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努力爬呀爬的蝸牛
-
2 # 老穆說語文
老穆認為,孩子大都是單純的,做事都是簡單直接的,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當家長不讓孩子看電視、玩手機時,他的慾望就得不到滿足,因此需要發洩!
孩子往往會有如下表現:
【1】孩子大吵大鬧,甚至坐地上哭;
【2】孩子打家長,甚至罵家長;
【3】孩子不配合家長要求;
【4】孩子處處搞小動作,表達其不滿。
這是許多家長都要面臨的問題,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老穆給你如下建議:
【1】注意力轉移法
你不讓孩子玩手機或看電視,那麼,孩子幹什麼呢?
如果你不告訴孩子,孩子必然不知所措,肯定不高興。
如果你告訴孩子,到了該看書的時間了,並且拉著孩子一起看!
或許,孩子就會不生氣。
如果孩子還是生氣的話,那麼,家長也不要過於擔心,孩子不生氣才不正常。
時間久了,孩子就變好了!
【2】教會孩子做事要有度!
不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個度,適可而止!
比如看電視,可以看,但要限定時間,時間到了,就要及時停止!
如果孩子沒有這個好習慣,以後才麻煩了。
【3】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講文明,懂禮貌,孝順父母,團結同學……
【結束語】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耐心教導!
倘若父母只會大喊大叫,孩子又怎能學好呢?
朋友們,你們覺得呢?
-
3 # 大寧子vlog
有報復心可能說重了,孩子想看電視和玩手機一定是很無聊效仿大人,大人要減少看電視和手機時間,陪孩子做一些孩子喜歡的事情
-
4 # 李遇儀
我看見你說孩子的報復性很強,你不給孩子看電視玩手機,他就處處做了很多小動作,讓你感受到煩躁。
類似的事例,說說在暑假的時候,我的小夥伴跟我說她女兒一天到晚在老家玩手機看電視。當時是老人家和他在一起,很溺寵孫女。因此小夥伴都非常焦慮,想趕緊帶她回家,管束下她對玩手機。於是我跟她說一句話,當你的孩子不玩手機不看電視的話,她有什麼事情可以做呢?小夥伴愣了一下說:“對哦,她在老家除了看電視玩手機,真的沒什麼事可幹。”
所以你可以理解到,當你不讓孩子去玩手機看電視,那麼有什麼事是可以代替,讓他同樣可以快樂又能成長,又讓你舒心呢?也許這不是他的報復心強,恰恰是他很希望和你一起玩。如果你允許願意的話,跟他玩一玩一些促進親子關係的親子游戲,或者一起看書交流溝通等。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祝福你們。
-
5 # 佩玉的爸爸
家庭教育問題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其實一個孩子不讓看電視不讓玩手機,在搞破壞的話,想必還是家庭教育沒有到位。
當然如果說孩子的報復心特別強,我覺得可能還有待商榷,畢竟孩子小的時候,他爭取自己的愛好,有一些時候會使用一些手段,而這些手段不一定是報復心的問題,這只是成年人的看法。
這種問題其實很簡單,要麼退步也就是說讓步,讓孩子可以看電視,可以玩手機,如果這樣子的話,孩子有可能會強化自己這種搗亂的行為和思想,在以後遇到類似情形進行處理的時候,仍然會和家長或者外來的一些成年人做這方面的類似的溝通,也就是說還會接著搞小動作搞破壞。
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絕對不退步,話很簡單,搞小動作搞破壞直接兌回去,適當的體罰是非常必要的。
很多人很多現在的華人,他們在針對家庭教育的時候,弱化了一些體罰的必要性,講道理肯定能講得通,但實際上如果講道理有用的話,我們的社會中就不會存在刑法這樣的一個,以剝奪人的自由,甚至以剝奪人的生命為標準的懲罰了。
在講道理沒有用的前提下,那麼只有體罰才是最有效的,沒有人不怕地方,沒有人不怕死,所以適當的提法制止一些混亂的行為,絕對是可以的,當然一定要遵紀守法,千萬不要給孩子帶來身體上的傷害。
家庭英語就是這樣,和孩子之間的教育也是這樣,有的人會說困難,像彈簧,你弱他就強,其實對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各類的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大概也可以這樣來看待。
對於這種行為家長自己拿主意,別人怎麼說也沒有多大用處。
-
6 # 暖萌肉肉
我想說孩子畢竟還是孩子,在自己想做什麼事情時,家長制止呵斥,孩子沒有得到自己內心的滿足,肯定會用行動表現出自己的不滿。我覺得題主所說不給看電視就處處搞小動作煩人,不叫報復心強,而是在表達自己的不滿。
