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女性情感婚姻編輯
-
2 # 肥熊崽二
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比去年幸福多了,為什麼?
第一點:去年這個時候,我還是一份工作加一份兼職才能過活,今年這個時候,有一點點存款,經濟上相對獨立。
第二點:去年這個時候,因為工作壓力大,導致了我的急性腸胃炎,今年的我,已將身體這些小毛病調養的差不多了。調養身體,我學了一手,可以說,至少目前身體的原因,我自己可以自調。而去年的我,就好像書中所以那種,只知道賺錢,後來賺到的錢都夠調養身體,但是我賺到錢是用來學習如何調養,健康飲食的,,所以我很自豪今年的我比我去年的我更加幸福。
第三點:很明顯的一點,就是體現在肚腩上,今年的我長肚子了,也是一個幸福指數的體現,但是我也明白,要做運動減肥了,畢竟女孩子還是要美美噠。心理上,今年的我,更勝一籌,無論是考試,面試還是各種各樣的考核,我越來越自信,也越來越大膽了,所以我很喜歡現在的我,幸福指數就特別高。
很多人都喜歡拿自己和別人做對比,我覺得那種我不認可,因為我的生活是自己過的,為什麼要和別人做對比。當然,如果你是覺得那別人做對比,你可以更加有動力去追求一些東西的話,那麼確實,你需要這樣一個榜樣哦。
-
3 # 米奇的奇妙世界
什麼是幸福?
每個人有不同的答案。
我認為:幸福即讓人在大部分時間內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滿足。
怎麼讓自己過得更幸福呢?
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錢:你給我三千萬,我立馬就幸福。
這當然是讓內心獲得一定安全感與平靜的重要方式,我們也沒有必要自欺欺人地抹殺物質生活的意義。
可畢竟,追逐“富有”的結果是需要或長或短的過程的,中間還有很多你無法控制的因素。
且不論當結果來臨時你真的幸福與否,單隻論它到來之前我們怎麼辦?總不能24小時除了睡覺就想著怎麼賺錢吧?
所以,我們有必要了解一點於日常提升幸福感的“小招數”。
1.每天花一分鐘的時間寫開心清單。
這個方法很簡單,也很有效。
只需要每天臨睡前記錄下這一天裡讓自己感到開心的幾件事。
每件事用一句話概括即可,不需詳細描繪或發表感悟。
比如:今天被老闆誇獎創意能力強。上午買了件心儀已久的衣服。透過溝通與同事消解了誤會。某項任務的某某難關終於克服。
這些看似都是小事,為何記錄下來就會起作用呢?
原因有兩個:一是我們普遍對壞事耿耿於懷,對好事“不長記性”。記錄下來可以提醒自己原來世界給你的不全是痛苦。二是大部分讓你開心一下的事件半衰期都比較短,有意記錄並偶爾回看下可以將當時的幸福感多次“回收利用”。
等你積累的幸福清單夠長了,還可以給每個使你開心的事件打打分,評價下它讓你開心的程度。
比如:吃到美食的開心值是90分,開心持續時長約3小時;與父母談心的開心值是91分,開心持續時長約三天。那相應地,你就可以選擇多花時間跟父母談談心。
2.偶爾翻一些能夠拔高視野、開闊心胸的書。
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可有些書裡面既沒有教你厚黑學,也沒教你如何發家致富,為何讀完後就能給人以莫大的慰藉呢?
