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東偉
-
2 # 牽手教育
每一個家庭都是一所學校。親愛的家長,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請做好孩子一輩子的榜樣。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走向心智成熟。在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中,父母擁有成千上萬次教育孩子的機會。面對這樣的機會,你是勇於承擔起父母的責任,還是推卸責任呢?對這種機會的把握需要父母保持敏感,瞭解孩子的需求,主動投入愛、時間和精力,甚至承受痛苦,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父母為孩子的成長應該承擔的責任。
相反,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問題不敏感,視而不見,甚至自身還存在缺陷,那麼,父母就會阻礙孩子的心智成熟。
有這樣一個家庭,媽媽經常抱怨爸爸不負責任,孩子拖拉。爸爸和孩子對媽媽也有意見,一家人出現了矛盾和衝突。問題就出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最開始媽媽也不想多管,放手讓爸爸去教孩子。可是,爸爸的做法就是每天對著孩子唸叨三遍:“你要好好學習!”過了一陣子,媽媽去檢查兒子的作業,發現全錯了。沒辦法,媽媽只能自己來。媽媽接手以後,孩子的成績突飛猛進。可是媽媽卻很鬱悶,覺得爸爸不負責任,生活被孩子給捆住了。
培養孩子學會自律,需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如果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就無法找到教育他們的正確方式。在孩子明顯需要培養自律能力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說“我沒精力管你們,你們想怎麼樣看,就怎麼樣吧!”到頭來,當孩子犯下錯誤逼的我們,不得不採取行動的時候,我們就會把滿腔怒火發洩到他們頭上,大喊大叫。大喊大叫,本質上不是教育,而是發洩自己心中的怨氣和不滿。
聰明的父母絕不會這樣做。問題發生之前,就願意花時間瞭解孩子,對症下藥地教育孩子。會用恰當的方法,教孩子學習自律。透過認真觀察孩子做功課、撒謊、欺騙的行為中,及時發現問題;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在對孩子的管教上,知道什麼時候該緊,什麼時候該松,什麼時候該表揚,什麼時候該批評。給孩子講有意義的故事,用小小的親吻、擁抱和愛撫,用小小的警告和批評,就能及時糾正孩子的問題,使問題消失於無形。
父母的愛,決定著家庭教育的優劣。充滿愛的家庭教育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致不幸。
-
3 # 大話閒話
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以及家長教育理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家長除了文化課輔導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愈加重視起來。但家庭教育,說起來是一個很大的話題,那到底該如何培養孩子呢?今天就從家庭教育之素質教育講一下,而我認為應該培養孩子的這7個方面。
一、愛心,就是關愛他人之心
愛心,可以讓孩子察覺別人的困難,理解別人的需要,伸出雙手去幫助那些受到傷害和需要幫助的人。
我認為一個人的品質特別重要的就是:善良、友愛、寬容,懂得感恩、樂於助人。
所以我覺得樂於助人,最後一定會有回報,自己會是最大的受益者,我們要培養孩子有愛心,樂於助人。另外寬容也很重要,這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我們要能虛心接受不同的意見。
第二,別人如果傷害了你,別太耿耿於懷,能寬容和諒解,處理以後就儘早放下。
我們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就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家長可以這樣去培養孩子的愛心。
1.家長以身作則,我經常會和孩子自己的親身經歷。
2.鼓勵孩子的友好行為,學會分享,在家裡,有什麼好吃的不能讓孩子獨自享用,這會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養成自私自利的毛病。
3.引導孩子發現身邊的愛,或者可以養個小動物,讓孩子透過照顧小動物來培養他們的愛心。
4.讓孩子多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在秋天參加捐冬衣的公益活動,收集不用的衣物去捐給西部福利院的孩子,這樣的活動能讓孩子關注到社會弱勢群體需要幫助,對培養孩子的愛心很有益。
二、我們要培養孩子誠信正直的品質
誠信是人們在公共交往中最起碼的道德規範,也是一個人能在社會生活中安身立命之根本。只有正直,小樹苗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培養孩子正直誠信,父母要以身作則,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些這方面的故事,管教孩子時不要食言,同時要相信孩子,信任的力量能使孩子更願意有好的表現。
三、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責任心
家長不要對孩子的事處處包辦,要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幫助孩子擺脫依賴心理,鼓勵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促使孩子由“要我做”變成“我要做”。
在我和家長溝通交流的過程中,發現父母陪讀的現象很嚴重,孩子不會自己做學習計劃,無法做到自我管理,如果父母不在身邊監督催促,孩子就會很磨蹭,寫作業很拖拉。
我們要和孩子溝通:越是拖拉,學習處於不好的狀態,其實在學習上花的時間越多,好學生寫作業快,能給自己贏得玩的時間也多。
我們要說服孩子,不要優先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老想使自己停留在舒適的區域,而是應該優先去做重要和緊急的事。
四、培養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通常自信、積極、樂觀的孩子抗挫折能力更強,那怎麼培養孩子這樣的性格呢?
