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每日經濟新聞
-
2 # 化鵬2006
朱很低調,而且對董是知遇之恩。
董明珠獨攬大權後,格力波折不斷,左衝右突,屢屢碰壁。
朱其實退休後一直沒有評價干預過董明珠,如此高調批判董明珠實屬忍無可忍。
董明珠對格力的最大貢獻就是建立一個垂直獨立的營銷體系。在渠道為王的市場時代,這個體系為格力贏得了尊嚴和獨立;這個體系極具戰鬥力,攻城略地,風光無限;這個體系,對格力空調品牌的形成和推廣功高至偉。
她屬於一個特立獨行的營銷型管理者。
董明珠的另一個特色:當是不近人情的管理。硬是把一個國企搞得嚴明有序,效率滿滿。
但是,董明珠也屬於一個個性鮮明,缺陷嚴重的領導者。
董明珠最接近空調業務的小家電拓展不成功,就體現了董明珠絕非企業家大家。她的空調成功經驗,竟然不能複製到小家電業務上。與美的相比,董明珠的企業家駕馭能力遜色不小。
董明珠高調進入手機行業,屬於頭腦發熱,不安分。一個老舊思維的企業家,不服老,不甘於寂寞,竟然用工業思維做手機(比如強調耐用三年),純屬自尋侮辱。
董明珠再次衝擊做汽車,則屬於董明珠焦灼不安,陣腳大亂了。格力集團與董明珠切割,不參與董明珠的計劃,也許就是朱洪江們作用的結果。
董明珠該反思。
-
3 # 小拉車
提到格力,人們自然會想到董明珠,她將格力的業績從2000萬提升到1000億,霸氣的給員工漲工資、提高股東分紅,還親自代言格力空調。所以,有一個聲音,“沒有董明洙,就沒有格力”
然而,朱江洪,格力電器創始人和前主席,駁斥了上述說法,公開宣稱“沒有朱江洪,就沒有董明珠。”。朱江洪和董明珠都曾被視為標杆人物。然而現在,他們卻開撕了。這對許多人來說是始料未及。
1998年董明珠在朱江洪推薦下就任格力電器銷售副Quattroporte。2001年朱江洪成為格力電器董事長,推薦董明珠成為格力電器總經理。
格力電器在董明珠的領導下,慢慢地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
2013年,小家電成為格力電器的主要推動產品。2014年,格力熱水器和淨水器推出。2015年,格力手機來了。2016年、董明珠要 " 造車 ",擬收購珠海銀隆的議案遭股東大會否決後,她以個人身份入股珠海銀隆。
在董明珠心裡,珠海銀隆是塊“有待發掘的金子”。她堅持認為,珠海銀隆的鈦酸鋰電池技術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這次收購對格力來說如虎添翼。在格力未能推動收購下,董明珠拿出自己所有的淨資產為10億元,以個人身份投資銀隆。很快車就造出來了。今年3月,這款名為廣通銀隆皮卡的新能源汽車正式亮相,形似“五環”的logo吸引了不少網友的眼球。業內普遍認為,這款車是董明珠在造車領域的試水之作。董明珠的多元化佈局,朱江洪直言,“如果我繼續執行格力,不允許格力做手機,汽車。”。製造業並不是盲目的貪大,最重要的是你必須不斷地製造出好的產品、精品,使企業成為一個百年老店。
格力電子多元化後的效果如何在資料中看到端倪。從2013到2016,格力空調收入從89%下降到81%,幾乎沒有變化。可見,多元化經營並沒有給格力電器帶來實質性利潤。而董明珠新能源汽車是否能夠成功,還要未來上市的反映。
-
4 # 小樓一夜聽春雨219148354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格力空調業已經沒有太大的大跨步發展了。而由於股東們的急功近利,貪圖享樂,已經沒有了開疆擴土的精神。董明珠看到了格力的未來,想用自己一己之力開疆擴土,可是她沒有大的股權,話語權不夠是一,而國資委也是制衡格力發展的原因之一。道理很簡單,一個賺錢的大企業,誰敢冒險,萬一有萬一呢?誰負責?擔得起?董明珠現在是大姐大,現在還行,但是老了退休以後呢?誰能愛格力愛的變態,像董明珠甚至不結婚為了企業,所以董明珠看到了可怕的後果,她也怕,所以董明珠開疆擴土,等於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她不想自己發展壯大的格力會消失。不是危言聳聽,任何企業都有這種可能。實際上董明珠還是愛格力的,把它當成了自己的事業,甚至可以說,董明珠把它當成了自己。所以她造手機,想要手機替代遙控器並,造汽車,汽車還是一個有大力發展前景的新能源汽車,想給格力一個發展,可惜董明珠大姐不懂的現在都拿格力當提款機,就是懂得知道也沒有辦法,畢竟她股權太少。只能說,董明珠是個人物罷了,有一套。
