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執業藥師yang

    病原體侵入機體,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長繁殖,並對機體造成損害,機體產生對抗這些損害的防禦、適應、代償等反應,表現出一定的臨床症狀,即發生了傳染病。

    傳染病的發展過程在大多數情況下具有嚴格的規律性,大致可以分為潛伏期、前驅期、明顯(發病)期和轉歸期四個階段。流行過程的3個基本環節

    1、傳染源。傳染源是指機體內有病原體寄居、生長、繁殖,並能向體外排出的動物和人,包括患病動物、病原攜帶者。

    2、傳播途徑。傳播途徑是病原體從傳染源排出體外,經過一定的傳播方式,到達與侵入新的易感者的過程。經空氣傳播是呼吸系統傳染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包括飛沫傳播、飛沫核傳播和塵埃傳播三種傳播途徑。

    3、易感人群。對傳染病病原體缺乏特異性免疫力,易受感染的人群。人群中易感者多,則人群易感性高,容易發生傳染病流行

  • 2 # 波波醫生說健康

    大家好,我是波波醫生,現在正面臨新型冠狀病毒全球蔓延,我們面對各類傳染病的困擾,下面我來具體談談傳染病的發生有那些規律。

    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和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

    傳染病的基本特徵就是有特定的病原體,有傳染源,有特定的傳播途徑,有易感人群,還有特定的臨床特點。傳染病的流行,還受到社會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病原體

    每種傳染病都有其特異的病原體引起,病原體可以是微生物或寄生蟲。包括病毒、細菌、真菌或者寄生蟲等。

    傳染性

    傳染性是傳染病與其他類別疾病的主要區別,傳染病意味著病原體能夠透過各種途徑傳染給他人。傳染病病人有傳染性的時期稱為傳染期。病原體從宿主排出體外,透過一定方式,到達新的易感染者體內,呈現出一定傳染性,其傳染強度與病原體種類、數量、毒力、易感人群的免疫狀態等有關。

    流行病學特徵

    1.流行性

    按傳染病流行病過程的強度和廣度分為:(1)散發:是指傳染病在人群中散在發生;(2)流行:是指某一地區或某一單位,在某一時期內,某種傳染病的發病率,超過了歷年同期的發病水平;(3)大流行:指某種傳染病在一個短時期內迅速傳播、蔓延,超過了一般的流行強度;(4)暴發:指某一區域性地區或單位,在短期內突然出現眾多的同一種疾病的病人。

    2.地方性

    是指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其中間宿主,受地理條件,氣溫條件變化的影響,常侷限於一定的地理範圍內發生。如蟲媒傳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節性

    指傳染病的發病率,在年度內有季節性升高。此與溫度、溼度的改變有關。

    感染後免疫

    傳染病痊癒後,人體對同一種傳染病病原體產生不感受性,稱為免疫。不同的傳染病、病後免疫狀態有所不同,有的傳染病患病一次後可終身免疫,有的還可感染。可分為下幾種感染現象。

    1.再感染

    同一傳染病在完全痊癒後,經過一定時間後,被同一種病原體感染。

    2.重複感染

    某種疾病在發病中,被同一種病原體再度侵襲而受染。血吸病、絲蟲病、瘧疾最為常見。

    3.復發

    發病過程已轉入恢復期或接近痊癒,而該病原體再度出現並繁殖,而原症狀再度出現。傷寒最為常見。

    4.再燃

    臨床症狀已緩解,但體溫尚未正常而又覆上升、症狀略見加重者。見於傷寒。

    感染(infection)是病原體與人體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病原體入侵機體,突破防禦功能,生長、繁殖,引起病理生理變化。

    感染型別

    1.首發感染(primary infection),人體初次被某種病原體感染。有些傳染病很少出現再次感染,如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2.重複感染(re-infection)人體在被某一病原體感染的基礎上再次被同一種病原體感染的感染。常於血吸蟲和鉤蟲病等。

    3.混合感染(co-infection)人體同時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病原體感染。較少見。

    4.重疊感染(super infection)人體在被一種病原體感染的基礎上再被另外的病原體感染。臨床多見,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重疊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5.繼發感染(secondary infection)在重疊感染中,發生於原發感染後的其他病原體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繼發細菌、真菌感染。

    傳染病傳播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

    病原體從已感染者排出,經過一定的傳播途徑,傳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傳染的全部過程。傳染病得以在某一人群中發生和傳播,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基本環節。

    1.傳染源

    在體內有病原體生長繁殖,並可將病原體排出的人和動物,即患傳染病或攜帶病原體的人和動物。患傳染病的病人是重要的傳染源,其體內有大量的病原體。病程的各個時期,病人的傳染源作用不同,這主要與病種、排出病原體的數量和病人與周圍人群接觸的程度及頻率有關。如多數傳染病病人在有臨床症狀時能排出大量病原體,威脅周圍人群,是重要的傳染源。但有些病人如百日咳患者,在卡他期排出病原體較多,具有很強的傳染性,而在痙咳期排出病原體的數量明顯減少,傳染性也逐漸減退。又如,乙型肝炎病人在潛伏期末才具有傳染性。

