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申谷在此
-
2 # 鄧日抱
近年來少有的好片,但是否最好,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吧。
稀缺的現實主義作品13集的紀錄片、正團級幹部退伍後當導演、自己當棒棒……
《最後的棒棒》就是這樣簡單、粗糲、直接,把與重慶市民曾經朝夕相處、但日漸消失的一個族群記錄下來。
因為真實,因為直抵人心,所以,從成片本身來看,也許還有值得雕琢的餘地,但因為真實,因為力量,讓一向眼界很高的豆瓣給出了9.7的分數,按照豆瓣規矩,9.5就算神片了。
在一片IP、流量,資本攪拌、娛樂至上,小鮮肉、撕逼;緋聞、熱搜……喧囂和挾裹下,嚴肅的、直面現實的、紀實的產品供給顯得非常小眾和稀少。
而《最後的棒棒》,以極大的誠意和未必專業,但比專業更具有專業良心的呈現,擊中了每個受眾心中柔軟的地方,能夠獲得好評自然不在話下。
13集,擰住幾個主要人物的命運,那些悲歡喜怒,那些愛與哀愁,既與生活圈形成區隔,又因為每個人的共情帶入而深度受到感染。
而重慶這座城市,也因為這群棒棒,在遭遇拆遷變遷中,給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給予了強烈的對比和衝擊。
導演自己就是主要角色在重慶/四川方言區,本土對外的文字輸出中,除了《哈兒師長》、《王保長》等外,上個世紀末《山城棒棒軍》算是讓外地人,認識了不屈不撓,樂天知命,幽默風趣的重慶棒棒。那部電視劇的背景囊含了國企改制,下崗職工再就業、進城務工當服務員、科技人員轉型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而重點刻畫的各個棒棒形象,則成為一時翹楚。
很多年後拍攝的《山城棒棒軍2》,幾無影響力。
而重慶棒棒除了本埠電視臺的一些真人秀欄目外,同期報紙也大量關注棒棒的資訊,尤其以一位四川富順到重慶的、有文化的劉曉蕭最為知名,他戴眼鏡,到報社投稿並刊發,然後組建棒棒軍公司,重慶電視臺一位導演拍攝的紀錄片在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後,引起媒體的大量關注。
但《最後的棒棒》不一樣,導演何苦只帶1300元錢,拜師學藝當了一年的棒棒,然後帶著這些棒棒轉型。
導演何苦在給一封致他父母的信中,基本上闡釋了他為什麼放棄正團級待遇,選擇自主擇業當“棒棒”,記錄棒棒的一些心結:作為一個三峽庫區奉節山裡出來的娃兒,對於城市文明的想象,對於棒棒,有從少年時候就有的夢。
自己親自來感受,來嘗試並記錄這個逐漸消失的群體,他覺得義不容辭。
-
3 # 成都二師兄
不能說最好,但肯定是值得肯定的。幾個棒棒刻畫的很立體。同時片中,相同的起點不同的人生給了我很大啟發。或許這部片子又名應該叫迷失
-
4 # 榕禪山人
紀錄片中根本反映的是什麼
看完《最後的棒棒》,導演何苦在這裡並沒有用旁觀者的身份去介紹這群社會底層勞動者在當今社會的掙扎和生存。而自己融入棒棒這個角色和棒棒們同心同德,展現棒棒們在命運面前的爭取和妥協。雖然這種非教科書式的紀錄片方式,但是給我們有新鮮感也能讓我們有角色代入感,我們何嘗不是老黃,大石,老甘和河南,他們沒有造作也沒有掩飾,而我們卻都是帶著面具在生活。
如何評價《最後的棒棒》我覺得這部紀錄片成功的關鍵是透過片子中幾個主人公的故事折射出了我們每一個人和身邊的人所要經歷和正在經歷的人生。片中的老黃;老杭;老甘;老金;老石;河南等等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中國雖然進步了,經濟好轉了,還是有很多生活在底層的勞苦大眾為了生活;家庭;子女依然奮鬥在勞動的第一線,不管自己已經是個老人;不問自己是否一身病痛;不論出自何種理由;依然在負重前行…。
或許我們沒有那麼落魄,但有時我們也會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但又要為了利益去做的的事;有時會像河南一樣什麼也不想做而去做一些以為投巧就可以成功的事;有時又會像老金一樣自己想改變那些其實根本改變不了,最後不得已又得妥協卑微的去生活的事等等。雖然圈子不同,但我們所經歷的就是他們的人生。
怒其不爭哀其不幸!不能說他們懶惰,但確實眼光被這個社會逼迫的太狹窄!老黃是地主的後代,地主不應該是貶義詞,應該是奮鬥者的產物!人間各種慘剛好都被何苦捕抓到了!只希望他們頤養天年!
