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溫讀

    去過故宮遊玩的網友們肯定注意到這支留在“隆宗門”匾額上的箭頭,甚至還有遊客專門前去尋找打卡。故宮曾是皇家居住的之所。隆宗門的位置十分特殊,位於內廷和外朝的交界之處,最重要的是,隆宗門開啟後就是皇帝所居住的養心殿,而且和慈寧宮相距非常之近。

    一支箭插在匾額之上時候十分奇怪的,況且還是在這麼重要的一扇門上。那麼這支箭到底從何而來,又為什麼一直沒有被清理呢?

    在民間,關於這支箭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崇禎朝之時,李自成攻入北京,在攻入紫禁城之時,為了耀武揚威,在隆宗門上射了一箭,算是對明朝皇家的一種侮辱。這種說法很容易具能被推翻,因為隆宗門的匾額是滿、漢文字書寫的,不可能在清朝入關之前留下來。

    另一種說法,這是天理教攻入皇宮械鬥之時留下來的箭矢,嘉慶帝為了警示自己和後人,才將這支箭留了下來。這種說法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天理教留下箭矢”的說法到底來自於何處。1971年,在周總理的指示之下,郭沫若先生帶頭編寫了《故宮簡介》,在這部簡介之中,描寫了這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嘉慶十八年,天理教從河南、山東一路攻打到北京,埋伏在京郊之外,後來裡應外合,殺入了皇宮之中。天理教教徒和宮中的侍衛,在隆宗門附近進行了激烈的戰鬥,亂箭射到了匾額之上,就這麼留了下來。《故宮簡介》總結道:“這是華人民英勇鬥爭的光輝遺蹟。”

    但史料之中,對於天理教這次轟動的反清活動,並不是這樣記載的。天理教是在乾隆和嘉慶年間出現的民間抗清組織,主要活動在河北、山東一帶。隨著組織日漸壯大,就連在皇宮之中都有了天理教的教徒。天理教的首領林清和李文成當時帶領著教徒舉行了武裝起義。他們的口號是“殺害官兵,以應劫數”,“若要吃白麵,除非林清坐了殿”。

    謀反當日,林清買通了宮內的內監,聚眾攻入皇宮。當時的嘉慶帝並不在紫禁城之中,而在從避暑山莊回來的路途之中。這些天理教教徒透過內應,從東華門和西華門進入。其中一部分人因為和賣煤者爭道,脫去上衣露出刀刃,被侍衛看見,迅速引起了警覺,關閉景運門。

    後來有謀逆者進入皇宮的訊息傳到了皇子綿寧的耳朵裡,綿寧下令立刻關閉各宮宮門,並且緊急將王公大臣和護衛軍入宮。而這個時候,已經有一部分教徒進入了紫禁城,並且聚集在隆宗門之外。因為隆宗門已經關閉,所以這些教民們企圖從宮牆上翻入,這個時候綿寧已經帶著護衛軍前來,用槍擊斃二人。很快,大批官兵趕到,這些只拿著短刀的教徒們寡不敵眾,很快就被官兵們剿滅了。天理教雖然集結了部分教徒,也闖入了皇宮之中,但因為只是教內活動,群眾基礎不廣泛,也沒有受到輿論支援,盲目衝動,毫無計謀,最終慘遭失敗。

    等到嘉慶帝趕回來的時候,這件事已經平息,他震怒之下寫下了罪己詔,聲稱這是“漢唐宋明未有之事”。這些天理教教徒們之所以能夠順利進入宮殿,是因為宮內的太監做了內應。事後,嘉慶帝對宮中防衛嚴厲斥責。

    從史料之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參與暴動的天理教教徒並沒有用箭,而是將短刀藏在衣服之中混進了紫禁城之中。如果這些天理教教徒們使用弓箭的話,那麼在宮外就會被輕易發現,他們根本沒有辦法混進紫禁城之中來。

    那麼這枚箭頭,到底怎麼來的呢?

    原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吳空先生,曾在《故宮雜憶》之中提到過隆宗門之箭。他發現這枚箭頭插入的方向很奇怪,因為箭頭尾部較高,所以他認為這支箭應該是從高處射過來的。吳空先生詢問了單士元、朱家溍等多位專家,他們都人文隆宗門匾額上的箭頭不是嘉慶帝時期留下來的,無論是李自成的傳說還是天理教的傳聞都沒有在史料之中找到痕跡。

    為了弄清楚這枚箭頭的由來,吳空先生甚至詢問過當時負責修建的老工人。根據幾名工人回憶,50年代他們曾經清理修繕過隆宗門,那時候不僅僅是匾額上,門上也留著很多的箭,工人們一根根將箭全部清理完畢,但是匾額上的一支箭留下來的洞孔太深,所以工人們就隨手用一支箭頭插了進去。這也就好解釋為什麼箭頭是從上而下插入的原因了。

    那麼50年代的隆宗門之上為什麼會留下這麼多箭?有人說這是當年八國聯軍侵華之時留下的;有人說是當時溥儀帶著一群紈絝子弟在宮中射箭遊樂留下的,畢竟溥儀也曾經因為學騎腳踏車,將宮殿的門檻都給拆了;也有人說民國時期故宮被廢棄之後,有人惡作劇來到了故宮之中,在隆宗門前射箭玩樂……無論何種說法,都沒有確切的證據,這些箭的來源終究難以追尋。只是可以肯定,這支箭頭肯定不會是在嘉慶帝時期留下來的。

    既然已經有專家闢謠,為什麼故宮經歷了數次大規模的修繕,這支箭頭還留在隆宗門之上呢?畢竟在50年代,由郭沫若先生主編《故宮簡介》,天理教的故事還是流傳甚廣的,今天我們依舊可以在導遊的口中聽到這個傳說。當年的編纂者以這支箭宣傳反封建的思想,如今這個頗具傳奇的故事卻讓這扇門成了網紅。

    也許對於遊客們來說,這座經歷兩朝歷史的皇家宮殿,有這麼一支箭頭存在並不是一件壞事,今天它也成了故宮的一個看點之一。這畢竟是一座處處有故事,處處有歷史的皇宮啊!

