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史春秋
-
2 # 洪果果
因為安史之亂之後大唐盛世開始轉弱,除了憲宗、宣宗等少數皇帝些許作為,平衡了三方的勢力以外,其他皇帝如走馬燈,鮮有作為。之所以給人這樣的感覺,大概是因為中央政府沒有什麼偉大的事蹟,皇帝們都沒有存在感吧。
-
3 # 亙古懷念說史
歷史就是歷史,無論人們認知與否,每一段歷史都真實發生過。
後世的人們想要了解很久以前的歷史,主要是透過書籍這種文化傳播途徑,尤其是通過歷朝歷代編撰的史書。但是一般的人們不會去一字一句的去研究史書瞭解全部的歷史,只有研究學者和興趣愛好者才會仔細的研究歷史。
所以人們比較容易瞭解的歷史片段是那些比較精彩的歷史時期,精彩的歷史人物和精彩的歷史事件。
在中國古代,普通百姓的文化普及程度是很低的。當時除了少數的上層知識精英分子外,人們對歷史的瞭解只要透過小說,歷史演義和和民間戲曲用通俗易懂的形式。
在中國近現代,隨著義務教育的逐步普及,歷史開始作為一門單獨的學科。每位接受義務教育的受教育者都要對歷史進行簡要的學習。
中國擁有長達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未來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朝代,豐富的歷史內涵是很難在短時間內為人們所瞭解和掌握的。所以學習歷史也是一個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同所有的學習一樣都要講究循序漸進的方式。
關於唐朝的歷史,最精彩的部分主要是從唐朝開國到唐玄宗的開元之治這段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段歷史時期無論是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還是歷史影響都容易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無論是對歷史的學習,還是影視作品的反映,都對這段歷史進行濃墨重彩的表現。
相比之下,安史之亂之後的一百五十多年的唐朝歷史相對的比較複雜,宦官專權,朋黨之爭和藩鎮割據你方唱罷我登場。加大了人們對了解這段歷史的難度,即便去努力的瞭解也很難梳理出清晰的脈絡。
類似的現象並不只是出現在唐朝,比如大一統的東漢王朝就不如西漢王朝和三國這兩段歷史為人們所熟知。並不是安史之亂之後的唐朝和東漢王朝的歷史不精彩,而是因為人們很難去了解,即便是歷史學者的研究也會有所偏重。 -
4 # 歷史有趣兒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天朝就是唐朝時的稱號,唐太宗李世民還被稱為天可汗,萬邦朝拜!
可惜,這一切讚美只能放在安史之亂之前的大唐,在安史之亂之後,大唐亂了……
安史之亂髮生在唐玄宗時期,玄宗可不是個昏庸的皇帝,他締造的天寶盛世比貞觀之治有過之而無不及,但跟很多好皇帝一樣,他沒能堅持到最後,晚年他寵愛楊貴妃,任用奸臣,一直被安祿山欺騙矇蔽,成為這個所謂的"乾兒子"最大庇佑。
最終,安祿山反了,史思明反了,很多手裡有軍隊的藩鎮都反了,大唐一夜之間從繁華昌盛變成血腥之地。
最可悲的是,即使在安祿山和史思明被消滅之後,大唐也只是表面上的統一,那些藩鎮各自為政,自己組建軍隊、收稅、指派官員、父死子承,儼然一個個獨立的小王國。
所以,中唐以後的歷史可謂紛紛亂,說是統一實則四分五裂,再加上沒有有才能的皇帝可以力挽狂瀾,所以少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而歷史愛好者看到這段歷史,也只覺得壓抑、痛苦、惋惜,所以,人們自然印象就模糊了……
-
5 # 黑水布衣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月初九,安祿山以討楊國忠為名,發動所屬十五萬大軍在范陽叛亂,引兵南下。從此長達七年三個月的“安史之亂”拉開了序幕,從此直到公元907年朱溫代唐,150餘年,唐朝一直在動盪中頑強的生存了,即使出現短暫的中興,但也無法恢復大唐曾經的榮光了。而這段歷史在人們的心中也是十分模糊的,這是為何?
