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線上靈童
-
2 # 夏天的飛鳥5680245213
在科技興國的今天,如果讓年輕一代來學習唐詩宋詞的寫作技巧,並加以練習和推廣,那麼,唐詩宋詞的春天還沒有到,就已經到了亡國的冬天。
因此,唐詩宋詞雖然好看,但只能當作一件古代的藝術品來欣賞,絕不可作為學習的主攻方向。
現在有些詩詞刋物,對古體詩詞還設定了獎項。這樣做雖然可以促進古體詩詞的發展,但大可不必設定獎項來加以提倡。如果尉然成風,其危害性巳在前面說過,不必重述。但做為業餘愛好是可以的。
古代的青銅鏡雖好,但總不能拋棄玻璃吧,道理就這麼簡單。
-
3 # 梧桐樹邊羽
現在大力提倡國學,為啥很少有人提倡學習寫律詩宋詞?
這個問題有提問內容附加:
現在都全國上下都在提倡大力提倡國學,但很少有人提倡學習寫律詩和宋詞。也很少有這樣的書籍。 我們經常讀到那麼多優美的唐詩宋詞,為之感嘆。現代詩詞和這些詩比起來簡直不要太low。我們在寫書法作品的時候只能翻出唐詩《宋詞三百首》。 如何才能發揚光大我們以前的唐詩宋詞?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為什麼現在大力提倡國學,哪有啊?除了古文和詩詞,我們在哪一個考試裡面有相關國學的其他內容?沒有吧?
什麼叫做大力推廣?放入教材,放入考試專案就叫做“大力推廣”。如果高考要考古詩詞,那你看看多少小孩子吟詩作賦,無所不能?
為什麼不這樣?
因為國家、社會都很清晰地認識到:科技興邦。
詩詞歌賦是好事,但只是個人文學興趣。就好像釣魚、打麻將、騎單車這種愛好一樣,有興趣的人自然會去學習,去看書,去搞懂平仄格律,去創作好的律詩絕句。而沒興趣的人完全可以不必把它當做負擔,不學就是。
中國傳統文化的很多東西,到了今天,都屬於精神追求的層面,於實際生活沒有意義。不是不好,不是不要傳承,只是現代社會日新月異,它們只代表了我們的過去,不能限制我們的未來。我們的眼光已經開闊,詩詞歌賦不再像古代是讀書人求仕謀生的手段,所以就完全沒必要放到很重要的位置。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重視?其目的無非是增加民族自信心,復興中國地位,崛起中華文化。這是對的,但是並不要求必須每個人都要去喜歡。
一個社會要解決的問題,首先是生存問題,然後再談精神層面的問題。生存問題不僅僅是個人生存問題,還包括國家、社會生存問題。為什麼要中考分流?為什麼要文理分科?這是大的社會層面在對勞動力,個人生存能力進行分配。
一個人,你總得先活著吧,拔高一點講,總得為國家、為社會作點貢獻吧?然後才有資格談個人興趣。能夠以興趣為生的人是愜意的,也是難得的,而且基本上是每個人的終極目標。但是社會生活是殘酷的,必定有人不能為興趣生活,每個人的能力是不同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為興趣生活的境界。
所以,大的決策層在文化方面只會起引導作用,可以起決定作用,但是他不能做這個決定。為什麼現在詩詞綜藝類節目越來越多?這就是引導。為什麼語文、古文在考試中比重越來越高,這也是引導。甚至我們可以視為提倡,但是絕對不會大張旗鼓的提倡,也不會有明顯的政策傾斜。
人都去寫詩了,誰來科研?誰來經貿?誰來建設?
精神層次的東西只給精神方面的引導,就足夠了。
至於說到大力提倡國學,這算是個笑話吧。現在社會上的大師們,都是在國學這塊金字招牌下賣狗肉而已。
我們只要問自己,到底什麼是國學?
