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飆車的傑森
-
2 # 高粱179816305
謝邀,慚愧,因自己是寫自由詩的,對律詩的研究不多,雖看過很多,但主要著眼點都放在詞的意境情懷及語言的神妙之處。不論是古詩詞或是現代自由詩,除了講究音韻的優美,合理及流暢外,情懷境界是詩中的靈魂。為什麼很多古詩沒能廣泛傳唱與之有關,為什麼自由詩更是猶如白開水,也是與此有關,當然煉字,煉句也是必要的,美妙動聽的音律也是不可缺少的,否則寫出來不成作品。現在很多人都在寫律詩,但就是出不了名句,更不要說名篇了,原因就在得形而無神,照此寫下去一千年也出不了好作品,好好看一看,為什麼魯迅的詩詞創作的並不多,為什麼佳句,名篇比比皆是,有志者自己去思考吧,題外話了,願意聆聽指教。
-
3 # 古詩今詞
我們在平常寫詩的時候,有些字眼的意境可能恰到好處,但是卻不符合平仄。古人也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因而針對這種情況產生了“拗救”。可以這樣說,所謂“拗救”實際上就是在為嚴格的格律鬆綁,使我們在經營格律詩的時候可以“合法避稅”。下文就帶大家瞭解“拗救”的內容。
什麼是詩的“拗救”我們所謂的“拗”,指的是不按標準平仄格式寫的詩句,比如說“平平仄仄平”這句,如果首字用了仄聲,變成“仄平仄仄平”,那麼這種句子就稱之為“拗句”。而所謂“救”,就是針對“拗句”的補救辦法,使句子稍不守律,卻又不偏離正軌。“拗救”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本句拗救”,另一種是“對句拗救”。
本句拗救三拗四救
這種情況比較特殊,一般一首詩只可以出現一次,而且只針對於“平平平仄仄”的格式。這個句式中,首字可以平,也可以仄,沒有關係。只是如果第三個字用了仄,成“平平仄仄仄”,就是“三仄尾”(句末連用三個仄聲)。值得一提的是,唐人對於“三仄尾”是不避諱的。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寫詩介意的話,就把第四個字的仄聲換成平聲,變成“平平仄平仄”。
舉例,五言句子中,“涼風起天末”(杜甫《天末懷李白》),“平平仄平仄”;七言句子中,“欲把西湖比西子”(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仄仄平平仄平仄”,都是屬於“三拗四救”這種情況。
孤平拗救
“孤平”的定義有兩種爭議:其一是王力先生代表的說法,指的是除了句末的字,整一句只剩下一個平聲,但是“仄仄仄平平”這種情況不算;其二是啟功先生為代表的說法,指的是一句中,兩仄夾一平,即沒有兩個平聲相連。個人比較傾向於第二種。
比如我們用這個句式,“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子如果首字用了仄聲,就是“仄平仄仄平”,屬於“孤平”。這種情況的補救辦法就是把第三個字的仄聲換成平聲,成了“仄平平仄平”,也叫“一拗三救”(七言句則是“三拗五救”)。
舉例,五言句子中,“”(李白《玉階怨》),“仄平平仄平”;七言句子中,“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東樓》),“平仄仄平平仄平”,都是屬於這種“孤平拗救”情況。
對句拗救這種情況主要是為了補救上一句缺失的平聲,在下一個句子中相同的位置彌補上。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如果前一句第三字用了仄聲,成“仄仄仄平仄”,那麼就可以考慮在下一句相同的位置補上一個平聲,成“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五言的第三字就是七言的第五字。
舉例,五言句子中,“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閒”(王維《登裴迪秀才小臺作》),“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句子中,“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王維《輞川別業》),“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一字救雙拗
