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伊文老師
-
2 # 鑫媽向前衝
用9塊9終結你的拖延症
9塊9能買什麼呢?可以買一雙襪子,一點水果,以及一個記事本。那麼本篇文章的重點來了,就是用9塊9買一個記事本,來規劃、記錄你的時間安排,治癒你的拖延症。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說了,這有什麼好新鮮的,網上關於時間管理的文章有很多啊。但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自己時間管理的一點的經驗,即最首要的是塑造良好的時間管理心態。
有了好心態之後,是採用四象法規劃日程、還是拿方格本做手賬,就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的技術問題了。 好心態一共有四個關鍵詞:不貪大、 強迫症、有彈性和求圍觀。
第一個關鍵詞是不貪大也就是在目標設定上、在任務安排上採取小目標,比如“清晨三件事”。記得生孩子之前,我想的好好的——生完孩子要多少斤,要趁著產假的整段時間學習心理學的課程和理財課程等等。但是鑫鑫一百天之前, 我什麼都沒做成。每天了,吃喝拉撒睡,圍著小祖宗轉。等他睡著了,還得擠奶、補眠 等等 。剩下的碎片化時間,就交給手機了。刷刷朋友圈、看看小說,雖然暫時減負,但內心始終滿布焦灼。
那一天晚上1點,我躺在床上,對自己說“孩子已經100天了,你可以開始運動了,開始做點當初設想的有意義的事情。 ”說做就做,我從床上爬起來,坐到寫字檯前,在記事本上,給自己規定了清晨三件事,也就是每天要完成四個目標的三項。
這四個目標我定的都很小。比如健身,家裡有個健身車,我在上面騎二十分鐘也算運動了。比如讀書,只要坐在那裡看完半小時的紙質書,就算完成了任務,等等。
設定小目標的好處就是,我們很容易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完成,然後自己心裡有了完成目標的成就感,進而就有信心在明天堅持下去,慢慢的把任務量一點一點加大、做到更好。
那相對來說,如果我的目標設定比較大,比如我規定我每天必須運動滿一個小時,但是在帶一個帶小娃而且很久沒運動的情況下,我可能堅持不了幾天。如果做不到自己的規定目標,我們的心裡就會有挫敗感,然後為了擺脫這種不舒服的情緒,我們會逐漸放棄這個目標。
第二個關鍵詞是強迫症這裡的強迫症指的當然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一種正面用法。即把目標設定小之後,給自己列出每天的任務清單,那麼我們就要強迫自己去堅持下去。這也是我為什麼要用紙質的筆記本,去記錄去規劃的原因,因為對於我來說,在任務旁邊打勾是無法言表的快樂,滿滿的成就感。
第三個關鍵詞是有彈性可能總會有一些意外來打亂我們的計劃,比如寶寶不舒服,比如朋友臨時約飯,或者老闆臨時交代一個大活。可是完不成既定計劃,內心會有些許焦躁情緒。這個時候呢,我會允許自己把當天的部分任務(不超過總任務的1/3)拖延到第二天去完成,但不允許自己再往後拖。
又或者說今天我讀了一本書,感覺很好,特別想繼續的讀下去,可是在我的計劃裡,這本書的下一章應該是在明天讀的。那麼我不妨把計劃也做一下調整,提前完成第二天的任務,然後再第二天再完成頭一天錯過的。
總之,我們可以在本子上列出小任務,強迫自己堅持下去,允許自己有微調,同時調動親友團的力量監督自己,慢慢培養自己的好習慣,告別拖延症。
好了小夥伴們,現在就去買記事本吧哈哈。
-
3 # 小懶貓
越不願意去做,心裡卻一直在想的事,就最應該去實際執行的。改變拖延習慣,首先是要從心理來轉變的,腦海裡想著拖延,無論如何就是不願意去做,那麼有再詳細的計劃表格,也是不會去落地實施的。
把重要的事情記錄下來,無論是寫在本子上還是用手機自帶的便籤、軟體記錄。同時,規劃一下,完成的時間節點,在哪個環節有沒有卡住,是否在停滯不前,應該怎樣做能推進。
每個人心中對自己的生活,都是有規劃的,無論是有意識還是潛意識,都在支配著自己,走過一天一天。我們也是會暫時忘記一些事情,提醒也是非常重要的,透過自動設定的提醒或者讓其他人幫忙提醒。
每個人對於時間規劃都是不一樣的,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都會有個屬於自己的好習慣。
-
4 # 聽說吧心理諮詢
明明知道一件事情很重要、很緊急,但自己卻一直難以去著手做;明知道考試將近,自己本該好好複習,但是卻被其他事情佔用了時間。因為拖延,很多本應該早就完成的任務一直到了最後期限才被慌慌張張的完成、草草了事,事後自己又悔恨沒有早點去做,內疚、自責。
