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首席交易師
-
2 # 觀足球
生活有很多典型的投資陷阱,下面一些是常見的投資陷阱。
01 承諾的投資回報高
承諾的投資回報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不是一回事,雖然後者也同樣不靠譜。總體說來,假如撿金子是貪小便宜,那麼投資陷阱就是衝著投資者“一夜暴富”的心理來的。許多投資陷阱都是利用了這一心理,比如下面這一條。
02 可以投資某種將要上市的原始股
原始股是指公司上市前發行的股票。人們預計,一旦公司上市,原始股的持有者就能獲得幾倍乃至幾十倍的高額回報。然而,購買原始股的機會是十分有限的。無數成功先例、暴利又稀缺,這樣的行騙工具如果不拿來騙人,簡直有違騙子的職業道德。原始股的陷阱就更多樣了。
03 內部訊息
街邊擺攤的算命先生總是對你說:信則有,不信則無。然後立刻補充一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內部訊息也是一樣。從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最近被質疑內幕交易來看,人們不僅相信有很多內部訊息存在,也相信內部訊息可以賺錢。
04 預測黑馬股
這一騙人方法原本在電視和廣播上非常流行,以短線獲利和傻瓜操作來吸引投資者。股市專家一通分析後,螢幕下方就會出現一行小字:現在立刻撥打熱線電話,前三十名幸運觀眾就能免費獲得專家薦股!前三十名是個傳說,你懂的。無論你是第幾個打進去,對方都會告訴你:名額已滿。但只要交×××元會費,成為指導會員,就能每天收到我們的操作資訊。
05 用哲學、文學包裝投資手段
易經投資法: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易經既然能解釋永珍,自然也包括股市。股市的起伏與易經所揭示的規律一脈相承。每個股票的六位數字程式碼和股價都隱含一副卦,每天早上開盤前掐指一算,就能知道今天對應的是空頭還是多頭。覺得很有道理?趕緊購買我們的產品。
06 不賺錢就退款
高收益、低風險,短期內籌得大量資金,獲取遠超平均水平的高額利潤,要給投資產品選美的話,冠軍就必然是它了。在承諾你高回報的同時,騙子還不忘給你吃一顆定心丸:女士,我知道,你為我們產品投了不少錢。但你放心,這款是保本產品,安全無風險。萬一不賺錢,保證你全額退款。沒錯,和“考不上就退款”是一樣的
07 只宣傳生產不談銷售
這是宣傳攻克了某世界級難題,同時前景和回報誘人的新技術、醫療保健產品時騙子犯的通病。他們和你談需求—往往是龐大的;談生產—往往是大量的;就是不談銷售—往往是沒有的。且不論這些產品是否真的能生產,即使真的生產出來,萬一無人購買,你砸進的錢還是化成了一灘泡影。不能銷售的產品就像不能交易的股票一樣,什麼東西都需要點流動性。
-
3 # 文軍聊理財
現在各行各業都有無數的陷阱出現,投資理財更是騙子出沒的重災區。比如我看之前看到的打著“消費返利”“慈善互助”“養老旅遊”為幌子的理財產品更是層出不窮。
1,購物全返,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一類騙局。對一輩子省吃儉用、貪撿便宜的老人們,誘惑力、殺傷力極大。比如心未來、我的未來網、雲龍易購等,都是這類模式。這類專案宣稱,從他們的店鋪裡購買商品,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可以百分百報銷返還。說白了,就相當於說你把錢借給他們,不久還息100%。這種變相的投資理財,摺合成年化收益的話,起碼年息好幾百了。百分之幾百的高息從哪裡來?這種典型高息誘惑的龐氏騙局,先拉人頭,用後面的人頭還前面的本息,騙子撈夠了跑路。
