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心賞文

    《歲暮到家》作者為清代戲曲家,文學家蔣士銓。乾隆十一年(即蔣士銓二十二歲那年)春,蔣士銓出遊,登匡廬及饒、贛諸山,還鉛山應童子試,又過廬陵、撫州、建昌等地,風塵僕僕,於歲暮趕回江西居地鄱陽。深感母親對自己的關懷之情,故有此詩。

    詩文為: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迴愧人子,不敢嘆風塵。詩中除了寫為孩子縫棉衣的場景,還寫了墨痕尚新的書信以及母親見到兒子憐惜關愛的場景。 《歲暮到家》一詩用樸素的語言,細膩地刻畫了久別回家後母子相見時真摯而複雜的感情。神情話語,如見如聞,遊子歸家,為母的定然高興,“愛子心無盡”,數句雖然直白,卻意蘊深重。“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體現母親對自己的十分關切、愛護。“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二句,把母親對愛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寫得多麼真實、生動,情深意重,讓所有遊子讀後熱淚盈眶。最後二句“低迴愧人子,不敢嘆風塵”是寫作者自己心態的。“低迴”,迂迴曲折的意思。這裡寫出了自己出外謀生,沒有成就,慚愧沒有盡到兒子照應母親和安慰母親的責任。不敢直率訴說在外風塵之苦,而是婉轉回答母親的問話,以免老人家聽了難受。

  • 2 # 柒味說文

    母愛是人類最偉大、最無私的情感,說起這類詩作,我們不難想起的是孟郊的《遊子吟》,說盡了天下父母愛子之心。而蔣士銓這首《歲暮到家》則從另一個角度細膩地刻畫了母親的愛心,從自己的內心感受出發,講述了相互的愛,不同時刻的表現。個人覺得除了寫母親為孩子縫棉衣的場景,還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感受和品味這首詩:

    歸來那一刻的欣喜是等待的愛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詩中最開始就刻畫了一位因為兒子歸來而欣喜若狂的母親,其實我們不難想象,母親這一刻的喜悅之情有多濃烈,正說明在背後的等待有多艱辛,從而也正是母愛的一大特點:堅韌而執著。

    親情,在等待中更突出溫暖,雖然不像愛情那般火熱,卻是如潺潺流水,經久不息。

    我們能夠看到的是母親的激動,看不到的是作詩前母親日日夜夜在燭光中思念遊子的場景。

    永遠都在變瘦是牽掛的愛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歸家後母親永遠都是覺得孩子瘦了,在外面肯定是受苦了,我們聽到的是一句問候,我們沒有聽到的是母親漫漫長夜的嘆息。

    那是無盡的牽掛。

    無論我們長多大,角色有著怎樣的變化,從兒子變成丈夫再到父親,在母親心中,我們的角色永遠都是孩子,始終需要呵護。

    有些話不說出來是無聲的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因為覺得慚愧,所以不忍心再訴說漂泊在外所受的風塵。

    小時候我們什麼都跟父母說,長大後,我們慢慢不喜歡跟父母說很多事,後來,我們有選擇的跟父母說話。

    不是因為我們變得愛撒謊,而是我們在長大,開始明白愛是相互的,開始知道愛不僅僅是索取。

    外面確實有千辛萬苦,回家後一切都不是事兒。

    因為有時候,無聲,也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

  • 3 # 星花木蘭

    《歲暮到家》詩文內容: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譯文:母親的愛子之心是無窮無盡的,最高興的事莫過於遊子過年之前能夠返家。她為我縫製棉衣的針腳密密麻麻地,家書裡的字跡墨痕猶如新的一樣。一見面母親便憐愛地說我瘦了,呼叫著我細問旅途的艱難。母親啊,兒子已經愧對您了,不忍訴說漂泊在外的勞累辛苦。

      詩中除了寫母親為孩子縫冬衣、捎家信的場景,還寫了母親與兒子相見時的情景,進一步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憐愛:看到兒子面容清瘦,母親心中十分憐惜,連忙把兒子叫到自己跟前,仔細詢問一路上的風塵勞頓,問長問短,反反覆覆,不厭其煩。

  • 4 # 濛濛育兒家

    同樣是寫母親,我以為清朝蔣士銓的一首《歲暮到家》,與孟郊的《遊子吟》甚是有得一拼。詩中這樣寫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迴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蔣士銓在他的《忠雅堂集》裡專門寫過他的父母。他的母親鍾氏,名令嘉,原本是南昌的名門望族,十八歲嫁給了他的父親,那時候他的父親已經四十多歲。父親一向灑脫,行俠好客,不久就把家中的錢花得差不多了,生下蔣士銓後,家道益發衰弱。後來,父親去世,母親更是帶著他艱難度日,即使如此,母親的臉上卻從來沒有露出愁苦狀,鄉人和親朋好友都誇她賢惠。