這種情況本句自救和對句拗救的綜合,指的是在對句中,既救了上句缺少的平聲,又救了本句缺少的平聲。比如“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第一句犯了“孤平拗句”,第二句的平聲就是“一字救雙拗。”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陸游《夜泊水村》),這一聯的出句是,“仄平仄仄仄仄仄”,首字的仄聲可以不顧,關鍵在第五、六字的平聲也用作仄聲。這種情況,對句拗救後是“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這裡的“無”字(平聲)既彌補了上句一個平聲,儘量挽救了韻律,又救了下句的“孤平拗句”。
使用對句拗救的前提,一定要在對句允許的條件下,如果為了救上一句的拗句,讓下一句也成拗句,那就是“拗上加拗,大拗特拗”。比如,“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為了救上句的“孤平”,下句就犯了“三平尾”(句末連用三平)的大忌,得不償失。
其實,“拗救”的目的只是為了適當減少格律的束縛,避免因為嚴格的格律而妨害意境,使用者切忌為了顯露出掌握了這門技巧而故意使用特殊拗救句式,這樣就違背了寫詩的初衷。而如果在寫詩的時候有意境上佳的句子,那麼即便是一兩句失律,不拗救也是無妨的,唐人寫詩也是如此。文末,照例附上拙作一篇,再次宣告水平有限,權當拋磚引玉,希望與各位一起交流詩詞。
圖片僅供參考,不代表內容
《拋球樂》
——
雨過津橋人跡回,
寒塘洗柳晚風微。
再聞鄰笛已不是,
落日餘蟬彷彿吹。
目送秋波遠,
曾換漁船載月歸。
註釋:《拋球樂》,起初為五言六句,唐代教坊名曲,用於唐人拋球催酒時所唱;此詞牌有多種變格,此處按馮延巳的格律為準。
-
4 # 燈影書畫
格律詩是中國古代璀璨文明長卷的重要一頁,展現了我們先人的思想境界、情操和聰明智慧。格律詩以她嚴謹的格式、雋永的語詞、優美的意境和抑揚頓挫的節奏為世人所吟誦、所讚美、所傳頌、所仿學。千古相襲,代代相傳。中國格律詩以其無可替代的優美典雅和她獨有的中華民族特色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特別是多元化文化時代的到來,格律詩看來沒有過去那麼時興了,更沒有唐宋時期的鼎盛,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誠然,我們不能不承認,格律詩要想回到像古代一樣的“地位”,已不大可能,也不現實,也沒有必要。但是,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植根於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深厚土壤的格律詩不會消沉,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我們大可不必杞人憂天。
最後,為大家呈送一首詩聖杜甫的《七絕:兩個黃鸝鳴翠柳》:
-
5 # 因因83576961
雖說時代更迭,古音今音多有不同,唐詩宋詞如銀河在天,星光熠熠。讀懂古詩詞,體味感受故人情思,好比攜手先哲,隨時聆聽高明。愉悅身心,提升審美,百利無一害。
怎樣才能和古人談心,領略或醇厚質樸,或空靈飄逸,只能靜心以學,掌握古人寫詩詞的規則、語感。
好在網路方便,推薦王步高先生《詩詞格律與寫作》,“網易公開課”,非常系統清楚。可惜先生與月初駕鶴西去了。
-
6 # 山野1963
片面按方圓定律,可太牽強。只有讀百家詩,聚眾之長。李白的浪漫,杜甫的現實。前秦後漢,風韻優存啦!更有韻長律,還有其各派之。本人收藏有一本五幾年版詩文,平仄很多不合宋本廣韻的,多啦!難說詩經,樂府,董派的不叫詩,難道從格變韻,借韻的就不叫詩。一位大詩人說過,指著的月亮,不叫月亮,只有讓人沿著你的手背去看月亮,才叫月亮。這就是詩,這就是詩的精神,圓圈內站著是人,圈外的可能也是人,只要扣題,生動,抽象,::…::字義一理一意一成!