我敬佩為生活不辭辛苦的人,我敬重平凡人的夢想,到時我討厭德國和歐洲大部分國家像看怪物和低能兒一樣放大中國的區域性問題,然後以偏概全,看看出國參展得獎的作品都是什麼型別,歐美國家的傲慢,唯有在他們從高高在上的自尊心摔下來的時候,才會清醒,這種國家沒有未來!
最讓人感動和欣慰的是每一個人都是善良的人,內心的善,也許會有些壞發生,但每一個人都有堅持。
-
5 # 紀濤T
《53號自力巷·最後的棒棒》
一聲“嘿喲”街頭回蕩,一副曬得黝黑的肩膀,一根磨的發亮的短木棒。看人生百態,閱世事滄桑!他們是一群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他們的世界裡沒有理想,沒有夢想,沒有情懷,甚至迷茫。他們有的只是靠著佝僂的脊樑,挑起沉重的貨物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靠著一副肩膀扛起一個家的希望!他們並不偉大,他們很平凡,平凡的有些卑微!他們在繁華的都市像螻蟻一樣爬行,可他們又像大山一樣在自己的小家矗立高昂。他們勤奮、樸實、樂觀,他們掙扎、哭泣、絕望!為了眼前一口稀飯忍辱負重,為了下一頓晚飯奔波勞碌……老黃、老杭、大石、河南、老甘、老金……每個人的出身不同,成長不同,結局不同,但每個人又都有共同一個目標:就是好好活著,努力的好好活著!一口氣看完《最後的棒棒》更加明白了生存的艱辛,生活的意義。希望每個人好好的珍惜生活,珍惜眼前的時光,不努力的人是沒有資格和臉面去抱怨生活的!想起劉強東的一句話:“中國幾千萬的貧困人口,是他們這些超級富豪的恥辱”!“棒棒”註定會被繁華的都市拋棄,但註定不會被這個時代遺忘……
-
6 # 外賣送餐鋼筋哥
看到了它後 內心也是思緒萬千 我是一名美團送餐騎手 白天送餐 晚上做影視特效 跟棒棒比起來 自己的條件還算能強一點 倘若如果沒有送餐的這個平臺 自己會不會也去走棒棒這條路??曾幾何時 我也想過去拍攝一部關於送餐的紀錄片 無奈有技術沒經濟 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透過自媒體慢慢展示了
-
7 # 關陽軍1
應該是去年我就在優酷上看過了,很不錯的紀錄片。導演自拍自導真實記錄了底層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下水道撈勺子,出租屋被拆,二房東偷貼小廣告,師傅受傷,師傅幫人挑貨跟丟了等等.....最後導演要走了還給這些人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不再盲目的做挑夫。總之很受感動,一部不錯的紀錄片。希望導演能再接再厲拍出更好的紀錄片。
-
8 # 旅行控V阿瑜
經過重慶無數次,看到過很多棒棒,看完《最後的棒棒》,這一次,我才真正瞭解他。