  • 2 # 龍武驍衛

    在北京故宮隆宗門的匾額上留有一支箭簇,關於這支箭的由來一直眾說紛紜。

    有人說這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在攻破北京、逼得崇禎皇帝自縊煤山之後耀武揚威之舉;有人說是八國聯軍時留下的痕跡;也有人說是滿清末代皇帝溥儀帶著一群紈絝子弟留下的傑作;而根據1971年由周總理指示、郭沫若編寫的《故宮簡介》中的介紹,這支箭是在1813年嘉慶時期天理教舉事所留下的。

    苦逼的嘉慶

    嘉慶不是一個幸福的皇帝,要不是乾隆的嫡子永璉永琮先後早夭,也輪不上他。即便是被乾隆選為接班人後,嘉慶仍然沒有權力,甚至在登基之後仍然是個傀儡,權力完全被把持在太上皇乾隆和寵臣和珅手裡。

    好不容易終於等到乾隆掛了和珅倒了,正準備一展宏圖的嘉慶又碰上了倒黴事,爆發了席捲川楚數省的白蓮教大起義,清政府花了9年的時間、耗費了數億兩白銀、調動了數十萬大軍才最終平定。 由於乾隆中期以後的吏治腐敗貪汙橫行,以及土地兼併嚴重流民四起的根本問題嘉慶並沒有解決,再加上嘉慶17、18年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爆發天災,最終釀成了天理教之變。

    天理教之變

    嘉慶十八年九月,以林清李文成為首的天理教教眾趁嘉慶皇帝遠在承德秋獵之際,在直隸山東河南等地爆發了天理教農民起義。9月7日,李文成率教眾攻佔了滑縣等地。9月14日,在北京活動的林清命令兩百武裝教眾秘密潛入北京。

    9月15日,在林清的一聲令下,200名天理教教眾發動了兵變,在太監的引導下分別從東華門和西華門攻入紫禁城,一路殺到隆宗門,並在隆宗門外大敗衛戍的清軍。

    隆宗門緊鄰軍機處和慈寧宮,清朝皇帝居所養心殿也離此不遠,是紫禁城的重地,沒有得到傳召連王公大臣也不敢輕入。

    所以一旦天理教教徒突破此門,內宮就很有可能不保,紫禁城也會被天理教教徒所佔。 值此危亡之際,時年31歲的嘉慶嫡長子晏寧站了出來,先以兩計鳥槍擊斃了翻牆進來的天理教教徒,大漲了清軍計程車氣 。

    而後一邊將此事詳情奏報了嘉慶皇帝,一邊封鎖宮門調動重兵圍剿突入紫禁城的天理教教徒。天理教農民起義軍雖然悍勇,但畢竟人少,雙方經過一場慘烈的激戰,終因寡不敵眾而宣告失敗,林清本人也於9月17日被捕犧牲,隆宗門上的匾額也留下了當時激戰留下的一根箭簇。

    嘉慶的疑惑

    事發後不久,正在回京路上的嘉慶帝就得到了稟告,知道了具體情況後的嘉慶十分疑惑,為何林清只帶著200人就能搞出了這麼大的事?

    帶著這份不解,嘉慶回到北京之後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終於明白了原因是官員的懈怠和軍紀的渙散。 原來林清等人的計劃並不嚴密,早就有人將之秘密告發,底層官員也有察覺些許不對,但清廷高層深不以為然,認為大驚小怪,甚至是為太平盛世故意抹黑,再加上內廷太監也有天理教的教徒,所以天理教的起事才能夠那麼順利。

    警示之用

    嘉慶十八年的天理教起事規模並不大,遠不及之前的白蓮教大起義以及之後的太平天國運動,但活動在北京的林清僅率200名天理教教徒就深入紫禁城著實震驚了滿清政府,“開漢唐宋明未有之舉”,讓滿清政府深感不安。痛心疾首之下,嘉慶帝下詔罪己,並告知後人永不忘十八年之變,切記寬民愛民不害民。

    難以迴天

    然而嘉慶皇帝雖然較為仁厚,但他並沒有解決是乾隆時期開始的官員腐敗貪汙、嚴重的土地兼併以及軍紀渙散軍備廢弛,他的後代也並沒有完全聽從他的教誨,道光雖然勤儉,但道光時期官場上驕奢淫逸奢靡成風,最終還是民脂民膏。此時的滿清王朝看似強大,實則早已中空,一捅就破。

    終於在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英國四千陸軍加三千海軍乘坐16艘戰艦外加二十幾艘運輸艦組成的一支三流艦隊(後期有部分援軍趕至),竟然吊打沿海各地少有敗績。清政府無可奈何,被迫在1842年與英國簽訂近代以來第1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腐朽的清政府為了彌補鴉片戰爭製造成的財政空缺,不惜將高額的戰爭賠款和軍費開支層層攤派給底層百姓,加上時年天災不斷,最終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進一步動搖了滿清王朝的統治基礎。再加上看到滿清王朝如此可欺,各國列強紛至沓來索要特權、劃分勢力範圍,國家主權遭到踐踏領土完整遭到破壞。最後武漢三鎮的一聲炮響,終結了清王朝的命運。

  • 3 # 92麗哥

    在故宮的隆宗門裡面朝西的一個門額上有一個黑色的點,若是近距離看的話就會看到那是一個箭頭,這個箭頭是嘉慶年間有個叫白蓮教的組織,因為當時清朝入關很多百姓都對清朝的改革非常的抗議,所以他們就一起組織起義,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想要推翻清朝的統治,想要將滿族人趕回到關外去。

