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小賀518

    國內現狀:

    國內專注魚菜共生領域的農業公司還不多。很多農場只是把魚菜共生作為三產概念引入農場,並沒有實際採用魚菜共生技術進行大規模栽培和向市場供應蔬菜和水產。耕作體系模式:

    1、閉鎖迴圈模式:養殖池排放的水經由硝化床微生物處理後,以迴圈的方式進入蔬菜栽培系統,經由蔬菜根系的生物吸收過濾後,又把處理後的廢水返回至養殖池,水在養殖池、硝化床、種植槽三者之間形成一個閉路迴圈。

    2、開環模式:養殖池與種植槽(或床)之間不形成閉路迴圈,由養殖池排放的廢水作為一次性灌溉用水直接供應蔬菜種植系統而不形成返還回流,每次只對養殖池補充新水。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採用該模式。

    共生方式分類:

    1、直接漂浮法:用泡沫板等浮體,直接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進行水培;這種方式雖然簡單,但利用率不高,而且一些雜食性的魚會有吃食根系的問題存在,需對根系進行圍篩網保護,較為繁瑣,而且可栽培的面積小,效率不高,魚的密度也不宜過大。

    2、養殖水體與種植系統分離,兩者之間透過礫石硝化濾床設計連線,養殖排放的廢水先經由硝化濾床或(槽)的過濾,硝化床上通常可以栽培一些生物量較大的瓜果植物,以加快有機濾物的分解硝化。經由硝化床過濾而相對清潔的水再迴圈入水培蔬菜或霧培蔬菜生產系統作為營養液,用水迴圈或噴霧的方式供給蔬菜根系吸收,經由蔬菜吸收後又再次返回養殖池,以形成閉路迴圈。這種模式可用於大規模生產,效率高,系統穩定。

    3、養殖水體直接與基質培的灌溉系統連線,養殖區排放的廢液直接以滴灌的方式迴圈至基質槽或者栽培容器,經由栽培基質過濾後,又把廢水收集返回養殖水體,這種模式設計更為簡單,用灌溉管直接連接種植槽或容器形成迴圈即可。大多用於瓜果等較為高大植物的基質栽培,需注意的地方是,栽培基質必須選質豌豆狀大小的石礫或者陶粒,這些基質濾化效果好,不會出現過濾超載而影響水迴圈,不宜用普通無土栽培的珍珠岩、蛭石或廢菌糠基質,這些基質因排水不好而容易導致系統的生態平衡破壞。

    4、水生蔬菜系統,這種方式就如中國的稻魚共作系統,不同之處在於養殖與種植分離式共生,即於栽培田塊鋪上防水布,返填回淤泥或土壤,然後灌水,構建水生蔬菜種植床,

      把養殖池的水直接排放農田,再從另一端返還叫集迴流至養殖池,這樣廢水在防水布鋪設下無滲漏,而水生蔬菜又能充分濾化廢液,同樣達到良好的生物過濾作用,有點類似自然的的沼澤溼地系統。如茭白與魚共生、水芋慈菇等水生蔬菜的共生,都可以採用該系統設計。

  • 2 # 夜風很冷

    關於魚菜共生的技術,現在有好多的影片平臺都有提供,但是不是特別全面,要想更加詳細的瞭解相關技術,需要更多的去學習相關資料,首先了解魚的養殖技術及養殖中的注意事項,在此瞭解相關的種植技術,一定要做到兩者之間能夠相互提供養分。或到相關的專業培訓地點進行培訓!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3 # 安徽強農溫室

    魚菜共生

    魚菜共生(Aquaponics)是一種新型的複合耕作體系,它把水產養殖(Aquaculture)與水耕栽培(Hydroponics)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透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

    在傳統的水產養殖中,隨著魚的排洩物積累,水體的氨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而在魚菜共生系統中,水產養殖的水被輸送到水培栽培系統,由細菌將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亞硝酸鹽然後被硝化細菌分解成硝酸鹽,硝酸鹽可以直接被植物作為營養吸收利用。魚菜共生讓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關係,是可持續迴圈型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也是有效解決農業生態危機的有效方法。

    魚菜共生對消費者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有三點:第一種植方式可自證清白。因為魚菜共生系統中有魚存在,任何農藥都不能使用,稍有不慎會造成魚和有益微生物種群的死亡和系統的崩潰。第二魚菜共生脫離土壤栽培,避免了土壤的重金屬汙染,因此魚菜共生系統蔬菜和水產品的重金屬殘留都遠低於傳統土壤栽培。第三魚菜共生系統蔬菜有特有的水生根系,如果魚菜共生農場帶著根配送的話,消費者很容易識別蔬菜的來源,避免消費者產生這個菜是不是來自批發市場的疑慮。