去南方上大學路過重慶,無論是長途汽車站還是火車在外,總是站著一群拿著長木棒的人,只要看到有人拿著行李出來,他們總是蜂擁而至,說實話,我當時挺害怕的,並不知道他們是幹嘛的,匆忙逃離現場,每次經過重慶習慣了這種場景,然後漸漸地將他們拋之腦後。記得有一次我在陳家坪下車,有兩三個人一直跟著我我問我哪,幫我拿行李,還幫我指路,還說送我什麼的,我沒仔細聽,只是一直不停的擺手,我也不敢說話,怕他們聽出來我不是本地人把我給騙了,加快腳步擺脫了他們。再一次他們重回了我的視野,我問南方的同學他們是幹嘛的,一個室友說:棒棒,騙子,別相信他們。棒棒給我的第一印象持續了N多年,對,就是騙子。
當我看完這部紀錄片,我才真正認識到這個職業,一個即將被時代淘汰的職業。我在想,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體驗一下,將我的行李交給他們,順便和他們聊一聊。不過我室友對棒棒的定義我覺得並不是無中生有,也許她遇到的正是這樣的,哪個職業裡沒有壞人呢。越發開始尊重身邊的任何一個職業了。
-
9 # 劉宅宅
《最後的棒棒》,是一場使人潸然淚下的生命展示。我們的“華北首席影評人”史航公公,如此賣力推薦他,我可不相信他老人家是收了錢的。成千上萬的觀眾,“看10分鐘就決定打五星了”,它是有這份魅力的。
文景之治賣兒女,貞觀之治有野人,開元盛世住草屋,大宋百姓吃草根,永樂盛世人造反,康乾盛世吃紅薯。這部紀錄片,也一再提醒我們,無論怎樣的太平盛世,都不是隻有蘭博基尼,不是隻有搶購LV,依然還有無數底層小人物,是在艱難掙扎的。“老黃”、“河南”,可以是重慶解放碑下的苦力,也可以是你和我。
這部紀錄片,有著奇蹟的意味。它是最低成本的製作,簡陋到難以想象。這是導演何苦,2014年1月從部隊轉業之後,“臥底”重慶市渝中區51路自力巷53號,“斥資”1300元,自導自演自剪輯自唱主題曲的這麼一部紀錄片。但他也是是我閒逛豆瓣多年,所見影像中的最高評分。足足9.7分,比你我談電影言必及的《教父》、《霸王別姬》、《肖申克的救贖》還超出不少。他們花一分錢宣傳,靠的是口碑。
這部紀錄片,所有的裝備,無非一臺低端攝像機、一個轉業軍人的突發奇想、一個被鼓搗來臨時學攝影的21歲小年輕,當然還有一份善心,一種悲憫。就靠這點菲薄的資本,重慶渝中區解放碑街頭的苦力棒棒們,這些“這個時代即將消失的一群人”,得以被重新講述他們的人生。
《最後的棒棒》,雖然攝製簡陋到不堪,但它內裡是蘊藏著極大的深刻性的。如果有一天,有人評選中國最優秀紀錄片,我會力挺這一部。
片中棒棒們的人生,那些在大城市中專門給人挑重物賺取菲薄飯錢的人們,那種五味交纏的“麻辣燙”生活,對於絕大部分觀眾而言,只怕是全然陌生的世界——即便是同在“底層”,可“底層”也跟電影《飢餓站臺》裡所隱喻的,也分幾十幾百個不同層次的呀!
