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狂人狂語
-
2 # 今夕昨昔
手癢,不問自答。
王重陽,即使在射鵰中也僅存在於“傳說”中的人物。
戰績有:
1.華山論劍中戰敗四絕成為天下第一;
2.臨終之際一陽指破蛤蟆功,嚇退西毒歐陽鋒並使之幾十年不敢踏足中原武林。
武學修為:先天功(注意,金書中獨一份修習大成者),一陽指,北斗七截鎮等。
成就:建立“全真教”,華山論劍第一人。
嘖嘖!以上基本資料中,又很多耐人尋味的東西。
首先,愛好金書的人都知道,金大師的小說中,無論一個人武學達到何種程度,都少有金老“欽賜”的“第一”稱號,比如《天龍八部》中有掃地僧必有逍遙子,又如《笑傲江湖》中有天下無敵的東方不敗,就有絕代隱士風清揚。即使在《神鵰》最後大家稱讚周伯通為“天下第一”也多少夾雜著對老頑童性格欽佩的感情分在內。金大俠的高明就在於,他不會安排書中人物按資論輩切磋一番然後評個一二三四出來,而是很巧妙地規避絕世高手間的直接爭鬥而留給人無限遐想,這正金書讓人覺得回味悠長的一個原因。話題扯遠了,不過從金庸對王重陽的偏愛來看,王重陽這個人物,絕對有著非一般的天賦和才情!
接著前邊的表述把話題拉回主題上,王重陽是不是三十歲開始習武,三十歲之前武學修為到底有多高?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即使王重陽真的是從三十歲開始習武,短短几年就成為天下第一,我也不會覺得有絲毫不妥!為何?我們先來看小說背景中的人物設定,四絕中才情第一的絕對是“東邪”黃藥師,琴棋書畫武學統統都是超一流水準,屬性上是最接近王重陽的高手,仔細區分的話只能說王重陽比黃藥師多了一份憂國憂民的悲憫情懷和對天下蒼生的責任;其餘三絕,從天賦和設定上來看,也無一不是超一流水準,絕對都是那個時代的天才人物。但是,任何時代都是這樣,在天才之上還有一種人!彷佛如“謫仙人”般,帶著超越整個時代的天資而來,後人謂之“聖人”!我認為王重陽就是射鵰三部曲中的聖人!
原因如下:金庸的小說,文筆細膩又行雲流水,故事背景往往與歷史相結合,既具有很好的文學價值,又深具邏輯性並符合歷史脈絡,讓人覺得亦真亦幻。如果每個小說人物都有對應的歷史原型,那麼王重陽能讓我想起的一個人,他本人就具備“聖賢”的特質,這個人就是王陽明!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躍馬定乾坤!讀書三年便有別人一生苦學的造詣,棄筆從戎又能談笑間彷佛有使不完的行軍手段,既有天下無敵的風姿,又有濟世安民的情懷,何其相似?所以王重陽本身的人設,就不能以常理度之,他彷佛如神童轉世般,帶著無盡智慧誕生於世,別人需要苦心修習的學問,他一眼便知;別人努力修煉的武學,他揣摩間便有心得,這就是他的人設。從他修習的武學也可看出端倪,沒錯!《先天功》!道藏密典,只在金書中出現過一次的絕學!何謂先天?呼吸睡覺是先天行為,不需要學習,是人本性本能。小說中所有的武學都是後天,練至極致才能步入先天之列。先天和後天的區別又是什麼呢?比如有人用手指掃向你的眼睛,你本能的會閉起雙眼,這是本能也是先天行為。後天的呢,別人手指掃向你的眼睛,你會問:把大象關進冰箱需要幾步?第一步他在幹什麼?第二步我應該怎樣應對?第三步再由神經控制身體作出對應動作。《先天功》絕對是金書中不下於任何寶典的絕頂武學,因為太變態破壞了遊戲平衡,所以在後續作品中被雪藏起來。至於為什麼人人爭搶《九陰真經》沒人爭奪《先天功》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滿級50級的世界裡有一本到達60級才能學習的技能書,有人會感興趣嗎?另外有小朋友會問:既然先天功這麼厲害,為什麼王重陽還要學習《九陰真經》來提高修為?道理同樣很簡單,《先天功》脫胎自道家經典,道家又是以“不爭”作為思想核心,所以《先天功》只是一本“被動技能”的書,學得好了成仙成聖,至於打打殺殺,道典中同樣能悟出《九陰真經》,慢慢去悟嘍。
寫的囉裡八嗦的,請見諒,鄙人也不是搞文學創作的,大家看的一頭霧水,就一頭霧水吧!