-
5 # LLsSMDD
一個被董明珠做成千億級企業,可以說到頂峰了,董給企業另尋出路有錯嗎
能提建議,但不能拖後腿。
祝董明珠新能源早日成功上市。
帶領中國製造繼續征戰世界。
-
6 # 汙妖王二弟子汙濁不堪
不得不承認,董明珠女士把格力推到一個新高度,做手機,也是在新領域的一個嘗試,一個突破。
但是有一點,董大媽太自我了,你問問華為老總,小米老總做了這麼多年手機,敢把自己的照片作為開機畫面?這是怕別人用你的手機嗎?
每個人,事業達到一定高度,肯定會遇到一個瓶頸,過不去,就是成功人士,過去了,就是偉人。
-
7 # 西格瑪的化學
朱江洪是真正理想主義的企業家,他把理想實現了,在廣西百色做礦機,把礦機廠做到全國領先,回到珠海,從零開始創造了格力電器,因為朱江洪的工匠精神,追求產品的質量追求空調的可靠性,格力做到了第一,而牛逼哄哄的春蘭科龍卻垮了,但是他低調,不接受採訪,埋頭做空調,格力空調在他帶領下,遙遙領先同行。朱江洪是那種真正想做好企業報效國家的人,並不圖名利,做好企業就是他的追求。這樣偉大的人,太少了,他的報效國家是來真的,因為管的就是國企。格力質量是他抓出來的。董明珠多元化經營的想法,其實他自傳中沒有評價,他強調要把空調做好,空調都還可以做到更好,就沒必要去做其他。董明珠從2012年做了董事長,就開始在媒體上頻繁亮相,不提朱江洪,似乎要把格力和董明珠劃等號,似乎要達到格力就是董明珠,董明珠就是格力這種效果。算不得開撕,只是朱江洪把自己創造格力的歷程寫出來。現在網上有幾個知道格力怎麼來的?都是從媒體上看到的董明珠給大家的印象。對於做投資的人來說,能夠發現朱江洪這樣的企業家,那真是福氣。
-
8 # 逍遙山水院上吟
不能說是誰造就了今天的千億格力!這麼大的企業走到今天,絕不是哪一個或是哪幾個人的功績。辯證的來看,一個成功的企業和組織在任何時候離開任何人都能夠有效運轉,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就不能夠稱為成功。換而言之老朱離開後格力能夠正常運轉並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數以萬計的格力員工和經銷商,離不開中國13億人口基數的廣闊市場,離不開國家前幾年家電下鄉的拉動政策。所以要說造就,只能說是歷史造就了格力,格力造就了這個時期的格力人也包括董明珠。作為董明珠的粉絲如果分不清楚這一點你們就不是董粉。站在另一個角度如果說"沒有董明珠就沒有格力的今天‘’‘’董明珠成就了今天的格力‘’這些輿論導向是格力官方主動而為之。那麼做出這種輿論導向的決定的本身就是錯誤的,也將會是一個失敗的開始!作為格力員工和經銷商更應該準確的認識到這一點:對我們自身來說,這個世界沒有神和救世主如果有那我們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
-
9 # 前山老妖
像微軟,應該是成功的大企業,但微軟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世界第一!皮爾蓋茨在位的時候,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三個月以後還有沒有微軟?董明珠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格力是世界第一,格力真的是世界第一嗎?在國際市場格力是三流價格,格力的大量產能在為國外品牌代工。如果有一天格力工廠生產不夠賣了,日本的三菱,大金工廠都為格力代工,董明珠再說格力世界第一不遲!
