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亞馬孫蝴蝶

    邊塞詩人是指古代以邊疆地區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寫作的詩人。邊塞詩人多以詩歌描寫遍地的山川景物、風土人情,反映塞上戰爭和軍旅生活。

    邊塞詩人的傑出代表有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王之渙等。

    邊塞詩人的傑出代表:

    高適(700-765),字達夫。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睢陽(今河南商丘),世稱“高常侍”。

    岑參(715—770),南陽新野(今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人,後遷居江陵(今屬湖北)。

    李頎(690?— 751?),趙郡(今河北趙縣)人,長期居潁水之陰的東川別業(今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曾任新鄉尉。久未遷調,歸東川別業過煉丹求仙的隱居生活。高適、王昌齡、王維、崔顥都是他的好朋友。

    王昌齡(698-約757),字少伯,長安人。開元十五年進士,二十二年中宏詞科。初補秘書郎,調犯水尉,謫嶺南。後任江寧丞,又因事貶龍標尉,世稱王江寧、王龍標。後棄官隱居江夏,安史亂後為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之渙(688—742),是一個年輩較老的盛唐邊塞詩人,可惜詩篇遺留下來的較少。

    王翰,字子羽,晉陽人,登進士第,舉直言極諫,調昌樂尉。復舉超拔群類,召為秘書正字。擢通事舍人、駕部員外。出為汝州長史,改仙州別駕。日與才士豪俠飲樂遊畋,坐貶道州司馬,卒。其詩題材大多吟詠沙場少年、玲瓏女子以及歡歌飲宴等,表達對人生短暫的感嘆和及時行樂的曠達情懷。詞語似雲鋪綺麗,霞疊瑰秀;詩音如仙笙瑤瑟。

    邊塞詩人產生原因:

    一、由於邊事和外事的增多,不少文人到邊塞尋求建功立業的機會:

    二、有些文人嚮往邊塞風光和塞外生活,有機會到邊地漫遊:

    三、有些詩人對朝廷的窮兵黷武不滿。

  • 2 # 詩詞生態苑

    所謂“邊塞詩”,就是軍事題材的詩歌作品。當然,“邊塞詩人”,簡言之就是軍旅作家、軍旅詩人。

    唐朝,由於在開國時候,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北方用兵,加之,唐代又是從山西這個農業區和遊牧區分界處興起,以及唐王室慣於殺伐征戰的鮮卑血統,等等原因,開疆拓土的戰爭和安撫一直伴隨著唐朝左右。

    為求取功名,許多文人投筆從戎,從戰爭生活中汲取素材,用詩歌譜寫壯美的邊塞生活。

    盛唐時候的詩歌,已經趨於巔峰,期間大量的邊塞詩和邊塞詩人留下了諸多傳世佳作。

    其中代表人物有王昌齡、岑參、高適、李頎、王維、王翰、祖詠、盧綸、許渾、李白。。。

    儘管“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就這個群體而言,我依然偏愛王昌齡。不僅僅是他被後人尊稱為“七絕聖手”和“詩家天子”,更主要的是:

    其一,他兩次親歷戰爭,有火熱的生活。

    山西太原人王昌齡,少時習武學文,一身功夫,滿身才學。在他20多歲高考不中時,便另闢蹊徑,去邊塞建立功名。等到28歲“退伍”,考取進士後,再次徵召入伍。

    這其中,當屬後人稱之為邊塞詩的千古名作《從軍行七首》。裡面有表現思親之情的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有表現思鄉心切的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也有表現將士滿懷豪情的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更有表現軍隊強大戰鬥力的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其二,他作品真實感人,讀來蕩氣迴腸。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首被推崇為“七絕壓卷之作”的《出塞》,寫景及人,氣勢流暢,寓意含蓄深沉,意境雄渾高昂。每每讀到這樣的作品,都有一種血脈噴張的快意。

    而他《塞下曲》中的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用極為精煉的語言,把戰爭的殘酷呈現出來。沒有生活的歷練,的確不會有如此震撼的畫面感。

