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doctor
-
2 # 黃子薇
因為力所不能及,以自己當下的能力根本無法達到事事如意的結果,人的心中會產生一種偏執和嗔恨。說到底,還是能力與欲求不匹配造成的結果。而唯一要解決這個極端偏執,妄想,幻覺的行為這就需要我們暫時放低一點心中的欲求,告訴自己,我先放地一點點,以後再慢慢上來就是了,不著急。心中的欲求降低了,這些心理因素都會隨之緩解。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哦,之後我會更新更多一針見血的心理情感乾貨喲
-
3 # 廣漂創客阿明
偏見:以“盲人摸象”為例,假如你對”象“的認知也是空白的,但聽到了10箇中的6個盲人說”象“是繩子一樣的動物,那你就會覺得象也是繩子一樣,這樣就會產生一個偏差的結果!因為有經驗的人用他的經驗填補了你認知的空白。下次當你越到繩子一樣的生物,你就會覺得是”象“。也可以理解為個人思維模式裡的大機率事
妄想:結合自身條件,有機會變成現實,但相對來說機率較小
幻想:結合自身條件,變成現實的機會接近0
-
4 # 阿秘
看到這個問答,我想到了禪宗一個公案。六祖慧能在離開獵人隊到南方的寺廟時,兩個僧人在爭執“是幡動,還是風動?”六祖曰:“不是幡動,不是風動,是仁者心動!”
一切偏見,妄想,幻覺都是因為執著於對與錯,是與非,而難以不思善不思惡。
不去分別,讓自己靜下來,自然清者自清!而沒有偏見,妄想和幻覺。
-
5 # 誠心開始
有生理原因有心理作用,從心理角度講大概是負性事件造成的心理創傷,所以會對一些事特別敏感,容易“疑神疑鬼”。
-
6 # 追劇達人n
心理因素最為嚴重。大部分患上被害妄想症的人都是小時候家庭的不完全或受到長輩們不好的眼光,對他們產生猜疑,不悅。內心對被人防禦很強。
被害妄想症
是妄想症中最常見的一種,它是精神疾病的一個重要症狀。主要是指患者往往處於恐懼狀態而胡亂推理和判斷,思維發生障礙,堅信自己受到迫害或傷害,病人往往會變得極度謹慎和處處防備,還時常將相關的人納入自己妄想的世界中。
臨床表現
患者往往處於恐懼狀態,感覺被人議論、誣陷、遭人暗算、財產被劫、被人強姦等。且往往有自殺企圖,有著特殊的性格缺陷,如主觀、敏感、多疑、自尊心強、自我中心、好幻想等。
被害妄想是妄想症中最常見的一種。患者往往處於恐懼狀態,感覺被人議論、誣陷、遭人暗算、財產被劫、被人強姦等。被害妄想往往有自殺企圖,如不早診斷早治療易釀成大禍。發生妄想症的人,往往有著特殊的性格缺陷,如主觀、敏感、多疑、自尊心強、自我中心、好幻想等。這常與病人童年時期受過某些刺激,缺乏母愛,缺乏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等有關。
被害妄想症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種。“妄想”是指病人整天多疑多慮,胡亂推理和判斷,思維發生障礙,是精神疾病的一個重要症狀。患者可伴有幻覺,但無其他明顯的精神症狀。
妄想是思維變態的一種主要表現。妄想是一種在病理基礎上產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態的推理和判斷。妄想的內容連貫、結構緊湊者稱為系統妄想;內容支離、前後矛盾、缺乏邏輯性者稱為非系統性妄想。妄想內容一般都與個人經歷、社會和文化背景有關。有時明顯反映現實生活內容。隨著時代的進步,宗教、神力、鬼怪狐仙等內容明顯減少,代之以竊聽器、鐳射、電腦等現代科技的內容。妄想有時容易和正常人堅持的一些錯誤想法,如偏見、迷信、誤解相混淆,但後者這些想法主要是由於思想方法、認識水平、環境作用以及個人情感影響,缺乏科學知識等等。
專家建議
對於此病要避免患病,人們要注重培養健全的人格,培養多種有益愛好,保持思維開闊。如果長時間心情不舒暢,要學會自我控制,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閱相關的精神衛生知識,對自己的症狀做簡單的判斷,然後積極地自我調節:比如找朋友和家人談天交流,或者參加一些體育運動,或者是去觀光旅遊。
另外找心理醫生做心理諮詢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心理醫生會針對每個人的情況做出各種解決方案,逐步引導人們重回快樂生活。
因此,你樹立信心,相信一定能治好自己的病,並以順其自然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心理疾病,不要過多地注意症狀或勉強剋制症狀,以免增加焦慮和緊張。
-
7 # 高左
好高興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偏見,妄想與幻覺是怎麼來的,首先,我來說一下偏見,偏見來源於無知!妄想與幻覺來源於疾病,比如神經分裂症,這種病非常隱蔽,患者常常出現幻覺和妄想,很難與他們溝通,這種病,青壯年高發,只要早期治療,還是有效果的。
-
8 # 隨股而動
幻覺妄想綜合徵一般指的是以幻覺和妄想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綜合症。一般來說先會出現幻聽,也可以是其它幻覺。然後相繼出現妄想,比方說出現被害妄想,影響妄想等等。
妄想具有不繫統性,與幻覺之間的相互聯絡和相互影響。幻覺和妄想是各種精神病性障礙的一個常見的症狀,並沒有什麼特異性,但是持久存在的幻覺和妄想的組合,那麼它在臨床當中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
9 # 大大咧咧小胖子
我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會不會跟個人的性格有關係?比如說這個人性格比較孤僻,或者是比較內向,他經常不與外界交流,然後他自己也會小一些想法,還有一種會不會就是經常看一些小說?或者是看一些電視劇,然後沉迷在這個電視劇或者小說裡的某一個角色中,產生了她對這個角色的一些想法,他把自己想象成這個角色裡面的,這個人會不會就出現了這種情況?我遇到過一個就是精神分裂的患者,他永遠把自己想象中就是小說裡面的武俠人物,然後每天都拿一個棍子,或者是什麼東西去打打殺殺!
