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父母年代記憶
-
2 # 羅蕭弋
筷子,是中國獨特的進食工具,華人使用它的歷史至少持續了三千年。
先秦時代,筷子被稱為“梜”(jiā),漢代時已稱“箸”,到了明代才開始被稱“筷”。關於筷子,比較有名的是關於商王紂用象牙筷的記載。《韓非子·喻老》說:“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也就是說商王紂以象牙為箸,揮霍無度,大臣箕子為之恐懼。
這說明,在商王紂時,已經有筷子的存在。20世紀的考古發現也驗證了這一點。1934年至1935年,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青銅箸六支。1994年湖北長陽縣香爐石遺址出土商代中期(前15—前14世紀)的骨箸,長16釐米。
到了明清,箸的稱呼終於轉變為“筷子”。明成化十一年(1475),陸容在《菽園雜記》中寫道:
“民間俗諱,各處有之,而吳中(今江蘇吳縣)為甚。如舟行諱‘住’、諱‘翻’,以‘箸’為‘快兒’,‘幡布’為‘抹布’……此皆俚俗可笑處,今士大夫亦有犯俗稱‘快兒’者。”
意思是說,江南地區的船家在開船過程中期盼儘快而安全地到達目的地,因而忌諱說“住”(停止)、“翻”等不祥之字,“箸”與“住”音同,故將“箸”稱為“快兒”。此名迅即傳開,以致士大夫也跟著叫起。“快兒”再加一竹字頭,就成為“筷子”。
在中國民間,筷子歷來被視為吉祥之物出現在各民族的婚慶禮儀中,成雙成對的筷子寓意快生貴子、快快樂樂、和睦相處等好兆頭;筷子外形直而不彎,還被古人視為剛正不阿的象徵,文人墨客詠頌筷子的詩歌也不少。
-
3 # 來電影片秀
在中國4000多年前,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發明,這項發明經過了4000年的演變,至今被我們所使用,它就是餐桌上常見的筷子,筷子這種發明起源於中國,並影響到東南亞一帶,世界上很多東南亞移民所在的國家都受到這種影響,使用筷子作為主要的用餐器具,關於筷子的發明,雖然有很多傳說,但是它的發明人卻至今也沒有定論,傳說在商朝的時期商紂王經常會因為犯下的問題而對廚子大下殺手,一次妲己發現有一道菜太燙了,但是當時已經來不及調換,情急之下取下了頭上的玉簪來將菜餚夾起吹涼之後,再餵給紂王。這一舉動不但避免了廚子被殺,還令紂王非常歡喜。後來為了方便,妲己命工匠特製了兩根玉簪,這便是筷子的雛型。
-
4 # 華仔想去伯納烏
筷子是中華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伴隨著每一家每一戶中華兒女的飯桌文化,它發明於中國,後傳至北韓、日本等國。那筷子究竟起源於何時呢?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的銅筷子。《韓非子·喻老》言:"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紂王為商朝末期的國君,可見3000多年前的中國就已經出現象牙筷子。筷子在先秦時代被稱為"梜",漢代時稱為"箸",明代開始稱"筷"。
而民間關於筷子的傳說也不少,一說姜子牙受神鳥啟示發明絲竹筷,一說妲己為討紂王歡心而發明用玉簪作筷,還有大禹治水時為節約時間以樹枝撈取熱食而發明筷子的傳說。筷子的起源也是撲朔迷離。
古人對於筷子不光只是做為進食的工具而已,還賦予筷子特殊的含義,比如將筷子當做禮物贈送時,送給不同的人,有的不同的含義:
送新人 寓意 珠聯璧合 快生貴子送戀人 寓意成雙成對 永不分離送朋友 寓意平等友愛 和睦相處送師長 寓意耿直正直 桃李回報送老人 寓意快樂永久 福壽無疆送愛人 寓意雙宿雙飛 同甘共苦對於筷子的使用禮節,古人也有相應的規定,而這些飯桌上筷子禮節,也留傳至今,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夾起食物之後,不應該放回盤碟。不能用筷子對著人或用餐時拿筷子指手畫腳。不能將筷子插入一碗米或飯。這是祖先奉獻物安置方法,有不祥的徵兆,參見腳尾飯。不與他人的筷子相爭。赴宴的時候,不應提前於主人動筷子(湯匙亦然)。在有些國家,會等客人(或者在座最年長者)動作才開始吃飯。在用餐過程中,已經舉起筷子,但不知道該吃哪道菜,這時不可將筷子在各碟菜中來回移動或在空中游弋,在菜盤上來回的轉而卻又不夾菜。在席間說話的時候,不要把筷子當道具,隨意亂舞;或是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面,用筷子指點他人。每次用完筷子要輕輕地放下,儘量不要發出響聲。筷子文化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傳承著中華兒女樸實,奮鬥,團結的精神!