總的來說,王重陽在金大俠書中的地位,絕不亞於任何一位武學宗師,是超出天才之外的“外掛”級選手,所以他學文三年而文成,學武三年而武就,請大家不用意外。現實中也有不少這樣的案例,比如有一位歌手,從開始我太喜歡到如今的驚為天人,沒錯就是周杰倫。如果你作為他的對手,不管你氣不氣也沒有辦法,反正你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創作曲子,真的可能比不上人家的一段即興彈奏…唉,就好像自己一個月辛辛苦苦的收入比不上人家網紅一天賬單一樣……不說了,平凡的人就要有做好“江湖”中路人甲的覺悟。
-
3 # 介入王小俊讀歷史
王重陽,作為一代宗師,成為最強者,尤其必然的原因。
少年學文,青年習武!宋朝以文臣治理天下,即時戰事,也是文臣帶領軍隊。
王重陽少年夢也是如此,躍馬疆場。天不遂人願,金國的強大,讓他看到差距,決定修煉武藝,來抗金保家!
練武術的基礎是什麼?第一、耐心、恆心。
第二、識字。
王重陽以驚人的毅力和機緣巧合,修得神功。
不私藏為了讓後來人能夠對付西毒歐陽鋒,他和周伯通遠赴大理,和南帝段智興以先天功換的一陽指指法。
-
4 # 小機靈有有
王重陽就是一個背景板,作為金庸武俠世界的一個元素,也就是武力最高值的設定。他為什麼這麼優秀呢?具體原因是:此處省略3000字.....
...
這就是一虛構的武俠小說世界,需要講這麼多道理麼?如果較真,物理都不及格。
-
5 # 吟風社
書中並沒有提到王重陽是三十歲才開始學武的,只有丘處機說王重陽少年時先學文後學武,王重陽具體的學武時間我們不清楚,但肯定不會晚到三十歲。
他少年時先學文,再練武,是一位縱橫江湖的英雄好漢,只因憤恨金兵入侵,毀我田廬,殺我百姓,曾大舉義旗,與金兵對敵,占城奪地,在中原建下了轟轟烈烈的一番事業,後來終以金兵勢盛,先師連戰連敗,將士傷亡殆盡,這才憤而出家。
按照神鵰俠侶,王重陽出家是跟林朝英打賭輸了,賭約要麼讓王重陽終身聽她吩咐,要麼是出家當道士或者和尚,最後王重陽選擇當了道士。
從書中來說,王重陽當道士的年紀大體上是知道的。
只見畫中道人手挺長劍,風姿颯爽,不過三十來歲年紀,肖像之旁題著“活死人”三字。不過寥寥幾筆,但畫中人英氣勃勃,飄逸絕倫。
王重陽三十來歲時已經當了道士,也就是此時劇情已經經歷了和林朝英打賭輸了,從時間線上來說,王重陽抗金失敗——隱居古墓——林朝英將王重陽激出來,二人攜手江湖一陣子——二人再次不合,打賭,王重陽出家。
這個三十來歲取上限是三十九歲,我們往前倒推。
數十年前,武林中以祖師婆婆與王重陽二人武功最高。本來兩人難分上下,後來王重陽因組義師反抗金兵,日夜忙碌,祖師婆婆卻潛心練武,終於高出了他一籌,但祖師婆婆向來不問武林中的俗事,不喜炫耀,因此江湖上知道她名頭的人卻很少。
