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兒?
8
回覆列表
  • 1 # 文遠筆談

    1. 父女情深,兒女情長,愛人別離,感人肺腑;

    2.遠離家園去外太空去最遠得地方去探索和尋找未來的家園——激勵人心,恢宏大氣;

    3.音樂節奏多變,韻味十足且扣人心絃!

  • 2 # 暴雪工程師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 很多人認為劇情充實感情豐富 科幻與情感結合地恰到好處 但是我認為牛逼之處在於編劇強大的邏輯還有漢斯季末的配樂

  • 3 # 沬嬌陽

    怎麼說呢!不管是電影或者是其他藝術形式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東西。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受教育程度都不一樣導致的。特別是電影每個人的欣賞角度也不同。有的喜歡看場面,有的喜歡看動作,有的喜歡看故事。所以真的不必看別人的影評自己喜歡就好。

    再說說我對《星際穿越》的一點理解吧!首先從故事來說本片故事很簡單就是一個末世之後人類自我拯救的故事。本片突出的是在末世中單個家庭家庭親情。以父女的情感線為推動力引導故事的發現。場面上來說是我比較喜歡的。本片展現的宇宙的靜和飛船的動,很好的表達了一個真實的宇宙景象。在一些設定上也比較考究。演員表現很到位。鏡頭的運用也很好。總體來說是個好電影。但是為什麼有人說他沒有以往諾蘭的片子好呢。我什麼是這片子較以往的片子引發的哲學思考少吧!

  • 4 # 嘿嚇著了吧

    我試著解答一下為什麼最後男主說是我們自己拯救了自己,是我們自己造的那個蟲洞,造了那個超維空間。電影中不是還有個B計劃嗎?女主就是帶著5000受精卵降落在一個宜居星球,但她到達的時候,因為黑洞的影響,實際上她是發生了時間穿越,到達的是地球時間很久以前的星球,幾萬年也許幾十萬年前都可能,總之在這裡人類得以繁衍並進化出新的先進文明,但他們從沒忘記自己的母星,並立志重返母星。當他們終於有能力重返地球,看到地球的情形聰明的他們自然知道原來時空發生了錯亂。這時的他們無論身體進化還是文明都已和地球相距巨大無法再直接接觸,他們就在背後默默引導人類完成拯救任務。最後男主再次出發尋找女主,而這時女主已經是那個星球遠古的祖先了。

  • 5 # 戴上面具才是我

    這部電影的要素有: 科幻 科教 懸疑 驚悚 動作 愛情 情感 幽默。這部電影會讓你對物理學和天文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情不自禁的去查閱什麼是引力,什麼是時空,什麼是維度,什麼是蟲洞,什麼是相對論。也算是對普及科學知識做出了巨大貢獻。就算是影片的背景音樂,也算得上是史詩般的配樂,好點的耳機,躺在床上,冥想吧。總之,牛逼的一塌糊塗。

  • 6 # 行雲流水19741117

    整個片子是用科幻的手法演繹了人間的愛。同時又兼顧了場面,驚險,人性,imax和普通版各看了一遍,我覺得比肖申克,教父這兩個imdb排名最靠前的片子好不知道多少倍,如果imax再放,我還會再去看。

  • 7 # 獨木娛樂舟

    《星際穿越》是一部優秀的作品,這是毋庸置疑的,IMDb評分8.6分,位列第32名;

    豆瓣評分9.1分,位列第40名。

    電影的劇本並不向諾蘭之前的作品《盜夢空間》《致命魔術》《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那樣優秀,但也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合格故事。

    除此之外,亮點頗多!

    一.劇情有科學基礎

    好的科幻片,除了想象力之外,科學性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電影的基礎、核心。

    就像電影《唐人街探案》,雖然某些情節有些胡鬧,笑點低,但核心是地地道道的本格推理,邏輯清晰縝密。有這樣的核心做保證,作品的質量不會差。

    導演諾蘭請來了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當科學顧問,保證其科學性。

    比如電影中的蟲洞,就是由基普定義的方程式構建出數學模型,並交給劇組的動畫師將其形象化。

    這也說明了諾蘭做電影的認真,這是導演和編劇對觀眾的尊重,對自己的尊重。

    二.時間概念符合邏輯

    星際穿越中玩“時間概念”的地方很多,比如1小時7個地球年的星球,比如男主修改時間線拯救自己。

    1.時間悖論以及給人的啟發

    這是科幻電影中常用到的概念,我們熟悉的祖父悖論:一個人回到過去,殺死他的祖父,他就不會出生,無法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祖父,所以人類無法回到過去的時間。