-
10 # 想到哪說哪
偏見,我認為是相對於正見而言的,就是非主流的,或者說不正確的認知。它怎麼來的?一般來說都是自以為是,這就是偏見的由來。比如說,你對女人開車有偏見,女人開車技術不靈。這就是你自以為是的認知。它一般不是來自於科學的判斷。但有時候,偏見也不見得錯比方說,哥白尼的日心說,當初就被正見一方認為是歪理邪說,以至於把他燒死了。但實際上,哥白尼才是正見,燒死他的才是偏見。包括達爾文也是,他的物種起源當時也被認為是偏見。因為他不符合主流神學認知嘛。
妄想,是指不理性,不切實際的想法。脫離實際就會產生妄想。比如你說,我明天就想賺1個億,這不就是妄想嗎?當然,假如你說,我的理想是成為世界首富。這不能叫妄想,這叫志向。但假如你只有志向,沒有計劃,不去實施,那就只能是妄想了。
幻覺,是指沒有實際感受,卻在腦中形成那種感受的體驗。它的產生就是大腦出毛病了,不能判斷是真實世界還是想象出來的感覺。比方你出幻覺大地在搖擺,而其實別人都感覺不到,事實上只是你的幻覺。
這三個詞都屬心理學範疇,而有相似的地方,卻有所不同。
下面這個地圖就是偏見,顯示了大家通常對這個省的刻板印象。而旁邊這個圖,顯示了妄想和幻覺對人精神世界的傷害。
-
11 # 海寶海寶
心理因素最為嚴重。大部分患上被害妄想症的人都是小時候家庭的不完全或受到長輩們不好的眼光,對他們產生猜疑,不悅。
-
12 # OH看人生百態
是一種精神疾病。
在近十年的工作中,我接觸了不少具有幻覺妄想症狀的患者。如果不詳細詢問病史,或者求治的醫生經驗不夠豐富,很容易給患者下一個“精神分裂症”的診斷,並依此給患者使用抗精神分裂的藥物,有的劑量還不小,有的還建議住院治療。因為業界一般認為精神分裂無法治癒,患者需要終身服藥,“精神分裂症”的帽子也就一直戴著了,給患者本人及其家庭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 實際上,對精神分裂症的誤診問題,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後,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戴維·羅森翰,就對此進行了一個有趣且讓人深思的實驗。 “在1968年到1972年之間,羅森翰和7個參與這個課題的人員,用假名字和同一個編造的症狀,前往共計12家精神病院。在這些假病人中,有1名心理系學生、3名心理學家、1名兒童醫生、1名精神病院的大夫、1名畫家以及1名家庭主婦。他們的共同任務就是,透過自己的努力,讓精神病院的醫務人員相信他們是心理健全的人,從而讓他們離開(他們已經透過自己編造的症狀順利入院)。他們表現得非常配合,遵守病院各項規定,服用醫師開的藥--至少假裝按要求服用。 所有的假病人都擔心很快被揭穿,……,但是,這些假病人中沒有一個人穿幫。雖然他們最終都被放出來,但平均都在3周之後,而且並不是因為他們康復了,大部分都是一紙“輕度精神分裂症”的診斷結果。 諷刺的是,病院裡的其他病人看穿了這些假病人的把戲。在頭3次進駐精神病院的時候,就有1/3的病友懷疑這些“病人”根本沒有病,有幾個還言之鑿鑿地認為:“他們沒有瘋。他們是記者或者教授,他們是來對病院進行檢查的。” …… 這一驗證性偏見在相反的情況下依舊成立。羅森翰在第二個可以算得上優雅的實驗中給予了證明:他進行實驗的一家精神病院的院方堅稱,他們對於精神病人不會誤診。羅森翰建議進行這樣的測驗:在接下來的3個月裡,他將讓1-2個人假裝病人前來這個精神病院,院方可以藉此來證明自己的診斷能力。這個醫院在3個月時間裡收治了193名病人,其中19個被醫院的一名精神科大夫和另一名醫務人中確定可能是假冒的病人。其實,羅森翰一個假病人也沒有派來。”(以上幾段話引自施耐德所著的《瘋狂實驗史》) 儘管現在距離羅森翰的實驗已經過去快半個世紀了,但是,在臨床實踐中,我仍然還不斷地接觸到一些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雖然他們確實有幻覺妄想的症狀。有的診斷者,還是精神專科的權威醫生。