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寒鯤
-
2 # 武漢古翔
三國時期的263年鄧艾和鍾會滅了蜀國,這個時期司馬家基本掌握了魏國的實際權利,可惜曹操打的江山,265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直接把魏王趕下臺,建立晉朝,也就是晉武帝,定都洛陽,歷史稱西晉。
吳國孫權也是子孫不孝,孫皓窮奢極欲,亂殺大臣,東吳也人心惶惶,279年晉朝分兵六路攻入東吳,280年就殺入建鄴(南京),活抓孫皓,完成三國歸晉的副本,實現了中華的再一次統一。
-
3 # 周小天18
我們通常講的三國時代,是處於東漢末年與兩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代,西漢始於漢高祖劉邦至王莽奪漢權建立王莽新朝,東漢由光武帝劉秀建立到漢獻帝劉協為止。東漢末年主要分為三個政治區域算是地方政權從大一統的角度上講算不得正統,只是地方割據:首先是建立的劉備為主的蜀漢集團,然後是曹丕逼漢獻帝“禪讓”稱帝,後孫權以江南一帶割據稱帝。在公元265年,司馬炎讓魏元帝“禪讓”稱帝國號大晉,然後在公元280年滅掉孫吳孫皓完成基本的一統建立晉朝(西晉都城洛陽),後面還有司馬睿在建業稱帝建立東晉,整個過程稱為兩晉時代。
-
4 # 漢宣清乾麗水
三國時期(220——280)是由統一的漢朝,確切來講是東漢瓦解以後,國家一分為三,曹魏統治包括朝鮮半島北部的中國北方,蜀漢統治中國西南的川黔滇三省,東吳統治包括越南北方(當時的越南僅是其北部,為中國交州,宋朝以後越南獨立用了七八百年的時間向南擴張到今越南的範圍)在內的中國東南半壁,而三國鼎立的時間只有四十三年,三國最先滅亡的是蜀漢,兩年以後曹魏被司馬炎建立的西晉篡奪,以後是西晉與東吳對峙時期,公元280年西晉滅亡東吳,中國重新統一,西晉王朝的統一局面僅維持十一年,公元291年爆發八王之亂,長達十六年,公元304年入居中原的匈奴族劉淵在山西建立政權,國號漢,後改為趙,史稱前趙,這時西晉仍存在,而北方已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前趙先於公元311年攻佔西晉都城洛陽,俘獲晉懷帝,晉人又擁立晉愍帝於長安,於316年又被前趙攻陷,俘獲晉愍帝,西晉滅亡,晉王朝在中原的統治被推翻,很多漢人南遷到江南原東吳控制區,擁立西晉皇族司馬睿於建康(今南京,原東吳首都)稱帝,史稱東晉,這時已是據有半壁河山的地方政權,在南中國做到了區域性統一。
-
5 # 知未是也
公元266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立國號為晉,建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滅東吳,完成一統大業。後進入八王之亂,元氣大傷,公元316年西晉被北方少數民族滅亡。公元317年司馬睿被擁立繼位,在建鄴建都,史稱東晉。
東晉嚴格意義上講不是統一王朝,北方出現了五胡亂華局面,公元383年淝水之戰後局勢有所穩定。公元420年劉欲建立宋朝,東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
晉朝國號的由來,因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被魏帝曹奐封為晉公,後加封為晉公晉王,司馬炎稱帝后,便立國號為晉。
晉朝承襲於魏,在歷史上有些來路不正之嫌,劫位被視為不忠,導致晉朝皇帝只能以孝治天下,隻字不敢提個忠字。所以,當晉朝進入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後,得不到天下支援,這是晉王朝在歷史上短命的主要原因,也是晉朝(西)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少數民族滅亡的朝代。
另一方面,由於五胡亂華,導致漢人和世族南移,為中國南方的發展繁榮提供了條件。晉朝是我國進入民族大融合時期,也是中國多元文化進入撞擊、形成和發展的時期。
-
6 # 唐史大白話
蜀國在諸葛亮過世後,沒有及時調整戰略收縮防守,而是由姜維帶領軍隊繼續以弱抗強,出川擊魏,極大消耗經濟和軍事實力。公元263年,魏的實際統治者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並進志在滅蜀。其中鍾會帶兵繞過姜維大軍,偷襲陰平,奇襲江油,直逼成都,迫使後主劉禪出降,蜀亡,此後魏、吳政權並存。
265年晉代魏,晉武帝司馬炎稱帝,此後因晉忙於整頓內部事務,吳國也加強戰備導致晉吳政權並存。279年11月晉國政權內外矛盾解決後,司馬炎決定混一天下,派杜預、王渾、王濬率大軍水陸並進,由北向南,沿江由西向東展開攻擊,最終280年3月王濬率江突破長江天險,直抵建康(今南京)城下,吳主孫皓投降。
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了全國,三家歸晉。
-
7 # 夏有涼風61
謝邀,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黃巾起義,內亂外擾,導致群雄割據,北方曹操官渡之戰後,平定了中原。南方孫策佔據了江東。曹操攻吳,赤壁之戰敗北,和東吳聯和的劉備勢力佔據了四川。從此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北方曹氏建立的魏,四川劉備建立的蜀漢,東吳孫權建立的吳。
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鄧艾帶兵走陰平險路,攻入蜀中腹地,蜀漢皇帝劉禪投降,蜀漢政權被魏所滅。
魏滅蜀不久,在魏國專權的司馬昭病死,他的兒子司馬炎掌握了魏國大權,公元265年,逼魏元帝曹奐讓位,改國號為晉。定都洛陽,稱為西晉。
西晉代魏以後,晉武帝接受將軍羊祜的建議,準備滅吳,統一天下。