從管理學這個角度,企業要教育員工有危機感,如果企業自己說已經世界第一了,員工還要拼搏奮鬥嗎?董明珠自己在不斷地喊格力世界第一,沒有起碼的做企業家的知識。
格力作為一個企業,也許還要存在很多年,董明珠不過是格力一段時間的管理者,但是她不斷地用自己包裝企業,或是用企業包裝自己,真是企業界的奇葩!要知道即使是家族企業也很少有老闆是這樣做的,企業的社會屬性的約束,令企業老闆經常是夾著尾巴在做人。而格力是個以國企為背景的上市公司,董明珠這樣的作為,實際是缺乏真正對企業應有的責任感和負責態度。說白了就是她愛的重視的是自己,而不是企業。
格力沒有了朱江洪的約束,以董明珠的能力,在董明珠的領導下,格力一定會走下坡路,是可以期待的事實。
-
10 # 靈魂深處的XX
董明珠經常在電視上曝光,給朱江洪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為了讓大家記住格力曾經有他的功勞,寫了一本書,刷他的存在感,不得不出來說幾句。其實每一個行業都有他的壽命,如當年的VCD,愛多做的不好嗎?膠捲,柯達做的不好嗎?等等,做好本行業的同時,必須關注新興行業的空窗期,擇時進行,才是對企業負責,對員工負責。
-
11 # 城南小事
什麼時候格力空調只用自己的凌達壓縮機,還能保持現在的質量再出來吹世界第一吧,用著三菱,日立的壓縮機,來吹噓世界第一有點勉強,在國外銷量高也是因為價格低,利用國家稅收和補貼在國外佔市場不是長久之計,現在老是吹第一很招人煩。
-
12 # 創視角
格力的窘境開撕真得沒有必要,如果開撕能夠解決問題,我願意罵他一萬次。跨界的矛盾與選擇
其實格力為何要跨界?我認為它是再找“下一個支柱型產業”,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格力近5年時間。從手機到新能源,董小姐沒少折騰,這個和不務正業其實沒有太多關係,儘管多元化經營與其堅持的專業化理念相背,但格力還是走出了這一步。格力的優勢在於它的專業化、品牌聚焦性和盈利能力,如何在新領域擴張過程中轉換品牌,是它未來要面臨的難題。
我也希望透過這種跨界,繼續在它的戰略定位下,讓格力變成了一家橫跨空調、電器、汽車新能源等領域的大型集團。這是隱憂,同樣是機會,因為更寬泛的定位會帶來更大的市場,諸如他的對手“美的”正是這樣情況,但同時造成單一品類競爭力的相對缺失。
格力的未來在哪裡這就好像評價一個人,顏值重要還是實力重要,我認為都重要,在網際網路發展的今天,對於格力是巨大的機會,此時的格力更應該思考與網際網路科技的結合與融合,實現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的內部結合,實現產品的智慧化和定製化;國家現在大力推行新能源,這也給跨界的格力新的機會。
未來,除了網際網路向傳統行業下沉,還有個重要的趨勢,那就是商業模式向技術創新轉移,且持續性和想象力也更大。技術層面的創新也會進一步擴大,技術只有和具體產品相結合才能體現出更大商業價值。格力有能力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開撕,一般停不下來……我期待董小姐用她犀利的語言去告知老朱,她對格力未來的打算。
-
13 # 微品閱