如果裝逼昇華一番,我是覺得,《最後的棒棒》最核心的人文意義,在於它是生存艱難的“另類表述”,更是“民間精神”最本質的格物致知之理。這個社會的最底層,不管是三和大神,還是橫店“牛鬼蛇神”,亦或是重慶棒棒,確實是淤塞到難以見底的。太多真實而棘手的社會問題、人生困惑,得以真實呈現。光是活下去就得拼盡全力的螻蟻,在那絕境中的人性依然是有光芒的。
那裡面,充斥著荒蠻瘴癘,有太多的不平不解不義不公令人難以嚥下,讓看客為之動容不已。但那底下,同時又很奇怪的,有著“人性本善”與“堅強御之”的東西在蠕動,因此有了一股特別溫暖的、晴朗的,柳暗花明的,悲憫睿智的色調,讓人倍感熟悉親切,更覺久違。
100斤的貨物,挑兩公里才掙10塊錢;老黃為了賺20塊,很高興地“接私貨”,徒手在廁所下水道里幫人撈鐵勺;老杭拖曳著疼痛的腿,踹著粗氣一步步扛著棒棒,半輩子好不容易攢下1100元。儘管如此,他們從不會覺得自己低賤,“拿棒子要飯的人是乞丐,我們不是,我們拿棒子掙錢養家”。這真是一場皮開肉綻的、殘酷荒蕪的生活真相。只是,有人看到絕望,有人卻看到微光。
物有遷異,緣有異時,而情感一旦相應則可如新。《最後的棒棒》也因此讓無數人感同身受。老黃他們是重慶解放牌上的棒棒,而你我又何嘗不是人世艱辛旅程上的棒棒?大家只是走的路道不同而已,精神之艱難並無二致。
《最後的棒棒》最動人的地方在於,它不是俯視的,而是同理的。有所悲憫,也如同可憐我們自己。
和太多貌似“平等”的紀錄片不同,《最後的棒棒》明顯不曾有消費弱者、稱頌苦難的意思。它講述生存本身,壓根無意講“勵志”,卻成為最好的勵志指南。他的勵志,不是打雞血,是對謀生之艱有很多話說;對Sunny,對美好,對劫難,對汙濁,對痛楚,能平視而不落空。
弱者,道之用。能征服,是堅強;能順從,也是堅強。《最後的棒棒》中,所有生命,這些當代中國最底層人物群體,似乎就剩下生存這麼件事情,但它沒有人性的汙濁,連煽情的剋制的很,拆遷房廢墟下的鈔票、理療店中的殺招與暖意、一張假鈔的奇異結局、荒誕的奪妻之恨與買兇殺人的,竟都被一種種善良所化解,令人感慨萬千。
生存,真是另一種形式的“人間排隊”,所有人都爭搶地站在前面,但單單努力又是遠遠不夠的。太多不平,早就先天設定。這趟列車,是形象化的現實世界縮影。站票、硬座、軟座、硬臥、軟臥,普快、動車、高鐵,秩序井然,層級分明,鐵門一鎖,持啥票就坐啥級別的位置,只許安分,逾越不了,除非加錢,才能換得更高階層的門票。棒棒無能為力的,我們這些表面境況稍好者,又何嘗僥倖過?羅素說,現實世界中,只剩死亡這件事才是真的平等的。
片中,某個深夜,老棒棒老黃,因疼痛忍不過,又沒錢去醫院,終於倒在飄雨的重慶繁麗街頭。鏡頭中的他,這位其實早到了退休年紀的苦力,終於丟掉“體面”哭訴、控訴。他說,自己老實一輩子,從不虧欠別人,從沒對不住過別人,為啥好人沒有好報?此刻,“有誰在世上某處哭”,我們看到了這樣可悲的生命現場,如此最真實的生存影象,如何不會潸然淚下?
我媽一直有個原則,就是菜市場買菜不講價。過去不太理解,後來則慢慢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對社會、對底層之人,對那些勤勞的人們,要有尊重。這種尊重,其實就是尊重同為底層的我們自己。
作為一部無比優秀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最後的棒棒》實有它的啟示錄意義。不誇張地說,它為當代中國歷史留下一份偉大記錄。
它一點都不精緻,剪輯和旁白都很主旋律,所直戳的也是世俗大眾的口味。但是,這批被時代洪流裹挾的棒棒們的命運,那些直面現實與人性的展現,既是很私人的生活體驗,又是很普適的人生百態,為之感動是分不清彼此貴賤的。
正如一位網友反饋的觀後感,“這一年心情浮躁焦灼,看完後突然覺得自己好幸福”,看這樣的紀錄片,看他人生命的剝落流失,實能增強我們內心的寬厚、體己和謙卑之意。這大概就已經看一部電影所能獲取的最大勝利了。 重慶這座城,還真欠他們一座“解放碑”。
是的,看待苦難,最急切的是伸出援溺之手,這無需討論。但是它更為重要的意義,難道不是促使我們,每隔一段時日都回頭反省找尋,那些可以經過再認識、再發現、再思索得以重獲的更大的世界嗎,難道不是得以撿拾回那些日漸麻木、冰冷、沒咋使用就棄使蒙塵的東西,比如寬厚、體己與謙卑的心嗎?
