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有欣琳
-
2 # 育兒花咪說
三歲寶寶亂扔東西,該如何引導?
三歲的寶寶已經可以到處行走,也可以很好的自己玩耍。但是有的寶寶的家長髮現自己的寶寶特別的淘氣,總是喜歡翻箱倒櫃,總是喜歡胡亂的扔東西,這讓家長很是頭痛,不知道如何應對。那麼,三歲寶寶亂扔東西怎麼辦呢?
1⃣️多陪伴寶寶。
有的寶寶扔東西是為了獲得家長的注意,家長這個時候一定要放下手中的事務,多關心一下自己的寶寶,可以陪伴著孩子玩耍一會兒,這樣寶寶就會很容易將扔東西的事情忘掉,跟自己的父母玩耍起來。
2⃣️給寶寶一些不容易損壞的玩具。
如果寶寶喜歡胡亂的扔東西,那麼也可能是寶寶展現自己能力的一個途徑,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多準備一些不容易損壞的玩具,讓寶寶盡情的玩耍,可以讓寶寶盡情的亂扔,反正玩具不容易損壞。
3⃣️不要著急去撿寶寶扔出去的東西。
寶寶扔東西有的時候是為了玩耍,覺得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家長最好是不要立刻去撿,這樣寶寶就可以明白,扔出去的東西自己不會回來。如果你立刻去撿,那麼寶寶就會扔得更歡。
4⃣️不要責罵扔東西的孩子。家長要調整好心情,要知道寶寶扔東西也是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是寶寶感覺到特別好玩的事情,如果家長不去理會,那麼寶寶玩著玩著就會失去興趣,就不會再扔了,如果訓斥寶寶,那麼寶寶的小心靈就會受到創傷,不利於寶寶成長。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你哦!
-
3 # 努力做到教育的智慧
抓住培養好習慣的機會
所有的寶寶剛開始都會扔東西,喜歡把物體扔到地上,把盒子,桶裡的玩具一股腦倒出來,把書從書架一本一本抽出來扔到地上,把包裡的東西,櫃子裡的衣物統統抽出來扔到地上。這和寶寶的心理發展有關係,他們需要體會空間,體會物體位置。所以首先確定這不是毛病,也不是壞習慣。但是正如這位家長提問的,他們畢竟把家搞得亂七八糟。怎麼辦呢?
一,允許寶寶往下扔東西,但是要注意安全。要給寶寶劃定一個範圍,不要去扔硬物體,容易磕碰的物體要遠離。不要去提過重的物體,保護孩子的胳膊不要拉傷。不要去倒水,小心滑倒。而其它小物件,書,玩具都可以讓寶寶扔,他們會從床上,桌子上,書櫃上往下扔東西,扔完了想跑。此時大人就要出手了。後面會講到。
我家寶寶一歲就把小物件一個一個往出拿,扔到沙發上,床上,地上,我只是跟在後面,或坐在旁邊看她扔,甚至還鼓勵她,“嗯,寶貝掏東西,往出拿。”“你把玩具放下一大片!”