按照小龍女的說法,在王重陽抗金前,就已經和林朝英分別是天下最強的兩個高手。
而抗金前和出家的時間,從書中來看,明確提及的有王重陽在活死人墓裡待了八年。
事隔多年,先師的故人好友、同袍舊部接連來訪,勸他出墓再幹一番事業。先師心灰意懶,又覺無面目以對江湖舊侶,始終不肯出墓。直到八年之後,先師一個生平勁敵在墓門外百般辱罵,連激他七日七夜,先師實在忍耐不住,出洞與之相鬥。
而抗金的時間看描述似乎也是不短的,王重陽跟林朝英的信裡有組織義軍,義軍全軍覆沒,重振旗鼓,再戰再敗,一共二十多封信都是描述軍情,這裡來說,從組織到覆滅,到再組織軍隊到再覆滅,時間不會太短。
除此之外,還有林朝英王重陽攜手闖蕩江湖了一段時間,再加上抗金前王重陽已經是天下數一數二的高手。
也就是說王重陽組織抗金時多半都不到三十歲,更別提什麼三十歲才學武了。
-
6 # 磊落故人
王重陽能成為天下第一,除了他本身武學天賦過人之外,主要是因為他從小就修煉先天功,內功深厚。這和張無忌練成九陽神功之後,學起什麼武功都易如反掌,是一個道理。同時,王重陽還有一個比張無忌更大的優勢,就是有林朝英這個絕世高手在身邊,時時磨礪。
王重陽的父親王進,曾和年輕時的獨孤求敗一起闖蕩江湖。在一次剿滅山賊的行動中,獨孤求敗不慎以紫薇軟劍誤傷了王進的腎經,導致他難享天年,子嗣困難,而且還嚴重影響到了他的子孫的壽數及生育能力。
獨孤求敗對誤傷王進十分愧疚,不但將紫薇寶劍拋入萬丈深谷,還把家傳的先天功以及劍法精要傳給了王進,希望可以稍微彌補自己的過失。
所幸幾年後,在王進的辛勤耕耘下,妻子終於為他誕下一子。王進按照易經六十四卦中第六十一卦名,為兒子起名為王中孚,目的是希望他以誠信安身立命,同時也希望他平安長大,安安穩穩度過一生。
為了兒子的健康和平安,王進把先天功傳給王中孚,叮囑他勤練不輟,卻不教他具體的武功招式。同時,王進還早早為兒子請了先生,教授儒學。
王中孚十六歲時,接連透過童生和秀才考試,學問已相當可觀。同時,他的先天功也有了十年之功,舉手投足都有七八個成人的力氣,且寒暑難侵,百病不生。
王中孚知道自己的父親是一位武林高手,常懷報國為民之年,多行扶危濟困之舉,不過卻不希望自己參與其中。奈何他和父親一樣是俠道熱腸,眼見他家鄉所在的北方,百姓慘遭金人蹂躪,痛不欲生,早就立下抗金之志。
孤掌難鳴,眾志成城。王中孚決定聯合抗金義士起事,不過他也知道光靠大家的一腔熱血,根本不足以與金兵對抗,所以還是要準備兵甲糧草,招兵買馬才行。
這一切都需要錢,王中孚知道自家積蓄不少,就打起了家中寶庫的主意。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王中孚黑衣蒙面,潛入了自家的寶庫。當他望著房間的各種寶物,正準備找幾件貴重的拿去賣錢,卻發現父親王進,赫然端坐於房中!
