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孫澤方
-
2 # 兩重天
現在正在做自媒體,未來看好的行業在我昨晚剛寫好準備明天發的文章裡,主要看好的的行業就是金融理財、文化娛樂、健康管理以及生物醫藥、資訊保安等。
-
3 # 兩性婚姻驛站
說一下我的情況了!供朋友們參考,我現在做金融手刷,這個投資少,見效快,屬於,短,平,快,專案,本人幹了一年多代理上海即付寶,和深圳立刷,做好一個月有七,八千,上一萬都是沒有問題,但是宣告一下這個絕對不犯法,國家預設,銀聯線上支付,想做金融生意的可以聯絡我了。
-
4 # 店800
如何理解“新零售”?在“新零售”背景下,企業、加盟投資者應該如何把握新商機? 應該如何躲避“誤區”?針對這些問題,4位專家結合各自案例,進行了精彩分享。
餐飲行業趨向零售化,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零售的終端
徐健:(北京樹人管理諮詢公司創始人、品牌定位及運營專家)
以往我們認為,餐飲行業需要坐在店裡才能消費,但現在有所不同,因為以往堂食型餐飲正逐漸向零售型轉化。餐飲業如今甚至不用獨立開一家餐廳,直接將餐食放在零售超市裡就可以實現,這都是一種零售模式的變化。
在我看來,“新零售”是一種商業模式的誕生:
一,工廠零售化。以往工廠沒有渠道和流量,只能透過代理商銷售,現在很多工廠已把線下的銷售轉到線上;
二,門店零售化。蘋果就是一種線下體驗店+線上銷售的門店零售化的模式;
三,個人零售化。成都有一個包子品牌,透過在當地找網紅直播的方式賣包子,結果線上銷量比線下三家店銷量總和還高。僅藉助網紅本身的粉絲,給他帶來較好的零售銷量,這是個人零售化形式的體現。
在這樣的趨勢下,我們應該如何把握商機?
馬雲的新零售始終強調“線上+線上+物流”,對於傳統行業,現在最擔心的是如何轉至線上。從線上銷售的形式來講,我覺得需要掌握三個渠道:
一個渠道是網站,像阿里、淘寶、京東;
新零售核心是流量運營,
“把自己的商品數字化,把顧客標籤記錄下來”
葛建輝:(上海辰智創始人、大資料應用專家)
在我的理解裡,新零售的核心就是流量運營,是基於流量運營的零售。
新零售並不是一個新的東西,只是在原來的商業模式上被提煉出來,零售原來沒有流量的概念,現線上下的零售已經可以開始基於流量去運營,這個時候流量的背後全是資料。
如何把握新零售的新商機?我舉兩個案例幫大家理解。
首先要提盒馬鮮生,在我考察幾百個品牌的商業模式中,盒馬鮮生是最符合新零售的概念。它的定位叫“好吃、好玩、好開心”,好吃是產品好;好玩是體驗,新零售一定要有體驗感,比如小孩、母子的活動;好開心是情感,讓顧客覺得來了之後非常愉悅,還想再來。
盒馬鮮生的“好吃、好玩、好開心”,深層次是流量資料:顧客進店支付寶支付、每個人刷臉、商品跟你背後個人的標籤全關聯起來,下一次你再來它就知道你上次幾個人來、買了什麼、應該給你推薦一些什麼套餐,這背後都是基於資料的演算法。
第二個案例是我一個賣雪冰的朋友,這兩年發展非常好:1400多家雪冰店,每家店有7到10個營業人員,這8000個零售店服務員一起給他做微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其實他一千多家店只是平臺,下面8000多人幫他在微商賣商品,他是一個採購商品的平臺,雪冰本身不虧錢,掙的錢大部分給加盟商,這些營業人員幫他在微商獲得了將近10倍的利潤。
所以微商如何結合我們的加盟模式,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升級,從業務流量上做更好的變現,這個案例可以給大家一個更好的借鑑。
7-Eleven不是零售商,
“新零售的‘新’是‘術’,而零售才是‘道’”
吳萌:(北京 7-Eleven行政本部、本部長)
7-Eleven是一個相對比較傳統的行業,如果按照新零售這個話題,我是屬於被改造的物件。像我們這樣的傳統行業,如何去談“新零售”這個概念,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
很多人認為7-Eleven是一個零售商,如果對7-Eleven有一個深度瞭解,其實可以發現7-Eleven從某種意義上它不是一個零售商,而是一個諮詢公司,或者說是一個大的加盟平臺。日本7-Eleven便利店超過90%以上都是加盟店,在7-Eleven,總部和加盟主各自有分工,總部不負責賣東西,只有加盟主才負責向外銷售,總部是一個諮詢性的公司,是做後臺的。
