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吳老斯基

    有幾個方向可以考慮下:

    一,重新創業

    前一次創業失敗再創業是很難的,有情商的創業者會帶著之前的投資股東,但有些投資協議裡也約定了專案清盤後創業者再創業投資人自動擁有新專案的股份而無需支付價格,或者投資協議裡有個人擔保的,那創業者還需要還投資人錢,這個壓力就大了

    二,再就業

    三,做門小生意

    創業的本質迴歸還是一門生意,是要賺錢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做門小生意也不錯,至少讓身邊的人過的好一點,開個微店,做個主播,當個顧問,給企業提供點服務都是可以的

    最後,祝題主東山再起,不能東山再起也沒關係,適合自己的就好。

  • 2 # 工貓財稅

    首先,創業是一種癌,一旦開始很難戒掉,基本上創業失敗的人,在經歷一定時間的調整後,會再開始創業。創業者的終點往往是創業中,或者做投資。麥克阿瑟的名言“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很好詮釋,因為創過業的人都是戰士,都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戰士。

    這種癌的核心機理是不服氣,而再大的草原也圈不住這些創業過的Mustang再次奔騰的心。稍微在深圳的創業圈子呆一呆,多接觸些70後左右的創業人,基本上就會聽到這樣的言論:馬化騰以前還來找過我請教客戶端的問題,那個模組是我給他的;其實我比騰訊還要早做網路尋呼機;那個時候騰訊的辦公室和我在一個樓……如果到北京或者上海等創業和泡沫的重災區,類似的言論就更多:我在幾年前就做了和微信一模一樣的App,上線後用戶反饋很好,可惜當時太早,使用者基數太小而始終做不大;我的模式比聚美早而且網站上線早,可惜當時技術差,網站沒撐住;愛鮮蜂的模式我在幾年前就開始想嘗試了……2012年末,和幾個創業的朋友在喝茶聊天。其中一個朋友創業剛失敗,在解散和安置團隊的過程中,突然接到其老部下的電話,號稱自己剛加入了一個新的創業公司做核心高管,公司技術和產品一坨爛泥,但是最近使用者增長很快,伺服器撐不住了,希望把原公司那些閒置的伺服器拿去救急。我那個創業的朋友沒有任何猶豫就免費給了。最後還多問了一句新公司的情況,瞭解到這個公司是做出租車呼叫和匹配服務的,美國有個對標模式叫做Uber。我們在座的幾個都是Stanford MBA,簡單聊了幾句,說類似的模式我們之前就想過了,可是覺得中國法規問題和司機能力問題,肯定做不起來。隔了不到一年,我們再去問的時候,才知道這家公司叫做“滴滴”......

    以上講了不少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在各種創業失敗之後,中間也許有一段打工經歷或者短期調整,很快他們又開始下一段新的創業。經歷過那麼多事情之後,總是感覺離成功就差那麼一點,“ta也可以為什麼我不可以”,“我只是時機不好”……總是被這樣的小機率事件但高頻率和大幅度刺激,所以心有不甘,失敗過的創業者往往還想再來一次或者數次。

    如果到了真正需要停下來的時候,經歷這麼多風雨也很難恬淡下來,往往是以投資作為全職或者兼職的工作,開闢另外一片戰場。陰暗部分其次,任何一次創業失敗後,創業者在心理上、在身體上、在社會關係上、在家庭關係上以及在個人財富上都會遭受一次或重或輕的創傷,都需要一段或短或長的時間進行調整,才能重新開始戰鬥。

    然而只要是從正規渠道拿到的投資(包括正規天使或者正規基金),個人安危和肉體基本上是沒有沒有直接傷害的。至於個人名譽方面,在投資人層面、在員工層面、在合作搭檔層面、在供應商及客戶層面等等,總有一個或者多個維度會受損。

    理由很簡單,畫餅之後餅都沒了,剩下眼巴巴流著口水盼著餅的股東、搭檔和員工等,怎麼還可能全身而退和人人滿意呢?畢竟賺錢才是硬道理。當然也有俠義和富足之士能處理得比較妥帖。簡稱合理清算,這裡的清算是非常廣義的,要達成這個大任務,需要完成若干子任務,包括:供應商欠款還清、客戶承諾兌現、員工工資補償及介紹新工作、清算後的資產在股東之間按契約及按人情合理分配、個人補償股東或贖回股份、未來再次創業後向之前的投資人提供免費股權或者優先投資機會等等。