1.家長要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相處。
2.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
3.不要總說孩子不行,更不要當著其他人的面說孩子不好。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大多數人會遇到很多挫折,有可能高考失敗,失戀,或者工作升職方面不如意。
我們要引導孩子換位思考,不要怨恨別人對自己不公平,最好能化失望為動力,今後更加努力,使自己更優秀,爭取以後更多的機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給孩子一些機會體驗挫折。
比如孩子打針,我們就不能騙他說不疼,而是應該告訴他打針雖然有點疼,但是勇敢面對的話,還是可以忍受的,所以我們要勇敢。
還有一些孩子如果被桌椅磕碰摔倒,孩子哭了,有些帶孩子的老人會拍桌子摔凳子,怪桌椅弄疼了孩子,這麼做會使孩子今後受了挫折,總是怨天尤人,責怪別人對他不公平,從而無法戰勝挫折,無法從逆境中走出來。
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挫折磨礪意志,逆境成就人生。
五、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和意志力
所謂自控力就是控制自己的能力。那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
1.學會控制情緒尤為重要
社會是複雜的,身在其中,難免有受委屈的時候。人都是感情動物,一遇到不開心的事兒,生氣的情緒就被點燃了,情緒失控是具有毀滅性的。
生氣的時候最好轉移注意力。不要去糾結事情發生的原因,而是去在意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其實遇見問題解決問題就完了,光生氣是沒用的。
另外,我們要原諒對方。其實平息心火的最好方法,就是原諒對方。畢竟人無完人,誰還不做點錯事呢,不管對方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能原諒他,不但讓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了,也給了對方認識自己改過自新的機會。所以做個心胸寬廣的人,得饒人處且饒人。人在做,天在看,好人是會有好報的。
父母如果經常無法控制情緒,會給孩子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一來可能傷害到孩子,破壞親子關係。二來給孩子示範了用語言暴力的方式處理矛盾,以後他們也不會控制情緒。
所以希望家長們為了給孩子做個好榜樣,要盡最大的努力用平和的態度去處理問題。
2.自控力與意志力密不可分
關於孩子的自控力和意志力,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
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在研究情商的過程中,為了發展他的理論——“情商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舉了“糖果實驗”的例子來闡明情商與失敗的關係。
“糖果實驗”是心理學家瓦特·米卡爾發明的。上世紀60年代,米卡爾把十多個4歲左右的孩子召集起來,讓他們都待在一間屋子裡。他給每個孩子發了一顆糖,還告訴他們:“誰要是能等我回來後再吃糖,那我會再獎勵他一顆。”等他回來之後發現,有些孩子禁不住誘惑,沒等他回來就把糖吃了。而有的孩子則耐心等待,直到他回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迫不及待的把糖吃了呢?戈爾曼解釋到:“那是情商不高的緣故,這部分孩子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
實驗並沒有就此完結,他對這些孩子進行了十年的跟蹤調查。他發現兩種孩子在情緒和社會方面的差異性非常顯著。當年先吃糖的孩子社會適應能力較差,顯得孤僻、容易受挫,在克服困難時沒有決心,缺乏自信;在學習生活中懶散,成績平平,任性的性格還影響到與人的交際。等他們長大後,對工作不負責,不能妥善處理家庭問題,常與人爭吵、打架。而耐心等待的孩子則較為自信,面對困難的承受力強,人際關係良好,學習能力強,在語言表達、邏輯推理、專注、制定並實踐計劃、學習動機等方面都比較好。
這就是著名的糖果實驗,所以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和意志力,需要鼓勵孩子能夠自己制定目標,做好時間管理,並且能為目標而努力,目標不要一下子定得太高,但是持續努力,小目標帶動大成功。
