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玲落心說
-
2 # 在文化的邊緣行走
皇上對甄嬛的情感從一開始就滲透著純元的影子,直到甄嬛出宮,又回宮,皇上才徹底愛上甄嬛,這是一段漫長的發展歷程。我可以分成幾個關鍵時段說。
一,最初寵幸甄嬛皇上第一次抱甄嬛回碎玉軒,是一種找回過去,也是一種徹底的放鬆,還有就是一種欣喜對於獲得甄嬛這樣一個十年未遇的女孩的一種欣喜-------對於美好戀愛的一種興奮。
甄嬛連侍寢都沒有,就在進宮短短月餘後,進封成為貴人,這是無上榮寵!所有的寵愛都無以復加的來到她的身邊。
皇上對甄嬛的種種喜歡,愛不釋手。有兩種原因,1,甄嬛貌似純元,2,甄嬛真性真情(也可以說甄嬛演技過硬)如初戀女孩,讓皇上感覺到愛與真。
這段時間,無處不感覺皇上和甄嬛之間感情真好啊,你儂我儂卿卿我我,多麼讓人羨慕和祝福啊,但明白事情的真相後,再看,心理酸楚許多。
二,送給甄嬛同心結第19集,皇上在皇后宮中歇息,看了蘇軾的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估計是想起了純元,接下來就想起了甄嬛,於是讓蘇培盛把同心結送給甄嬛。
皇上看這首詞這麼動情,主要是因為這首詞是蘇軾悼念自己的亡妻的,嬛嬛長得像純元,要看著她的容貌,跟她品論,才能稍稍緩緩自己的思妻之痛------皇帝感慨於此!
三、甄嬛第一次復寵後皇帝喜歡甄嬛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甄嬛懂政治,有政治頭腦,可以幫皇帝分析解憂,這是後宮中大多數嬪妃都不具備的,對於一個“工作狂”的皇帝來說,這是皇上非常喜歡的一項技能。
這個時期------第一次復寵後和純元故衣之前,甄嬛用心設計,幫助皇上解決掉年羹堯,是皇帝和甄嬛感情的黃金時期。甄嬛也擺脫了小女兒的追求完美愛情的心態,看清皇帝這個人和這個位置,懂得適度妥協,花心思邀寵,也明白皇帝真正想要的(這點飛躍性的進步要歸功於端妃的點撥),會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協助皇帝;而皇帝對甄嬛的失而復得也格外珍惜。
這個時候,雙方才真是琴瑟和絃,鳳凰于飛。這個時候是兩人的感情最穩定、最和協、最恰當的狀態。
四、對甄嬛離宮後的思念皇上在甄嬛離宮後進碎玉軒完全就是順水推舟了,此時理智也沒有了,這個時候感情已經處在了一個忍不住的狀態……
皇上故地重遊,感慨說她什麼都沒帶走,自己一個人走了,皇上說一句話都要忍上半天……後來不禁閉上眼睛深深嘆氣。
蘇公公見此,也小嘆了一口氣……蘇公公根本不需要皇上有任何表情就可以心領神會,以他對皇上的瞭解,完全知道皇上此時在思念甄嬛。其實在甄嬛出宮後,一切都已經見分曉,甄嬛已經成為獨立的個體,純元的影子已遠離甄嬛。
人的記憶都是會記著美好的東西而選擇性忘掉那些不好的回憶,皇上此時也是一樣,經過這麼久了,他現在想起來的都是甄嬛的好。
皇上的相思只有在面對“知己”老十七的時候才會表達出一些來,比如皇上說的那句:她太不受教了。也就是說她脾氣太倔了,怎麼就不知道跟朕低個頭就好了呢?這裡皇上的話非常明顯地表達出他對甄嬛的思念之情,這裡的“她”,告訴我們,不是純元而是甄嬛。
五、為甄嬛回宮前後所做的努力與準備甄嬛回宮,皇后在做無謂的掙扎,什麼甄嬛與四阿哥的歲數只差了七歲啊……這個反駁太無力了,連姓都能改了,改個年齡算啥?