-
7 # 李冠朝
詩是要念給別人聽的 ,無論是白話詩還是古典詩詞。因此,詩讀起來要有抑揚頓挫,要朗郎上口 ,這就是韻律。
對於韻律要求,古典詩詞更嚴格一些。對於格律詩,除了講究對仗外,還有平仄規律。許多研究平仄規律的人忘了一點:古人不是先制定出平仄譜才寫出了格律詩,現在人們津津樂道的平仄律,是後人根據古人的格律詩分析總結出來的。
我年輕時也喜歡古典詩詞,看的多了,有時也寫,但是從來不管平仄,只要讀著上口,聲韻有起伏就可以了 。重點關注的詩的意境,詞的對仗。
平仄並不神秘,說白了就是“鑼鼓點”而且是簡單的鑼鼓點。經常吟詠格律詩。再寫格律詩在韻律上不是難事 。現在關於平仄的書不少,你都搞明白了,也就不會寫詩了!
-
8 # 覚岸
守閨
欲折楊柳寄東風,又恐明春今又同。
惆悵還閨起禽爵,不堪淑氣置身中
20.20.5.18夜
注:如今很多打工者外出打工,家中留守兒童,留守老人,亦少不了留守妻子。
首聯拗律: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正格: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尾聯:準律句: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9 # 漢子詩人
*小暑大暑處暑立秋四首*
《小暑來,三首》
其一
小暑來,物是己人非;疏影紅袖輪迴夢,夏來荷塘月色生。孤燈夜江舟?
其二
小暑來,熱浪劫九州;天地再用歲月煮,旭日夕陽紅塵中。情山誓海盟?
其三
小暑來,滄桑醉江湖;千秋文章一杯酒,帝王將相跪芙蓉。人生淚朦朧?
〈李恭覺~2019年7月7日*六月初五.小暑日.*11點58分於北京〉
《大暑到,三首》
其一
大暑到,桑拿蒸夏酷;
炎炎伏歲蔫醉柳,上蒸下煮後立秋。亙古熾熾風?
其二
大暑來,滔天熱浪湧;
橫風炭日煮高樓,驕陽似火行人匆。滿臉淚淚流?
其三
大暑到,赤雲紫煙孤,蒼穹一夜千年燈,丹霞斑斕落無聲。亂紅聲聲哭?
〈李恭覺~2019年7月23日*農曆六月廿一大暑日*7時17分於北京〉
《處暑,三首》
其一
處暑來,
秋風嫋嫋行;
炎炎燥熱漸無蹤,一輪
明月杳蟬聲。
紅塵歸門庭?
其二
處暑來,
湖雲瀲灩秋;
新月滄桑鎏金紅,晚香
暮然鑲入夢。
銀河璀璨中?
其三
處暑來,
古寺繾綣影;
擎天山峰仍孤獨,秋月
哽咽聽鐘聲;
情恨遞蒼穹?
《立秋三首》
其一
夜暮灰紫色濛濛,酷暑難熬到三更。
忽然亂雨伴風聲,方悟立秋降燕京。
其二
雨夜秋風入北京,
高摟大廈列隊迎。
滿街霓虹舉花燈,
皇城海湖笑盈盈。
其三
天高雲煙夜生寒,
銀河飛螢光慘淡。
秋風偷走月色顏,
再升旭日霜滿臉。
-
10 # 雲下閒叟
時代在進步,文化要發展。新派詩,格律詩都有讀者。都可以抒發作者胸懷。不必苛求。應以,眼界,內容,正能量,等評價。任其發展。不必擔心。
-
11 # 酌詞習格律
什麼叫“拗救”?
