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生活中有的嫉妒別人的顏值,有的嫉妒別人的家境,有的嫉妒別人的生活。嫉妒別人是不是心理有問題?
5
回覆列表
  • 1 # 他們說叫什麼名字

    ^_^親愛的朋友: 別為了生活的命運而苦惱.誰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生活煩惱.找個愛你的知己來面對你以後的酸甜苦辣,你要記住,吃虧,上當,哪怕是你普通的跌倒都是你人生最寶貴的經驗. 你要做的就是接受這一切.開朗的接受,大度的包容,博愛這一起哪怕是最痛苦的事情。 象聽故事一樣,不要太當真。每個人的機遇、環境包括整個的人氣都有不同,並且主要的是歷史環境和社會制度不一樣. 懷著一份樂觀的事情看待周圍的一切,對你嘲笑的人,不疼愛你的人, 你可以先主動一定表示你的友善,以一顆寬容大度的心胸去原諒那些人, 朋友喜新厭舊,你可以好好的珍惜他們,對他們好, 他們自然就會很珍惜你的. 不需要自己成為別人生活中的一個角色, 你無聊鬱悶時候可以找好朋友多聊天多溝通, 不喜歡別人在嘲笑你,你可以視而不見, 不需要報復,報復只會帶來更大的傷害! 希望你擁有一份好的心情做好自己的事情, 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不要在意別人的嘲笑, 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其實不需要以裝瘋賣傻來逃避現實, 逃避只會讓自己更加孤單,更加寂寞。 所以, 怎麼過不都是一輩子麼?既然是這樣,我們為什麼選擇不快樂或者種種負累呢?你說是嗎? 因為人活著不是單單的為自己活著。每個人都有親戚,朋友等一系列群組。人就要顧及到身邊的人的想法。每個人都是有責任的!活著也不單單是活著,怎麼活,什麼樣的活法?物質需求滿足了,精神需求又是否能滿足呢?所以人就有一定的壓力。外界的,自身的雙重壓力。所以人就感覺到累! 其實人可以不必這麼累的,那就看你如何去看待自己的生活了?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樂趣,只是你疲乏的身體不願去感受罷了。 多一些興趣和好奇心去發現生活的點滴吧!~ 真正的享受生活,你會發現生活很美。人也就不會這麼累了。 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因為偶然所以必然的東西,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事在人為!~^_^~ 中肯的對你說了這麼多. 你應該更努力的面對生活... 即便是暴風雨, 也是你人生中必要的組成部分! 願你每天都Sunny燦爛!*開心健康:) 望與君共勉!

  • 2 # 使用者情感導師zmj

    我覺得嫉妒不是心理有問題。

    嫉妒之心人人都有,只不過有大,有小而已。

    有的人,羨慕別人的生活,以但別人生活比自己好,這就心裡不平衡,羨慕,嫉妒恨。他人的沒我帥,工作又不如我,幹嘛他比我過得好!

    還有的人羨慕別人的顏值,她憑什麼長得比我漂亮,為啥找個老公比我帥,既羨幕,又嫉妒,還要生恨。

    嫉妒之心人人都有。人活在這個世畀上,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嫉妒存在,因為這些人,見不得別人比他好,就是感覺心理不平衡。

    羨慕久了,就成為嫉妒,嫉妒久了,就成為一種垠!

    人都有嫉妒之心,有的人表現突岀,有的人不表現出來罷了!​

  • 3 # 嘰歪哲理

    嫉妒是人之常情,不是心理有病(⊙o⊙)哦!但是,嫉妒一定要控制好,不要因為嫉妒而扭曲了自己的內心,這種時候就很可能會造成心理疾病了。適當的嫉妒,有時候可能會督促你變得更努力。不要覺得自己有嫉妒之心而感覺自己有病(⊙o⊙)哦!​

  • 4 # 彩虹橋上的玫瑰花

    嫉妒心強了就轉加為恨,就會背後做些傷害他人的事,以至於轉變成了小人,這樣最終目的就是見不得別人過的比他好,這不是心理問題,而是不思進取生活墮落者,具有仇富心理,打個比方,小紅有一個很可愛的洋娃娃是媽媽從歐洲帶回來送給自己女兒的,然後自己的同伴小花看到了,心理也特別喜歡而自己沒有,就會說這個娃娃醜,不好看,找各種理由來埋汰嘴上說一些不好的話掩飾自己對娃娃的喜歡,直到最後心生記恨借來娃娃玩把娃娃毀掉了,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就毀掉,這樣的人很多,就是典型的小人,遠離這樣的人

  • 5 # 心理學看熱點

    1.嫉妒是不是心理問題?