羊祜用懷柔政策使的吳國放鬆戒備,羊祜病死後,公元279年,晉國兵伐東吳,由晉鎮南大將軍杜預打中路,向江陵進兵。安東將軍王渾打東路向安徽橫江進軍。益州刺史王浚走水路,沿大江順流向東進攻。公元280年,王浚攻到建業,吳末帝孫皓帶領大臣到王浚軍營投降,吳國被滅。從此天下一統歸晉。
三國之後是什麼朝代,三國之後是司馬氏建的晉,為了和之後的晉有所區別,三國後司馬炎建的晉為西晉,後為東晉。
-
8 # 高山流水品歷史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州、郡、縣紛紛失去控制。經過數十年的混戰和兼併,最終形成了三股強大的勢力,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霸主中原;以漢室正統自居的“劉皇叔”劉備雄踞西南;而以“禮賢下士,多謀善斷”著稱的孫權則割據江東。
曹操死後,他的大公子曹丕於公元220年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正式拉開了三國時期的序幕。次年,劉備以延續漢朝為名在成都稱帝,史稱蜀漢;公元229年,不甘示弱的孫權也稱帝建國,國號為“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形成,而在此期間,三股勢力連年征戰不斷,廣大人民飽受戰亂之苦,無數生靈或死於戰火,或死於饑荒,導致這一時期人口數量銳減。
儘管三國之間征戰不止,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曹魏後期的實權逐漸為司馬懿家族所掌握。公元263年,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政權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他的兒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並於280年滅了東吳完成統一,三國時代至此結束進入晉朝。
晉朝是中國歷史朝代之一,它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從公元266年司馬炎稱帝定都洛陽到317年西晉被前趙滅亡,中間經歷了“八王之亂”,北方相繼建了十六個政權,史稱“五胡亂華”。之後,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康重建晉朝,史稱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公元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的鞏固。公元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建國號“宋”,東晉滅亡。
-
9 # 馬到成功148659402
三國魏蜀吳,三足鼎立,拚死拚活,你爭我奪,打來殺去,宛如一場幻夢,一場遊戲,無數人為之遺憾,為之嘆息。
一代梟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平董卓,滅袁紹,吞呂布,討東吳,徵劉備,一生征戰,沒成想白忙一場。
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雄才大略,東吳謀士遍野,猛將如雲,赤壁一戰,連環計火燒赤壁,曹孟德望風而逃。曹孟德:銅雀春深,二喬難鎖。
劉皇叔,臥龍,鳳雛兼得,又有關張趙馬黃蓋世英雄,諸葛孔明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最終一統無望,病逝五丈原,而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巾。
可悲,可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司馬懿計高一籌,笑到最後,結果眾英雄卻為司馬家披上了嫁衣,司馬炎統一魏蜀吳,三國歸晉,三國落下帷幕,歷史的車輪走向了西晉。
-
10 # 讀史坊
晉朝。有個歇後語叫“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說的就是那一段故事。
三國時期,曹氏集團建立的大魏很快就被司馬家掌握了實權。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透過戰爭,經過兩代人的努力,把大魏的兵權、政權都攬入手中。後來,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終於踢開曹家皇帝,透過所謂的禪讓,自己當了皇帝。
司馬炎在統一了全國後,開始變得不思進取,只圖享樂。他不但把東吳的宮女嬪妃大量收入自己宮中,還規定,適齡女子不能隨便結婚,要讓他先選妃,被刷下來的才能回去結婚。
在皇宮,司馬炎的妃子太多,他都不知道去哪裡。他用羊車拉著,走到哪就在哪個妃子處住下。為此,很多妃子爭著在地上撒鹽,以吸引羊的到來。
司馬炎最受後人詬病的是,他放著那麼多聰明兒子不立太子,反而讓一個痴呆兒子當了太子,就是後來的晉惠帝司馬衷。這才有了以後的八王之亂和後來的五胡亂華,使中國再次走向分裂。晉惠帝最好笑的典故有兩個,一個是,他聽到河裡的青蛙叫,問身邊的人,這青蛙是為官還是為私。另一個是,有一年鬧饑荒,有人被餓死。晉惠帝知道後,奇怪的問,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糜?因為這兩個典故,晉惠帝被稱為痴呆皇帝。
晉惠帝還有一個悲哀的地方,就是他娶了一個又醜又嫉妒心強的女人,賈南風。賈南風是歷史上有名的悍婦,也是個想耍手腕的人。不過,最終還是被別人耍了,成了犧牲品。
-
11 # qzuser267315133
是晉朝,是晉王司馬炎廢魏帝曹奐,自稱晉武帝。
至於諸葛亮那麼厲害他最後怎麼沒統一三國?
