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中國農林科技網

    秋冬養殖柴雞 專家:注意抓細節 才能獲高產

    散養柴雞一般是在2~5月份進雛,入秋後雞群陸續進入高產期,但秋、冬季因氣溫降低,溫度變化無常,晝夜溫差大,雞群應激較大,熱量消耗增大,同時外界飼料資源逐漸枯黃,不能滿足機體的營養需要,加上自然光照時間變短,常導致雞生產效能下降,甚至停產,而且還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胃腸道疾病。養殖戶如果在此時不及時採取措施,極有可能造成經濟損失。因此,專家建議秋冬養殖柴雞時應注意抓好以下細節:

    一、保溫和通風相互協調

    散養柴雞一般採用放牧與補飼相結合的方式飼養,柴雞的採食、活動等行為受環境氣候變化影響很大,尤其是秋末冬初,晝夜溫差大,氣候多變,白天最高溫度也不過7 ~8 ,氣溫很低,外界飼料資源減少,飼料補飼量增加,雞隻採食很多,可產蛋率並不理想,有的甚至停產。為此,在實際生產中,我們提倡養殖戶在這個時候給雞進行保溫,譬如說將雞驅趕到簡易雞舍、溫室大棚等。與此同時做好通風換氣工作,避免柴雞發生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

    塑膠暖棚保溫

    家禽產蛋最適宜溫度為13 ~23 ,飼料最佳利用率溫度為18 ~21 ,如果在此基礎上,環境溫度每下降1 ,雞隻就需要多消耗1.5克飼料來補充體能消耗,由於溫度低,機體熱量消耗增加,攝取的熱量大部分用來維持體溫,影響了產蛋率。因此,做好冬季保溫工作對節約飼料、提高產蛋率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具體措施如下:

    1.建造塑膠活動暖棚

    在雞舍的向陽處建塑膠活動暖棚,建造時在塑膠活動暖棚的內側底部圍1米高的鐵絲網圍牆,可防止雞隻啄壞暖棚,也可在天氣暖和時通風。

    2.柴雞需要的活動面積和密度

    塑膠活動暖棚的面積,以每平方米4~6只為宜。

    3.調整放養時間

    冬季寒冷時,儘量減少放養時間,一般情況下就在塑膠暖棚內活動,天氣暖和時可在上午9點以後放養,下午3點左右收回。

    注意通風換氣

    冬季保溫和通風換氣是一對矛盾體,如果只重視保溫而忽視了通風,就會引發疾病,也會影響雞群的正常生產效能,在塑膠溫棚裡飼養柴雞一定要通風換氣,最好在南面向陽處留有一排換氣窗,北面可少留幾個,一般不颳風的情況下,可將有鐵絲網部分的塑膠掀起通風。這樣既能保持棚內空氣新鮮,同時有利於保溫。

    二、補飼和補光有機結合

    進入秋冬季節,氣溫明顯下降,自然光照時間逐漸變短,這對於正處於產蛋期的柴雞來說十分不利,如果任其自然發展而不採取有效措施,產蛋率會出現明顯下降甚至停產。為此,建議養殖戶:加強補飼和增加光照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力爭養殖實現安全、平穩和高產。

    合理補飼

    冬季氣溫低,雞的熱量消耗大,要保持日糧的能量水平,增加玉米、穀類等能量飼料的比例,增加VA、VE的用量,全面滿足柴雞對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的需求。還可在飼料中加入3%~5%的植物油或油渣、炒熱的黃豆粉,提高能量水平,保證柴雞的能量需要。冬季由於缺乏青草、青綠葉等綠色飼料,為保證雞蛋品質,必須加喂幹槐樹葉粉、花生秧粉、米糠、青菜葉、胡蘿蔔等綠色飼料。一般白天放養時喂飼草飼料,早晚補飼時喂精飼料,冬季天短夜長,晚上應多加料進行補飼,或者在熄燈前7點加喂一次。另外要防止飼料發黴變質,確保食品安全。

    補充光照

    由於冬季自然光照時間短,應人工補光照達到16小時。通常實行早晚兩次補光,早晨固定在5時開始補到天亮,傍晚5時開始補到9時。蛋雞的光照時間最長不超過17小時。時間過長既耗電,雞又容易疲勞,蛋的破損率易增高。無論光照時間怎樣安排,必須保證蛋雞有8小時的黑暗時間休息。補充光照時間開燈與關燈的時間要有規律。不可隨便改變,以免打亂雞的生活習慣,引起不安,甚至驚群;蛋雞光照應逐漸延長,不能縮短,否則會出現產蛋下降;光照增加的時間過快時,發育差的雞會過早開產,造成脫肛,在產蛋早期死去。