    嫉妒別人,不能被界定為心理問題,只能說是一種人性的表現。

    2.我們為什麼會嫉妒別人?

    是基於一種“社會比較”的“自我認知”而產生的情緒狀態:即我們透過與別人的比較,來確定對自己的認識和界定,嫉妒這種自我認知方式的評估結果,就是:我嫉妒的物件,是比我“好”的,那我的“自我價值”就被降低,所以,產生的一種不舒服的情緒狀態。

    3.嫉妒到底好還是不好?

    嫉妒情緒產生的過程,是沒有好壞的,是正常的人類心理反應。所以,如果有嫉妒情緒產生,不要批判自己,覺得自己小氣或狹隘。

    4.如何處理嫉妒情緒?

    覺察到自己情緒的產生。知道“哦,我有這種低價值感的情緒了。”

    這時候可以有兩個途徑,可以化解嫉妒情緒:

    (1)改變自己的認知,告訴自己,自己是獨特的生命,存在的價值,不會因別人如何而改變。無論如何,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就是獨特而偉大的,值得被愛和呵護的。

    (2)將情緒能量轉化為成長能量。由這股嫉妒情緒的推動,可以產生成長和改變的意願和能量,讓自己變得更好。

    這兩種狀態,都是比較健康的狀態,

    5.嫉妒什麼時候有害?

    (1)由於嫉妒情緒不舒服的體驗,而強化自己“低價值”的認知和感受;

    (2)由於這股能量的推動而希望被嫉妒物件變得不好,從而提升自己的“價值感”。

    這兩種狀態,都是比較不健康的狀態。

  • 6 # 瘋人院裡瘋言瘋語

    曾經看過一本書叫做《身份的焦慮》。在身份焦慮來源的那一章,講述到人為什麼會感到焦慮,它說到,在成年以後,人需要兩種愛,一種是身體方面的性愛,一種就是獲得來自別人的愛,別人的愛是什麼呢,是他們對自己的尊敬崇拜,讓他們覺得自己比別人強。但是如果有一個人比他們厲害,他們就會覺得焦慮,變得不開心,甚至自卑等等。

    其實嫉妒也是這樣的,我們為什麼會嫉妒別人,是因為別人有的東西我們卻沒有,別人比我們厲害,在我們心中,我們覺得那些東西我們也應該有,為什麼偏偏是他。對啊,為什麼偏偏是他,是因為你自己不努力,一直盯著別人,嫉妒著別人,卻沒有反省自己,自己和別人的差距並不是一天造成的。

    別人努力看書提升自己的時候,你在打遊戲,別人六點起床去圖書館的時候,你睡到12點,別人談論高深話題的時候,你卻在談論三俗。慢慢的你和別人越來越遠。

    有人的地方就會滋生嫉妒,但是請注意,嫉妒是把雙刃劍,用好了,你會發現自己的不足,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讓自己也變得厲害;用不好,你只會嫉妒,和別人越來越遠,甚至心生惡魔,去破壞別人的生活。

  • 7 # Miko18

    每個人在一生下就都先天具有一種強烈的自我為尊的意識,即自己是"猴王",其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強的,更是不容置疑的第一號人物,這就是人人都有的才是真正的"猴王"心理。

    嫉妒心理是很普遍的,人都有猴王心理和報復心理。

    舉個例子,我們家的小朋友吃飯的時候自己玩的好好的,看見她奶奶抱了別的小朋友,一下子就哭了。

    這麼小的孩子你說她能懂什麼。其實都是與生俱來的。她們看到別人家的爺爺奶奶抱自己的小孩,絕對不會嫉妒,但是當自己的優越感被挑戰的時候,就會產生這種心理。

    ​​​​“羞愧、憤怒、怨恨”只是嫉妒的表現形式。有人說嫉妒是雙刃劍,因為它督促我們向上。但是我們要利用好它,因為像怨恨這樣的心理是需要調整的,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看待別人的進步。