2,超級網賺以高息誘餌,虛假宣傳引人入坑
以17年被大家廣泛關注的錢寶網所代表的型別舉例。這類網賺型騙局的套路主要有幾個特點:
1、以輕鬆網賺為噱頭、高額收益為誘餌。錢寶網宣傳的年化收益率高達40~60%左右。
2、虛假宣傳。(1)釋出虛假網賺標的。所謂充值看廣告賺錢,那些廣告最後證明都是虛假的。對此無馬哥之前就質疑過,因為沒什麼廣告能支撐這麼高的費用。(2)用投資人的錢買了些資產,然後花巨資造勢宣傳,營造“錢寶系”企業實力雄厚的假象,讓不明真相的群眾相信暴利是可能的。
3、借新還舊維持騙局長期運轉。(1)投資人的定期高收益,只能靠後面更多投資人的錢支付來維持;(2)一旦出現大規模集中擠兌,錢寶網會立即上線一批收益更高的虛假網賺任務,並採取分期兌付的方式延長提現,短暫度過難關,讓騙局延續更長時間。
錢寶模式也被不少騙子看中並模仿,比如蛙寶網、小生優服、雅堂金融等。它們也都在錢寶“倒臺”後相繼爆雷。
最後我們該如何防範:
1,首先,不管什麼投資品,下手之前,起碼得確定下是在國家批准的正規交易平臺。2,其次,看到“高收益”先警惕,這是詐騙最大的誘餌,這世界沒幾個一夜暴富的好事。
被騙就是有太多欲望,貪多求快,不想被坑,就要常常內省,在下判斷前,避免因心理因素產生的主觀臆斷,迴歸常識,審慎行事。
-
4 # 金融民工老曲
所以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你算計的是利息,人家看上的卻是你的本金”,至於如何防範,比較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收益超過8%的理財產品,一律不看,如果有,請心中默唸一次“天上不會掉餡餅”,雖然這個說的有些誇張,但是對於大多數普通投資者而言,8%對他們是很好的保護屏障。
高收益永遠對應的是高風險,p2p、炒幣、炒期貨、炒外匯、股票基金等等投資行為,8%收益確實有能夠實現是機率,但是同樣,虧8%甚至更多也是稀鬆平常之事,你說這個是坑嗎?我覺得片面宣傳高收益而對風險避而不談,或者對於投資風險三言兩語帶過的理財產品,都是坑。
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仔細閱讀每一個合同條款,把不懂的地方記下來在網上搜一搜,一定會得到比較專業的解答。不要過於信任理財經理的推薦,因為他們需要掙提成,而提成就來自於你的投資。
-
5 # 烽火雄獅
在貨幣超發、資產價格飛漲的時代,投資理財對一個人的財富地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投資理財的致富之路上,陷阱特別多,如果沒有專業理財人士指導、沒有基本的風險識別能力和資金管理能力,落入投資陷阱的可能性也許更大。下面,我們一起來理一理在投資理財中,那些常見的坑:
第一個坑:不懂投資理財的重要性,落入消費主義陷阱當年張子強綁架了李嘉誠的兒子,後來李嘉誠遵守承諾,用了10億多港元贖回自己的兒子,並且讓他去買長江實業的股票,但是這個悍匪不聽,認為錢不能用於消費,就沒有價值。結果,錢很快就敗光了,最終踏入不歸之路。
第二個坑:迷信理財的所謂金科玉律,落入教條主義陷阱在理財方面有8個傳播很廣的定律:1)墨菲定律;2)72法則;3)4321定律;4)雙十定律;5)31定律;6)80定律;7)30定律;8)1:1定律。
很多投資小白將這些定律奉為金科玉律,其實大可不必。投資理財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但是絕不能過於教條。
比如從房貸收入比不能超過30%的30定律來講,如果房子本身用來投資,租金收益覆蓋了還貸壓力,自然不用受30定律的限制;如果個人未來現金流能夠穩定增長,還完房貸後日常生活不受影響,而且房價正處於初期上漲週期,這個時候更不應該侷限於30定律而錯失買房的良機。
