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劉智慧

    你說的這幾種心理疾病,它們之間有些症狀極為相似。因為絕大多數抑鬱患者都伴有明顯的強迫症狀,而他們的神經系統都是由過度緊張而產生的疲勞狀,疲勞就是衰弱的具體表現。如果說在調節時找出他們的共同點來,這個還真的不能一一具體去對應,因為不同的人即便是患上同一種心理疾病,那也會因為他們之間的個性差異,所表現出來的形式和對應治療手段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諮詢師的經驗與能力上的匹配了!

  • 2 # 雁過無痕2020

    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躁狂症以及雙向情感障礙等所有所謂心理疾病的真相

    心理問題是當前非常嚴重的一個社會現象,尤其是在孩子中越來越多,讓人痛心疾首。多少人痛苦到絕望,多少家庭瀕臨崩潰,而大多數人還矇在鼓裡,不知道真相和出路,真是太可怕了!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所有所謂的心理問題,無論什麼型別,無論有多嚴重,無論症狀多麼複雜,其實根本都不存在。這些所謂心理疾病為什麼很難治癒?是因為我們一直在解決一個本身並不存在的問題,這怎麼可能解決呢?這樣做的結果,只會造成更多更嚴重的問題。道理一說都明白,所有負面情緒本來就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情緒,就像呼吸一樣。大家如果非要去解決的話,只能把生命解決掉,這就是很多人最終選擇走向絕路的原因。一般的人遇到負面情緒很快就放下了,但我們不行,非要解決它,哪怕魚死網破,結果越來越嚴重。殊不知,不去解決問題,轉而放下問題就不需要解決的。無論生活中多麼艱難,沒有什麼放不下的。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

    人生就是一場戲,何苦這麼認真,何苦與自己過不去。

    其實,現實中比你情況糟糕的人多的是,一般人沒有當回事,沒有拿起來,咱們不但拿了起來,還不願放下。只要放下了就沒有痛苦了。要說放不下,誰也沒有辦法。但痛苦有辦法,痛夠了自然就放下了,話糙理不糙。

    我要告訴大家,選擇結束生命是一個極其錯誤的選擇。結束生命這並不是痛苦的結束,而恰恰是另一個沒有盡頭的無盡痛苦的開始。生命永遠不會結束,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意義。

    言歸正傳,這些所謂心理問題的本質和真相又是什麼呢?如果如果我們弄明白了這個,所有所謂心理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因為實際上它本身並不存在,當然也就沒什麼要解決的。

    有人說,怎麼會不存在呢?我們內心煎熬的痛苦多麼真實,我們現實面臨的問題實實在在,我們就是睡不著覺,我們身上的症狀和疾病也是真實的,我的人生就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痛苦就是明明存在啊?說不存在不是自欺欺人嗎?

    是的,對你來說,一切都是那麼真實。我想說的是,這些所謂真實情況都只是結果而已,並非原因,也只是表面現象,並非本質。它們並非一成不變。我們要解決這些所謂心理問題,必須從根源上入手。大家無論透過心理諮詢還是藥物治療,都是在用現象解決現象,用問題解決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不斷加重問題。

    所有的心理問題,無論什麼樣的負面情緒,都會表現為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頭腦思維,想個不停,吃不下,睡不著,身心疲憊,就想去想明白,結果越想越多,惡性迴圈,無法控制,直至崩潰。這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能量會逐漸被耗盡,就越來越失去了對自己思維的控制能力,最後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打算放棄,那是低能量狀態的幻想。在那種能量狀態下,就是一個芝麻都變作一座大山把自己壓垮。

    這種情況下,唯有提升能量才能改變。這個能量,不光是吃飯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停止負能量(負面思維)的侵蝕,不斷提升正能量。就是必須打破惡性迴圈,停止思考(你是永遠想不完,也永遠想不出結果的),並轉向正向思維,積聚能量。有了正能量,就能掌控自己的思維,掌控自己生命的一切。有了正能量,過去那些困擾你的問題就由西瓜變成了芝麻。

    那麼,如何停止頭腦思維呢?我們就是控制不住想啊!其實,控制不了頭腦就是因為負能量(表現為所有負面情緒)太強大了,我們被負能量所控制了。由於不同人負能量所表現的負面情緒不一樣,軀體症狀更是千奇百怪,也就有了各種所謂心理問題的病名,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只要抓住了本質,所有所謂心理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也根本就不需要去解決,因為沒有什麼需要解決的。無論你是什麼情況,無論有多嚴重,無論現實問題多麼真實和難以解決,無論軀體上有任何嚴重,哪怕得了絕症,根源都只有一個,解決辦法也只有一個。找到了根源,人生中一切問題都是肥皂泡。