皇上越挫越勇,最後準備給甄嬛改個封號---------甄嬛對皇上有心結,就是因為莞莞還是菀菀這個事情起的問題。於是皇上說這個菀字不好,給甄嬛改為熹妃,這就意味著:在皇上心裡,甄嬛再也不是宛宛類卿了。
甄嬛回宮後,皇上為她裝飾的永壽宮,房間每一個角落的佈置都在展示皇上對甄嬛的無可比擬的寵性,這個時候皇上說的話是他的真心話,也是他堅持把甄嬛接回來的原因--------更多的是心坎的愛。
六、得知甄嬛與果郡王的愛情之後皇上很沮喪疲累,但還是同意召見甄嬛,他想生甄嬛的氣又生不起來,看著她低眉垂首的樣子又生憐惜。
皇上開始說真心話……就是關心甄嬛,說甄嬛清瘦了不少。
接著皇上說:你病這幾天,孩子們都很想你,快去看看孩子們吧……說這些話的時候,皇上的聲線陡低,幾乎哽咽起來,他讓甄嬛退下,等到甄嬛起身出去,扭過頭去了,皇上才抬眼去看她離開的背影。
這個場景很感人,太精湛了!皇上的黯然神傷,低頭,蹙眉,苦笑,頭低得更沉了。陳建斌把雍正面臨手足、愛人背叛的心痛、疲憊演得深刻傳神,令人歎服!
在這一時刻,有誰還能不相信皇上不是真愛甄嬛的呢?後期皇上對甄嬛的愛絕對超越了對純元!
甄嬛是做好了被狠狠懲罰的準備而來的,結果卻是沒有處罰, 在得到果郡王與甄嬛種種資訊後,無論心坎如何猜忌,皇上也一味深信錯在果郡王,而非甄嬛。按照他年輕時一貫的作風來講,皇上在這件事也是仁至義盡了。
這個時候,皇上是真正愛上了甄嬛,再也沒有把甄嬛當作是純元的替身。可惜等到皇上回味轉醒過來,他與甄嬛的緣份已不再了。
-
3 # 木羽娛樂菌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這是現在很多人嚮往的愛情,在古代也同樣如此。
在那個年代,鮮少出現男女間純潔的愛情,大多是身不由己的政治聯姻或是迫不得已的家族聯姻。因此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真情顯得尤為重要。
《甄嬛傳》是在2011年播出的,當年我還小(別打我~),看問題的角度單一,只看到了甄嬛忍辱負重榮耀回宮的一面。
如今,我也是個小青年了,思考的問題也更多一些,希望可以分享給大家有用的心得。
在開頭,甄嬛曾許願: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這是她少女時期的憧憬與期待,可是為了家族榮耀,不得不走上選秀之路,經歷了在深宮裡的種種。
那麼,她在開頭的願望實現了嗎?換句話說,她在宮裡是否遇見了她想遇見的人呢?
我猜,應該是遇見了。
在宮裡,所有妃子的老公只有一人,就是皇上,因此也只能對皇上有感情。
高秋梓曾經說過,她做組合的時候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很少去和隊友說,大多是和她的爸媽去聊。因為,女人心,海底撈啊。在女子唱跳組合有幾年的高秋梓都能這麼說,可見謹言慎行是多麼重要。
那在後宮,同樣如此。面對的可是九五至尊的皇上,是天子,有些話該說不該說更是得衡量清楚了,不然那可是大罪。
甄嬛對皇上的感情是有的。是在皇上借果郡王之名,與甄嬛相邀,那個時候她對皇上是欣賞,甄嬛出身不凡,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沒想到在後宮還能遇到志趣相投之人,可以說人生到達了巔峰。
後來皇上擺明身份,她有些懊惱,也有些慶幸。懊惱的是,入宮那麼久,她竟然認錯皇上。慶幸的是,皇上和她有同樣的興趣。
兩個人的感情越來越好,甄嬛也漸漸把皇上當成可以給他一生幸福的人——這無關他的身份和地位。