原因有三個:一是書籍內容可以給人以資訊共振。人不怕痛苦,怕的是痛苦得孤獨。當你看到各個時代的人遇見各種各樣的身不由己與束縛,這本身就能讓你感到平衡與知足。
二是文字傳播的形式讓人對矛盾的看待方式是具體且分明的,矛盾如果不寫下來只放腦子裡想就會聚攏成一堆漿糊。
三是思想家文學家們常能給你一種更開闊的視野和更豐富的角度,把你從瑣碎的情緒泥沼中抽拔出來。
豆瓣排行前三百的文學與社科領域書都可供挑選,比如《萬物簡史》《毛澤東選集》《正見》《白鹿原》《哲學的故事》,看似沒啥直接幫助,實則會讓你讀完暢快又舒服。
3.練習“控制二分法”。
所謂“控制二分法”,簡單說就是:分清生活中哪些事是你能控制的,哪些事是你控制不了的。
然後將大部分的注意力聚焦在你能控制的一切上。
我們總會擔憂太多自己無法左右的問題,以至於耽誤掉時間,沒法給予可改變的事物以足夠的關心。
曾見過一對年邁的夫婦,乘公交做過了站。結果發現下一站恰好是另一個景點,於是歡欣鼓舞,臨時決定今天去那裡遊玩。
這事如果發生在我們身上,更多的可能是沮喪、相互抱怨,然後任由情緒破壞掉餘生裡最年輕的一天。
你不能干涉已經發生的事實,但可以改變對既成事實的態度和看待方式。
生活發給你一手好牌那是你的運氣;生活發給你壞牌你卻能玩得開心,那就是你的能力。
分清可控不可控並區別對待的能力,值得我們反覆練習。
4.長期鍛鍊身體。
鍛鍊身體,不是健身塑形,也無需逼著自己練馬甲線,而是保持定期的運動。
身體會極大地影響你的情緒和心理。
養成運動的習慣也可以大幅提升你的精力與抗壓性。
相信你會有這樣的體驗:傍晚時分,於某處戶外場所慢跑四十分鐘下來,坐在長椅上。
歸去的路上,腳比以往更能踩實大地,一些盈盈繞繞的煩惱彷彿都不是什麼問題。
想感受到生活的可控性,不妨先練習對身體的掌控力。
5.擺脫“應該思維”。
我的父母雖然都是農民,但他們比我“更容易開心。”
起初我以為,這是他們更懂得知足常樂的智慧。
可再想一步:是什麼讓他們更懂得知足常樂呢?
原來,這是出於生活給我們養成的不同的心理設定。
父母一輩子吃了很多苦頭,可以說大部分的時段都在受打擊,這無形間讓他們在潛意識裡就覺得:日子的基調就是這麼低。所以當微甜降臨,他們就特別感恩和珍惜。
而相比之下,我卻一路順風順水,這讓我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當把高基調當做常態,你就會對“失常”的“正常”感到不適應。一丁點挫折都覺得被世界對不起。
所以儘早接受幾個真相:
這世界本就不是,也沒有必要是為你而設計。
天地不仁為命運的本分,維持著正常生活其實已經是命運的情分和你的幸運。
幾乎不存在什麼應該的事情。
想明白這個道理,你可以假定自己過去幾年一直在患癌,今天發生奇蹟,癌細胞一刻被消滅乾淨。從明天開始是你的康復期。
6.保持真實,真誠面對他人,真實直面自己。
你說人在什麼狀態下最累?
可能很多人會想:那還用說,肯定是感到累的時候最累唄。
不,比勞累更累的,是你明明已經很累,卻要裝作很輕鬆,很積極。
為什麼教堂裡要單獨設定個神父角色呢?
就是在給我們一個機會,一個誠實的機會,真實面對自己。
痛則通,人走向幸福的起點是不自欺。
然而出於社會性的需要,我們常常要偽裝,要扮演,要帶上不同的人格面具。
長期如此,遲早崩潰。需要適時吐露心聲,需要找人傾聽。
所以古語有云:人生難得一知己。
如果沒有知己怎麼辦?