之所以鼓勵她這樣,是想鍛鍊她的手指,胳膊。俗話說,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大腦和手協調,手指的靈活,就是在這類活動中得以鍛鍊。
二,寶寶扔東西后,家長的做法很關鍵。為了孩子養成好習慣,孩子扔東西后,要帶著孩子,或者抱起他,一起去收拾,把玩具書等扔下的東西物歸原處,一定要帶著孩子一起做,一邊收拾一邊唸叨,“我們扔下的東西要撿起來,放到原處,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一個習慣的養成是21天。我們連續做一個月,孩子就會自動撿起來物歸原處。有的家長嫌孩子礙手礙腳,又慢,這樣想的話就大錯特錯了。所以不能代替孩子收拾。
我帶孩子就是這樣做的,不管他扔什麼,首先保證他的安全,扔完後,不管是馬上要吃飯還是睡覺,先抱著她,把著她的手撿東西。現在她已經學會收拾東西了。
-
4 # 笨點點
寶寶到了2-3歲的時候會出現亂扔東西的行為的,也是寶寶的不好習慣的,一定要及時糾正的,這樣對於寶寶的身心發展也是有利的,可以和寶寶做做遊戲等改善的,也可以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的。下面就給大家講解有關寶寶亂扔東西的基本問題的。
一、三歲寶寶扔東西改不了怎麼辦
1、如果孩子喜歡亂扔東西,家長可以準備幾個盒子,讓孩子可以盡情地把東西扔到盒子裡。
2、對孩子亂扔東西的行為,父母不要出現過於強烈的反應,可以任由孩子去扔,然後讓孩子把扔掉的東西撿回來,讓孩子知道扔掉的東西后必須自己撿起來,慢慢地就會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
3、父母要告訴孩子,亂扔東西不是好孩子應該做的。如果孩子還是亂扔東西,,一定要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會有嚴重的後果。
4、想要改變孩子亂扔東西的習慣,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東西要放在該放的位置上,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行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如果表現出想自己整理衣服,玩具的意願,家長一定要給予表揚,這對孩子形成良好行為很奏效。
二、寶寶亂扔東西的妙招
1、“扔東西遊戲”符合寶寶的心理發展水平
父母無需太擔心,因為各個階段的寶寶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遊戲。比如,6~7個月寶寶開始能準確抓玩具,8~9個月的寶寶能用手指捏玩具,而1歲左右的寶寶能向前方拋東西,這是他們在不斷成長。
2、“扔東西遊戲”能讓寶寶感知世界
小寶寶的感知能力還不全面,所以他們會透過不斷地接觸嘗試新的東西來豐富自己的感知和知識。比如,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做同一件事,這對大人來說可能會相當厭煩,但對於寶Bora說就不一樣了。連續扔東西也是他們感知世界的一個重要過程。
上面就是關於寶寶亂扔東西的改善方法的,其實寶寶也是想了解世界的,家長可以透過扔東西遊戲等讓寶寶感知世界以及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的,這樣也是符合寶寶的心裡發展水平的,耐心的輔導寶寶的,不要刻意去罵寶寶的,反而會傷害的。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5 # 小糖糖愛媽咪
家長要做好榜樣,家裡要講究秩序。2歲和3歲大的孩子在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中往往會有比較好的行為表現,儘管這一點一般並不能很明顯地表現出來。雜亂無章的環境會導致無序的行為。幼兒正在發育成長的神經系統在搜尋著系統性和條理性。把衣服和玩具亂丟亂放會導致孩子狂躁地亂扔東西。你可以試一試用玩具架來放玩具,而不是用玩具箱。高度比較矮的玩具架,每一格差不多一平方英尺大小,一格中放上一兩件孩子心愛的玩具,比把玩具全部都堆在一個大箱子裡要好得多,這可以讓孩子很方便地挑選玩具去玩耍。太多的玩具堆放在一起會讓孩子感到困惑,並會給他這樣的資訊:細心地整理東西根本是沒有必要的。輪換著玩各種不同的玩具能讓孩子一直保持濃厚的興趣。
