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前進中的蝸牛007
-
2 # cc侃科技
獨立何來一說呢?本來就是小眾,在國外也是非常小眾,何來獨立呢?按你這種說法,任何國外銷售的手機,都可以說獨立,只要國內集中新聞展現這一小部分人使用,國內使用者就會覺得手機在國外非常好,但是實際呢?
-
3 # 創新的創新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一加手機確實在國內被華米OV全面壓制,基本發不聲來來,但在國外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卻打出了一片天地來。據Counterpoint市場統計資料顯示,一加憑藉一加7 Pro 5G版居然拿下了全美11%的5G智慧手機市場,位居三星,LG之後排名第三。為何一加在國外能夠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呢?主要是以下兩點原因:
華米OV代表中國最新科技,國外遭受各種提防眾所周知,在中國產手機中華為處於一枝獨秀的狀態,從處理器到通訊裝置,各類黑科技代表了中國在通訊領域的實力,尤其是在5G時代到來之際更是實現彎道超車,因此,國外勢力一直對以華為為首,米OV為主體的第一手機陣營執行提防的狀態,在國際市場設定各類障礙,尤其是美國市場,阻止他們的發展。從降低技術比重,阻礙臺積電為海思代工,到暫停ASML許可證辦法限制中芯國際採購先進的EUV光刻機;從實體清單斷供GMS,到全面推動各國限制採購華為5G裝置,種種手段,嚴格打壓中國產巨頭國際市場的發展。
一加,作為中國製造的代表擠進美國市場一加手機,作為中國智慧手機產業鏈的結晶,以一向著名的中國製造質美價廉的形象出現在美國市場。尤其是在5G時代,中國已領先美國的情況下,尤其是美國本土廠商iPhone在5G商用時遲遲無法推出5G智慧手機的真空時代,搶佔了先機,憑藉著一加5Pro佔據了美國市場。再加上一加本身實力較為弱小,不足以引起M國的重視,這也客觀成就了一加在美國市場的良好表現。
多中國產手機品牌早就已經把眼光投向了外國,尤其是印度市場絕對是一塊大蛋糕,華為、小米等廠商的手機也在國外相當有知名度。不過要是一箇中國產手機品牌在國外的名氣反而比國內還高,這就讓不少人感到費解了,例如一加手機大多數人之所以會知道一加這個品牌,還是源於2014年那場一加手機1的釋出會,“除了小米之外還有一個廠商做1999元的頂配旗艦?”----這就是當時很多人心中的想法。雖然在系統方面的基礎仍然比較薄弱,但是配置足夠高且主打手感,還可以各種刷機折騰,對於不少喜歡價效比的年輕人來說確實是一個好選擇。帶著OPPO資源離開公司並創辦了一加的CEO--劉作虎,在最近幾年裡一直帶著團隊打磨一款又一款的新產品,一加後來也被不少網友戲稱為“OPPO的兒子”。體量不大,但卻總能第一時間採購到比較好的硬體來做旗艦,沒有了OPPO的幫助確實是不大可能的,錘子就一直輸在了供應鏈的話語權之上。後來一加還做了個自己的定製系統,並命名為氫OS,主打輕快簡潔和流暢,和原生安卓幾乎一樣的操作邏輯,這樣的系統在國內並不多見,和MIUI、Flyme之類的高度定製化系統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到如今依然有很多國內使用者對這樣的系統感到不滿,認為“有點簡陋了”。使用者截然不同的使用習慣、國情、產品價效比,這三點是一加手機在國外名聲大噪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國外的手機市場不像國內有那麼多的好選擇,而且中國產手機品牌的各種線上線下營銷力度非常之大,隔三差五就投放廣告甚至是聯合國內媒體做一些內容合作推廣,是需要花費很大一筆營銷費用的。一加雖然有OPPO的基因,但是公司財力完全不屬於一個級別,在國內很難看到一加手機投放的廣告。華人口密度大,想要靠口碑自然傳播產品是很難的,所以必須要砸錢搞營銷,一加在這方面無能為力,以致於現在還有非常多的人沒有聽說過這個牌子。國內手機行業競爭太過激烈,已經遠遠不止是拼產品那麼簡單了,沒有太多廣告營銷預算的小廠商只能服務好目標使用者群,保證健康可持續的生存環境。一加作為中國產品牌,國外名聲比國內還要大,這應該是他們自己都意想不到的結果,如何在極簡主義上做到儘量能滿足更多的國內消費者,是一加未來成長道路上的一塊大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