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cui阿寧

    當前中國複種的耕地面積約佔全國耕地面積的一半,複種的播種面積佔總播種面積的1/2。複種種類,主要的有稻-稻-麥(油菜)、小麥-玉米、小麥-棉花、小麥-甘薯等。近年四川、福建、湖北、湖南、貴州、雲南等省發展了小麥-水稻-再生稻種植方式,充分利用了光、熱、水、氣等自然資源。全國各類地區複種指數大致為:五嶺以南約200%左右;五嶺以北,長江以南地區約180~200%;長江以北,黃河、秦嶺、白龍江以南地區為150~180%;黃河、秦嶺、白龍江以北,長城以南地區約120~150%; 長城以北地區,除部分旗、縣外,大部在100%以下。

    影響因素

    複種指數的高低受當地熱量、土壤、水利、肥料、勞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等條件的制約。熱量條件好、無霜期長、總積溫高、水分充足是提高複種指數的基礎。經濟發達和農業科學技術水平高,則為複種指數的提高創造了條件。中國南方水熱條件好,耕地利用率高,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等省,複種指數均在200%以上。提高複種指數,對發展農業生產、增加產量,具有重要作用。

    實際應用競爭經濟小於30。

    土地整理、復墾時、還有附加規定,即在專案區域內,淨增耕地小於30%時,作為土地整理;而專案區域內,淨增耕地大於30%,則作為開發專案。

  • 2 # 蒲城大磊

    提高複種指數的措施:①套作:在同一塊田地上,於前季作物的生長後期,將後季作物播種或栽植在前季作物的株間、行間或畦間的種植方法。②間作:兩種或兩種以上生長期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塊田地上,隔株、隔行或隔畦同時栽培,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方式。③輪作:在一定年限內,同一塊田地上按預定的順序,輪換種植不同的作物。

  • 3 # 五穀豐登50

    一、複種指數的概念

    複種指數是指耕地上全年內農作物的總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標,用百分數表示。計算公式為:複種指數=全年播種(或移栽)作物的總面積÷耕地總面積×100%。

    二、中國耕地複種現狀

    複種指數的高低受當地熱量、土壤、水利、肥料、勞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等條件的制約。熱量條件好、無霜期長、總積溫高、水分充足是提高複種指數的基礎。經濟發達和農業科學技術水平高,則為複種指數的提高創造了條件。中國南方水熱條件好,耕地利用率高,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等省,複種指數均在200%以上。提高複種指數,對發展農業生產、增加產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國複種的耕地面積約佔全國耕地面積的一半,複種的播種面積佔總播種面積的1/2。複種種類,主要的有稻-稻-麥(油菜)、小麥-玉米、小麥-棉花、小麥-甘薯等。近幾年四川、福建、湖北、湖南、貴州、雲南等省發展了小麥-水稻-再生稻種植方式,充分利用了光、熱、水、氣等自然資源。

    三、提高複種指數的措施

    1、套作。在同一塊田地上,於前季作物的生長後期,將後季作物播種或栽植在前季作物的株間、行間或畦間的種植方法。

    2、間作:兩種或兩種以上生長期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塊田地上,隔株、隔行或隔畦同時栽培,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方式,如玉米與大豆間作,高梁與甘薯間作等。