    而星際穿越給了我們新的啟發:

    祖父悖論只是我們的邏輯,能隨意修改時間的五維人類是不會讓祖父悖論發生的,否則會影響時間線的穩定。只要讓它符合邏輯,穩定存在就可以了。

    三維空間中,凡事都有起點,比如著名的問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而按照電影的中的理論,完全可以在人類發展出高度文明之後,讓雞穿越到古代,生蛋,然後開始雞類的繁衍。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無所謂,只要兩者都合理的存在在時間線上即可。

    男主沒有回到過去,而是利用引力波的特性向過去的時間線傳達資訊,變向的修改了過去,符合邏輯,簡直完美!

    男主所作的一切,可以說是宿命,他註定要向過去的女兒傳達資訊,拯救自己,拯救人類,而這宿命是神仙一般的高階文明早就設定好了的。

    這是不是像極了佛教的輪迴,道教的因果呢?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啊!

    2.時間的相對性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指出:當一個物體的質量非常大的時候,它的引力會造成周圍空間的扭曲。

    假設有兩個相距100米的點,在兩點中心放一個質量極大的物體,兩點之間的距離本來是直線,經過空間扭曲之後直線變成了很長很長的弧線。而這兩個點的距離,在沒有處在空間扭曲位置的人來看,仍然是100米。

    電影中處於黑洞邊緣的水星球1小時是是地球的7年,男主眨一下眼,在太空船上等待的黑人卻看了好幾天。

    這就是時間的相對性。

    有沒有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的感覺呢?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啊!

    三.寂寞漢子的史詩級配樂

    電影中配樂有兩處極為精彩的部分:

    1.Mountains

    水星球上滔天巨浪向飛船湧來時的配樂,用錶針轉動時的滴答聲暗示時間的緊迫,不斷加速的音樂像極了巨浪來襲,極具壓迫感,簡直讓人窒息。

    2.no time for caution

    男主手動對接飛船時的配樂,這段可以說是整個電影的高潮部分,旋律的不斷重複象徵著飛船的不斷旋轉,對接前的一刻簡直讓人汗毛豎起。

    這樣的史詩配樂讓電影直接提高了一個檔次。

    四.用時間突出親情的珍貴

    親情是人類最寶貴的感情之一,而隨著年齡的增加,和親人聚在一起的時間往往是越來越少了。

    電影中的1小時地球7年,可以說是最大的時間流失了。只過了1個小時,你的女兒就長大成人,兒子結婚成家還有了孩子。

    對於自己的孩子,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看著他們長大,時間是相對的,人生也變成了相對的,無法一起成長,一起變老的親人,還能算親人嗎?

    男主回到地球上,面對白髮蒼蒼、兒孫滿堂的女兒,心中的滋味,我們無法理解。

    五.電影中一些有意思的細節

    1.電影中的沙暴,莊稼顆粒無收,取材於美國上世紀30年代的真實事件,由於全球工業化,現在的沙塵暴比美國當年的更髒,雜質更多

    看看中國的沙塵暴和霧霾就知道了。

    2.土星附近突然出現的蟲洞,是高維度文明為了拯救人類而開啟的一扇門。

    之所以選擇土星,是為了致敬電影《2001太空漫遊》。

    3.電影中的機器人造型,是向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的神秘方塊致敬。

    不過也有一種說法是:諾蘭只是喜歡極簡的造型。

    五.電影中的一些小瑕疵

    1.真正的宇航員都是比較矮的,男主和女主的身高......

    所以小四比較合適!

    2.飛船升空仍然是利用火箭推進技術,感覺有點技術落後。而且飛船離開黑洞附近的幾顆高重力行星時並不需要火箭助推,前後是否有些矛盾?

    3.黑洞的引力巨大,任何接近的物體都會被無限拉長,就像拉麵條一樣,而男主卻毫髮無傷。

    4.飛船操作現在都趨向自動化,電影中男主卻多次手動操作。

    有人說著是象徵著男主想要操縱自己和人類的命運,但電影卻講的是宿命,男主的一切已經被安排好,這是否有些衝突呢?

