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畢業仔說電影

    這首詞不是羅貫中所做,不知是何時何人加入到了《三國演義》中,挪用了楊慎的詞作《臨江仙》。為《三國演義》爭取了不少讀者。

    楊慎這首詞,有一種歷史滄桑感、人生無奈感。他化用杜甫名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名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魏蜀吳三國時代,勾心鬥角,權詐百出。不出百年,三家歸於司馬,劉曹孫誰也沒有笑到最後。浪花湧處,男女盡是英雄。是非成敗,青史轉頭成空。

    楊慎此人,明史本傳說他“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為第一”,也就是說,他是後世公認的明朝第一才子,他是明武宗正德元年的狀元,他的父親是當朝首輔楊廷和。嘉靖年間因議大禮之故,得罪嘉靖,被髮配到雲南永昌衛。他的一生經歷與蘇東坡確實很像。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段之中表達的完全是人們面對歷史回看歷史時所保持的一種心態,沒有具體的人和事卻更具有歷史的滄桑之感,更能表現情感的普遍性。而三國演義中採用《臨江仙》這首詞更適合它的劇情。而在後世的歷史演義小說中,楊慎的這一組作品也被大量引用,不只是在三國演義而已,所以我認為三國演義不能說成就了楊慎的詞。

  • 2 # 馬到船頭直

    詞本身就填的好,是詞中精品!《三國演義》的傳播進一步帶動了這首詞的傳播,幾乎家喻戶曉,這也顯示了通俗文化的威力!

  • 3 # 昌國7504

    你認為是《三國演義》成就了揚慎的《臨江仙》詞嗎?為什麼?

    確實是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片頭曲,成就了揚慎的名詞《臨江仙》。

    揚慎這首《臨江仙》,寫於他謫戌雲南永昌衛,數經川滇金沙江畔的拉鮓古渡,看到萬里長江奔騰而過,聯想自己身世,感慨萬千,寫下了《臨江仙》一詞。

    根據大家的閱讀習慣是:唐詩,宋詞,元曲;然後是明清的話本,至於明詞基本上是一晃而過。對於我來說,對宋詞是“情有獨鍾”,我坦誠對明詞是不太知曉,也就不知揚慎的這首《臨江仙》了。

    後看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每集電視劇的片頭曲都是揚洪基唱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才感到用揚慎的《臨江仙》作《三國演義》的引子太切題了,趕緊閱讀升庵先生的《臨江仙》詞。這首詞,也隨著電視劇《三國演義》唱響了大江南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結合《三國演義》中眾英雄的灰飛煙滅,此句寫得:氣勢宏大!

    最後:“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在歷史的長河中,英雄也罷,民眾也罷,最終都會歸於一捧黃土;“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此句又與《紅樓夢》中的一副名聯:“綠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插圖系網上收集,侵刪)

  • 4 # 熱愛祖國熱愛母親

    剛剛

    這個問題有些妙不可言且有趣

    大家都知道:晚明清初以前,夫妻間唱和贈答、互訴深情的作品留存很少,楊慎與黃峨夫婦留下的往還互贈之作之多是文學史上夫妻間文學交往的典型個案。在中國古代文壇上,雙雙以文采見長的夫妻並不多見。宋代趙明誠、李清照夫婦志趣相投,一同收集金石、烹茶讀書,可謂風雅佳偶。不過反映在文學創作上,則是李清照多有表達對丈夫的深情與思念的佳作,而趙明誠卻略輸文采,沒有留下回應妻子深情厚意的作品。至於提問者說到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它是楊慎被貶雲南期間所作的一首詠史詞。

    這首詞主要透過對歷史興亡的描寫,寄託了楊慎的人生感慨。全詞情感基調慷慨悲壯,意蘊深厚,讀起來令人蕩氣迴腸。這首詞還曾用於電視劇版《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所以說這首詞有可能你在讀的時候,也會不自覺的唱起來。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詞的一開頭兩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楊慎以滾滾東去不復返的江水來比喻歷史的程序,以浪花來比喻歷史上的那些英雄豪傑。這裡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對歷史高度概括的語言,一出場便讓人感到氣勢的雄渾、豪邁,讓世人驚豔。