    3、輪作:在一定年限內,同一塊田地上按預定的順序,輪換種植不同的作物。所有這些措施都是為了充分利用太Sunny能,充分利用土地生產潛力。

  • 4 # 通海縣欣新農資經營部

    第一:輪作作物,尤其是水旱作物的輪種。

    第二:施用生物有機肥

    第三:減少複合肥用量,增施水溶肥。

  • 5 # 茶源AA

    一、興修水渠機耕道,土地整理提質,不斷提高地類等級。

    現存很多水利設施都是沿用上世紀50、60年代修建的,因年久失修有很大部分處於半癱瘓狀態,近年來國家雖然下有不少的修復資金,但因資金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有些專案工程流於形式。所以對現有的山塘、水庫蓄水能力、病險情況有必要派出專家進行現場勘測,如需治理的還得提出治理方案。對年老的水渠、水溝再來一次從頭看,對那些通水能力差一路漏水的河道、水渠堤壩進行加固。水溝進行修復,或改建U型槽,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興修一些山塘水庫、水渠水溝以提高灌溉能力。在田間地頭修建一些機耕道,方便農機進出田土,以減輕勞動強度和提高勞動效率。對土地進行整理,運用現代機械(挖掘機等)對荒山進行翻耕,儘可能的把小塊的耕地整成大塊的、平整的田土,提高機械化的水平,優質的土地不是當靠翻耕一下就能實現的而是經過8年、10年的精耕細作,所以在保證退耕還林的前提下,對曾經比較肥沃現在已卻已荒費的旱地,進行復種,對荒田進行復種,細心耕耘。不斷地提高地類級別。提高地類級別所需資金按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出資,國家實行以獎代補,所補資金必需進行嚴厲的監管。

    二、加大土地的流轉,從而來提高農業產業化、機械化、規模化。

    單憑老人和婦女在家守著那“一畝三分地”,生活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中,可以說中國的農業是沒有進步的的,鼓勵把那些耕作力不從心的、荒費的土地流轉到有能力的、機械化水平高的農戶手中。有些鄉鎮有一個這樣的土地流轉案例:一畝田流轉到某公司,該公司把早稻這一季種烤煙,晚稻則利用該項公司的高機械化水平進行種植,不需農戶出任何力就把晚稻的穀子歸為農戶作土地為流轉費。一畝田按一千斤穀子計算,農戶的純收入就有1600元左右,農戶剩餘出來的勞動力可以外出打工,也可以在家制作一些手工藝品,或者幫公司摘菸葉等工作領取工資。多數土地流轉後實現了產業化、機械化、規模化經營,生產出的產品可以透過品牌、網路等方式進行銷售,比起自然經濟的把剩餘產品用籮筐來挑到市場上而賣不出去要好得多。所以在保證不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改變土地用途,不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的前提下,要儘可能的鼓勵土地流轉,鼓勵發展一鄉一品的規模化和產業化農業經濟。

    三、加大植樹造林的力度,完善護林管理的機制。

    林業資源既可以保住水土流失,也可以影響小氣候,還是一筆不小的財富。然而,不少地方卻對植樹護樹不夠重視,自上世紀中葉的“大躍進”大鍊鋼鐵後,參天大樹所剩無幾,雖然還剩部分樹林,但許多村為了村裡的公益事業而被賣砍伐掉。近些年來,許多地方也實行退耕還林,卻因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被野火燒了一遍一遍,出現有“年年還林不見林”。所以提高森林的覆蓋面積是許多地方的當務之急,為了提高森林的覆蓋面積必需植樹與護林相結合。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時,同時也是很有必要的,

  • 6 # 衛東在蒙北

    提高土地複種的目的是什麼?

    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多產糧食

    多賣錢

    現代農業不是這樣的,農業最終是表現為商業來提現價值的。多產糧食未必多賣錢,為什麼呢?

    下圖我(左一)與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亞洲理事會主席周澤江(左二)還有廣西有機協會會長陸家逸(右1)

    我們身後是條田輪作的小麥地,錫林郭勒盟只能一年一熟,懂得養地是幾千年農耕文明的核心,何為土地複種指數,是大量的投入化肥農藥嗎?這樣的效率所指的都是眼前利益,不可持續的將不可持續。

  • 7 # 萱萱的田園

    你好,現在很多人回鄉創業,農村的根基就是土地。而我們知道除了北方部分地區以外,像南方大部分地區土地資源是非常有限的,因為南方的地理環境是多山多丘陵,還有很多地區甚至是無法耕種的石頭山,像廣西北部和雲貴很多地區的山嶺都無法正常種植作物。因為山嶺多,所以可利用土地就尤為緊缺。像我們廣西,八十年代的人一般都沒有分到地,土地是從六七十年代分配沿續下來的,那時代孩子多大家庭就可以多分地,一般一人幾分地。所以普遍家庭只有一畝幾分地,一般種植水稻,地邊縫隙都密密的種上應季蔬菜,夠一家一年吃用。而現在因為農村條件制約,青壯年普遍赴城發展,家裡只剩些老幼婦孺,老人已力漸衰微,所以很多家庭的土地都荒廢不用了。

