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笙說
-
2 # 電影StayNight
《驢得水》真的是一部難得的國產佳片,披著喜劇的外殼,隱晦而直白地抨擊著現實。它不斷抖包袱,逗你樂,卻讓你笑著笑著被扇個耳刮子。
張一曼應該是整個電影讓觀眾最有記憶點的角色,不論是她清甜的歌聲,還是曼妙的身姿,抑或是她那招“睡服你”。我最喜歡的場景就是她一邊唱歌一邊剝蒜,剝了一筐的蒜皮,說著說著話,她揚起那些白色的皮,就像下了一場雪。而整部劇中,她的心是最自由、最純粹的。
正是因為她一開始的浪漫、奔放、灑脫,最後的結局讓人遺憾。校長一開始就很圓滑,校長閨女起碼最後有了理想去了延安,周鐵男從硬到軟整個內心都屈服了我們只能無奈,裴魁山本來就是個陰險小人得不到的東西就要毀掉,鐵匠的三觀更容易崩塌最後直接黑化了。
張一曼,故事開始之前就是一個跟隨內心的人,想跟誰睡就跟誰睡,她並不覺得睡一覺和過日子有什麼必然聯絡。在那個年代,就叫做“淫蕩”,用裴魁山的話就是“你就是一輛公交車”。
張一曼其實毫不在乎別人直到她那些過去,她甚至超前地並不覺得自己是“可恥”的,她悲傷的是裴魁山作為愛過她的人,最後竟然如此不擇手段,哪怕是朋友也不能這樣呀。而銅匠則更加過分地羞辱,一個曾經單純的人在染缸裡翻滾之後青出於藍,變成一個毫無人性的利益機器,她本人就是同謀,這才是她最後絕望的事吧。
我們惋惜張一曼,不僅是她自戕的結局,更是對於她作為“自由靈魂”的代表人物不得善終感到心疼。彷彿是我們自己渴望過被別人認可,最後滿身傷痛的憤怒和絕望。
你有被自己親密的朋友潑過冷水嗎?你有被自己信任的人背叛過嗎?你有過離經叛道的夢想被嗤之以鼻嗎?你有被周圍的人苦口婆心勸阻最後麻木執行嗎?某些程度上,我們就是張一曼啊。
她帶著我們某些夢想瀟灑活過,那樣的灑脫,哪怕放到現在都不為人們認可,但她貫徹著她的快樂。我們內心某一處角落也想不管不顧,於是我們期待著她能一直保持,她承受了我們無法捱過去的唾罵和崩潰,我們能做的也只有深深惋惜。
-
3 # 劇神奇的小劇人
對於張一曼這個角色其實我是感覺結果超出意料的,她嚮往自由,
享受被追求,
即使是裴山的求婚,
銅匠的拋棄老婆,
都沒有讓他動心,她說自己就喜歡自由,她也是一個經歷過風雨的女人,他知道自己這樣做的結果,但是她依然選擇了放蕩不羈
,我以為她能坦然應對一切自己行為的後果,沒想到他還是為此而發瘋,
這個人物的塑造是意料之外的惋惜……
-
4 # 影視口碑榜
《驢得水》是開心麻花的第二部作品,它一反第一部作品的風格,也確實做到了他們所說的“我講個笑話,你千萬別哭”。影片全過程是荒誕的黑色幽默,塑造的每個角色都性格鮮明,其中最抓人眼球,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唯一一位女教師張一曼這個角色了。
任素汐所塑造的張一曼是一個生性自由、浪漫純粹的角色。乍一看這張臉,你會覺得並無出彩之處,不出眾的五官,不夠細膩的面板,都讓這個角色顯得很是一般。但隨著劇情的展開,她自然而然散發出的那種快樂而自由的氣息,會讓你不知不覺間就被吸引。
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在那種環境下,張一曼可以保持自己的本性,保持對自由和浪漫的嚮往和追求,這都是為什麼她能讓人印象深刻的原因。她把自己一頭長髮燙成捲髮,她穿著嫋娜的旗袍,她隨著留聲機的音樂翩翩起舞……每一種樣子的她都不知不覺地走進了觀眾的心裡。而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應該就是她在剝蒜時將蒜皮揚起,當做雪花的樣子。無論環境多麼惡劣,她仍能保持對浪漫的追求,仍能自我滿足這種需求。
但隨著銅匠老婆的出現,一切都轉入了黑色的荒誕中。張一曼這個角色的心理也開始了轉變。從一開始的被當眾辱罵,再到自己扇自己耳光,再到被逼著剪去了一頭長髮,最後心理防線徹底崩塌,瘋癲地選擇自殺。這一切的轉變,都像在觀眾心上狠狠砸了一塊石頭一樣。那個一直追求自由的張一曼,最終卻被束縛,選擇了結自己的生命。
