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學八卦百曉生

    五代是立國於中國北方中原地區的軍閥割據政權,經歷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從唐末黃巢起義到後梁朱溫、後唐李存勖、後晉石敬瑭、後漢劉知遠、後周郭威五代立國曆經戰亂,軍閥格局。

    十國是與北方五代並立的南方九個和北方一個軍閥割據政權,包括前蜀、後蜀、 吳、 南唐、 吳越、 楚、 閩、南漢、 南平和北漢。十國因分佈較廣,人口多,經濟條件不一,各國幣值也非常複雜,貨幣流通狀況各有不同,但大體情況也是混亂不堪。十國中又以南唐最為強盛,經濟水平區於各國前列。

    長期戰爭破壞,五代北方社會動盪,生產落後,經濟停滯不前。這種動盪的時期造成富戶將銅錢儲存起來,有甚者銷鑄為銅器,導致銅錢不足。雖銅錢不足,但因銅少,五代時,鑄錢較少。

    後梁開國:907-923年,後梁太祖朱溫鑄造開平通寶、開平元寶,但因存世的兩枚“開平通寶、開平元寶”大銅錢至今無法判定其真偽,所以對此存疑。

    後唐開國:923-936年,後唐莊宗李存勖,並未發行新錢,基本沿用唐代開元通寶舊錢。在李唐哀帝天祐時,906年,兵亂窘乏,始令以八十五錢為百。莊宗同光二年( 924 年) 二月下詔,禁止富室貯藏現錢、工人銷熔銅錢改鑄為器皿以及商人搬運銅錢出境。可見銅錢不足。這時候,有民間紛紛私鑄鉛錫劣幣,公然在市場上流通,商人還用這類劣幣換取銅錢貯藏起來。在同光二年三月又下詔:不許雜鉛錫惡錢流通換好錢,如私載,就被收納。明宗李嗣源(926-934,天成,長興),發行有天成元寶。

    後晉:936-946,後晉高祖石敬瑭:發行了“天福元寶”。 後晉時銅錢依然缺乏,實行了銅禁。天福二年(937)下詔:禁一切銅器。但銅禁不能增加銅錢,便於鑄造新錢,天福三年(938),下詔:許天下私鑄錢,以“天福元寶”為文。可想而知,為獲利,私鑄銅錢必定偷工減料或摻雜鉛錫,這些錢幣質量很差,天福四年七月戊申下詔禁止私鑄錢幣。所以“天福元寶”錢,大小不一,質量粗劣,遠不及李嗣源所鑄的“天成元寶”。出帝石重貴(944-947,天福、開運),未發行新錢。

    後漢:947-950高祖劉知遠:打算改革幣制,但沒來得及。隱帝劉承祐:發行漢元通寶。為提高錢幣質量增加流通訊用,乾祐元年(948),鑄造漢元通寶,不以年號命名,形制、文字皆仿照唐代開元通寶,質量較好。不過依然沒解決銅錢不足問題。949年,只好透過行政命令來提升官錢幣值,以77當百。這一時期,還有楚鑄:開元通寶小鉛錢、乾封泉寶大鐵錢、天策府寶。

    後周:951-960太祖郭威,未發行新錢,世宗柴榮:發行周元通寶。後周太祖廣順元年( 951 年) 三月,下詔宣佈: “銅法今後官中更不禁斷,一任興販”,但不許銷熔銅錢製造銅器販賣獲利,如有違犯,“不計多少斤兩,並處死”。然而這一禁令未能生效,因官府“久不鑄錢,而民間多銷錢為器皿及佛像,錢益少”。後周世宗時,勵精圖治,進行改革,顯德二年(955)九月“詔禁天下銅器”,並下令“立監採銅鑄錢”。還廢諸道寺院三萬三百三十六所,僅存寺院二千六百九十四所。後周兩代皇帝太祖郭威和世宗柴榮採取改革,勵精圖治國力漸強。幣制的改革為世宗統一北方打下了基礎。

    十國割據勢力所鑄有前蜀鑄造的永平元寶(911-915)、通正元寶(916)、天漢元寶(917)、光天元寶(918)、乾德元寶(919-924)、鹹康元寶(925)。還有南漢鑄造的鉛開元通寶、乾亨重寶、乾亨通寶。