1、從歷史角度講
我們對亂世的印象普遍不是很好,無論是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這些大亂世,還是各個朝代末期的小亂世,這些時代涉及的人物多、事件多,人們普遍記不清,如果不是專業的歷史研究者,肯定會比較混亂,人們潛意識中會排斥這些歷史。
2、從教育角度講
我特意看了看人教版的歷史教材(高中的),歷史作為高考的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們的歷史大致分為:古代史、近現代史、世界史,內容量十分巨大,這就造成歷史肯定不會太過詳細,一筆帶過的情況比較多,整個隋唐只算作一個章節。
教育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最早的平臺,整個唐史在歷史教科書中所佔比例都不是很大,別說那一半的大唐史了。
3、從文化宣傳的角度講
現實中,普通人瞭解歷史更多是透過影視劇,然而中國的歷史劇太少了,大家更喜歡那些網文大IP的古裝劇,即使有投資歷史劇的,也不會選擇亂世時期的歷史劇。因為角色太多,故事線複雜,不好編劇。而且亂世中,負能量的東西比較多,不符合主流價值取向。你看關於唐代的作品,一般集中在李世民、武則天、李隆基這一時代的作品比較多,這一時期也是大唐乃至中國古代的高峰時期,大家都喜歡看自己最好的時候,很正常。
從中唐到晚唐,100多年的歷史,換了14位皇帝,朝外藩鎮割據,朝內宦官專權,這個讓我們驕傲的大唐,其實有一半的時間在動亂中度過,當大廈崩塌的時候,誰會願意回憶那段歷史呢?
-
6 # 那些歷史的真相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大多數人都只知道唐朝前期光輝的歷史,卻對安史之亂之後的歷史非常模糊,連我也不例外,後來我也是看了史料才有所瞭解的。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吧。
1、唐朝前期璀璨的光芒太過“耀眼”,以至於人們看不到唐後期
唐朝自李淵建立後,李建成和李世民就展開了激烈的“爭儲大戰”,在兩人的激烈競爭中,也使得唐朝版圖不斷擴大,兩人的軍旅生涯和政治鬥爭吸引了後世人們的廣泛討論,例如,玄武門之變等。後來,李世民繼位後,他所開創的貞觀之治也被後人津津論道,他的傳奇經歷也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再後來,女皇武則天的出現,又讓大唐展現出新的面貌和高度,同時也被無數歷史學家所研究討論。
最後,唐玄宗李隆基開創開元盛世讓唐朝成為世界第一大國,這一功勳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最後,安史之亂,又讓無數人反思了唐朝的不足。還有唐朝最有名的詩人,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和初唐四傑等著名詩人,都是出現在唐朝前期,一些文人們研究文學也是將重心放在唐朝前期。唐朝前期實在是太給力了,它的光芒幾乎照耀了整個大唐,使得人們忽略了唐朝後期。
2、電視劇、電影等媒體和小說都是描寫唐朝前期,基本沒有唐後期的描寫
除了一些歷史學家和讀書人對唐後期的歷史模糊以外,我們發現沒有讀過書的人也對唐後期的歷史非常模糊。他們所瞭解的唐朝歷史基本是從電視劇、電影等媒體和小說中得來的,而這些領域都是描寫唐朝前期,比如一些著名的電視劇,《隋唐英雄傳》、《隋唐英雄》、《貞觀長歌》、《武則天傳奇》等都是描寫唐朝前期的。一些有名的小說也基本都是描寫唐朝前期,而對唐朝後期的記錄和描寫,太少了,所以,人們瞭解的也很少,自然就對唐朝後期的歷史非常模糊了。
唐朝後期是唐朝的沒落史,它記錄唐朝怎麼一步步走向滅亡,相對於前期的光輝來說,自然是沒有那麼“迷人”。安史之亂後,統一的大唐王朝變的四分五裂,除了唐肅宗、德宗、憲宗稍微有點作為,再基本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政績和軍事來吸引人們,人們自然就對唐朝後期的歷史瞭解的較少了。
-
7 # 冰棋雨739
主要是安史之亂後的唐朝皇帝存在感不強,好多皇帝都是太監立太監廢的,普遍在位時間都不長,軍閥林立,出了長安基本沒人鳥
-
8 # 專業中高考音樂培訓
最主要的是唐朝前期的幾位皇帝都有巨大的光芒,他們的文治武功,豐功偉業早已經讓我們耳熟能詳,以至於我們對後邊的一塌糊塗的歷史都不太關注了。我發現了一個規律,就是大治時期總會有一個巨大光芒的偉人,一個能力巨大的偉人,一個非常特別偉人,然而走向衰落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堆的跳樑小醜,比如說唐朝後期自安祿山之後,我們發現了很多的宦官集團,文官集團,還有一些節度使的武官集團。人數眾多,紛爭不斷,黨爭不斷,天下大亂,雖然最終平定了,但是也有巨大的內耗,消耗了很大的元氣,元氣大傷後再也沒緩過勁兒來。人們自然就記不住這一時期的跳樑小醜,烏煙瘴氣的妖魔鬼怪,同時也許是史學家不願意回憶這段痛苦的歷史吧。我們來看一看這時期主要有幾位偉大的帝王呢?