家長要理智的處理,不能使用暴力和打罵,換一種方式引導孩子。3歲的孩子具備了聽從大人指導的智力,並且能夠在頭腦中儲存起對熟悉的地方的記憶。他們能夠想起來家裡的東西放在了哪裡,並且開始意識到每個玩具都有各自的擺放位置。在孩子懂得了這些之後,應該不失時機地對他進行表揚,以充分利用他在智力上的這種成熟。不要對孩子說“把這本書放到書架上去”,可以換成這麼一種說法:“請把書放到它該放的地方去。”
孩子亂扔東西也是他成長的一個過程,作為家長也不必要去過分阻止他的這種行為。我們不妨換一種方式對待這一行為:
1.多陪伴寶寶。有的寶寶扔東西是為了獲得家長的注意,家長這個時候一定要放下手中的事務,多關心一下自己的寶寶,可以陪伴著孩子玩耍一會兒,這樣寶寶就會很容易將扔東西的事情忘掉,跟自己的父母玩耍起來。
2.給寶寶一些不容易損壞的玩具。如果寶寶喜歡胡亂的扔東西,那麼也可能是寶寶展現自己能力的一個途徑,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多準備一些不容易損壞的玩具,讓寶寶盡情的玩耍,可以讓寶寶盡情的亂扔,反正玩具不容易損壞。
3.不要著急去撿寶寶扔出去的東西。寶寶扔東西有的時候是為了玩耍,覺得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家長最好是不要立刻去撿,這樣寶寶就可以明白,扔出去的東西自己不會回來。如果你立刻去撿,那麼寶寶就會扔得更歡。
4.不要責罵扔東西的孩子。家長要調整好心情,要知道寶寶扔東西也是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是寶寶感覺到特別好玩的事情,如果家長不去理會,那麼寶寶玩著玩著就會失去興趣,就不會再扔了,如果訓斥寶寶,那麼寶寶的小心靈就會受到創傷,不利於寶寶成長。
總的來說,關於孩子扔東西這件事,我們既不能澆滅他們渴求探索的熱情,也不能讓他們仰仗著地心引力而為所欲為。孩子快樂成長最重要。
-
6 # 大王講育兒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孩子之所以亂扔東西是因為還沒有建立起來收納整理東西的習慣。
而這種習慣的培養責任主要在於父母。
這孩子每一次玩完遊戲之後家長可以給孩子做示範,是不是整理一小部分,然後引導孩子去收納整理剩下的一部分。
及時的對孩子每一次的整理行為,用語言和身體動作鼓勵。
對於一個三歲的孩子來說,基本上培養習慣很容易。
-
7 # 薯片話梅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你不會說。
3歲的孩子,是好奇心最旺盛的時候,發現好玩的東西,就希望去探索下。而她不知道,有些東西是不能做的。比如玩剪刀,玩馬桶,亂扔玩具等,於是像你這樣的父母,就會吼罵孩子,讓孩子不要幹這,不要幹那。
可宇宙賦予了人類大腦在6歲前是探索期,驅使著孩子去不斷探索,而你非不讓她幹,她肯定不開心啊,肯定不會服從啊,所以你就覺得孩子不聽話。
孩子脾氣倔,是因為你方法不對。讓孩子吃飯,她不吃;讓孩子穿衣服她不穿,打也沒用,罵也沒用,不做就是不做。大部分寶寶都是這樣的,可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釁,於是非常生氣,就又吼又罵,可孩子還是沒改變,於是,父母就覺得孩子脾氣倔。
孩子摔東西,是因為你打她。她不聽話你就打她,孩子就會覺得:①、暴力是被允許的,媽媽可以打我,那我也可以打別人;②、擁有一定的權利優勢,就可以為所欲為,比如媽媽比我大,力氣比我大,就可以打我,那我也可以去欺負比我弱小的群體。
於是,當她不開心、不如意時,就會像你學習,使用暴力。她捨不得打你,或者打不過你,於是她就選擇摔東西。
要想孩子改變,先要改變你自己!
因為聽話,從來不是一個孩子該做的事。6歲之前,孩子初來乍到,對這個大千世界,充滿了好奇心,什麼都是新鮮的,什麼都想要去探索下。這是大自然賦予人類大腦的使命,每個人都是這麼長大的。
可我們很多家長,卻喜歡用自己成年人的認知去鄙視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水不能玩,玩了會感冒的!”“遙控器不能老是按,按多了會壞的!”這麼簡單的道理,一直跟孩子說,還是就是不聽,還硬要玩。
大哥大姐啊,孩子才3歲啊,她是在探索啊。如果一個成年人去這樣搗亂,那是搗亂,可這是一個三歲的孩子啊,她的大腦神經需要連線,就需要這樣去探索啊。
比如,玩水,是促進手的觸感發育,因為水跟平常碰到的東西都不一樣。
比如一直按遙控器,按一下,空調就響一聲,燈亮了;再按一下,又響了一聲,燈滅了。這是促進大腦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發育。
可很多家長卻自以為是的以為孩子在“玩”,你說是孩子幼稚,還是家長幼稚?