六、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孩子的智力水平六要素是: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
應試教育非常注重孩子的記憶能力,這是因為考試的需要,其實現在網際網路搜尋很方便,完全沒有必要去要求孩子記憶那麼多內容,我們應該更多地培養孩子學習方面的其它能力。
注意力和觀察力是孩子感知外部世界的門窗,是孩子獲得和理解知識及資訊的渠道。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能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和觀察力,比如養小動物,種盆栽植物,觀察螞蟻搬家等,但是我們對孩子的期望要適合孩子的情況,不要強迫孩子。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家長不要直接回答孩子的問題,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誘導孩子自己思索問題的答案,並將之引申開來。
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要善待孩子的奇思妙想,留給孩子想想的空間,鼓勵孩子創新。
我認為鼓勵孩子畫畫,鼓勵孩子講故事,能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有可能存在這些情況:膽小、粘人,不自信,不和小朋友玩,不遵守規則.....
這些問題會阻礙孩子與人交往,難以和別的孩子成為朋友。那如何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培養積極的交往態度。
孩子小的時候,我帶兒子去公園,看到別的孩子在草地上玩,我總是鼓勵孩子過去主動加入他們。
2. 提高交往的能力。
我們要教會孩子主動使用“你好”、“對不起”、“謝謝”、“沒關係”等禮貌用語,同時也學會使用微笑、握手、擁抱等身體語言,自覺遵守遊戲規則等。交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體現為溝通的能力和方法,而溝通的能力又取決於是否能理解別人的感受。我告訴孩子與人交往要遵守兩個原則。
A.不要做傷害別人的事。
B.不要做妨礙別人的事。
3. 學會讓步,表現出友好的行為。
兒童交往的過程,一定程度上也包含了權力的爭奪。學會讓步,是指在與同伴協商時,願意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和角色與別人共享,同伴遇到困難願意給予幫助等等。
歸根到底,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需要父母的榜樣和引導。如果父母本身就不願意與他人交往,就很難給孩子樹立積極的榜樣和提供良好的示範。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同樣要從孩子的父母自身做起。
-
4 # 莫談教育
4點看懂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
01、教育始於家庭,孩子從家庭學校“畢業”後才進入傳統意義上的學校
在家庭這所學校中,最重要的教師是父母,最重要的課程是培養習慣和態度,最重要的教材是父母的言行。
這裡所說的態度,是指孩子最初形成的對待他人的態度和對待學習的態度—樂於和能夠與朋友相處,對事物感興趣,有好奇心,樂於接受知識,渴望學習等等,至於在學前認識了多少漢字和外文單詞,背了多少唐詩宋詞,做了多少算術題,學過多少門藝術,這些都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為這些在後續的學校學習中甚至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會習得,只要他或她有學習的主觀願望。
習慣和態度是孩子初期人格的外在表現。習慣和態度如何,也就是孩子在家庭學校的畢業成績如何,對其日後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影響巨大。家庭教育決定孩子在學校是否優秀,孩子在學校所表現出的差異,反映出了前期家庭教育的成果,甚至成敗。
02、孩子的任何優點和缺點都可從家長身上找到痕跡