我認為
三國各國的國力、人口、人才、君主註定了蜀國無法統一
魏國的人口比蜀國多了好幾倍,人才更是數不勝數
吳國長江天險、人民富庶、兵精糧足,就連後來的晉國都要練水軍後才能滅吳
而蜀國太弱了,兵少,將少,國力弱。
-
12 # 匯豐地龍乾貨收購部
三國之後是晉朝,這個可以參考中國朝代史順口溜,,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一統天下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息。
晉朝,是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朝代之一,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它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屬於六朝之一。。。,
當時司馬懿在三國時期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變後掌握魏國政權。奪取曹魏政權時並沒有建立新的朝代。而司馬懿之子司馬昭為了建立軍功,以做好篡奪準備。命鍾會,鄧艾摔軍閥蜀,。最後鄧艾經陰平直襲成都,,阿斗投降,蜀漢滅亡。及後鍾會,姜維意圖叛變,到被司馬昭立即平定。經過艱辛滅蜀後,接著又興兵滅吳。當時孫吳局勢混亂。吳帝孫浩不修內政又窮極奢移,已經沒有大將才可用。最後於280年逼近建業,孫浩投降,孫吳滅亡。三家都歸在一起統治,之後司馬炎也就是司馬懿之孫,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位晉。。
226年,司馬炎登基。國號晉,定都洛陽,實撐西晉。後經歷八王之亂,晉民帝千都長安,316滅西晉,建立了十六個國家,使稱五胡之亂,,。。
晉朝說來說去也是第一個被外族滅掉的國家,中間經力了嫩亂,勞民傷財,元氣大傷,最後被北匈奴給滅掉了。。
-
13 # 南方鵬
三國過後是晉朝,三國久戰歸司馬。司馬懿取得曹操的信任當上太子中庶子,為曹丕出謀劃策爭奪大位,曹丕死後受命輔助魏明帝曹叡。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逐漸掌握軍權,在軍中威望卓著,曹叡死後,受遺命與大將軍曹爽一同輔助曹芳,初時二人同心協力,後暗生嫌隙,正始十年即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曹爽一派失敗,自此曹魏朝政權歸司馬氏。又經司馬師司馬昭連續經營,曹魏已名存實亡,連皇帝曹髦也被殺死。
西晉統一三國,是人心所向的歷史趨勢,但建國後國策失誤,矯枉過正,分封王侯太多使得全國布兵而邊境空虛,中央又交給白痴皇帝掌控,無力制衡天下,加上後黨弄權,引發八王之亂,其時異族在東漢時已內遷繁衍,中原諸王自相殘殺弄得軍力疲乏,異族乘虛而起,代之而起是五胡亂華的黑暗時期。
-
14 # 磨史作鏡
三國過後的朝代是西晉,然而,西晉建立時三國並沒有完全滅亡,讓我們看看這一歷史時期。
1.司馬氏家族掌權。西晉脫胎於曹魏。公元249年,三國時期曹魏太傅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剷除了曹爽一黨,從此司馬氏大權在握,曹魏皇帝不過是個傀儡而已。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掌握大權。在曹魏封的晉王司馬昭掌權期間的263年,他派將軍鄧艾、鍾會滅亡了蜀漢。
2.西晉建立並統一。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繼承為晉王,他已經不滿足於做王,於265年逼迫曹魏末代皇帝曹奐禪讓於他,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他就是晉武帝。公元280年,“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西晉滅亡了東吳,統一了全國。
3.西晉皇帝世系。西晉共經歷了四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晉惠帝司馬衷(司馬炎次子)、晉懷帝司馬熾(司馬炎25子、司馬衷異母弟)、晉愍帝司馬鄴(司馬炎之孫、呉王司馬宴之子、惠帝懷帝之侄)。
4.西晉的滅亡。首先是內部大亂,晉惠帝司馬衷的老婆賈南風是個悍婦,專權胡為,引發了八王之亂,西晉八個宗室王爺打的難解難分,極大削弱了國力。北方遊牧民族乘虛而入,出現了五胡亂華的局面。公元316年,西晉被匈奴建立的漢趙(前趙)滅亡。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南京)稱帝,不過這已經是東晉了。西晉從建立到滅亡(265-316),不過51年。如果從滅吳統一算,不過36年。非常短命的王朝。之後就開始了大分裂時期。
-
15 # 景樂一號
三國之後是西晉,由司馬懿之孫司馬炎於公元263年建立,263年滅魏後在滅蜀,280年滅東吳,三國歸一於西晉
-
16 # 種地的秀才
公元265年司馬炎代魏建立晉朝,公元280年平吳徹底結束了三分的局面,使全國復歸於統一。歷史上把這個統一的晉朝叫做西晉(公元265――316年)。華北糜亂以後,司馬睿在南京再建的晉朝叫做東晉(公元317――419年)
-
17 # 半仙punk
三國:指魏 蜀(漢)吳 正史漢 晉(西晉)(東晉)
-
18 # 使用者9054096659237
晉朝!三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古人說的話感覺很有道理!