那麼,難道任由孩子不聽你話,脾氣倔,亂摔東西嗎?當然不是,其實用對了技巧和方法,孩子還是會聽你話,不亂摔東西的。
1、想讓孩子聽話,就用孩子的語言孩子不聽話,其實是不認同你說的話,或者說你說的話沒有說服力,無法打敗她的好奇心。那怎麼辦呢?“以毒攻毒”啊,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跟她交流,用孩子思考問題的方式,跟她講道理,孩子自然就會聽你的話了。
昨天中午,孩子吃飯又吃了一身,媳婦實在看不下去,就抱他去洗澡,等我收拾完,洗完碗到衛生間,發現孩子還在洗手盆裡。媳婦已經開始奔潰了:“走,洗好了,我們去房間睡午覺······快點,不能再玩了,不然要感冒了······樂樂,快點!不然媽媽要生氣啦!”
我趕緊給老婆使了個臉色,讓她消消氣,注意情緒。然後我用歡快的語氣跟樂樂說:“樂樂,你看,小河馬已經洗好了咯,杯子也已經洗好了咯,那我樂樂是不是也洗好啦?”樂樂看了看臺面上的小河馬和杯子(每次洗澡的專用伴侶,哈哈哈),看了看我,跟我點點頭,接著我繼續歡快的說到:“恩,那小河馬和杯子也要睡午覺了,我們不能打擾他們了哦,來,跟它們byebye吧。”
然後我就順利的抱起了樂樂,擦乾身體後,去了臥室。媳婦在後面,對我豎起了大拇指。
不難吧?是不是很簡單,現在放下手機,就找個機會試試吧。
2、想讓孩子脾氣不倔,就用孩子的方式讓孩子穿藍色的沙灘鞋,可孩子偏偏要穿布鞋。跟她說我們要去海邊玩,穿布鞋會弄溼。可她不管,她就是要穿布鞋。跟上面的同理,還是沒有get到孩子的點!
“哇,這雙藍色的沙灘鞋怎麼這麼漂亮啊,是誰的啊?”故意盯著她看,然後繼續俏皮的說到:“哦,是不是我莎莎小朋友的?”得到她肯定的回覆後:“哇喔,真漂亮,我莎莎穿上去後肯定肯好看了,來試試?”於是孩子就會立馬扔掉手裡得布鞋,要你幫她穿沙灘鞋了。
3、想讓孩子不摔東西,你自己要以身作則,不再使用暴力你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你都可以使用暴力打孩子,怎麼還有臉說孩子摔東西是不對的?羞不羞羞臉?
這話有點重,但事實如此!打孩子是最沒有用的育兒方式,這是全世界育兒專家的共識!
要想孩子改變他的行為,靠打,是一點用也沒有的!如果有用,你就不會在這裡問了,對吧!那什麼方法才有用呢?
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內曼說:“真正讓一個人改變行為的,不是指責和打罵,而是發現他的優點!”
再跟你分享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驗吧,我家寶寶兩歲半的時候我就已經教他去認識簡單的漢字,但是自己教的又有點含糊,畢竟不是當老師的,之後我就在網上買了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
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還有把漢字變成有趣的動畫和圖形,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 。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所以極力推薦你去試試。
回覆列表
古話說,“三歲看老”。三歲的小孩完全可以聽懂規則,也完全應該接受規則的約束!所以,寶寶亂扔東西,就要定規矩!
怎麼定規矩呢?
我的建議是要遵循一個原則:“和善而堅定”。
堅定是執行準則。告訴孩子,一旦確定了要怎麼做後,就堅定地執行。撒潑打滾是不行滴。要告訴孩子,人要有信用!當然,爸爸媽媽要做好守信用的榜樣!
另外,還有一點很關鍵,及時表揚孩子的進步!一開始,不要期望太高,因為你的高期望給孩子成長帶來了無形的壓力。“當小孩子們沒有壓力時,並且當他們生活在一個有合理刺激的環境中時,他們會學的最好”。發現孩子做的好的方面,就誇一下,進步起來會非常快!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