    緊接著一句“是非成敗轉頭空”,則是楊慎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即歷史上的那些英雄豪傑,那些所謂的豐功偉績,在歷史的程序中都化為了虛有,如同過眼雲煙。這樣再看開頭兩句,豪邁中還蘊含著悲壯。既表現了英雄功成名就後的失落、孤獨感,同時也有對名利的淡泊之意在其中。它反映了詞人曠達超脫的人生觀。“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即青山亙古存在,太陽昇起又落下。前一句是寫不變,後一句是變。不變的是永恆的宇宙,變的是朝代的更迭,是歷史的程序。而在不變與變之間,在宇宙和歷史之間,便是有限的人生。從這兩句可以看出詞人超然世外的曠達。

    從下片“白髮漁樵江渚上”開始,楊慎便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白髮漁樵的形象。一個不懼驚濤駭浪,卻在意春風秋月和手中的酒、眼前人的一個形象。並且歷史上的大大小小事,都在他的笑談中。說明這位漁樵是一位通曉古今的高士,並且有著淡泊超脫襟懷的人,而這恰恰是詞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而楊慎這首詞還蘊含著深厚的哲理意蘊。人當然要追求功名利祿,展現英雄氣概,但要拿得起,放得下。而要想有能看清歷史發展的遠見,就得在生活中不斷的磨練。綜觀楊慎的這首詞,豪邁悲壯的為我們展現了歷史的變化,宇宙的永恆,以及詞人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具有很深的哲學價值和美學價值,堪稱千古絕唱。

    楊慎、黃峨的夫妻離居,不僅是愛情不能圓滿、夫妻不能相聚的感情悲劇,也是似錦前程突然中斷、人生信念倍受摧挫的命運悲劇。被貶謫的命運,將楊慎從狀元轉變為罪人、從政治名流轉變為邊緣化人物,他的人生道路因此逆轉,這無疑是楊慎人生經歷中最大的挫折與屈辱,同時也給他的家人增添了長久的精神負擔與痛楚。故楊慎、黃峨婦的相思之作,有著比吟詠一般的男女之情更為深廣的內容,而他們的心靈共振,也達到比一般的相思怨別更為深入的境地。

    但長達三十年的分居生活,還是間阻了兩人愛情的繼續發展。謫戍雲南永昌的楊慎和居守四川新都老家的黃峨在生活處境方面有極大的不同,離家在外的楊慎雖為罪人,但以其宰相家聲與狀元名望,得到了當地官員的護佑及雲南友朋的幫助,故而行動相對自由。寬鬆的環境,給楊慎提供了“縱酒自放”消遣愁懷的機會。《雲南通志》中說他“戍永昌,遍遊諸郡,所至攜倡伶以隨”,《四川通志》更是詳細記載他的放浪行為道:“與人遊,無問貴賤,酒間吟次,時命聲伎,佐之舞裙歌扇,笑擁彌日。在瀘州嘗醉,糊粉塗面,作雙丫髻插花,門生舁之,諸伎捧觴,遊行城市。”當丈夫在外放浪形骸的時候,妻子黃峨卻在家過著謹嚴莊重的生活。朱秉器《續玉笥詩談》謂黃峨“嫻於女道,性復嚴整,閨門肅然,雖先生(指楊慎)亦敬憚之”。縱觀明代第一大才子楊慎一生,懷著救國救世的理想,卻在“議大禮”之事以後遠離故土,遠離朝堂,其年老後一直謀劃回老家新都未成,最後在友人幫助下寓居瀘州。但是升庵先生能夠安住當下,在艱苦的環境中創造屬於自己的空間,意誠心正格物致知修身成為一代英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小夥伴推薦一個性價比高的樓盤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