    從小母親教授他經典,從不停歇。母親和蔣士銓身體都不好,銓生病的時候,母親自己不睡,抱著他在屋裡轉。病稍稍好些,就指著牆上掛的詩詞,讓他讀背,並以此為遊戲。

    寫到這裡,覺得這樣做或許對現在有一些不愛讀詩詞的孩子來說,蔣母的做法真是一個好招數。可以說,蔣士銓日後的成功,有一大半得益於母親的教誨。

    詩中描寫兒子寄給母親家信的墨色還是新的。想起母親一針一線縫製衣裳,這種刻骨銘心的恩情令人感動,而這也正反映了母親對兒子深厚的愛;兒子亦因思歸心切,剛寄完家信就往家裡趕了,從中看出兒子對母親的感人深情。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迴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這四句是透過母親關切的問話,兒子悲喜交集﹑低迴內疚的心情,來表現母子之間深厚的感情。兒子風塵僕僕從外地趕回家,母親看到此光景就先上下打量一番,當見到兒子變得“清瘦”了許多,馬上就聯想到兒子在外面是不是吃了很多的苦?一個“憐”字,真實地展現了母親對兒子的疼愛;“問苦辛”三字,則再現了母親對兒子的關切和撫慰。這兩句,呼應了“愛子心無盡”一句。兒子也怕母親擔心,不敢訴說在外的風塵之苦,以免使母親聽了難受;同時,想到自己不在母親身邊,她在家也肯定受了很多的苦,遂慚愧自己沒有盡到奉養母親的責任。

    此四句,慈母、孝子的形象也就紛紛躍然紙上了。母親憐愛遠方歸來的孩子,孩子也惦念在家的母親,我們從中進一步能真切的體會到久別歸家之後母子之間真摯厚篤的情感。

  • 5 # 悅讀紋章

      《歲暮到家》是清代詩人蔣士銓詩作,這是一首表現骨肉親情的詩作。詩中透過描述久別回家的遊子與母親相見時的情景,頌揚了母愛的深厚和偉大。

      詩原文: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這首詩中“寒衣針線密”,寫出了母親為孩子縫棉衣的場景,“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報歸的書信墨跡猶新,母親的手頭衣縫得正緊,大概已經熬了幾個通宵了吧。這一句與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有異曲同工之妙。寫出了母親的無私與偉大。

      詩中著意表現母子深情,並未停留在抽象敘寫上,而是借用衣物、語言、神情、心理等具體化形象化的場景來刻畫。除了描繪母親為孩子縫棉衣的場景,還描繪了母子見面時喜和憐的情景。“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兒子久別歸家,細心的母親看到孩子已顯消瘦,憐愛地把他叫到跟前,詢問旅途的艱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兒子感慨已經讓母親操心太多,不忍心再給她更多精神負擔,不願給母親講旅途的艱辛。母親見兒喜和憐,兒子見母愧和嘆,拳拳之心盡在其中。

      蔣士銓是清代戲曲家,文學家。這首詩寫於乾隆十一年,當年,蔣士銓於年終前夕趕到家中,深感母親對自己的關懷之情,故作此詩。可謂情真意切,語淺情濃。

      蔣士銓後來於乾隆二十二年考中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在他的《忠雅堂集》裡專門寫過他的父母。他的母親鍾氏,名令嘉,原是南昌的名門望族。嫁給他的父親,蔣家家道衰落,後來,父親去世,母親更是帶著他艱難度日,她臉上從來沒有露出愁苦狀,母親還教授他經典,從不停歇。幸而,兒子有感恩之心。一句“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與孟郊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有同樣深沉的感情。西北大學傅庚生教授把這兩首詩比較,“寫出慈母之愛撫,春暉之無盡者”,對這首詩評價甚高。

      

  • 6 # 芝麻花兒

    《歲暮到家》是清代詩人蔣士銓寫的一首五律,全詩如下: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讀完,會不會感同身受?古往今來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首聯寫母親愛孩子的心永遠沒有盡頭,遠行的孩子回家,多晚都是及時的,歡喜的。

    頷聯讓人不禁聯想到遊子吟,同樣描寫母愛,密密縫寒衣,不過這裡還寫了家信,寒衣,家信兩種物象的選取,貼切有說服力,舐犢情深。

    頸聯寫母子交流,母親心疼兒子瘦了,問兒子辛苦不辛苦。很形象的描寫,跟今時我們歸家,媽媽表現是一樣的,即便是胖了也會心疼說瘦了,是不是在外很辛苦,場景描寫很生動。

    尾聯面對母親的詢問,詩人深感愧為人子,不能膝前盡孝,反而讓母親擔心牽掛,又怎麼忍心訴說旅途辛苦及在外種種不如意呢?