父母對後代的影響是巨大而深刻的,這是家族文化基因複製和傳遞的結果。複製和傳遞的過程就是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耳濡目染。我們通常說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意思是說,孩子不可避免地帶有家長或者說家庭甚至家族的文化基因。家庭的教育和影響是學校和社會不可替代的,我們通常所說的社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是社會透過家庭或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家庭是抵禦社會不良影響的重要防線,也是第一道防線。
03、家庭將決定孩子未來是否幸福
婚姻是家庭的重要基礎,美滿的婚姻、恩愛的夫妻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哈佛大學的一項長期研究結果表明,成功的婚姻能給孩子帶來持久的幸福感。
夫妻關係和睦、家庭成員相親相愛,是孩子幸福成長的最重要條件。生活在婚姻穩定家庭的孩子學習成績會更加優秀,產生的情緒和行為問題也更少。
夫妻恩愛、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相互支援、相互包容,不僅有助於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庭,使孩子享受到被愛的幸福,同時也能培養孩子的愛心、體貼、善良、包容等優秀品質。同樣是哈佛大學的一項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的研究表明,與父母關係溫馨融洽的孩子在幾十年後患各種嚴重疾病的機率幾乎要少50%。
04、家庭教育將對家族後代產生深遠影響
我們常說,父母優秀決定了孩子的優秀。這裡所說的父母優秀,並不是說父母具有多麼高的學歷,或畢業於多麼著名的學府,或具有多麼顯赫的社會地位,而是說優秀的父母身上要具有優秀品格——誠實、善良、寬容、熱愛學習、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等等。教育本質上是人性、品格和精神在下一代身上覆制和遺傳的過程。因此,沒有優秀的家長,我們很難期望這個家庭能產生優秀的後代。
孩子的成長受父母的影響,父母受上一代人的影響,上一代人又受更上一代的影響,祖祖輩輩代代相傳,歸根到底,一個家族的所有成員,都是在一種家庭文化氛圍的薰陶中成長的。
-
5 # 大愛致簡
家庭教育是一個十分複雜的教育。
首先,接受專業"教育知識,教育技能與教育理念″的父母幾呼為零。而保質保量的子女教育呢?以上"三大教育版塊"那是必須具備必備條件。因此,家庭教育的成敗主要是子女監護人的早期受教成敗。其此,在中國政府還未決定研用"中小學素能課"之時,"子女素質教育,子女能力教育"的主要任務全父母這裡。再次,由於學校所學的僅僅是"文化基礎知識"類學術。而社會上所用的完全是"人際知識,社會知識;生活知識,創新知識;經營知識,管理知識與徵信知識,抗挫知識"的整合重組和技能。你說有沒有父母的家庭教育,那有多嚴重?
-
6 # 百年常青藤
青山竹韻。有時不經意的短暫閒聊,初次見面時的那麼三、五句話,就暴露了您的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水平。孩子永遠是父母兩本書合成的“小人書”。在閱人無數的高手面前,您永遠無法逃遁。可以這樣形容現實社會:“分分是機會,秒秒是舞臺”。孩子的一言一行、性格形象、社會經歷、教育水平、專業能力等,無時無刻都在受到別人的審視、考驗、檢查,這個社會處處都裝著“聚光燈”和“透視鏡”。家庭教育的好壞,一覽無遺表現在孩子身上,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終身前途。毫不誇張地說,一個社會女性的素質,決定了民族的素質。女性素質的好壞對家族與家庭的影響更是無比深遠。俗曰:一個壞媳婦,壞三代人。母親懷孕時期到小孩六歲這個階段,主要是對小孩個人規矩和常識的影響,這個階段是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個人言行舉止形成的關鍵時期。俗曰:三歲看大,六歲看老。說的就兒童時期教育對一生的影響。平時對小孩的教育必寬嚴相結合,形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和對外界的初級認知系統。夫妻雙方要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配合得當,是關鍵,決不能兩人唱一樣戲。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小孩十歲以後,父親的影響逐漸凸顯。一是培養小孩的愛好和興趣,乃至終身喜愛的。一定要多陪伴小孩,言傳身教。這點上,大多數家庭都做得不好。二是培養小孩的見識和膽識,這是父親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教育,不是三言兩話能說清的。最好以父親自己的經歷、經驗、見識、學識做啟發式的教育為上。故且叫家庭角色式教育吧。