晉之後就是五華之亂了!也是漢人給滅得差不多的時代!
-
19 # 鵬07
三國之後的朝代應該是西晉,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四帝,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別於東晉、後晉,史稱西晉,東西兩晉被稱為司馬晉。
三國末期曹魏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二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是權傾一時的權臣。司馬炎於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建國號為晉,
定都於洛陽,西晉代魏後,期間發生西陵之戰,公元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
但滅吳後,西晉舉國沉浸在奢侈腐敗的氣象之中,晉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經過長期發展,早就形成龐大的權貴集團。因此自西晉建立,政風十分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
西晉一大特色是大量遊牧部落內遷。自東漢光武帝允許邊民內遷以來,大量遊牧民族被遷入,到西晉時關中和涼州的外族已佔當地人口一半。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
由於遷入人口數目相當多,與關中一帶晉人相差不遠。為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埋下伏筆。 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改元建武,史稱東晉。
-
20 # 80回憶
西晉 東晉
三國前承東漢末年,後三國歸晉。所以三國後面是晉朝,開國皇帝是司馬炎,司馬懿之孫,司馬昭之子。晉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其中東晉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滅吳,完成統一。
回覆列表
如果選取辭典、教科書中對於三國時期的定位:公元220年到280年,那麼三國時期之後是西晉時期(266-316),由於西晉是在司馬昭主持滅蜀之後兩年,方才由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篡魏建立的,所以三國時期與西晉時期兩者便有266年到280年之間的重疊過渡期,在這一時期中,司馬炎主掌的晉政權佔據原先的北方曹魏領土與西南部季漢領土,與佔據中南部(荊州、交州)、東南部(揚州)的孫吳政權形成南北對峙之勢。
如果把三國時期的上限提升到漢末大亂,從公元188年的黃巾之亂起算(三國亂世的源頭),以廣義的三國定義來看的話,188年到280年之間的一個世紀可以視為一個名喚“漢末三國”的亂世,在這個亂世之前是東漢一統時期(公元36年—公元188年),那麼在“漢末三國”時代之後的時期又是什麼時期呢?
私以為,由於西晉政權未能在其建國過程中形成一個良好的政治風氣與政治體制,雖然短暫實現了表面上的短暫統一,卻並未徹底根治漢末以來的社會問題、政治問題與經濟問題,所以我們可以把整個兩晉十六國南北朝大亂世視為漢末三國亂世的矛盾擴大化版本。西晉的短暫統一隻是漢末三國大亂世的“中場休息”,更為猛烈的暴風雨還要在西晉八王之亂以後肆虐近三個世紀,方才被隋唐帝國所扼制。
所以,從辭典裡、教科書裡的朝代表上看,三國時期之後,自然是西晉時期。如果從分合大勢上看,漢末三國亂世之後,則是更為風雲詭譎的兩晉十六國南北朝大亂世,通常所謂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正是由漢末三國亂世與兩晉十六國亂世、南北朝亂世共同組合而成的。
用兩個簡單的等式可以這樣說明問題:
魏晉南北朝=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亂世=漢末三國亂世+兩晉十六國亂世+南北朝亂世
之所以在評析亂世時,把西晉歸入到兩晉十六國之中,是因為西晉中後期的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共同拉開了東晉十六國乃至南北朝時期的紛亂局面,把西晉時期的亂事放到兩晉十六國整體視角下看,方才更加系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