    根源是什麼呢?根源在於錯誤的三觀,追求了錯誤的價值。當前,可以說世界上99%的人追求的是錯誤的。追求物質,各種慾望,色情,不孝,不珍惜生命,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奉獻而非索取、壓力大(非要追求一個特定的目標或要求)。由於這些錯誤的三觀,導致我們心裡每一個念頭、所說、所行都是衝著慾望和索取去的。大家每一個負面情緒後面都一定有一個慾望。還有很多家長自己還把這些錯誤觀念強加給孩子,自己把孩子害了還怨天尤人,還埋怨孩子。我們所有的慾望和負面情緒都是負能量,都會不斷糾纏與放大,最終正能量越來越少,甚至發展到我們以負能量為榮,以正能量為恥。這不就是現在社會的普遍現象嗎?為什麼大多數人活得很痛苦?這就是總根源。每個人表現不一樣,有的身體得病,有人心理得病,有人遭受挫折或災難等等。

    你活在夢境裡,唯有醒來。誰能把夢境解決了?醒來就是,有啥好解決的?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要明白自己錯在哪了,要明白沒有誰在懲罰你,都是自己的錯。宇宙是最公平的,如果你錯了還能快樂,那才真是沒天理了。其實,外面誰都沒有錯,都是你自己的錯,不要怨天尤人,只能反省自己。什麼原生家庭理論,根本不存在,都是害人的理論。自己的命運是自己做主,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和藉口。不要以為是家庭環境原因、是別人欺負你你害你、是人際關係緊張、沒有錢、壓力大、身體疾病等等一切現實問題造成的。錯了,這些問題也都是現象,都是錯誤三觀的結果,和你的心理問題一樣都是同一根源的結果,都是表象,都有一個共同的錯誤的根。即便這些問題被解決,你的心理問題照樣存在,而且還會出現更大的問題來提醒你。

    每一個痛苦,都是來提醒你錯了,讓你趕快回頭。一旦回頭,痛苦就失去了存在價值。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一天不回頭,痛苦就會如影隨形。每一個痛苦的背後,都有一個執著,都有一個慾望。唯有放下執著,放下慾望。過去的已經過去,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沒有人傷害過你,也沒有人能夠傷害到你,坦然接受自己當前面對的一切,這是自己過去所做的果實,已經無法改變。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知錯改錯,從當下開始保持正能量的心念、語言、和行為,不再傳播和釋負能量,包括家裡和網際網路上,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家務做起,幫助他人,奉獻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慾望,放下物慾執著,孝敬父母,愛惜所有生命,敬畏自然,這些本來就是人生的真諦,迴歸人的本性,這些正能量越來越多,你的未來自然就會改變,幸福快樂就已經上路了。哪裡還會有什麼心理問題?哪裡還有什麼人生問題需要解決?哪裡還有痛苦?哪裡還有不平?

    還有,孩子有問題的父母,求您放過孩子,放下孩子,不要管的太多,給孩子正確的人生觀教育,還孩子自由,別給孩子過多壓力。網際網路一代,少接觸電子遊戲和色情網站等成癮東西,也別再用藥物殘害孩子了!!!

    認為自己存在所謂心理問題,並想辦法去解決它,是所有痛苦的真正原因和開始,隨著解決的過程,痛苦越來越大。這就是正常人與所謂心理疾病的人的根本區別。人生中所有現實問題都一樣如此,不解決是最好的解決。無為而無不為。大多數人活反了,所以痛苦。

    很多人都說放不下,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人死的時候都的放下,沒有誰能把它帶走。不放下就得繼續揹著,繼續痛苦,沒有選擇,也沒人能幫你放下。放下的唯一方法就是接納,接納別人和自己經歷的一切,接納一切可能的發生!

  • 3 # 煮酒論道嚴天海

    抑鬱症、強迫症、神經衰弱等疾病,在調節時有什麼共同點?