    原來嘉慶十八年(1813年)隆宗門曾發生過一場激烈的戰鬥。當時中原一帶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天理教”(清時稱“八卦教”是元末白蓮教的一個分支)起義。其中京畿天理教“坎卦”頭領林清(祖籍浙江,久居北京大興黃村宋家莊)策劃並組織了一支隊伍直接發起了攻打紫禁城的戰鬥。

    9月14日天理教教徒二百人分兩隊,暗藏武器,化裝潛入北京,另有一支隊伍埋伏於地安門。次日中午,攻打東華門的100人,由內應太監行引路至東華門外,因與運煤人爭道引起矛盾,吵鬧中忿而拔刀爭鬥,被守門的禁軍發現,急欲關閉東華門,忙亂中只有幾十人衝入,其餘被關在門外的人,逃回宋家莊。衝入東華門的數十人,一路拼殺到了景運門,被堵截在門外。西華門的這隻百人隊伍則在內應太監的帶鄰下攻打到隆宗門,結果可想而知。

    那隻斷箭就是在打鬥的時候留下來的。後來白蓮教打敗,二百人都死在了紫禁城中,等嘉慶回來的時候,有人要將斷箭取下來的時候,嘉慶拒絕了,而且下旨任何人不得動那隻斷箭,否則就是死。

    為何當時的嘉慶帝不讓人將這隻箭拔下來呢,按理說,這支箭正位於門額上,這不是對皇帝是一種恥辱麼,再加上當時的起義更是清朝的一次動盪,對此,有關人員表示,這應該是嘉慶想要給自己提個醒,以防止之後在發生這種事。此次紫禁城之變也"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嘉慶皇帝破例向天下發了"罪己詔。

  • 4 # 澹奕

    嘉慶帝表示:不準把隆宗門上的箭頭拔掉?朕沒說過這種話。

    第一次在故宮看到隆宗門匾額上的箭頭時,就感覺心裡堵得慌,皇宮中,那塊帶著瑕疵的匾額顯得格格不入,而剛開始,其實也不知道上面的小黑點是一支斷箭的箭頭。

    地處乾清門前廣場西邊的隆宗門,門內北側就是軍機處的值班房,門外正西側就是故宮的養老院慈寧宮,明清兩朝,隆宗門作為內廷與外朝之間的通道,也是緊靠皇帝寢宮的重要禁門,非奏事待旨或者皇帝宣召,就算是王公大臣也不能隨便出入。

    至於隆宗門上的箭頭,如今最普遍的說法是認為是嘉慶時期遺留下來,而主要的依據是《清史稿》的相關記載,後人藉此推測出來的。

    《清史稿·仁宗本紀》記載:奸人陳爽數十人突入紫禁城,將逼內宮,皇次子用槍殪其一人,王大臣率健銳、火器營兵入,盡捕斬之。

    《清史稿·宣宗本紀》記載:嘉慶十八年九月,從幸木蘭秋獮,上先還京師,而教匪林清等犯闕之變作,是月,賊入內右門,至養心殿南,欲北竄,上御槍斃二賊,餘賊潰散,亂始平。

    這些記載說的非常清楚,也就是說嘉慶十八年的九月,當時的嘉慶帝帶著宗親與王公大臣前往木蘭進行秋獮,而紫禁城之中防衛鬆散,白蓮教分支天理教趁機發動起義,買通了宮內的太監等人之後,直接攻入紫禁城,當時提前返回尚且還是皇子的旻寧用火槍斃了兩個賊匪。

    按照相關的歷史記載,天理教數十眾從東華門進入,一路抵達隆宗門正對的景運門,結果被堵住,另一分支從西華門一路攻入,抵達隆宗門。而隆宗門與景運門,都是隔離內廷與外朝的重要門戶,裡頭就是皇帝與后妃居住的內宮。

    天理教眾攻破隆宗門一事,讓嘉慶帝非常震怒,聽聞此事立即回京,而後嘉慶帝下罪己詔,表示紫禁城之變,“釀漢唐宋明未有之事”。

    也因為這段記載,有人認為,隆宗門上的斷箭就是當年天理教眾攻入皇宮的時候所留,嘉慶帝下令去掉了箭桿留下了箭頭,以表示警醒

    不過實際上,這種如今看來似乎板上釘釘的說法,其實在清代的相關典籍之中找不到任何直接證明的記載,至於所謂“嘉慶帝下令不準將隆宗門上的斷箭拔掉”的說法,也沒有任何記錄,若當年的嘉慶帝當真有如此下令,絕無可能沒有記載

    同時,當年攻入皇宮的天理教起義軍本身是喬裝打扮之後進入的宮城,他們隨身所攜帶的兵器主要是短刀之類,像是長矛、弓箭這樣的長兵器是根本無法攜帶入宮的,自然也不可能在隆宗門上留下斷箭。

    而原來的國家文史研究館副館長吳空先生也曾撰文,認為隆宗門上的斷箭出自天理教攻城的可能性極低,他遍訪單士元等專家,確認隆宗門斷箭一事既不見於史料文獻的記載,也沒有確鑿的相關鐵證,只是傳聞而已

    上世紀五十年代紫禁城進行清理維修的時候,隆宗門上其實有很多的斷箭,門柱、門扉、門額上到處都是,若當年天理教的武力強到這種地步,實在不可思議,再者,清朝皇室也不可能把一個被斷箭紮成刺蝟的隆宗門留了一百多年,這實在說不過去。