    一般說來,病人在恢復期不再是傳染源,但某些傳染病(傷寒、白喉)的恢復期病人仍可在一定時間內排出病原體,繼續起傳染源的作用。

    病原攜帶者指已無任何臨床症狀,但能排出病原體的人或動物。攜帶者有病後攜帶者和所謂健康攜帶者兩種。前者指臨床症狀消失、機體功能恢復,但繼續排出病原體的個體。這種攜帶狀態一般持續時間較短,少數個體攜帶時間較長,個別的可延續多年,如慢性傷寒帶菌者。所謂健康攜帶者無疾病既往史,但用檢驗方法可查明其排出物帶病原體。這種人攜帶病原體的時間一般是短暫的。

    病動物也是人類傳染病的傳染源。人被患病動物(如狂犬病、鼠咬熱病獸)咬傷或接觸病動物的排洩物、分泌物而被感染。

    人和動物可患同一種病,但病理改變、臨床表現和作為傳染源的意義不相同。如患狂犬病的狗可出現攻擊人和其他動物的行為,成為該病的傳染源之一,而人患此病後臨床表現為恐水症,不再成為該病的傳染源。

    2.傳播途徑

    指病原體自傳染源排出後,在傳染給另一易感者之前在外界環境中所行經的途徑。一種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多個的。傳播途徑可分為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兩類。

    由於生物性的致病原於人體外可存活的時間不一,存在人體內的位置、活動方式都有不同,都影響了一個感染症如何傳染的過程。為了生存和繁衍,這類病原性的微生物必須具備可傳染的性質,每一種傳染性的病原通常都有特定的傳播方式,例如透過呼吸的路徑,某些細菌或病毒可以引起宿主呼吸道表面黏膜層的型態變化,刺激神經反射而引起咳嗽或噴嚏等症狀,藉此重回空氣等待下一個宿主將其入,但也有部分微生物則是引起消化系統異常,像是腹瀉或嘔吐,並隨著排出物散佈在各處。透過這些方式,複製的病原隨患者的活動範圍可大量散播。

    3.易感人群

    是指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病原體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進入疫區,部隊的新兵入伍,易引起傳染病流行。病後獲得免疫、人群隱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傳染病流行或終止其流行。

    預防性措施

    控制傳染病最高效的方式在於防控,由於在傳染病的三個基本條件中(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缺乏任何一個都無法造成傳染病的流行,所以對於傳染病預防也主要集中在這三個方面:

    1.控制傳染源:這是預防傳染病的最有效方式。對於人類傳染源的傳染病,需要及時將病人或病源攜帶者妥善的安排在指定的隔離位置,暫時與人群隔離,積極進行治療,護理,並對具有傳染性的分泌物,排洩物和用具等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防止病原體向外擴散。然而,如果是未知傳染源,特別是動物擔任的傳染源,由於其確定需要流行病學的因果推斷和實驗室檢測結果上得到充分的證據,有的時候並不是很容易得到確切結果,尤其是突發急性傳染病發生時,想要短時間內鎖定傳染源更是困難。不過,一旦確定傳染源後,需要及時採取高效的措施控制傳染源,以保證傳染源不會繼續將病原體向易感人群播散。

    2.切斷傳播途徑:對於透過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和體液傳播的傳染病,蟲媒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等,切斷傳播途徑是最為直接的預防方式。主要方式在於對於傳播媒介阻斷,消毒或撲殺。如對於汙染了病原體的食物或飲水要進行丟棄或消毒處理,對於汙染了病原體的房間或用具要進行充分的消毒,對於一次性的醫療用品在使用後要及時進行消毒或焚燒等無害化處理,在蟲媒傳染病傳播季節採取防蚊防蟲措施等。同時,對於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預手段也是極為必要的,如促進靜脈注射吸毒人群對使用針具進行消毒,對會發生高危性行為的人群進行安全套使用的宣傳教育等。如今預防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方法也仍然是注意基本衛生,勤洗手,戴口罩,吃肉要煮熟——雖然是老調重彈,但仍然是切斷傳播途徑最有效的方式。

    3.保護易感人群:在傳染病流行時,應當注意保護易感者,不要讓易感者與傳染源接觸,並且進行預防接種,提高對傳染病的抵抗能力。所以,保護易感人群也是傳染病預防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較為容易實現的預防方法。對於已經有預防性疫苗的傳染病,給易感人群接種疫苗是最為保險的方法,如嬰兒在出生後進行的計劃免疫,對於傳染科醫生,護士,從事傳染性疾病研究的科研人員和從事禽類養殖工作的人員等接種相應的疫苗。歷史上,人們利用高效的疫苗已經成功的攻克了天花,證明對於易感人群的保護在傳染病防治上起到了重要角色。

    最後希望大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心情愉快,遠離疾病的困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5pro電視與TCLQ9哪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