  • 8 # 何蒔悅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有時候會忍不住羨慕,嫉妒別人,嫉妒他們運氣好,嫉妒她們顏值高,嫉妒她們男朋友那麼寵她們,而她們還不知足。

    嫉妒比羨慕更深一點,幾乎我們都會“眼紅”,“吃醋”的表現,但只要嫉妒不影響到自己的生活,不做出傷害別人的事,都還不管心理疾病。只能說是一種負面情緒,應該學會自己調節。

    另外,嫉妒情緒的產生源於跟別人對比。只要我們能夠正確看待自己,不攀比,可以很大情況下緩解這種情緒。

  • 9 # 希樸羊

    不是。雖然哲學家羅素認為,嫉妒是人類最不美好的情緒,嫉妒會傷人傷己,因為它的矛頭不僅對準了別人,也對準了自己,沒有人因為嫉妒他人而感到快樂。

    但是,在這個社會上,有差別就會有比較,有比較就會產生得意或嫉妒。嫉妒可以說是人類的本能,尤其是面對那些與自己的職業、經歷、品味等相似的人時,人們的嫉妒因子就會不自覺的蠢蠢欲動。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而不是一個心理問題。

    為什麼很多人都覺得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問題呢?因為嫉妒分為惡性嫉妒和良性嫉妒。惡性嫉妒是指人們對於他人的成就持否定態度,認為他人的成功是不合理的,並予以惡意的抨擊。所謂的良性嫉妒是指人們看到他人取得成功時,認為那是他人應得的,併產生了向他人學習的念頭。我們常說的嫉妒通常是指惡性嫉妒。透過對嫉妒情緒進行實驗研究,心理學家得出兩條結論:一、條件越相似的人越容易由於對比而產生嫉妒情緒,而且嫉妒物件越不幸,人們越幸災樂禍。二、惡性嫉妒更多的體現在對他人取得成功的不滿,而良性嫉妒則更傾向於對成功人士表示敬佩。所以,惡性嫉妒帶來的是憤怒,而良性嫉妒帶來的則是積極的行為。

    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就是將惡性嫉妒縮小,將良性嫉妒放大。心理學家文恩教授做了相關的實驗。給兩組被試呈現相同的實驗材料---一位科學家光榮的奮鬥史,然後告訴第一組被試,這位科學家取得的成就是源於自己的奮鬥與努力,而告訴第二組被試,科學家的成就源於巧合與運氣。結果發現,第一組被試幾乎都產生了良性嫉妒,並表示願意付出更多時間來學習,而第二組被試則沒有這種良好反饋。可以說,良性嫉妒產生的關鍵在於人們是否會認為這樣的成就自己也能達成。

    所以,沒有必要因為嫉妒別人而覺得自己心理有病,多多發展自己的良性嫉妒吧,我們就會越來越優秀的。

  • 10 # 清風情感及戒賭諮詢

    嫉妒別人的心理每個人應該都有,多少不同罷了。

    我只告訴你們一句話:嫉妒別人沒毛病,但是別影響了自己,努力進步就好。

  • 11 # 徒步看風景的Why

    嫉妒如不能排解,帶之於顏色。這肯定是心理問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會換位思考、心胸開闊的人,往往嫉妒過後,一笑置之。嫉妒多些倒也無妨。

    嫉妒老公和年輕女子眉來眼去的,假(藉助的意思)以聲色斥之,可是維持家庭穩定的良方,嫉妒心理也是有積極作用的。

  • 12 # 一安之若曦一

    其實凡人多多少少都有心理疾患,不過大多在可自我調控範圍內,負面的情緒積壓,如長久不得渲洩、疏導就發展成了真正的精神疾病。

    同是嫉妒因走向不同,卻可有三種結果:一,純粹的嫉妒,陰暗的心理反噬自身,僅限自殘。二,因妒生恨,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三,昇華為上進心,鞭策自己證明”我”也行!甚至超越對手。

    其實人都是一樣的,不要以為有一點不好的想法就認為自己怎麼不對,甚或感到羞恥,覺得自己是不是與常人不同。你看著那麼多人都似健康Sunny地活著,其實背後誰心裡不曾陰暗過?只是他們戰勝了負面情緒,重新走在了Sunny下。