-
7 # 方程教育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應占70%左右。
可能很多朋友,不這麼認為。那麼我們從腦神經科學來解讀,孩子三歲的時候,大腦細胞連結60%左右,六七歲時大腦細胞連結80%左右,也就是說三歲之前的教育決定孩子一生的60%,七歲之前的教育決定孩子一生的80%。所以中國民間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是有科學依據的。孩子在六七歲之前對外部世界,完全靠與生俱來的高度靈性,幾乎不加選擇,全盤吸收,眼睛是攝像機,耳朵是錄音機,將看到的、聽到的,全部存檔到腦CPU,然後用一輩子的時間去解碼。而這一階段的教育,多半靠家庭完成,尤其是三歲之前的教育。
再來回答第二個問題。成熟的家庭教育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成熟的方法是讓七歲以前的孩子儘可能多的接觸正能量的事物,因為你往孩子純淨的大腦中連結正能量,長大後他(她)就充滿正能量,反之亦然。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真善美得真善美,種假惡醜得假惡醜。原因前面的腦神經科學已經講明。 第二種成熟的方法是父母做實力派"演員",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因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就這麼簡單。講一個故事,有一位父親,不識字,但很有正知正見,孩子懂事開始,只要有時間,他就拿著一本書在看。孩子稍大,想看父親的書,父親說這是咱的傳家寶,我死之後你才可以看。受父親影響,後來孩子金榜題名,在朝為官。父親去世,孩子奔喪回家料理完後事,開啟父親的遺物,找到那本書,翻開一看,居然一個字都沒有。兒子熱淚奔流,他讀懂了父親的無字天書。這位父親就是一位偉大的實力派"演員"。
說了這麼多,其實“教育"二字的本義就是最好的答案: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
8 # 一學堂王老師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具體有多大?今天從親子關係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教育觀等方面細談下我的理解和感悟。我是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親子關係的狀態決定了家庭教育的效果,其實家庭教育不是什麼高大上專家的專利,沒那麼高深,關鍵是接受教育者是否準備接受你的教育,也有主動被動之分。這也是王老師提倡親子陪伴,興趣培養,表揚鼓勵的體驗鼓勵式數學教育觀!以下詳解,供您參考!
家庭教育談① 親子關係重要性
牴觸,敵對,仇恨都是比較異常的親子狀態,當然產生這種狀態主要是家庭教育中比較極端的打罵行為,特別是青春期產生情緒衝突引發的。最典型的誘因是“比較”我想大部分家長都或多或少去和別人家孩子比較過,殊不知家長心目中的這些榜樣,也許就是孩子心目中的陰影。
“誰誰家孩子考100分!你要向誰誰誰學習
誰誰誰多懂事,愛學習,你要以他為榜樣。”等等
② 不同教育觀的家長分類
→ 不懂教育,寬鬆放養式
這一代的家長多半是這樣成長起來的,但社會在發展變化,孩子面臨的是完全不同的。老一輩的教育方式,也許已不適應現在的孩子了。
→ 懂教育,也負責任
懂教育也是個逐步學習的過程!平等溝通基礎上,能夠理解孩子成長階段,有和孩子共同成長的觀念。有目標,有方法,能引導孩子正確成長。
→ 不懂方法,卻過度負責
沒方法,不學習,就知道管孩子,盯著分數管學習,管來管去,到最後也沒管明白!
比如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心理發育和認知特點和是不同的,你不研究被教育者,如何能高效教育呢?拿家庭輔導數學講,認知特點決定科學輔導方法。
4~6歲:透過實物認知理解概念;
7~10:透過具象認知理解概念;
11~15:抽象推理邏輯思維等。
不管什麼原因吧,先放下架子去修復關係,尊重理解個體看法。
→ 道理要講清楚,不是讀了雞湯文就喊幾句口號,孩子理解是取決於自己的背景經驗。
→ 孩子就得無條件聽家長的?
→ 陪伴!陪伴!陪伴!
→ 不要吝嗇你的表揚鼓勵!
→ 不要攻擊人格,亂下標籤
→ 冰山不是一天形成,找到根源問題,以真情感化
→ 引導孩子去經歷,去體驗,激發孩子主動學習思考的內驅力!