商業歷來如戰場,商場的每一次撕逼都是帶著濃厚的利益目的。有人為了打擊對手,有人為了截區成果,當然還有接著名人大事,為自己炒作。開撕別人,火了自己。記得戰狼2大火,不也跳出幾個小丑唱反調,其實就是曾熱點出個名。
我們都沒必要過多的攪入人家的內部事,單從企業發展上看,董明珠作為企業老大,她有對公司的負責,不說沒有董明珠就沒有格力,但至少格力的今天董明珠的功勞是首位的,相信這一點,透過格力的發展,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現如今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企業多元化也是一種趨勢。騰訊、阿里都是最直接最明顯的例子,大企業必須見了自己的多元化矩陣,才能讓自己在瞬息萬變的商場立於不敗之地。假如騰旭一直死守自己的QQ,而不去打造更多的網際網路需求,比如微信、支付包括已經拓展到線下的各種實體,那騰訊早就完了。很簡單,就騰訊目前的QQ業績,已經開始造下坡路了,但是好在騰訊早有遇見,開發了多元化的騰訊矩陣。
格力死守電器多年,說實話也該創新了。死守不是現代企業該有的戰略手段。
-
14 # 富凱財經
格力電器創始人朱江洪坐不住了,直接開撕董明珠,公開宣稱“沒有朱江洪,就沒有董明珠”。(旁白:這是第幾次坐不住了?)
這是老來寂寞了還是糊塗了,還真不好判斷。沒有董明珠,就沒有現在的格力,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但也沒有人否認朱江洪的功勞,是他給了董明珠成長的機會,上升的通道,一步一步成就了今天的董明珠。當然,董小姐自己也爭氣,很好地把握住了這些機會,把格力送到了更高的平臺上。
對於格力造手機、造汽車,董小姐至今還面臨很大的非議,開機霸屏的事情至今還是茶餘飯後的話題,但也不能因此就堅決認為格力做這些完全沒戲。
“不務正業”這個結論的背後,先要理清楚什麼是正業,堅持正業有沒有前途。對於格力而言,如果非要強調主業,這家公司1985年成立時候的主業是房地產和商貿,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這麼多年來,格力應該把精力放在這些正業上。
說到不務正業,雷軍也算一個。按照這個思維邏輯,雷軍應該老老實實在金山做軟體,但他卻做起了手機,如今還變成了一個投資達人,在很多創新領域都有他作為各色投資人的身影。如果沒有這些“不務正業”帶來的底氣,他也未必敢跟董小姐設一個億元的賭局。
-
15 # 凱恩斯
個人認為格力是一家出色的企業,我們從其負債端的構成可以看出,其幾乎沒有有息負債,債務的構成主要有無息的經營負債構成,這也就是說格力一方面有大量的現金,另一方面佔用了供應商大批的款項來發展自己的企業,這種型別的企業的確體現出了很強的競爭力,這裡面有董明珠的功勞,但更是格力人的功勞。
但是,我們要關注到從資產負債表來看其資產負債率已經接近70%,個人覺得格力雖然有行業優勢,但是不應該過多的佔用他人資金,用拖慢的付款進度來保持資金現金流的優勢,而更讓人擔憂的是,在現如今資金大量佔用上游供應商的前提下,其還想進一步的對外投資,這勢必增加債務端的壓力,或者需要股東貢獻更多的財富,並且在很多方面,供應商欠款居高不下畢竟依然是個問題。