    可以想象詩人為了讓母親寬心,只會說些開心的事,不敢傾訴在外的辛苦。

    這首詩雖然是清代詩人寫的,卻宛若今天千千萬萬個遠離家鄉,在外拼搏的遊子回家之情形,一樣的兒女,一樣的母親,相互關切,詢問,報喜不報憂。

    今年歲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籠罩華夏大地,或許你沒能回到家中,承歡膝下,共度佳節,那麼也一定少不了電話影片,這是今天我們的幸運,可即時交流,好好珍惜,沒事打個電話報平安。

    若是有幸回到家中,因疫情被迫做長久逗留,也是種幸事,終有機會好好跟爸媽相守,親情在成年,特別是離家漂泊後,更絕珍貴。

    雖如今時代發達,即時影片交流不是問題,可親情卻一如資訊閉塞時代濃厚醇香,那句,唉,怎麼瘦了,是不是工作很累,要照顧好自己呀,卻是亙古不變的話題。

    不管在不在父母身邊,不管是不是昨兒剛回家,打個電話,聽聽父母的聲音,對自己對他們都是每天最大的慰籍。

  • 7 # hyg陌上花開

    “愛子心無盡”,“不敢嘆風塵”,母親愛子之心無盡,可幸的是子體會了這顆慈母心

    《歲暮到家》作者清代蔣士銓,寫的是久別的母子團圓相聚的情景,而不只母親為孩子縫衣的場景;母親為孩子縫衣的場景只是其中之一。除了這個場景,還能延伸出母親倚門盼兒兒歸的喜悅;母親做寒衣讀寫家信的牽掛;見了面母親噓寒問暖以及兒子理解母親的感激之情,頌揚了母愛的深厚與偉大。敬愛裡有內疚,驚喜中有感傷。

    全詩如下: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下面我們可以逐句解析,看看這詩裡到底都寫了什麼: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愛子之心是沒有窮盡的,做母親的最高興的事是孩子能及時回來

    何謂及時?按照詩中的意思是趕在春節前回來。本詩作者蔣士銓(1725—1785),字心餘、苕生、蕖生;號藏園,又號清容居士,晚號定甫,清代戲曲家、文學家。這首詩寫於乾隆十一年(1746),蔣士銓師從金德瑛,並且遊歷撫州、建昌、吉安、贛州、南安、瑞州等地,廣結江西名士,學識大長,漸有詩名。這是為了前途和理想而奔波,但是總算在春節這個大日子前趕回來和家人團圓。母與子,一次次別離一次次盼歸,他的母親象所有的母親一樣,也曾倚門盼兒,把遠行的兒子歸來當做大喜事。黃景仁的“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和王冕的“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都是這個意義的不同版本。"可憐天下父母心",做母親的每天都盼著孩子會來,但春節前尤其急切而焦慮。

    這是一句能打動所有母親感動所有遊子遠客的佳句,就衝著這一個“喜”字,就能想到平日裡母親盼望和思念孩子的悲涼。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孩子身上穿的衣服針腳密密麻麻,家書裡的自己墨痕還象新的一樣

    這一句極易讓人想到孟郊的那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那密密麻麻的針腳裡縫進的是母親深深的愛和溫暖;而“家信”使人想到“家書抵萬金”,“墨痕新”,一是說不久前寫的,書信頻繁;二是說珍貴,儲存得很好。

    蔣士銓的母親不是一般的母親,她名叫鍾令嘉,字守箴,晚號甘荼老人,著有《柴車倦遊集》。她不僅善女紅,早年以女工手藝換取衣食之資,維持清貧之家的生活;而且還是個知識女性,給兒子的書信都是自己動手,,不僅感情充沛,而且頗具文采。我們可以節選品讀一下《臘日寄銓兒》"北地寒威重,憐伊客裡身。音書差慰我,貧賤莫驕人。失路皆由命,安時即報親。師言當服習,莫負誨諄諄……",還有《送銓兒赴禮闈》“半生常在別離間,又整行衣厚著棉。雙眼漸昏針線亂,寸心無著夢魂牽。關河此去風霜遠,骨肉何因聚散偏。不用登高望親舍,泥金須早慰堂前”,如此情深文美的家書,別說蔣士銓珍藏,就是歷史都已銘記。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看見兒子瘦了母親心疼,呼叫著問我旅途的艱辛

