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零度Military
-
2 # 天晴愛睡覺
所謂門客實際上就是有一技之長,被有錢有勢之人養著的有才能之人,基本上三教九類偷雞摸狗之輩都有!
類似於後世的幕僚,也就是吏(幫官員處理雜活的臨時工,沒朝廷編制的),還有明清的師爺。
戰國四公子他們為什麼養門客呢?
因為人才是第一生產力,但是戰國四公子都不是帶頭大哥,是不能私下養兵的。
既然養不了武將兵卒,又想招攬人才,那就只能養三教九流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有錢,養得起;
國際形勢複雜,這些人技能總有機會用的上,有備無患!
現代人不這麼做是因為沒錢,大公司大企業的帶頭大哥養的智囊是不少的,跟古代的門客沒有區別!吃個人飯,不吃公家飯!
-
3 # 飛哥說史
戰國末期,隨著秦國的愈發強大,各國貴族為了對付秦的入侵,紛紛禮賢下士網羅人才。其中以四位政治活動家最為出名,人們將他們稱為“戰國四公子”。這四位公子或為了國家利益,或為了個人權益,都在自己門下豢養了上千的賓客。那這四人最後都是何命運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是魏昭王的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因為魏安釐王繼位後將他封在信陵,所以人們將他稱為信陵君。當魏國開始走下坡路後,信陵君仿造孟嘗君田文和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豢養了上千門客,形成自己的勢力。鼎盛時期,信陵君門下有食客三千人。後來秦國發動長平之戰,險些滅掉趙國。信陵君竊符救趙,此後在趙國住了十幾年,期間很多門客都拋棄平原君而投奔於他。後來魏王數次派人催促,信陵君才回到魏國。在帶著五國聯軍打敗秦國後,秦國派人離間信陵君和魏安釐王。因為得不到魏安釐王的信任,所以信陵君每日沉湎酒色,抑鬱而終。
平原君趙勝。趙勝是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的弟弟,在趙惠文王時期,他便開始為相。趙惠文王死後,趙孝成王即位,趙勝繼續擔任相國一職。長平之戰開始後,趙王派趙勝向魏和楚國求助。信陵君因為是趙勝小舅子,所以趕了過來,而楚國則由他和毛遂親自前往遊說。最終在毛遂的三寸不爛之舌下,楚王派春申君黃歇帶軍出戰。在援軍到來前,趙勝為激勵城中百姓守城,散盡家財。後來楚軍和信陵君援兵趕到,解了邯鄲之圍。後來趙勝於公元前251年去世。
春申君黃歇。黃歇是戰國四公子中,唯一一個不是貴族出身的人。他青年時曾四處遊學,後受到楚頃襄王的賞識。公元前272年,楚國被秦國打到遷都,黃歇奉命出使秦國求和。後來他與太子熊完一同在秦國為質十多年。楚頃襄王死後,熊完回國繼位,黃歇也被任命為楚國令尹,封春申君。之後在他的管理下,楚國國力蒸蒸日上,還曾帶領六國聯軍攻打秦軍於函谷關外。因為他擔心楚考烈王無嗣,所以用了移花接木之法,將自己的女人送入了宮中。後黃歇被家奴李園所殺。
孟嘗君田文。田文是齊威王的孫子,靖郭君田嬰的兒子,憑藉父親留下來的鉅額遺產,他在封地廣招各華人才,門下也有食客數千。最初田文被秦昭王請去秦國當相國,後來齊湣王繼位後,他又在齊國當了相國,還聯合韓、魏擊敗楚、秦。後來齊湣王因貴族田甲之事懷疑他,他又逃到魏國為相,並聯合秦、趙、燕滅齊,差點打得齊國國破家亡。齊襄王繼位後,田文保持中立。不久之後,他又去相秦。縱觀他的一生,就是在各國間跳來跳去,並無太大的愛國情懷。所以他死後諸子爭立,領地也被齊、魏吞併。
-
4 # 白衣友人