當然再強調一遍,這種佔用體現了格力在空調領域的競爭優勢,個人的擔憂是站在投資人和供應商的角度,很多的也即使再好也需要平衡財務結構,你的優秀大家有目共睹,樂意錦上添花,但是如果你的優秀髮生了一些稍許的轉折,有可能這種優勢在落下的時候就是一種負擔。
對於格力的理解,企業的投資人認為這是一個成熟後期的企業,應該更多的分紅和挖掘行業潛能,而董明珠試圖證明自己是一家成長型企業,這種理念的差異使得格力數次的波動都屬於理念衝突,但是現階段或者未來,董明珠對於格力依然舉足輕重,任何一個換人的決定都將讓格力出現很多問題,所以董明珠將繼續在崗位上和股東們做一些博弈,這些博弈是正常的,而且對於一個企業也是必要的。
至於格力不分紅,愚以為不分紅一次並沒有什麼大不了。
-
16 # 球迷老胡
都是代工的,就是格力電器也不是高階科技,也是發達國家淘汰的科技產品。雖有創新,那也是在格局內的科技,並不是突破性的科學技術。別把格力吹上天。
-
17 # 哥訥
搞制實體造業的,應該比搞假冒網際網路的,有更多經驗自信。比如董小姐與賈躍亭相比,格力是正面的成功,樂死是負面的成功。值得肯定。
-
18 # 渭濱叟
董小姐時代的格力,是運氣,還是能力?橫向對比其他家電如美的看,三分能力,七分運氣比較客觀。但是,如果董小姐再“不務正業”,格力一兩年內垮掉是看得見的。
-
19 # Z博士融資小助手
冰箱、電飯煲、手機、汽車。。。格力要把跨界玩得更大,是的,你要聽到這樣的廣告了~
好汽車,格力造!
在義烏參加2016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2016世界電商大會以及微商大會的格力集團掌門人董明珠,明確表示,收購新能源企業,格力就是要造汽車。
自從格力生產冰箱、電飯煲、手機後,外界對於空調大佬董明珠的跨界已經司空見慣,董明珠此番正式迴應,等於是讓靴子落地,格力要把跨界玩得更大。
玩跨界“地基已打好”格力的拳頭產品是空調,包括家用空調和中央空調。但最近幾年的格力,在董明珠的帶領下大玩跨界,進行多元化投資。幾年前董明珠和小米創始人雷軍對賭10億元,向外界宣佈格力要造手機。此外格力本身又在生產空調之外的電冰箱、電飯煲等電器,並且捨棄“格力”這個品牌,使用全新品牌。
“就像蓋100層的樓,我現在有了地基,就要開始蓋這100層了。”在董明珠看來,曾經致力於專一產品的格力現在要轉型,是因為有技術、品質做支撐。董明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豪邁地表示,格力有技術的沉澱,不可能做不好。至於冰箱和電飯煲不使用“格力”品牌而是另起爐灶,董明珠稱格力的目標是多品牌經營,讓更多品牌走向世界。
朱江洪開撕董明珠 大致情況是醬紫的:格力電器的前任董事長“朱江洪”,退休了也沒啥事兒幹就出了本自傳,回想了一下自己半輩子,看著董明珠小姐三天兩頭上熱搜,還被大家誇得天上有、地下無的,心裡老激動、老不平衡了。
自己怎麼著也是格力的元老,這千億江山,怎麼能算在董明珠頭上?群眾眼瞎啊,眼瞎!
於是乎,在最近的新書釋出會上,聽到媒體說“沒有董明珠就沒有格力”,分分鐘他就炸毛了,直接放話“沒有我朱江洪就沒有今天的董明珠”。
小財分分鐘已經能腦補出董小姐此刻的表情:
忙著搶功勞的格力掌門人們表示很“憂心”,吃瓜群眾表示:撕吧!撕吧!反正看熱鬧不嫌事兒大。
不過,到底是朱江洪成就董明珠,還是董明珠成就了格力電器?誰是誰的小幸運?