  • 3 # 崑山代傑

    對投資人來說,失敗很正常。所以不必太糾結與如何面對投資人的感受,當然,在投資之前很多事情都要寫清楚。

    估計你最在意的是投資人的錢怎麼處理。

    首先如果還有剩餘資金的話,要根據股份比例退給投資人。

    如果不剩的話,看看還有沒有資產可以折算的。

    不過,這裡要按照破產的清算程式,什麼優先償還法律上都有規定。

    失敗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現在越來越多的投資人看中哪些曾經創業失敗的創業者,所以不要有太多負擔,既然走向創業的道路,就一條道走到黑吧。

  • 4 # 千里傳音v

    的確有一些事的戲劇性看起來像小說一樣,不過,我接觸到的絕大多數案例,還是按通行的商業規則來做的。

    首先,得看你拿的是誰的錢。通常我的建議是你拿錢的時候確保對方瞭解什麼是風險投資,尤其是天使投資階段,很多創業者拿個體投資人的錢,儘量避開傳統領域發家的投資人。

    風險投資是高風險高回報的事,不是絕對保本,也不是借貸。相對來說,對風險投資瞭解得比較透徹,也尊重風險投資規則的人還是網際網路圈子居多。我聽說過一個案例,有創業者拿了煤老闆的錢,創業敗了,煤老闆追討還債,還把他胳膊給砍傷了。

    這種也是極端案例了。傳統領域發家的投資人的錢,很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他要求控股。有個案例是拿了房地產老闆的錢,創業者只佔30%股權,這對公司後續融資以及留給團隊期權池都帶來很大麻煩。

    如果你的投資人理解什麼是風險投資,那麼,我覺得你走正道老老實實做公司,確實因為各種原因(能力短板、對手更強、時運不濟等等)失敗了,我不認為你有什麼太大的負面影響。

    其實,投資人甚至偏愛屢敗屢戰的創業者,這種虎落平陽的人,有很強的學習能力的話,很容易一遇風雲變成龍。

    十年前,王興在做校內網時曾和紅杉談過融資的事,但紅杉選擇了投資校內網的對手,對手的公司後來倒閉,當時紅杉中國剛成立不久,據說這是早期的紅杉中國比較遺憾的一個案例。五年前,王興創辦美團時,紅杉是美團的A輪投資人。

    趣分期創始人兼CEO羅敏,算起來創業十來年,嘗試過十多個專案。趣分期這個專案成立時,公司也瀕臨絕境了。不過,在這個專案上,羅敏十年來積累的經驗爆發出它的光芒。2007年羅敏創辦記憶日這個公司的時候,前聯眾創始人鮑嶽橋也是他的天使投資人,2009年底,記憶日失敗了。

    羅敏這些年打過工,創過業,口碑還不錯。十年前跟著他的人,十年後還是願意跟著他再次創業。2013年初當他再次創業的時候,鮑嶽橋也是他的天使投資人之一,現在,趣分期估值10億美元,顯然他的天使投資人回報豐厚。

    如果你失敗了,那麼你需要做的是:

    第一,坦誠跟投資人溝通。尤其是在問題出現後就該溝通,而不是捂著不說,投資人還有可能幫助你呢。

    第二,該清算的清算,該補償的補償,行事的基礎是合同,同時不要忘記人情味,對投資人也好,對員工也好,都該如此。一段失敗的經歷給予你的最寶貴的東西是,一堆經驗教訓以及你在一群人心中的印象。

    至於拿投資人的錢揮霍的,這個圈子很小,身敗名裂是必然的。我認識這麼一個創業者,當年曾經拿過上百萬元的天使,也拿過一線VC數百萬美元的錢,但這位創業者拿到投資後,不專注業務,盡幹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揮霍投資人的錢,不到一年,錢就燒光了,這位創業者也被迫離開了自己創立的這家公司,投資人也曾在公開場合批評過這個創業者。四五年前,我見過這名創業者,比較能忽悠,一會說自己是某省青年常委,一會說自己和北京某區區長關係特熟,後來據說回老家種田去了。今年5月,我在北京一個會議中見過他,他遞給我一張新名片:某某資本聯合創始人,但我從未聽說過這家基金以及這家基金投資的公司。

    作者——項伯龍

  • 5 # 大海水lan

    現在創業門檻低的個鬼一樣!房租那麼高,產品那麼貴。人工工資那麼高。欠錢就得還債,現在滿世界的人創業,就像當年人人炒股一樣死的會很慘。

  • 6 # 磚家腫了

    關鍵是拿了誰的錢?為什麼失敗?我們分兩大項,各三種可能說明下:

    拿了誰的錢?

