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技術和科技更有難度的殲20已經進入量產,而難度稍次之的殲31卻剛步入正軌?
10
回覆列表
  • 1 # 閒時論道

    成飛透過殲十的研製,走完了第三代戰機研製的全過程,鍛鍊了隊伍,徹底搞清楚了鴨式近距耦合氣動佈局的特點。沈飛是從引進蘇27生產線開始接觸三代機的生產,之後的殲11系列也沒有對氣動外形做啥大的修改,殲15也是透過烏克蘭提供的蘇33原型機才取得的突破。所以說沈飛在三代機的研製上缺乏過硬的研發團隊,“沈霍伊”也是大名在外。其實殲31是殲20競爭四代機的失敗者,為了保證自己的研發力量,所以才把殲31定位成出口型號,然後再爭取看看海軍是否有點需求。前景不明註定殲31研發進度緩慢。成飛按照淵源來說,還是在沈飛人員和裝置援助下才建立起來的。現在搞成這樣,多少有點尷尬!

  • 2 # 九色璃魂

    j20是空軍最重要的專案之一,屬於國家級專案,服務於中國空軍爭奪未來20-30年制空權的重要機型,不論是投入的科研經費還是人員,都不是沈飛j31可以比擬的,作為企業自行投資研發的j31,沒有j20這種待遇,需要國外買家的注資和訂單才能繼續研發生產

  • 3 # 麥田軍事觀察

    這屬於很正常的安排,這不涉及到什麼技術,而是有意為之。無論從那個方面,中國空軍急需一款先進的五代戰機,以對抗F22,這個任務必須首先加以滿足。從我軍的需求等方面考慮,我們首先需要一款重型五機代,而不是輕型五代機。

    殲20設計明顯就是一款重型機,這符合要求,自然屬於最優先專案,所以殲20專案為空軍最重要的專案之一,屬於國家級專案,無論從各方面都需要優先保證,不論是投入的科研經費,還是科研力量。

    中國科研講究務實,一步一個腳印,所謂只因是成飛搞的才會優先,那屬於把問題弄反了。成飛只是總裝工廠,它需要大量配套企業與協作單位。殲20的氣動設計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需要在風洞中進行多次吹風,相關風洞試驗室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殲20航電系統有許多電子研究所與企業參與,他們也同貢獻不小,製造殲20所用的各種材料,也需要專門的企業研發與生產。成飛只是把大家的集中到一起,整合到一起,殲20上也有由沈飛供應部件,不能只談成飛,卻把其它參與者的功勞全給抹殺了。

    事實上,殲31也不是沈飛一家的事情,許多為殲20提出協作的單位也是殲31專案的合作者。可惜中國沒有能力同時研發五代機兩個專案,即沒這個條件,也沒有這能力,所以殲31的進度為人推後正常,這只是取捨問題,不是技術問題,更不是證明殲31專案不應存在的理由。

    任何一款新戰機的研發絕對一家飛機總裝企業之功,背後是整個航空工業,再背後是整個國家工業及科研體系之支撐。

  • 4 # 厚石

    造成現在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兩者的定位不一樣。

    殲20是軍方的重點裝備型號,背後有軍隊和整個國家做支援,集中了全國最先進的技術進行科技攻關。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也是必須要克服的。比如說發動機,可以用AL31F或渦扇10發動機進行過渡,但目標發動機渦扇15也必須要研製出來,實現全戰鬥力生成。這是飛機專案決定的。

    殲31是中航自籌資金髮展的一個專案,不僅僅是為出口,更重要的是提升沈飛的研發能力,讓沈飛成功掌握四代機技術,從而與成飛形成競爭關係。因此,殲31是不會得到國家和軍隊在資金和技術方面太多的支援的。這也造成殲31原型機數量偏少,發動機效能不強。而如果沈飛透過原型機展現不出優異效能的話,更難獲得國外客戶和海軍的支援。這就讓殲31形成兩難局面。