這些,固然都屬於空話,可文明的自覺、人生的修行、人性的砥礪,還有人心的重建,不如此只怕永遠都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去修補現代社會、現代文明、現代人心的斷裂與崩塌之狀。這個社會,有太多的生命,猶如一本殘破的書籍,總在特定的關鍵處被撕走幾頁,令人揪心不已。
《最後的棒棒》的導演何苦,以及老黃、老杭、老石這些棒棒們,還有更多看不見的人們,都是在默默從事修補之人。世界是否還會更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她)們是否真的被生活祝福,被愛意眷顧。
-
10 # 鮫to三曹
【疫中之詠(181)井字詩·評《最後的棒棒》】
——最棒何苦 人世難度
最悵後浪人間寵
棒挑生計世上蛹
何泣命運難如祈
苦盡甘杳度長慟
注,導演名為何苦。
-
11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xxf
看過,看到晚上三點多,真的很佩服導演的這種敬業精神,親自當棒棒一年跟拍同吃同住一起生活一年。最真實的才是最好的。
-
12 # 零零候鳥
雖然我很喜歡《最後的棒棒》這部紀錄片,曾經“飢渴”地一口氣把這部紀錄片13集全部看完,因為第一次看的過程中,的確是覺得看得很過癮。但是對於題主認為這是中國最好的紀錄片,這個觀點,卻不敢認同。之所以這麼說,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一、觀看時間與評價時間的“時間差”我們在看一部作品的過程中,容易被作品本身的劇情/內容,配樂,臺詞/解說....等一系列的因素影響。觀看的過程,以及觀看後,短時間內我們的大腦,心情,情緒等基本上被該作品所影響,甚至被主導。
此時,我們去做進行評價的時候,往往帶有很強的主觀感受,正所謂一葉障目、盲人摸象。這時候的評價往往很難客觀,雖然我們大多數時候都認為,自己的評價很客觀,但偏頗總是難免。
這有點點類似於,當我們跟某個人吵架,打架時,在當時,我們幾乎會認為那個人,就是我們最討厭,最仇恨的一個人,很可能還伴有很極端的想法。
但多少年後再回想時,也許還會慶幸自己當時沒有走極端,否則自己的下半生可能就在監獄裡度過了。
這跟《最後的棒棒》中的主角之一“老杭”的經歷類似,年輕時對於那個“奪妻之恨”的仇人,在自己60歲生日,在自己準備給自己打造壽木時,一切都放下了,自己對那個仇人的評價,對自己的評價,已然跟當初的“仇恨衝動”相去甚遠。
評價一部作品也類似,其實無需著急下結論。當你完後,等個十天半個月,甚至一年兩年後,再來評價這部作品時,如果你仍舊認為這是你認為的中國最好的紀錄片,那麼就基本是你“看過”的最好紀錄片了。
之所以對“看過”這兩個字加引號,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有限,世間上好的東西的確很多,雖然我們常常認為沒有那麼多好東西,只是我們沒看到過,沒發現過。
還有很多優秀的片子,我們沒看過,甚至那些片子可能暫時沒機會被看到。
二、同類可比,異類往往難比比如,賽馬,我們應該去比較這匹馬,跑得比那匹馬快/慢,但是如果我們用汽車。跟馬去比較,誰跑得快,或者說汽車跟高鐵、飛機去比較。
這樣去比較時,就沒有可比性,或者說就失去了比較的意義了。
《最後的棒棒》在紀錄片領域不算是太火,畢竟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也沒看過,但是對於看過的人來說,會覺得這類的題材,這類的群體,這類的拍攝手法,實在是在我們之前看過的紀錄片裡好像沒出現過,覺得視角太獨特。