第三個坑:輕信理財承諾,落入高收益陷阱e租寶當年的急速擴張,正是利用了投資者對高收益的極度渴求,對外承諾的年化收益高達9%-14.6%,幾乎是行業平均水平7%-8%的2倍。眼見有利可圖,全國各地投資者蜂擁而至。更有瘋狂的“大爺大媽”,提著現金直接殺往e租寶當地分公司。
事實上,金融公司在對外推銷自己理財產品時,可能只談收益避談風險,而高收益背後的高風險,成為普通投資者難以識別的陷阱。
第四個坑:缺乏獨立思考,盲目效仿他人,落入從眾心理的陷阱投資市場上,看到別人投資賺錢,盲目跟風者何其多。每到牛市末期爆棚的成交量,就是韭菜們交給市場的鉅額學費。
2007年10月上證6000點上方、2015年6月上證5000點上方,在巨大的賺錢示範效應下,無數對市場一無所知的新股民衝進市場,期望分到一杯羹。但是,除了貢獻出全球第一的鉅額成交量、獲得浮盈帶來的短暫快感之外,面臨的是長期難言的痛楚。
第五個坑:追求一夜暴富,落入頻繁買賣的流動性陷阱比如投資股票,很多人追求動輒每年翻倍的收益,殊不知過高的預期收益,必定導致過於頻繁的交易,最終陷入流動性帶來的虧損陷阱。事實上,股票市場的長期走勢是向上的,正是過高的收益預期和頻繁交易,才是導致大部分人虧損的根源。
巴菲特說,我們不要追求主動的暴富,但也不要拒絕被動的暴富,當機會真正來臨時,我們不要因為獲得一點小利而提早下車。事實上,如果我們耐心持有優質標的,長期下來,收益遠遠高於頻繁的高拋低吸,甚至有可能實現財富自由的夢想。
第六個坑:缺少發展眼光,完全排斥槓桿,落入保守主義陷阱加槓桿就是借錢投資或者購買某類資產。按照“無債一身輕”的傳統觀念,很多人都無法接受加槓桿的行為,但是,正是這種缺少發展眼光和投資意識的觀念,使大部分人和致富機會擦肩而過。
2000年的時候,北京中關村附近的房子每平米只有3000塊,完全沒有限購限貸。一套100平的房子,只賣30萬,卻能租到每月2000塊,房子產生的現金流覆蓋房貸之後尚有節餘。雖然那時的人均2000塊左右的收入相對房價也比較吃力,但是從收益風險比的角度出發,考慮到未來收入的成長性,考慮到房改、城鎮化和貨幣超發對房價的刺激因素,那個時候,實在是貸款買房的絕佳時期。
事實上,經過時間的洗禮,十幾年前在北、上、深貸款買房的人,和一直持幣觀望的人,如今的財富等級,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第七個坑:忽視市場風險,盲目使用槓桿,落入激進主義的陷阱槓桿是把雙刃劍,既可以放大收益,也可以放大風險,如果只看到暴利,而忽視了安全邊際和資金管理,槓桿投資可能給人帶來致命的傷害。
香港著名影星鍾鎮濤就曾因槓桿炒樓導致破產。當時,香港樓價大幅上漲,鍾鎮濤把幾乎所有的錢加上高倍的槓桿,全部投入樓市,期望大賺一筆。但是,由於房子每月產生的租金收益遠遠不夠還貸支出,背後的資金壓力可想而知。隨著房價泡沫破裂,手頭房產很快成為負資產,鍾鎮濤資金鍊斷裂,最後只能宣佈破產。
即使是專業投資人,在非理性情緒支配下,也難以避免槓桿的陷阱。
正所謂,成也槓桿,敗也槓桿。
第八個坑:缺乏週期觀念和投資邏輯,資產配置不合理,落入結構性陷阱所謂資產配置,就是把資金分散在不同的資產中,透過合理的資產組合,規避市場風險、實現收益最大化,並保持充分的流動性。
從當前中國家庭的資產配置來講,顯然是不夠合理的。房價大漲的時代背景下,國民絕大部分資產都配置在房產上,甚至出現了住著1000萬的房子、月供超過收入80%、家庭日常開支捉襟見肘、流動資產幾乎為零的極端案例。
第九個坑:過於尊重親朋好友的意見,落入身邊人的陷阱比如,你現在30歲,單身,有50萬元。對於這50萬元該怎麼辦?你的家庭成員肯定會根據傳統觀念這麼建議你:拿這50萬元做首付,買套房子,然後找個物件結婚。但是專業的理財師會根據你的真實想法和財務狀況、更多地從各個資產的風險收益角度上來建議你做資產配置。