可是,現實總是很骨感,甄嬛看見皇上寵幸華妃和安陵容,說不難受是假的。
我相信小夥伴們肯定能理解,這就好比你和你的男(女)友處於熱戀期,你們兩個開心得不行。結果ta因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和異性接觸,你都會有些心裡不舒服,儘管事實告訴你,他們之間沒什麼,這是正常的。
甄嬛知書達理,懂得進退,但她也是女人,也渴望刻骨銘心的感情。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眉莊因為假孕之事被禁足,她懂得周全,也明白帝王的感情是不真實的。
可是,到了自己這裡,她卻不明白了。她以為,以她和皇上的感情根本不需要在乎外在的東西,皇上也會護她周全。
換句話說,甄嬛是帶著老公濾鏡來看皇上的。兩個人在一起無關家世,無關身份,也無關誰付出多少。
然而,皇上終究是皇上,這是他出生在帝王家難逃的命運,不會獨寵誰,也不會專寵誰。
後來,甄嬛被華妃罰跪小產,失去了孩子,她怨懟皇上,沒能及時護她,讓她的孩子做了犧牲品。
皇上看她的態度,也明白,既然有哄著他的妃嬪,沒必要來甄嬛這裡看臉色,這也直接導致了她失寵,後宮各人對她回踩。
眉莊在關鍵時刻點醒了她,也讓她明白:皇上的夜晚,從不屬於任何人。要想保全自己,就不要和皇上談感情。
這件事之後,她已經不把自己當成皇上的妻子了,而是棋子,各取所需,互相利用。蓬萊洲事件讓她相信,皇上對她是信任的,擒賊先擒王。
那麼甄嬛是在什麼時候對皇上徹底死心呢?大家都知道啦,就是莞莞類卿,她發現自己只是替身,那時候她什麼也不想了,痴心錯付,就連棋子就那麼難。
後來甄嬛回宮,她對皇上的感情也都是演戲,為了家族的榮耀,她不得不那麼做,爭寵、陷害。
因此,曾經的甄嬛已經死了,她的感情全部給了果郡王,容不下第二個人了。回宮的她不得不爭,把自己的對手一個個踩在腳底下。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命。這與安陵容還是很相似的,這不是自私,只是在後宮中要想活命,除了爭寵,別無他法。
那麼後來為什麼甄嬛又懷孕了呢?因為她知道,如果孩子生下來,她就多了分保障,如果生不下來,她也可以利用這個孩子坑皇后一筆,太值了。
所以之後的甄嬛對皇上的感情已經沒了,再無最初杏花微雨的欣賞了。
-
4 # 犀利娛樂八卦妹
皇帝第一次見到甄嬛,那就是殿選了,自然是因為她長的像先皇后,並且名字也有點相識,所以才賜名!
從此這個姑娘就應該是皇帝對純元的替代品!
然而甄嬛卻稱病躲起來了,以至於皇帝慢慢淡忘了這個女子的存在。
直到在後花園偶遇,甄嬛在盪鞦韆,又懂音律,讓皇帝回到了少年時代,對這份來之不易的一見鍾情所感動。
所以皇帝喜歡甄嬛,但是他依舊只是覺得因為像先皇后才喜歡。
知道知道倚梅園的真相,原來皇帝和甄嬛之間有這麼多故事呢?
所以兩個人就算得上心心相印,皇帝有什麼小心思也願意和甄嬛分享,甄嬛自然也是喜歡著這個男人。
直到甄嬛穿了先皇后的衣服,皇帝雷霆大怒,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原因,估計也是看甄遠道不順眼了。
所以就拿甄嬛開刀,甄嬛心碎決心離宮修行。
恐怕皇帝都沒有想到會有女子對他失望絕情吧,所以皇帝慌了,但是又不能先認錯。
所以就讓甄嬛走了,自己又日日思念。
再到甄嬛設計凌雲峰相逢,甄嬛為皇帝祈福,也是給皇帝了一個臺階,說明甄嬛還是惦記皇帝的。
也就順理成章的在一起回宮了。
回宮后皇帝才知道珍惜,知道彌補,但是在甄嬛心裡已經沒有了感情。所以最後皇帝都是愛甄嬛的!
