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散仙說史
-
2 # 小時大彬
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上諡,雍正、乾隆累加諡,最終諡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
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但是,一提起孝莊首先使人想到的卻是“孝莊下嫁多爾袞”之謎,至今議論紛紛卻尚無定論。
“太后下嫁”的傳說
版本一
話說,松錦大戰時,多爾袞身負重傷,當時的莊妃去照顧,兩人因此產生不解之緣。等皇太極去世,孝莊為了讓順治登上皇位,叔嫂便再續前緣。
據野史記載,自順治繼位後,多爾袞“出入宮禁,時與嫂侄居處,如家人父子”。孝莊太后正值青春鼎盛:
“獨居寡歡,以彼功多,且讓帝位而不居,非以身報之,曷足以報其功,以是遂通焉。”
版本二
多爾袞位高權重,時刻威脅著順治的皇位。孝莊太后與順治孤兒寡母,她認識到,只有對多爾袞“羈縻之”,才能保母子平安。另一方面,多爾袞本人也好聲色犬馬,早就打起孝莊的主意,因而經常以商議朝政為名出入宮廷。每當看見孝莊的倩影,多爾袞便忍不住對其語言挑逗。
有一天,孝莊正在沉睡,一副睡美人的姿態讓人想入非非。多爾袞入宮正好看見,準備上前擁抱。孝莊一時驚醒,罵多爾袞行為不端。而多爾袞竟順勢拜倒石榴裙下,吐露心底的愛慕之情。
孝莊頗為感動,但提出一個條件:如果多爾袞真心相愛,就必須忠君報國,保護孝莊母子的安全,等到天下一統,兩人再喜結連理。說完,兩人便對天發誓,並互換血書以為憑證。
隨著大清定鼎中原、統一天下,多爾袞提出要兌現承諾,孝莊又覺得有礙封建禮數,不願遵守誓言。於是,孝莊便想出一個計策,自己假裝去世,換一個人嫁給多爾袞。
不久,宮中就傳出太后去世,順治將其奶孃嫁給多爾袞,但禮儀、排場空前隆重。
宮廷的神秘感,只會增加人的好奇心。古人對宮廷秘聞的喜好程度,絲毫不亞於現代人對明星緋聞的探索。在古代,通訊技術不發達,語言在轉述的過程中往往會脫離事情本來的面貌,再加上文人的春秋筆法,說書人的添油加醋,“太后下嫁”的故事也越來越逼真,越來越流行。
-
3 # 夢迴均州滄浪湖
孝莊皇太后作為大清王朝初期傑出的政治人物,先是輔助年幼的兒子清世祖順治帝(福臨)入關定都北京,奠定大清一統中原的大業。順治去世後又輔助年幼的孫子清聖祖康熙帝(炫燁)登上帝位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孝莊是大清王朝入主中原的功臣![贊][贊][贊][玫瑰][玫瑰][玫瑰]
-
4 # 小玉玉的醜八怪
女強人,一生歷經磨難,有大愛,肯為自己的兒子周旋與多爾袞和不可跨越的禮制之間,孝莊一生功過是非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相對應的評價是非常有差距的,所以從最具有代表性的那個時代,所處的環境,以及皇家禮制,文化的差異,比如清朝入關學習漢族文化之前,的確就有哥哥死了嫂子嫁給弟弟這個傳統,她犧牲自己的名聲,換來自己兒子做皇帝的實際好處,說來,也算是合適的。
只是後來,清朝入關之後,在漢族儒家文化的薰陶下,孝莊的這種做法就顯得有亂倫之舉。也有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孝莊太后死後沒有跟皇太極合葬在清東陵,反倒是葬在了清西陵,還是在風水牆之外。
-
5 # 慢拾光談教育
我認為孝莊皇太后是歷史上最有智慧的女人。在《康熙王朝》中,伍次友評價她說“譽滿天下,謗滿天下。”
孝莊皇太后對清朝的影響,不亞於皇太極。
首先,她是一個沉著冷靜的女人。皇太極去世的時候,順治只有六歲,每一個皇帝的殯天,都意味著政權的更迭,風雲的變幻。此時的她,還來不及為失去丈夫而悲傷,就要穩住朝局,扶幼子繼位。
其次,她是一個有大局觀的女人。順治迷戀董鄂妃,棄江山社稷不顧,鬧著要出家。此時的她,不僅僅是順治的母親,還是大清朝的皇太后。勸阻兒子無效,只得對外宣稱兒子病逝,扶持只有八歲的孫子繼承皇位。順治是她唯一的兒子,可在天下大局面前,只得放棄母子情深。