    凡人都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懼愛惡欲,如果一個人能徹底掙脫這些慾念控制,那他也離得道成佛不遠了,呵呵!所以有些負面情緒是人之本性也,不用緊張,重要的是怎麼把它轉變為正面的利人利己的東西。

  • 13 # 人假包換lihanmin李懷

    其實嫉妒別人也是矛盾升級根本。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有的人把自己不滿意的事,歸咎於別人,言中之意,怎麼這也不是,那也不是。怎麼不會檢討一下自己生活的方式方法?常說活在當下,知足常樂。我又為何要去嫉妒別人呢?嫉妒別人的人總是心裡不平衡。

  • 14 # 小貓喵喵

    嫉妒要看程度,不能一概而論。第一,輕微的嫉妒。

    這種嫉妒說白了,不過是一種羨慕。對自己的生活和嫉妒物件沒有帶來負面影響,或者只有很少的負面影響,並且能夠很快調整,快去回到正常狀態,是很正常的心理狀態,不必太過擔心。

    第二,達到一定程度的嫉妒。

    並且對自己的情緒和生活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經過自我除錯或者周圍人的幫助下,走出了嫉妒,迴歸正常,也不必貼上心理疾病的標籤。

    第三,達到嚴重程度的。

    到了憤恨的地步,心理扭曲變形,嚴重影響自己的生活,負性情緒嚴重,自己無法有效調整,親朋好友的幫助也無明顯效果,也需要進行心理諮詢,接受專業治療。

    適度的嫉妒有利於促進人們積極進取,挑戰自我,不斷跨越和提升。

    過度的嫉妒,對自己和他人百害無益。

    不過,嫉妒到“喪心病狂”的畢竟還是少數,多數人都能正確面對並妥善處理,因此不必事事擔心,輕鬆面對,及時認識和調整心態,就好。

    羨慕―嫉妒―恨,你是哪一種,相應去調整。
  • 15 # 水說心理話

    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的家庭、身體、心理等,總會有一個成為我們的內心薄弱處,所以,當我們遇到比我們某一點更加優秀的人的時候,這種心理不平衡的感覺自然就會產生,這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嫉妒的根源到底來自哪裡呢?

    當我們嫉妒一個人時,我們嫉妒是我們沒有他們擁有的,例如:樣貌、能力、金錢等等。但是反過來說,人之所以嫉妒他人也是因為我們的慾望,我們想擁有明星臉、我們想要更多錢,這是我們潛意識當中本身就存在的心理,所以,當我們遇到現實典範時,這種內心與外界的不平衡感便造就了嫉妒心理。並且,嫉妒心理是隨著我們與身邊人的遠近關係來決定強弱程度的,我們可能並不是十分嫉妒王思聰,但是我們會十分嫉妒身邊的一個好朋友。

    嫉妒到了怎樣的程度是一種心理問題呢?

    嫉妒心理本身並無害,但是發展到一定程度便是問題,我們可能會嫉妒他人家庭優越又有能力,於此對應的是我們可能會產生一些自卑心理,到這裡都是比較合情合理的。但是,再往下發展,我們的這種自卑心理卻沒有在短暫的時間消失而是一直持續,這種自卑的感覺開始影響我們的生活,即使面對我們的優勢,我們也依然不能夠振奮,從此開始逐漸消沉,例如:我們在某一方面十分強,但是我們卻開始認為自己這點什麼也不算,比不上人家這裡那裡,甚至開始自暴自棄,到了這種心理強度,便需要考慮這種心理問題的根源了。

    一旦人出現這種強度的嫉妒心理,不僅可能會打擊自己,甚至有一些人會產生極端心理,例如:對他人進行語言或是身體上的攻擊以及各種小人行為,或是有的人產生了自負心理,這種心理的背後往往都有因為長期自卑、嫉妒而產生的病態心理。

    怎樣去解決嫉妒心理?

    如果是一般程度的嫉妒心理,我想你並不用在意,這種感覺一會就過去了,但是如果你是較為嚴重的嫉妒心理,我想,這種心理的根源都來自於自己的家庭或是父母教育,自卑者不一定都是那些所謂“矮矬窮”的,一些在別人眼裡的高富帥也一樣會產生嫉妒心理甚至是自卑心理。

    我們要學會認清自己,也就是說要知道自己的優勢;要學會安慰自己,就是你總有比別人好的一面;要學會客觀看待別人,無論一個再優秀的人他總有自己的劣勢。當我們逐漸開始客觀的分析自己和他人的時候,這種心理便會逐漸減弱。

  • 16 # 阿霖169922001

    嫉妒與羨慕的分界,前者惡人之長,後者愛羨己欲,,心地狹隘狠毒無能便生妒忌。人各有所長,嫉妒心重將一無是處。因為她把注意力想象別人變壞作為心願。所以一張口,我便知其品格不替人高興的人能指望危難時伸援手?