說了投資理財中的坑,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避免這些坑:
首先,遠離“內幕訊息”: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在這些所謂的內幕訊息上花時間,完全值不來。首先,90%的內幕訊息都是道聽途說的二手、三手訊息。內幕訊息的傳遞者,往往都分不清什麼是口號,什麼是真相。可能有大概10%內幕訊息,離真相是比較接近的,但等它傳到大部分人耳裡的時候,早已不是內幕、而是公開資訊了,在證監會指定的披露網站上能找到更詳盡、更精準的公告披露的版本。
其次,小心“利好”的坑:凡事要區分大小,不能光看利好利空。舉當年中國中車例子,2015年南北車合併,中國中車被捧成了一帶一路概念的龍頭股,市場都看好合並之後,一致對外、把高鐵賣給全世界,它的市盈率被炒到了三位數。然而,兩年過去了,中國依舊是全世界最大的高鐵市場,比全世界其它地區的總和還要大得多。中車的重歸增長,還有賴於鐵路總公司多買它的復興號。兩年來中車的股價從高位跌去了70%,接近於腰斬再腰斬。
警惕左右互博式的佈局。股市跟社會一樣,有光鮮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當年的諾基亞,就算智慧手機做起來,也充其量能讓股票少跌些,絕對沒有看好的理由。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大象起舞難,大象改跳芭蕾舞更是難上加難。講的就是,大企業轉型想進入新領域,對原有的業務可能衝擊很大,算總賬未必划得來。
最後,說了這麼多,只想告訴各位,投資理財是專業度極高的行業,對於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的普通投資者來講,尋求專業理財師的幫助,避免盲目入市,才是實現投資目標、防範投資風險的理性選擇。股市裡也不會天天賺錢。但天道酬勤,在股市裡,只要你走正道,時間久了,財富就會越滾越多。
-
6 # 布魯斯船長
理財路上肯定是到處都是坑啊,這是毋庸置疑的,高階詐騙的都在金融領域,金融領域坑多讓你防不勝防。
投資理財其實就是三個要素:收益性,流動性,安全性。其實所有的坑都是圍繞這三個因素展開的,每個因素背後都有無數的坑位在等著你,你稍不留意就掉入坑洞之中,有時候是小摔跤,有時候卻會讓你家破人亡。
我們分別來說這三方面分別是怎麼坑你的。
一. 安全性。安全性是我們投資理財的基礎,只有在安全性得到保證的前提下所有的理財才有意義,如果安全性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的前提下,再高的收益都將化為泡影,成為水中月鏡中花。正因為很多看重安全性,所以很多投資理財產品就會打著保本的旗號圈你的錢,有的是故意把收益率調的很低,有的是借保本這個藉口誘騙你的本金,所以,要非常小心,買理財產品的時候要都張一個心眼,尤其是在看合同條款的時候。
二:收益性。投資理財就是為了保值增值,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當然更好,但是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安全性得到保證的前提下。很多人想一夜暴富,想快快致富,盲目的追求高收益,投資了一些不安全的理財產品,比如:虛擬貨幣,P2P等這些產品,最後帶給自己和家庭很大的損失。理財產品只要收益率大於9%以上的產品往往都是誘騙本金的產品,所以這點我們要非常的小心,不能太在乎收益率而忽視了本金的安全。