我們還可以自省,在夜深人靜時做一做自我分析。俗稱:旁觀自我,傾聽內心真實的聲音。
這時需注意:不要做自我批評式談話。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孩子,你用什麼態度安慰那個孩子,就用什麼態度接納自己說心裡話給自己聽。
這時沒有醜陋,無關脆弱,只要真實就可以。
7.剋制嫉妒,停止盲目攀比。
如果想讓一個人不開心,可以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方式是他想要十塊錢,但你就是不給。
這是讓他求不得,激發的是應該心理。
第二種方式是給他十塊錢,隔一會再要回去。
這是讓他產生被剝奪的錯覺。
第三種方式是給他十塊錢,轉手再給他旁邊的那個人一百零一。
這是我們會犯的最不理智的錯誤——嫉妒與攀比。
為了促進社會競爭,優勝劣汰,傳播上佳基因,這種心態被寫進了每個人的程式裡。
然而,一落實到非競爭領域,副作用就能把人的幸福感啃食乾淨。
網際網路擴大了攀比的參照系,社交媒體花式滿足著人們秀優越的虛榮心。
於是,你剛剛跟家人慶祝完月薪翻倍,轉瞬臉色下沉,因為隔壁老李新進了一輛蘭博基尼。
奇妙的是:這種現象我一描述,你一讀,不用多勸,您自己就感到釋然了些。然而一回到現實生活,還是會常犯老毛病。
那就請把這句話記下來:嫉妒最愚蠢的地方在於——它從不看事物本身,只看事物之間的關係。
請把注意力永遠聚焦在你自身這裡。
8.設定微小目標,享受超額的成就感。
很多人不幸福,是因為看不起自己。
看不起自己,是因為覺得自己缺乏自控力。
在連小兩口過日子都提倡共同進步,保持同頻的文化浪潮裡,人人期盼三百六十度自我提升。
可畢竟是活人啊,哪能全靠心急。
想提升行動力和成就感,可參考美國作者斯蒂芬·蓋斯的一本書——《微習慣》。
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出了一個非常實用且人性化的小方法——將目標縮小至極。
比如,想鍛鍊身體,那就要求自己每天做一個俯臥撐。
不必擔心速度慢或量上不去,當你做完一個後會有一種超額完成任務的良好感覺找到你。
於是你會開始做下一個。人都愛打順風球,比逆風飛翔更有推動作用的是乘勝追擊。
做任何事都可以用這個方法:學生可以要求自己今天做一道題。孩子可以要求自己今天只跟父母聊一句。伴侶可以要求自己今天出門前抱一下彼此。微習慣可以讓你像個正常人那樣去努力。
9.活在當下,常問自己幾個問題。
活在當下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說,對遙遠和不確定的事物常報以憂慮和不必要的操心是扼殺幸福的公敵。
關鍵是怎麼讓自己時常記得呢?
這裡有幾個有趣的小問題,可以寫在便籤上,時常拿出來問問自己。
現在是什麼時候?答:現在是此刻。
你在哪裡?答:我在此地。
你是誰?答:人的本質是一段時間,我是現在。
這件事值得你擔心嗎?答:值得。
你擔心就能起作用嗎?答:不能。
你擔心的事會讓你死掉嗎?答:不會。
你擔心的事如果真的會讓你死,怎麼辦?答:人活百年,終須一死。早晚的問題。
10.允許自己過得不幸福。
是的,想讓自己過得更幸福的最後一條建議,是允許自己過得不幸福。
就像應對一場比賽最好的心態是:我確實想贏,但輸了也沒啥關係。
想贏、想百分百幸福,是人的正常心理。
如果它們只是你的願望,那值得鼓勵。但如果上升到每時每刻的必須,就會成為一種新的桎梏鎖住你。
人要輸的起,也要不幸福得起,一生中總有那麼段時間就是需要你去忍耐的。你不必解決掉所有問題。
年輕時就是會有點焦灼;
面對未知就是會恐懼;
帶孩子就是得換尿布;
人就是會老去。
它們本身都很正常,不正常的是你對焦灼的焦灼,對恐懼的恐懼,承擔義務時忘掉可以享受的權利,味蕾只會體驗十八歲的光陰。
每個人的一生都由百分之二十的幸福和百分之二十的痛苦組成,剩下的百分之六十,既說不上開心,也說不上不開心,有點無聊?略微壓抑?感覺無事可憂又同時覺得,怎麼著都不太行?