通俗理解的“國學”,包含學術、歷史、藝術本身以及對它們的研究,是關於中國傳統歷史時期所形成的一切文化的學術體系。
國學是個很大的概念。中國的“國學”,就是中國的人文學問。換句話說,哪個國家沒有國學?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史哲,包括自然科學,只要是他們國家所擅長的,傳統的學科,就可以稱為這個國家的“國學”。比如莎士比亞的戲劇,美國的牛仔文化,西班牙的鬥牛藝術,法國的浪漫學問,這都是他們那些國家的“國學”。
那麼,有哪個國家沒有大力提倡自己的“國學”呢?
而中國近年來興起的所謂“國學”大多是依附在吟誦、周易、氣功、漢服、古風這些方面的,培訓機構用來騙小孩子和心態未成熟的成年人的行為。
這些都是人文科學,都是“國學”,但都只是一個很小的層面,甚至很多是形而上的“偽國學”。穿著漢服就能理解中國五千年曆史人文?不可能的。他們自身也沒有這方面的追求,只圖一樂而已。
這些都是“國學”,就算大力提倡了,對中國的人文發展又有什麼益處呢?
那些什麼學院,女子學堂,弟子規吟誦,忽悠著那些沒文化的人和小孩,拿著中國文化中的糟粕出來騙錢,誰說不好誰就是反對中國文化,這種人行走江湖,何其多也?
但是這些行為卻給人一種神州大地國學復興的錯覺。
學習唐詩宋詞、創作唐詩宋詞、研究唐詩宋詞的人如果被拿來和這些騙子一起提倡,豈不是一種恥辱?
古詩詞在當今社會就是一種小愛好,可以言志,可以抒情。更重要的使用詩詞表達自己心情之後的一絲愉悅,這就是古詩詞在當代社會能起到的慰藉人心的作用而已。時代不同了,詩歌已經無法再回到唐宋的榮光了,因為已經沒有了政治地位。即便提倡也只是娛樂化,並沒有什麼外化意義。
我們國家對古詩詞的提倡其實是非常重視的,所以才會在義務教育階段為我們打下基礎,為我們啟用興趣。
而其他的那些國學糟粕,我們動腦子想想,連免費的教材裡都不放,能有多少實際意義?不要以為近百年來的教育工作者、教材編寫者是傻子。
國學知識中間有精華、有糟粕,社會紛繁複雜,各種提倡,吆喝,我們需要有自己的是非觀、判斷能力。而詩詞算得上國學知識中最乾淨的精神糧食,不是不提倡,而是國家早就在提倡了,只不過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背得腦瓜子發炸,到大學裡強行遺忘,然後又為社會不提倡詩詞文化而鳴不平。
其實它已經被刻印在我們青春的骨血中。
-
4 # 曬貓貓狂人
因為門檻太高而且我們現在的普通話跟古代完全不同,語音語調都變化太大,即使按古詩詞的平仄韻律來寫也不是那個味道了
-
5 # 雸夜青藜
這個不用提倡。光我的QQ群裡(十多個群)就有幾萬喜歡格律的詩友。雖然各自水平不一,但其中是有一些寫的非常好的詩詞的。
-
6 # 夢安詩詞
首先,可以說,寫格律詩詞,相當於帶著鐐銬跳舞。
格律詩詞格律詩詞,那麼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格律?