在找到我之前,患者用藥已達幾年之久,但症狀改善不明顯,社會生活明顯受限。 但是,他們中的幾人,經過或短或長的心理治療,逐漸減少精神科用藥,目前已經停止服藥。3-5年左右的隨訪證明,他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完全正常,適應良好。還有一些尚在治療中的患者,精神科藥物用量減少,病情卻得到控制或者明顯緩解。在心理治療的效果穩定後,減少精神科藥物完全可行,其幻覺妄想症狀也並未嚴重化。 其實,在近一個世紀之前,雅斯貝斯就按妄想的起源,把妄想分為原發性妄想和繼發性妄想,並提出原發性妄想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徵性症狀。這已經是精神醫學界的共識。 在江開達主任2009年主編的《精神病學高階教程》一書中,就詳細說明了原發性妄想和繼發性妄想的區別: “(1)原發性妄想:是一種無法以患者當前的環境和以往的心境解釋,又不是其他異常精神活動的病理信念。如果排除器質性影響,原發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徵性症狀。原發性妄想常在下列妄想體驗的基礎上形成。①妄想心境:患者突然產生一種情緒,感到周圍發生了某些與自己有關的情況,導致原發性妄想形成;②妄想表象:患者突然產生一種記憶表象,接著對之賦予一種妄想意義;③突發性妄想觀念:妄想的形成既無前因,又無後果,沒有推理,無法理解;④妄想知覺:患者對正常知覺體驗,賦以妄想性意義。原發性妄想體驗的共同特徵是對某一心理現象(情緒、記憶表象、知覺)賦以難以理解的特殊的妄想性意義。 (2)繼發性妄想常與下列情況相關。①情感障礙,如抑鬱症和躁狂症者情緒低落或高漲時產生的自罪妄想、誇大妄想等;②知覺障礙,如聽幻覺基礎上產生的被害妄想;③意識障礙,如意識模糊與錯覺有關的後移性妄想;④智慧障礙,如輕度精神發育遲滯、腦器質性障礙、老年痴呆因推理、判斷、記憶缺損所產生的繼發性妄想;⑤性格障礙,如多疑、敏感、主觀、固執、高傲的偏執性格容易發生妄想;⑥強烈的精神刺激,如等待審判、親人的突然死亡所致的心因性妄想;⑦暗示,易於接受暗示或自我暗示的患者如癔症,容易受暗示產生妄想。” 除繼發性妄想有可能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外,臨床上還有一種型別疾病,也常常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這就是“敏感性關係妄想綜合症”。早在1918年,E.Kretschmer就提出敏感性關係妄想的概念;1963年,K.Jaspers又指出,這種敏感性關係妄想的性質,是一種類妄想觀念而非真性妄想。國內外其他學者對此也有一些論述,尤其是國內學者秦曉霞,對此曾有深入研究。她詳細描述了敏感性關係妄想的主要症狀: “認為自己表情不自然,目光中有醜陋、貪婪、色情含義;其它臨床表現為認為自己的身體形狀、氣味有問題,認為自己下頜不對稱、腿粗,認為自己的腳、口腔有臭味等,認為這種問題別人都看出來了,並用行動表示了反感,如對方搖頭、嘆氣、走開,以至於認為對方身體的任何小動作都是對自己的反感。通常在並不親密也不陌生的中間性人際關係中出現,而幾乎不泛化到陌生的和親人型關係。因此,當別人不經意間撓頭、搖頭、嘆氣時,病人都認為是針對自己的問題反應。這類病人沒有幻覺出現,病程可持續多年,而仍保持求治願望,影響社會功能。” 為增加感性認識,進一步澄清這兩類患者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區別,我把近幾年在臨床上遇到的這兩類患者的典型案例描述一下,以供同道、患者及其家屬作一參考。
-
13 # 靈魂的智慧
一部分是由外界的教育(家庭、書籍、媒體)影響而被我們接納後植入到頭腦程式設計中。還有一部分是由累世攜帶的資訊中來。
-
14 # 胡惱火
偏見基本上人人都有,通常是無意識的,發生在認知和內省難以察覺的潛意識領域中。