觀看的過程有種耳目一新,重新整理了我們對生活的這個熟悉國度,熟悉人生的新認識。如果真要去比較,那我們只能去找同類的現實題材去比較。
如果拿《最後的棒棒》與《舌尖上的中國》去比較,一個是民生題材,一個是美食題材。我們可能會怎麼評價?我們一般會這麼評價——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看的一部民生題材的紀錄片了;這是我看過最好看的一部美食紀錄片了。諸如這樣的評價。
就比如,電視劇的評價。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很喜歡《神鵰俠侶》。但是前提是並不是所有版本的《神鵰俠侶》我都喜歡,我只喜歡古天樂/李若彤版本的《神鵰俠侶》,對於其他版本的,既沒興趣,也不願意,甚至很反感去看。
一部電視劇的同類版本去比較,屬於同類比較,就會有很多可比較、探討的點。
說說《最後的棒棒》時間真的過的很快,觀看紀錄片的過程中,我們還清楚的記著,紀錄片開始的時候,何苦揹著行囊,走在重慶繁華的解放碑,準備去見黃師傅。
從冬天的寒風,破陋露天陽臺洗澡,後面的倒春寒何苦著涼,接著是春天的油菜花,夏天自力巷53號的老鼠和蚊子,最後一年拍攝時間,何苦提到馬年春節。
不僅我們觀看的過程中,在感受時間的變化和流逝。在紀錄片之外,現在已經是2018年,離何苦拍攝時的2014年,已經過去了好幾年。今天的重慶,也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紀錄片只紀錄下了人物、故事,以及發生的背景和時間。但是紀錄片拍攝結束,生活仍要繼續。片中的幾位主要,我們已經很難知曉他們的相關動態,在網上也只能查詢到零星的訊息。
最近一次的動態,我有看到紀錄片中的老杭,曾經被人騙了1000多塊錢,在片中,老實而又缺錢的老杭,在人群中盼著那個騙子出現,甚至幻想那個騙子不是騙子。可是事與願違,騙子就是騙子。
但是從最近的新聞了解到,當初騙老杭1000多塊錢的那個騙子,好像在機緣巧合下,可能看了《最後的棒棒》這部紀錄片。
“良心發現”之後,騙子把錢偷偷的還給了老杭,還寫了一封誠意滿滿,字跡東倒西歪的手寫信給老杭。不過,騙子由於沒那麼多錢還,好像暫時只還了600左右,剩下的500等有錢了再還老杭。
這樣的故事,似乎太有戲劇性了,可這又卻是真實發生的事。
不免讓我回想起《最後的棒棒》最後一集,老杭抽著煙,開心的與給自己打造壽木的2個老木工聊著天,那時的老杭,感覺還挺精神。現在的老杭,感覺真的老了挺多。
不知道片中其他幾位主角,他們最近都怎樣?
-
13 # 夜半花開1
很有良心的一部紀錄片,一口氣熬夜看完,很真實地描述了底層百姓無奈的與困境抗爭,很尖銳地諷刺了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
-
14 # 電影探探頭
《最後的棒棒》是由何苦自編自導的自拍體勵志紀實片。該片記錄了重慶解放碑自力巷,一群平均“工齡”22年的棒棒們的酸甜苦辣和真實人生。棒棒一直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群體,這一行裡面夾雜著了很多底層人民的辛酸、艱苦和無奈,又在現在越來越現代化的社會里逐漸消失。而《最後的棒棒》採取記錄片的形式,以極盡所能還原真實,直擊人心,在現在充滿IP、流量、小鮮肉、撕逼、緋聞的熒屏上實在是一把喚醒觀眾的利劍。豆瓣9.7的高分就是最好的證明。
-
15 # 小巖的工作生活vlog
《最後的棒棒》是一部13集的紀錄片,由轉業軍官何苦,自導自演,透過自己的第一視角,親身去經歷山城棒棒軍生活,向世人展示出自力巷53號的酸甜苦辣,棒棒軍們不向生活妥協的故事,真實!同時8月
17號,電影版也要與大家見面,真的很期待!
