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純鈞LHGR
-
2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我認為要想真正的把魏碑給練好,那必須得有帖學的功夫,如果你沒有帖學的功夫,那根本是寫不好魏碑的。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魏碑書法它還停留在石碑之上但是一旦要把它寫在紙上了,用的工具是毛筆,就必須要用帖學書法的工具來體現碑學書法的東西,也就是說,你必須要掌握帖學的東西,才能夠有資格說你學碑學書法學到手、學精了、學會了。
如果你用的是帖學書法的工具來表現碑學書法的東西,如果你對帖學書法的表現技巧,以及如何駕馭這些帖學的書法工具沒有一點掌握的話,你的書法是危險的,你寫出來的碑學書法一定不會表現的特別的好。
其實說白了,所謂的學書法,就是考驗的一個人對工具的掌握能力。
所以,在這裡我想強調的一點就是,如果你想要用帖學書法的工具來寫魏碑,那麼首先你要對毛筆有個駕馭的能力,要想對毛筆有駕馭的能力,那你就要去學習掌握帖學書法。帖學的基本東西掌握了,碑學書法的基本功也就有了。那麼,你的碑學書法,就一定會有長進,而且會越來越好。
因此無論是學什麼書法,首先都要把帖學書法給解決好。因為帖學書法真的就是中國書法幾千年以來凝聚成的智慧的結晶,它是中國書法史的主角,你不把它學好了,那其他的書法你也寫不好。
你覺得呢?
-
3 # 老席教寫字
魏碑最難的就是方筆的寫法,初學者往往掌握不了;其次就是要會用側鋒,中側並用;第三就是就是主筆要突出,收放自如,疏密得當!
一點淺陋的見解,僅供參考
-
4 # 不二齋
作者問如何學習魏碑,並且貼上了自己的魏碑作品,問自己的寫法對不對,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
一、如何學習魏碑魏碑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朝流行的刻碑書體,是中國書法楷書的一種,也可以說是一種不成熟的楷書,它主要包括魏碑、墓誌銘、磨崖刻石等幾種形式。
我個人認為學習魏碑最好有唐代楷書的基礎,比如可以學習歐陽詢的《九成宮碑》,和魏碑還是有一定的關係的,透過唐代的楷書能夠訓練對於結構的掌握能力,還能夠訓練完整的筆法體系,魏碑雖然也屬於楷書,但是並不是完全成熟的楷書,首先透過學習唐代的楷書建立一定的規範性,然後再去學習魏碑,就比較輕鬆了。
如果不想學唐代的楷書,想直接入手就學習魏碑,那就要選擇一個比較工穩的碑帖,比如《張黑女墓誌》、《元懷墓誌》等等小墓誌一類的作品,這些作品字口清晰,結構平正,很適合初學者入門學習。
二、關於作者的字作者的這兩個字學習的是北魏的《張猛龍碑》,此碑氣勢開張,如長槍大戟,大開大合,很有氣勢,被後人評價為“魏碑第一”,是非常值得學習的。
作者的張猛龍碑用筆非常的厚重,魏碑強呼叫筆的中間部分,唐楷強調筆畫的兩端,這一點作者的把握是非常正確的,寫出了魏碑用筆的中實,很值得肯定,這樣寫是正確的,大可不必懷疑和猶豫。
再說一說作者存在的問題:1、第一個問題就是這兩個字的氣勢不足,沒有寫出張猛龍碑的氣勢來,太過於綿軟,沒有力度,這是筆力不足造成的,還要多加訓練。