    這世上有一種瘦叫母親看你消瘦了,這世上有一種苦叫母親覺得你受苦了。你能想象出這個場景:一見面母親就喊著“兒子你又瘦了”,急急地招呼到跟前,問這問那……熱鬧又溫馨。“兒行千里母擔憂”,此刻總算是回到了眼前,細觀眉眼,明明是長高了,她卻偏偏先看出你瘦了;想想你離家在外,明明沒什麼,她也會覺得你是遭罪吃苦了。這就是母親,孩子不在她眼皮底下,她就不放心。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母親啊,兒子已經愧對與您了,怎麼再忍心訴說漂泊在外的艱辛勞頓

    彼時的蔣士銓,一不能承歡膝前盡孝;二無功名光耀門楣,所以覺得愧對母親;更不敢說這一路上的艱辛勞頓。其實,風塵豈止是這一路上的風塵?他追隨黃師,“船窗署齋,一燈侍側,凡修己待人之道。詩古文詞所以及於古,孜孜誨迪,未嘗少倦”,又四處遊歷增長見識,苦是一定的了。可是,親人間因為怕對方擔心向來都是"報喜不報憂",說的就是這種情形。

    蔣士銓的心裡格外會複雜一些:根據他在《鳴機夜課圖記》中的記載,幼時因為家裡貧困,自四歲起,母親就斷竹成絲,折彎成各種筆劃形狀,排成字教他;寒冷的冬夜裡,母親用棉被裹住下半身,讓他坐在胸前,母子倆依偎著取暖讀書;母親紡織的時候,把書放在膝上,讓他坐在膝下,一邊紡線一邊教他讀書,手口齊動……母親這樣,還不是為了將來孩子有出息,改變命運?苦亦不能說,累亦不能說,再難也要忍下去。

    這裡面有母親的關心,也有兒子的愧疚和志向:那就是希望總有一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結語

    母親對兒子千種關懷萬般牽掛,兒子對母親理解和心疼,《歲暮到家》,除了寫出母親為孩子縫製寒衣的場景,還描繪出了讀寫家信,母親對遠方歸來的兒子問寒問暖,兒子心裡愧疚和感激的心情,歌頌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母子相見,世上最感人的溫情場面。

  • 8 # 梵塵一念

    縫衣服是體現母親長輩對孩子得關心!這首詩主要是說歸家的人.看到母親這麼大年紀還為自己擔憂,有愧於母親的心情、也不敢對母親說自己的委屈或辛苦!

  • 9 # 龍向輝

    遊子今日回到家,

    母親縫衣眼己花。

    多年不見我母親,

    頭髮全白兒痛心。

    遊子年年思故鄉,

    為兒不孝母心慌。

    不知何年歸故里,

    知恩圖報過時光。

  • 10 # 惜秒

    看見自家孩子外面回來時瘦了好多母親感到很心疼,呼叫著她的孩子仔細詢問他一路的旅途是不是很艱辛。後面寫到了詩人覺得自己很愧疚他的母親,沒能一直陪著她,未能在母親的膝下盡孝,未盡到自己身為人子的責任,在外面回到家看到母親蒼老很多,白髮多了,這時詩人的內心感到百感交集所以不忍心向他的母親訴說自己在外面的勞累與辛酸。這裡透過直接抒寫詩人的慚愧心情表達出母子之間的深情。這首詩表達了母親對孩子的愛是永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母親都在牽掛孩子,孩子在外回來母親感到了喜悅,表達出詩人與母親感到很深厚,寫出了一位慈愛的母親,借用一下唐代詩人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跟詩人的第二句詩的意境相同。現在我們來看看詩人整首詩是怎麼寫的如下:

    歲暮到家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①。

    寒衣針線密②,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 11 # DNYSR

    歲暮到家這首詩歌母親對孩子關心之意。但更多的是表達母親對孩子在外的憂心忡忡。誰還不是母親心中的寶,看著孩子回來瘦弱的身影,母親的心裡是何等的難過。願天下人都知道,在母親的心中的第一願望並不是你功成業立,而是你平平安安身體健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實況20怎麼選?巴蒂要不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