    至於隆宗門上的斷箭到底是誰留下來的,現在有個新的猜測,那就是遜清皇室自己弄的。

    宣統帝溥儀退位之後,清朝內廷之中的王公子弟們將隆宗門的門匾當成靶子練習射箭,而這種說法也得到了很多以往遜清相關人員後裔的證實。當年的溥儀在宮內閒的無聊,常召溥偉、潤麟等人入宮陪伴,這些自幼錦衣玉食的紈絝子弟無法無天,在宮裡隨便射箭,而對著隆宗門也很有可能,畢竟這裡距離養心殿很近。

    不過,這支斷箭未必是溥儀所留,因為溥儀從小就重度近視,當年其迎娶皇后執行射禮的時候都被一群人給攔住,因為大家怕眼神不好的溥儀把未來的皇后給送走。

    說白了,隆宗門上的斷箭到底是誰留下的,都至今沒有任何準確無誤的記載與證據,出自嘉慶時期天理教起義軍之手的說法雖然流傳很廣,但終究也只是猜測,更別說“當年的嘉慶帝曾經下令不準拔掉隆宗門匾額上箭頭”的這種說法,就更沒有任何依據了。

  • 5 # 軍武最前哨

    去過故宮的朋友們不知道有沒有留意過隆宗門門頭上的那塊匾額,在"隆宗門"三個字中的"宗"字左側,一根折斷的箭頭十分顯眼,如下圖:

    不知道原因的遊客可能會疑問:如此莊嚴且受保護的古建上怎麼會有一枚礙眼的"釘子"?其實,這不單單是一枚折斷的箭頭,而且還承載著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紫禁城之變。

    話說嘉慶時期,中原盛行"天理教",也就是當初"白蓮教"的後期衍生分支教派。當時"天理教"十分猖獗,在各地起義攻擊衙門官府。

    很快,"天理教"的勢力透過傳播和起義迅速蔓延開來。其中一個長住大興名叫林清的浙江人是京城周邊"天理教"的頭目,他為了響應組織遍地開花的起義,竟然把目標瞄準了紫禁城!於是,林清挑了一個吉時:嘉慶十八年陰曆九月十五,準備在這一天舉兵起義!前一天,林清集合了一支兩百多人的"天理教"信徒隊伍,一支喬裝打扮後帶著武器潛入北京城,一支則早早地埋伏於地安門。

    第二天近午之時,內應太監帶領著一百多人直奔東華門,另一支則同樣在內應的帶領下取道西華門。誰知奔向東華門的這幫人途中與人起了爭執,憤而拔刀相向。此景正好被守軍看見,守軍見狀立刻關門,慌亂中只衝進去了十幾個人,這十幾人一路殺到景運門便被降服,其餘都逃回了老窩。

    再說西華門這一百多號人,一路還算順利,不一會兒便殺到了隆宗門前,並在此處和皇城禁軍展開了一場血戰!不過,當時嘉慶並不在皇宮,所以綿寧(即道光)臨危受命指揮殺敵。而匾額上的箭就是混戰中射上去的。

    後來嘉慶皇帝為了警醒自己和後人,故意沒有將箭拔下,甚至宮中的史料中這般說道:"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可見嘉慶帝對於"天理教"殺入紫禁城倍感丟人……

    如果你有機會去故宮遊玩,不妨親自去隆宗門前找一找這個保留了兩百多年的警醒之箭吧!

  • 6 # 七追風

    這是一個關於“反清復明”的傳奇故事,還是很適合改編成影視劇的。

    話說,中國有一支特別神秘的組織,叫做白蓮教。白蓮教是一支以造反為主要任務和特色的組織,它發源於東晉,宋朝的時候正式成型。此後,無論朝代怎麼更迭,我們都能聽到他們造反的傳說……

    白蓮教這麼有名氣,加入的人也多。有些動腦子的人,就開了“分號”,我也造反,我屬於白蓮教,大家來參加吧!天理教就是這樣的。

    你聽聽這名字,就非常的帥氣。乍一聽,非常高大上,甚至比白蓮教還好聽。普通老百姓一聽,這個好,天天喊著“還有沒有天理了?!”你看這,天理教來了。

    於是吧,天理教也算是比較成氣候的了。

    到了嘉慶十八年,當時的嘉慶皇帝覺得在皇宮比較無聊,於是帶著人馬浩浩蕩蕩的去承德打獵去了。

    這皇上出去打獵,這些大內侍衛肯定大部分都要跟著啊。於是,皇城裡的防衛空虛了很多。

    按理說那時候清朝的統治已經比較穩固,誰也想不到會出啥大事。

    誰知道北京有個叫林清的天理教徒,忽然腦洞大開!皇上離開皇城了,咱們可以打進去啊!打進皇城多牛啊。

    這麼不靠譜的計劃居然順利的糾集了200多人,林清就帶著這夥人,開始攻打紫禁城。他們也知道就著200多口子人直接正面打有點懸,於是分兵兩路,一路打東華門,一路打西華門。

    要知道,紫禁城還是有守軍的,每個城門都有,不是你想進就進去的。林清也比較機智,提前賄賂了幾個太監,讓他們幫忙開城門。

    這一打起來,肯定所有侍衛和太監都出動了啊!先說東華門的,一個內奸太監開啟城門,放人進來,守軍也打了過來。紫禁城的城門很多,防守的最大重點就是“關門打狗”,甭管怎樣,先關門。

    所以守軍很快就關了東華門,這個內奸太監帶著衝進來的人往裡跑,忽然覺得不對勁,回頭一看,我去,東華門這邊一共就衝進來5個人,這還不夠一群太監捶的呢!內奸太監看到旁邊衝過來一群太監,趕緊把他們都叫來了,帶領太監把這5個天理教徒捶死了。