2、第二個問題是用筆問題,大部分筆畫作者寫的都很好,唯有兩個鉤畫沒有寫好,這種鉤並不是純正的魏碑的鉤畫,魏碑的鉤是直接頓筆翻上去的,這一點可以再參考原帖。
3、“德”字的結構沒有寫好,一般的字包括唐楷和行書都是左低右高,而作者把德字的雙人旁寫的太高,看上去就不舒服了,也不符合漢字的結構原理。
4、關於蓋印章,先在一般很少人用這種不規則圖形的印章了,這樣看上去不夠文雅,先在的江湖書法才喜歡用不規則的印章,這個主意一下就可以了。
-
5 # 千年蘭亭
魏碑(北魏之碑)的發展時期經歷一百多年,更迭了好幾個朝代,一個朝代幾十年,書法的風格也不一樣。
學習魏碑,先要學會挑選精良的範本。學習魏碑就要學習有名的、得到歷史認可的範本,這樣才能找到魏碑的主要體系。
無名的小造像、小墓誌、刑徒磚之類的作品,則需要甄別優與劣。有些可以取其趣,不可取其法。
儘可能地聽聽老師的指點,我們對魏碑哪些可以學、哪些不可以學。比如,有些小墓誌,字形結構有著天然的情趣,我們就拋開它所謂的技法,而專門取其意趣,甚至可以用於創作中,前提是和諧。
學習魏碑,可以先學後期的東西。後期大量的墓誌相對來說較為平和、雋永,適合初學。
而後,再學中期的作品,比如造像、摩崖什麼的,千萬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認知。比如,清人的碑派風格實際上已經是“流”了,魏碑是源頭。
學習魏碑,要學會在薄中求厚,死中求活。現在人的模仿能力不亞於古人,但是一靠勤奮,二靠睿智。做到一要寫厚,二要寫穩,三要寫出靈動。
-
6 # 酒壺山人
如何正確學習魏碑,談點我個人的感受:
1、學習魏碑首先要大概瞭解些魏 碑書風和一些用筆技巧方面的基本知識。
2、從魏碑中選金典有代表性的作品入手,堅持不懈臨習。
3、魏碑是正書裡的一種;表現風格,書寫用筆有別於唐楷,間架結構自然有趣。
4、臨魏碑在風格上要表現出有碑意而非帖意,切忌表現書卷氣。
5、魏碑大概分為三類:造像、墓誌銘、摩崖。每種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須仔細研究品味用筆、間架結構、風格等方面的變化。
順便發點習作供相互學習借鑒。
-
7 # 藝福堂1
要練好魏碑.,我推薦一種碑帖.,,張猛龍碑.,,全稱.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
正書。無撰書人姓名。北魏正光三年立。在山東曲阜孔廟。用筆沉健,如斷金切玉.,結字精密有奇趣。北魏著名碑刻之一。
此碑點畫多變。以點而言,幾乎無一相同。學此碑落筆宜峻,纖釒不能平拖而過,,轉室方扦峻利,不失隸意,歐陽詢法近此。此碑結字外疏內密,忽大忽小,忽收忽敢,欹側取勢,奇正相生,可謂盡變化之能事.。
-
8 # 一紙一墨一乾坤
魏碑風格多樣,樸拙險峻,舒暢流麗。極有名的如《鄭文公碑》《張猛龍碑》《高貞碑》《元懷墓誌》及《張玄墓誌》,已開隋、唐楷書法則的先河。清代中期倡導“尊碑抑帖”,衝破“館閣體”的束縛,碑學興起,書風為之一變。魏碑上承漢隸傳統,下啟唐楷新風,為現代漢字的結體、筆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有許多摩崖石刻,並不是先行書丹上石,而是直接在石面上雕鑿的,臨寫時要注意不使刀痕誇張,免生習氣。
想真正把魏碑練好,必須有帖學的基礎,如果沒有,是寫不好魏碑的。
有些人可能會疑惑,魏碑就是碑學書法,為什麼要掌握帖學基礎呢?