我發現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有這樣的心理,孩子要看電視,或者是玩遊戲。但是父母認為這樣的行為是不好的,因為耽誤學習,或者是經常看電視,玩遊戲影響視力。在孩子提出要求之後,父母就自然而然的拒絕,並且要求孩子懂事,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若是孩子因此胡鬧,家長就會很惱火,認為孩子不懂事,不理解父母。曾經我也這樣做,在不想讓孩子做某事時,就直接拒絕。
其實這樣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是:就如題主所說孩子想看電視,這是孩子的需求。作為父母應該看到孩子的需求,他想要娛樂一下。如果父母真的不想讓孩子看電視,那麼就要給出孩子建議。比如說因為今天已經看很長時間電視了,咱們換一個娛樂代替。可以給孩子提出一個可執行的好玩的建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專制的否定不行。
同時,我認為這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和孩子相處時不要專制,要看到孩子背後的需求,提出可行建議。這樣的相處方式,讓孩子覺得放鬆的同時,也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也就是在自己的某一個願望達不到時明白可以換種方式也是可以的。
-
7 # 7姐兒的小歡喜
孩子報復心強怎麼辦?不給他看電視玩兒手機就處處搞小動作煩人?
我是7姐,回答您的問題!
暫時不說“報復心強”這個詞彙用在孩子身上合不合適。我來說一下這種心態有可能產生的原因?
1:孩子曾經被冷暴力過
冷暴力是一種家庭暴力行為,遇到問題,會說話不理人,也會用其它行為,比如搞怪,搞破壞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這種行為在父母雙方應該有發生過,孩子是在模仿大人的行為
2:孩子不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家庭教育當中,家長沒有教會給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遇到不高興的事情就喊叫,不會表達自己都想法!
3:家長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不好
在家庭教育中,親子關係一旦不好,其他的任何行為的修補都不容易進入到彼此的內心。
所以家長要多學習一些教育方面的知識,修補親子感情,逐漸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家長需要付出更多的愛,關心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
我是7姐,希望對題主有幫助!家長改變1%,孩子改變100%,家長任重而道遠!再見!
-
8 # 王華老師例項講教育
王華老師來答疑,以例項講教育。
這個提問的家長,有幾個點沒有說明:孩子的年紀,孩子看電視玩手機的程度,家長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制止孩子看的,孩子的小動作又有哪些?
在我所接待的家庭教育諮詢中,因為看電視玩手機造成家庭矛盾的非常多,從幼兒園到成年人都存在,而這其中以青春期的孩子衝突最為顯著。往小的說,孩子在身高和體重上都不如家長的時候,如果家長的說教訓斥無效,家長會採取打罵等方式來強行鎮壓,這時候孩子能反抗的方式或許就是背後嘀咕或者是搞些小動作,反正就是表達不滿的情緒就好了。然而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孩子會採取對抗的方式,會變得越來越激烈,小動作已經不足以表達自己的反感,為爭取自己玩樂的權力,孩子會進行大動作了,比如和父母進行激烈的肢體衝突。當然,也會有一些孩子由於從小被管控得嚴重,在年紀大些以後,還是不敢和家長對抗,也會採取小動作的方式來表示不滿。
因此,我預估,這孩子是處於青春期及以下的年紀,並且,這孩子看電視和玩手機是由來已久,只是在這個階段,家長覺得有些過了,要管了,所以才會開始採取措施。比如孩子上學了,或者要小升初了,初升高了,或者孩子的成績下降了,學習狀態不對了等等,總之,孩子現在的行為讓家長覺得,看電視和玩手機是影響到他的正事了,所以要干涉了!
家長會採取什麼方式呢?好言相勸?嚴厲指責?定規矩明懲罰?或者,就是在一切的說教都沒效用的情況下,直接關掉電視搶過手機?有的家長是會和孩子進行溝通的,但溝通無效就會採取強硬措施,而有的家長就是直接來硬的,當然孩子即使是接受了這個結果,也是口服心不服。這時候孩子搞些小動作就不意外了!