    東華門進攻計劃,失敗。

    西華門還是很順利的,趁著關門之前,衝進來60多個人,一路打砸搶,來到了隆宗門。來了之後才發現,隆宗門已經關上了。

    這群天理教徒正在想辦法砸門,由總管太監和智親王(道光皇帝)帶領的援軍趕來了。這可不是一般的援軍,這是人手一把火槍的“火器營”。一頓亂槍之後,天理教徒被剿滅了。在這期間,天理教徒的一支箭射進了隆宗門的牌匾當中。

    等嘉慶皇帝回來,氣的吹鬍子瞪眼,就把這支箭留了下來,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李自成攻進紫禁城之後,為了顯示自己厲害,射上去的一箭。這個說法經不起推敲,因為隆宗門的牌匾是滿漢兩種文字的,李自成進紫禁城的時候,肯定還沒有呢……

  • 7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提過這根箭頭。

    說起這根箭頭,就不得不說中國歷史後半期的攪屎棍,白蓮教。

    此教是真的邪門,源起於唐宋,壯大於元明,元末紅巾軍主力就是白蓮教。好不容易把元朝趕到漠北,建立明朝。白蓮教又開是反抗明朝,爆發多場起義事件。等到明朝滅亡清朝建立,白蓮教居然又開始反清復明了!

    而隆宗門上的那根箭頭,正是白蓮教演化而來的天理教乾的。

    天理教掌門叫做林清。這可不是個什麼胸懷大志的主,此人遊手好閒,吃喝嫖賭抽樣樣拿手。

    後來因緣際會加入坎掛教。在裡面摸爬滾打了幾年便掌握了坎掛教的最高領導權。經過多年的了努力,林清把坎掛教經營成橫跨河南,山東,京城的大教。並且正式更名為天理教。

    嘉靖十八年,天理教在京畿,山東,河南等地發生叛亂。其中林清率領的那一支直衝紫禁城,並且還打到了隆宗門,後來的道光皇帝甚至親自爬上牆頭朝亂民射擊,後來叛亂被剿滅,林清等人被捕殺。而隆宗門上的那一箭,就是林清作亂的時候射的。嘉慶皇帝之所以不讓拔箭目的就是為了警告後人。區區百人居然能打進大內深處,此等醜事絕對不能再發生。

    林清領導的這場叛亂,完全沒有任何正義性可言,其目的就是謀財謀權。林清在臨近起義時,對教眾說,捐多少錢,以後就能當多大的官,就是個笑話。

  • 8 # 任馳贏天下

    故宮是歷史上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也叫紫禁城,現在是中國著名的旅遊景點。我們在遊覽故宮的時候,細心的朋友就會發現在故宮隆宗門的門牌匾上,插了一根斷箭,這支箭被深深的插在“宗”字的旁邊,據說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啦。

    故宮自古以來就是皇家禁地,那麼這支箭又是怎麼插上去的呢?又為什麼會保留這麼多年不拔掉呢?

    我們翻開歷史資料查詢,對於隆宗門牌匾上的這支箭有很多個版本說明,但說法也大相徑庭。大家普遍認為的一種說法就是,當年在嘉慶年間,民間出來一個叫白蓮教的組織,其成員大部分都是窮苦百姓,在白蓮教有個下設的支派名為天理教,天理教聽名字就有些霸氣,無理也佔三分。當時天理教的負責人叫林清,這個人對朝廷極為不滿,於是就蠱惑天理教門徒試圖謀反。

    在1813年的時候,林清得知嘉慶皇帝去熱河避暑山莊的訊息後,精挑細選了二百名教徒,夥同李成文兵分兩路來到了北京,趁著大部分皇家侍衛都隨嘉慶去了熱乎,故宮人員空虛這個機會,對紫禁城進行圍攻。據說這些人是憑藉著城牆外的大樹,翻牆進入皇宮的,由於皇宮戒備森嚴,不久他們就被守衛發現,兩軍對峙戰在了一起。

    在後來又被聞訊趕來的清兵包圍,慌亂之中不知是誰把一支利箭射在了隆宗門的牌匾上。林清這夥人最終以失敗告終。後來插在隆宗門上的這支箭時間久了上面部分也斷掉了,成了一支斷箭。當時有人建議嘉慶皇帝把斷箭取下來,嘉慶沒有同意,說要以此為戒來警示後人,並下令誰要是動力這支箭必死無疑。

    那麼這個說法是否屬實,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經過分析,這種解釋雖然合乎情理,但是也不乏缺少可信度,因為皇宮一直是禁地,一般人是很難進去的,天理教能這麼輕鬆的進去有點神乎其神了,不太符合邏輯。因此這個說法也不成立。

    於是後人結合當時的環境和局勢做出了這樣的解釋,就是這支斷箭並不是天理教留下的,也不是人們傳聞的李自成,八國聯軍入侵時留下的等等,而是清朝末年皇室子女在隆宗門院內玩耍,不慎射箭射在了隆宗門牌匾上去的。因此留下了這支斷箭。

    如今,無論這支斷箭是怎麼留下的,隆宗門作為故宮的一個景點,我們都應該愛惜維護歷史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 9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說到這根箭頭,就要說到嘉慶繼位後的清朝世況。

    其實在嘉慶成為清朝掌門人時,清朝已經進入到了比較複雜的時期,一是乾隆解大力發展紅薯和玉米種植,解決了糧食產值的問題,但隨著糧食的增加,人口數量也大爆發,到了乾隆二十七年時就突破了3億人口,此後一直呈增長趨勢,如此一來,僧多粥少,社會矛盾十分尖銳;