最後,她不留戀權力。輔佐兩代幼主,在皇帝親政後,退居幕後,不留戀權力。歷史上,有多少太后垂簾聽政,把控朝堂,大力扶持外戚。但是,孝莊皇太后的一生,是真正為大清朝,為天下百姓奉獻的一生。
歷史上所有的后妃中,孝莊皇太后的結局是最圓滿的,這與她過人的智慧和不戀權力的秉性,息息相關。
-
6 # 歷史Top10
孝莊文皇后先後輔佐大清三代帝王,對滿族的入關,滅明帝國和鞏固對漢族的統治發揮極大的作用。又禮遇漢人,吸取金、蒙古之教訓,並對西方知識極為尊重,對康熙帝起極大之啟蒙作用。另外一方面,孝莊經常被歷史學家拿來跟滿清末年的慈禧太后來相互比較。她的手段高明、才能出眾,但卻不戀棧權位,對少年康熙的謀策頗有指點,但從未越俎代庖;為清朝國力打下基礎。
確保福臨即位
皇太極生前未指定繼承人,遂出現爭奪最高領導權的紛爭。孝莊以靈活巧妙的手段,使福臨繼位,避免多爾袞、豪格兩強相爭帶來的災害。
下嫁多爾袞
《中央日報--文史週刊》民國三十六年一月二十八日,《清初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起居注跋》:“清季,宣統改元,內閣庫垣圮。時家君方任閣讀,奉朝命檢庫藏。既得順治時太后下嫁皇父攝政王詔,攝政王致史可法、唐通、馬科書稿等,遂以聞於朝,……明又於起居注檔上,見有《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起居注》一冊,黃綾裝背,面鈐弘文院印。”
劉文興之父錄有《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起居注》副本,目前藏於四川師範學院圖書館,其內容亦可見故宮博物館出版《文獻叢書》第十五種之《多爾袞攝政日記》其史料經常被後世史學家引用。
一些野史中記錄了孝莊太后下嫁和多爾袞通姦之事。南明反清之士張煌言曾作詩譏諷:“上壽觴為合巹樽,慈寧宮裡爛迎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諷刺給太后的壽酒變作了喜酒,不少稗官野史以此為據捕風捉影,然而真實度低。
順治元年加封多爾袞為皇叔父攝政王的蒙文敕諭可見其從執政王 (törö yi bariγsan wang)變成合罕的父王(qaγan u ecige wang)。順治七年多爾袞的封號則變為執政的合罕的父王(törö yi bariγsan qaγan u ecige wang),由於翻譯問題父王此詞被錯譯為漢文上的皇父。 多爾袞主政時期,布木布泰被稱為“皇母莊妃”和“聖母”,實無皇太后身份,乾隆朝為完善制度等原因而修改為崇德八年清太宗去世後即尊封為皇太后。
學者楊珍在其《“皇父攝政王”新探 》認為“稱尊長為父”是女真人的習俗,清入關後,此習俗仍然存在。多爾袞可被其侄子順治帝及滿洲大臣等稱為父王,惟在滿文上多爾袞是父王(ama wang)而不是皇父(han ama)。皇父攝政王此詞僅為翻譯錯誤。原文中 doro be aliha han i ama wang 中的han i ama wang 應譯作汗的父王。
不過依然有學者認為確有其事,認為弟娶寡嫂的收繼婚形式,符合當時滿人風俗,後因受漢人文化影響才認為是羞恥之事並加以隱瞞,但此說僅是猜測,與可信史料不符,故學者仍多以正史記載,斥太后下嫁為假,是漢人為抹黑滿清而造的謠言。
輔政康熙
康熙計除鰲拜,力戡三藩,有少數史家認為,因康熙年少,謀皆出自孝莊。
-
7 # 小觀點大歷史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是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天命十年,她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崇德元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冊封她為永福宮莊妃,崇德三年生下皇九子福臨就是後來順治皇帝。