    吳越:893-978使用唐代的“開元通寶”,也鑄造過新的開通元寶錢,大如當十。

    十國之中以南唐的領土最為廣闊,物產最為豐富,人口也最多,文明也最為昌盛,其制度對後世影響也大,為當時各國所望塵莫及。南唐建立者李昪是徐州人,戰亂時為楊行密收養,後成為丞相徐溫養子,改名徐知誥,是南朝李氏後裔。李昪當政後,較重視農業生產,曾下詔,凡民種桑三年內達五千株者,賜帛五十匹,每墾田達八十畝,賜錢二萬,桑田農田都免租五年。這是五代十國唯一獎勵農桑的國家。而南唐也是十國中鑄錢最多的一國。李稱國號為大齊時曾鑄造過“大齊通寶”,錢幣界一度認為是唐末黃巢起義時鑄造的,但大多數學者認為李昪鑄造更準確。其子李璟造“保大元寶”錢,中興二年鑄“永通泉貨”當十錢,此外還鑄有“開元通寶”、“唐國通寶”、“大唐通寶”等。

    大齊通寶是一種極其罕見的錢幣,現存世僅兩枚。一枚的右上方缺一角,錢幣界稱之為“缺角大齊”,另一枚的錢上鑽有4個小孔,被稱為“四眼大齊”。“缺角大齊”由清朝的江南名士戴熙所藏,當時就有人願用高價收買,戴不忍割愛,太平軍攻進杭州,戴出於偏見投水自盡,死前將大齊通寶等物深埋地下。後人為了得到這杖稀世真品,爭相購買戴宅,掘地數次,終無所獲。“四眼大齊”是上世紀20年代泉學家戴保庭和朱克壯在江西鄱陽發現的,後被著名收藏張叔馴重金購得,藏之密室,從不示人。大齊通寶唯其罕見,彌足珍貴。唐國通寶鑄造於李璟交泰元年七月。李璟繼承了他父親李昪打下的江山,但荒於治理。當時南唐需要有閱歷、能審勢度勢、具有軍事才能的皇帝,但是他做不到。他發動了對閩國的戰爭,還討伐過湖南的楚國。都因措施不當,沒得到什麼好處,反而勞民傷財,國力也漸漸衰弱。而這時北方的後周在柴榮的領導下漸漸強大起來,南唐經過與後周的較量,屢戰屢敗,不得不放棄長江以北的土地,割地賠款,向後周屈服,還廢了帝號。唐國通寶是在戰爭需要經費、戰敗需要賠款的背景下鑄造的。因此,次幣版本極多!有一種方國的‘’唐"字篆法獨特,筆法秀麗。但存世不多!

    綜合來看唐末到五代由於銅的缺少,開發難度大,戰亂社會和經濟不穩定造成現錢缺乏,規定現錢每八十五文作一百文,每貫一千文折成現錢八百五十文,稱“省陌”,或單稱“省”、“陌”。唐末天佑二年(905)時,雖詔“並須以八十五文為陌,不得更有改移”,但已是“坊市之中,多以八十為陌”。五代十國,流通的主要是唐代的銅錢。兩浙(吳越)自鑄銅錢,亦如唐制。所以各割據勢力之間的貨幣是可以進行交換和交流的。比例也是依照唐制,並無多大改變。

  • 2 # 歷史領域創作觀察員

    你好作者我來談一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查閱一些資料發現,五代十國錢幣種類繁多下面是介紹:

    五代十國貨幣種類

    五代十國時,群雄並起,朝代更迭,戰亂頻仍,唐末割據幽州的劉仁恭父子,北方的梁唐晉漢周,南方的十國,地方割據政府都自行鑄造貨幣,各成一統,匯成了在中國錢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五代十國錢幣。

    五代十國錢幣品種繁多,版別複雜,風格獨具,異彩紛呈,材質可分為銅、鐵、鉛多種,錢文書法篆、隸、行、楷皆有,如閃閃繁星裝點著錢幣收藏的天空。由於連年戰爭,造成銅資源缺乏,各國鑄造的錢幣數量相對盛唐有大幅減少,有的錢幣流通時間短,鑄造本來就少,後世毀損重鑄後,更是存世無多。從發現的數量來說,北方梁唐晉漢周鑄幣中,除了後晉高祖鑄天福元寶、後漢隱帝劉承祐鑄漢元通寶、後周世宗柴榮鑄周元通寶等略多見,其餘均少見。南方十國鑄造的錢幣更是版式浩繁,前蜀王建鑄造的天漢元寶、光天元寶,前蜀後主王衍鑄造的乾德元寶,南唐李璟鑄造的唐國通寶、開元通寶、大唐通寶、通正元寶等略多見,其餘均稀少。

    北方後梁太祖朱溫鑄造的開平通寶、開平元寶,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天成元寶等,南方前蜀王建的永平元寶,閩王延羲的永隆通寶、天德重寶,楚王馬殷的天策府寶、乾封泉寶,後蜀孟昶的廣政通寶、大蜀通寶,南唐中宗李璟的保大元寶、永通泉貨,齊王徐知浩的大齊通寶,南漢劉龔造的乾亨通寶等,都難得一見。五代十國初,劉仁恭據守幽州時鑄造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銅錢,存世均稀少,劉守恭稱大燕皇帝時鑄造的應聖元寶背“拾”、乾聖元寶背“百”、應天元寶背“萬”三種錢幣更是錢幣史上令人稱奇的品種,僅見一二。