    創業者融資,願意給錢的一般有三種:風投機構,傳統企業老闆,問題資金。

    1.風投機構

    正規的風投機構,都會和你籤詳細的合同,如果你失敗了,一般都會按照合同條款執行,可能會有偏差,但是結果不復雜,這個我們後面詳細說。

    2.傳統企業/傳統企業老闆

    事前要把合同細節約定好,最好不要讓傳統企業老闆控股。拿了傳統企業老闆的錢,失敗後結果比較複雜,分很多種情況。

    3.有問題的錢

    這個與合同無關……

    創業者為什麼失敗?

    1.經營不善

    確實在做事,沒有揮霍。

    這種情況,拿正規風投機構錢的創業者,沒有意外都會按照合同條款執行。

    李開復在一次影片演講中說過,他說有很多創業失敗的負責人滿懷愧疚的對他表示歉意。他對創業者說:你不用這麼愧疚,我們投資的專案十個有九個失敗,這很正常。反而,你下次創業,請務必還找我們。

    什麼?還找我們?其實李開復沒有說下一句,創業者的下一個專案,他要免費佔有一定的股份。

    拿了傳統企業家錢的創業者,可能會按照合同條款執行,但是也有很大的可能會找你要錢,主要看企業家的境界與胸懷。還有很多傳統企業家會把創業者的公司接受了,這樣也算是創業者安全退出了。

    最後一種錢,呵呵呵……

    2.創業者揮霍無度,失敗

    這種情況,拿正規風投機構錢的創業者,一般也會按照合同條款執行。

    不是風投不知道,是一般的小案子小錢懶得管你,但是如果你玩的是他們的大錢,你完了,完全的身敗名裂,全世界“通緝你”。

    當然,創業者的下一個專案,他們還是要免費佔有一定股份的。

    拿了傳統企業家錢的創業者,那你就比較麻煩了,傳統企業家們是很淳樸滴,他們會告你詐騙,等著被起訴吧。

    最後一種錢,呵呵呵……

    3.創業者個人意外

    比如,被外星人綁架了。

    這種情況,拿正規風投機構錢的創業者,一般也會按照合同裡面的特殊條款執行。

    風投的合同很細,包含各種奇葩意外情況。

    當然,創業者的(被外星人放回來以後)下一個專案,他們還是要免費佔有一定股份的。

    拿了傳統企業家錢的創業者,可能企業家們會幫助你,多數會直接接收你的公司。

    最後一種錢,恩,這真的只是一場發生於創始人個人身上的意外。

  • 7 # 臺灣電商大叔在廈門

    先弄清楚最初最開始是借款,還是就單純投資

    如果是借款,那就要有法律程式,有借條丶有合約,如果是投資,投資有賺有賠,天底下沒有保證賺錢的生意,要讓投資妳的人清楚知道,妳已經盡力了,這就牽涉到以下步驟:

    1-妳是否有定期按時把財務資料丶報表提供給投資者,依照一般規範,妳必須組成董事會丶要有合法的股東會,妳必須定期提供財務資料,也要有公正的第三方財務機構,如會計師丶財務專家等,協助妳把正確財務資料給予投資者,這樣大家都沒話說。

    2-妳是否在創業過程真的盡力了??如果妳也領很低薪丶每天都努力工作,工作時間很長,並且用盡努力去經營公司,這樣就算失敗了大家都沒話說,但比較擔心妳坐領高薪丶每天都很少進公司丶或是每天像蝴蝶般花枝招展到處飄,卻沒有專心在公司經營,這樣就會招致投資者怨言。

    3-妳是否有過大的錯誤決策,一般投資金額下,妳沒有作出過分的錯誤決定,比如明明只有一百萬資金,妳卻要購買上千萬的貨物,或是過度樂觀做出錯誤的判斷,比如市場明明一個月營收只有十萬元,妳卻要聘僱幾十人,大家都領高薪,每月光是工資就要十幾萬,這樣就算過度的錯誤決策