Round One 矛盾點:董明珠的成功,離不開朱江洪的提攜?“因為我,她走上了企業的各級領導崗位,站在格力這個大舞臺上,才有了她大展拳腳的機會。”
“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不是我回來幫忙,格力不會有今天。”
1994年,在那個喊著“銷售為王”的年代。朱江洪為了平衡科技人員與銷售人員的待遇,大幅降低銷售人員的提成比例,從而引起大批銷售人員集體出走。
正值用人之際,朱江洪推薦董明珠為經營部負責人。三年後,朱江洪力排眾議,讓董明珠成功當上了格力電器的銷售副總。
2001年,朱江洪出任格力電器董事長,由於證監會規定,上市公司不能由一人身兼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於是,朱江洪推薦董明珠接任總經理一職。
“沒有我就沒有董明珠,因為我,她走上了企業的各級領導崗位,站在格力這個大舞臺上,才有了她大展拳腳的機會。當然,她個人也很努力,對工作盡職盡責,不斷成長,最終成為全國知名的企業家。”對於董明珠的成功,朱江洪這樣描述到。
不過,董明珠對此似乎並不買賬。定製商業計劃書,詢zboshi007.
在她看來,1994年朱江洪那次“降薪”改革,要不是她選擇了“留下”,格力也不會有今天。
在當時,大批的銷售人員跳槽到了對手公司,憑著熟悉的市場、渠道、人脈關係,揚言要在三年內幹掉格力。而董明珠當時考察過後,決定留在格力,並被推薦,“降薪”做了公司的運營部部長,重整業務市場。
董明珠在其自傳《棋行天下》寫到,“事實上因為當時薪酬改革,銷售人員已經走了大半,從這一意義上講,朱總也是幸運的,如果他不認識我,將會是他的一大遺憾。”
Round Two(矛盾點:多元化轉型,對格力是利是弊?)
“如果我繼續執掌格力,不會讓格力造手機、造汽車。”
“多元化轉型才是王道。”
朱江洪在他的自傳中寫道,當年的空調行業老大春蘭是敗於“多元化”導致主業營收直線下滑,而正是春蘭的衰落,成就了今天的“格力空調”。
如果是他執掌格力,格力汽車、手機,這些都不會存在。畢竟,主業營收才是最值得關注的點。
就像董小姐之前說的,很多家電行業涉足房地產,是“不務正業”。而在朱江洪眼中,如今的董小姐,也算是“不務正業”。
“企業是一步步地幹出來的,不是喊出來的。現在,有的企業動不動就喊要做中國第一、世界第一,能不能做成第一,最終得靠實幹,靠喊是喊不出來的。製造業不要盲目貪大,最重要的是你要不斷做出好的產品、精品,怎麼把企業做成百年老店”。
朱江洪的這番話,明眼人一看,就是在喊話董小姐。
而除了朱江洪所提到的手機、汽車,董明珠目前還正準備在珠海建造格力學校,進軍教育領域。
至於學校建成後,朱江洪會不會繼續對“董校長”進行“口誅筆伐”,那都是後事。
Round Three矛盾:打擊“裙帶關係”,就是和老闆對著幹?“你罰了我帶來的人,就是和我對著幹!”