首先是開啟了貞觀之治的李世民,他不但開疆拓土,保家衛國,而且任用賢能發展經濟,從而在自己的任上實現了貞觀之治。讓大唐成為世界強國,世界中心。其次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雖然說是個女人,但是她的能力比許多男人要強太多,在她任上,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文化很多方面都得以了長足的發展,武則天任用賢能,非常具備識人和用人的智慧,武則天在任期間疆土也有所擴大,而且武則天設定了西域都護府,若沒有武則天的努力,恐怕今天我們的疆域還到達不了這麼的廣大。武則天之後就是年輕有為的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不但有文治武功,而且他有很高的藝術造詣。繼續推進了大唐的輝煌。雖然後期他有一些失誤的過錯,但是這不足以否定他的功績。李隆基在晚年還是犯了一些比較致命的錯誤的,否則的話不會導致安史之亂。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儘管過程當中會有各種折磨,但是未來還是美好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最讓人痛恨的就是發動內亂的指指揮人安祿山,他因為一己的私利造成了天下大亂,無數的黎明百姓流離失所,天下生靈塗炭。最後安祿山自己也落得一個慘死的局面,這或許是他的一個報應吧。祈願天下再沒有戰爭,希望百姓永遠生活在天下太平,四海和睦的國度!
-
9 # 煙火白蘭鴿
安史之亂一直都被看作是唐朝的重大轉折點,經歷過這一次戰亂之後的唐朝,雖然還是存續了一百多年,但是這一百多年卻一直都是在走下坡路,再也沒有回到之前的那種狀態。按理說,既然戰亂已經平定,那麼就應該獲得更好的發展才是,為什麼唐朝的安史之亂之後,卻沒有這種情況?安史之亂對於唐朝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力,竟然會這樣讓唐朝衰敗下去?
安史之亂本身就不單單只是安祿山和史思明兩個人能挑起來的戰爭,這背後還有眾多當時社會上的矛盾,諸如人民與統治階層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各種矛盾,還有中央與地方的矛盾,眾多矛盾堆積在了一起,安祿山史思明兩個人再一挑,戰火就燒起來了,燒的李隆基不得不離開都城躲避,燒的楊貴妃不得不死在馬嵬坡,可悲,但是也不可憐。
而在安史之亂平定之後,雖然結束了戰亂,但是面對戰亂之後的社會,比面對戰亂還要糟心。宮殿被焚燬,人員的傷亡,導致“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幾乎整個黃河中下游都變成了荒涼之地,無數人死亡,而活著的人也是無家可歸,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面對這樣的境況,誰還有心思去管別的,即便是統治者要重建家園,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打起精神來了。
而且戰爭毀壞的還有農田,農田沒了就沒了糧食,吃不到飯,倖存者連最基本的生活基礎都沒有辦法保證的話,誰還願意去發展高層建築。再加上戰亂之後,唐朝並沒有一個可以喘息的時間,之後還有很多政治方面的爭鬥,而他們一開始打架,還有誰去關心百姓的生死和生存情況?人口本來就減少,這樣一來就更少了,沒有足夠的人力去進行下一步發展。
而唐朝的盛世,其實與漢朝時期的文景之治不一樣,漢朝積攢了很多財富,於是漢武帝才有錢去打仗,但是唐玄宗本身就好戰,消耗國力,那麼再來一場安史之亂,當然社會就沒有什麼精力去進行下一步的發展了。
-
10 # 使用者花無缺773825958
主要是以下原因,一,開國皇帝大多數英明神武,畢竟才推翻舊皇朝,心裡有一部分警戒,想好好治理國家,所以人們有好感。二,後來好多歷史故事小說隋唐演義,深入人心,包括歷史課基本都是重點宣揚開國皇帝。三,後期宦官集團,節度使集團,文官集團太強大,壓住了皇朝威信。
-
11 # 肖文之白圖
安史之亂的發生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