以上!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輔導方法
-
9 # 我是杜佩玉
有一個標準,所有孩子的成就最終是由家庭教育影響所完成的。不要寄希望於孩子的成就建立在學校的基礎上,學校教育五天還不如家長一天的破壞,比如說遵守交通規則就是一個簡單。
所以說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決定性的。
首先就是父母的教養,有些孩子彬彬有禮,有些孩子落落大方,這都是家長的教育和家長平時的自身作則有關係和家長的語言交流有關係,和家長的要求有關係,沒有家長的要求,沒有家長的幫助,一個髒兮兮的孩子,他自己不可能把自己收拾得利利落落。
家長的行為,比如說喜歡讀書喜歡玩手機,那麼帶來的孩子就是同樣的孩子,我們用1.0、2.0版本來形容父母的時候,恰恰說明這個問題。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雙方的翻版,但是他集合的。都是孩子父母雙方的優點或缺點於優點多一些還是缺點多一些,那麼就在於平時的教育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一個成年人在30歲以後就會發現自己活的影子,越來越像父母自己的觀點,越來越接近父母,當年齡到足夠大的時候,我們從我們身邊的人和事上就可以發現我們村中的人,我們莊上的人,我們社群的人,其實就是和他們的父母一樣,觀念看法做法,無一例外都是在重複。
有時候感覺到年輕的一些叛逆,其實不過是在前進路上的一個小波折,家庭教育已經指引了我們整體的前進方向,這就是中國古代為什麼比較重視家風這一個傳統了。
作為成熟的教育方式,我想就是作為父母應主動的學習一些高尚的,積極的家庭教育,高尚的,積極的家庭作風能力作風,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影響孩子的夥伴關係。
要說最好的做法,那就是兩個字讀書。
-
10 # 陽光下的偎依1
不少女孩都有一個夢,長大嫁給爸爸;男孩都有一個小心思,長大娶媽媽。男孩女孩長大了,娶了“媽媽”一樣的妻子,嫁給了“爸爸”一樣的丈夫,學著父母相處的模式,打算過好一生。
日子本該蜜裡調油,現實卻打了無數個他們響亮的耳光,天天柴米油鹽,雞飛狗跳,在無數個日子裡接受心煎熬“我學著父母,為什麼還是過不好生活?”
理想的伴侶並不能滿足心靈的需求,相反的是帶來無邊苦惱,關鍵是父母的相處模式並不適合兒女輩。
《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以下簡稱《天生非此》)一書從言傳身教等方面剖析了我們為什麼會和父母越來越像,並告訴我們如何從家的模式走出來。
作者奧利弗•詹姆斯是英國兒童心理學家、作家,被《泰晤士報》譽為“國民心理學家”。
天才也會隕落——虐待 虐待會開啟絕望而強制的機制,進而造成人們重蹈覆轍。虐待是子女同父母相似的最大成因。——奧利弗•詹姆斯王安石筆下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五歲不曾認識任何文具,整日與農田為伍,突然有一天才情大發,作詩一首。詩文內容極佳,30四鄰八鄉極贊,皆指定物品令仲永做詩,每一首意境均不錯,鄰里賞仲永錢財。方父每天帶仲永遊走鄉鄰。待仲永12歲時,與常人無異。到了20歲時 ,甚至普通人都不如。
仲永本是天才,天才的隕落與他受到的言語虐待、父親的無視有直接的關係。事實上所有的父母都對小孩子有過虐待,體罰、精神虐待、言語虐待。
與體罰不同,精神上的虐待看似無形,卻能影響孩子的方方面面。這是因為父母在自身缺陷面前,往往選擇隱藏,在發現孩子有類似問題時,並沒有採取親密方式,相反的,高壓模式類似於“我很好,你卻不行。”給孩子一種悲觀情緒。此種語言,會如毒瘤一般,紮在孩子心裡。短期之內使人萎靡不振,更有甚者,有人能一輩子生活在言語虐待的陰影下。
行為機制的影響:言傳、身教、身份認同受到父母言行的影響,孩子就相當於父母手裡的人質,孩子的發展性在父母的掌控下也會形成一種固定性。孩子可能會拋棄自己的喜好,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迎合父母的喜好。
最讓人擔心的是身份認同。《天生非此》一書中提到“孩子將父母的言行代入自身,並將其當作自身的一面。”
部分父母考慮到自己沒有才藝,不想讓孩子長大後碌碌無為,為孩子報了大量的興趣班而言,美名其曰給孩子鋪路,讓孩子多一種選擇,其實心底裡是一種理想的寄託。將父母的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實現兒時的夢想。孩子為了取得父母歡心,不得不用心“學習”,內心究竟有幾分真誠,大概只有孩子知道。
文中泰格的父親厄爾也可以說是此種心理,一心想將兒子培養成天才,泰格最初打Golf的衝動其實是他想獲得厄爾的關注。在他97年獲得冠軍後,與父親擁抱,“我們成功了,爸爸!”在那時,他將自己的成功歸功於父親。在他父親去世後,甚至感覺失去了全部重心。