“新零售”大家都在講連結線上,比如一個餐飲小店可以在網上開店,把實體的經營方式,換了一個形式在網上做。
但我想提醒各位加盟商,你不管用什麼樣的經營方式,一定要算清成本:線上下開店房租、人工成本都是多少,如果換到線上開店,交給平臺的管理費又是多少。新零售技術層面對餐飲業、零售業的改造,肯定是值得讚揚的,但是咱們也要提醒,“新零售”的領軍人物不是慈善家,他們也是要賺錢的,所以對於每一個加盟主來說,算好成本很重要。
比如“新零售”這樣一個概念,前期吸引你進去擴充套件了行業,但後期能不能提升你的行業?究竟是到你店鋪來,每天看到你笑臉、貼心的服務人員,容易成為你的回頭客?還是每天用你外賣小哥點餐的人容易成為你的回頭客?這裡價格已經不是唯一的因素。
在這一點恰恰是7-Eleven重視的,我們不僅僅是用價格贏得我們的消費者,我們更多的品質,我們會建立一些跟消費者的感情,會把店鋪開的越來越多,讓大家覺得無處不在。
所以在日本,很多店鋪都是小店,很小的門臉,可能一天只能接待十個客人或者二十個客人,但是他們依然存在著,依然活的很好,這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關於新零售和新商機,我想作為零售業,首先咱們要有一個“道”和“術”的觀念,所謂新零售的新它是一個“術”,零售是一個“道”,不管是我們在網際網路做這樣一個新的網商,還是我們開實體店,一定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的流量、促銷、網紅,這是一些好的方式,但是都是要成本,都是要考慮它的永續性,最終還是應該回歸到零售的本質,這個是我想跟各位加盟商說的話。
第二是商機的問題,怎麼樣抓到商機,大家一定不要坐在家裡想,一定要走到外面去,問一下我們的消費者,因為你自己在家裡想的是不算數的,零售賣出去才算是王道,銷售者買你的東西,一定要搞清楚消費者喜歡什麼東西,這樣的情況下,你才能抓住商機,千萬不要看到別人賣什麼你賣什麼,網紅的力量很偉大,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複製的。
選專案前要做大資料分析,
“沒有自己的思考是玩不下去的”
張亮:(全國高鐵渠道媒體《旅伴》雜誌總經理、招商加盟媒介專家)
新零售的“新”,主要分兩點:概念的“新”和技術的“新”,這是一個新商機。這兩個新商機一個是行業,一個是概念。
第一個新,是概念的創新。
從過去的一些傳統的零售業,現在像餐飲、教育都不太受到網際網路的衝擊,現在的一些建材、珠寶受到網際網路的衝擊比較小,實體店有一個生存點。在這一塊給我們帶來一個新的市場,有很多的店鋪、店面經營不下去了,比如說一些網站上賣的很多火東西都在萎縮,相反像一些美食的連鎖店、乾洗連鎖店、學前教育的連鎖店非常發達,被前面兩個內因和外因推的。
第二個新,是技術的創新。
我們看到今天展會上有很多終端機器,有迷你KTV、有自動貨櫃機,在新零售、新商機行業當中,未來我們很多零售都會被機器挑戰,沒有租金,沒有網際網路的時差,可以馬上買馬上用,又沒有房租、人工成本。
如何把握新的商機?我要給加盟者一個忠告:我們在選擇專案的時候,一定要做好一個大資料分析。因為我這邊會有很多的合作伙伴,他們是解決了為何要加盟的問題,但是並沒有很好地解決怎麼活下去的問題。有些領域雖然非常火爆,但是更替會非常快,經常會有很多做不下去的,這是其一。
另外,我們現在有很多做法,上百度也能找到很多通用的做法,但事實上如果一味地去模仿,不管你是去加盟一個專案,還是拿著一個好的專案去招商,你沒有自己的思考,沒有自己核心的東西是肯定玩不下去的。
最後,嚴格來講,我們餐飲也可以透過網際網路,但是和朋友敘舊,家人在一起吃飯,要的是那種場景,這些在我們新零售當中這是有生命力的行業,如果你的資金不夠充裕,專案不夠獨特,暫時不要去碰網際網路上銷售比較好的領域,失敗率比較高。
-
5 # 大貓財經
我現在在做自媒體
之前看了一篇美國的研究報告,裡面有兩組資料,分別是“美國增長和下滑最快的職業”。希望可以幫到您
美國勞工部最新公佈的雙年度就業預測報告,分別給出了未來十年(2016-2026)薪資增長和下滑最快的職業門類。
01 薪資增長最顯著的有三類❶ 護工(健康、理療、失能護理)
❷ 新能源相關產業(家用新能源裝置安裝)
❸ IT民工!