    基本上只要沒有以上三個缺點,平常又有和投資者好好溝通,讓投資方都知道這個投資並非穩賺不賠,也讓她們知道過程中妳都盡力,自己也吃苦度過,投資是沒有穩賺這回事的

  • 8 # 魔投譚

    創業不是一帆風順的,即使是虧損,也是正常現象。

    很多創業者在拿第一筆投資的時候,都是誠惶誠恐,因為第一筆投資具有隨機性,有時候並不知道下一步的融資是否會到位。一般情況下,創業失敗不會怎麼樣,但也有需要創業者來抵押房產還投資款的案例。

    天使投資不要去籤對賭協議。這是很多創業者在獲得融資時,很容易被忽略的事情,特別是自己的創業熱情非常高的時候,對賭協議要看具體細節約定,如果是要用你,或者其他價值產品去擔保,建議不要這筆資金。但在企業到達一定規模,投資額度很高的時候,投資機構為了營收對賭的情況下,一般都會有對賭協議,這是考驗創業者及團隊的商業模式可持續增長的時候。二次創業股權平移與一票否決權。這兩個協議規定比較細節,核心描述的是,如果你的第一次創業專案失敗後,第二次再次創業的時候,這個機構的上一次股權佔比會同期平移到新公司。在我看到過的案例裡面,這樣的條款很多,而一票否決權是屬於團隊經營的命脈,特別是企業發展規劃時的主導權,肯定是放在創業團隊上面,投資人入場只能是清算與職業經理人。

    創業是一個曲折挑戰並行的過程,創業者需要全方位的去把控專案發展,投資金額的大小決定了你的簽約協議的複雜程度,因為風險也在變大。

  • 9 # 投資新勢力

    這要看籤什麼樣的協議了,一般來說在資金投資前都會籤協議,有保底的,有不保底的,具體要看協議的內容,是沒有多少人願意拿錢給你隨便花的,所以投資籤的協議是很重要的,有的需要償還一部分,有的不需要。

    曾經我老闆就遇到過投資失敗的例子,投了一個小專案,一共是150萬,我老闆出了50萬,創業者拿著這150萬並沒有都投入到專案中,而是先給自己買了一個A4,後面的結局大家應該都知道了,現在還是打官司起訴。

    如果一個專案的創始人,拿到融資的錢,第一時間並不是把錢投到專案裡,而是自己消費,那麼這個專案肯定是騙錢的,真正的專案都是很缺錢的,哪怕自己消費也不會花的太多,所以現在投資人投資前都會籤協議,有保底的協議,有不保底的,但就算不保底的也會有一些硬性要求,要不然投的錢被別人拿去買房買車,最後血本無歸。

    如果你融資成功,一定要用心經營專案,哪怕失敗了也不會有人怪你的,因為投資風險是很大的,投資公司也不是隻投資一個專案,一般來說投資人或者公司都會投很多專案,但只要其中有一個能上市,投資回報率是十幾倍的增長,所以為什麼創業這麼難,還是有很多投資公司或者天使投資人願意出錢,因為他們嚐到了甜頭,但投資人最討厭的就是欺騙,所以大家如果創業有人投資給你,首先第一點就是要誠實,哪怕你能力不行最後失敗了,也沒有人會怪你。

    有些創業者只要融到錢,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善自己的生活,確實創業是很苦的,有時候連吃飯的錢都沒有,改善一下生活也是可以的,但這也是有比例的,因為投資者看中的是你的人,如果你不能剋制住對金錢的渴望和對自己專案的執著,投資人隨時都可能撤資,或者要求賠償。

    總結

    其實大部分的創業者都是一樣的,在面對鉅額的金錢時是很難經得住誘惑的,但只有執著的人才可能獲得成功,有些人拿到錢第一時間就是買房子買車,對於專案的熱情減退了,那麼投資人是可以要求賠償的,這屬於詐騙的一種,但具體的也要看合同怎麼規定的。

  • 10 # 李合偉的國學思想

    拿了錢卻創業失敗,有這麼幾種情況:

    1.根據對賭協議條款賠償

    首先要明確的是,投資人與創業者之間是合作關係,一個出錢,一個奉獻創意和汗水,在投資之前,投資人都會和創業者簽訂很長的投資協議,裡面會包括企業清算是如何分配的條款,一般後果都已經約定好。