  • 8 # 浪跡的人生

    我想這部電影給觀眾最大的福利,也是之前所有影片做不到的,就是用極其準確和嚴肅的物理學構建出了黑洞以及五維空間的視覺效果,讓我們觀眾能夠直觀地看到黑洞最真實是什麼樣的,五維空間最真實是什麼樣的,當原本對此一塌糊塗的我們看懂了的時候,那種醍醐灌頂的感受,簡直可以用頓悟來形容,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

  • 9 # 模擬評論

    作為一個科幻迷,我很喜歡這部片子,影片用真實的物理定律向我們解釋了相對論下的穿越是怎麼回事,當然沒看懂的朋友確實需要補補一些基礎科學。仰望星空,只要我們有技術實力能長距離傲遊太空,那麼片中場景就是星海本身的潮汐脈動,質量,速度,時間交織在一起,讓遠征者面對無數種選擇與可能。

    影片有兩大亮點,其一,是對於黑洞的視覺呈現,由於引力透鏡的作用和其本身屬性,我們看不到洞裡,卻可一窺洞周的星光曲線,而立體描繪這全向塌縮至一個點的不可見的三維巨洞導演做到了,起碼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看著飛船在黑洞邊緣的飛行特效,讓所有人都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到了這星海大漩渦的壯觀與驚險,要知道這個建模是與國際物理權威學家反覆探討過的,科學家們用數學描寫黑洞,而諾蘭打造了一個視覺化的畫像。很多商業化電影的導演恐怕根本不願花精力在這晦澀難懂的解構與再造上,更別提修正其科學依據,因為在很多人眼裡科幻片只要天馬行空,奪人眼球就有意義了。其二,影片將事件目標星球設定在了黑洞引力場邊緣的行星,灌注影片大半篇幅將時間膨脹的相對論概念轉化為故事核心懸念,當主人公曆盡千辛萬苦找到僅僅早於自己不久前到達的隊友時,那種驚恐的觀感與失望的悲情便瞬間詮釋了時間在相對論中的那不可思議的變化。它可以是奇妙的,也可以是恐怖的,然而這只是人類征服太空時需要面對的一種普遍性問題,諾蘭給出了一種不太好的預想,但卻符合實際,也更吸引觀眾,峰迴路轉的劇情成了科普的最佳註腳。

    除了讚美,影片也有一些不足,末世地球的科技水平在影片裡呈現出了炙熱與冰冷的兩極,束手無策,近乎原始的貧民跟成天研究終極演算法企圖原地瞬移的科學狂人間有了讓人費解的代差,似乎黔驢技窮的人類正在祈禱奇蹟出現帶領種族飛昇,絲毫看不出末日前世間眾生求生的掙扎與自變。當影片男主角飛入黑洞中心時,那種對超空間的描繪也是一下子從嚴謹科幻跌入到了玄學臆測的一端,主角仍是人形,時空已分層塌縮,還有可觸卻不可及的回溯溝通方式,讓我這類科幻迷大呼失望。至於其後的人類自救,結局時空選擇性出洞,則更多的是為了這個大片能在正能量指導下善終。不過在我看來,諾蘭開了個好頭,卻仍收了個蛇尾。

    瑕不掩瑜,導演畢竟不是學者,諾蘭在商業與科學間取了中,這個中取的不錯,符合科普水平,不失大片風範,更開創了多項先河。無論您看的是思緒萬千還是燒腦萬分,這部影片都成功的吸引了你的注意,讓觀眾在看的同時積極地思考了生活以外的更大命題,他成功了!

  • 10 # 電影鏡頭讀名著

    我贊同影評人magasa所說的,諾蘭是一個庸俗的天才:他是一個膚淺的創作者,他擅長精密複雜的思維遊戲,他為觀眾提供解謎帶來的快感,他的敘事結構精緻巧妙,他是主流商業電影的革新者和改良者,但還談不上是顛覆者,因為主流商業電影也不歡迎顛覆,它只是接受改良。

    星際穿越》某種程度上是分裂的,因為這部影片所能具備的敘事規則和討好觀眾的需求已經讓諾蘭設定了其中的“愛是好萊塢敘事的永恆法則”。但是,對很多苛求的影迷而言,愛無法解決任何物理現象,也不能掩飾影片敘事中對現實問題的軟弱無力。愛不科學,愛的規則不符合物理學的法則,更不符合硬科幻的敘事標準。