首先必須認識到,我們之所以稱魏碑是碑學一脈是因為它刻在石碑上,這是有問題的。因為一旦把它寫在紙上,工具就是毛筆,就必須要用帖學書法的工具來體現碑學書法的東西。
中國書法分為兩大書法體系,一個體系是以王羲之等書法家為代表的帖學書法,另一派是魏碑以及眾多石刻為代表的碑學書法。
碑學書法真正興盛的時期是在清末,那時碑學書法是最新出土的甲骨文、石刻,其次是魏碑的發現以及價值的重新挖掘,那一段時間來說應該是碑學最為輝煌的時期。
中國書法的舞臺,基本上是被帖學書法壟斷的。因此,中國書法整個體系,都是以帖學為基準的。
比方說我們用的紙張,都是帖學書法的範疇。因此,有好多學習碑學書法的人,用帖學的工具來表現碑學書法的時候,都需要做一些特定的動作,然後進行一些特定的處理之後,才能寫出魏碑刀刻這樣的效果。
所以我認為,如果你用的是帖學書法的工具來表現碑學書法的東西,如果你對帖學書法的表現技巧,沒有掌握這些帖學的書法工具的話,你的書法是危險的,你寫出來的碑學書法一定不會高階,最起碼在技巧上,你是不合格的。工具都用不好,談什麼創作,談表情達意呢?
-
9 # 張紅偉書畫篆刻創作室
想真正把魏碑練好,必須有帖學的基礎,如果沒有,是寫不好魏碑的。
有些人可能會疑惑,魏碑就是碑學書法,為什麼要掌握帖學基礎呢?
首先必須認識到,我們之所以稱魏碑是碑學一脈是因為它刻在石碑上,這是有問題的。因為一旦把它寫在紙上,工具就是毛筆,就必須要用帖學書法的工具來體現碑學書法的東西。
中國書法分為兩大書法體系,一個體系是以王羲之等書法家為代表的帖學書法,另一派是魏碑以及眾多石刻為代表的碑學書法。
碑學書法真正興盛的時期是在清末,那時碑學書法是最新出土的甲骨文、石刻,其次是魏碑的發現以及價值的重新挖掘,那一段時間來說應該是碑學最為輝煌的時期。
中國書法的舞臺,基本上是被帖學書法壟斷的。因此,中國書法整個體系,都是以帖學為基準的。
比方說我們用的紙張,都是帖學書法的範疇。因此,有好多學習碑學書法的人,用帖學的工具來表現碑學書法的時候,都需要做一些特定的動作,然後進行一些特定的處理之後,才能寫出魏碑刀刻這樣的效果。
-
10 # 篆隸君
一、魏碑及其特點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楷書由萌芽走向發展,再由發展步入高度成熟的時期。就未被而言。
南朝楷書,衰相吐豔,時蔚為壯觀,或奇石、或峻整、或渾厚、或超逸、或厚重、或典雅,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餘論第十九》中載:“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氣象渾穆,三曰筆法跳躍,四曰點畫峻厚,五曰意態奇逸,六曰精神飛動,七曰興趣酣足,八曰骨法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可見南北朝時期的楷書刻石書法遺蹟的豐富多樣,給後世書法的發展以極大的影響。
到了北朝,楷書已經高度成熟,由書家與碑石刻手共同創造的整體時代風格是一種恣肆雄強的陽剛大氣。其主要代表是北魏時期河南、山東、河北、陝西等地的碑刻和西域寫經文書墨跡。在北魏楷書中,龍門造像居於重要位置,它與邙山墓誌共同構成了以洛陽為中心的北魏楷書軸心繫統。龍門造像系分佈在河南洛陽城南伊河人口處兩岸的西山(龍門山)和東山(香山)的石窟群。自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開鑿,延續至北宋,歷時四百餘年。現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餘個,佛龕七百八十多個,造像九萬七幹餘尊,題記三千六百八十餘種,規模之大,時間之長,數量之多,舉世罕見。前人將龍門造像題記或選為“思品”,獲選為“十品”“二十品”“五十品”,其中以“二十品”最為代表。