  • 17 # 遙望蒼穹深處

    凡事有個度!一點小嫉妒也可能你是成長,發展,超越對手的動力,如果因為嫉妒而詆譭他人,心生恨意,甚至背後拆臺,給人施絆,那就該不單單是心裡問題了,可能還會延伸到道德層面!嚴重了還可能導致自食惡果!

  • 18 # 月亮閱月

    生活中嫉妒別人的人實際上是有心理問題的人。這種人由於有心理問題而產生對他人好奇的心理,於是乎產生一種獵奇的心態,比如窺探別人的私密,跟蹤他人的行、蹤等。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患的是一種獵奇的丒噁心理其實就是一種心理問題。

  • 19 # 了凡心療愈

    嫉妒是偏執型人格障礙的特質

    在偏執型人格障礙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嫉妒,或者叫妒忌,嫉妒(Envy)和妒忌(Jealousy)這兩種情緒。Envy的詞源是拉丁語invidia 這個動詞的意思是“有敵意地看著”。 牛津英語詞典把嫉妒定義為“在注視著另一個人擁有一些高於自己的優勢時產生的屈辱感”;而韋伯詞典則把嫉妒定義為“在看到別人的優秀或好命運時感到的氣惱、羞辱、不滿或不安,同時感到一定程度的厭惡,以及佔有相同優勢的渴望。”·

    嫉妒跟妒忌的異同

    其實已經有很多精神分析師(Klein,1957; Segal,1964;Spielman,1971)對二者進行了區分:嫉妒(Envy)是當我們看到別人擁有和享受著我們想要的東西時,感受到的負面情緒,在這個情緒中我們只針對對方一個人;而妒忌(Jealousy)是在嫉妒的基礎上存在的是嫉妒的第三個階段,但它卻針對至少兩個人存在,它往往是主體感受到自己想要的來自某個人的愛,被另一個人得到了,或者即將被另一個人(主體的競爭對手)奪走,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吃醋”。舉例來說,假如你的好朋友有一份很好的愛情,你一直渴望擁有那樣的愛情(但對這個好朋友的伴侶無感),但是卻不曾擁有,你可能對這個好朋友產生嫉妒的情緒;而假如你喜歡上了這個好朋友的伴侶,你覺得好朋友奪走了你本該有的愛情,你就可能在嫉妒的基礎上,再產生妒忌的情緒,就是嫉妒的嫉恨階段。

    聖經上說:人間有暴食、貪婪、懶惰、嫉妒、淫慾、驕傲、憤怒這七宗罪。嫉妒是痛苦的製造者,在各種心理問題中對人的傷害最嚴重的情緒,但是往往人們忽略了它的存在,可稱得上是心靈上的惡性腫瘤,弗朗西斯.培根說過: “猶如毀掉麥子一樣,嫉妒這惡魔總是暗地裡,悄悄地毀掉人間美好的東西。嫉妒是由於別人勝過自己而引起的一種情緒的負性體驗,由於嫉妒而產生“嗔貪痴慢疑”裡的嗔心。

    嫉妒心理發展的三個階段

    嫉妒有三個心理活動階段:嫉羨一嫉優—嫉恨。這三個階段都有嫉妒的成分,而且是從少到多,嫉羨中羨慕為主,嫉妒為輔。嫉優中嫉爐的嫉妒的成分增多,已經到了怕別人威脅自己的地步了。嫉恨則把嫉妒之火已熊熊燃燒到了難以消除的地步。這把嫉恨之火,沒有燃向別人,而是炙烤著自己的心,使自己沒有片刻寧靜,於是便絞盡腦計想方設法去詆譭別人嫉妒實質上是用別人的成績進行自我折磨,別人並不因此有何遜色,自己卻因此痛苦不堪,有的甚至採用極端行為。

    嫉妒發展到最後形成人格障礙

    當嫉妒發展到最後形成人格障礙,用最接地氣的一句話來描述就是:“氣人有笑人無” 怨恨比自己強的人,同時又瞧不起不如自己的人。這種行為的典型表現就是見不得別人有一丁點兒好。相反,當人家遭受挫折和失敗的時候還冷嘲熱諷,甚至幸災樂禍。這種心態的人就像戴著一副有色眼鏡,會可以歪曲任何見到的事和物,導致極端的憤世嫉俗的心態,在我們熟知的偏執型人格障礙裡嫉妒表現的尤為突出!