    增加光照與飼餵制度要有機結合。單給光照不給飼料會出現疲勞,尤其是冬季,在光照下無料可吃,雞不斷活動,能量消耗更多,因此應注意補飼。

    三、針對常發疫病要早做預防

    秋冬季,雞舍較好的保溫措施為病毒和細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殖及傳播條件。與此同時,雞舍的通風、溫度及溼度之間的矛盾,使雞在冬季長期處於缺氧、低溫、高溼、高氨、高二氧化碳的惡劣環境之中,導致雞抵抗能力降低、易患疾病,特別是呼吸道疾病。

    要想防治疾病,除了要求做到保證飼料營養、做好保溫工作、合理通風補光外,還應注意以下4點:

    建立衛生消毒制度

    雞體消毒,可用兩種以上消毒液輪換噴霧消毒,一週兩次。飲水消毒,菌毒淨和百毒殺在蛋和肉中無殘留,可用於飲水消毒。實施飲水消毒時,其藥物濃度必須準確。用具消毒,每日對所用過的料盤、料桶、水桶、飲水器等飼養器具,用0.01%菌毒清、百毒殺或0.05%強力消毒靈液洗刷乾淨。環境消毒,對柴雞散養環境進行嚴格的噴灑消毒,每週1次,禁止閒雜人員進入。嚴格禁止收購雞蛋和淘汰雞人員進入生產區。

    做好疫苗預防接種

    秋冬交季前要做好禽流感疫苗的預防,然後每2~3個月注射一次,每次用量0.5~0.7毫升/羽,新城疫疫苗要根據抗體檢測不定期進行。原則上每隔2~3個月一次。在免疫接種前後3~5天停服抗生素、磺胺類藥物。在飼料中適當新增口服補液鹽、維生素C、維生素E、多種維生素等抗應激劑防止應激。

    認真做好藥物防治

    冬季呼吸道疾病多發,做好藥物防治是非常重要的。細菌性感染時可用恩諾沙星、環丙沙星飲水投服。真菌性如麴黴菌病,可用制黴菌素、硫酸銅等飲水投服治療。病毒性呼吸道病如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等,雖然對抗生素各合成藥物無效,但有時為了防止細菌繼發感染,可適當使用抗生素與抗病毒以及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藥,如板藍根、金銀花等,也可選用疫苗緊急接種治療。

    勤於觀察及時治療

    細心觀察雞群,及早發現、隔離、診斷、治療病雞,妥善處理病死雞,做好消毒工作。同時還應隨時注意周圍地區疫病發生情況,以便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 2 # 剩手書生

    生態養殖,家禽產業未來養殖方向

    什麼是生態養雞?就是將傳統舍養與自然放養相結合,推動種養結合、農牧迴圈的新型飼養模式,主要將雞群在荒地、山坡、林地、果園、灌木叢等開闊地進行散養。在規模化養殖過程中,採用自由覓食和人工補飼相結合的方式,雞群以昆蟲和雜草為主食,以山泉雨露為水源, 補飼五穀雜糧,嚴格限制化學藥物、激素和飼料新增劑的使用, 生產的肉蛋產品風味鮮美、品質優良,深受消費者歡迎。同時,生態養雞能夠減少農地病蟲危害, 提供有機肥料, 降低空氣汙染,進一步促進生態迴圈農業的發展。但生態養雞與集約化養雞在飼養管理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區別, 許多養殖戶盲目跟風,技術不配套,導致經濟和積極性受挫,那麼我們在養雞過程中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我們可以結合生態養雞中常見的問題,分析總結了飼養管理過程中的關鍵技術要點。