原來,王進對於兒子的種種反常行為,早已是洞若觀火。他在寶庫中等著兒子,就是看兒子是否真的下定決心要走這一步。
王進面對驚慌失措的兒子,喟然長嘆後,說出了自己年輕時腎經受傷,導致後代難享大壽且子嗣困難的事情。他說自己對不起兒子,所以才不教他武功,以免他捲入江湖仇殺,難以平安快樂的度過一生。
不過,他看到王中孚有為國為民之至志,也深深為他感到驕傲。他會幫助兒子變賣寶物,購買兵甲糧草。同時,他還會教王中孚來自獨孤求敗的上乘武學。
就這樣,父子倆開始了抗金大計,為掩人耳目,他們在終南山下建造古墓,將購買的兵甲糧草藏於其中。而王進傳給王中孚的武功,因為後者武學天賦過人,且已有相當深厚的先天功,是以進境神速,短短兩年間已經超過了父親。又過數年,數千人的兵甲糧草都已備足。
1126年農曆九月初九,王中孚聯合多位抗金義士,舉兵三千人在北方起事。王中孚為了避免連累家族,同時為了紀念起義之日,所以易名王重陽。在王重陽的帶領下,義軍一度占城奪地,大敗金兵,在中原建下了轟轟烈烈的一番事業。
可惜大廈將傾,獨木難支。王重陽的義軍雖然豪情滿懷,卻始終得不到朝廷的支援,甚至還有奸臣大進讒言,汙衊義軍造反,給予諸多掣肘。在這種形勢下,王重陽領導的義軍很快就失敗了,眾多將士死傷殆盡。
王重陽激憤難當,又愧對犧牲的抗金將士,感覺生不如死,於是他躲入了古墓中,自稱“活死人”,數年不肯出墓門一步。連眾多故交好友、昔日同袍的勸告,都不能使他改變主意。
在古墓中的幾年,王重陽得以繼續加強先天功的修煉,同時把自己所學的劍法,獨創的武功,加上沙場征戰的血汗經驗,去蕪存菁,融會貫通,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武學體系。
此外,王重陽行走江湖之初,便遇到一位武功極高的奇女子林朝英,兩人年紀相仿,武功相若,心中彼此欣賞,表面上卻水火不容。他們每過幾天就要比試一次武功,卻總是不分勝負,於是回去各自用功,結果都有進步,卻還是不分上下。
其實,對於一個武者來說,遇到一個絕世高手,來時時給自己進步的壓力和動力,是十分難得的機緣。就像後來的射鵰大俠郭靖,在學了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雙手互搏等絕學之後,也是靠他的平生大敵,五絕之一的歐陽鋒,在他身邊用死亡的威脅逼迫他不斷飛速成長,才很快成長為一代絕世高手。
因此,有林朝英這個對手的威脅,也逼得王重陽不斷精進武功,逐漸成長為一代絕世高手,並在第一次華山論劍中,擠壓黃藥師、歐陽鋒、段智興和洪七公四絕,成為天下第一。
王重陽在古墓中數年不出,還是林朝英用計把他騙了出來。兩人相交多年,王重陽怎能不知道林朝英對自己的情意,他也並非無情之人,奈何他知道自己難享大壽,且極有可能沒有子嗣,所以只好辜負了林朝英。
再後來,王重陽收全真七子為徒,周伯通為師弟,創立全真教和一整套武功體系,成為天下五絕之首的中神通。這在小說中已有記載,不再贅述。
綜上,表面看來,王重陽練武的時間很短,但他天賦很高,而且在年幼時便開始修煉先天功。在深厚的內功支援下,他練武進步飛快,再加上他和林朝英這個絕世高手多年砥礪同行,所以在很短時間內成為天下第一,也就不是那麼令人難以理解了。
-
7 # 悟空1474005
一個寫小說的筆下無非就是演義而已。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王重陽在《七真》一書中的記載基本上就可以說明他能在較短的時間練成奇功。
-
8 # 晚學盲言
金庸筆下的王重陽沒有三十歲才練武,很多設定都是網友義務教育閱讀理解學的太紮實了自己YY的。神鵰俠侶裡說的明明白白,王重陽年少起兵抗金,失敗了。心灰意冷建了古墓,閉門不出。林朝英連罵三日,倆人斗的旗鼓相當,最後林朝英使詐,用化石粉在石壁上寫下詩句,王重陽自認沒有這般內力,認輸讓出了古墓。大受打擊出家做了道士。後來拿了天下第一,認識了黃藥師,黃藥師識破了林朝英的伎倆,才告訴了王重陽。
有空多看看原著 現在正版也免費看了。別網上東看西看,原著自然寫的極好,環環相扣 電視劇啥的表現力有限,不能處處都做解釋。也有刪減。
-
9 # 君應有語卻無言
王重陽老神棍一枚,他要是泉下有知,肯定對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不感興趣,他認為自己是活神仙,能在天上飛幾天幾夜不下來那種。
-
10 # 蟹農小劉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
且不說王重陽什麼是開始習武,我們就論為啥有些人習武很快,有些人習武長進卻很慢?