增幅前兩名的職業離我們彷彿很遙遠唉……
美國公路網發達,經歷過逆城市化,鄉下的基礎設施水平也上去了,住郊區別墅的很多。清潔能源的普及帶動了專業藍領技師收入的大幅增長。
最亮眼的是這個領域:
在名列前茅的15種職業當中,有多達8種崗位與醫療保障行業息息相關。
2016年個人健康護工的中位數年薪為21920美元(約合14.5萬人民幣),而外科醫生助理的薪資水平則高達101480美元(約合67.4萬人民幣)。未來十年這些醫保相關崗位大都將迎來逾30%的薪資增長。
隨著美國60年代嬰兒潮一代人逐漸步入晚年,夕陽產業的增長潛力不可估量。這點在中國也是類似的:
照顧失能的殘疾人或者癱瘓病人的護工,現在一天也要四百多了。家裡老人病了自己都沒法請假,80後開始的第一代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都是請護工。
現在養老院排不上隊,泰康人壽的一批高階養老院,要買一個200萬的產品才能拿到入住資格,現在也是早就賣光了的狀態。
以後護工和養老院的全科醫生都很吃香,老年人發病率更高的阿茲海默綜合徵(老年痴呆)、心血管疾病、癌症方向的醫療器械藥物檢測儀器等都會大賣,相關產品的研發部門也會非常賺。
老齡化社會已經開始,中國60歲以上人群超過2.3億,醫療護理的需求未來爆棚,收入激增也是很正常的。
還有就是IT民工,越是智慧時代越是需要更多碼農,這一點中美都一樣。
展望未來之後還是要回到現實:
02 下滑最快的職業美國的這個報告前五名比例都挺高:
❶ 汽車司機(自駕越來越多,擠壓了專職司機空間)
❷ 呼吸療法技師(這什麼玩兒?)
❸ 停車管理員(北京金融街已經有大量的停車位邊上安裝了自動感應的帶綠燈柱子~相信以後國內的停車員也會逐漸減少)
❹ 文秘打字員
❺ 鐘錶匠
其中損失最為慘重的內燃機車行業,幾乎要被高鐵新技術全面擠壓殆盡,未來十年預計薪資水平將大跌78.6%。製造產業鏈上,從鑄造模具到金屬澆鑄再到電氣裝置裝配維修,預計薪資水平全線重挫逾20%。
在資訊時代初期非常吃香的打字錄入員,也隨著時代的變遷進了故紙堆,未來十年薪資水平將下降35.3%。
BBC 基於劍橋大學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資料體系分析了 365 個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機率”。
● “電話推銷員”被機器人取代的機率為最大,達到了99.0%,幾乎接近百分之百。
● 第二名是打字員,被淘汰機率98.5%;
● 第三名會計,被淘汰機率97.6%;
● 接下來依次是保險業務員97.0%;
● 銀行職員96.8%;
● 接線員96.5%;
● 前臺95.6%;
● 客服91.0%;
● 人事89.7%;
● 保安89.3%;
● 房地產經紀人86%;
工人,以及瓦匠、園丁、清潔工、司機、木匠、水管工等第一、第二產業工作80%-60%……
這種趨勢預測基本是基於AI智慧化、物聯網技術普及,中國的趨勢也是一樣的:
● 打字員、鐘錶匠、導購員
● 財務錄發票資料的(德勤機器人來了,這些掃描紙的小妹就沒啥用了)
● 司機(自動駕駛技術一旦可以普及,說上就上)
● 外賣&快遞(無人機上線,不說人類配送員會消失,起碼大幅縮減)
● 銀行櫃員(等這批不會用ATM機的老年人走了之後)
● 農民(數量會大幅下降,大量靠農機替代)
● 餐飲服務員(尤其現在很多服務態度不好的,還不如機器點單傳菜)
寫到這裡貓爺潸然淚下,看來退休以後去洗盤子也沒戲了,此處省略一萬字
總之,我們都可能會失業,浪潮之下無人倖免,不能變通就會被淘汰。
▌最後來看兩張圖:
幾十年前,還有個職業叫“工廠讀書員”
工人們太無聊,聽點故事提提神~現在很多人習慣工作室塞上耳機。
而紐約客對未來人類的暢想是不是讓很多人揪心?
-
6 # 錢想要嗎
無論做什麼,能火肯定是能解決問題的東西,譬如信用卡還款問題,我現在就在做這一塊,市場很火爆,這個軟體解決我的終端使用者信用卡還不上的問題,我的代理商因為巨大的市場,賺的盆滿缽滿。
回覆列表
我現在從事建築工程施工行業,未來看好P2P,實體聯合網際網路,資源資訊整合,才能突破發展瓶頸!人家賺一千,但一年只能做幾單生意,每單我只賺一百,剩下的九百與大家分享,或許一年能多做幾十單,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金銀散人心聚,人心聚財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