格:規格,格局
律:聲律,聲音的旋律
格律詩,是平仄相間、駢散結合的韻文。
這裡有三個要素,平仄相間,駢散結合,韻文。
沈約《謝靈運傳論》雲,“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
意即——
要想使音節高低相互變化,低沉高昂交錯有節奏,那麼,如果前面有平聲,後面就一定要有仄聲,一首詩之內,音節韻律就會很明顯,兩句之中,聲音輕重也會讓我們洞悉到它的不同。
這段文字,將格律的精妙說得很透徹了。
格律詩包括絕句和律詩。絕句為四句,分為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常見律詩為八句,分為五言律詩,七言律詩;還有不常見的律詩,為排律。
在八句的律詩中,又將句子分為四組,兩句一組為一聯。從上到下,分別為“首、頷、頸、尾”四聯,其中“頷、頸”兩聯為駢文,須對仗。
下面發一個本人習作如下,以便來分析一下格律安排——
誰調錦瑟弄蒼涼
——夢安
誰調錦瑟弄蒼涼?我與燈花兩處望。(首)
借得蘭心施蕙手,裁來月色做霓裳。(頷)
星光映綠梧桐韻,燭影搖紅菡萏香。(頸)
一曲蓮音方外起,花開兩岸各芬芳。(尾)
格律如下——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對偶)。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對偶)。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詞,是一種律化的長短句的固定字數的詩。
顧名思義,這裡的要素是,格律化,長短句,字數固定,詩的意境。
僅一個格律化,就把上面格律詩的概念全包含了。
詞是可以歌唱的曲子詞,以文寫之則為詞,能發人情之奧秘;以聲寫之則為曲,可通樂理之精微。
所以,詞均有詞譜,須依譜填詞,因此又名詩餘、倚聲。
詞的定義雖然看起來比格律詩更多,但有一點比詩要待作者更溫和,那就是,韻字可以同部通押。
也發一首本人拙作,來看一下詞譜安排——
喝火令 · 風荷
——夢安
漫步風荷苑,蓮音入耳柔。
也隨明月上層樓。
誰撥錦弦如夢,弦靜一時休。
瘦影憑欄處,長亭曲韻幽。
醉花陰裡訴情柔。
也嘆娉婷,也嘆醉蘭舟,
也嘆淺斟低唱,處處惹嬌羞。
詞譜如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韻)
其次,點評的不一定會寫,常掛嘴邊的不一定真懂
有一檔比賽詩詞背誦的節目,雖然暫時還達不到傳承的高度,畢竟它比的,只是誰的記憶力更高,誰的儲存量更大,誰在現場的表現更從容,而不是誰能在現場寫出一首符合格律的詩詞。但是,對督促人們多背誦、多記憶並透過這個過程多領悟傳統文化的魅力,還是起到了一定的積極助推作用。學生時代確實是人這一生中記憶最佳的時間點,所以我們會發現,佼佼者往往是學生。
據說還是知名高等院校的高知。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人家在其他方面有很大建樹,會點評的不一定要會寫。
而我本意則是想就題主的問題,來表述一下,一個知名欄目,一群高知,看一批一批的人當眾背誦詩詞,而線下螢幕前又有一大批喜愛古典詩詞的觀眾,如果能增加一個環節,現場原創哪怕一首,評委老師當場專業性指點一二,最後呈現出一首符合格律又意境優美的詩詞作品,作為一個評分項,也許更能激起大眾學習格律詩詞的熱情——如果由他們面向所有的受眾來提倡學習寫作,而不僅限於背誦,當是真正意義上起到“傳承”作用的吧。
還有一件事,印象比較深刻。
那是一個較為知名的相聲演員,在一次比較大型的晚會上,帶領檯下觀眾一起大聲喊出“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或許這個相聲段子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錯誤的,但一直用到現在,還在繼續錯下去,這說明什麼?是不能創作出新段子所以要反覆說老段子嗎?還是,一直沒有人發現這個最基礎的錯誤?我們是不是可以弱弱地說一句,您這是在誤人子弟?
再次,快節奏下的生存壓力
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就不再延伸了,畢竟,我們都面臨著各種壓力,學習壓力,工作壓力,生活壓力,為了緩解這些壓力,我們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而人的時間和精力又是有限的,此消彼長。學習古典詩詞會需要拿出較多一些時間,遠離名利紛擾,靜下心來潛心學習。
最後,說一下提倡者
不同的人站出來提倡,結果顯然是不一樣的。
如果是話語權較高、影響力較大的人站出來呼籲,則會擴大影響範疇,引起更多人關注。
如果可以放入課本,或許,會是一種相對更好些的傳承方式吧。
-
7 # 安然論道
現如今,一提到傳統文化,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國學,一提到國學,就聯想到儒家。總以為傳統文化就是國學,國學就是儒家。這均是繆誤。傳統文化以儒釋道為主,兼而有之如墨法名,兵家農家陰陽家等等。另外還有各種文物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律詩宋詞也不過是國學的一部分而已,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已!
