聯賽從2012賽季引入超級外援是一個分水嶺,就此本土前鋒的進球數急速下滑。” 足協秘書長劉奕在此次會議上表示,中國職業足球聯賽目前已經開展了26個年頭,但中國足球的水平卻沒有明顯提升的效果。劉奕在會上“舉資料,講道理”,在他所列的圖表中顯示,中國頂級聯賽20年時間裡,統計了每個賽季聯賽射手榜前20名中的本土球員的數量。2005和2006賽季是中國球員進入射手榜前20名人數最多的兩個賽季,一共高達14人。但這一切在2012賽季後發生了變化,本土射手進入這份榜單的人數呈電梯式下降趨勢。
8
回覆列表
  • 1 # 卡拉斯科斯基

    超級外援擠壓國內球員空間不假,但根本上還是本土球員提高去和高水平外援競爭,抓好青訓,多出點武磊,不是把埃爾克森擠到替補席了。足協應該操心這個。

    另外,引進高水平外援是全球聯賽的根本,共識,沒有哪個聯賽願意引進臭棋簍子。梅西如果在中超,聯賽就有更高品牌聲譽。這麼簡單的道理不懂嗎。

  • 2 # 乾坤掌上珠

    2012年開始!真見鬼了。

    恆大入主廣州隊,2011年才以中甲冠軍的身份進入中超。如果以2011年為分割線,往前推,足球界一片暗黑,伸手不見五指,假賭黑,足協官員包括主席副主席入獄,裁判入獄,球員入獄,球隊罰分、降級,冠軍剝奪……電視臺拒絕一切有關足球的報道(不播聯賽,不播國足),各級國字號災難潰爛輸球,球場空空,中國足球被打入18層地獄。

    2010年恆大強勢入主廣州隊後,中國足球開始有了那麼一點亮光,然後恆大的強勢崛起,中國足球署光再現,球迷迴歸。

    恆大進入足球之初,恰逢萬達強勢介入國足,半路炒掉高洪波請來卡馬喬,然後……!

    從2005年開始直到今天這15年時間裡,國足在世界正賽、亞洲正賽取得的最好成績是2015年和2019年取得的,連續兩屆亞洲盃八強,連續兩屆小組出線。可恆大又的確是2011年才進入中超。(2015年亞洲盃,國足在淘汰賽被東道主澳大利亞淘汰,而澳大利亞是那屆亞洲盃冠軍!2019年亞洲盃,國足淘汰賽被世界排名51位的伊朗淘汰,隨後伊朗被世界排名31位的日本淘汰!世預賽裡皮第一次到來……)

  • 3 # 奔向地球d賽恩思

    僅從一組資料,就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有誤導之嫌。不過,中國足協重視資料,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值得點贊。中國足協正在逐漸放開中超的決策權,成立中超聯盟之後,就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足球運動本身的研究當中。讓專業人員做專業的事,足協的職能也得轉變,以適應足球運動的發展。作者的觀點是:足協大可不必限制中超,將中超留給市場,大力發展中甲吧!

    事實上,每一次足協出臺新政,都有支援和反對兩種聲音。我們早已經波瀾不驚,司空見慣。從2012恆大沖超以來,金元足球大行其道,中超恢復了生氣,似乎可以直逼世界第六大聯賽的寶座;但同時,也有很多人是持反對意見的,認為俱樂部能夠獲得亞冠,而國家隊卻陷入二三流水平,是廣州恆大的金元足球導致的。

    每一種足球的嘗試,都應該加以鼓勵,並且總結經驗,不斷完善自身,無關對錯。保利尼奧在巴薩能成功,恰恰表明金元中超具有競爭力。此時再限制外援,雖說長遠來看有好處,但短期內必定使中超的競爭力下降。

    即使是在上千萬歐元的超級外援存在的情況下,中國本土球員武磊還是取得過27粒聯賽進球,力壓眾多外援獲得2018賽季金靴。所以,中國本土球員進球數下滑,並不關金元球足球和廣州恆大什麼事。

    造成本土球員進球數少的根本原因,在於俱樂部的急功近利。試想,任何一支球隊為了保級,引入強力外援前鋒,僅僅用這一簡單粗暴的做法,就可以短期提升成績。

    這直接造成了一個怪現象:近幾年的中超,不是爭冠,就是保級!這種兩極分化情況,的確不利於中超的發展。

    中超就是資本的中超,資本的本質就是逐利,透過賺取眼球達到廣告效益,增加知名度,帶動某公司、贊助商獲取更多的利益。

    資本是貪婪的,所以需要調節、可控。出臺相關政策,是一種可持續的監管。足協制定了規則,仍然要留給市場以較大空間。如何把握好這個度,是這屆足協需要考慮的問題。

    限制歸化球員使用,也許是一種平衡,對大力追求歸化的廣州恆大確實有一點不公平。至少,它限制了歸化球員的合理流動,將它作為一項管理手段,似乎沒有抓住七寸要害。您說呢?