-
16 # 少兒財商教育
這部紀錄片幾乎全部都看過!說是最好的,也可以這麼說,畢竟咱們蠻牛隻是一個退伍軍人,並非有拍攝以及後期製作經驗,在同起點人群中也算非常成功的!但是並非一定要去比較或是分個高低!片中所有的演員都來自小人物,小人物真不平凡,也悲情!河南的人生幾回A,大石的城市紮根,老金的改變命運,師傅的治病難問題,每一個人身上似乎都有痛楚,似乎每個人也都未曾放棄,我相信大多數人除了感動,也深深的激勵了自己一把!第一次原創回答,希望大家支援!
-
17 # 以何為貴12
真實記錄棒棒的日常生活,共13集,何苦為了拍這片,臥底在棒棒之中整整一年,花費1300元。是我看過最好看的紀錄片,沒有之一
-
18 # 閒人算我一個
一面是破敗的待拆遷危房,一面是繁華的大都市流光溢彩的形象。在城市的繁華之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這個城市謀生活,為這個城市的發展流下了自己的汗水。他們也許穿的不夠光鮮亮麗,但是沒有他們的存在,許多苦力的活兒誰幹呢!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在城市裡尋找自己一絲生存的機會。
導演和他的攝像朋友一起,花了一年的時間用鏡頭真實生動地記錄了這一群人的生活狀態。為了拍好片子,導演和他們一起同吃同住一年,感受他們生活的辛苦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不懈努力。
導演跟著師傅老黃學徒,他們兩個人,一個月的時間,有活幹活,沒活等待,一個月的時間,兩個人只掙了一千多塊,原本說好何苦第一個月學徒工資歸老黃,可是老黃還是堅持把錢分了,分給了他。
一個月,辛苦下來,因為活不是每時都有的,活不多,才掙了五百多塊錢,扣除幾十塊錢的房租,吃飯的錢,能剩下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了。
包括二房東大石,都是和他們一樣,從鄉下來到城裡,從棒棒做起,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發現了租房子分成隔間出租的二手房生意, 這在城市監管的灰色地帶的小生意,也有著極大的風險的,小區裡分租房造成的安全隱患,讓從事這一生意的大石,受到了一定的損失。沒有小生意的時候,大石就選擇了和何苦他們一起到工地上做工。
在那個地方沒有拆遷前,老黃一直住在那裡,幫著大石修補破舊的房子,他擔心,要是大石不接手這個生意,他再也租不到這麼便宜的房子了,也因為他熱心的幫忙,大石免去了他幾十塊的房租。
鏡頭下的小房間,裡面只能亂亂地放上一張床,導演的那間是最大的呢?也是很破敗的樣子,在繁華的城市的邊緣,這些破敗的地方就是這些棒棒棲身的處所,只能能夠睡覺就行了。
同住在一起的河南,少時流浪,連身份證都沒有,一度走上歧途,想要在牌桌上致富。他有一個朋友,一直幫助他,原來那朋友在建築工地做活,一月有幾千的收入,可是一次意外事故,讓他受了傷,雪上加霜。好在,河南迷途知返,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在很久沒有住舊小房子裡,那房子外面長滿了爬山虎,可是那對河南來說,卻是一個幸福的住所,好心的老闆還把一隻小狗給他作伴。因為沒有身份的原因,河南只好離開,後來,去了大排檔打工。哇,因為兩隻雞蛋和河南起了衝突的老闆,給河南做了一大桌子菜,那麼大的碗米飯,那麼大碗的湯,河南真的很能吃啊!一般人都吃不下那麼多的飯菜,可是這背後也是因為,幹活重的人,當然吃的多了。
裡面的每一個主人公都有一個故事,在這些故事的背後,是一個人對於生的努力和掙扎。