    選址建舍

    常見的生態養雞主要選擇在山地或林地,場地要求地勢高燥、通風、排水性較好;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便於防疫;水源無汙染,電力供應有保障,場地周圍能隔離等。此外,雞性情活潑、喜棲息枝頭,易影響樹木或竹林的生長髮育,不宜選擇處於苗木期的林地;選擇的山地坡度不宜過大,較少發生地質災害。棚舍是雞群夜晚休息、遮陽避雨的必要場所,在搭建時需考慮家禽生物學特性及環境因素。家禽怕冷熱、陰溼,棚舍應注重防寒保暖、隔熱通風、保證足夠的採光面積,適宜建於地勢較高處,坐北向南。根據飼養密度設計棚舍結構,一般寬4~5m、長6~8m、高1.8~2.2m,可採用磚瓦結構或簡易木結構,需確保良好的穩定性和功能性;為防止獸害侵襲,門窗覆罩鐵絲網,地面夯實;四周設計足夠的進出通道,保證雞群正常出入。此外,在主舍附近可適當搭建一些油棚, 為雞群遮陽避雨提供方便,用油氈、稻草、薄膜由內到外分3 層蓋頂,棚頂四周用沙土磚石壓實, 棚架用鐵絲分4 個方向拉牢。棚舍內可用鐵網、竹木材料搭架一層或多層棲息架, 每層間距保持在20~750px, 在地面鋪層鋸末、粗糠、細穀草等作墊料。

    品種選擇

    生態養雞主要以放養為主, 與自然環境的接觸增多, 在品種篩選上需注重雞的生物學特性等指標。應選擇生活力強、覓食能力強、抗病力強、耐粗飼及粗放飼養的品種, 可根據地域性選擇地方優良土雞品種(如仙居雞、蕭山雞、江山白毛烏骨雞、皖南黃雞等)或以地方土雞血統為主的雜交雞種,不適宜飼養快大型肉雞品種,如艾維茵、羅斯308、科寶等。同時,要兼顧當地的消費習慣與市場需求量(如江淮地區喜好青腳(脛)固始雞、淮北地區喜好青腳麻雞等),有條件的養殖戶前期可進行市場調研,切忌盲目引進導致經濟損失。據調查分析, 一些中小型品種( 如三黃雞、清麻雞、江村黃等)環境適應性強、成活率高,其商品雞羽毛豐滿有光澤,肉質鮮嫩可口,深受消費者歡迎,且經濟效益高,適宜生態養殖。

    雞苗應從正規的種雞場或孵化場選購, 需經產地檢疫, 並確保同一雞舍的所有雛雞均購於同一種雞場的相同批次。挑選健康雛雞,淘汰病雛和弱雛,要求活潑好動,均勻度高,絨毛呈棕紅色或金黃色整潔光亮,眼亮有神,腹部平坦,臍部乾燥,腿粗壯有力,肛門無糞便,叫聲清脆洪亮,手握有飽滿感等。

    飼養管理

    育雛期育雛期的飼養管理與集約化飼養模式一致, 在育雛室內待雛雞完全脫溫後轉為放養。育雛期間應嚴格控制溫度和溼度, 若溫度過低,雛雞扎推取暖或靠近熱源,易發生擠傷壓傷,若溫度過高,易誘發呼吸道疾病。1 周齡內,育雛室溫度應保持在32~35℃(1~3d 不低於33℃), 以後每週降2℃, 至第4 周溫度降至20~24℃為止;適宜的相對溼度為60%~65%。一般育雛密度以每平方米30~40 只為宜, 在第1 周可增加至40~50只,以利於雛雞的保溫;隨日齡增長,飼養密度應逐漸降低。應合理控制光照強度和時間,第1~5d採用24h 光照,5d 後逐漸降低直至採用自然光照,如30m2 的育雛室可裝2 盞40W 的白熾燈。採用全價飼料和清潔飲水,補充適量的維生素及礦物質,雛雞入舍後應先飲水後開食。

    放養期

    適時放養因舍內外溫差較大, 雛雞難以適應環境變化, 脫溫後還需在室內飼養一段時間(一般一週左右),逐步適應外界環境。為減少應激反應,雛雞轉群宜安排在晚間;放養前幾天應選擇晴朗暖和天氣,每天2~4h,逐漸延長放養時間;注意天氣變化,謹防大風雷雨等惡劣天氣。引導訓練為引導雞群養成自由覓食的習慣,需安排飼養人員訓練雞群:以哨音為訊號,吹哨的同時拋撒飼料,使雞跟隨採食,必要時安排人員在雞群后方驅趕, 如此反覆訓練4~5d, 即可形成條件反射。合理調整密度放養密度以地形和牧草、昆蟲數量而定,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則,若密度過大,則草蟲等食料不足,增加補飼量,影響肉蛋品質;若密度過小,則造成資源浪費,降低生態效益。可將放養地劃分為多個片區, 用尼龍網或籬笆進行分隔,實行分割槽輪流放養或公母分群放養,進行週期輪牧,合理規劃土地的恢復。適量補飼飼料以玉米、豆粕為主,新增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混合均勻後飼餵雞隻,一般早晚各補飼1 次,按“早半飽、晚適量”的原則確定補飼量。此外,有報道顯示,山林養雞可採用人工育蟲或燈光誘蟲的方式補充動物蛋白, 既節約飼料成本,又減少農作物蟲害;採用中草藥作為飼料,可提高雞群抗病力,改善肉蛋品質,提高風味。