    所謂「人格障礙」指一個人在人格一些方面過於突出或顯著增強,導致長時間不能適應生活環境,給人際交往帶來不便,並且這種情況從小時候就出現了,並且不但「害己」,甚而「害人」。偏執型人格障礙男多於女,由於害怕被人看不起害怕軟弱害怕失去,所以他們要武裝自己,其主要表現為:固執、敏感多疑、過分警覺、心胸狹隘、好嫉妒、自我評價過高,認為自己非常重要;拒絕接受批評,對挫折失敗過分敏感,如受到質疑,會出現爭論、詭辯,甚至衝動攻擊和好鬥;出於嫉妒常對於某些事情常有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評價,並且執意堅持這種評價;長期體驗著不安全感、不愉快感,缺乏幽默感,常常處於戒備和緊張狀態之中,時常歪曲他人的中性和善意的動作言語,為了「防禦」,刻意採取敵意和藐視的態度。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便付諸於行動,造謠中傷和誹謗告密不行,就當面下絆兒,背後捅刀子。哪怕是拼個你死我活,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一言以蔽之,我得不到的你也甭想得到!

    心理干預很難奏效

    作為偏執型人格障礙身邊的人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他會將上述表現放大一百倍,同時要將自己扭曲的世界觀強加於人,由於病態的嫉妒情緒,他們會將身邊的人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心裡,他們沒能力排解這種強大的不愉快的情緒的時候就毫無由頭地發洩到周邊人身上 尤其是關心他們的人身上,而心理干預很難奏效!

    所以一般前來諮詢的都是患者的親屬,或者是父母,他們既是受害者有時施害人,嫉妒之心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成長的過程逐漸澆灌出來的一種匱乏感,一個富足的人會去嫉妒街道上的流浪漢嗎?嫉妒越是強烈的人,精神越是匱乏,當這種匱乏感氾濫開來,嫉妒變得無所不在,到最後已經分辨不清楚自己是為了具體某件事去嫉妒,還是自己純粹就是嫉妒本身,為了嫉妒而嫉妒,表現出的自以為是憤世嫉俗尖酸刻薄讓人敬而遠之,除非他們意識到了自己問題的所在,否則心理干預很難起效,就如我常說的,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

    原生家庭的時候就不要製造匱乏感

    父母在童年滿足了孩子哪些方面,孩子未來在哪些方面就會流動而不執著,有自由去體驗更高階的需求層次。安全感被充分滿足的孩子,將來不會在婚戀中只敢要安全無害的人;物質需要被父母及時肯定迴應的孩子,人生追求不會只停留在賺錢層面;一個各方面被充分滿足和自由的孩子,自然綻放不可思議絢爛的一生。父母無論貧富,都可以給孩子傳遞: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一切最好的東西。那麼孩子未來自然會物質豐盛而且不執著於奢靡。 請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而是分享給他工作並獲取金錢的樂趣;請不要再嘮叨孩子珍惜花錢,而是告訴孩子你值得富足美好的物質生活;請不要再傾述養家多辛苦,而是講述你為這個家庭奮鬥的自豪和滿足。為了孩子未來精神和物質的豐盛,請收回我們對待生活的沉重和匱乏感,將希望與豐盛傳遞給下一代,匱乏感是嫉妒的生存土壤,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20 # 知我心理學

    在這個競爭激烈、人人都有較高自我追求的時代,我們很容易陷入和他人比較的執念中乃至被嫉妒情緒所困擾。嫉妒情緒究竟是什麼?是一種心理不正常的表現嗎?我們應該如何轉換觀念、應對嫉妒情緒?讓專家為我們解答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斗羅大陸105集,小舞的魂獸之身暴露,她性命堪憂,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