    二是由於乾隆好大喜功,經常搞聲勢浩大的大遊行,國庫空虛,吏治鬆弛,貪官橫行,再加上貴族土地兼併嚴重等原因,讓老百姓生活無著,苦不堪言,因此各地起義不斷。

    故宮隆宗門上插入的箭就是關於起義的一段歷史。

    嘉慶自登基起,就沒能像乾隆一樣舒服地做過一天皇帝,他才繼位,就爆發了大規模的白蓮教起義,一時,黃河上下,大江南北,起義不斷,嘉慶為了鎮壓白蓮教也是集中兵力,花費巨銀,用了九年時間才算是把這場聲勢浩大的起義鎮壓下去。

    可惜,嘉慶實在不是個合格的皇帝,他在位的時候,沒能糾正乾隆晚年的時政問題,因此吏治依然腐敗,百姓依然食不裹腹,社會矛盾依然沒有緩解。

    這時,有個叫林清的社會人,說起來他還真是不走運,幹啥啥不行,三百六十行,他也幹了不少,可是什麼行當他都幹不長,日子是越過越窮,對政府是越來越不滿。

    貧困潦倒的林清在嘉慶十一年時,經人介紹,入了紅陽教。其實這支紅陽教也是白蓮教的支派,原來白蓮教被鎮壓後,就逐漸分散開來,形成了許多教派,紅陽教便是其中的一支。

    林清入教後,發現如果能成為教派首領,就不用擔心賺錢的事情了,所以他入會後非常慷慨,常常對那些有困難的信眾給予幫助,頗有江湖好漢之風,因此在教會中得到了不少人的擁護,不久,他就把教主排擠出局,重新組建了“天理教”,而他則終於實現了做教主的願望。

    林清富貴後,有些得意忘形,再加上他一直對清廷不滿,於是就想殺了嘉慶,自己當皇帝,重新建設新社會。

    人,就怕有夢想。

    林清有了夢想後,開始神化自己,說自己是“先天祖師”劉佐臣轉世,偶爾弄點妖蛾子,糊弄一下信眾,大家愈發堅信他是真神下凡,對他愈發忠心不二。

    林清又四處散播讖言:八月中秋,中秋八月,滿地黃花。大概的意思就是跟黃巢當年造反說“滿城盡戴黃金甲”類似。

    果然到了九月十四,差不多有200個信眾在林清的蠱惑下,毅然跟隨他起義。

    林清可不是沒有腦子的人,早在之前他就已經賄賂了守宮門的太監,準備進了皇宮後,就直奔乾清宮,殺掉嘉慶,自立為帝。

    所以,林清一行人不費吹灰之力,就進了皇宮,在太監的帶領下,直奔乾清宮。

    一路上皇宮裡的侍衛竟不能抵擋,眼看就攻到了隆宗門,侍衛們趕緊關門,林清一行人也不含糊,趕緊往隆宗門旁邊緊挨高牆的參天大樹上爬,打算翻牆入內。

    嘉慶的皇次子旻寧聞迅後帶著火槍營迅速趕來。

    林清一行人和旻寧的火槍營發生了激戰,在激戰中,一支箭射中了隆宗門的匾額。由於清軍武器先進,旻寧很快就控制了局面,林清等人也被生擒。

    其實,林清不知道,當時嘉慶正在熱河圍獵,根本不在宮中。

    嘉慶得到訊息後,驚得目瞪口呆,他怎麼也想不明白,二百亂黨,竟然打到皇帝家裡去了,這可真是太丟人了。

    嘉慶感慨不已,連說:“從來未有事,竟出大清朝。”

    嘉慶回宮後,細細查問了此事,當他走到隆宗門時,赫然看到一支斷箭還插在隆宗門的匾額上,想想自己幸好不在皇宮,躲過一劫,再想想皇宮裡的那些所謂的侍衛們,常常吹噓自己武藝如何高強,居然連200個亂黨都治不住,愈想愈氣,於是將他們召到隆宗門前,狠狠訓斥了一通,並下命,此箭頭不許拔,留給後世謹記,再也不允許發生類似的事情了。

    所以,直到今日,隆宗門的匾額上,還有一支箭深深地插在裡面,它就是那支嘉慶要警告後人的箭矢。

  • 10 # 貓眼觀史

    這支箭頭從嘉慶年間到現在200多年的歷史了,穿過歷史的煙雲來到了今天,見證了很多事情的發生,其實它也是有故事的……

    在嘉慶十八年,紫禁城裡發生了一場驚天地的戰鬥,是林清帶領的天理教成員闖進皇宮和宮內侍衛的一場爭鬥。這天嘉慶攜帶大軍前往承德北部的木蘭圍場狩獵,把宮中大部分士兵都帶走了,宮裡一時空蕩,林清抓準時機,喬裝打扮成農民起義軍,恰巧宮中的太監劉得才又被收買了,最後林清毫無阻攔的進入了皇宮,他們分成兩路兵馬,最後攻入內廷,到了隆宗門下面。

    此時的清軍已經聞風而來,一個為首的太監帶著一部分士兵前來解圍,隨後智親王(道光皇帝)又帶著一批裝備精良的隊伍前來,天理教的成員見逃脫無效,因為實力懸殊,又沒有武器抵抗,只好用射箭來發洩憤怒,沒想到其中一支箭就射到了隆宗門的匾額上。嘉慶皇帝回來後一看,自己就去打了個獵,差點整個皇宮都被幾十個天理教的人給一鍋端了,這還得了,宮中的侍衛都是幹嘛的!