詩句中出現“孤平”,違反了“兩兩交替”的節奏,破壞了音韻和諧,就是所謂的“拗”句。
例如五絕平起首句不入韻正格平仄格律如下:
仄平平仄仄
按“一三五不論”而言,即第一、三、五字可平可仄的話,詩句發生瞭如下變格:
1.(平)平平仄仄(第一字可平可仄),仄變平成“三平首”,是詩界認可的“寬格”。
2.仄平(仄)仄仄(第三字當平卻仄),成“孤平”和“三仄尾”,被詩界視為“大忌”。
3.仄平平仄(平)(第五字當仄卻平),成“孤仄”,啟功先生《詩文聲律論稿》中視為“非律調”。
其中變格1是合律的,變格2明顯的“孤平”(仄平仄)和“三仄尾”(仄仄仄),詩家公認為詩病,變格3“孤仄”,破壞了“兩兩交替”的音韻節奏,即使依據“前寬後嚴,仄寬平嚴”詩界認可的“寬格”變格潛規則,越接近句末平仄要求越嚴格,故也被詩界視作詩病之一,不能透過詩詞網站平仄檢測工具的檢驗。
按“二四六分明”而言,即詩句中的第二、四、六(即雙數位置)平仄不能隨意更改,否則會被詩家視作“出律”、“不合轍”;換言之,不是格律詩,當視作不講平仄格律的“古體詩”或押韻的自由詩,甚至稱之為“打油詩”也不為過。有人硬要更改平仄,並列舉一大堆古體詩為例,來佐證他自己的孤平失替的詩是“格律詩”,並美其名曰:“孤平拗救格”、“特定格”。無論“本句自救”或“對句相救”,其實是用孤仄“救”孤平,以病“救”病,換湯不換藥,等於沒救,未免滑天下之大稽。如果硬改詩句中雙數位置字的平仄,則有如下變格:
仄平平仄仄(正格)
1.仄(仄)平仄仄(第二字當平卻仄),孤平“硬傷”!
2.仄平平(平)仄(第四字當仄卻平),出律而不能透過檢測工具的檢驗!
其中變格1“孤平”、變格2出律難道符合“兩兩交替”的音韻節奏嗎?這樣平仄的詩會是格律詩嗎?
有人說“本句自救”,是指第三字當平卻仄,可用第四字的當仄卻平來救,叫做“三拗四救”,即:平平仄平仄(“涼風起天末”),孤平“大忌”難道符合馬蹄韻平仄“兩兩交替”的音韻節奏嗎?可見“一三五不論”是在有效規避孤平、孤仄、三平尾和三仄尾條件下才可“不論”!
有人說“萬國尚防寇(仄仄仄平仄),故園今若何(仄平平仄平)”是“對句拗救”,即上句犯孤平之病,下句就用犯孤仄之病來來“救”,豈不滑稽?難道也符合馬蹄韻平仄“兩兩交替”的用字組句原理嗎?
又如“野火燒不盡”(仄仄平仄仄),“春風吹又生”(平平平仄平)。此說其實就是認可上句“孤平”,用下句的“孤仄”來“救”之,就成了所謂“合律”的“拗救格”或“特殊格”了。這樣一來,還有何“兩兩交替”的音韻節奏可言?還叫格律詩嗎?其實就是古體詩例!有人會說此名句體裁收錄為“五律”,試問,有版本根據嗎?即使有,格律詩起於唐,成熟於宋,較完善於今,《唐詩三百首》的作者和收編者的體裁分類就一定很科學完善嗎?!
綜上對比分析,可知:
1.馬蹄韻平仄“兩兩交替”的韻律節奏,是平仄格律的理論依據,是格律詩講究平仄格律的初衷(古代詩詞配樂唱誦追求抑揚頓挫,音韻和諧的節奏美感),是格律詩區別於其他文學體裁形式的基本韻律規則。
2.“一三五”(格律詩句中單數位置的漢字)須在有效規避“孤平”、“孤仄”(前孤仄詩界認可除外)、“三平尾”、“三仄尾”等詩家歷來公認的詩病條件下,才可“不論”。
3.“二四六”(格律詩句中雙數位置的漢字)平仄必須分明,不能隨意以所謂的“因文害意”、“拗救格”、“特殊格”為由來更改,詩作者認為自己詩作意境“好得不得了”,而不能顧及格律詩賴以存在的平仄規則時,可標稱為古體詩或不硬著頭皮為自己找藉口張冠李戴為“X絕(句)”、“X律(詩)”,也不失為一首好詩,因為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古體詩不勝列舉,其本身就沒有嚴格的平仄押韻要求。駕馭不了平仄的人,犯不上為得到“律絕”之名而耗費時間和精力搞“詩派”之爭!若懂“替對粘韻”的人,嚴格按格律詩正格來創作審美,體裁爭論不就都結了嗎?