-
5 # 小房談史
我是小房,關於這個問題有以下愚建。
“筷子”作為中國民族文化的特色,其歷史悠久也同樣蘊含著老祖先的智慧。
筷子究竟是誰又什麼時候發明的呢?其實筷子的來歷目前能追溯到3000年以前,但是不確定其發展歷史就止步於三千年前。
關於筷子的發展史一直都是有幾種傳說,並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這裡我們舉兩個例子瞭解下:
①:《大禹發明說》
傳說大禹治水時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可見治水之事非常緊急。但儘管一個爭分奪秒的事情卻因為一件事不得不耽擱時間,那就是吃法的問題。
當時大禹帶領人們一起為治水奔波,但是每次吃飯都要等湯中食物涼了才能用手撈出來吃掉,為此浪費了不少時間。大禹非常著急。
一次吃飯的時候就在眾人等待食物變涼的時候,大禹順手在樹上折斷了兩棵樹枝用樹枝挑起鍋中的食物來吃,這樣一來既節省時間又避免了燙傷。
其他的人看到大禹的辦法很好,於是爭相模仿起來,最初的筷子就這樣誕生了。後來隨著時間發展逐漸演化成今天的筷子。
②:《妲己玉簪為筷》
商紂王暴虐昏庸整日同妲己過著酒池肉林的無道生活,而且就在簡單的吃飯問題上就有很多人送了性命。
妲己深知紂王的脾氣,為了避免其經常發怒殺人於是每次吃飯前妲己都要先嚐膳,嘗好了在餵給紂王。
一次送來的飯菜有些熱妲己還來不及嘗,而且拿走也來不及了。於是妲己伸手取下頭上的兩支玉簪夾起食物,放在嘴邊吹涼後餵給紂王。
紂王覺得這樣的飲食方式很有意思,於是就命人打造了兩支金的筷子用來每次進膳。後來筷子傳出宮去老百姓們用不起金的就用木頭和竹子代替,也就形成了今天的筷子。
關於筷子的傳說我們就說這兩個,總之一雙小筷子蘊含著無窮大智慧。
筷子長約七寸六分,象徵著人的七情六慾。上方下圓,提醒人們有規有矩因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一支在上一支在下在上者為陽下者為陰,又暗和陰陽交融之道。一支主動一支從動,告誡我們生活完事都要懂得配合。
-
6 # 歷史其韻
人類進餐取食的工具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手指(比如說非洲、印度)、叉子(西方國家)和筷子(東亞的國家)。中國的筷子一枝獨秀,看似平淡無奇,深入普通人的生活,卻又閃閃發光,承載著中國厚重的文化與禮儀,從古至今依然如此。
筷子最早有史記載,可追溯於殷商。史記裡記載,紂王奢侈無度,把象牙或象骨做成筷子,導致箕子批評紂以象牙為箸太過奢侈。根據這個記載,能推測在公元前1144年前後 , 已出現以象牙精工雕刻的筷子。
實際上,人們開始使用筷子的時間肯定是要早於商代末年。在現在的考古發掘中,我們發現了不少年代久遠的筷子。比如,在雲南大波那墓地中,我們在一座銅棺墓中找到了3支銅箸,這些銅箸大約是公元前495年左右的東西,屬於春秋中晚期;在安陽殷墟墓的發掘中,我們發現了6支青銅箸;在發掘距今4000多年的香爐石遺址時,我們又發現了屬於商代中期和春秋時期的骨箸、象牙箸。殷墟墓和香爐石遺址等的發掘,讓我們將筷子的歷史追溯到商代的中期。
1978年的時候,在湖北隨州(戰國時期的曾國)的曾都區,考古人員發掘了一座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群,在這個墓群中發掘出了多件“竹莢”,就是竹筷。這證明筷子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被人們使用了。
筷子在先秦的時候被稱為“挾”或者“莢”,而到了秦漢筷子又有了新的名稱——“箸”,鄭玄解釋說:“挾,就是箸,現在的人把“箸”稱為挾提”。漢朝時期又有不同規格的漆筷出現,此後又有了比較精美的金筷和銀筷問世。