那麼,這些小動作,是報復嗎?在提問的家長眼中, 這些行為不僅是屬於報復行為,而且對於孩子的報復心理也是非常的反感。這裡面表達了家長對於孩子不服管,不理解家長苦心的憤怒和嫌棄,給孩子的行為定個標籤,也是上綱上線式的吐槽。
家長問的是,怎麼辦,是希望得到制止孩子這些報復行為的辦法,是終止孩子報復心的方法。但歸根結底,實質上最應該解決的是,家長的心態和溝通方法,把孩子看電視和玩手機的問題與親子矛盾的問題解決了。
1、家長重新調整心態,接納孩子現在的情況。孩子看電視玩手機不是這一天形成的,那麼孩子進入這個階段,家長一定要接納這個事實。只有接納了這個事實,才是接納了這個孩子,不然,就會因為這些行為而否定掉這個孩子。
2、確定孩子貪戀手機和電視的原因,從家長自身找根源。孩子在手機和電視上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影響到學習和生活,是家長最不能容忍的。那麼,我們需要倒回到孩子還沒有這麼迷戀的時候,家長在做什麼。孩子如果有更好的選擇,就不會如此迷戀這些電子產品。家長是否對孩子缺少陪伴,是否沒有幫助孩子有效的結交良友,是否沒能發現孩子有更多興趣方向?現在,就從頭做起,多陪伴,多交友,多樂趣,讓孩子的世界裡,不需要只是手機和電視的陪伴。
3、以上兩條的支撐,在於親子關係的調整,而這裡面最關鍵的就是溝通。家長和孩子不是敵對的關係,報復這樣的心理是因為家長已經這樣認定了,才會下判斷。並不否定孩子的行為是有報復的意思,但是,更多的要體會到孩子反抗的原因。溝通的內容,不是孩子要不要反抗,要不要報復,而是在他的快樂到底從哪裡來這個點上進行。
孩子的快樂可以來自看電視玩手機,也可以來自有良好的朋友,有懂他的父母陪伴,可以是大家一起看的一場電影,也可以是和父母的一次旅行,也可以是一本書一首歌,當然,學習中的快樂也是非常多的。我們為人父母了,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本就是有限的,如何讓有限的時間有效起來是非常難的。
我們要引導孩子不要僅痴迷於手機電視,就要從孩子身邊一點一點的創造出其他快樂的因素來。當孩子有了其他選擇,就不會僅著眼於電子產品。
建議家長重新考慮,每週給到孩子一次親子交流,一次家庭活動,要有集體全家參與的內容,也要有一對一的給孩子的專屬時間。讓孩子的世界裡有現實的人際交往,孩子就會從虛擬的電子世界裡走出來!
為了孩子,我們值得經營未來的每一天!
-
9 # 默哥影視分享
我兒子也這樣的。不過現在沒事了。因為我發現一個他的興趣,愛跳舞。我給他報了學習班!經常鼓勵他!現在每天都練習舞蹈。我還給他報了一個學習國學,弟子規的!有效果哦!
-
10 # 好奇人生彭琪皓
孩子會搗亂,是有著他們的理由的,作為家長,要理解他們的行為,並給予他們適當的引導,才能讓孩子成長,否則,孩子會變成孤僻、盲目、自私的人,對孩子的人生有著負面的影響!
1.孩子的生理發育不完善,孩子搗亂分兩種,一種是無意識的,這種兩歲前的孩子為主!別一種是有意識的,當孩子的慾望得不到滿足時,便會以搗亂的方式發洩不滿,以求達到目的!
2.為吸引父母的注意,當孩子慾望被中斷後,便會學得無聊,而父母無暇顧及孩子,所以孩子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就會用搗亂的方式引起父母的關注!
3.孩子在發洩不滿的情緒,孩子的自控能力弱,有了負面的情緒就會當場發洩出來,如哭鬧、攻擊他人或傷害自己等!
當孩子出現搗亂的動作時,很多父母會有兩個誤區,一個是粗暴壓制,另一個是輕易妥協!這兩種方式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不利,容易使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和讓孩子無法無天,不服管教!
父母要理解孩子搗亂的根源,作出適當的引導,多陪伴孩子,關注孩子:
1.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父母與孩子一起制定規矩,限制電子產品的使用!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對電子產品的依賴都是越來越高,因而彼此忽略了對方!在家裡少玩手機少看電視,父母陪孩子一起做作業或玩遊戲,孩子得到重視,感到關懷,自然健康快樂成長!
2.買一些益智類的玩具,孩子從玩玩具中不但能開動大腦,還能感到有樂趣,獲得心理的滿足!
3.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不管多忙,父母都應抽空陪孩子,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讓孩子感到父母的關愛!