    存世多見的品種也深受古幣收藏者喜愛,如唐國通寶、大唐通寶、光天元寶、周元通寶、通正元寶等,還可細分為大字、大樣、背星、背月等版,個別版式也少見。周世宗柴榮於顯德二年毀天下佛寺,仿盛唐開元形制,用金銅佛像鑄造了周元通寶,隸書錢文,製作精美,借了佛像附身的靈氣,民間廣為傳說佩戴此錢可避免難產,於是有公婆孕婦虔誠蒐集,可喜的是周元通寶存世量大,不知了卻了多少善男信女的心願。

    五代十國錢幣珍品迭出,由於地域的原因,許多錢幣只有地區性出土,很多品種迄今只發現數枚。開平通寶、開平元寶、天成元寶、永平元寶、天德重寶、天策府寶、乾封泉寶、廣政通寶、大蜀通寶、保大元寶、永通泉貨、大齊通寶、乾亨通寶、永安一十、永安五百、永安一千等都在中國古代錢幣五十名珍之列,五代十國錢幣在古幣名珍中居然佔據了近三分之一席位。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不同貨幣怎麼流通交換呢呢?我們來看一看吧

    貨幣及其流通情況

    我們發現,史書留給我們的資料極少,當代各種貨幣史論著中也言而不 詳.為此,我不揣淺陋,在盡力蒐集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對現今存世的古錢幣實物的考察,進行 了一次五代十國貨幣史的初步探索,今簡述於下. 五代的貨幣及其流通狀況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南方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和北漢10個割據政權。軍閥割據政權,因長期戰爭的破壞,生產落後,社會 不安,經濟欠發達,幣值不穩定.五代鑄錢都較少, 大多沿用唐代的開通元寶舊錢.。

    兌換及兌換比率

    現有學著認為天策府寶銅錢兼有紀念幣和的兩種功能。硬通貨是指它不同於一般貨幣,而是在特殊情況下,如楚境內外貿易等,作為一種支付手段。《十國紀年》載:“馬殷鑄鉛鐵錢,行於城中,城外特用銅錢。”城中城外指的是境內境外,銅錢則非天策府寶莫屬,“特用”兩個字具體地點明瞭該項錢硬通貨的性質。《歷代貨幣大全·隋唐卷》記載,當時軍閥混戰,貨幣政策混亂,天策府寶大銅錢作為硬通貨當百枚小銅錢使用的。

  • 3 # 濤說精彩歷史

    1、五代十國錢幣流通混亂且奇特,但總有規律可循,勢力強,質量好的貨幣,流通就大。

    質量好、強大勢力的貨幣,可以互相流通;

    質量差、弱勢力的貨幣,一般只在割據勢力境內使用。

    2、流通貨幣的代表,以後周、後漢、南唐、後蜀為代表。兌換比例,一般認為,按銅量計算比例;還需要分銅、鐵、鉛。

    五代中,後周的“周元通寶”、後漢的“漢元通寶”流通廣泛;

    十國中,南唐的“大唐通寶”、“保大元宗”、“永通泉貨”、後蜀的“廣政通寶"流通廣泛。

    五代十國各國間還存在銅錢、鉛錢、鐵錢,價值上,銅錢>鐵錢>鉛錢。

    一、五代十國貨幣制度概說

    五代十國是晚唐藩鎮割據的延續,戰爭頻發。因此,在頭兩個朝代——後梁、後唐,雖也有自己的貨幣“開平通寶”、“開平元寶”、“天成元寶”等,但是,唐朝的“開元通寶”也在大量使用。

    主要原因是,開元通寶是盛唐貨幣,製作精整、幣值充足,人民樂用;後梁、後唐建並無必要完全取代前朝貨幣;加上戰爭太多,所以北方的兩代,流通開元通寶,只有少部分自鑄的貨幣。

    而南方政權動亂少、相對實力弱,當然認可唐朝的開元通寶。

    到了後晉,石敬瑭賣國求榮,取得皇位,藩鎮不服。但唐朝結束已有29年,開元通寶嚴重不足,唐末的“錢荒”加重。石敬瑭明面讓中央朝廷鑄新幣——“天福元寶”,但實際下級官民亦又私鑄,輕重隨意。這種情況下,“天福元寶”的流通範圍有限,兌換比例不一。

    (兒皇帝石敬瑭)

    而後漢雖只存在3年,但後漢隱帝、三司使王章鑄造的銅錢“漢元通寶”十分精美,流通廣泛;