    其三,他性情錚錚作響,交往文友眾多。

    軍旅生活的錘鍊,使得王昌齡的人格、文格廣受讚譽,他與李白、王維、孟浩然、高適、王之渙等等都是極為要好的朋友。

    就連誰也不尿的“風流天下聞”孟浩然,也因為他的拜訪,而寧願冒著背癰復發的生命危險,也要海吃海喝招待一通,結果一命嗚呼,留下令人唏噓的文壇逸聞。

    著名的“旗亭畫壁”比詩賽文的典故,主人公就是王之渙、高適和王昌齡。

    當然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是他遭不白之冤後與朋友的告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這是李白在被髮配夜郎路上,聽說好友王昌齡,也就是詩歌中的“龍標”被貶謫到湖南黔婁訊息時候的安慰。

    能讓李白這種不食人間煙火,衣袂飄飄的“謫仙人”如此掛懷,王昌齡的為人處世修文,該不是凡夫俗子吧!

    其四,他心思細膩溫婉,涉獵相當寬泛。

    實際上,在唐代乃至以後的作品中,受到不公正待遇,或者不能展現鴻鵠之志的文人士大夫,都喜歡用閨怨詩和宮苑詩來抒發自己對朝廷的忠誠,表白自己的心跡: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這首借漢代班婕妤與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宮鬥故事而成篇的詩作,極為含蓄地吐露了自己的心聲。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這一剎那間的心理變化,展現了人們渴望和平,國尋常日子的美好願望。

    當然,經過血與火考驗的人,更容易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荷葉羅裙一色裁,荷花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如王昌齡一樣,有戰場經歷的邊塞詩人還有很多。

    比如王維,他不但有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的豪情壯志,更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實地體驗。

    比如王翰,他不但是個富二代,而且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比如祖詠,他的祖上可以聞雞起舞,可以擊楫中流,作為後人也是豪情壯志衝雲霄:

    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需請長纓

    比如盧綸,他可以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入石稜中的威武豪情;他可以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的繪聲繪色,引人入勝。

    比如李頎,他可以抱怨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可以喟嘆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這是對戰爭的反思。

    比如王之渙,雖然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似乎就置身戰火紛飛,但也只是想象當中。

    最是那“詩仙”李白,哪怕他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哪怕他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哪怕他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實際上,去邊塞建功立業,只是他一廂情願的想象。除了參加永王李磷軍隊三個月就被以“叛逆”之名剿滅外,並無戰場建樹。

    所以,除了王昌齡以外,高適和岑參就是既有戰場經驗,又有詩詞才情的邊塞詩人。

    但是鑑於高適在好友李白落難求助時候,無動於衷;在四川抗擊吐蕃入侵時候,大敗而歸等原因,我並不看好他。

    對岑參,很是敬重。不僅在於他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濃重的人情味;不僅在於他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對戰友的惜別依依,情意綿綿;更在於他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這樣艱苦卓絕的軍營環境,躍然眼前。

    當然,高適的作品也是可圈可點,特別是他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也是膾炙人口的名作。

    至此,我不想說最喜歡誰啦。他們都是時代的英雄,是經過戰火洗禮的讀書人。從小處說:為了博取功名,光宗耀祖;從大處講:報效朝廷,忠於大唐。

    他們,都是當時最可愛的人。

    現在依然如此!

  • 3 # 商界詩人高曉君

    盛唐最有名的邊塞詩人是高適和岑參。

    邊塞詩又稱出塞詩,是以邊疆地區漢族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一般認為,邊塞詩初步發展於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即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據統計,唐以前的邊塞詩,現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餘首。其中有些宏偉的篇章不但是漢族文學的寶貴財富,而且極具歷史意義。

    邊塞詩又稱出塞詩是唐代漢族詩歌的主要題材,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邊塞生活經歷和軍旅生活體驗的作家,以親歷的見聞來寫作;另一些詩人用樂府舊題來進行翻新的創作。參與人數之多,詩作數量之大,為前代所未見。其創作貫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其中,初、盛唐邊塞詩多昂揚奮發的格調,藝術性最強。