    事已至此責怪也沒用,於是頒佈詔令:“釀漢,唐,宋,明,未有之事”,意思是這樣的事情從漢朝到現在都沒有發生過,到我這竟然輕而易舉就讓幾十個人攻進來了,便命人削去箭尾,立於隆宗門匾額之上,任何人都不能拔掉,違令者斬!用來警戒後人,前車之鑑(箭),可是嘉道中衰,最終還是沒有改變清朝衰弱的局面。

    然而這支箭卻成了故宮旅遊時導遊不可不談的一個故事。

  • 11 # 瀋陽雷諾設計

    這就要說道在嘉慶皇帝年間發生過的一件大事了,許多人沒有聽說過,因為這件事一般的歷史課本上是沒有記錄的。

    嘉慶年間,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當時各種民間宗教社團盛行。在當時北京地區盛行的是白蓮教的一個分支——天理教,天理教的教主叫林清。林清是北京當地人,利用宗教形式發展的會員數量眾多,而且各種階層的人都有,上到清廷官員、下到平民百姓,甚至將皇宮裡的太監都吸收進來了。

    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嘉慶帝外出遊獵帶走了紫禁城裡的大量精兵,造成皇城防務空虛,於是給天理教起義帶來了可乘之機。在一天夜裡進攻皇宮。當時皇宮內的侍衛還有皇家御林軍還是有所警覺的,而且他們的戰鬥力更強一些。禁軍在宮門外部被挑釁,隨後這些教會的人群一路攻進城門。再加上皇宮內的太監引路,給他們開啟一道道宮門,最後一直進攻到了內部的隆宗門大門口,這時精良的皇家御林軍發揮了自己的作用,很快就制服了這些叛亂者,後來反叛的太監也被嚴懲。

    經過這件事,可以說是皇帝要清算一下自己皇宮內部的成員才能保得住自己的安穩覺,此事令他知道了其實真正的危險就埋伏在自己身邊,這也叫他覺得惱怒,竟然對這樣的叛亂和宮變毫無察覺。嘉慶皇帝覺得此事實在是太過於粗心大意,於是就命令人不得將此次在爭鬥中留在牌匾上的箭矢拔下,不然就砍了腦袋。這也是他留給自己,留給後世的一個警覺的東西,就為能讓世世代代不忘記這次恥辱。

  • 12 # 本草百曉生

    公元1820年,嘉慶皇帝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跪在床邊的二皇子愛新覺羅·旻寧已泣不成聲。大臣們此時將養心殿圍堵的水洩不通,大家默默不言。”永不忘十八年之變...",老皇帝的告誡不斷在大殿中迴響。

    旻寧不會忘記那天,那是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天理教之所以會選擇這天起事,跟二當家李文成分不開。嘉慶十六年八月的一天夜裡,李文成突然看到一顆彗星飛逝而去。頓時他來了精神。“星射紫微垣,主兵象”,他清理桌子上的刨花,磨墨提筆,經過半時辰的推算。“酉之年,戊之月、寅之日,午之時”。他拿起紙上的結果,忍不住讀出聲來。“真是天助我也!”起義時間就是二年後的九月十五日。

    注意到天生異象的不止李文成一個,還有欽天監的官員們,他們向嘉慶奏稱“彗星出西北方,主兇”,於是清廷以“本朝不宜閏八月”,逐改為“癸酉閏八月於次年二月”用以躲避兵災,正因這麼一改,這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五變成了八月中秋,“八月中秋,中秋八月,黃花滿地發”起義時間跟時下流行的民謠不謀而合。

    天理教在九月十五日舉兵,屆時,京畿、直隸、山東、河南將同時起義,然後直魯豫三省隊伍迅速向京會合,推翻清廷。他們以為“順天承運”便不會失敗。

    負責京城起義由天理教幫主林清親自指揮,他事先從信徒中挑選出七十餘人,分別有陳爽、陳文魁二人率領。陳爽領二十餘人,由東華門攻入;陳文魁領五十餘人,由西華門攻入;隊伍每人領白布二塊,刀一把。為掩人耳目,隊伍分批進城,扮作小販,先在外城菜市口處會齊,然後進入內城。

    九月十五日中午,陳爽帶領的二十餘人,攻東華門,結果只進去兩人,不久便被撲滅。

    陳文魁帶領的四十多人,在太監張泰、高廣的引導下進入西華門一路十分順利,隊伍很快進入紫禁城,來到隆宗門,信徒搶得守衛弓箭,作為武器。想由隆宗門進入嬪妃居住的大內後宮。誰知,守衛急忙將大門關閉,造反者被阻於門外,一人急中生智,快速爬上大紅牆,打算越牆而入。

    這一切,都被年少的旻寧看在眼裡,可他嚇得不知所措。因為皇阿瑪嘉慶此時根本不在皇宮裡頭。按清制:每年七月至九月,皇帝循例赴承德避暑山莊,木蘭圍場行“秋獮禮”。留在皇宮的只是些皇子和大臣,處理日常事務。嘉慶於公元1813年七月十八日自圓明園啟程,於七月二十四日到達承德避暑山莊,事發當天他正從避暑山莊趕回京城,當他得知“癸酉之變”,已是九月十六日。

    身邊的太監常永貴提醒旻寧,“用鳥槍打”,旻寧平時喜歡和小太監拿彈弓打鳥,危機之時,他拿起一旁的鳥槍,端在手裡。站在養心殿外,將爬上西大牆的亂黨一一射殺。不同以往,這次他受到阿瑪嘉獎,立他為儲君。不久五六十清軍趕至隆宗門前,在和天理教交戰中,不知是誰的箭射中了隆宗門的匾額。

    天理教襲擊皇宮事敗後,清廷從被捕的教徒口中得知,策劃這一切的正是林清。此時林清則坐在京郊黃村宋家莊的家中等候訊息,屋內青煙瀰漫,他抽了一天的煙。等官兵將林清一干人等總計十六人皆被凌遲處死,已故親屬則剉屍揚灰。