社會混亂:安史之亂之後,很多宮殿都被燒燬,很多家庭顛沛流離,在這場戰役中,最大的受害者還是老百姓,他們不僅無家可歸,更是妻離子散。
藩鎮割據:安史之亂以後中央集權被削弱,與之對比藩鎮在不斷地強大,他們相互割據,彼此征戰。這樣一來社會極其的混亂,唐朝的繁華頃刻間被摧毀,自此一蹶不振。
剝削加重:戰爭的發生使得社會的勞動力嚴重的匱乏,使得統治階級不得不增加稅收,這樣就導致階級的壓迫和統治階級的壓榨變本加厲。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農民階級和地方階級的矛盾加大,農民為了自己的權利不得不舉兵反叛,國家掌握的戶口也大量的減少了。
邊疆不穩:唐朝在安史之亂後對周邊地區少數民族的控制力降低,邊疆不穩,內憂外患,使得唐朝的未來岌岌可危。
經濟重心南移:安史之亂對北方的破壞極大,因為北民南遷,經濟中心也往南移動,這樣一來,南方的經濟迅速發展,使得南北的經濟趨於平衡。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唐代和漢代是被大眾所寄予特殊感情的朝代,在大眾的內心裡,會自然地去關注唐朝的強盛階段而去忽略它的落幕,就像一個英雄,在人們的心中,更願意記住英雄的輝煌過往,而不是去記住英雄的遲暮,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就是那遲暮的英雄,輝煌的過往被人們銘記流傳,遲暮的歷史就讓他隨歷史長河一起消逝吧。
-
12 # 分燈夜讀書0
因為唐朝前期盛世空前,過於耀眼,不止體現在經濟上,文化,繪畫,軍事都是空前強大。以至於後人對唐代的描寫多集中與這個時期,安史之亂正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安史之亂後中央政府逐漸失去了對地方的實際統治權,造成了藩鎮割據的亂象,再加上中央政府宦官把持朝政牛李之爭使曾經繁榮強大的帝國逐漸走向衰亡。
回覆列表
一、最重要的原因是唐代前期的歷史才是大唐氣象的代表
唐代歷史分為前期和後期,前期從唐太宗到唐玄宗開元盛世才是大唐歷史的符號。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的教科書中也是突出前期的歷史。
以初中歷史為例,關於唐朝的內容很少。
現行的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唐代歷史只有四課,講述了唐代最重要的唐太宗“貞觀之治”和唐玄宗“開元盛世”(中間也介紹了武則天),其次就是盛唐氣象(主要唐代經濟、民族關係、文學藝術等),然後是唐代的外交,最後是安史之亂及以後的歷史。
安史之亂和唐代的衰亡僅僅一開始,而且講的比較簡略。
所以,從基礎教育上來說安史之亂的唐代歷史,學生基本上就沒有學什麼,進入高中也沒有增加多少,大多數人以後也不會去特別進修,所以總體人們對唐代歷史瞭解的筆記模糊。
唐朝的前期,由唐太宗李世民直至玄宗開元年間國家一直處於大發展階段,從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榮。在此期間出現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構成了中華民族引以為驕傲的盛唐氣象。
教科書上這麼安排也是這個道理的,把唐太宗至盛唐部分最重要的歷史讓學生了解了,形成了學生對大唐的最基本也是最正面的看法,義務教育的目標也算是達成了。
二、安史之亂的後的一百五十多年的唐史比較混亂安史之亂是唐代由盛轉衰的標誌,此後大唐要有近一百五十年的歷史。
但是這一段歷史是藩鎮割據、宦官專權、黨爭、農民起義等交織在一起的歷史,很混亂,對於學生來說,學習太複雜。
對於專業的學者也是困難,不去苦心研究了十年二十年,你說你是唐史專家,都能讓人笑掉大牙。
不過這一段也是最能為治國提供經驗教訓的唐史,唐代在藩鎮割據、宦官專權、黨爭的背景下還能維持一百多年的統治,是能讓後人汲取出很多寶貴的治國智慧和歷史教訓來的。
當然,這是政治家和史學者需要用心是苦讀研究。一般人若有興趣也可以去研究,可能會覺得枯燥、混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