喜歡拖延的人們總將注意力放在他們最大的並且最重要的職責上,明白它們的重要性,但是在行動上總是把時間浪費在無收益的活動上,比如上上網,看看電視什麼的,結果導致他們一邊為這些重大重要的事情焦慮不安,一邊又難以行動起來。
斯坦福大學哲學教授佩裡先生作為一個慢性拖延症患者,認為拖延也可以很藝術。他建議同類們選擇一個重要的任務,但是在攻克其他工作之前先推遲一陣。“不要為自己這樣的操作安排感到羞恥。”他說。他建議拖延症患者們用比較不艱難的(而且很有用的)工作把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比如跟進客戶,完成開支報告或者閱讀行業新聞。他說,聰明的拖延者可以獲得“高效”的好名聲,同時也可以繼續“屈服”於自己拖延的衝動。也就是說先從小件的、優先性低的事情做起,從而建立一種成就感,然後打起精神完成更重要的工作,這就是結構拖延法。
佩裡的理論雖不是由嚴密的科學推導得來,但好在源於自身,有實踐為證。有實踐者說,結構化拖延法幫助她能夠更謹慎並且有效地關注並處理工作。“只要我能感覺到我在拒絕做某件事,我就能趕驢子趕馬地讓自己去幹活。”她說。她認為“結構化拖延法”的技巧幫助了她在自己和大專案之間建立了一個精神空間用來協調處理自己。“當我在處理很小的事情的時候,腦袋裡仍然想著那些我必須要做的大事情。我要專注我的思想。就算是小小的成就,比如線上繳納一些款項或者為出差的旅行打包,都能為我提供的一整天的滿足感。你不會感覺到失敗,因為你確實把事情做成了。人生好像一切盡在掌握!”
佩裡先生認為我們不應該為自己的做事習慣而感到不快,因為罪惡感會打消幹勁兒,反而強化要延遲的慾望。對於拖延習慣,我們常常會感到無力去改變,也經常為拖延而感到內疚和自責。當我們把精力關注在無力感、內疚、自責方面時,我們更容易否定自己,也是在不斷的內耗自己的能量。當我們帶著拖延症去生活,同時也能夠順利得做好很多事情,我們會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做好的,會有成就感和自信,從而也更有力量去做那些讓我們感到困難而一直拖延的事情。
但是如果遇到了重要且緊急的工作怎麼辦?佩裡先生說,要麼不可變更的截止日期會逼著人行動,要麼拖延者會獲取足夠的資訊和觀點支援他們去直面任務。而且,在工作、生活中重要且緊急的事情並不是太多,這些事情對拖延者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佩裡的方法也許並不能解決每個人的問題,但是對於有些人卻是適用的。有些人可能會在拒絕做某些事情的同時就把一堆其他的事情做完了。所以,即使有拖延的習慣,我們也是可以快樂的生活,擁有成功的感覺。
-
5 # 閃電慢時光
偉大的管理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始於時間管理,時間管理始於時間的記錄與分析。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
“沒有時間了”,是“時間恐慌症”患者腦子裡唯一反覆閃現的一句話。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每天可以產生5萬多個想法,有些事情沒有完成就會焦慮。
有個誤區,大家習慣使用大腦去記憶,儲存,其實大腦最擅長的是思考。記不住,記憶體有限就會焦慮,分心,不專注。
想感知時間的流逝,先要了解你的時間流向,不要在腦子裡回憶,很容易忘記,記錄下來。
記錄時間,分析時間,我們才知道20%的事情需要自己做,80%的事情不需要做,或者可以委託別人做。
分析自己每天的時間,找出時間漏洞,不斷改進,減少無產出時間,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34枚金幣時間管理法
新東方老師艾力提出了改變職場人生的34枚金幣時間管理法
每天數數自己擁有幾枚金幣,是不是開心的睡不著。
原理很簡單:
早上7點起床,晚上12點睡覺,17個醒著的小時,按半小時劃分,將時間分為34塊,就有了34塊金幣。
每晚睡覺前數數自己的金幣是怎麼使用的,並採用不同的顏色進行歸類,讓自己的人生變得五顏六色。
記錄一天的時間,你會發現原來時間已經和你成為了朋友,做成功的事情會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自信。
為了區分每天做的事情的不同的性質,分成了5個性質
黃色 高效工作的時間。 高效的工作、看書、學習
橙色 強迫工作的時間
綠色 休息時間,健身吃飯時間
藍色 沒有負罪感的玩耍時間,如逛街
紅色 可怕的拖-延-症時間
時間的記錄很簡單,但是你的人生需要升級,何不從數金幣開始呢?