    邊塞詩代表人物是:高適, 岑參 。

    其他還有王昌齡,李賀,李益。

    邊塞詩是唐詩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以邊塞軍旅生活為主要內容:或描寫奇異的塞外風光,或反映戍邊的艱辛以及表達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的詩作稱之為邊塞詩。邊塞詩一般出自於出征的將領或隨軍文官之手。透過對古戰場的艱辛生活和自然風光的描寫表達思鄉之情以及保家衛國的高尚情操。在唐代邊塞詩中,多以漢朝喻唐朝的型別。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滄州渤海縣(今河北省景縣)。唐朝時期大臣、邊塞詩人,安東都護高侃之孫。

    天寶八年(749年),進士及第,授封丘縣尉。投靠河西節度使哥舒翰,擔任掌書記。拜左拾遺,轉監察御史,輔佐哥舒翰把守潼關。天寶十五年(756年),護送唐玄宗進入成都,擢諫議大夫。出任淮南節度使,討伐永王李璘叛亂。討伐安史叛軍,解救睢陽之圍,歷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劍南東川節度使。廣德二年(764年),入為刑部侍郎、左散騎常侍,冊封渤海縣侯。

    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時年六十二歲,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忠。作為著名邊塞詩人,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高適最有名的詩是《別董大》: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

    岑參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因聰穎早慧而五歲讀書、九歲屬文。天寶三載(744年),岑參進士及第,守選三年後獲授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後在天寶末年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時,岑參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市)刺史,故世稱“岑嘉州”。約大曆四年(769年)秋冬之際,岑參卒於成都,享年約五十二歲(51週歲)。

    文學創作方面,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尤多佳作。

    岑參最有名的詩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的代表作。此詩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並不令人感到傷感。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浪漫理想和壯逸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物件。全詩內涵豐富寬廣,色彩瑰麗浪漫,氣勢渾然磅礴,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堪稱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詩句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 4 # 八校尉

    好的,我認為盛唐時期最有名的邊塞詩人莫過於岑參和高適。在此釋析一首岑參的詩。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唐•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

    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

    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

    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

    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

    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岑參(715—770),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人,唐天寶進士,曾任嘉州刺史。兩次赴邊,從軍西域多年,對邊塞生活有深刻體驗。盛唐邊塞詩的代表作家,與高適並稱“高岑”。

    註釋:

    1.走馬川:指唐北庭都護府輪臺縣西北的瑪納斯河流域的平川,今在烏魯木齊市西北;行:古詩歌行體的代稱;封大夫:指封常清,時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加御史大夫銜。

    2.輪臺:唐時北庭都護府屬縣,今在烏魯木齊市米東區。

    3.草黃馬正肥:秋天草盛,戰馬肥壯,對於遊牧民族來說正是發動戰爭的好時機。

    4.金山:即阿爾泰山,今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煙塵飛:喻指戰事發生。

    5.漢家大將:這裡以漢代唐,指封常清。

    6.五花連錢:五花、連錢均為古代良馬名字,這裡指斑駁的馬毛;旋:立刻,很快。

    7.草檄(xi):起草討伐敵人的戰書。

    8.車師古西域國名,唐安西都護府所在地,今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附近;佇(zhu):停留,等候;獻捷:報捷。

    導讀:這首詩是為出師西征的御史大夫封常清壯行所寫,當時作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幕府判官。詩作首先描寫邊塞的惡劣環境:風捲黃沙,天昏地暗,飛沙走石。接著以草黃馬肥、煙塵四起,帶出邊境遭敵入侵,大將出師抗敵;隨後為讀者展現出一幅寒夜行軍圖:將士們頂著冷如刀割的凜冽寒風,在漆黑的夜裡悄然疾走,只能聽到兵戈相擊之聲;詩的最後三句,作者信心十足地預測:面對這支無比英勇的軍隊,敵人必將聞風喪膽,並預祝封將軍早日凱旋。

    本詩形式獨特,三句一小節,每節一換韻,節奏鮮明急促,音調慷慨激昂,聲聲都是摧徵的戰鼓,有力表現了主題。

    詩的描寫奇而入理,誇而不誕,“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等句,讀之令人感到寒氣逼人,把風雪夜行軍的艱苦和氣勢體現得淋漓盡致,更加凸顯了將士們不畏艱險、勇赴沙場的英雄氣概。感言:軍旅生涯苦累相伴,征途之上佈滿兇險。只有勇敢地把困難踏在腳下,才能驕傲地戴上勝利的桂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不是富人越多,就會出現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