片中的老H,曾經非常憤怒於一個人的奪妻之恨,而天意讓他在憤怒中有足夠的時間去放下仇恨,那一把把的刀,記錄了曾經刻骨仇恨的歲月,而時光終究撫平了一個人心上的傷痕,他終於放下了。一個人呆在農村裡,沒有什麼事,為了掙點醫藥費,又回到城裡當棒棒了。
片中,他們為了省錢,一直捨不得搬出那待拆的危害,一個清晨,起了早的他們,被一根紅絲帶攔在了外面,裡面只准出,不準進,老黃的證件,錢都在裡邊,沒給拿出來,而到街道去辦各種手續,又比較的麻煩。
好在當時是夏季,在大石的幫助下,他們解決了吃的問題,可是住的問題,兩個人連同攝像朋友,三個人,過了幾天在外面露宿街頭的日子,在城市的流光溢彩的時候,有錢有閒的人,在跳著廣場舞輕舞飛揚,而他們卻只能到處跑,去尋找能夠棲身之所。在我們看到的秩序之外,他們的生活圈子也如某社會似的出現地盤效應,好的地方,根本早就有人搶去了,無家可歸的人,找個好點的屋簷睡一覺都是那麼奢侈。
盡然有點喜歡起夏天來了,對於無家可歸者來說,至少露宿街頭不會凍死,在舊社會的小說裡,有很多冬天凍死餓死人的悲劇,《現代青年》裡,男主人公的父親去北京找他,在深夜裡做小生意時,凍死在街頭。
流離失所的歲月,在老黃和朋友一起趁著夜色扒開拆遷房子裡的行李,找到了自己的身份證和攢的2300元錢結束的。趁著夜色,他們扒屬於自己的東西,弄得手破了,鮮血直流!
導演也沒有錢,借了老黃的一千塊錢,安頓了自己和攝像的朋友。
年輕有頭腦的人,總是會遇到更好的路子,比如,導演在和各個工地接觸的過程中,找到了好的賺錢方法,做小包工頭,接小的工程,這樣子的收入雙份多。他的老闆當初也是從棒棒起家的。
告別單純的體力勞動,還是要靠頭腦的,特別是對年紀大的人來說,年輕的時候,可以賣力氣掙錢,年紀大了,想買力氣,若是身體不好,也沒有老闆用,沒人敢用了,只能靠勞力賺錢了。
一個人一個命運!
怎麼說呢?在社會的大環境下,人生就是這樣!
唯有期望年輕的我們,能夠努力,從這種命運中走出來。
身邊混的好的人,不相信世間盡然有過如此艱苦生活的人。
每個人的生活圈子不一樣,看到的人生是不一樣的。
推薦他們看這樣的片子,他們毫不在意的,也只有在底層生活過的人,才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吧。
這也許是導演下定決心,自己去作這樣的工,體驗會更加深刻!
不是那些走馬觀花的人所能夠表現出來的深刻!
-
19 # 正義之大俠
在中國這片熱土上,生活著一群真正的勞動者,善良淳樸,吃苦耐勞,艱辛隱忍,他們是最應該受到尊重,最應該被政府關懷的人群。中校,請允許我,給您行個軍禮!
-
20 # 初見53550774
最後的棒棒記錄了山城重慶一群社會最底層勞動人民,棒棒同樣和山城的火鍋與美女一樣都是重慶城市名片,我小時候就喜歡觀看方言電視劇“山城棒棒軍”加之我老家與山城並不遠,紀錄片太寫實最能反應弱勢群體生存的艱辛,我看完最後的棒棒時常在想,萬一我那天被社會淘汰混到做棒棒的地步,假如我也老無所依該怎麼辦???
回覆列表
謝謝小編的邀請,影片主要是真實的表達了底層人民的一種真實的生活。我們很多普通人,不知道或者沒有接觸過。對於看過的人從側面像一部勵志大片,可以鼓勵我們,為了美好的生活去拼搏去奮鬥。棒棒!在目前狀態在四川肯定不會是最後,在全國都有,只是以不同的生活工作狀態在生存著。或許他們沒有選擇,或許只是他們認為目前狀態最好的一種生存方式。不管到什麼時間,他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生存。這個行業不會消失。
然後回到主題,之所以觀看過的人,認為這是一部很不錯的紀錄片!源於導演對於棒棒的生活狀態,進行了深度的挖掘。不單是棒棒本身這種工作。而在於導演對他們內心世界透過影片真實的表達出來了。
努力不一定會達到最好,不努力一定達不到最好。
導演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