    現在回鄉創業的就開始承包土地種植,商業模式決定必須要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創造效益。如何提高土地的複種率要因時因地制宜,提前做好合理的規劃,以下幾點建議可以參考1.土地利用要考慮氣候問題,如果是露天種植,要考慮氣溫,雨水,季節對作物的影響,儘量種植應季作物。2.要考慮土地的肥效影響產量,合理安排要種植的作物,比如辣椒有些品種就不適合連年耕種。可以適時輪流套種不衝突的作物品種,保證產量。3.密集的複種要做好消毒殺菌的工作,把地裡的線蟲,致病菌滅除再種上新的作物,這樣可以減少後期很多殺蟲害的工作和損失。4.可以利用作物的高低差來增加土地利用,比如果樹下面可以種菜,種各種喜陰的作物。5.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考慮大棚模式種植,這樣土地可以常年多種種植,實現利益最大化!

  • 8 # 飛馬三農創業記

    提高土地複種指數是指一定時期內(一般為1年)在同一地塊耕地面積上種植農作物的平均次數,即年內耕地面積上種植農作物的平均次數,即年內耕地上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

    複種指數指耕地上全年內農作物的總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標,用百分數表示。計算公式為:複種指數=全年播種(或移栽)作物的總面積÷耕地總面積×100%。

      複種指數的高低受當地熱量、土壤、水利、肥料、勞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等條件的制約。熱量條件好、無霜期長、總積溫高、水分充足是提高複種指數的基礎。經濟發達和農業科學技術水平高,則為複種指數的提高創造了條件。中國南方水熱條件好,耕地利用率高,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等省,複種指數均在200%以上。提高複種指數,對發展農業生產、增加產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國複種的耕地面積約佔全國耕地面積的一半,複種的播種面積佔總播種面積的1/2。複種種類,主要的有稻-稻-麥(油菜)、小麥-玉米、小麥-棉花、小麥-甘薯等。近幾年四川、福建、湖北、湖南、貴州、雲南等省發展了小麥-水稻-再生稻種植方式,充分利用了光、熱、水、氣等自然資源。

      複種指數與作物熟制有一定關係。中國複種指數已從1952年的130.9%提高到1987年的151.2%。全國各類地區複種指數大致為:五嶺以南約200%左右;五嶺以北,長江以南地區約180~200%;長江以北,黃河、秦嶺、白龍江以南地區為150~180%;黃河、秦嶺、白龍江以北,長城以南地區約120~150%; 長城以北地區,除部分旗、縣外,大部在100%以下。根據華人口多、耕地少的特點,因地制宜地提高複種指數,是擴大作物播種面積,挖掘耕地利用潛力和提高農作物總產量的有效途徑。

    複種

    複種是在同一耕地上一年種收一茬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有兩年播種三茬,一年播種二茬,一年播種三茬等複種方式。複種的方法有:(1) 復播,即在前作物收穫後播種後作物;(2) 復栽,即在前作物收穫後移栽後作物;(3)套種,即在前作物成熟收穫前,在其行間和帶間播入或栽入後茬作物。擴大複種面積,提高複種指數,是充分利用氣候資源和土地資源,提高單位耕地面積產量和總量的有效措施。

    基本定義

    一年內於同一田地上連續種植兩季或兩季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如麥-棉一年二熟,麥-稻-稻一年三熟;此外,還有二年三熟、三年五熟等。上茬作物收穫後,除了採用直接播種下茬作物於前作物茬地上以外,還可以利用再生、移栽、套作等方法達到複種目的。

    耕地複種程度的高低通常用複種指數或稱種植指數來表示。

    複種

    應用限制

    複種主要應用於生長季節較長、降水較多(或灌溉)的暖溫帶、亞熱帶或熱帶,特別是其中人多地少的地區。主要作用是提高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以便在有限的土地面積上,透過延長光能、熱量的利用時間,使綠色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機物質,提高作物的單位面積年總產量;使地面的覆蓋增加,減少土壤的水蝕和風蝕;充分利用人力和資源。