如何活出自己的精彩“我很好,你也是”
孩子對父母的喜愛是與生俱來的,不滲雜一絲雜質,在孩童的眼裡,父母就是一切,可以遮風擋雨,可以所向披靡。 在言語虐待方面,“我很好,而你不是”這絕對是刺傷孩子心靈的絕佳“利器”。聰明的父母懂得將利器轉化為“我很好,你也是”。
好的父母會將孩子看作與其平等的人,正如《西爾斯親密育兒》認為,與孩子談話就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而不是任家長所為,打破平衡,將孩子當作父母情緒的垃圾桶。
分析家庭角色
每個孩子的童年顏色均不相同,我們所面對的家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我們受到父母的關注完全不一樣。 60後,70後家庭往往不止一個孩子,“隔輩寵頭孫,父母戀幼子”的情況大有所在。三個孩子的家庭,排行第二的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觀其未來,最突出的也是排行第二的。老二會縱其所能,察言觀色,迎合長輩。長此以往,練就一身本事。反觀老大老三,往往受性格影響,並沒有老二突出。
情緒調節器——愛的炸彈
根據奧利弗•詹姆斯的觀點,愛的炸彈最重要的是在特定時期給予孩子最大程度的愛,此種方法對於各種常規問題均有效果,“分離焦慮症”孩子的效果尤為明顯。
給予孩子“親子時間”,彈性化管教方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經常性的對孩子說“寶貝,我愛你”。簡單一句話,在長時間頻繁性的操作下,孩子會極其享受,不良行為急劇減少。
窮其一生,我們所追求的不過是一世安穩,安穩的路,是祖輩、父輩上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也許,我們會選擇同樣的路,直到路的盡頭。
撫育孩子,是眾多路中至關重要的一條。《天生非此》告訴我們:如果你選擇了父母的教養模式,就等於複製貼上了一個人。在遇到同種事情後,繼續自怨自艾,抱怨家庭帶來的無窮困擾。
我們該做的就是跳出父輩們的模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前路艱難,一路走好,何其幸運!
-
11 # 愛上幼兒園C
最近在看一本書《發現母親》,書中作者有說到其實人類都是早3年出生的早產兒。從在孃胎裡孩子就已經接受了家庭教育,我們所說的胎教。那孩子生下來的前3年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這3年是連線著一個孩子未來的根。從哺乳就已經進入孩子成長教育的重要一步,這是一種精神教育。
而且媽媽在家庭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推重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母親的素質決定著民族的未來和命運。(與主題稍有點偏了,不過我想闡述的是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很大,其中家庭教育的組中體母親會起著大部分作用)
試想一想中國是最早開設學校的國家,儘管如此,我們的文明落後了,這是由於沒有認識到婦女教育的必要。過去,華人認為婦女不應該接受教育,因此,中國大多數婦女文盲,也不進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親教育的國民決不能成為偉大的國民。
所以家庭教育中,要想有成熟的教育方式,母親必須要先學習,先接受教育。
在最早期的教育家陳鶴琴和陶行知先生,他們提出來的“家庭教育”都不過是嬰幼兒教育,都不過是早期教育,都不過是學前教育,都不過是兒童教育。古話有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也絕非沒有道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孩子的健康需要多種因素,其中家庭環境與家庭教養方式更是尤為重要,它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存在於孩子的體格、智慧、心理等各個方面。
其中家庭的情感氣氛、父母感情的融洽、祖輩及父輩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
比如就說家庭的教養方式把有民主權威型的、絕對權威型、嬌慣溺愛型的、忽視冷漠型的會培養出完全不同的孩子。