所謂文化,即以孝成文,教化天下。所謂孝者,上有老,下有小,人之傳承。文化包含歷史,歷史是文化的集合。人類的文化是透過感受天地,透過學習萬物變化之規律而來。而歷史則集中展現了文化之形成。一曰(道);二曰(德);三字為(經)可傳世;四(賦)五七(詩);六字成對可為(詞);把酒(八九)言歡訴衷曲(元曲),惹得離人淚;夜裡悄悄把話說(明清小說);飄飄灑灑不知言(民國散文);如今光影傳說,徒嘆人生,此所謂中華文化,一脈相承!
-
8 # 安全觀察666
借用我以前老師的解釋吧,為什麼叫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因為唐人把詩玩絕了,宋人把詞寫絕了,……後人玩不到前人的高度,只好另闢絕境,比如港臺武俠小說,現在是玄幻仙俠小說天下!
-
9 # 人間食糧
不是愛看書就得會寫作,不是喜歡詩就要會作詩。這事並不簡單,也沒必要。作詩填詞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律,首先要明白平仄、韻律、對仗等格律知識,其次要能夠運用,再次要在這個基礎上寫出詩意——這需要長期訓練和一定的天賦才能做到。
如果不想按照格律寫詩可以嗎?也可以,但容易成為打油詩和老幹部體。
打油詩:
一,作者唐代張打油:
江上一籠統,井上一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二,作者軍閥張宗昌:
聽說項羽力拔山,嚇得劉邦就要竄。
不是俺家小張良,奶奶早已回沛縣。
老幹部體鼻祖
(傳)乾隆——詠雪: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看不見。
看得出來吧,打油詩其實就是順口溜啊~老幹部體就是大白話加標點。
想要學作詩,需要先熟悉詩詞格律,推薦讀語言學家王力的《詩詞格律》,王力的《平平仄仄平平仄》講的更全面。不想寫打油詩,隨時都可以學,沒什麼問題。
那麼,現在為什麼不提倡詩詞創作?
首先,作詩填詞是個人的事,感興趣的人自然會學習怎麼寫。其實今人寫一手好詩的大有人在,例如水利專家黃萬里,語言學家王力,潤公的詩詞更是有氣魄。
其次,很多事一提倡就容易變味兒,搞不好提倡出來一堆順口溜,還沒張宗昌寫的有趣呢。
最後,古人作詩填詞其實類似於今天給流行歌曲寫歌詞,唱唱歌多簡單愉悅啊~傳播途徑畢竟多元化了
所以,不是提倡一下大家就會去創作詩詞的~一般人背誦理解一下就蠻好,實在喜歡的,就讀讀格律,自己寫。各取所需,這多好~
現在都全國上下都在提倡大力提倡國學,但很少有人提倡學習寫律詩和宋詞。也很少有這樣的書籍。
我們經常讀到那麼多優美的唐詩宋詞,為之感嘆。現代詩詞和這些詩比起來簡直不要太low。我們在寫書法作品的時候只能翻出唐詩《宋詞三百首》。
如何才能發揚光大我們以前的唐詩宋詞?
回覆列表
謝邀!唐詩宋詞之所以有韻味,關鍵在於作者們的境界非常深遠。現代人作詩很少把境界引入。可能因為現代人的生活太好吧,所以很難有那種感悟或抒懷。根據觀察可以肯定,凡是生活環境好的人,都很難寫出好詩;如果有人對其詩作評,並說‘’好‘’的,那麼我可以肯定,要麼此人不懂詩,要麼此人在拍馬屁。所以評論一個人的詩好壞,除了生活底裡的骨子氣質還要看其境界是否深遠。說句實話,學習國學其關鍵就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