她一生培養和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后,也是清朝初期傑出的女政治家。
有關於她的歷史故事層出不窮,如勸降洪承疇、立儲風波、太后下嫁等,都體現出她獨特的個人魅力以及遊刃有餘的魄力。
1、勸降洪承疇
崇德七年三月,清軍俘獲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皇太極下令把洪押到盛京。當時的清朝極其渴望人才,為了收買人心,皇太極派漢臣范文程等大臣輪番對其勸說,洪承疇始終不屈。這使皇太極食不甘味天天煩心,於是孝莊毛遂自薦替君分憂。
當時洪承疇因是俘虜只能躺在光板床上,他忍受著飢渴和寒冷的煎熬,只求速死。忽然他聞到一股奇香撲鼻而來,瀰漫在整個囚室中。隨即覺得有人用壺,往他的嘴裡一口一口的給他喂參湯。他睜開眼睛發現面前站著一位滿州貴婦,只見一頭烏黑油亮光可鑑人的秀髮,婀娜多姿的身材如風擺楊柳出水芙蓉。經過多天的努力,終於讓洪承疇動之以情投到了清軍轅下。
2、立儲風波
崇德八年八月九日,皇太極突發腦溢血而死。由於皇太極正值壯年並未在身前立儲,也沒有留下任何的遺詔,就致使在皇位繼承方面上發生了激烈的爭執。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和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都對皇位虎視眈眈。在孝莊幕後的籠絡下,睿親王多爾袞和禮親王代善站到了福臨這一邊,在他們的幫助下福臨(順治皇帝)登上了皇位,成為大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
3、太后下嫁之謎
太后下嫁攝政王多爾袞一事是否存在,一直都是史學界所爭論的話題。太后下嫁之說,最早是明遺民張煌言的十首《建夷宮詞》,其中有一首說:“上壽觴為合而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日新儀注,太禮恭逢太后婚”。而主張下嫁之說的還有其他理論證據:
其一順治皇帝尊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
其二根據蔣良騏《東華錄》的記載,在詔告多爾袞的罪狀中,不僅有自稱“皇父攝政王”,還有“又親到皇宮內院”。
其三孝莊在遺囑中讓康熙不要將她與皇太極合葬。
而這種理論被清史大家孟森先生在《太后下嫁考實》中,針對太后下嫁的各種根據,一一予以駁難。他認為張煌言是明朝之臣,對清朝懷有敵意,所以作詩中難免有誹謗之意,再者順治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寓有中國古代國君稱老臣為“仲父”、“尚父”之意。所以大多數史學家認為太后下嫁純屬無中生有。
這聰明穎慧的女人,是皇太極的賢內助;而在順治眼中卻把她看做了無親情的仇人,而不是母親;但在康熙眼中她是一位慈愛穩重,頗有政治才能的皇祖母。她的一身頗有傳奇色差,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猜想,但不可否認的是她輔佐了清朝的三位皇帝,成了歷史上有名的賢后。
回覆列表
多爾袞與孝莊太后的叔嫂情戰
在大清開國這段歷史中,人物關係雜亂不堪,先是阿巴亥在努爾哈赤死後,為了保住兒子多爾袞的權力主動向多爾袞與代善獻媚,最終阿巴亥還是沒能保住自己兒子多爾袞的政治權力。而到了努爾哈赤兒子皇太極這一代,又發生了與阿巴亥如出一轍的政治轉向,不過這次的政治中心人物卻落在了孝莊太后手裡,但她的結果卻與阿巴亥完全不同,最終保住了兒子順治帝的皇權歸屬。
1、皇太極在把三位兄弟排擠出權力中心後,就獨自掌控了大清國的所有皇權,而此後他便開始了與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戰“嵩山戰役”,此次戰役大明王朝的主力軍7萬精銳,被皇太極以舉國兵力6萬多女真戰士徹底擊敗。