    影片給出了許多現實問題,比如解決地球沙塵暴和即將到來的饑荒;還有很多物理問題,黑洞,三維空間,甚至五維空間;乃至敘事問題,卡西·阿爾弗萊克飾演的湯姆生死未卜,沒有任何交代,成為了這部電影不斷遭人詬病之處;還有那個不必要的結尾,固然是為了展示了一個未知世界的瑰奇想象,但是這種想象更像是為了滿足好萊塢電影的光明結尾的需求。而不是為了影片本身的需求。影片本身的需求沒有任何解答。當然,一部電影不會給我們所有問題的答案,但是一部電影根本就沒有想解決問題,只是一味地規避問題,並且將問題都歸結為一個俗不可耐的“愛”之中。這種巨大的失落是影迷們無法接受的。

    因為我們原本以為諾蘭會“革命”的地方,他卻用“妥協”了。他為了滿足和討好好萊塢電影的主流價值觀,甘願放棄了自己精心構築的科幻史詩。

    所以《星際穿越》留給我的印象,還不如阿方索的《地心引力》,更不要說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這是大師與工匠的區別,庫布里克所奠定的科幻電影探索,已經深入了各個領域,《地心引力》的出彩也只不過是對其中一方面做到了極致。《地心引力》敘事上的單薄是故意的,因為只有如此,才能集中在技術層面全力以赴,從而大放異彩。但是《太空漫遊》對世界觀的設定已經超越了主流電影的敘事維度,這部電影的世界觀是整個宇宙的,涵蓋了所有的生物,包括動物,人類,機器人和外星空。而《星際穿越》的世界觀看似是關於人類未來的探索,結果證明只是一個家庭的世界觀。簡單說,如何回到過去,改變現在,從而可以不跟家人分離。愛家是這部電影唯一的是世界觀,而對一部科幻電影來說,這是一種很糟糕的世界觀。

  • 11 # 優優飛揚

    簡單來講,捧《星際穿越》的比踩的多。

    寫《故事》的羅伯特麥基對它非常不滿。

    簡單摘取一些隻言片語:

    如果有 1 到 10 分的話,我給《星際穿越》打 3 分。這部電影的故事講得很糟糕。它很做作,而且煽情,電影裡的人們都在哭來哭去,麥康納在那哭,馬特·達蒙也在那哭,如果一個導演讓演員用這種哭了又哭的方式去演戲,那就意味著他根本想不到別的辦法。他不知道一個人在面對某些事情的時候應該如何表現,於是就說,那就流些眼淚吧,觀眾也就會動感情了。

    作為一枚小影迷,我看完《星際穿越》也是哭的不行。我是文科生,理科生都可以寫劇本了,讓文科生怎麼辦啊!

    作為文科生很絕望啊。

    當然,作為一部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並不難懂。科幻為殼,親情為裡,裡面沒有炫酷到沒有朋友的敘事邏輯——諾蘭似乎拋棄了他在敘事結構上的努力。那些還沉浸在諾蘭《記憶碎片》的影迷們,會為這種通俗易懂不適應?

    當然,想要了解《星際穿越》能夠在科幻片歷史上爭取什麼席位,這是時間證明的課題,容不得我插嘴。只說一些個人之見,對於科幻電影而言,看五十年,我們能看到《2001太空漫遊》;看二十年,我們能看到《星球大戰》;看十年,我們能看到《駭客帝國》;看五年,我們能看到《阿凡達》;看三年,我們能看到《地心引力》;看今年,我們只有《星際穿越》。可以說,《星際穿越》絕對是2014年最不可忽略的科幻鉅作。

    對於看《星際穿越》的觀眾而言,看到太空背景,父女情深,潸然淚下,擊節歎賞。而對於看慣科幻電影的人而言,這種宏達的敘事框架下面,就是為了講述一段不可分割的親情,僅此而已。當然,我這樣講,勢必會引起眾怒。

    最後,想說一句,對於《星際穿越》這種IMAX電影,去影院看和在電腦上看,絕對不是同一水準。如果說,在影院看親吻到了美女,在家看頂多是吻到美女的照片。

  • 12 # 勳魚墨墨

    這部電影不用看影評,只用去電影院看IMAX,自己感受!

    我自己在電影院2刷,在家又看了6遍,凡是覺得生活中遇到難過的時候,不知所措的時候,就會去看這部電影。它激勵我思考人為什麼活著,以及人類可以為愛孤注一擲到什麼程度,勇敢到什麼程度!