    因此,雖然殲20是重型四代機,技術上遠比殲31這一中型四代機先進,但殲31的發展遠不如殲20順利。不過殲31對於沈飛來講,是必須邁過去的坎。只有邁過去,才能證明自己有研發四代機的能力,邁不過去,三代機造的再好,也僅僅是三代機。

  • 5 # 石油熊貓

    因為山寨F35對中國沒卵用,航程短載彈少,山寨的外形不見得能在美軍面前隱身。說白了,J31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國土防空型隱身戰機。唯一用途就是伏擊對方來犯戰機,偏偏氣動差發動機差,非常不適宜用於格鬥。

    而殲20有航程速度載彈量優勢,能遠端點殺預警機。

  • 6 # 哪裡有上帝

    都一樣的,不過是先後而已,j20體型龐大,造價昂貴,數量最多也就裝備200多架,美國f22才一百多架,生產線都關了……但我們還有龐大的二代,三代機群,到了時間點會有大批戰機退役,這時就需要j31了。特別我們下代艦載戰鬥機,非j31莫屬了。以後的戰機單平臺多用途化,一是技術的進步,二是,實際的需求。

  • 7 # 輕輕親卿98

    因為殲20是國家撥款的專案,而殲31則是中航工業旗下的沈飛自己掏錢研發的,一個資金充足,一個資金不太多,這樣很容易理解了吧,不過殲31現在不用擔心了。據瞭解鵠鷹自從2.0版本面世之後獲得中東某國的青睞,此國已經像殲31專案投入資金,而且有報道顯示,解放軍很有可能也像沈飛方面投入資金,殲31,往小的說是沈飛私自搞的飛機。往大的說,沈飛也是中航工業旗下的紅旗,也就是屬於中國的航空公司,中國不會光看熱鬧的!而且殲31雖然在和殲20競選的時候失敗了!但是當時競選失敗的還有西飛的另一個四代機專案雪鶦,解放軍所選擇的殲20未來是空軍的骨幹,而非主體,未來殲31進入空軍和海軍的可能性非常大,在價格上殲31的3.0版本據說價格在8000萬美元左右,而殲10改的價格都這麼高了!

  • 8 # BankRobber

    沈霍伊自籌資金,發展的中型準四代戰機,揣測軍方需要高低搭配,同時競爭海軍艦載機專案。在競爭不力的情況下,妄圖透過網路水軍轉正。事實是不符合軍方需求的東西,再便宜也不會裝備。

  • 9 # 嶺上風4

    計劃經濟時期,國家為了戰備需要,搞了許多二線三線建設,那時身處一線的東北拿出最好的人員和裝置支援了國家的二三線建設,成飛就是那時候的產物,二汽也是,這於國家整體佈局也有好處,促進競爭嗎!可那時候的一平二調也傷了原單位的元氣。造成了很多原單位不如援建單位的情況。殲5殲6殲7哪一個不是沈飛仿製成功後又放到其他廠如成飛去生產。所以現在成飛出徒了,搞出一兩款先進的飛機難道不正常嗎?沈飛暫時歇一下喘口氣難道不行嗎?其實整個東北又何嘗不是如此!幾十年來,全國已經習慣了東北的付出,一但東北這個長子力有不逮,便有許多自以為是的爆發戶跳出橫加指責,沾沾自喜罷了!

  • 10 # 魂舞大漠

    殲-31自有妙處,予謂不信,後來居上,不無可能。之對F-35,當居上風,原因是“閃電”之初太隨意,設計上缺陷明顯,雖使用先進技術如動力和隱身,無非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為一己之私算計太多。而“鶻鷹”雖有考慮,但主要自家需要。現在投資者被美忽悠其口難開,為應付國內國外計整天為F-35張目,不得不如此,美國F/A-l8難以為繼仍只得在“福特”部署。明此,你會明白什麼叫黔驢技窮。現在的專家動輒說中美裝備50年差距,忽悠了不少腦殘常以F-35說事,似乎“福特”一出,於南海如何張牙舞爪,實事勝於雄辯,這一天不會遠,當一朝(福特)是個屁,他們聞著就香臭莫辨矣。