安啦,這就是生命的主歌,只是接生的護士沒告訴你。
-
4 # 彎路是直的
有了健康,其他一切都是花紅。
知足常樂,首先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中心,講到幸福指數健康是第一位的。
其次是家庭和諧,然後是事業和社會交往。
-
5 # 左辛雨
第一,樂觀的心態
我是一個心很大的人,雖然生活不是十全十美,我也會抱怨,可是還是能夠樂觀積極的生活下去。即使面對的是不好的事情,可是我還是會盡量樂觀的去面對,樂觀的心態讓我感覺到開心。
第二,足夠上進的心有人說過現在的不快樂多半是沒有錢,對於一個有錢人他們要比大部分的人開心,我知道雖然有錢人也有自己的不快樂,可是現在這個社會上,錢可以解決我們大部分的不開心。
足夠的上進心可以保證我們面對不好的生活時,依然可以有奮鬥目標,只要可以奮鬥那麼一切都會過去的,想要的生活、想去的地方、想買的東西,在金錢的支撐下一定可以實現的,那麼我們自然而然就會覺得幸福了。
第三,專心負責的態度專心生活,專心成長,著就是我們不斷向上並獲得幸福感的途徑,當一個人規劃好自己一個走什麼樣子的路,過什麼樣子的人生時,一切都會幸福起來的。
-
6 # 中國的力量
有道是:幸福是相同的,不幸有不同的不幸。知足常樂!個人內心感受是衡量幸福的最重要指標。幸福有小不幸,不幸中有小幸。
-
7 # 海星上的浪子
首先,咱先看看字面的意思;“幸福”個人理解就是“幸”上面的部首是土,即為土地,住處,立錐之地,下面為錢的標誌“¥”即為存款,有一定生存能力。
所謂“福”更好理解了,“福”的左部首為“衣”即為衣服,蔽體之物,右邊“畐”即為一口田,說的也是跟生存有關。所以個人認為幸福指數是什麼?就是老百姓的穿衣吃飯,就是與老闆姓穿衣吃飯息息相關的東西,我認為我現在很幸福,因為我有願意為我操持家務的老婆,有可愛的孩子,還有願意為我們做事的父母,平時雖然累點,窮點但是滿足日常需求,就可以了,何不知足常樂?
-
8 # 使用者玉帶祥雲2020
這是平臺於4月14日推薦的一個話題,今晚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吧!首先宣告:不回答(無聊的話題);我認為關於“如果以幸福指數作為生活標準,你幸福嗎?影響你幸福指數的因素有哪些?”這個話題很有意義,所以來說說吧:首先要說(幸福指數)是什麼?包括哪些內容?我沒太注意這方面的內容,但以我自己理解的來說吧,第一、應該是(婚姻幸福)指數。第二、是(人均收入)指數。第三、是(人均住房面積)指數。第四、是(受教育水平)指數。第五、是(身體健康)指數。第六、是(養老問題)指數。可能還有,但不具體說了;如果拿這六項來考察一下,我覺得大部分人都達不到,也許有人能達到五項,也許有人能達到四項,這已經不錯了!普通人能達到兩、三項就不錯了。再說,還得分是什麼地區?什麼城市?什麼農村?雖然國家這幾年一直搞(脫貧攻堅),但還是有部分偏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還是很難脫貧的?一類發達地區是沿海城市和京、津、冀地區。二類發達地區應該是東北三省和中部六省吧。三類發達地區是西部地區,但西部十二省市內,可能重慶、四川、陝西、甘肅為一個檔次,其他八個省、自治區可能是一個檔次吧。回到主題說吧,關於“影響你幸福指數的因素有哪些?”這句話,談談自己吧、就以上這六項起碼我佔四項,第一是婚姻,第二是人均收入,第三是健康問題,第四是養問題。這裡不一一解釋了,總之,還是要把心態擺正,因出生年代已決定了我的人生,不過還好有三個優秀孝順的兒子,晚年生活就靠他們了。只要心態正,心情好,輕鬆自如的過好每一天,把自己的身體照護好,就是幸福吧,不添亂,不生氣,一切隨緣,風光無限好啊!
回覆列表
我覺得一般般,不算很幸福,但也還過得去。影響幸福指數我覺得有收入,工作環境,家庭情況,婚姻情況,身體健康情況這些吧。
健康的身體應該作為幸福指數的首要標準,沒有病痛就是福了,如果有一堆錢$_$,可是整天花在醫院治療,也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