如果一味追捧“孤平拗救”,就會誤導初學,誤入邯鄲學步的爛泥坑。中國漢語言多音多義,詞彙豐富,新的網路語言和詞彙也不斷充實,只要多動腦筋酌詞煉句,還愁滿足不了格律詩的基本平仄格律要求嗎?
不合律的,不必以“拗救格”、“特定格”為藉口,將不符合平仄押韻規則的詩,張冠李戴為為所謂的“X律”、“X絕”,冠冕堂皇地炫耀自己“高深”,誤導初學,何苦呢?意境好的古體詩,不合格律規則但流傳千古的也不少。同理,今人詩作不符合平仄規則的自覺標為“古絕”、“古風”也不會降低身價嘛!
-
12 # 東張西望客
律詩和絕句(五言和七言)的基本句式只有四個:
五言句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在粘連、相對無誤情況下,可以根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七分明(五言句式,一三不論二四五分明)的原則對以上四個句式進行變化,句式平仄變化時,為避免句中犯孤平,所做的補救就是拗救。
比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
可以變成
仄平平仄平平仄,
第三字把基本句式的仄變成平就是拗救,
(也可以變成
平平平仄平平仄。不須拗救的拗句)
但不可變成:
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仄。
因為以上四種句式都範孤平,而且無法拗救。
-
13 # 吾才是傻瓜
孤平與拗句上的補救問題 :
五言、七言對聯大多數出自於律詩,為了讓語氣讀起來抑揚頓挫,音節和諧,在調平仄上和詩一樣,犯了孤平的大忌。所謂孤平是指五、七言的平收句(一般是對尾)中除了末尾一平聲字外,只有一個平聲字(七言中的第一個字不算),如 :“平平仄仄平”變成了“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變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這些便是犯孤平。但在仄收句中(一般是對首)雖然只有一個平聲字,如“仄平仄仄仄和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並不能算是孤平,這又叫做拗句。這種孤平和拗句都應該補救。
我們經常用來補救的辦法便是,只要犯一、三、五不論,改為要論就可以了。如上面所舉孤平的例子中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一定要用作平聲字,不能可平可仄。但遇到詞意關係沒有辦法改變的時候,必須在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改用平聲字來補救,不可以有所疏忽。拗句五言的第一、三字,七言的第三、五字,任意呼叫一個平聲字都可以算作是合乎格律 ; 這種辦法叫做拗救。
-
14 # 雪勁松369
格律詩怎麼拗救?