張一曼的悲劇是誰造成的?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而我們為什麼為她感到惋惜?我想大概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追求,都有自己對自由的理解,所以我們喜歡那個率性的張一曼;而又因為種種因素,我們沒有辦法得到我們想要的自由,甚至有些時候沒有辦法堅持做自己,所以我們又為最後死去的張一曼而惋惜。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能在張一曼的身上看見自己。
張一曼最後的死對她來說未嘗不是一種解脫,她的心理防線已然崩塌,追求也已然幻滅,所以她選擇了結束自己的一生,讓那個純真自由的張一曼永遠留在我們心裡,也留在她自己的心裡。
-
5 # 西門吹雪dnf
開始覺得她惋惜,後面覺得她活該,亂性的人,也就是邪淫的人,不會有好結果,不要說為了什麼,學校建設,國家大事,名族大義,幾千年年來世界大戰也沒指望靠女人出賣身體換取國家利益。
-
6 # 精分娛樂君
因為難得吧!
難得的快樂,難得的愛美,難得的灑脫,嚮往自由,保有善良,婀娜多姿,唯一值得詬病的可能就是她放蕩不羈愛自由嘍,我都接受不了,可能是我的思想還比較傳統,更何況是那些一直自詡自己高高在上的那些男人們了,我都好奇,更別說他們了,他們對於愈難得到的東西,愈是好奇,更想要征服,即使得不到,看看也是好的,可是最後呢?
一頭捲髮,是她最鍾愛的東西
自己的尊嚴被人扔在地上,腳踏,毀了自己唯一愛的頭髮,自己美麗的象徵,自由的象徵,真的是毀了這個嬌俏的女子!
被欺負,差點被強姦,旁邊自己最親的朋友,同事,沒有人敢站出來保護她,就眼看著她被欺負,聽著她的撕心裂肺,只敢抱頭痛哭,最後卻是一個陌生人施以援手,多諷刺!
她就是這部劇裡最美的東西,象徵著自由,美麗,善良……,她瘋了,死了,所有的一切也就毀滅了,這個人物讓你落淚,心疼,就是因為編劇最美好的東西撕碎在你面前給你看,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
-
7 # 阿放先生
我覺得張一曼是這部電影裡塑造最成功的一個角色。
從一開始她就是劇中最追求自由的那個,雖然電影裡沒有說過她的身世,但是從幾位教師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發現張一曼應該是有段被迫著、不自由、甚至出賣肉體的悲慘生涯,後來被校長所救,來到這裡。來到這個“沒人管著的自由之地。”
影片裡一開始,張一曼代表自由,鐵男則代表反抗,校長代表理想,裴奎山代表理解。然而接二連三的劇情與欺騙發生後,事情像滾雪球一般戲劇性鬧大,面對錢的誘惑,愛情的離散,以及權力與槍炮的逼迫下,每個人都變了。反抗的鐵男成了順從的奴隸,理解的崔奎山成了貪財的小人,有理想的校長甚至在強權下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女兒,老實的銅匠變成了仇恨的化身,變成了不折不扣的惡魔,而最自由的那個人,張一曼,則瘋了。
被剪掉長髮視以眾人的張一曼,在田野裡採花,那時的她聽到校長說“別出去,也別聽,就在房間裡做好校服,校服做好了才可以出去。”校長本意是想讓這個可憐的人不再處於暴風雨之間。
瘋了的張一曼反覆唸叨著這句話,後來就真的沒有出過自己的房間,她一遍遍念著這段話,一針一線做著校服。而到影片末尾,她舉起槍自殺了,倒在血泊裡,長鏡頭給到她的臥室,是整整齊齊的,一套套新校服。
才想起那句她一直唸叨的話“校服做好了,你就可以出去了。”
校服做好了,她出去了。
原來她理解的“出去。”是從這個世界出去。
不幸的她,也許只有去了那個世界,才是真正的自由。
所以我始終覺得,張一曼是這部評分極高的電影裡塑造最成功的人物。
不自由,毋寧死。
-
8 # 南山南65287678
她不過是選擇自己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卻被關在傳統觀念的牢籠裡。我更多的是同情她,她的選擇和她當時的那個社會那麼的格格不入。不是老師教育我們要去適應社會,不能叫社會來適應我們。
-
9 # 英雄的熊1