三國演義《青梅煮酒論英雄》中,有一個“聞雷失箸”的典故。有一天,曹操心血來潮,邀請在後院種菜的劉備一起喝酒,席間評論天下誰人堪稱英雄,曹操說:“現在天下的英雄只有咱倆了”,劉備一聽,大為吃驚,以為密謀討賊之事被曹操識破,嚇得手中的匙子和筷子都掉了下來,適逢此時天上響雷,劉皇叔才遮掩過去。
隋唐又出現了“筋”的叫法。李白在《行路難》這首詩中用到了“筋”,這說明筷子又有了新的名稱;杜甫在《麗人行》中用到了“箸”這個字。從這詩仙和詩聖的詩句中,我們可以猜測唐代“筋”與“箸”可能是混在一起使用的。唐朝時期的銀筷是比較有名的,非常貴重的金筷是皇宮貴族奢侈的象徵,被皇室所獨佔,民間不準私自鑄金筷,所以大戶人家一般都用銀筷,而且據說銀筷還能防毒。唐朝時,唐玄宗曾經賜給宰相宋璟一雙純金打造的筷子,表彰這位耿直剛正的老臣。
大約到了明代,人們開始稱“箸 ”為“快 (筷 )子”,後來就加了竹字頭。明代的《菽園雜記》和《推篷寤語 》中都有記載,漁民在出海捕魚時,最忌諱船停住了和船生蛀蟲,為了吉利,故反其道而呼“著”為“筷”。在《紅樓夢》中,大觀園的餐桌也出現了“四楞象牙鑲金筷子”,所以在清朝也有筷子的稱呼。
-
7 # 夢迴紅樓醉一場
一、關於姜子牙的傳說
姜太公釣魚的故事,人人皆知,但釣魚始終不能讓家裡過上富裕的生活,這也讓姜子牙的夫人變得難以忍受。
一天,姜子牙釣魚回家,但卻兩手空空,姜子牙的夫人卻做好了燒肉給姜子牙,姜子牙滿心歡喜,伸手就去抓肉吃,誰知,這時窗外突然飛來一隻鳥,啄了姜子牙的手,姜子牙疼的把肉掉在了地上,他又想繼續抓肉吃,鳥又啄,再抓,再啄,姜子牙這是心生好奇:吃肉犯法嗎?他便氣憤的追了出去。
他追,鳥飛,他停,鳥停。姜子牙越發奇怪,覺得事有蹊蹺,便隨著那隻鳥到了一個山坡上,眼看那隻鳥落在了一枝絲竹上,並聽見耳邊有喃喃的低語聲:“姜子牙啊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夾肉就在我腳下……”
姜子牙將信將疑的將絲竹取下,鳥也飛走了。回到家中,繼續吃肉,他剛用絲竹夾到肉,就發現絲竹上面嗖的冒出一股青煙,此刻他心中已然明白,剛剛遇到的是一隻神鳥,它是來救自己的,而夫人卻要用毒肉害死自己,姜子牙深知自己對不起夫人,並無責怪,讓夫人就此離去了
二、關於妲己的傳說
傳說商紂王喜怒無常,吃飯時不是說魚肉不鮮,就是說湯菜太燙,因為此事,已有很多人成為了刀下鬼。
妲己侍奉商紂王已久,也深知紂王暴戾成性,一日,妲己給紂王餵食時,發現有幾道佳餚太燙,但更換已經來不及了,她便取下頭上的玉簪,將菜餚夾起,吹涼,再送去紂王口中,之後,妲己便命工匠專門製造了兩根長玉簪,用來夾菜,這便是玉筷的雛形。
三、關於大禹的傳說
相傳大禹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吃飯都是在野外。但有時由於時間緊迫,無法用手從滾燙的鍋裡將菜撈出,他便隨手在將樹上的樹枝折下用來夾菜,人們看到後便紛紛效仿。
當然以上是民間傳說,但也都反應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正所謂,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
中國筷子裡面也是有著很多小秘密的,比如:筷子的形狀,一頭圓一頭方,對應著先前古人對世界的理解,天圓地方。使用筷子時,拇指和食指在上,無名指和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對應著天、地、人三才。筷子中一根為主動,主動為陽,一根為從動,從動為陰,一分為二,又,合二為一,此為兩儀之象,是陰陽結合的結果。
筷子對應著《周易》中的八卦,筷子有兩根,對應著八卦中的“兌”卦,是口的意思,筷子本身直,長,對應著八卦中的“巽”卦“,是”入“的意思。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著人的七情六慾。雖然在日,韓等國也有使用筷子的習慣,但卻都比較短小。
當然,在筷子的使用歷史中,還有一些忌諱,比如:
1、“三長兩短“