    二當家李文成帶著主力部隊二萬餘名,從十一月初起,在河南滑縣於清軍進行殊死抵抗,雙方相持近二十天,終敵不過清軍的火力,以失敗告終,李文成自焚而亡。

    嘉慶死後,旻寧登基,他就是後來所稱的道光帝,面對隆宗門匾額上那支斷箭,他想起阿瑪的告誡,要勿忘國恥,永遠牢記天理教攻入自家門口的教訓。

    此後,他力行廉潔,常年累月穿著打補丁的龍袍,那些年,他引領潮流,導致街上乞丐所穿的百納衣成為京城達官貴人,競相追逐的時尚爆款。

  • 13 # 老豬的碎碎念

    插在故宮“隆宗門”匾額上的箭頭,是大清朝最打臉的一次恥辱,為了讓後人都記著,嘉慶帝命人不準拔出留作紀念。這到底是這麼一回事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話說在嘉慶年間的一個秋天,嘉慶帝恪守祖制,帶領了八旗勁旅浩浩蕩蕩的千萬木蘭圍場進行一年一度的“木蘭秋妳”活動,這個時候的北京城人頓時少了一大半,可謂內防空虛,就在此時,一直折騰的“天理教”組織看到了機會,北京片區的負責人開始組織一干人等,準備幹一票反清復明的大業,這不,很快幾百號子天理教徒很快的被組織了起來,他們秘密的商議組織策劃了一場行動,那就是攻入紫禁城,直搗皇帝老兒的巢穴。

    說幹就幹,他們買通了大內的一個太監作為內應(開門),一票人浩浩蕩蕩的殺向了紫禁城,由於城防的人數確實太少,這夥子人幾乎沒遇到什麼大部隊,直接衝到了故宮隆宗門,只要進了此門,就算是到了皇帝老兒家,金銀財寶那肯定是少不了的,但此時遇到一個問題,這個門無法開啟,且有不少兵丁把手,這如何是好??領頭的果斷下了一個命令,跳牆頭!於是乎,這夥亡命之徒開始接力往上爬,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有兩個天理教徒好不容易爬上去,突然看到一個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了他們,拿槍的這個人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此時的他還是皇子,只聽砰砰兩槍,這兩人便從牆頭栽下,掛了,大批的清軍這個時候也趕到了,他們在隆宗門展開了激烈的肉搏,一時間喊殺聲不絕於耳,在混亂中,不知誰放的流矢不偏不正的紮在了“隆宗門”匾額上。

    很快,這場鬧劇被鎮壓了下去,等大清當家的嘉慶帝回京聽說此事後,後怕不已,大怒道,這事簡直是丟人現眼,奇恥大辱,為了警醒自己和後人,便命人不許拔掉。讓這個箭頭時刻提醒著愛新覺羅的子孫。(後話,然並卵。)

  • 14 # 秉燭讀春秋

    我們在遊覽故宮的時候,發現在“隆宗門”的匾額上殘存著一支箭頭。(其實最早有許多,只是後來保留了一支)

    相傳這是在嘉慶皇帝當政期間,京城發生了“天理教之亂”,嘉慶皇帝為了警醒自己和後世子孫,傳旨不許把箭頭拔下來,因此一直保留到現在。(如圖)

    有些教訓是終生難忘的,“天理教之亂”是嘉慶皇帝永遠抹不去的心中之痛,是他永遠的惡夢。

    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53歲的嘉慶帶著皇子、嬪妃和一些大臣去木蘭圍場打獵,宮中只剩下了部分官員留守。

    當時嘉慶的二皇子,31歲的旻寧、也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因為身體不舒服留在了宮中。

    就在京城空虛時,天理教河北分教的教首林清,和京城的太監勾結,裡應外合預謀攻進皇宮,伺機奪取大清江山。

    當時林清派200人分成兩個小隊混進北京城,100人攻擊東華門,100人攻擊西華門。

    由於攻擊西華門的教徒,在混進皇宮裡的太監教徒帶領下,很快攻進了隆宗門。東華門的教徒進展卻沒有這麼順利,因此西華門的教徒等於孤軍深入。

    這時旻寧聽到了喊殺聲,他登高遠望,發現幾百人要跳牆進入隆宗門。這時皇宮裡的太監宮女嚇得四處亂竄,口裡喊著:“不得了啦,天理教攻進來了。”

    旻寧急忙從書房裡提著他那支鳥槍上了大殿頂,裝上火藥,瞄準要越牆而過的的教徒,“啪”,一槍一個打死了教徒。

    教徒發現了旻寧,用箭射擊。總的來說弓箭不如火槍,教徒始終沒能開啟隆宗門,只是在門匾上留在了許多斷箭。

    就在旻寧和教徒交火時,宮中的禁衛軍得到了訊息,迅速出動八旗軍把200多個教徒包了餃子。

    暴亂很快被鎮壓,林清最後被捕殺。

    嘉慶回京後心情很沉重,覺得很後怕,幸虧自己的二皇子機智勇敢,用鳥槍打退了教徒的進攻。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從此確立了旻寧做自己接班人的地位。

    說實話,嘉慶從老爸乾隆手中接過來的其實是個爛攤子,加上他資質平庸,清朝千瘡百孔,就像一艘漏水的大船。加上嘉慶疏於修補,大船沉沒是早晚的事。

    史學家一致認為,大清是從“嘉道”(嘉慶、道光)開始走下坡路的。嘉慶萬萬沒想到,區區幾百人差點顛覆大清政權。

    事後他做了自我批評,向全國發出了罪己詔。其中這樣寫道:“天理教人數之少,動靜之大,前所未有,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實乃吾之過也”。(天理教、白蓮教當時人數不少,後被嘉慶鎮壓。天理教起事時大多教徒被鎮壓)

    有鑑於此,為了吸取教訓,嘉慶沉痛地說:“留下幾支斷箭吧,讓它時時刻刻警醒我們!”這就是我們至今能看到隆宗門箭頭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領導給我安排了需要大家共同協作才能完成的專案時,如何讓同事願意配合我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