  • 11 # 手機使用者25748769277

    米格29是su27的簡化版,而殲31的總體設計思路是壓扁的米格29,相對於T50作為su27的壓扁升級版而言,殲31無論氣動佈局與隱形,均比T50好多了,也吸取了許多殲20的成功經驗,如DsI進氣道,升力體機身等,可以說,就算釆用與米格29一樣的發動機,由於阻力降低升力提升及截面減少,殲31也可以實現超巡,

  • 12 # 優秀之人

    1 J20可見舉國之力的效率,31則沒有

    2 J20 是戰爭先頭兵,重型機,作用明顯,如果先搞出個J31 中性 在對抗重型飛機上是沒有意義的。

    3 J31作為出口和自用兩個版本 必須在設計時就定好內容和框架,如果只是出口版 估計現在早就完成了,就像梟龍戰機。

    4 有蘇35戰機過渡 J31就不顯得那麼急迫,畢竟J20出來了就有對F35的壓制,而su35要比F16、F18強。

    5 J31要上航母的,要短距起降,這都是要在J16上搜集經驗才能用在J31上,自然需要時間吧?

  • 13 # 黃軒28

    因為殲二零是作為國家重點機型來研製,是國家投資的三代重型制空戰機的替代機型,這型戰機,是中國空軍未來戰力的基石,奪取制空權是空軍最根本的作戰任務,殲二零肩負的就是這個任務,類似於美國的f22,美國的f22比f35早成形多年,在22完成服役之後,美國才開始配套戰機的研製,中國跟這個套路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殲31是科研單位自己投資研製的戰機,這種戰機用雙中等推力發動機,早已經被證明不是很合適的,中等推力發動機,在戰鬥機動力配置已經是流於失敗的構型,如果可以改單發大推力發動機(和殲20合用同型發動機),可能結果就很不一樣,這種中推雙發小機體飛機有很多缺陷,所以老巴雖然很鐵,也不是很想用,一句話:高不成低不就。

  • 14 # 手機使用者崔永方

    可能從一開始,殲20就是設計製造給解放軍自己使用的,不可能有出口國際市場的絲毫可能性。而殲31作為中型多用途隱形戰鬥機,則可能在許多系統外接埠上,儘量採用國際通用方式,而在殲20機上許多我們自己首創的獨特功能配置,殲31上可能不太能見到。這就在另一方面增加了許多工程問題,這大概就是原因之一吧,這僅僅是我個人的淺見,歡迎網友指正為盼。即頌,秋安。

  • 15 # 一杯清茶182860292

    殲31和殲20同時競標國家四代機,最後殲20勝出獲得國家投資和資源支援,沈飛不甘心放棄殲31所以只能自籌資金,在資源分配上也得不到國家支援一切都靠自力更生,一個企業自己搞四代機舉步維艱,殲31能堅持到現在已經不容易了,讓我們為沈飛加油吧。

  • 16 # 利刃號

    為什麼技術和科技更有難度的殲20已經進入量產,而難度稍次之的殲31卻剛步入正軌呢?其實這有多方面的因素。

    其一,主要是迫切需求,因為相對美國的F22重型五代機,能與之對抗的也唯有重型五代機,而殲31採用雙中推佈局,起飛重量也在25~28噸,屬於中型五代機,不足以對抗32噸以上的重型五代機F22,而F22採用雙大推佈局,其也是同代機中的能力極限,因此也唯有雙大推佈局的殲20才能對抗同為雙大推五代機的F22,這也是中國迫切需求殲20的原因之一。

    其二,基於迫切需求,資金和技術儲備,必然有所向殲20傾斜,而美方的五代機專案也正是從雙大推的F22開始,隨後才發展高低搭配中低檔次的F35戰鬥機,遵循這一規律,作為第二個擁有高低搭配五代機的國家,中國自然是依樣畫葫蘆。