很顯然,在金庸武俠體系中,天賦是極為重要的部分。
在《天龍八部》中,金庸也借天龍寺中枯榮和本因的對話說明了這一道理,當時鳩摩智耀武揚威,想要用拈花指等少林七十二技中的三技換取六脈神劍劍譜,本字輩高僧有點心動,但是枯榮點醒了他們,武學無高低,修為在個人。天龍寺的老僧練了數十年不過只練成六脈神劍的一脈,而段譽則很快能練成。
再說下,喬峰在聚賢莊打出的幾乎當場人人都會的太祖長拳招式,但是喬峰打出的威力巨大,贏得各位英豪稱奇稱讚,旁邊也說明喬峰的天賦,學術繪畫等都及其平庸,唯獨練武,一學就會,一會就通,臨場打鬥有數千種變化。
在金庸武俠世界中,絕大數大練武之人都是泛泛之輩,當然金庸小說的主角人物都是天賦極高的人。比如天龍八部裡伏牛派,射鵰裡的棲霞寺,神鵰中山西一窟鬼等等,有太多九流幫派,而且個人武力方面也差距巨大,俠客行中賞善罰惡二使吊打中原武林等等。
說這些,只是表明一點:金庸武俠體系中,習武之人天賦極其重要,武林數十上百個幫派,能出人頭地成為小說主角或者重要人物的都是武俠天賦極強的人。
王重陽能成為天下第一,很顯然,武學天賦絕對頂級。
-
11 # 片羽舞雪
金庸筆下的王重陽在歷史上是確實存在的人物。他是中國道教全真教的創始人,被尊為全真道的“北五祖”之一。他的弟子“全真七子”也都是有歷史原型的。
王重陽生於北宋政和年間,其家為陝西咸陽累世大族。原名中孚,字允卿。入道後改名喆,字知明,號重陽子。早先為儒生,善屬文兼擅騎射。北宋滅亡後,曾在金代中過文武舉人,但不受重用。
在民族災難深重之際,參與過抗金斗爭,失敗後隱居家鄉掘地穴居,稱“活死人墓”。七年後,走出“活死人墓”開始傳道。後往山東傳道,度化全真七子。全真教以此大盛。金大定十年,病逝於回鄉途中。元忽必烈敕封為“重陽全真開化真君”。
金庸的小說中,王重陽名列“五絕”之首,稱為“中神通”。但武功來歷並未交待。以其人的道家身份,和他的武功傳承當可歸於道家武學。書中曾明確指出《九陰真經》創始人黃裳的武學來歷,那麼王重陽的武功之高也應看做是他得道後的修為所致。
至於說他三十歲才開始練武,十年就成為最強者。應是附會之說。王重陽享年58歲,當是由此推算的。
-
12 # 薩沙
喬峰屬於天才武術家。
它其他才能平庸,就是武功極為厲害,遠遠超過2個師傅。
王重陽也是如此,它是無數方面的天才超人。
王重陽是先學文,後面練武,後來又起兵反對金軍。
所以說王重陽30歲練武是不對的,應該十多歲就練武,到了30歲就有很大成就,不亞於黃藥師。
而到了40歲,王重陽已經成為武林第一人,武功超過4絕和林朝英。
它的師弟周伯通的武功同他差距很大,但仍然不亞於4絕。
由此可見王重陽武功多麼厲害。
他曾經用一陽指,一招擊敗西毒歐陽鋒,恐怕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做到。
但王重陽不是投機取巧,而是有真材實料。
周伯通說過,王重陽創造的全真教武功,是天下的正宗。
周伯通到了五十歲,武功已經僅僅比黃藥師稍差。但周伯通認為,他對於全真教的武功,尤其是內功僅僅是中低階水平,再活幾十年也未必能夠練到高階境界,還有很大上升的餘地。
相反,周伯通認為外門武功的高手,也就是非全真教的高手,武功到洪七公這樣就是最頂峰了,不能再提升了。
可見,王重陽的武學是非常了得的,也不亞於九陰真經、九陽神功,缺點是不能速成,而且同自己的資質有關係。