“我一切都是為了公司著想。”
“裙帶關係”是企業中存在的普遍現象,類似於企業中的“毒瘤”。處理得當,則相安無事,企業發展勢態更加穩健,處理不當,說不定還落得一身“不是”。
曾經的董明珠就曾為格力的“裙帶關係”傷透了腦筋。
據董明珠回憶,當時格力電器並不是直接的裙帶關係,但朋友、熟人關係特別多,首先以“最高領導”為代表。
這個人指誰,不言而喻。
當時最大的boss,也就是朱江洪,從廣西帶回來一個人。這個人是專門負責開票的,憑著夠硬的後臺,我行我素,想給誰開就給誰開。久而久之,大家就都覺得,這個人不能得罪,所有人都是察言觀色。
當時的董明珠還是經營部部長,為了改掉格力內部的這種“不正之風”。就拿這個有後臺的傢伙“開刀了”,也算是殺雞儆猴。在查出這個關係戶的賬目問題後,直接降了他一級,也就意味著他這一輩子都要比別人一個月少掙八九十塊。
而因為這件事,當時董明珠和朱江洪還鬧得很不愉快。
其實,關於董朱二人不合的傳聞,早已不是新聞。種種跡象,早已足夠各大媒體腦補出一場場“撕逼大戲”。
時間聯想:有人說,董明珠曾說過,格力真正有專利技術是從2012年開始的。而眼尖的網友,一下子就聯想到,2012年,正好是朱江洪正式退休的那年,此言論“去朱江洪化”的意味濃重。
摳文字:朱的自傳中寫過,“很多媒體都說我是主要抓技術、質量的老總,不管銷售。實際上,格力的銷售政策、決策,哪樣離開過我的參與與制定?”看熱鬧的網友們又來摳字眼了,這句話,似乎是在迴應外界關於“格力電器營銷靠的是董明珠”這一說法。
圖文來自中國先進製造技術論壇&PPTV聚力財經 侵刪
-
20 # 李應理
有分工就有取捨,格力應該在傳統優勢產品方面發力,做精品提升品質提高品牌美譽度,提高市場佔有率。產品擴張應該依託原有優勢。
回覆列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
格力是中國空調行業的龍頭,朱江洪和董明珠,一山難容二虎,註定會成為冤家對頭,兩人的對撕是免不了的。
格力電器前任董事長朱江洪最近開撕董明珠,原因是他帶著歷時三年寫就的《朱江洪自傳:我執掌格力的24年》在故鄉珠海舉行新書釋出會時,,對董明珠在自媒體上發表的言論“沒有董明珠就沒有格力”表示不認可。他說:“‘沒有朱江洪就沒有董明珠’這話還有一定道理。”
除了格力24年來各個重要節點的發展外,在這本書中,朱江洪提到最多的就是董明珠。
朱江洪說,外界有聲音,說“沒有朱江洪就沒有董明珠”,這句話或許有一定道理。“因為我,她走上了企業的各級領導崗位,站在格力這個大舞臺上,才有了她大展拳腳的機會。當然,她個人也很努力,對工作盡職盡責,不斷磨練,不斷成長,最終成為全國知名的企業家。”
可見,兩人互撕是多年積澱下來的矛盾的爆發。
至於格力的多元化,“好空調,格力造”曾經一句朗朗上口的廣告詞,最終完成了格力空調在大眾的心智定位,也正是憑藉空調業務,格力成功地成為國內首個單品類破千億的公司。不得不說,格力還是一家令人尊敬的公司。
2012年,格力營業總收入正式突破1000億大關,同比增長19.84%;淨利潤73.78億,同比增長40.88%。達到一個巔峰狀態。但從2014年的中期財報開始,格力的營收開始下滑,在此之後便是長達幾年的低迷。
在這樣的情況下,格力的正業肯定是收到行業和市場影響,出了問題。如何解決?要麼在主業中尋求技術突破,出現爆款,推動銷售。要麼進行多元化嘗試,幾條腿走路,避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格力造手機、汽車,雖然是一場陌生的跨界,但不能算“不務正業”,而是再謀正業。只不過,切入手機、汽車,在外界看來,格力都不具有這方面的經驗和氣質,很有病急亂投醫和追逐熱點的意思。
但是,手機和汽車,恰恰是現在的移動互聯和未來的物聯網時代、人工智慧時代的兩大載體,是智慧家居、智慧出行的兩大移動終端平臺,格力的白電將成為智慧家居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手機將成為智慧家居的整合控制平臺。至於智慧出行,不外乎三大普及:新能源汽車、智慧駕駛、車聯網。格力以製造起家,最能把控的就是製造業的品質。所以,從手機制造和新能源汽車開發入手,對格力而言相對更容易實現。
一旦獲得切入點,將讓格力這家傳統家電企業,拿到網際網路時代的門票,從傳統制造升級為智慧製造。放眼其他行業大佬,跨界多元化並非新鮮事,我們不必苛求格力固守白電行業,而是要站在更高的格局上思考格力的未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