惋惜個屁,追求個性,追求自由有一萬種方法,她偏偏用了最拿不出手的那種。而且,上床尚且不怕,倒是對自己的頭髮那麼重視,確實有些自相矛盾的事情在裡面。看她剃頭髮的時候,我還在想,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結果卻是這樣的一個結局,果然整個驢的水電影裡的人物沒有一個是正面的,或者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
10 # 玉海螺
作死而已,三觀不正的人才會對她惋惜。我那麼愛你,你不愛我也就罷了,然而卻可以隨隨便便和一個陌生人上床。這種人,她一切不好的結果都是咎由自取,試想你的老婆,或者女兒是這樣,你能接受嗎?那些長篇大論為她正名的,我實在不能理解,居然會有人為這種人惋惜……隨便和人上床還值得歌頌了?
-
11 # 碧落公子櫻
謝邀,我認為有時候轉換一下思路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驢的水》中張一曼張老師是一位女性角色,很多人說這個角色是嚮往自由的,遵從內心的。其實張一曼是男的,他把學校的兩個女老師都睡過了。其中一個女老師想和他過一輩子,他卻說,我向往自由,老子只想睡你,別跟老子談感情。突然有一天,學校來了一個村姑,學校需要村姑的幫忙來應付審查。張老師使用美男計把村姑上了,村姑以為遇到了愛情,答應了學校。但是後來有一天,村姑帶著充滿愛情的心再來找張老師,張老師卻無情的說:你個煞筆,老子只是玩玩你。村姑心理受到巨大打擊,並報復了張老師這個負心漢。。我不知道那些同情張老師的人看電影的時候是怎麼想的。反正我看電影的時候就是這樣想的,張一曼這個角色的所做所為讓我噁心。可能是我從內心上認同男女平等吧。
-
12 # 歪先生看電影
《驢得水》往小了看,就是我們身邊每天發生的故事,每個試圖改變現實的人,最終都被現實改變,這點在中年油膩大叔和阿姨身上看得最是明白。
往大了看,應該可以算是一部隱晦的政治寓言電影,以至於當初看這部影片時,很是驚詫影片竟然能順利過審。
每個人都有自己人性的正反對立面,周鐵男的勇敢與軟弱,裴魁山的愛與自私,孫校長的大義與妥協,孫佳的天真與愚蠢,小銅匠的單純與狠毒,特派員的無知與老練,張一曼的則是自由與放縱。貌似整個片子裡最始終如一的,只有小銅匠的惡婆娘,也是唯一說真話的人,但是說真話的人通常都不討人喜歡,所以小銅匠的惡婆娘會長得奇醜無比。
“中國最需要教育的,或許不是農民。”這話出自喜歡捧讀《資治通鑑》明曉歷史的裴魁山之口,裴魁山是個有智慧但是沒有原則的人,這句話很有深度。當然我更喜歡他所說的另一句,“憑什麼你要用你的道德標準來綁架我的利益。”沒辦法,誰讓我只是一個俗人。
看看三民學校的圍牆上清楚刷著“學做人”三個白色大字,就明白在中國審時度勢學做人比什麼都強。古人很早就總結出“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然磁基,不如待時”的社會發展規律。縱觀歷史,逆勢而為的人,結局通常都很悽慘。
學校的前身是一座廟,最後又變成一座靈堂,應該也是喻示著影片是一首信仰和理想的輓歌。
與其說對張一曼這個角色感到惋惜,不如說是對所有角色都感到惋惜,就連最不受人待見的特派員,曾經也是熱血抗日青年。人的墮落其實就在一瞬間,和吸毒一樣,一旦墮落了,就再難被拯救。
張一曼會讓更多人感到惋惜,主要是這個角色塑造得很成功。在坦蕩與放蕩之間,我們更多的是選擇看到了她的坦蕩。在愛情與情慾當中,我們更多的是選擇看到她捧起一把大蒜皮撒向空中時,那一刻化雪的美好。而在被孫校長剪去頭髮,選擇自殺時的悲情,又讓我們情不自禁選擇對弱者心生憐憫。
張一曼讓更多人感到惋惜,很大程度只是因為我們只想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結果。
對於我來說,我不喜歡影片中的每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都會讓自己看到人性的劣根性,心生顫抖。
-
13 # 球技見漲
個人認為這個角色沒什麼值得惋惜的。中間有段老裴罵她,罵的很惡毒,但是細想想,說錯了嗎?這麼多年,她玩弄了多少感情,破壞了多少銅匠這忙的家庭?老裴說的對,失足婦女還是為了生存,她為什麼?所謂的自由灑脫?怎麼,唱首歌,撒幾片大蒜瓣子就是瑪麗蘇了?那些口口聲聲灑脫率真的,給你找個這麼“率真”的老婆好不好?