    儘管人們對魚菜共生最早在哪裡出現有一定爭議,但在久遠的年代確能找到其存在和痕跡。在古代,中國南方和泰國、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就有稻田養魚的歷史,養殖的種類包括:鯉魚、鯽魚、泥鰍、黃鱔、田螺等。比如浙江麗水稻田養魚,距今1200多年曆史。

    由於受困於乾旱缺水的氣候條件,1970年代以來,澳洲的園藝愛好者們成為魚菜共生早期的先行者,藉助網際網路的開放性,在世界各地播下了火種。在知識和經驗分享的過程中,魚菜共生園藝得到快速發展,逐漸成為一場全球性的活動愛好。

    從1997年開始,維爾京群島大學的詹姆斯Rakocy博士和他的同事們研發出了一種基於深水栽培(deep water culture )的大型魚菜共生系統。之後,世界各國多個大學逐步開展相關技術研究,探索大規模魚菜共生農業生產的技術方法。聯合國糧農組織也把小型魚菜共生系統作為可持續農業模式向全球推薦。

    近幾年,規模化的魚菜共生系統逐步在世界各地建設投產,室內的魚菜共生工廠也開始出現。當前,整個魚菜共生家庭園藝和農業產業正在快速發展。

    國內現狀:

    國內專注魚菜共生領域的農業公司還不多。很多農場只是把魚菜共生作為三產概念引入農場,並沒有實際採用魚菜共生技術進行大規模栽培和向市場供應蔬菜和水產。耕作體系模式:

    1、閉鎖迴圈模式:養殖池排放的水經由硝化床微生物處理後,以迴圈的方式進入蔬菜栽培系統,經由蔬菜根系的生物吸收過濾後,又把處理後的廢水返回至養殖池,水在養殖池、硝化床、種植槽三者之間形成一個閉路迴圈。

    2、開環模式:養殖池與種植槽(或床)之間不形成閉路迴圈,由養殖池排放的廢水作為一次性灌溉用水直接供應蔬菜種植系統而不形成返還回流,每次只對養殖池補充新水。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採用該模式。

    共生方式分類:

    1、直接漂浮法:用泡沫板等浮體,直接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進行水培;這種方式雖然簡單,但利用率不高,而且一些雜食性的魚會有吃食根系的問題存在,需對根系進行圍篩網保護,較為繁瑣,而且可栽培的面積小,效率不高,魚的密度也不宜過大。

    2、養殖水體與種植系統分離,兩者之間透過礫石硝化濾床設計連線,養殖排放的廢水先經由硝化濾床或(槽)的過濾,硝化床上通常可以栽培一些生物量較大的瓜果植物,以加快有機濾物的分解硝化。經由硝化床過濾而相對清潔的水再迴圈入水培蔬菜或霧培蔬菜生產系統作為營養液,用水迴圈或噴霧的方式供給蔬菜根系吸收,經由蔬菜吸收後又再次返回養殖池,以形成閉路迴圈。這種模式可用於大規模生產,效率高,系統穩定。

    3、養殖水體直接與基質培的灌溉系統連線,養殖區排放的廢液直接以滴灌的方式迴圈至基質槽或者栽培容器,經由栽培基質過濾後,又把廢水收集返回養殖水體,這種模式設計更為簡單,用灌溉管直接連接種植槽或容器形成迴圈即可。大多用於瓜果等較為高大植物的基質栽培,需注意的地方是,栽培基質必須選質豌豆狀大小的石礫或者陶粒,這些基質濾化效果好,不會出現過濾超載而影響水迴圈,不宜用普通無土栽培的珍珠岩、蛭石或廢菌糠基質,這些基質因排水不好而容易導致系統的生態平衡破壞。

    4、水生蔬菜系統,這種方式就如中國的稻魚共作系統,不同之處在於養殖與種植分離式共生,即於栽培田塊鋪上防水布,返填回淤泥或土壤,然後灌水,構建水生蔬菜種植床, 把養殖池的水直接排放農田,再從另一端返還叫集迴流至養殖池,這樣廢水在防水布鋪設下無滲漏,而水生蔬菜又能充分濾化廢液,同樣達到良好的生物過濾作用,有點類似自然的的沼澤溼地系統。如茭白與魚共生、水芋慈菇等水生蔬菜的共生,都可以採用該系統設計。