偏見並不都是消極的,是大腦構建種類和概念的神經生物過程的一部分。它是一種捷徑,我們每天都在處理問題,如果每個問題——怎樣燒開水、怎樣找最近的上班路線、中飯吃什麼,都從頭來一遍,那樣效率極低,基本上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而大腦熱愛分類,同時有愛偷懶,它喜歡把新資訊塞到已有分類,而不是創造新的分類。大腦總在尋找人、事物的相似點,期望新資訊恰好匹配熟悉的型別。
我們還傾向於依賴經驗將人分為不同的種類,一旦某人被分類,意味著他具備該類別下其他成員具備的全部特徵,同時其他成員也具備他的特徵。如果我們對某個特殊群體抱有成見,可能很快就依照成見得出對個體的偏見,即使有明顯的證據反駁,也會被視而不見,如地域歧視。
妄想是指堅定不移的不合理且與事實不符的信念,人們或多或少都會有點迷信,但妄想者可能會被完全沒有事實根據的信念支配,比如聲稱自己是先知、上帝;認為自己受到秘密組織的跟蹤迫害等。
妄想沒確切的形成原理,多見於精神病症狀,通常由壓力和心理創傷引發。
幻覺是指某人看到、聽到、聞到或感覺到別人察覺不到的東西,並對眾所周知不存在的事物堅信不疑,神經病變、壓力、暗示或疾病都可能引發幻覺。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會出現幻覺,他們的幻覺複雜詳盡,如電影《美麗心靈》中的數學家納什,他的幻覺中有3個人物不斷地出現在其生活中。
-
15 # 我想養只貓取名為狗3
偏見妄想幻覺是每個人都有的,或大或小或者不經意,比如臨場沒有發揮好,可能沒有自信,或者想象力比較多,在就是對現實不是很滿足才會導致這些問題的出現。
-
16 # 小超哥哥
偏見、妄想、幻覺,這些都是自身問題造成的,每個人都有這些問題,這些問題是消滅不了的,平常心對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啊
-
17 # 叮叮日常
幻覺屬於一類嚴重的知覺障礙,也是精神病的常見症狀。妄想患者感覺到世界不存在的某種事物。正常人偶爾會出現幻覺,如疲憊不堪狀態,入睡前或睡醒後,但時間短暫。如反覆出現並一直不間斷很久,則是病理現象。
-
18 # 南溪花園
語言不是事實,感受也不是事實。
我們盲目地相信自己的感受,從未懷疑過它們。
相信它們是一種客觀的呈現,
而沒有看到他們實際上反應了我難以擺脫的侷限。
萬法皆由心,心外無物。
痛苦來自的執念,執念來自一個虛妄的念頭,
重複的、虛妄的念頭累積起來,就成了執念,
執念鑄就我們的個性,
個性決定我們應對世界的方式,
我們如何應對世界,
決定世界如何給我們反饋,
回覆列表
首先,偏見較好解釋,通俗說就是對某一事物,有著與大眾不同的角度認知態度。
而妄想與幻覺,筆者以為是目前的人類詞彙還尚不能描述的大腦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可能正是用妄想和幻覺來表述概括。有可能每個人所認知的常態可能也是一種所謂的妄想。就目前對人類大腦的解剖認知,肉眼形態和解剖細微形態,所謂的正常人和所謂的精神病患者是在結構上沒有多少區別。而為什麼會有精神狀況上的異常呢。目前科學的證實是有的神經分泌遞質的改變引起的。但筆者以為這遠遠不夠,因為研究是有滯後性的,而精神發作是發作性的,就好比別人喊外面打雷呢,當然你也可以聽到,但是你不在外面,很難看到那道短暫的閃電。
大腦中除了縱向的神經纖維,還有好多橫向的連結纖維,縱向的使用頻率頻繁,而橫向的就是不太一樣,開放使用因人而異,打個比方,我們開車駛入一條隧道,進去之後才發現路徑錯誤,目的地在相反方向,而此時你從後視鏡發現一輛紅色轎車,隨你而行,當然這需要隧道燈光充分,但是不足十幾秒,這輛車消失了…,這十幾秒沒有任何車透過,這時是不是懷疑自己有了幻覺?等你駛出隧道,折返到相反方向的隧道里,你忽然發現這輛車出現在你的前面……,幻想,還是妄想…,過後才知道,原來才知道,後車是在兩條隧道的中間連線應急通道過來的。
或許,我們目前的認知程度,只能夠發現兩條隧道,希望我們在所謂的未來,能發現兩條隧道的連線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