  • 13 # 小城通

    【星際穿越】每一步的跨越必定是孤獨的昇華

    編輯/黃昏雪很溫暖

    無論是之前介紹的影片《我是傳奇》還是《我,機器人》,又或者是今天小編推薦的這部影片《星際穿越》。每一部都講述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每一部都讓人深刻體會到了孤獨感,重點是影片都絲毫沒有刻意去表現但是卻讓人深刻體會。細想一下, 我們的每一次進步何嘗不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孤獨”所換來的呢?

    看小說,線上閱讀woweiqu.com,你懂小說,搜書神器,暢快體驗!

    1.故事和人物背景

    首先故事的背景就是很讓人絕望的,地球的環境已經惡化,漫天的沙塵暴(如果你住在北京可能覺得電影裡的沙塵暴不算什麼但是對於美國或者歐洲國家來說這樣的天氣就是世界末日了),除玉米以為的作物很難種植。其次是人物的設定,Cooper本是宇航員現在卻只能在家遙控拖拉機種田,或者hack阿三宇航局做了十年布朗運動的無人機。之前的事業單位NASA也因為勞民傷財被關閉,甚至被抹黑到連阿波羅登月都被否定,養老金什麼的就更別想了發不出來的。Cooper的老婆因為沒有了核磁共振腦子裡的腫瘤沒有發現撒手人寰。(大家都知道諾蘭的電影一定會死老婆,管你是小李子還是蝙蝠俠,都得死)兒子也被告知要繼續當一個farmer上大學什麼的就別想了。唯一的精神支柱是一個可愛聰明有冒險精神看上去完美繼承了自己基因的女兒。唯一不慘的事情是誤打誤撞碰到了安妮海瑟薇這個大美妞,這樣堅強的女性角色出現在諾蘭的電影裡絕不會讓人意外,但是大美妞並沒有和主角擦出什麼火花,而是和她父親一起告訴自己:你要踏上一條歸期未知目的地未知的太空之旅,不然你的女兒就會死。這種選擇題無數次出現在現實生活,看似你有的選,實際上你沒得選。

    2.孤獨感

    《星際穿越》在營造孤獨感上極其成功,成功在絲毫沒有刻意去表現但是卻讓人深刻體會。永恆號在升空後無聲的微調變軌,旋轉中略過巨大的木星,渺小的人類的造物,一個寂靜無聲的,空曠而真實的宇宙。許多太空題材的電影都會有宏偉的太空戰艦,在太空戰艦飛行的鏡頭中鏡頭總是拉得很近讓並配合上引擎的轟鳴聲,這樣是為了產生一種近乎自我欺騙的力量感,讓觀眾感覺到人類宏偉的太空鉅艦似乎能征服一切宇宙空間。但《星際穿越》中的關於永恆號的鏡頭除關鍵性點火和對接外大多數是遠景,略過木星,進入蟲洞,強行對接和利用黑洞引力加速時都以遠景為主,和飛船身後巨大的星體的體積對比而顯現出的渺小和孤獨。永恆號像是一顆種子,源於一株被吹散的蒲公英。儘管在這部電影中出現了各種角色人物,但是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孤獨。並不是每一個都對孤獨有所恐懼,但是隻有恐懼孤獨的人才能體會自己和他人的孤獨。本片第二孤獨的,是在計劃中穿越蟲洞前往未知星球的12位科學家。他們完全不知道自己會在著陸後面對一個怎樣的世界,並且每個人都像曼寧博士一樣清楚的知道,如果這個星球不適合生存,如果自己不發出訊號,那麼自己就將永遠是這個星球上唯一的人類。一個人在一個陌生的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上等待死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種事連雲天明都很難接受。第三孤獨的是安妮海瑟薇扮演的艾米莉亞,這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她的孤獨源於她是布蘭德教授的女兒,是Plan B的肩負者,也源於她的愛人是12位先驅者的一員,在一顆未知星球上生死不明。她在那顆宜居的星球上建立了能夠繁育人類的營地,但是陪伴她的只有這顆陌生星球的風和逝去愛人的墳墓,她對人類已經獲得了拯救這一件事毫不知情。第四孤獨的是布蘭德教授,這個已經風燭殘年的老人不得不肩負肩負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使命,他必須要計算出那個掌控全人類命運的公式,他就像是三體裡執劍人羅輯一樣,羅輯有多孤獨他就比羅輯還要孤獨,因為他知道這個公式缺乏必要的引數而無法得出,而地球上人類的命運就是滅亡,而他必須為自己的失敗而招致的這些人類的滅亡負責。主角的孤獨和無力稍後再提,我先說本片最孤獨的最孤獨的是對這一切,對太空一無所知,在空間站升空之前只能等待死亡的地球上的大部分人類。就像現實中的人類一樣,永遠滯留在這個連滄海一粟都算不上的星球上等待死亡。