戰國四公子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 、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 、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這些人非富即貴,豢養的門客眾多,如孟嘗君田文有3000食客。究其原因無非三點:一是籠絡天下人才為我所用。如毛遂自薦、雞鳴狗盜等均是門客所為。二是暗中培養死士赴湯蹈火。趙氏孤兒、荊軻刺秦都是死士所為。三是彰顯貴族勢力影響廟堂。門客制度是層層附庸的封建制度的延伸,各國君主往往並不干涉貴族養士,反而可能覺得門客越多的貴族越有能力。
門客制度隨著秦朝大一統,強化了中央集權後逐漸沒落了。試想,在秦始皇時期有個貴族養了3000死士,那就是謀反,要滅九族的。名字沒了但崗位一直都在,只是換個稱謂而已,比如幕僚、謀士、參謀等等。一直到明清時期有名的紹興師爺,其實就是門客。到了現代,名字又有了變化,叫顧問。有政府機構的、有企事業單位的,不一而足。古代讀書人將滿腹才華賣於帝王家,謀取功名;現代學者將知識學問待價而沽,換點養家餬口的錢也未嘗不可。
-
5 # 當代曹植
戰國四公子擁有封邑,但不能私下養兵的,否則大禍臨頭,那就只能豢養門客了。
門客制度隨著秦朝大一統後,改頭換面,比如叫幕僚、謀士、參謀、師爺等等。到了現代,叫顧問。
綜上,現代人也是這麼做的,大公司大企業養了不少智囊,其實就是古代的門客。
-
6 # 哈士不是奇
戰國時期,有戰國四大名將,也有戰國四大公子。所謂的戰國四大公子,指的是當時四位十分有錢的貴族。他們因為有錢,所以豢養了很多渴望建功立業計程車人。
這些士人,有偷雞摸狗之輩,也有真正的治國之人才。總而言之,豢養士人,在當時是一種流行,就和我們以前的殺馬特髮型一樣。
現在我們看著很蠢,但它在當時就是很潮。
我們常說,某些事情之所以在當時流行,必然有著當時能夠流行的條件。戰國時期豢養士人也是如此。
戰國中後期,除了秦國外,其他國家依舊是貴族當道事實上,戰國時期是一個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過渡的時期。除秦國外,很多國家,諸如齊國,實際上已經有了提拔底層平民的觀念。
比如齊國的稷下學宮,就是當時文人們的樂園。在這裡,只要你有才華,你就能夠獲得一定的賞賜,這裡也是很多人一步登天的天堂。
但是哪怕是齊國的這種制度,依舊有著不小的瑕疵。因為如果你不是貴族,你想要進入齊國的權力中心,是難上加難的。
事實上,就算你是貴族,如果不是嫡系血脈,那麼也很難進入齊國的權力中心。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田單。
五國伐齊,樂毅連破齊國七十餘城,齊國幾乎滅亡,最後是田單以一己之力,復興了齊國。可以說,田單就算算不上戰國最頂尖的名將,但也算得上是齊國最頂尖的名將。
可就是這樣的名將,在齊國卻並不受重視。
在樂毅伐齊之前,田單只是一個市掾,負責管理市場秩序。原因僅僅是因為他是齊國遠房宗親。
事實上,齊國算是好的了。楚國更加嚴重,吳起喊出的那句“楚國封君太眾”絕非虛言。
反觀秦國,秦國的軍功爵制,消除了貴族和平民之間的界限,使得普通人也有機會能夠封爵獲賞。
人們常常嘲笑魏國是秦國的人才儲備庫,但這真的是制度上的劣勢。同樣的功勞,在秦國能夠獲得巨大的封賞,而在他國可能只能獲得微末賞賜。
如果大家都這樣也就罷了,可偏偏有秦國這麼個異類,那麼人才自然都樂意去秦國。
豢養門客,就是為了和秦國相抗衡山東六國和秦國不同,秦國長期遠離中原文化,遠離西周文化,對宗法制等制度的抵抗力比較強,因此可以較為容易地施行變法。就算是如此,秦惠文王也不得不殺商鞅安撫人心。
中原的那些國家就更不用說了,貴族勢力之龐大,貴族思想之根深蒂固,根本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
那麼,難道就看著各國的人才紛紛流入秦國嗎?當然不會,於是就出現了豢養門客這樣的行為。
山東六國貴族勢力龐大固然不假,但這同樣意味著這些貴族十分有錢。比如齊國的孟嘗君田文,齊威王田因齊之孫,家世顯赫,財產豐厚。
為了吸引各國的人才,孟嘗君就開始招納門客,只要你有才能,無論是什麼才能,我全都要,而且獎勵豐厚。在這樣的風氣下,很多人就會慕名前往孟嘗君帳下,做他的門客