-
14 # 就是有調調
本身就是一個悲劇性角色,之所以說是悲劇,主要是她對抗的是周圍所有的群眾,大家都因為各自的利益而不願說實話,就像周德東所寫的小說:所有人都在說謊。
-
15 # 明太娛
首先是為她悲劇的結局惋惜,可以說張一曼是電影中最純粹的人,她為了自由可以放棄更好的發展條件,雖然身處偏遠的小山村,卻依然沒有放棄對一切美好食物的追求,她風流、大膽,主動向男士求歡卻不為名利,這樣一個善良、純真的人最後卻落得自殺的下場,這當然令人唏噓。
其次是為她枉受傷害而惋惜,在片中她不被任何人理解,還相繼被兩個喜歡她的男人輕視甚至侮辱,最終他們把她逼上絕路。但她有錯嗎?她只是追求最單純的性而已,不帶任何目的的,她曾經明確的拒絕了裴魁山的表白↓
她也告訴過銅匠,上過床不代表我們有什麼關係,還催促銅匠快點回家去。
但是裴魁山和銅匠還是認為張一曼背叛了他們,所以一個罵張一曼是“婊子”,一個逼她剪掉最心愛的頭髮。這說明人們可以接受為了名利而跟你上床或者為了和你結婚而跟你上床,卻不能接受因為想上床而上床。一旦男女之間有過性關係,就表示他們要相愛,這明顯是不講道理,所以張一曼因這樣的罪名而被逼至死,實在讓人惋惜。
最後我們是透過張一曼為自己惋惜。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像張一曼一樣簡單純粹過,但當我們獨自經歷困難時、被真心對待的人背叛時、失去了自己最珍惜的東西時,我們也不再是曾經的自己了,雖然這是一種成長,但成長本身就伴隨著惋惜。
電影《熔爐》裡有句經典的臺詞:“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張一曼是自始至終沒有被世界改變的人物,最後她還是堅持做好了那套象徵希望和美好的制服,但可惜的是她還是死了。
-
16 # 想海5
因為死的不值,那些人物的醜惡嘴臉在前面已經顯現了,反而這個看似骯髒卻很純粹的女人沒那麼多心機,所以,這種對比是暗的,不是在明面上,但感受卻是在你提問這個問題時才會被顧及到,當時看的確實很心疼。
-
17 # 豐雅姿
我能說這部片子三觀非常扭曲嗎,或者說概念模糊,首先,看完後只有噁心,別噁心自由這個字眼好嘛╮(﹀_﹀)╭也別拿噁心當與眾不同的逼格。可能是我思想太傳統?一小撮虛偽得不得了的可憐人以理想主義之名躲在天高皇帝遠的地方雞鳴狗盜,片子若是如此批判也就算了,偏偏還一會美化一會塗黑,簡直精分得不得了。
-
18 # 宋雯婷
因為從頭到尾,張一曼都不是一個自私的人。
相反,在《驢得水》這個電影裡,每一個人都打著正義的旗號做著極其自私的事情。他們為了自己的私慾和快感,不惜踐踏他人的尊嚴,不惜勒令他人成為犧牲品,不惜給自己冠上各種高大上的由頭和藉口,在這一群人心中,我們看不到他們對於被迫害同事的愛惜與保護,而只看到了出於利益而不斷進行的“殺戮”和“屠刀”。