    其三,其實瀋陽和成都方面最早開始是同為重型五代機競爭的關係,最終成都中標,然後瀋陽方面才轉入殲31中型五代機的研製,這也導致了殲31專案的滯後

    其四,重型五代機是考慮高低搭配的高階機設計的,其基本不考慮出口,只作為自用型使用,自用型自然要起個大早,從動力、飛控、火控、發控、光電系統、隱身、氣動都要從頭做起。所以打一定提前量是必然的,而作為出口型考慮的殲31,其相對研製沒有那麼迫切,其動力和航電及氣動都可以採用殲20的配套繼承和國外的貨架產品,相對保密性也沒那麼嚴格,而在完成殲20量產前,中國必然把最多資源放在殲20身上,殲31自然慢點。

    其五,殲31自用型的用途目前還不明朗,據說殲31自用型除了高低搭配的低端版考慮外,還有海軍艦載型考慮,但目前一切還未完全證實,殲31剛步入正軌,也說明資金剛到位不久,有些細節還未全面公開,而殲20資金則早早到位,是作為中國應對F22的殺手鐧專案;因為資金到位的滯後,所以難度稍次之的殲31剛剛步入正軌。

    以上是 筆者對殲20和殲31進度有差異的看法,僅供參考!End!

  • 17 # 南陽走出趣

    殲20是重型隱身戰機,國家重點攻堅專案,國家急需一款新型戰機應對美F22,F35威脅,政治任務所有高精尖人才都去了那裡,所以進展神速,而殲31是沈飛獨自籌措資金研發的一款中型戰鬥機航程載彈量各方面有所欠缺,並不太符合當前軍方和國家的需求,但是精神可嘉,技術上的問題可以慢慢攻克,等殲20專案完備進入大批次生產階段,國家也騰出手來了,先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殲31機型也會很快定型君不見2.0版本已經出來了機型整體變動很大這就是進步,輕重搭配才適合我們以後發展的路,31平臺技術成熟後中國就會進去兩條腿走路的快速發展階段,未來最少還會有一款綜合31,20成熟技術發展起來的,4.5代戰機也說不定,這是後話,31注重外貿的路子是對的,符合公司的利益,國家訂單肯定會有的,一些不需要大航程戰機的國家會考慮的,總體來說31的路子會越走越好,

  • 18 # 空山曉寂

    這個問題很好解答,殲20即使沒有渦扇15 也可以使用俄羅斯發動機或者是渦扇10,實際情況也是這樣的,鶻鷹必須使用中國產中推,你現在百度一下 ,根本沒有戰機使用中國產中推,所以鶻鷹只能使用俄羅斯發動機試飛,卻不能定型生產。也許有人要問,為啥鶻鷹不設計成美國F35那樣的單發?或是殲20那樣的重型雙發?其實鶻鷹就是中國產中推的試驗機,必須使用雙發,鶻鷹下馬 中國產中推也就下馬了,貴州的某所某廠也就沒必要存在了。

  • 19 # 李俊明26

    第五代戰機,由成飛和沈飛出各自方案,空軍最終選擇了成飛方案。事實上,在軍方採納了成飛方案後,由成飛牽頭,舉全國之力,成就了殲20;沈飛由於未得到國家層面的支援,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獲得,FC31都無法與殲20相提並論,儘管部分殲20技術也移植到了FC31上,但格局的不同和資金的限制,註定了FC31不可能達到殲20的高度。

  • 20 # 一劍風塵149553683

    中國第一次見證擁有無法想象機動效能的飛機是遇到蘇27,沈飛是中國的主要戰鬥機方面門,他們的任務是防制吃透蘇27。由下面的一個部門嘗試研發四代機,搬去了成都,就是現在的成飛。然後,成功了,而且特別能打特別跳的j20面世。他們現在才自己也研發另一款,遲了是正常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適合做什麼生意呢,適合寶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