三:流動性。流動性也是理財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有很多產品是缺乏流動性的,就像房產投資,這個流動性就很差,只要買了幾十萬首付就放在裡面一直動不了了,還有一些理財產品也是這樣,很多保險公司推出的分紅險、理財險,要你每年交多少錢,交到多少年之後每年返還你多少錢,這個很明顯的就是在騙你的錢去投資,利用這個條約把你的錢誑給他們去投資。
理財路上坑無數,但是所有的坑幾乎都難以逃脫這三個因素,所以大家要熟練的把握著幾個因素,買理財產品的時候多留個心眼就會少受騙。
-
7 # 豬腳飯D07
在買基金時,一開始只看基金歷史業績,一看到一隻基金歷史走勢喜人,就覺得這個基金牛逼,趕緊買。
結果往往是一買就跌,一賣就漲。
歷史業績僅供參考,尤其是在市場高位時,進去就是接盤,還不如在市場地位入場,但是要有一個長期投資的準備。
只要你不賣出,淨值再跌,也不過是跳動的數字而已,總歸會走出微笑曲線的(回暖)。
-
8 # 波神規律
陷阱太多,誘惑太多,很多人是吃了一虧又一虧,虧虧都有新體會;上了一當又一當,噹噹都有新花樣。
互助盤、拆分盤、P2P、保本高收益的外匯等,不勝列舉。
用知識武裝大腦,遠離誘惑與陷阱。
-
9 # 股海拾金人
小明投p 2p 時候學習了分散風險原則,於是分開資金投資了唐小僧,團貸網等平臺,結果現在活躍在各個暴雷平臺維權群
分散風險指分開品種投資,一般5%年化收益率就有虧損的風險。年化風險越高的投資,坑就越多。
-
10 # 越聲老生閒談
個人認為股票諮詢的坑最多,只要你在任何一個看盤軟體註冊手機後,那你會每天都能接到幾十個騷擾電話的,每個都是冒充什麼什麼證券公司的客服,說做推廣加你微信拉你進群,然後群裡100個人99個都是他們自己人,就你一個是外人,然後先給點甜頭你,再發些案例出來騙你進局交費參加他們的產品服務。
-
11 # 小紫財經
你在投資時遇到過什麼問題?
筆者初次接觸投資,應該是在大三的時候,第一大二由於創業(副業)和一些兼職賺了一點錢,也體會到了創業(副業)和兼職的不容易,也思考到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的人生不可能一直靠著工資或者副業來提供收入來源,於是就開始思考錢生錢的問題,思考投資相關話題。
最開始接觸到的是支付寶裡面的公募基金,當時也是盲目跟風買入,炒作概念之類的,不思考背後的投資邏輯,受媒體情緒的影響較大,這是犯的第一個錯誤;市場給了我很深刻的教訓,我買入的一隻基金後面停牌了,在復牌的時候,因為前面等待的期間很焦慮,趕緊申請贖回,這是犯的第二個錯誤。在這個過程中,前面的跟風炒作概念是受到了市場情緒和媒體情緒的影響,後面的趕緊贖回,也是沒有控制好自己情緒的表現,總體而言,就是不夠理性。
接觸過的另一個投資標的是域名,域名可以用來建網站或者申請郵箱之類的,當時有點極客思維,於是申請了大概幾百個域名,使用期為三年,也想過後續可能能賣出去。最後的結局想必你也猜到了,三年後,這些域名都砸在了自己的手裡。總結下來,就是域名這種投資標的,由於市場參與人數少,流動性不行,市場不活躍,完全是一種投機心理,而不是投資。那些品相好的,動輒幾百萬上千萬的域名,也輪不到你來註冊和申請,你根本就買不到。
以上,只是提供自己一部分投資的經驗和教訓,總結出了一些感想,僅供大家參考。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以上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回覆列表
陷阱都是為貪財或便宜的人專門設計的。
不過,有誰不貪呢?也難找!
做理財與投資首先要選好公司,實力強大、信譽良好的,然後,不要貪圖所謂高得離譜的收益承諾(凡是超過5%年化都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