校長,從一開始,得知上頭要來學校,他就應該做好自己背鍋的打算。因為不管客觀原因是什麼,他作為校長,都應該負有主要責任。但是當一曼去引誘銅匠的時候,他沒說話。裴魁山因愛生恨,“迫害”張一曼的時候,他沒說話;甚至銅匠由好及惡,勒令她減去張一曼的頭髮,這件事都是校長親自執行的。
張一曼可以不被羞辱,可以保留尊嚴,但是為了學校和孩子們,她給了自己極大的心理壓力,支撐了下來。
但是生活根本不是她原本以為的“善有善報”。
影片中的另兩個男性角色,裴魁山和銅匠,他們都看似對張一曼有著某種富有荷爾蒙的男女之情。
但是,裴魁山因為張一曼不買他的賬,而去為了學校而跟銅匠上床而心理扭曲,隨後成為了迫害張一曼最主要的人物。
銅匠因為一開始對張一曼付出真心,卻發現她對自己並不是真情實意,兩個人沒有可能之後,同樣發生心理畸變,隨後與裴魁山一起對張一曼進行打擊報復。
張一曼面對身邊所有朋友的反目,變得手足無措。而她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或者說我們也不能理解,她為了學校去“睡”服銅匠,應對檢查,這真的錯了嗎?
即使她真的的做錯了,可是她從來不是為了自己做的這一切,難道真的“善沒善報”嗎?
我們對此也沒有肯定的答案。因為一曼瘋了,我們失去了一個乾淨的、完整的靈魂。
我們懷念那個翩翩起舞的率真的一曼,正如我們懷念生活中遇到過的某個純潔的人,我們控訴生活的殘忍,我們為生活的不公感動憤怒和無力。
我們惋惜。
-
19 # 果然的啪
一句話,這部電影裡就死了兩個生命,一個是張一曼一個是驢,有多少人會惋惜驢?那就只有惋惜張一曼了。我開個玩笑,你可別樂昂。
曼姐鎮樓。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我也以此來回答。這部電影裡,只有兩名女性,一個是曼姐,一個是校長女兒,那麼這兩個女性勢必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然而演著演著曼姐又自殺了,進一步加深了物以稀為貴的論點。(好的!玩笑到此正式結束)。
閒言少敘,題歸正傳。
首先大家先要知道惋惜的意思是“同情,可惜”。
曼姐在城裡到底做了啥?相信我不說大家也能猜的八九不離十,“交際花”這個民國新興的職業。交際花有兩種,一種賣藝不賣身,另一種相反,我不相信曼姐是前者,但是她跟銅匠做的事兒讓我懷疑自己的判斷。
什麼人會去做這樣的事呢?社會最下層的人為了生計不得已而為之,但凡生活能過得去,誰又會去做呢?這裡博得了我的同情,最重要的原因是她並沒有一直做下去。
電影開始的時候,曼姐是以老師得身份出現的,改邪歸正重新做人了,浪子回頭金不換,但是就當曼姐開始走正道的時候,又被校長……額,不對,為教育事業奉獻了一次肉體,這裡大家可能覺得曼姐是職業病犯了,是她自願的。
非也,如我開篇提到的,劇中有兩個女性,為什麼不讓校長女兒上呢?校長肯定不願意,那為什麼一定要睡服呢?為了校長那偏執的理想!也因為一曼有經驗!