    後周世宗郭榮鑄造的“周元通寶”更不用說,是五代十國貨幣第一代表。作為五代十國第一明君,郭榮慨然有統一天下的大志,所謂“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其所鑄造的“周元通寶”更是歷代錢幣中的精品,錢文工整,錢形一致,繼承了唐開元通寶的精神風貌。而且,世宗郭榮為解決“錢形不一、分量不足、假幣私鑄盛行、佛教佔銅太多”的不良局面,他禁止民間鑄錢,還毀佛鑄錢,讓“周元通寶”具備了佛錢的吉祥含義,為後周、趙宋統一創造了條件。

    (精美的周元通寶)

    而此時南方內訌較五代要少,南唐、後蜀一直存續,南唐的“大唐通寶”、“保大元宗”、“永通泉貨”、後蜀的“廣政通寶”流通廣泛。

    而南方同期的吳越、南楚、南漢、南平、閩國,及後來北方的北漢,其貨幣鑄造水平不一,且鉛錢、鐵錢參雜其中,基本只在國境內流動。

    二、一些貨幣的兌換比例

    關於“貨幣兌換比例、外匯兌換比例”,現代的經濟學界都存在多種說法,不能統一。有“購買力平價說”、“利率平價說”、“國際收支說”、“供求關係”說等。

    具體到五代十國,那時經濟混亂,不光有大小不一、缺斤短兩省陌的銅錢,還流通鐵錢、鉛錢等低劣錢幣,分析兌換比例更加困難。

    我們簡化來說,銅錢的含銅量越高越值錢;大銅錢作為硬通貨,當百枚小銅錢使用(1:100)。(《歷代貨幣大全·隋唐卷》)甚至還有,一枚“當十大銅錢”,可以換取“小平銅錢”幹枚的記載。

    而對於鐵錢、鉛錢,價值更低,如閔國(今福建)同時流通銅錢、鐵錢、鉛錢,有專家計算,三者的兌換比例是1:5:10。

    十國之外的小政權貨幣爛造現象更嚴重,如桀燕的劉守光是知名的“假幣將軍”,為掠奪民財,不停的使用劣質金屬鑄幣,還加大面值。如他曾鑄過面值1萬的方孔圓形前,創造了中國銅錢史的記錄。

    (劉守光)

  • 4 # 孫郎談古

    不同割據勢力的貨幣是可以兌換的。當然,有的不能直接貨幣兌換,只能透過易貨。簡單說,就是買該國的同等貨幣產品,到其它地區出售,換成主流的貨幣。

    在五代十國,主要流通貨幣為鐵錢、銅錢,少部分流通鉛、錫錢。銅錢是唐朝官方貨幣,鐵錢是南方几個政權通用貨幣,相互流通是非常方便。在《宋史·食貨志》中有相關的記載:

    蜀平,聽仍用鐵錢。平廣南、江南,亦聽權用舊錢,如川蜀法。銅錢

    南方諸多政權仍使用大量的鐵錢,原因是某些地區銅礦產量有限,如閩國“銅錢數少,鑄大鐵錢並行。”兌換比例則是:1000鐵錢等於770銅錢。

    五代時期,銅是緊缺資源,故有後唐、後漢、後晉、後周等禁止一切銅器、銅鏡都為官府鑄造,私人不得鑄造,商人禁止將銅具帶離其境。因此,這個銅錢兌換就一直呈下降趨勢。從唐末開始,以銅錢85錢當100錢使用;到後唐則為80錢當100錢使用;後漢時期為77錢當100錢使用。

    北方銅產量緊缺是造成銅錢少的原因,另外銅器的鑄造也耗費了大量銅資源,所以銅錢成為北方比較緊缺的貨幣。正所謂“物以稀為貴”,銅錢緊缺,也讓銅錢的價值持續上漲,南方各路政權的商人就需要花更多的錢來兌換銅錢。

    這樣,鐵錢一多可以拿去熔鑄成農器什物,販賣至南方換取銅錢。

    兌換方式

    兌換方式最為最典型的就算馬楚的易貨方式。馬殷在謀士高鬱的建議下,大量鑄造廉價的鉛鐵錢。這種貨幣是不被其它政權和中原王朝認可,只得在楚國境內使用,而且鉛鐵錢又重又不方便,商人也不願意攜帶大量的非法定貨幣出境貿易。

    所以,凡是到楚國的商人,或者要從楚國出境的商人,都要先用銅錢兌換成鉛鐵錢,再用鉛鐵錢購買當地的特產等貨物。商人採購完貨物運送到其它地區進行販賣,獲得大量的銅錢。這樣一來,楚國和商人是互利雙贏。楚國政權獲得了大量的銅錢財富,而商人獲得了中間的利潤差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陵容死之前的那句,皇后殺了皇后,到底對甄嬛有沒有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