至於王重陽的弟子武功,也還是可以的。全真七子都是江湖第一流高手。除了4絕、裘千仞以外,單挑能夠打敗全真七子的人寥寥無幾。
以全真七子的資質,這種武功也不算差了。
事實證明,如果資質還可以,練習全真教武功還是不錯的。比如耶律齊,僅僅跟隨周伯通練了幾年,武功也不亞於全真七子,成為江湖最頂尖的高手。
王重陽都能自創這套武功,可見他絕對是武學奇才,絕對不亞於九陰真經的黃裳、九陽神功的少林高僧、葵花寶典的太監。從古至今的武林中,王重陽這種人屈指可數。
用周伯通的話來說:我師哥是天生的了不起,很多武學道理他自然就懂了,根本不用像我們這樣苦學。
王重陽應該就是武術界的愛因斯坦。
-
13 # 悠然布衣
練武一道,跟天賦還有際遇都是分不開的,資質差的不如資質好的,資質好的不如不要命的,不要命的不如運氣好的,運氣好的不如開掛的,大概就是這樣一個邏輯。比如蘇星河這樣的就屬於資質不好的(相對而言),而丁春秋這樣的就屬於資質好的,喬峰這樣的就屬於不要命能打的,遊坦之這樣的就屬於運氣好的,而段譽和虛竹就屬於是開掛的了。(鳩摩智屬於資質,但是好運氣差的……)
像王重陽,他的天賦極佳是肯定的,三十歲可以說是過了練武的最好時期了,但是他天賦異稟,修習奇功《先天功》,進展極快,先天功裡的奧秘能使人潛能意識被激發到極限,武學自會步入深不可測之化境。可以說是王重陽的天賦,加上《先天功》的奇妙將王重陽推上了天下第一的寶座。
但是呢,王重陽不是練了不到十年就成了最強者。王重陽先學文再學武,抗金失敗隱居古墓八年,被林朝英激出古墓,這時候差不多就是三十多歲了吧,如果說他三十歲開始練武,那他現在少說三十八歲了,林朝英贏了賭注十多年後在古墓中去世,王重陽進入古墓看到玉女心經,花了三年破解,又過了十餘年開始的一論。所以一論的時候王重陽都五六十了,花了二三十年才獲得天下第一的位置的,雖然之前他也很厲害,但是也沒有得到天下第一的公認。而這個時候五絕最小的黃藥師才三十來歲,他的天賦不比王重陽差多少,可以說王重陽是以大欺小了……
我們看看張三丰,十三歲在華山被楊過指點幾招就打敗了蒙古三傑的尹克西和瀟湘子。因為郭襄送的鐵鑄羅漢就悟出了少林羅漢拳,可以說是天賦驚人了,憑著三分之一的九陽神功和自己的天資建立了武當派。但是最後直到一百歲才創出了太極拳,成為震古爍今的大宗師。張三丰的天賦不比王重陽低,但是他不是學前人的武學,而是獨樹一幟,走出了自己的體系。
我們再看看段譽和虛竹,從基本上不會武功的菜鳥變成天下數一數二的高手。大概1071年,虛竹出生,1072年,段譽出生;1092年,段譽開始遊歷天下,同時開始習武……1094年虛竹開始遊歷,本身學過很菜的武功,1095年,天龍八部終結。段譽學武三年,虛竹學武一年,均稱為了天下數一數二的高手。
這證明了,管你資質什麼樣,開掛才是最重要的…… -
14 # 夢露居士
這個問題的前提是錯誤的,王重陽並非三十歲才開始練武。
在《神鵰俠侶》中,丘處機曾經說起過王重陽的早年的經歷,他說王重陽“他少年時先學文,再練武,是一位縱橫江湖的英雄好漢”。對這句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認為王重陽在少年時期文武兼修,或者認為王重陽少年時期學文,之後再練武。但是不論如何理解,王重陽至少在青年時期便開始習武了。
後來王重陽經歷種種變故,起兵抗金,兵敗後與林朝英攜手闖蕩江湖,兩人因愛生恨,王重陽最終出家修道,創立了全真教。在重陽宮中留有一幅王重陽的畫像:
只見畫中道人手挺長劍,風姿颯爽,不過三十來歲年紀,肖像之旁題著“活死人”三字。也就是說,王重陽三十來歲是已經出家為道了,而且據書中所說,此時王重陽的武功已經不低了。可見他絕不可能是三十歲才開始練武的。
另外,王重陽在第一次華山論劍奪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但是這個名號其實是有水分的。第一次華山論劍時,王重陽五十多歲,正是武學巔峰期,而段智興四十多歲,洪七公、歐陽鋒和黃藥師僅僅三十多歲,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還沒有練全。在這種情況下,王重陽花了七天七夜才折服其餘四人,可見他們的武功差距並不算大。而且洪七公對王重陽並不太服氣,他認為自己如果在降龍十八掌上多用點功夫,就能擊敗王重陽,奪得“天下第一”。也就是說,如果洪七公與王重陽的歲數一樣大,那麼最終獲勝的很可能是洪七公。
-
15 # 浮萍談文史
這題目的前提存在錯誤,王重陽並非三十歲練武,奪得天下第一時已經五十多歲,也不止十年時間。很多人被周伯通這個“王吹”忽悠的不行!
丘處機對郭靖提到王重陽年輕的時候“先學文,再練武”,王重陽少年之時就已經開始練武了,而且作為反抗金兵的首領,不可能沒有絲毫武藝的。
“他少年時先學文,再練武,是一位縱橫江湖的英雄好漢,只因憤恨金兵入侵,毀我田廬,殺我百姓,曾大舉義旗,與金兵對敵,占城奪地,在中原建下了轟轟烈烈的一番事業,後來終以金兵勢盛,先師連戰連敗,將士傷亡殆盡,這才憤而出家。”另外,丘處機提到的,王重陽出家做道士的時間,也是自相矛盾的!先前說的是王重陽少年時候反金失敗做的道士,而後來又說王重陽和林朝英比武做的道士。這其中差了十幾年的時間,王重陽失敗隱居古墓後,親朋好友勸了好幾年,八年後林朝英才把他罵出來,又過了幾年才反目為仇的!這要不就是金庸先生筆誤,要不就是王重陽出家後還俗了,又被逼著成了道士。
浮萍更傾向於,這是筆誤或者丘處機想要為王重陽挽回面子故意說的,不然不可能沒有交代。可見王重陽出家的時候(此時可能有四十多歲)就已經是絕頂的高手了,更何論出家後十年才開始的華山論劍!
我們再來看看周伯通怎麼吹的?周伯通說,王重陽是天生奇才,武學自然而然就懂了。這不就是在忽悠郭靖這個傻小子嗎?同時也給了我們一些誤導!
郭靖道:“那麼全真教主王真人自己,為甚麼既是道家真人,又是武學大師?”周伯通道:“他是天生的了不起,許多武學中的道理自然而然就懂了,並非如我這般勤修苦練的。華山論劍的時候,其他四絕年紀都比王重陽小很多,洪七公、一燈等才四十多歲,黃藥師才三十多歲。洪七公降龍十八掌還沒有練全,就這樣,五人打了七天七夜,王重陽也只不過是稍高一點!
浮萍認為,王重陽武功確實很高,但是他的武學天分有待考究,能奪得“天下第一”更是佔了年齡大的便宜!周伯通這個“王吹”的話不值得可信,標題說王重陽三十歲練武,不到十年就成了最強者更是無稽之談!
浮萍談武俠第八期!
-
16 # 小炁圓寶兒
前三十年是打基礎的,就像讀書,小時候死記硬背,感覺沒有什麼用,可是等到長大了,需要知識儲備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多虧當年沒有偷懶。
當然,這也是武俠中的常規操作而已,真實情況極少發生。其實,黃裳的一生比王重陽還牛逼!