    魚菜共生技術原理簡單,實際操作性強,可適合於規模化的農業生產,也可用於小規模的家庭農場或者城市的嗜好農業,具有廣泛的運用前景。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需注意的是魚及菜之間比例的動態調節,普通蔬菜與常規養殖密度情況下,一般一立方水體可年產50斤魚,同時供應10平方米的瓜果蔬菜的肥水需求。家庭式的魚菜共生體系,一般只需2-3立方水體配套20-30平方米的蔬菜栽培面積,就可基本滿足3-5人家庭蔬菜及魚產的消費需要,是一種極適合城市或農村庭院生產的農耕模式,也是未來都市農業發展的主體技術與趨勢。

    主流技術實現:

    為了實現魚菜的合理搭配和大規模種養,國際上的主流做法是將魚池和種植區域分離,魚池和種植區域透過水泵實現水迴圈和過濾。在栽培部分,主要的技術模式有以下幾種:

    1、基質栽培:蔬菜種植在如礫石或者陶粒等基質中。基質起到生化過濾和固態肥料過濾的作用。硝化細菌生長在基質表面,具體負責生化過濾和固態肥料過濾。這種方式適合種植各類蔬菜。

    2、深水浮筏栽培(DWC:Deep water Culture):蔬菜種植於水槽上,透過泡沫等漂浮材料將其托起。蔬菜的根向下透過浮筏的孔延伸到水中吸收養分。這種方式比較適用於葉類蔬菜。

    3、營養膜管道栽培(NFT:Nutrient Film Technique ): 通常採用PVC管作為種植載體,營養豐富的水被抽到PVC管道中。植物透過定植籃的固定,種植於PVC管道上方的開口內,讓自己的根訪問水分和吸收營養。這種方式主要用於葉類蔬菜。

    4、氣霧栽培:直接將養魚的水霧化後噴灑到植物的根系,以達到營養吸收的目的。這種方式也主要用於葉類蔬菜,在噴霧之前需要對水進行充分過濾淨化,以免堵塞噴霧裝置。

     所以說魚菜共生技術不是那麼簡單的事,還要有智慧溫室大棚,你要有充足的資金和人力,考慮一下自身是否有能力支撐此事業

  • 4 # 家鄉農村

    1. 魚菜共生,作為一種融合水產養殖和無土栽培技術的迴圈生態種植方式。用魚的洩物來種菜,透過電力驅動水體閉合迴圈:魚進食後排洩的糞便由機物,微生物負責分解魚糞、提供養分,透過迴圈系統運送到植物根部,並吸收養分、淨化水體。殘根由魚類食用。整個系統能夠做到:水迴圈利用、有機排洩物迴圈利用。

    2. 節約能源。它有別於傳統的水產養殖,不存在水汙染,所以不需要經常大範圍地換水因為整個的生產過程對土地的依賴非常小,不需要佔用過多的土地,節約用地,同時,也可以避免很多的土生疾病。因此,魚菜共生系統是一個節水、節電和節約土地的生產系統。

    3. 這個魚菜共生系統風險高。在系統開始自迴圈之後,還有一個最大的風險就是系統的不確定性。因為整個系統是一個相互影響的整體,所以其中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整個系統的癱瘓崩潰,進而出現無法挽回的毀滅性後果。

    這個是新鮮事物我也是第一次見,以前從來沒有關注過。

  • 5 # 棋媽在海南

    1、直接漂浮法:用泡沫板等浮體,直接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進行水培;這種方式雖然簡單,但利用率不高,而且一些雜食性的魚會有吃食根系的問題存在,需對根系進行圍篩網保護,較為繁瑣,而且可栽培的面積小,效率不高,魚的密度也不宜過大。

    2、養殖水體與種植系統分離,兩者之間透過礫石硝化濾床設計連線,養殖排放的廢水先經由硝化濾床或(槽)的過濾,硝化床上通常可以栽培一些生物量較大的瓜果植物,以加快有機濾物的分解硝化。經由硝化床過濾而相對清潔的水再迴圈入水培蔬菜或霧培蔬菜生產系統作為營養液,用水迴圈或噴霧的方式供給蔬菜根系吸收,經由蔬菜吸收後又再次返回養殖池,以形成閉路迴圈。這種模式可用於大規模生產,效率高,系統穩定。