1、看看自己每天可以賺多少金幣,分析對比;
2、規劃自己每半個小時的時間,看看都做了些什麼?分析適合自己的時間度
3、考慮自己時間的利用效率,分析分配時間的合理性,找出自己的時間黑洞。
每天10分鐘,記錄自己的時間流向,給你的人生加上五顏六色。
-
6 # 喬小海
用什麼樣的時間記錄的方法更合適主要看個人需要什麼。
比如,有的人可能整天忙忙碌碌,但是到了週末一看,發現不知道這一週到底做了什麼,好像什麼成果也沒看到,那麼時間又花到哪裡去了呢?這種情況可以考慮使用手機app和電腦程式全天24小時無縫記錄每一個行動,堅持三天到一週,然後分析一下時間利用情況。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客觀,客觀這兩個字的威力可能只有面對的時候才能感受到。有人可能坐在沙發上想一下,說我知道時間浪費在哪了,每天都花了好多個在聊天上網什麼的,這種說法是他/她的主觀感受;如果他/她肯做一下時間記錄,然後分析一下這個客觀的記錄,很可能會有新的感受和認知。“我浪費了很多時間在網上”和“某月某日花了3小時28分在網上聊天、2小時16分瀏覽網頁、3小時55分看電視劇”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如果只需要記錄重要的時間花費,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app或者紙筆記錄高效工作時間。不管你是富裕還是貧窮,年輕還是年老,人的一天只有24個小時,所以如果花費了10個小時用於番茄工作,8小時睡眠,那麼不可能再有10小時去上網了。與其費盡心思去減少時間浪費,不如專心在增加時間利用上。
綜上,如何做時間記錄其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做完之後如何分析,分析之後如何改進,只有這樣才能逐漸改變壞習慣,成為高效人士。
宇宙浩瀚無垠,個人水平有限。如有疏漏,請多指教。
-
7 # 日讀課
下載
我們在手機端透過應用商店下載。
開啟應用商店,在搜尋欄中輸入“時間記錄器atimelogger”。下載安裝。
在其他的手機應用商城也可以下載到。
頁面介紹
我們先了解以下它的頁面。
1、【時間記錄】頁面。進入這個頁面,就可以開始時間記錄。
2、【歷史清單】頁面。統計每次的時間記錄軌跡。
3、【時間分類】頁面。把您的生活分成需要的類別,分別統計。
4、【其他】頁面。其中包括了關於、設定等資訊。
新建時間記錄
新建/編輯時間分類
系統默認了很多分類,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分類。我們也可以新建群組。
在【新建分類】頁面,如果勾選[群組]按鈕,新建的是群組。比如我的閱讀分類,就包含了讀書、讀報兩個活動。閱讀就是個群組。
開通雲同步
這樣可以避免資料的丟失。
您需要用郵箱(email)賬戶註冊一個賬戶。就可以自動實現雲同步了。
6總結
這個軟體真心不錯。時間管理的前提:記錄自己的時間。
讓我統計以下,我完成一篇百度經驗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哈哈。
-
8 # 葉猛獁
做好時間記錄和改變拖延習慣是兩回事。
做好時間記錄的意義,在於讓自己知道時間的去向,並且透過定時回顧的方式,來改進自己的工作表現,提高工作效率。僅靠做時間記錄是無法改變拖延習慣的。
至於如何做好時間記錄,有幾個方法。
1. 用外在技術提醒自己。在隨時都能看到的地方貼上便利貼,提醒自己看錶、記錄時間。直到養成習慣。
2. 使用方便的提醒工具。無論是電腦上還是手機上,都有時間記錄工具,找到適合自己使用的,設為開機自啟動,同樣加以提醒。
3. 規劃出固定時間段來做回顧,寫進待辦事項清單中,避免自己忘掉。
要改變拖延習慣,則是另一個話題。拖延可能有多種原因,例如任務量太大、任務太難、任務沒有收穫、意志力不足、完美主義等等。現在我們在書店中能看到上百種和拖延相關的書,對拖延的每個方面都有充分的論述。