  • 4 # 追風羽

    從變態上看,讓我們看到了足協終於有點作為了,起碼會回顧過往,分析原因了。這應該是一個好的行為,無論是否含沙射影恆大,但這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凡事都要分開看的。

    自從恆大升入中超,國內頂級聯賽由於他的加入開啟了“金元足球”時代。動輒幾百萬上千萬歐元的外援開始出現在中超引援中,國內優質球員由以前的幾百萬人民幣轉會費上升到幾千萬上億元人民幣。恆大的金元政策帶動了中超各隊的軍備競賽,這放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恆大的高投入也帶來了高產出,國內稱霸亞冠稱王,讓恆大足球隊轟動國內享譽亞洲。這一切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恆大科學的管理,超強的執行力上,在足球的成功上也實現了集團品牌的利益最大化。因此,要更多的看到恆大成功所做出的措施,分析成功的原因。只有這樣才是對中國足球最好的借鑑。

    至於說,超強外援讓本土球員進球數下滑,這是正常的競技體育規律。看五大聯賽球隊,投入比中超球隊大的大量存在,超強外援比中超引進的牌更大。但其國家隊的競爭力不降反升,輪番奪魁世界盃。這裡面得原因就值得的中國足協好好去分析了,為什麼都是大投入和超強外援得到截然不同的結果。中國足球要變好,勢必要開放,要融入足球的大趨勢,而不是想當然得抓住一個點去黑化。

    恆大的成功有值得借鑑的地方,那就是科學的管理,超強的執行力。而中國足球的各參與機構如果都能做到這兩點,那麼對於論題爭論也就不存在了。

  • 5 # 資料為王夜先生

    胡說八道,別的不說,現在的歸化球員,艾克森、高拉特、阿蘭等等等,哪個不是12年之後來的?沒有這些人現在歸化個屁?歸化那些11年之前的水平的外援,有幾個能進國家隊的。

  • 6 # 流星看球

    拉屎不出怪茅坑!歐洲五大聯賽到處都是優秀的外援,也沒看到影響到本土前鋒的成長。中超來了優秀外援跟本土前鋒進不了球有半毛錢關係嗎?適者生存,弱者淘汰,說到底“菜”才是原罪。

    中國本土前鋒進不了球,只能給外援打輔助,那是他們自身的能力問題。給他們機會,進不了球,那有什麼辦法。難不成還要外援去指導他們怎麼進球?就說世預賽前幾場比賽,埃克森扯到邊路去給楊旭打輔助,結果又如何呢?對陣馬爾地夫、關島這樣的魚腩球隊裡拼命刷資料,遇上稍微強一點的菲律賓和敘利亞,就徹底隱身了。國足出線這麼被動,不就是重用本土前鋒的原因麼?

    話說回來,外援前鋒的能力很強的話,按理說應該將中國後衛球員的防守水平無限提高才對。可這麼多年了,也沒看到有優秀的後衛被磨練出來。熱身賽、正賽各種被對手虐。搞到現在,國家隊連個像樣的中衛組合都湊不齊。

    所以,國腳前鋒們進不了球,首先是青訓體系有問題,師傅水平不高,徒弟能好到哪去;其次是球員本人的能力問題,基本功不紮實,關鍵時刻缺乏信心。把責任都推給俱樂部,這是很幼稚的行為。巴薩、皇馬、拜仁等歐洲豪門大把的優秀前鋒,也沒看到西班牙國家隊、德國國家隊的實力下降,還都拿了世界冠軍。而中國隊呢?連個世界盃小組賽門票都撈不到。

  • 7 # 久古gg

    1月9日,中國足協2020賽季職業聯賽政策研討會上,足協秘書長劉奕分析了職業聯賽開展26年來並沒有取得好的效果的原因。其核心主旨之一,即從2012年以來,本土球員進球數急劇下降。其中2012年僅2名中國球員進入前20名榜單,2013年為3人,2014年為1人,2015年為2人,2016年為2人,2017年為1人,2018年為2人,7年共13人。而在2012年之前,單是2005年和2006年兩個年度,進入射手榜前20名的本土球員多達14人。

    之所以以2012年為界,是因為恆大引進了孔卡等高水平外援。“2012年是個分水嶺”,劉秘書如是說。關於劉奕這番話,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讀。