    3.距離和時間

    這部《星際穿越》的觀影群體以年輕人為主,故事的主線卻展開於父親和女兒之間,這樣的設定可能是基於諾蘭目前的家庭生活狀態,他有一個小女兒名為Flora,而這部電影在拍攝期間的假名則是“Flora"s letter”,但這樣的父女之間的分隔和別離很難讓和父母一起度過成長階段的大部分觀眾有完全的共鳴。如果修改一下劇本,Cooper是一位剛剛進入NASA的年輕宇航員,而Murphy則是Cooper青梅竹馬的好友兼戀人,是Brand教授的助手(刪了Cooper的那個傻兒子),改變為這樣的設定絲毫不會影響故事的中間內容,高潮部分和結局,但是能讓大多數觀眾更好的理解,距離和時間。這是一個異性戀,異地戀,異星戀,最後發展為異維戀的故事。Cooper的孤獨在於,他必須選擇離開自己最愛的人,才能拯救自己最愛的人。Murphy的孤獨在於,在自己有限的生命的生命裡,自己最愛的人,都不能和自己在一起。愛一個人但是必須離開一個人是一個男人最孤獨的時刻之一,無論這樣的離開怎樣定義比如霸王別姬時的項羽。比如離開直子所在療養院時的渡邊。距離就是距離,每一個有過異地戀經歷的人都能體會到距離是一種怎樣的東西。而《星際穿越》這樣的異星戀,起距離之遙遠已經阻礙到了通訊。如果一個人要相隔半年,一年,三年,十年才能收到你愛的人的訊息,他會不會瘋掉?其實不會,電影裡不會,現實裡也不會,我就三年沒收到。之所以提及自己,是為了更好的表述和電影中一樣的一種感情。遺憾。這麼多年的時間裡,我們都在同一個星球,但是這麼多年你美好的生命裡,我卻從來沒有參與過。這麼多年的時間裡,在我所經歷的驚險或無趣的冒險中,你卻從來沒有出現過。但是我一直愛著你。

    Cooper和Murphy之間其實就是這樣。沒有你,我經歷的時間和事件似乎毫無意義,我想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他會流淚。然後之後很久的某一天收到了你的訊息,你長大了,或者說,變老了,從未想過你變老的樣子,本以為你會永遠美麗青春永駐。從未如此難過,因為都不知道你怎麼了怎麼了,就變老了。然後我還是一個人在離你很遠很遠的地方,依然愛著你,依舊無法參與你的生命。

    你懂小說,支援線上免費搜書看書,記住woweiqu我委屈到康姆。

    4.無力感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進入了五維空間後,揭開了幽靈的謎底,Cooper試圖透過各種手段引起Murphy的注意。

    周圍流動著的具象化的時間,就像一堵堵牆,形成了一個監牢

    我覺得這樣的表現手法算不上獨到,很多人都曾想過用類似的手法表現時間,因為這樣可以體現出:每一個人現在的處境,都由自己親手,用過去時間築建而出。

    之所以來到這裡,之所以離開,之所以半死不活,都是自己所決定。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改變過去的某些決定,那樣自己當下的人生就會更加美好而不同。

    但是“無力感”產生於,知道過去是無法改變的。

    而這個黑洞中的空間,是“他們”創造的

    看到這裡還沒睡著的,都知道“他們”在現實世界不可能存在,儘管五維空間可能的確存在。

    如果想要修正自己過去的一個重大錯誤,想要完成自己沒能完成的事情,想要獲得和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的可能,請做好付出的一生的努力為代價的覺悟,

    現實和過去,怎麼可能推幾本書,砸幾堵牆,發一發摩斯電碼就改變。

    但還是忍不住去思考,若是存在有一個五維甚至六維的空間,是不是已經過去的時間就可以改變。

    還是忍不住想要改變已經做出的決定。

    還是忍不住會想是不是有一個平行延展的時間線,相愛的人可以一直在彼此身邊。

    《星際穿越》告訴我們:愛可以穿越時空。儘管看完電影后的絕大多數人,都沒有信。因為所在的時空,暫時還沒賜予我們沒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念,去相信這句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nba全明星名單已出爐阿德巴約真的是最該被替換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