    2.個人貪汙,犯法

    拿了錢卻失敗,如果是創始人個人貪汙掉,則構成犯罪。

    3.隨意揮霍,職務犯罪

    有的創業者為了拿到投資帶著團隊破釜沉舟,拼命苦幹,結果拿到投資之後就開始忘乎所以,工作狀態放鬆下來,不久就看到辦公裝置全都煥然一新,朋友圈全是出國度假的照片,結果錢財揮霍一空,職務犯罪。

    4.挪用資金,犯法

    拿了錢卻失敗,如果是挪用資金,則構成挪用資金罪,依照刑法第272條規定犯本罪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禁.數額巨大或者數額較大無法退還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5.公為私用,犯法

    如果把投資人的錢公作私用,同樣構成犯罪。

    除這些之外,投資人就是股東,那就只能跟你一起賠錢唄。問題是你現在就這麼問,這麼想,能找到瞎眼的投資人給你錢嗎?

  • 11 # 小北看經濟

    創業是一種癌,一旦開始很難戒掉,基本上創業失敗的人,在經歷一定時間的調整後,會再開始創業。創業者的終點往往是創業中,或者做投資。麥克阿瑟的名言“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很好詮釋,因為創過業的人都是戰士,都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戰士。這種癌的核心機理是不服氣,而再大的草原也圈不住這些創業過的Mustang再次奔騰的心。

    深圳的創業圈子多數都是70後左右的創業人,基本上就會聽到這樣的言論:馬化騰以前還來找過我請教客戶端的問題,那個模組是我給他的;其實我比騰訊還要早做網路尋呼機;那個時候騰訊的辦公室和我在一個樓……如果到北京或者上海等創業和泡沫的重災區,類似的言論就更多:我在幾年前就做了和微信一模一樣的App,上線後用戶反饋很好,可惜當時太早,使用者基數太小而始終做不大我的模式比聚美早而且網站上線早,可惜當時技術差,網站沒撐住;愛鮮蜂的模式我在幾年前就開始想嘗試了……2012年末,和幾個創業的朋友在喝茶聊天。其中一個朋友創業剛失敗,在解散和安置團隊的過程中,突然接到其老部下的電話,號稱自己剛加入了一個新的創業公司做核心高管,公司技術和產品一坨爛泥,但是最近使用者增長很快,伺服器撐不住了,希望把原公司那些閒置的伺服器拿去救急。我那個創業的朋友沒有任何猶豫就免費給了。最後還多問了一句新公司的情況,瞭解到這個公司是做出租車呼叫和匹配服務的,美國有個對標模式叫做Uber。我們在座的幾個都是Stanford MBA,簡單聊了幾句,說類似的模式我們之前就想過了,可是覺得中國法規問題和司機能力問題,肯定做不起來。隔了不到一年,我們再去問的時候,才知道這家公司叫做“滴滴”......

    以上講了不少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在各種創業失敗之後,中間也許有一段打工經歷或者短期調整,很快他們又開始下一段新的創業。經歷過那麼多事情之後,總是感覺離成功就差那麼一點,“ta也可以為什麼我不可以”,“我只是時機不好”……

    總是被這樣的小機率事件但高頻率和大幅度刺激,所以心有不甘,失敗過的創業者往往還想再來一次或者數次。如果到了真正需要停下來的時候,經歷這麼多風雨也很難恬淡下來,往往是以投資作為全職或者兼職的工作,開闢另外一片戰場。

    其次,任何一次創業失敗後,創業者在心理上、在身體上、在社會關係上、在家庭關係上以及在個人財富上都會遭受一次或重或輕的創傷,都需要一段或短或長的時間進行調整,才能重新開始戰鬥。然而只要是從正規渠道拿到的投資(包括正規天使或者正規基金),個人安危和肉體基本上是沒有沒有直接傷害的。

    至於個人名譽方面,在投資人層面、在員工層面、在合作搭檔層面、在供應商及客戶層面等等,總有一個或者多個維度會受損。理由很簡單,畫餅之後餅都沒了,剩下眼巴巴流著口水盼著餅的股東、搭檔和員工等,怎麼還可能全身而退和人人滿意呢?畢竟賺錢才是硬道理。