什麼叫格律詩?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把以前的詩稱舊詩(舊體詩),把用白話文寫的詩稱作新詩。唐朝時期,把以前的詩稱為古詩(古體詩、古風),把當時的詩稱作今體詩(近體詩、格律詩)。那麼格律詩是指字數、平仄、對仗、押韻都有嚴格要求的詩歌。它分絕句、律詩和排律。
一、“拗救”的作用
前面提到,格律詩對平仄是有嚴格要求的。以五言為例,它的正格為以下四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由該四句正格,根據“粘對”原則可以匯出五絕及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附錄一)。
所謂拗句是指格律詩中不遵守上述平仄格式的句子。
如果寫律詩都按照上述規定格式,拗句就不存在了。而事實上,作者為了“意”的需要,往往不遵守上述格律平仄規定,所以拗句就不可避免了。出現拗句後,有的可以挽救,使其基本符合格律平仄規定,仍然叫格律詩,可以標“五絕”、“五律”等,這就是拗救的作用。有的不可以挽救,那就只能標“古風”了。
二、拗救的分類(附錄三)
拗救分五種:
1、本句隔位救
例:賈島《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該詩第一句的平仄是:
(平)仄【仄】平仄,
它與五絕正格的哪一句最接近?對於五言律詩,要看第二和尾部兩個字。顯然與第一句最接近,即
正格 仄仄平平仄
比較後可知,賈島句的一、三字與正格不同。這是由於字1應仄改成平了,犯拗了,他為了挽救,將字3應平改成仄了。此為“一拗三救”,當然也有“三拗一救”:【平】仄(仄)平仄。二者也叫“一三互救”。
根據“一三不論,二四分明”的口決,該句只是小拗(附錄二),可救可不救,不過救了更好。
2、本句換位救
例: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該詩第三句的平仄是:
平平【仄】(平)仄,
它與五絕正格的哪一句最接近?對於五言律詩,要看第二和尾部兩個字。顯然與第三句最接近,即
正格 平平平仄仄
比較後得知,作者將應仄的字4用成了平,犯了拗,為了挽救把應平的字3用成仄。即將正格的字4和字3換個位置,所以叫換位救。
換位救指的是五言的四拗,七言的六拗。此法適用仄仄腳、平平腳這兩種句型,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五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
3、對句同位救
例:李白《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該詩第一、二句的平仄是: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很容易得知,該二句正格為: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作者由於在出句(第一句)中
把該平的字3用成了仄,使之成拗句,為了挽救,在對句的同一位置,將仄換成了平,即所謂“出句三拗,對句三救”。這就是對句同位救。
對句同位救是指五、七言格律詩,除字2與句腳不可拗外,其餘字均可在同一位置,出句該平而仄,對句則該仄而平,形成上下同位平仄相救。
還有一種特少的同位拗救,即五言出句字3應平而仄,對句字3應仄而平;七言出句字5應平而仄,對句字5應仄而平。雖然形成“三平尾”對“三仄尾”,卻符合“雙拗相抵,互救歸正”的原理。
4、對句前位救
例: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該詩第三、四句的平仄是:
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顯然其正格: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作者將出句字4正格為平的字換成了仄,就仄拗了,不能透過本句換位救來平衡。可以實施對句前位救,把對句的字3由正格的仄換成平,即所謂“出句四拗,對句三救”。
五言律詩平仄腳或仄平腳,要換位的兩個字眼平仄相同,不能換位,必須尋求對句救。
5、互補雙位救
例:王維 《歸嵩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該詩的三、四句平仄是:
平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平。
其對應的正格顯然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二者對照可知,出句字1可不考慮(一三不論),字4應平選了仄,屬“出句四拗”,應採用“對句三救”,即對句字3應仄現選平;同時對句本身也符合“一拗三救”,因對句字1應平現仄,用字3應仄改為平來拗救,防止了孤平。
由上述可知,互補雙位救指本句自救與對句相救相結合的高階拗救形式。
總之,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的拗字,必須施救。依據“奇活偶定”的觀點,偶字處的拗字必須救,其它地方的拗字為小拗,可救可不救,但最好救,以便使平仄聲的比例達到新的平衡。正格的平仄比例基本是平衡的,這就是為什麼古人有拗的地方,儘量補救的原因,目的是追求聲調的和諧美。
附錄一、五絕的四種格式
五絕平仄的基本句式有四種: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在此基礎上,根據近體詩的平仄規定,可以推匯出五絕的四種格式:
A、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B、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C、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D、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附錄二、小拗和大拗
小拗通常是指1、3、5部位平仄格式發生變化。
大拗是指4、6位置(五言4位,七言6位)平仄發生變化。大拗的格式有兩種,以五言為例:
1、大拗第一種格式
出句:仄仄平(仄)仄,
對句:平平【平】仄平。
正格: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出句第四字該用平聲字(正格),而用了仄聲字(大拗),在對句的第三字將該用仄聲字的(正格),用作平聲字,這就是錯位補救(對句前位救),以使平仄聲和諧。
2、大拗第二種格式
出句:平平(仄)【平】仄,
對句:仄仄仄平平。
正格: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此種是對句的格式不變,只是出句的第三字該用平聲字而用了仄聲字,同時將第四字該用仄聲字的改用平聲字,這就是本句臨字補救(本句換位救),其實這也是規避三仄尾的一種做法。
附錄三、基本格式的變格及挽救方法一覽
下面我們根據“奇活偶定”的變通原則,列出四個基本句式的所有變格句式。
一、仄仄平平仄(基本格式)
1、仄仄(仄)平仄(小拗)
【平】仄(仄)平仄(3拗1救)
2、(平)仄平平仄(小拗)
(平)仄【仄】平仄(1拗3救)
3、(平)仄(仄)平仄(1、3互救)
二、平平仄仄平(基本格式)
1、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平(3拗1救)
2、(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1拗3救)
3、(仄)平(平)仄平(1、3互救)
三、平平平仄仄(基本格式)
1、平平(仄)仄仄
①平平(仄)【平】仄(本句換位救)
②仄仄【平】平平
對句同位救,即三平尾救三仄尾,特例。
2、仄平平仄仄
無須救。
3、仄平(仄)仄仄
①仄平(仄)【平】仄
本句換位救,三拗四救。此句式缺少連平,出現單音節雷同。
②平仄【平】平平
對句同位救,即三平尾救三仄尾,也是特例。
四、仄仄仄平平(基本格式)
1、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仄】平
本句換位救。
2、平仄平平平
三平尾,必須救。方法同上。
說明:七言是五言的延展,關鍵也是後五字,所以,對七言不再贅述。
回覆列表
格律詩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絕句(五絕,七絕)和律詩(五律,七律以及排律)。格律詩之所以稱為格律詩,是因為有著嚴格的音韻平仄要求。五言律詩的基本句式有四種: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律詩的基本句式也有四種: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除了單句要符合以上規定的格律,上下句還要平仄對應,前後聯還要有粘。失對、失粘都是不允許的。
單句如果不符合格律,叫失律。有些失律是允許的,比如句首的字,或是第三甚至第五個(七言)字,要求有時可以放寬。這也是俗話所說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但是有些位置的字是不能失律的,如果失律,就成為“拗句”。而拗句是要救的,透過本句(本句救)或對句(對句救)特定位置字的平仄調整,來救活這個“拗”句。這就叫拗救。
常見的拗句和拗救有以下幾種。
①出句自救
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因為是仄聲字在句末,所以這句詩肯定是出句。這種格式又可變成“平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該用“平”而用了“仄”,於是在第四字位置補回一個平聲字,叫做“三拗四救”(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但七律這個也不是絕對的,也可“三拗五救”)式。
如
“涼 風 起 天 末”,
“平 平 仄 平 仄”
“庾 信 平 生 最 蕭 瑟”,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都屬於這種情況。
②孤平拗救
在“(仄仄)平平仄仄平”這種句式中,句末的平聲字是押韻的要求,必須用的,因此不算它。除它之外,這句就只有前面兩個平聲字。這時,如果第一個字也變成了仄聲,就叫做犯孤平。那麼,就必須把第三個字變成平聲來進行補救。這就叫做“孤平拗救”。
如:萬國尚戎馬,故園今若何?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如果出句是“仄仄平平仄”,第四字當平而仄,變成“仄仄平仄仄”,甚至是“仄仄仄仄仄”,這時,就要把對句“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個字位置變成平聲字以相補救,這屬於對句救出句。
如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