校長自然是知道曼姐要去睡服銅匠,校長也肯定知道浪子回頭有多寶貴有多難!但是他並沒有阻攔曼姐,而是表現出一種默許的態度!也正是睡服銅匠,導致裴魁山後面和曼姐撕破臉皮,揭老底,開始了曼姐走向死亡的道路。
和銅匠老婆的撕逼,對銅匠的180度轉變,銅匠黑化把曼姐頭髮全都剪了,導致曼姐開始邊瘋,後來官員欲施暴與她,周鐵男那懦夫的行為,讓曼姐徹底的瘋了。
曼姐其實沒瘋,她絕望了,這裡所有的人都不願意幫她,她也沒有了希望,她不想再受到傷害,只有裝瘋賣傻的逃避。
她其實早就想到了死,當時她還有個事情沒做完,那就校服,因為學校只有她一個人會做針線活,也是她提出來的,最後她把校服做出來了自己的使命也完成了,她不想面對門外的那三個人,留下了她的禮物最後選擇瞭解脫。
其他四個人最終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全程也不曾有一個人和一曼一樣坎坷,她承擔了所有,最後滿足了校長滿足了三民學校的需求。
從裴魁山向一曼表白的時候,就註定了一曼悲劇的開始。
這部電影的主角其實就是張一曼。
-
20 # 李沫霖
電影一開始,驢棚著火大家用各種方式滅火算是整個劇情的一個縮影。
劇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大家有所圖故有所為,只有張一曼,不為功名利祿,不為兒女私情,她放蕩不羈愛自由。
對張一曼感到惋惜,實則是對嚮往自由而未得善終的人的惋惜。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活得如她一般灑脫,那一曲《我要你》伴隨著蒜皮的漫天飛舞,那一晚伴著唱片和孫校長起舞,讓我們看到一個自由女性對浪漫情節的嚮往。
然而,在她睡服銅匠的那一刻,悲劇也正在醞釀。 裴魁山因愛而不得而對其隨意詆譭,周鐵男從一開始的有勇無謀到後來貪生怕死的懦夫行為,孫校長為了自己的名譽而視若無睹,銅匠堅持剪掉這個“蕩婦”的一頭秀髮,一切的一切,讓那個嚮往自由的人徹底絕望,我更願意把張一曼的發瘋解讀為對這個社會的不屑,把她的自殺當成是對靈魂世界的嚮往。
在她拿到那把槍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死亡,而她還是要執拗的縫完幾個人的校服,想象大家穿上它拍大合影的場景,了卻了這樁心願,這個汙穢的世界也就沒什麼好留戀了。
所有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只有張一曼在他們的利益驅使下,成為犧牲品。那個像花一樣綻放的女子,成全了別人,卻沒有人願意拉自己一把,滿腔的希望煙消雲散。
我們一步步看著曾經美好的人被逼入絕境,看著她承受大家的汙言穢語、為了利益將她置之不理的絕望。惋惜的,不只是張一曼的生命,更是那顆樂觀、純粹的心消失殆盡。
電影《驢得水》,自上映以來,一直獲得不錯的電影口碑。它是一部國內少有勇敢直擊人性醜陋一面的影片。至於觀眾對於影中張一曼一角為何這麼深刻,其在電影中尤其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回覆列表
死亡壓垮了影眾心裡的最後一根弦。
在這部電影中,張一曼這個角色的結局是悲劇。出於同情弱者的這個心理,大部分影眾都會對劇中的一曼感到惋惜。
電影的開頭給我們看到的一曼形象是一個積極、樂觀、愛笑、愛美的形象。她可以在剝蒜時把蒜皮當成雪花,在其中歡快的哼著歌。她喜歡笑,崇尚自由,有自己的想法,拒絕了裴魁山的愛意。我們會想能這樣生活的人,真好。
但在快結局時,我們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一曼呢?
被當眾辱罵的一曼
一個曾經口口聲聲對你說愛你,對你好的人-裴魁山成為了第一個出來罵你的人,其中的字眼不乏帶有生殖器官的詞語。接下來你曾經相處很好的同事一個個接著開始罵你
自己扇自己耳光的一曼
你看不下去曾經同事和校長的無奈,你自己扇著自己的耳光,用不願意聽的詞彙罵著自己。你說自己不要臉,自己……
剃成了斑禿的一曼
最惡毒的人莫過於毀掉別人最美好的事物。影片的開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一個很愛美的一曼。這樣對美好事物有這極致追求的人,怎麼能夠允許自己剃成了當時那個時代所謂的陰陽頭。在那個時代和現在“當眾扒光衣服強姦”性質一樣。
瘋瘋癲癲的一曼
我會聽話的,不管聽到什麼都不會出門,我要好好做衣服。聽到一曼重複的臺詞,你心中更甚憐憫。
選擇了自殺的一曼
心中最後的一根弦被壓垮了,在做好了曾經自己想要完成的一套校服後,偷偷地藏在了孫佳的箱子裡面,選擇了自我結束生命。
其實,這就是一個美好的事物被毀滅的過程。我想有一點愛美的人都會覺得惋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