其中民主權威型的家庭最大的特點就是民主和諧與相互尊重。家庭成員彼此敞開心扉,傾心交流,暢所欲言,給孩子營造出一個平等、輕鬆的家庭氛圍,給孩子的發展提供更寬廣的空間,也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其實更是思維的開放而非束縛。孩子能大膽的嘗試,因此這種家庭氛圍裡成長出來的孩子,大多性格開朗、樂觀、自信、獨立、好探究、善於發現問題並能用自己的方式嘗試解決問題。人格上更健全。
-
12 # 如是分享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了學校教育。
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價值觀的影響
價值觀指的是對於生活中作為一個人的基本價值判斷的建構,包括善良、誠實、守信、助人、勇敢等基本品質,有了這些基本品質,孩子才具備了作為一個人的健康底色。
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事實上就是在向孩子踐行他們的價值觀。
孩子在成長階段具有超強的模仿慾望,父母的行為會為他們提供最初的標尺和模板,會讓孩子建立基礎的評判標準。
假如父母缺乏正確的價值標準,就會給孩子造成錯覺,認為那些邪惡、虛偽、背信、自私、怯懦的行為是理所當然的,從而讓孩子在成長階段就走上歧途。
建立健康的價值觀事實上是為孩子建立了人性的防火牆,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然而事實上人之初是善惡並存,並非“本善”,正是人類透過教育不斷啟發自身的善,建立了健康的價值觀體系,才有效的遏制了“惡”的滋長,從避免了人像動物那樣淪於“獸性”。
學校教育只是在理論上啟發了“善”,父母的潛移默化才是真正透過日常行為在孩子內心夯實了這道“善”的人性防火牆,讓孩子未來的行為和思想有了底線。
2. 基本素養影響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交流和相處過程中的待人接物以及父母彼此之間日常相處都將向孩子傳遞做人的基本素養,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01 尊重
無論是父母與他人交流還是彼此之間日常相處都存在對他人的尊重問題;
一方面,尊重他人發表不同意見的權利;
另一方面,尊重我的行為、語氣、態度、措辭給對方帶來的感受,儘量不要讓對方有不適的感受;
不要給尊重預設前提,對方觀點或態度的對錯並不是我們恥笑或羞辱對方的理由,懂得尊重是對自己的基本要求,這個要求沒有任何預設前提。
02 包容
當對方行為、語氣、措辭失態或過激時,亦或對方有錯在先時,願意換位思考去理解和包容對方,而不是得理不饒人。
以上兩點在父母日常生活中體現的最為淋漓盡致,爸爸媽媽平常的交流中是否表現出足夠的尊重、包容,尤其是面臨生活中突發事件時,父母是否能夠表現出足夠的素養,合理的處理相關問題,對於孩子的潛移默化至關重要。
3.情商的影響
所謂情商,簡言之就是情緒控制的能力。
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以及處理家庭對外事宜中能夠始終保持情商的意識,時時注意對自身情緒的控制,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自然也就耳濡目染,不教而教了。
回覆列表
家長對孩子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尤其是從小就養成的習慣性教育模式。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的一言一行,會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模式,會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反之,則會形成扭曲的心靈,甚至變態的性格。
透過調查周邊,我發現,有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比如,有的家長脾氣大,教育孩子時非常隨意,當他忙著的時候,孩子來了。
他就會生氣地說:滾一邊去!
我們可以想一下,這樣的家長,以這樣的口吻訓斥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會怎麼樣?
再比如,孩子學習領悟力差,做家庭作業時,三遍五遍地做不會。有的家長就會點著孩子的額頭說:真是個豬腦子!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你這樣說,他的學習就會好了?不但好不了,相反還會失去自信。
下面幾句話,希望家長們引以為戒,不要輕易去說,最好不說!
第一句:滾一邊去
第二句:真是個豬腦子
第三句:不聽話,老子揍你
第四句:瞧你這德性
第五句:當初就不該生你
第六句:瞧人家某某某,就是比你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