    複種發展

    複種是中國傳統精耕細作、集約栽培的重要方式之一。東漢鄭玄注《周禮·稻人》中已有粟收種麥,麥收種粟、豆的複種記載。公元 3世紀的《廣志》又記述了稻田複種苕子、綠肥的事實。唐代以後,河南南陽一帶的麥 -稻二熟制和南方雙季稻相繼出現。自明代至清代,又先後出現了綠肥-稻-豆三熟制和麥-稻-稻三熟制。 1949年後全國許多地區由一年一熟制改為二熟制,由二熟制改為三熟制,南方主要發展雙季稻-冬作-雙季稻三熟制,北方主要發展小麥和玉米等秋旱糧一年二熟制。全國複種指數由1952年的 130.9%上升到1978年的151%,全國約有半數耕地採用了二熟、三熟複種;長江以南各省複種指數平均在 200%以上,但近年已有所調整。

    在埃及和東南亞、南美及其他熱帶、亞熱帶地區,複種也被廣泛應用。埃及1970~1972年的全國平均複種指數達188%,印度除採用旱田二年三熟、一年二熟和稻田種雙季稻外,在水熱資源充沛的印度恆河三角洲已部分種植三季稻。孟加拉、緬甸、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等國也廣泛推行雙季稻和旱田三熟。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試驗四季稻獲得成功,平均全年畝產稻穀1700千克。近年來人少地多的蘇聯、美國,也開始注意在南部地區發展複種,主要是前作收穫後複種生育期短的青飼作物。

    主要型別

    中國各地的複種方式,因緯度、地區、海拔、生產條件而異。大致在作物能安全生育的季節種一熟有餘、種二熟不充裕的地區,多采用二茬套作方式,以克服前後作的季節矛盾,或在冬作收穫後,夏季播栽早熟晚秋作物。在冬涼少雨或有灌溉條件的華北地區,旱地多為小麥-玉米二熟、小麥-大豆二熟,或春玉米-小麥-粟二年三熟。在冬涼而夏季多雨的江淮地區,普遍採用麥-稻二熟,或麥、棉套作二熟。在溫暖多雨,灌溉發達的長江以南各省和臺灣等地,稻田除麥-稻二熟,油菜-稻二熟和早稻-晚稻二熟外,盛行綠肥-稻-稻,麥-稻-稻,油菜-稻-稻等三熟制,華南南部還有三季稻的種植。 旱田主要採用大、小麥(蠶豆、豌豆)-玉米(大豆、甘薯)二熟制,部分採用麥、玉米、甘薯套作三熟制。

    複種條件

    複種是一種集約化程度較高的種植方式,複種的發展受當地熱量、土壤、水利、肥料、勞力等條件的制約,其中熱量條件常是主要的限制因素。中國在無霜期約 180天以上、≥10℃積溫在3600℃以上的地區,熱量條件可滿足小麥玉米套作一年二熟的要求;無霜期在 230天以上、≥10℃積溫在5000℃以上地區,可安全種植雙季稻和實行稻田三熟制。在機械化程度較低而農業勞力又不足的情況下,過高的複種指數常會導致過高的勞動強度和影響作業進度。由於複種增大了作物對水、肥的要求,需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增施肥料,才能滿足多熟生產的需要。因此一個地區實行復種時,應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確定可能的複種程度,選擇適宜的複種方式,有主有次合理搭配,才能發揮當地資源的優勢,獲得應有的效果。為保證季季高產,還應培育選用早熟、高產、抗逆、優質的作物品種,採用相應的栽培技術,如套作、育苗移栽等,以克服複種中的季節矛盾,增加效益。

  • 9 # 城市更新研究社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鄧建建議:複種指數的高低受到當地光、熱、水、肥和勞動力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熱量充足、無霜期長、積溫高、水分充足是提高複種指數的基礎。比如,中國長江以南地區,一年可以種植兩茬,複種指數就能達到200%;長江以北,長城以南一般為100-200%;長城以北很多地方卻不到100%。一般來說,透過提高複種指數可以有效擴大種植面積,挖掘土地利用潛力和提高作物總產量;但是較的高複種指數,一定要配套合理的農田管理和培肥措施,否則可能出現土壤肥力下降、病蟲害嚴重、生產能力降低等問題,反而有礙於土地的高效利用。

  • 10 # 生鮮大客戶主管老謝

    土地需要休耕,日本是冬天不種,撒花種,亂長,春天直接翻地,野花變有機肥。看起來減產,實際中出來更高質量的農產品,價格更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有些人沒能認認真真的看完一本小說,或者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