其他幾個公子差不多也是這樣的情況,這才是戰國四公子豢養門客的最終目的。
-
7 # 以古觀今
門客就是食客,有一句話是“食君之祿,擔君之憂”,門客的服務物件就是他的主人。他們各盡其能幫主人辦事,或出謀劃策,或奔走各國,有的甚至捨棄自己的性命。他們和主人之間就是豢養與被豢養的關係,是主人行使權力的工具。
門客文化的流行,有它本身時代的特定性和必然性,門客文化興起於春秋,風靡於戰國,隨著封建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帝國秦朝的出現,門客文化逐漸走向衰亡。
特定的歷史環境衍生出門客文化隨著西周的滅亡,各諸侯國漸漸不滿屈尊於周朝的統治,表面上都以周天子為領袖,暗地裡蠢蠢欲動,小算盤打的啪啦響。於是各大諸侯國之間借各種由頭髮動戰爭,勝利的一方可以代周天子行使統治諸侯的權力。小的諸侯國直接被大諸侯國吞併,這使諸侯國的數量逐漸減少。
一、諸侯國的不斷減少,促進了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一些原來的貴族地位一落千丈,他們不甘成為被剝削的底層人,而各諸侯國掌握權勢的都是本國的宗親貴胄,這些沒落的貴族於是只能依附權貴,過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日子。
二、到了戰國時期,戰爭規模逐漸擴大,人員傷亡數以萬計,人口銳減,直接導致了大片土地無人耕種,成為荒地。於是,很多諸侯國,如魯國就規定,只要百姓願意,他們可自由耕種那些土地,只需上繳部分農產品。這樣土地就從原來的公有制變成了私有制,這一舉措促進了經濟的大力發展,推動了人類從原來的奴隸社會步入了封建社會。
三、原來只有貴族子弟接受教育,現在普通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於是各國間出現了許多知識分子,他們遊走各諸侯國,評析時事,抨擊朝局,並提出了各種觀點,從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他們大多有遠大的抱負,為了一展才華,很多都成了諸侯朝臣的入幕之賓,即門客。
政治格局的變化和經濟、文化的繁榮讓門客文化逐漸盛行起來,對於貴族而言,豢養門客本身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戰國末期,為了抵抗強大的秦國入侵,各諸侯國更是竭力蒐羅人才,其中最有名的是戰國四公子,他們禮賢下士,招攬能人異士,擴大自己的勢力。《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長平一戰,秦軍大敗趙軍,趙國公子趙勝奉趙王之命出使楚國求兵解圍,臨行的時候挑選20各文武雙全的門客一同前往,可是最後少一個人。後來他的門客中有個叫毛遂的自己到他跟前推薦自己,最後促成了楚國和趙國的結盟,從此平原君趙勝便奉毛遂為上賓。
大一統封建君主政權的建立加速了門客文化的消亡秦始皇一統六國,建立封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國家後,隨著諸侯貴族的沒落,門客文化也隨即解體。不過,每逢朝代交替,門客們又重現江湖,幫助自己的主子爭權奪勢,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每個王朝的建立都離不開他們的功勞,從這方面來看,門客文化間接地推動了封建社會的程序。
綜上所述,門客只是特定時代的產物,並且時效性很短,但他們對社會的發展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回覆列表
1、對人才的需求。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爭霸,常年戰爭不斷。在這樣的亂世,人才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這些門客大多是有才能的人,他們中有謀士、說客、刺客、保鏢等。各諸侯國的卿大夫招賢納士,豢養門客,擴充自己的勢力。