-
17 # 石偶
那是因為王重陽修煉的是修真功法,只可惜他得到先天功的時候年齡太大了,而且資質勉強可以修煉,最多也就是引氣入體的境界。利用天地靈氣打敗幾個靠自身內力的人還是很輕鬆的。
-
18 # 奇哥修真
王重陽在歷史上是有這麼一個人的,他早年參加抗金運動,後來兵敗後開始修道,據傳他修煉的丹道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傳授給他的金丹大道,關於他修道最有名的不是他創立全真教,而是他在活死人墓中修煉。活死人墓修煉就是自己在地上挖一個洞,這個洞挖很深,然後自己進入洞中,外面讓人把洞口封住並且立下一個墓碑,書寫某某人之墓,他在洞中幾年不吃不喝進行修煉,最後他修煉成仙才出墓。他出墓後開始傳道並且創立了全真教,最後羽化飛昇成仙。他修煉成仙的活死人墓現在還是一個景點。
金庸描寫的武俠小說人物本來就可以誇大人物的能力,何況王重陽本來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還成了仙,不管怎麼編造小說,得符合具體的歷史事實吧。編寫一個歷史上的神仙級人往事,不能用常理來想象。
所以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描寫了王重陽會先天功,這個先天功是道家的修煉功夫,金庸只說了修煉好了後功夫會深不可測,深不可測的極限就是成了神仙,這個先天功就是道家的丹道氣功,修煉成功後的極限就是成仙,歷史上能學會此種功夫的人沒有幾個,所以王重陽經過十年左右修煉,就在武林中沒有敵手。這個修煉相當於道家丹道里面的面壁九年功夫,修煉完成就可以羽化成仙。
對於其他武林高手,是虛擬出來的人物,這些人物武功不管怎麼高,但是和真正的神仙比起來還是凡人,他們會的功法那怕是修煉幾十年,還是凡人的功法,不能成仙,還是肉體凡胎,凡人永遠是打不過神仙的,所以王重陽在小說裡面,經過十年左右修煉就可以成為天下第一。
在金庸的小說中,金庸沒有說王重陽成仙了而是死了,因為這個是小說,不是宗教,如果說他是神仙不死,那麼這個小說就不好編造了。故在金庸下,王重陽厲害但還是死了。
回覆列表
王重陽在華山能夠傲視群雄憑藉的是他擁有先天功法,從射鵰英雄傳開始我就一直覺得這種在電視裡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功夫很邪門。
王重陽是用先天功打敗降龍十八掌的洪七公,蛤蟆功的歐陽鋒,一陽指的南帝,彈指神通的黃老邪,天下英雄,無不甘拜下風.書中說這門絕技後來傳授給了一燈大師,可一燈卻一次也沒用過。很是令人疑惑.
為什麼這麼厲害的武功王重陽不傳授給自己的徒弟?莫非是因為全真七子資質不夠?那王重陽的師弟周伯通可是武學奇才,但也不會先天功法.後來楊過在古墓中發現王重陽的全部武功,楊過學了全真心法,九陰真經,卻沒有學王重陽的先天功,這是為什麼呢?
王重陽先學文,年過三十才學武。按道理來說筋骨已經成型,學武事倍功半,難有所成,可偏偏王重陽短短几年就成了天下第一。是不是很眼熟?金庸小說裡能讓人成年以後還能武功大進的武功還有《笑傲江湖》裡的葵花寶典.林平之、嶽不群、包括東方不敗都是成年後修習這門武功後功力大進.
這樣一想,就很多事情迎刃而解了。面對美貌和武功並重的並且對王重陽一往情深的林朝英,王重陽卻寧願讓出古墓也不和其結婚。後來王重陽把這門武功傳給南帝,擁有後宮三千的南帝練完之後直接去當了和尚.連自己的王妃都不甘寂寞,跑去和老頑童偷情.
所以先天功到底是什麼武功?現在大家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