    3、養殖水體直接與基質培的灌溉系統連線,養殖區排放的廢液直接以滴灌的方式迴圈至基質槽或者栽培容器,經由栽培基質過濾後,又把廢水收集返回養殖水體,這種模式設計更為簡單,用灌溉管直接連接種植槽或容器形成迴圈即可。大多用於瓜果等較為高大植物的基質栽培,需注意的地方是,栽培基質必須選質豌豆狀大小的石礫或者陶粒,這些基質濾化效果好,不會出現過濾超載而影響水迴圈,不宜用普通無土栽培的珍珠岩、蛭石或廢菌糠基質,這些基質因排水不好而容易導致系統的生態平衡破壞。

    4、水生蔬菜系統,這種方式就如中國的稻魚共作系統,不同之處在於養殖與種植分離式共生,即於栽培田塊鋪上防水布,返填回淤泥或土壤,然後灌水,構建水生蔬菜種植床,

      把養殖池的水直接排放農田,再從另一端返還叫集迴流至養殖池,這樣廢水在防水布鋪設下無滲漏,而水生蔬菜又能充分濾化廢液,同樣達到良好的生物過濾作用,有點類似自然的的沼澤溼地系統。如茭白與魚共生、水芋慈菇等水生蔬菜的共生,都可以採用該系統設計。

  • 6 # 踏火逍遙說魚

    哪裡能學到魚菜共生技術?

    魚菜共生是最近幾年在國內說的比較多一個種養結合的農業技術,但有些將魚菜共生吹棒的怎麼怎好,而有一些人則認為魚菜共生系統是騙人的,就是騙人買那些裝置、設施的,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比較偏激,客觀來說,魚菜共生系統做好了確實很不錯,但想要將其真正做起來則還得花些心思才行,那麼在哪裡能學到魚菜共生的技術呢?

    其實想要學這一技術也不是很難,只要你明白了其中的原理之後,學起來則會容易很多,如果不懂原理則學起來會難一些。所謂魚菜共生的原理就是就是我們平時在養魚時,魚會向水中產生一些氨氮之類的有機質,這些有機質會影響到水質甚至是魚的健康問題,傳統的方法來處理這一問題時都是透過換水和改底之後來調水。而魚菜共生則是在養魚的水體中種上蔬菜,讓蔬菜來吸收養魚水體中的有機質,從而起到淨化養魚水質的作用,又能滿足所種蔬菜的營養需求,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魚菜共生。

    只要明白了原理之後,具體的操作可繁可簡,可以建標準的工廠化生產車間利用迴圈水來做魚菜共生,這種投次較大,但一般都是立體式的生產(通常都是種幾層菜);也可以在室外在養魚的水面上利用浮床來種植一些好管理的蔬菜,這就是簡單的魚菜共生系統,相對來說這種成本會低很多。另外有一些養觀賞魚類的朋友,甚至是利用過濾魚缸在家裡自己做小型的魚菜共生系統。

    想學魚菜共生技術的話其實也地方也有很多,可以去諮詢你所在地市一級地農業部門,另外看一下週邊有沒有政府投資的農業基地,踏火在惠州就見這種由政府出資修建的科普性農場,裡面就做有很標準的魚菜共生系統,另外,現在網路上也有不少朋友在做魚菜共生系統,有興趣的可以多去學習和交流。其中踏火所熟悉的@漁耕田 就做的非常的好。

  • 7 # 建設玻璃溫室大棚

    前提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魚菜共生模式!

    魚菜共生模式很好,也可以說是生態迴圈模式,在種植方面可以降成本,效益高的一個模式。魚的糞便在水裡分解過濾,經過迴圈系統讓菜的根系吸收營養成分,菜的根系可以淨化水質,達到一個可迴圈利用目的。 葉菜之類的都合適,吸收水分比較大,生長期短而且高產品質好,用於觀光體驗等。也可以蝦菜共生,鱉、蟹等,都可以,模式是好但是懂得這方面的設施建造,合理科學的設計建造。這個需要在溫室大棚裡面從事種養結合,溫室大棚可以有效調節植物生長環境。

    去哪裡學習這個種養模式!

    在山東壽光可以找到這個教學模式,具體怎麼收費就不太清楚了。還有農業公司專門建設這個種養模式的,前提你需要他的裝置提供你技術,一站式服務。

    我一個朋友是建設魚菜共生模式的,有意向建設的朋友,我可以幫你推薦給他。

  • 8 # 大疆漁業

    魚菜共生就是透過在池塘或是水池中透過養魚和無土栽培結合的一種共生模式,魚釋放出富含營養成分的廢物,這些廢物成為作物吸收的天然肥料。透過互補,作物為魚類提供了清潔的純淨水,這就是完美的共生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飼養泰迪犬,為什麼有些人不建議養母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