-
5 # 城南花如雪
甄嬛無疑是個極為出色的女人 她姿色過人 機敏聰慧 肯定會讓人一見傾心 她與皇帝相遇在錯誤的時間 兩人都錯過了相愛的機會 皇帝觸碰了甄嬛的底線 甄嬛這樣剛烈自愛自傲的性格讓她決絕而去永不回頭 即使皇帝后知後覺明白他對甄嬛心底深處的真愛 也已經滄海桑田 不能挽回了 人生從來都不會如初見 錯過就是錯過了
回覆列表
關於《甄嬛傳》中皇帝對甄嬛的情感歷程,多年來怎麼慢慢淪陷的?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純元的相貌才藝,溫婉智慧的性格大家都知道甄嬛之所以能在眾多秀女中脫穎而出,完全在於她與純元相似的容貌,甄嬛入宮後,二人在御花園邂逅,因甄嬛不認識皇上,以為他是王爺,二人品簫賞花,讓皇上找到了與純元在王府相遇的感覺,而純元皇后也擅長吹簫,這無疑又給甄嬛加了大量的印象分,對純元一直念念不忘的皇上覺得,他的純元真的回來了,所以,他對甄嬛寵眷不斷,所以說前期甄嬛得盛寵,完全是因為純元皇后,而甄嬛卻不自知。
甄嬛將皇上對她的恩寵看成對自己的喜愛,所以她也對皇上動了真感情,但因華妃刁難甄嬛,甄嬛小產後,一直以為是華妃害了自己的孩子,可皇上為了大局著想不能嚴厲處置華妃,甄嬛就使起了小性子,她以為以皇上對自己的喜愛,自然會對自己言聽計從,可事實卻不如她所願,甄嬛開始明白了帝王的感情與普通人的區別,就是他永遠都會以朝政為先,而自己不過是他眾多妃嬪之一,並無特別之處,所以甄嬛開始運用心智。
她開始投其所好,在皇上為政事困擾之時,她可以引經據典的巧妙為皇上解決問題,卻句句不涉朝政,皇上不喜後宮干政,所以對甄嬛的善解人意、懂得分寸感到非常滿意,稱甄嬛為自己的解語花,而甄嬛不僅相貌出眾,聰明睿智,更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會跳純元皇后喜愛的驚鴻舞,所以無論是純元的容貌性格還是學識,都讓皇上非常滿意,面對這樣的才女、美女,皇上怎能不動心,可是皇上還沉醉在對純元的執念中,不願意承認自己已經對甄嬛動了感情。
甄嬛傷心離宮,皇上睹物思人甄嬛因誤穿純元皇后故衣,被皇上禁足,其實這並不是皇上真的怪罪於她,而是她父親在前朝為皇上想處置的人報不平,使皇上遷怒於她,而甄遠道獲罪在獄中染上了鼠疫,甄嬛去向皇上求情,發現了自己是純元皇后替身的真相,這使甄嬛萬念俱灰,生了朧月公主後執意離宮,而皇上也拉下面子多次表示挽留,但甄嬛傷心欲絕,覺得自己錯付了愛情,一定要離開這個傷心地。
甄嬛出宮後,皇上再也找不到純元的影子,很是失落,更重要的是再也沒有像甄嬛那樣博學又知禮的人能陪伴他左右,所以皇上覺得後宮的嬪妃都沒有情趣,在甄嬛生日那一天,他由於安陵容使用的媚藥再加上對甄嬛的思念而病倒,病中還念著嬛嬛,足見他對甄嬛的想念之情,而皇上身為九五至尊,是不可能向一個女人低頭的,所以他只能默默承受這個思念。
甄嬛因誤以為果郡王被害,想為果郡王報仇,父親又在寧古塔得了重病,迫不得已再起回宮的念頭,於是蘇培盛和沈眉莊在宮中一唱一和的引導皇上去甘露寺,而皇上本來就忘不了甄嬛,所以二人的提議,他馬上就採納了,甄嬛也順利回宮。
久別重逢,情根深種再度回宮的甄嬛,早已將心交給了果郡王,所以對皇上只有應付和利用,但對於皇上來說,甄嬛回宮屬於失而復得,所以他格外珍惜,不惜為甄嬛更改姓氏、年齡,甚至為甄嬛安排了一個兒子,更不顧前朝反對,大修永壽宮,只為讓甄嬛歸來,甚至將入宮時獨獨賜於甄嬛的封號“莞”改為“熹”,莞字原本是寓意著甄嬛影子的身份,因為純元的小字叫“莞莞”,而更改的熹字卻是皇上專門為甄嬛所選,取“往事暗沉不可追,未來之日光明燦爛”之意,而這裡說的往事不可追,其實就是甄嬛影子的身份已不在,他迎回宮來的是有著燦爛前途的甄嬛,足見皇上已經在心裡接受了甄嬛。
而後來甄嬛經歷滴血驗親、又與果郡王傳出緋聞,皇上都沒有對甄嬛下手,可見皇上對甄嬛愛的很深,皇上的無情是有目共睹的,三阿哥是皇上的親生兒子,就因為為皇后和皇上的弟弟求情,而被割了皇帶子斷了父子之情,而瑛貴人本來受皇上喜愛,一直謹守本分,卻因為被三阿哥看中,也被皇上賜死。這個將自己的名譽、皇家的威嚴看得比什麼都重的帝王,為了甄嬛屢屢破禁,其實夏刈的秘報、果郡王領兵營救甄嬛,都已經是二人有私情的鐵證,但皇上還是不願相信甄嬛對自己的背叛,甚至讓甄嬛除掉果郡王來自證清白的,可見他愛的越發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