    當然也有俠義和富足之士能處理得比較妥帖。簡稱合理清算,這裡的清算是非常廣義的,要達成這個大任務,需要完成若干子任務,包括:供應商欠款還清、客戶承諾兌現、員工工資補償及介紹新工作、清算後的資產在股東之間按契約及按人情合理分配、個人補償股東或贖回股份、未來再次創業後向之前的投資人提供免費股權或者優先投資機會等等。

    不管處理得怎麼樣,在某次創業中留下的惡名,總體來說半衰期是很短的。因為人類的記憶不比魚類長多少,如果根據人類和魚類壽命進行歸一化,這個差距甚至可能逆轉。試問現在還有幾人記得幾起當時創業大筆圈錢而大敗的創始人。

    另外這幾年流動性過剩,投資人的增長速度總是快於創業者的增長速度,所以傻子總是夠用的。而且經歷過創業的人,哪怕是失敗而沒成功的,經歷、閱歷、氣場、口才等等都超人一等,都是自帶引力場,容易打動投資人並征服部分投資人。做個不恰當的比喻,這類似於花花公子總是能不斷推倒少女。一方面在於花花公子的PUA技能樹已經被點亮:潘驢鄧小閒不浪得虛名。另一方面也是少女總是自帶公主幻想:花花公子之前都是在逢場作戲,終究會在自己這裡找到愛情的歸宿。`然而社會終究還算公平,如果創業者在這次失敗的創業中能夠在清算和處理各方關係中,能夠表現出高尚的人品和處事原則以及各方利益的安撫能力,絕對是為下次創業取得極大的加分。比如考拉班車在停止運營後,創業者及HR積極為解散的團隊安排下家,這樣的事蹟絕對是會被未來的投資人、合作搭檔和員工牢牢記住的。

    所以,失敗是寶貴的經驗。外有喬布斯、扎克伯格;內有馬雲,他們在成名之前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絕對不是一炮而紅。包括知乎的周源,也是創業失敗後,連電腦桌都賣了,然後東山再起創立的知乎吧。還有剛被騰訊收了的美團(王興),創業失敗了十幾次。

  • 12 # 金融大爆嫋

    首先大家要明確一點,投資人與創業者之間的是合作關係,一個出銀子(投資人),另外一個奉獻創意和汗水(創業者),而不是債務關係。

    在投資之前,VC會和創業者簽訂很長的投資協議,裡面會包括企業清算時如何分配的條款。通常VC會要求優先清算權,參與分配權,最低迴報率等。

    舉個例子,天使輪投資人給了你100萬,三個月後發現商業模式行不通,專案打不開市場,大家準備放棄這個專案,但此時公司賬面還剩餘20萬,這個錢應該怎麼分配呢?

    通常VC會要求一個清算倍率,這個數字是大等於1的,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公司賬面低於投資額,那麼剩下的錢就得全還給VC。

    換句話說除非你賺了,不然這些錢還是得還給別人,但是這個的底線是公司資產,創業者本身是不用承擔連帶責任的。

    一般天使輪VC或投資人要求最低迴報率的很少,一般是靠後輪次的VC會要求。

    特別的是,在融資中有一種融資方式叫可轉債融資。顧名思義這是個“債務”,他是介於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之間的一種方式。

    債務融資很容易理解就是借錢嘛,到時是要加上利息還的,股權融資就是上面提到的,大家分配股權。可轉債就是“投資人”將錢借給你,但是後期可以將其轉換為公司的股權。

    在這種條件下,可轉債投資人是將資金以債務協議的方式借給公司,投資人是債權人而非股東,等到特定條件(如下一輪融資時)將債權轉換為股權。

    那麼問題就來了,要是你的專案失敗了,這個大家就得留意,你就得去還投資人的錢了!這種方式也是為了創業者不在第一輪就被稀釋太多的股權。創業都得向前看嘛,成功了就多賺一點,失敗了就承擔一點!

  • 13 # 小貓鬍子103240101

    這得看錢你是怎麼拿到的?在什麼條件下拿的,當初簽訂了什麼樣投資合同或契約。對投資可行性和效益評估文書的認定程式怎樣。對投資預期的了結方式怎麼清算等等。創業失敗就得按這些程式和依據處理。不是簡單的一句話能說明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花肉怎麼做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