    抑鬱症、強迫症、神經衰弱等疾病,都是屬於心理方面的疾病。從調節的角度考慮,它們都跟情緒有關,情緒有時難以控制,但至少可以透過一些辦法讓自己有所防備,做一些緩解的措施,不讓問題更嚴重。

    抑鬱症、強迫症、神經衰弱等疾病,在調節時有一個共同點:都比較借鑑“合理情緒療法”,也叫ABC療法。A代表正在經歷和發生的事情,B代表一個人的觀念和想法,每一個情緒的背後都有一個我們的想法。C代表一個人的感受和行為。其中A是無法選擇的,要讓C有所改變,唯一可以去改變的就是我們的觀點和想法,換句話說就是,要想讓我們的情緒向好的方向發展,只有改變我們的固有觀點和想法。

    每一件發生在生命中的事情,對我們的認知和感受都是有影響的,只不過有些被強化,有些被弱化而已,而能夠讓我們產生負面情緒的,一定是被強化了的那些事,ABC療法,就是用一種簡單的自我洞察的方式幫助我們知道,觀點和想法是怎麼形成的。當我們瞭解情緒是怎麼產生的,察覺本身就是一種治癒。

    ABC療法在實際運用中,我們列出可以算作人生轉折點的幾件事,或開心或難過的事,就是首先找到A,然後,問自己:我是怎麼想的?哪些事客觀發生的?哪些事我們的觀點和想法?我們的觀點和想法一定正確嗎?換一個想法會不會有所改變?這是B。不斷地追問、深挖,再追問,這就是改變B,改變了B,C就會改變,從而得到一個不一樣,甚至全新的感受,繼而我們立即行動,有的時候,行動就是情緒的天敵。

  • 4 # 5分鐘心理

    如果要談到有什麼共同點,只能從大的方向去說,那麼一個是調節內心衝突,再一個就是對待生活的態度,相對來說這兩個大象是比較相同的共同點,但是必須根據,不論是抑鬱症也好,強迫症也好,神經衰弱等,任何一個病症都有具體的分類、不同的病症、病理,統籌性分析和具體病症發展的趨向,所以,存在的大多是不同調節性質的共同點,而非一致的共同點。

    比如抑鬱症,雖然有抑鬱神經症(現在成為惡劣心境),但同樣有內源性抑鬱症,雖然同屬抑鬱類病症,但同宗不同源,不論是心理諮詢還是心理治療,都不是在一個共同點上,唯一可以說共同的就是服用抗抑鬱藥物,其他的治療方向甚至是兩個極端,也就是朝著兩個方向進行的。

    抑鬱神經症的患者你可以告訴他,你所患有的這種抑鬱症,你只要改變對生活的態度和思維的方向,你的病症就會逐步的向好的方向發展。而內源性抑鬱症你必須告訴他,你這種病症是真實的病症存在的,也就是和患有那些肺炎,肝炎,腎炎是一個道理,必須服用藥物。從心理治療的角度來說,他和抑鬱神經症的方向是不同的,是兩個極端,一個向左,一個向右絕對不能有內容性的調節所出現的共同點。

    再比如強迫症,如果是原發性強迫症,那麼在你治療的方向是主要調節患者的精神痛苦或心理衝突為方向,正常情況下,這也是你治療的基本目標所採用的方式,也就有了這方面治療方向的定論。而在治療繼發性強迫動作這裡,你就需要把方向轉向人格方面的各種調節,尤其在人格相關聯的各種儀式化行為,這才是你治療的主要目標。

    而神經衰弱主要是解決患者的內心衝突和不斷迴圈惡化的煩惱情緒,因為神經衰弱也屬於神經症的一種,但神經衰弱患者的心理調節方向是要讓患者能夠感覺到在治療手段上達到目的化,這是主要的方向,而正是神經衰弱患者常常把一種目的化的治療看成是一種手段,這就需要在治療當中將患者的思維方向轉變過來,讓患者感覺到他所患病的根源之一,就是缺乏或者不能體驗人際交往和生活上的樂趣。

    所以,不論是什麼樣的神經症或者是抑鬱神經症,凡是與神經症有關方面的病症,治療的方向基本上都有各自的目標基礎的,也可以這麼說,同一樣的病症治療的方向絕對是不同的,因為不論是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恐懼症都有的細分的類別,而恰恰是這細分的類別,才有不同的治療方向和方法,你只有這樣去有針對性和方向性的做治療,才能達到真正的治療各種病症的目的,而使患者的病症得到緩解或者治癒。

  • 5 # 張鐵軍158

    抑鬱症與躁狂症、躁鬱症同為一個診斷單元,它們統稱情感性精神障礙,或稱情感性精神病,必須用抗鬱劑或抗躁狂藥治療。

    強迫症及神經衰弱的共性是,兩者診斷前提是“無精神病性症狀——排除抑鬱症和躁狂症等,無器質性病理基礎,必須有強烈的痛苦和心理衝突。”

    強迫症及神經衰弱是心理諮詢的適應症。對此而言,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本質是一致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卡和N卡現在的遊戲專有特效差異和日常應用差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