《龍門二十品》是從河南洛陽市龍門石窟北魏時期的造像題詞中精選出來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龍門二十品》以其風骨峻朗,方整雄強,斜畫緊結,用筆刻露而著稱。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僅有一品在位於老龍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窟),《龍門二十品》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的精華之作、魏碑書法的代表作。
《龍門二十品》之《比丘惠感為亡父母造像記》
除了龍門刻石之外,中州地區尚有大量北魏刻石名晶,對後世有巨大的影響,比如《中嶽嵩高靈廟碑》,刻於太安二年(456年),石在河南登封中暑廟。質樸古拙,率意真放,遒邁而略帶稚氣。洛陽為北魏統治集團墓葬最為集中的地區,尤其是元氏宗室的墓誌,幾乎都是書寫水平極高的楷書。
北魏楷書除中州書風之外,山東境內諸刻是為大宗,雲峰諸山刻石以其雄放宕逸的典型風格,成為楷書中的重鎮。康有為將魏碑分為三大型別,“魏碑大種有三:一日龍門造像,一日雲峰石刻,一日岡山、尖山、鐵山摩崖,皆數十種同一體者。”如《鄭文公碑》《張猛龍碑》。
《龍門二十品》之《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撅造像記》
《中嶽嵩高靈廟碑》
《張猛龍碑》
二、如何臨習
學習魏碑,不妨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臨摹。這也學習書法的基礎,臨摹底本並從中掌握魏碑書法的用筆、結字。
其二,查變。楷書字型出現前,主流書體為隸書,魏碑在取法自然和求變的同時,些許保留了隸書的特點,是重楷偏隸的獨特藝術。因而在學習魏碑的同時,間習一些隸書可能大有裨益,如無法觀視這一特點,可以觀臨一下《爨龍顏碑》。但查變就意味著在臨摹時要特別注意防止走向隸書或楷書,透過對細節變化的觀察、臨摹,掌握其線條特點。
《爨龍顏碑》
其三,結構。魏碑的結構不同於隸書和楷書,一般呈匾勢的較多,在書寫中按照點畫之間的搭配關係,仔細觀察其結構特點,多臨摹、多觀察、多分析,逐漸深入,經過一個時期的學習即可掌握魏碑的結構特點。
其四,忘法。魏碑的特殊性要求習書者需要忘記一些臨習書法的定勢,也就是在臨摹和變化的基礎上,隨勢而變,取法自然,忘記楷書的結體變化和行筆風格,如此才能更好地變現魏碑的勢和力、優和美。
見識有限,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
11 # 素里布衣楊半
我想從如何以創作的角度結合魏碑去練習,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用自己學到的東西真正的用於實踐,使平日的練習進入創作狀態,把學和用有機的融為一體,這樣你的練習將擺脫枯燥乏味的格式,讓魏碑學習生活化、娛樂化、更加的接地氣,把學習狀態引入創作狀態將是你書法進階的重要組成部分。
回覆列表
說實話,不太養眼。
碑書是傳統書寫的拓展,線的鑄造效果和堆積感靠普通書寫是不行的。
因此,碑書的內涵,或者也可以說是難度,要高於一般楷書,這應該是公認的。碑書的特點,是寬博雄厚、筆力剛勁、筋骨瀟灑。通常來講,它的技術難點是“絞轉運筆”的方式,也就是筆畫在運走的過程中絞轉起來,稱之為“裹鋒”,橫畫豎下筆,豎畫橫下筆,筆意凝力,功夫完全體現在筆鋒上。每一筆畫,都對應著一個筆尖的執行狀態,很有一種飛揚的氣場。
書法上的碑,不是一個形態,而是一個審美元素。它質樸、雄強,陰柔和陽剛能互轉、穿插,最忌簡單莽撞,筆鋒不描畫而有堆積感,有體積感,墨量要足。
看圖上的字,不怕得罪人的說,基本上分不出靜與動、強與弱,沒有曲澀感,看起來寫得很“順”,但是太“順”了,字不像“寫”出來的,而像是“滑”出來的。不是說“拿得起放得下”?圖上的字給人的感覺,收尾很急。
我記得有老先生說過,筆力越是不足,越適合臨魏碑。也許是紙張的問題?看不出筆裡的“勁”。當然了,也可能我實在眼拙,再聽聽其他人的意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