    第一、高水平外援的引進,確實是本土球員進球數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其實,在此之前,本人就曾多次羅列相關資料,證明恆大進入中超之後,即2011賽季恆大升超,從此開始一直到今天,不但本土球員進球數下降,進入射手榜前5名的,更是逐年減少乃至消失,就像塔里木河一樣,在沙漠中流著流著就沒了。

    這其實不用羅列資料都很容易理解。俺大隊小學原來每年都有2個升上公社高中的指標,而孬管是歪瓜,還是裂棗,反正指標就倆。後來大隊來了5名“右派”,全家跟著一起在生產隊裡安家落戶了。再後來,全大隊的人都知道,到公社高中讀書的那兩個人,便都被右派的孩子佔據了。為啥呢?人家成績好。不過,全大隊的社員也沒啥意見。為啥呢?因為全大隊的社員都覺得無所謂,反正是書唄,讀不讀無所謂。

    再再後來,社員有意見了。為啥呢?因為他們知道讀書管用了。於是,全大隊的社員都想把右派趕走。是他們的孩子佔了本來自己孩子上公社高中的指標,所以人家的孩子考大學了,俺們的孩子只能成天穿著開襠褲。

    如果不是孔卡、穆裡奇、艾克森(當時還叫埃裡克森)、高拉特等等高水平外援,中超射手榜一定還有諸如韓鵬、曲波、楊旭、王永珀、陳濤、徐亮、王棟、于漢超、郜林、于大寶、汪嵩、呂文君等等,一定會連綿不斷地在中超射手榜的前20名甚至前10名中縱橫馳騁。當然,這後幾個賽季中超射手榜上絕對是少不了武磊,不管有沒有高水平外援。

    這孔卡——當然,是指孔卡一樣高水平的外援,就像荒漠,一點一點把莊稼逼退;更像是沙漠,一點一點把河水吞噬,直至最後完全讓河流消失。

    第二、高水平外援的引進,與本土球員進球少之間的關係

    當俺村不是俺村,還是生產隊;俺們鎮不是鎮,還是公社的時候。有沒有那兩個讀公社高中的指標,是生產隊牛二還是狗剩去讀,大傢伙是不計較的,反正生產隊長說了算,愛誰誰——當然,大多數時候是生產隊長的孩子或與他關係特別好的人家的孩子。

    俺這沒有確切的資料,但有兩句話,似乎應該引起人們的注意。第一句是,2018年11月9日裡皮在廣州體育學院進行演講,談到“國內俱樂部和國外頂級俱樂部的管理模式差別”的候說的。“6年前我來到中國的時候,沒有一個足球俱樂部有青訓,大多數球員都是從20來歲開始訓練”。

    後來魯能出來“迴應”:幸好俺們保密工作做得好!魯能這意思你懂的——想想山東那家叫啥翔的職業學校就明白了,俺這也不多說。要是再不懂,想想魯能足校校長談到韋世豪上賽季亞冠1/8決賽中打入魯能進球時流淚總該明白了吧。

    俺的意思是說,裡皮這話可能說的帶著某種誇張的手法,他說的是面上的現象,較真就輸了。其實不止是魯能,據俺所知,綠城的青訓也一直是不錯的。但放眼整個中超、整個中國足壇,2018年之前真正重視青訓、中超俱樂部球隊有幾家呢?又有幾家俱樂部真正有幾名球員是自己的梯隊培養出來的呢?

    裡皮這兩句話想表達的觀點其實是差不多的,即自從他當國家隊主教練之後向足協提出了一些建議,其中包括建立俱樂部的青訓體系。而在那之前,除了魯能、綠城等少數俱樂部有著並不是太完善的青訓之外,其他絕大多數的中超俱樂部是沒有自己的青訓的。恆大的是買的、上港、申花應該也是買徐根寶老師的;當然,還有不少是既買球員又買“殼”、雞蛋母雞打包一起買的。

    俺這裡不想用太多的語言來論述有沒有青訓,與射手榜前20名本土球員的數量之間的關係。有心者只要回顧一下上述生產隊社員的孩子與右派的孩子讀公社高中的事就應該明白了。如果您是90後甚至00後,回去問一下父母——當然首先您父母得是來自農村,或者城裡的父母曾當過右派、到農村生活過十年、八年啥的。

    扯這麼多,俺只想說明一個道理。2012年,正是中國足球“打假、反賭、掃黑”剛剛結束、甚至相當一些後來到鐵嶺“喝茶”的人當時還沒完全定案。而只要有點年紀,比如2002年世界盃時就作為一名球迷看過球的,應該知道,從那時候起(甚至更早),到2012年之前,中國足壇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這中間,還有過一個著名的“G7革命”。當然,更早之前,王健林曾聲稱“永遠退出中國足壇”。當然,如果這些您都不知道,不妨向人打聽一下,什麼叫甲B五鼠,什麼叫“深圳六君子”,什麼叫翻牆、泡吧,什麼叫3號X波,什麼叫實德系、什麼叫張海系、什麼叫假球黑哨等等等等。

    如果總是生產隊的牛二、狗剩去讀公社高中,能指望他日後知道什麼數控機床、股份制?除了糧票、布票,他哪裡知道什麼股票?