隨後,李自成帶領30萬大軍攻入京師,李自成在進入京師之後,並未想著繼承大明的王權,而是開始他的瘋狂破壞行動,到處敲詐勒索,甚至查抄京師富豪官吏的家產,他把所有搜刮來的黃金都融成金塊,通通運走。當然這也包括大明皇宮裡面的所有財富。
在歷史上李自成是一個極度瘋狂的破壞者,按道理說李自成帶兵攻入大明京師後,應該順理成章的接替大明王朝,並逐漸恢復這殘破的亂局,最終成為天下之主。而當時的李自成也完全具備這樣的軍事基礎,但是他卻沒有這樣做,反而把這個殘局攪和得越來越亂。
崇禎皇帝死前就給鎮守遼東的吳三桂下過一道召令,命吳三桂帶軍前往山海關抵禦滿洲人進關,但是不曾想李自成軍隊竟然能這麼快的攻入京師。而此時的吳三桂也是在抵達山海關之後才得到了崇禎皇帝已死的訊息。這時的吳三桂便成為了一支孤軍,你沒有增援補給,也沒有國家歸屬。
而此時吳三桂收到了李自成的一封勸降信,信上大致就是說明朝已經滅亡,崇禎已死,你現在是孤立無援,還不如投靠闖王,為闖王效力。面對此種形式,吳三桂立即召集所有部將一起議事,最終結果一致同意歸降李自成。
於是,吳三桂命令部隊原地駐軍,他帶著親兵和李自成派來的使臣前去京師談判。但是,在吳三桂去往京師的半道上,卻遇見了他的家丁,家丁告訴吳三桂,李自成把吳三桂的父親抓去嚴刑拷打,此時吳三桂並不以為然,認為李自成又不是針對他父親一人,而是所有京城官員都被抓去受刑,等他歸順李自成後,李自成就會放人的。
2、於是,吳三桂又問了家丁和他有婚約的陳圓圓情況,家丁告訴吳三桂陳圓圓已經被李自成擄走了。聽到這樣的訊息後,吳三桂心裡頓時就炸了,因為如果李自成真心要招降他,就不會把自己的女人也給霸佔了,既然能霸佔自己的女人,那他自己的安慰李自成又豈會在乎。
接著,吳三桂又返回山海關,把這件事的原委告訴了眾部將,表明李自成招降是假,他不會放過他們這些明朝舊部,於是眾將士決定不投降李自成,要和李自成抗爭到底。而此時,李自成得到了吳三桂不肯歸降的訊息,十分憤怒,於是想都不想就帶領自己的30萬大軍去攻打吳三桂。
1644年李自成親征吳三桂,而吳三桂則堅守在山海關殊死抵抗。從這場戰爭中就能看出李自成沒有什麼天下大治,只是一介流寇而已,試問又誰會在還有大清強敵的情況下,會從自己的後花園攻打自家的前門?這是一種愚蠢的軍事行動。吳三桂兵力有限抵擋不住李自成的攻勢,於是就向多爾袞求援,並於多爾袞約法三章,擊退李自成後,大清軍隊不可進入大明國土,也不能帶走大明王朝一草一木。
多爾袞立誓如若違背誓言,就讓自己死去,並讓人拋開自己的墳墓再將他的頭顱砍去。於是,便發生了吳三桂引狼入室的一幕,多爾袞沒有遵守約定,擊敗李自成後他便帶領女真族人繼承了大明王權。然而此時的滿洲國也正因為一場王權的爭奪而發生內部矛盾。
那便是多爾袞與皇太極之子豪格的一場權力爭鬥,因為多爾袞知道努爾哈赤臨死有遺言,是讓自己繼承大清。而最後被皇太極篡奪,現在皇太極歸天,自己應該順理成章的成為皇權繼承人。但是,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卻不答應,因為他也想繼承皇權,雙方爭鬥不休,最後多爾袞與豪格達成協議,他不繼承皇位,但是豪格也不能繼承皇位,而是把6歲的小順治推上了皇位。
順治的母親便是孝莊太后,我們都知道皇太極是多爾袞的哥哥,孝莊是皇太極的媳婦,也就是多爾袞的親嫂子,多爾袞也是孝莊的親叔叔。多爾袞為何要把孝莊的兒子推上皇位呢?歷史上也沒有詳細記載,留下的只能是推測。
但是有種十分接近真相的推測就是孝莊和多爾袞之間有曖昧,換句話說孝莊就是多爾袞的情人。自己情人的兒子當了皇帝,皇權不還等於握在多爾袞手裡嗎?而孝莊也希望這樣的關係一直保持下去,因為只有得到多爾袞的支援順治才能保住皇位。這兩個人之間的相互利用可謂是天作之合。
3、雙方彼此依賴,相互利用,而且都能從對方那裡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一直等到多爾袞死了,皇權又重新落到了孝莊太后手裡,而順治帝也只不過是孝莊太后的傀儡而已,在這裡我們要明白一點,只要是夾雜了權力與政治,對於任何親情那都是無關緊要的,最終這場叔嫂情戰的結局,就是孝莊太后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