將長短不齊的筷子放在桌子上是不吉利的,通常叫做“三長兩短“,與棺材的結構相同。
2、“仙人指路“
使用筷子時,如果伸出食指,也會被人認為你在“罵大街“。
3、“品箸留聲“
就是把筷子含在嘴裡,嘬來嘬去,會被人認為時缺少家教的表現。
4、“擊盞敲盅“
這種做法被認為是行氣時的表現,為人所不齒。
5、“執箸巡城“
就是拿著筷子在菜盤裡翻來翻去,也會被認為沒有家教。
6、“迷箸刨墳“
與“執箸巡城“類似的行為。
7、“淚箸遺珠“
夾菜時不慎將菜湯落到其他菜或桌子上,這種行為會被認為是嚴重失禮的。
8、“顛倒乾坤”
使用筷子時將筷子用反,這種做法會被人看不起,正所謂飢不擇食。
9、“定海神針”
吃飯是用一根筷子去插食物,這中行為就好比向人伸中指一樣,這是對同桌人的極不尊重。
10、“當眾上香”
將筷子插入飯中,就如同給死人上香一樣,是不尊重人的表現。
11、“交叉十字”
將筷子交叉的放在桌子上,這意味著對同桌人的否定,也是不尊重人的表現。
12、“落地精神”
如果筷子失手落在了地上,也是一種嚴重失禮的表現。小朋友也會被家長警告:“筷子落地要打手”。因為祖先長眠於地下,筷子落地等於驚擾了祖先,是大不孝。但此事亦有破法,就是根據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畫出十字,其方向為先東西,後南北,意為“我不是東西”。給先祖賠禮,再撿起筷子。
那以上就是筷子的十二忌了。
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是開放度比較高的社會,但先祖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在我輩還是要繼續繼承下去的。
文明用筷,筷子不只是工具,也承載的我們的傳統,更是我們自豪而偉大的發明。
-
8 # 創客IP老梁
在世界各國的餐具中,中國的筷子獨具風采,被視為中華文明的代表之一。筷子是華人幾千年一直沿用的最主要的進食工具。其使用便利,製作工藝簡單。遠古時,人們吃飯是用手抓的,但在吃熱的食物時,用木棍來佐助。久之,從不自覺到自覺,練就了使用筷子的技術,大約到了原始社會末期,人們便用樹枝、竹子或動物骨角製成筷子來使用,以防食物燙手。古籍《韓非子·喻老》載:“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紂王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見早在公元前11世紀中國已出現象牙精工製造的筷子。在商朝都城遺址殷墟中還出土了銅製的筷子。春秋戰國,出現了莊重古樸的銅筷和鐵筷,漢魏六朝,各種規格的漆筷也生產出來了。稍後,又有了精製名貴的銀筷和金筷。
回覆列表
中國是筷子的發源地,使用筷子歷史悠久,以筷子進餐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而西方大概到十六世紀才發明刀叉,比起刀叉,筷子則更靈活。筷子是人類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不怕高熱,不怕寒凍,什麼都能夾。
商代青銅箸
筷子的名稱在古代並不叫“筷”,而是叫“箸”或“梜”或“筯”。先秦時期稱為“梜”,秦漢時期叫“箸”,隋唐時期稱為“筋”,意為“助人就餐之工具”。宋代才開始有“筷子”的稱呼,也有說始於明代。
為什麼後來又改“箸”為“筷”?古人講究避諱,因“箸”、“筯”皆與“住”諧音,有“停滯不前”的意思,不符合人們祈望興旺發達的民族心理,覺得不吉利,特別是坐船的時候,更是避諱。
現在我們所使用的筷子基本是沿襲明代設計,一副普通的筷子,長度為22—25釐米。首方足圓,筷子上部手握的地方是方柱,下部夾菜的地方是圓柱,這也是中國筷子與亞洲其他國家筷子的區別所在。日本、南韓使用筷子的習俗也是由中國傳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