    范志毅他們那一茬,基本上是中國足球“受感染”之前“出產”的體制時代最後一批優秀球員。按照裡皮的15年的週期觀點,2012年賽季開始冒尖的本土前鋒,最早應該在97、98年之前就開始接受足球的系統訓練了,也就是現在國奧隊這一批球員。可那個時候,中國足球在幹嘛呢?除了鄭智、飛機哥幾個,中超還有哪個本土球員能蹦達幾下的呢?

    說白了,中國足球斷層了,並且斷了幾層。如果無視這個客觀事實,只是一昧的責怪孔卡,理解應該是比較片面的,認識應該是比較膚淺的。

    第三、中國足球應該怎麼走?

    這個話題太大、太過於宏觀。咱還是往小裡說,說些小事。

    搞過企業管理的人都知道,要進行企業改革、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光靠引進幾名MBA人才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在整個企業從上到下進行一次甚至幾次觀念上的更新,要將現代企業制度的內涵、方式方法等等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培訓,使之深入人心。有了一個共同的思想基礎之後,再實施改革,比如股份制、中外合資之類等等。

    孔卡就是MBA(咱這指的是高階管理人才),企業職工就是牛二、狗剩們。如果牛二、狗剩們的觀念還是公社高中畢業的水平,再多的MBA也只是原始作坊式的工廠。別說什麼移動支付、天眼、5G、什麼資訊時代,甚至連數控機床都沒見過,更遑論什麼工業2.0、3.0、智慧化!

    俺的意思是說,光盯著中超聯賽是遠遠不夠的,至少系統的、科學的青訓工作得同步進行。孔卡們的作用,除了佔據了中超射手榜前20名,至少讓牛二、狗剩們知道了天外有天,知道足球除了這樣踢,還能那樣踢。如果連啟蒙都沒有,別說什麼“精益生產”、“清潔生產”,就連現場管理都如聽天書,那還搞個屁企業!

    知道90年代初出國考察潮時有什麼笑話嗎?俺一個朋友的父親去了一趟歐洲幾個國家,回來後捲起褲腿唾沫四濺高談闊論——俺最大的收穫就是:“老外最傻,咱們中國人最精”。為啥呢?老外一下班,工作臺啥的打掃得乾乾淨淨。俺們呢?提前半個小時洗手,下班就走人,一天就下午下班時打掃一下。打個比方,人家每餐吃完飯後都要洗碗涮鍋擦桌子,咱們早飯午飯吃完嘴巴一抹就下地,晚上吃了晚飯再統一收拾。

    俺的意思是說,如果沒有源源不斷的、高水平的後備人才,即便沒有孔卡,中超射手榜全都是本土球員又如何?小水溝的幹活,出了國門,還不是孔夫子搬家——淨是書(輸)?窩裡橫慣了、成天坐在井底下,又能看到什麼?

    足球比賽往往就是這樣,可能就人家比你出腳快上那麼一兩秒、多進那麼一個球。但這一兩秒、甚至一秒、半秒,可能就決定了最後的結局。

    作為一名管理者,能夠說出因為孔卡們的引進,導致本土球員進球數直線、電梯式下降,從而導致國家隊水平的急劇下降,我真不知道,這邏輯從何而來。

    生產隊時家家戶戶都缺衣穿更少有肉吃,這是一種“平等”。如果說有誰誰願意回到過去,除了開玩笑,便只有口是心非。但如果是口是心非,目的又是什麼呢?

    難道,中超射手榜前20名都是本土球員,中國足球的水平、國家隊的水平就很高麼?你天天缺衣穿沒肉吃,你家孩子成天還是上樹掏鳥下河摸蝦,要不就是撒尿和泥巴;鄰居們一個個透過打工、辦廠而腰纏萬貫,甚至鄰家同齡人都一個個清華北大,或者留洋成了“海龜”,人家過年回家都是開著賓士寶馬,至少有輛某駿某菱什麼的麵包車,你還在唸念不忘生產隊、公社,箇中滋味,還用多說嗎?

    中國足球應該怎麼走,這不一目瞭然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那麼一瞬間,莫名的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