    疫病防治

    生態養雞要注重疫病防治, 建立可靠的免疫程式,做好馬立克氏病、新城疫和法氏囊病等傳染病的免疫接種,同時加強對球蟲病、雞白痢、禽流感、大腸桿菌病的防控;搞好放養地及器械的消毒和衛生管理,控制鼠蠅、野獸等傳播疾病,對病死雞進行無害化處理;實行“全進全出”制度,拒絕引進來源不明的種苗。此外,對於果園林地養雞,應先將雞糞進行堆肥發酵後再施用, 防止糞中病原微生物侵入雞群。

    寫在最後

    生態養雞具有綠色環保、節約資源和福利養殖等優點,解決了集約化籠養過程中抗生素、藥物的濫用問題,符合中國養殖業的發展要求。

  • 3 # 蛋哥養雞
    不能重治療輕預防   

    近幾年多發的腦脊髓炎、腎型傳支、減蛋綜合症等疾病均與預防不夠、發病時濫用藥有關。常言道:有收無收在防疫,收多收少在管理。

    不能濫用抗生素      

    用藥應本著在查清病原的基礎上,先磺胺類後抗生素、先窄譜後廣譜的原則,有的放矢。治療時有一點點效果就停藥,殘餘細菌導致疾病反覆發作,拖長病程反而增加用藥成本。

    不能忽視飲水     

    常見水槽式供水,加水次數和喂料次數一樣;或有時雞發病時因為糞稀而人為限水,對雞群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缺水嚴重,影響其它營養素的消化吸收,水在所有營養素中最廉價,但又是生命之源,千萬不能少。

    不能忽視育成雞飼養

    認為育成雞階段體重、均勻度不夠在開產前趕上就行是錯誤的。如果該階段飼料營養水平低,會造成骨骼發育不良,產蛋期易出現脫肛、蛋重小、死亡率高等現象。

    不能忽視預產期飼養   

    育成雞料過早或過晚過渡到產蛋飼料,都會導致初產雞腹瀉,甚至出現癱瘓雞、薄皮蛋、沙皮蛋、軟殼蛋增多等現象。

    要全面分析成本  

    養殖戶往往只看飼料、獸藥表面單價而忽視真正的養殖成本。雛雞、蛋青年雞階段要算成活率、均勻度、飼料、雞苗、藥、疫苗、水電、燃料費等;產蛋雞要具體核算每公斤雞蛋成本。飼餵價格高的飼料實際營養濃度高、雞蛋重好、抗病力強、淘雞毛色好體重大。

    不能忽視淘汰  

    對殘次雞、病弱雞、寡產雞實行“人道主義”,只會增加傳染病傳播機會,成為發病的導火索或白吃雞,加大成本。

    不能照搬防疫程式  

    按雞苗廠家的要求並結合本地當前疾病流行情況,科學制訂防疫程式,有條件的最好依據檢測抗體水平的結果而定。

    不能看價選雞苗

    雞苗是養殖的基礎,我們要首選防疫、管理正規,並能提供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獸醫衛生許可證、引種證明的規模化廠家,且要保證商品雞苗父母代種苗來自大型規模化原種場,切勿因圖便宜而導致血本無回。

    不能看行情養雞  

    養殖戶朋友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蛋價高就多養,低就不養或少養。這是非常不正確的,越是這樣去趕行情越是趕不上行情的,應根據本場裝置條件合理週轉雞群,制定養殖計劃。

    不能忽視5周齡體重

    有句行話“5周定終身”,5周齡體重能否達標對雞群產蛋效能影響很大。但在生產中常常只重視育雛期的活率,忽視5周齡體重,常因雞群密度大、斷喙不當、飼料營養低等因素造成5周齡體重不達標,單純依賴藥物提高成活率不利於後期生長和產蛋效能的提高。

    不能忽視育成雞飼養

    認為育成雞階段體重、均勻度不夠在開產前趕上就行是錯誤的。如果該階段飼料營養水平低,會造成骨骼發育不良,產蛋期易出現脫肛、蛋重小、死亡率高等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書是“傳家寶"興家立業不可少,你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