4.引導孩子合理宣洩情緒,當孩子處於情緒激動時,應避其鋒芒,不要粗暴打壓,也不要急著教育孩子!應該讓孩子有個合理的宣洩渠道,用合理的宣洩法來訓練孩子的自制力,引發孩子把衝動、不滿的情緒釋放出來,從而達到保持情緒穩定、避免衝動的目的!
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有其目的性,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需要,才能有針對性的引導!
-
11 # 伊可媽媽
不要輕易給孩子定性,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出“報復心強”這樣的話。
1. 家長要以身作則
孩子都是模仿性的動物,你覺得影片好看,他覺得動畫片好玩,為什麼你能看他不能看?孩子會以為這樣不公平。
到家之後還應該多與孩子互動,多關注孩子。如果你想看手機,或者需要處理時候,安排孩子休息之後再看。
2.可以允許孩子看電視
允許孩子看電視,前提是溝通好限制的時間,並在時間結束前兩分鐘提醒,給孩子一個心裡預期,不要一到時間就強制關電源,搞家長權威,孩子反而不服氣。
一般小一點的孩子可以看15~20分鐘,大的孩子可以看半小時,當然週末也可以一起看個電影。
當時間到了,孩子意猶未盡怎麼辦?超過兩分鐘五分鐘都是沒問題的,關鍵是給孩子商量,告訴她們看多了對眼睛不好,讓孩子適應一到點就關機,需要一個過程,家長要有耐心,如果還不行,就想辦法轉移孩子注意力。
3.轉移孩子注意力
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其實這裡重要的是親子陪伴,你有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和比較關注的事情。
比如說帶孩子下樓輪滑,找小夥伴一起玩,或者說孩子喜歡玩什麼遊戲,有什麼愛好都可以。
我們家兩個孩子喜歡和我一起玩腦筋急轉彎,你來比劃我來猜等小遊戲。
她們還喜歡畫畫,我時候我會說:哎呀,我想畫一隻小兔子,怎麼都畫不好,寶貝你能不能教練我,當媽媽的小老師?這時候孩子會特別樂意,因為幫助別人她有一種成就感。
4.引導孩子正確的表達情緒
對於家長的強制關電視,有些孩子不滿意,但又不知道怎麼表達,情緒無法找到正確的出口,就會大哭或者是摔東西之類的。
這個時候你不要去責怪孩子,而是走過去輕輕的抱著他問:是不是還想看電視?當孩子點頭的時候,你就告訴他:今天看電視的時間用完了,爸爸媽媽陪你一起做遊戲好不好,下次你想看電視或者走什麼事情不要發脾氣,發脾氣大人也不知道什麼原因,你看你說出來了,我們就可以幫你了。
類似的話,孩子聽懂了之後,慢慢就會學會表達,發脾氣搗亂的次數會變少,學會與你溝通,向好的方向發展。
-
12 # 三月的天
孩子報復我強是從小逆愛有關,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就吃喝不愁,所以大人對孩子從小就非常逆愛,孩子想要什麼大人就會去滿足孩子到了三歲以後孩子懂事一點了看著大人拿手機看影片玩遊戲孩子三歲年齡段剛好是好奇心強的時候,至於不給看電視孩子心裡會充滿一種恨,日積月累就會出現性情變化,禮拜天可以多陪陪孩子看看兒童頻道,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這樣孩子性情就會慢慢變化這樣孩子成績提高了大人也會壓力小很多
-
13 # 路亞白條哥
這樣的孩子要好好教育一下哦!孩子為什麼會報復心強呢?是嫉妒心理還是什麼呢?先想想,你可以告訴孩子,人生是有得必有失的,有時候你失去了一些東西,但不代表你就是吃虧了,你可以想想,站在另外一個角度去想想,比如說你有一顆糖,被一個小朋友搶走了,你心裡很嫉恨,是不是想要去報復一下他呢?其實沒必要的,如果你當時懂得跟這個小朋友分享一下你的這糖,給一半給他,那麼這個小朋友會很高興的,也不會搶你手中的糖了,並且這個小朋友很可能會記得你今天給了他糖,下回他有東西的時候也會給你的,和你一起分享的,並且你們還會成為很好的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只有懂得分享的人,並且沒有嫉妒心理,也沒有報復心理的人才會擁有更多的朋友,並且人生也會走得更順利,運氣也會越來越好的。
回覆列表
這個應該不是報復心,孩子哪裡懂這個,他就是沒有達到目的不高興,又想引起你們注意,關注到他,才是弄出很多動靜,適時引導關心孩子,讓他知道你是愛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