在日常生活中,對付拖延最暴力也最立竿見影的方式,是增強自己的意志力——透過多樣飲食充分睡眠適量運動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意志力儲量,可以讓自己更容易地去做之前不喜歡做的事情。
但是想要更有長期效果的方法,則需要從任務本身入手。將任務分解成能在二十分鐘內完成的小塊,可以有效避免拖延;為自己設定獎勵,可以讓拖延變少;仔細安排每天的工作計劃並且告訴自己要去嚴格執行,可以減少拖延;不追求完美而追求完成,可以讓拖延變得更少一些。
如何對抗拖延,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因為拖延的本質是我們的理性在和本能拉扯,理性知道我們該去做些什麼對自己有長期利益的事情,但是本能卻只想在當下享受。
-
9 # 阿銀sama
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先做最難的事。
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即使是在一天中,你的意志力也會消減。
在你意志力最強的時候,做最難的事情。
其次,做時間記錄的前提是做好計劃。
按照事情的優先順序,把計劃的事情控制在五件以內,排序要從難到易。
時間記錄不是什麼難事,有很多APP做的都很不錯。
推薦Atimeloger。
拖延的本質其實還是自己在逃避。
害怕自己做不好,於是從其他的小事來獲得滿足感,比如遊戲。
重要的是要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每一次因為拖延愧疚難過,只會讓拖延症更嚴重。
-
10 # 發憤的草莓
首先我要恭喜你,你知道記時間這件事情。你會來詢問,算你問對人了,因為我記錄的時間6年,這個過程中呢,確實對我改變非常大,從以前那種朦朦朧朧模模糊糊暈暈乎乎的狀態,變成一個對自己目標非常清晰的人,做好時間管理,做好時間記錄吧,你首先得一點一點滴,你去明確一下得記錄時間,你到底的目標是什麼?你只是想了解一下自己,每天時間花費的狀態,還是想知道一下自己每天到底有幹了多少件事情,還是你想了解什麼,你這裡得明確。
你要記住時間是好事,關鍵還是得回顧你和每日回顧,每週回顧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光是記錄但是沒有回顧去發現問題,那你的記錄就白費了,還不如不記。
第三,你如果是想利用時間記錄來去應對拖延症的話,我覺得你還不如用番茄鍾,效果更加顯著。因為倒計時器放上了,你的專注力是開始會集中的,因為時間開銷記錄並不是治療拖延症的一個最佳的辦法,你應該考慮清楚。
——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
-
11 # 糖士
克服拖延症帶來的焦慮:
1、工作,充滿熱情的工作,當你感到充實才會踏實。
2、營養補充:維生素族、蛋白質、鈣、磷脂等營養素。
總之:晚睡拖延症會導致焦慮,抑鬱,女性最害怕的衰老,黑眼圈,面板鬆弛等等問題也會來臨。晚睡的人要多吃富含B族維生素,蛋白質,VC,鈣,磷脂的食物。
早睡早起,拒絕晚睡拖延,懂了很多道理,就要過好這一生。
回覆列表
時間記錄的三種方法和三種工具。
一、三種方法
特定時段記錄:不必記錄你每分每秒的行動,選你最需要管理的時間進行記錄。比如你對自己上午工作時間的效率,或者做某個專案的時間很不滿意,你就可以每天專門針對這段時間進行記錄和改進。
階段性的記錄:某個特定的時期,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花三天或者一週的時間,來詳細記錄你每天花費時間的狀況,防止自己的時間不知不覺中失控。或者在你感覺時間接近失控,老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時,就該進行記錄、總結和改進了。
長期的記錄:把每一天的每一段時間都進行記錄,這種方法不僅可以達到以上兩種方法所實現的目的,還能培訓超強的時間感知能力。
二、三種工具
紙筆
Excel表格
手機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