以養士著稱的“戰國四公子”就是出於這個目的,他們禮賢下士,網羅人才,吸引各諸侯國有才能的人來為他們服務。而這些門客也的確能在關鍵時候為主人分憂解難。
秦昭襄王聽說孟嘗君田文很有才幹,就任命他做了秦國的國相。但由於田文是齊國公子,秦昭襄王不信任他,還聽信讒言要殺他。田文的門客中有一個會披著狗皮偷東西的人,還有一個模仿雞打鳴的人,在這二人的幫助下,田文死裡逃生。這個故事,後來衍生出“雞鳴狗盜”的典故。
邯鄲之戰時,平原君趙勝想從自己的門客中選取20個有才能的人,跟他去楚國搬救兵。趙勝選了19個人,再也選不出合適的人了。他的門客中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認為自己可以完成任務,站出來推薦自己。到達楚國後,毛遂憑藉著自己的智謀逼迫楚王出兵幫助趙國,幫助趙勝,這就是歷史上毛遂自薦的故事。
2、財富和地位的象徵。
門客是當時貴族財富和地位的象徵,養門客要花費大量的錢財。哪位卿大夫養的門客越多,就證明他越有錢。有權勢的卿大夫出門,車馬相隨,左右相擁,特別風光。
豢養門客成為當時上層社會的一種時尚,別人都養,你不養就out了。商人出身的呂不韋當了丞相之後,也效仿“戰國四公子”豢養門客。他從各諸侯國招聘人才,給予優厚的待遇,人數最多時有三千多人。嫪毐發家以後,也開始養士。當時的卿大夫喜歡養門客,和現在的有錢人喜歡開名車、戴名錶、買名牌包包類似,都是為了滿足虛榮心。
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門客。例如:商鞅在魏國時就曾為公叔痤的門客,荊軻是燕太子丹的門客,藺相如、李斯等人也都做過門客。那麼,這些門客都是些什麼人呢?
門客中相當一部分人是蹭吃蹭喝的。做卿大夫的門客,包吃包住又發工資,還可以仰仗主人的名氣在社會上享受特權,這吸引了很多人濫竽充數。嫪毐曾經是呂不韋的門客,當時的嫪毐沒有什麼大志向,就想混吃混喝。後來嫪毐的天賦被呂不韋發掘,一步登天,成為秦國的權臣。
當然,門客中不乏有真才實學的人。這些人胸有大志,他們輔助主人,為主人出謀劃策,希望被重用,實現自己的抱負。做門客,也是很多人進步的階梯。豢養門客的人都是各國的貴族卿大夫,大都有權有勢,甚至能左右一個國家的朝政。很多有才能的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卻沒有途徑,就會去做貴族的門客。如果才能被主人認可,就會向國君舉薦,委以重任。
藺相如曾經就是繆賢的門客,後經過繆賢的舉薦,被趙惠文王重用。後來,藺相如順利完璧歸趙,維護了趙國利益。澠池之會中智鬥秦昭襄王,儲存了趙國顏面。
李斯曾經做過呂不韋的門客。呂不韋欣賞李斯的才能,讓他做了郎官,李斯才有機會接觸到秦王嬴政。得到嬴政的賞識後,被任命為客卿。後來李斯幫助秦王統一中國,做了秦帝國的丞相,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大名。
很多門客都是有骨氣的忠義之士。秦王免去呂不韋的丞相職務後,把他遣回封地。呂不韋的三千門客並沒有因為主人的沒落而樹倒猢猻散。而是跟隨呂不韋去了洛陽。
晉國大夫智伯被殺後,頭顱還被趙毋恤做成了酒器。智伯的門客豫讓,想為主人報仇,幾次刺殺趙毋恤都沒有成功。趙毋恤認為豫讓是忠義之士,不忍心殺他。豫讓請求刺殺趙毋恤的衣服,代替趙毋恤,為主人報仇。趙毋恤同意了,豫讓用劍刺了幾下趙毋恤衣服,就自殺了。豫讓還有後來的專諸,荊軻都為了報答主人付出性命,是門客中的忠義之士。
春秋時期的貴族卿大夫豢養門客,其實也是一種交易。兩者互相利用,各取所需。主人豢養門客,是為了讓門客幫助自己。門客得了主人的好處,就為主人辦事,有的人甚至為報答主人原意付出生命。總的來說,卿大夫和門客的關係,類似於現在的僱傭關係。
而到後來被漢武帝禁止了,後來又斷斷續續存在過,到了元明清就徹底消失了,差不多明朝就沒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