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藏
-
2 # 劉曉林九天居士
歌贊缶翁藝術
——紀念吳昌碩誕辰170週年而作
劉曉林
吳缶翁者,昌古碩今之儔也。今人不知寫為何物,生機渾無。九天居士銘文作紀,聊寄吾思。
吳氏自創雄渾宗,
缶瓦幻化黃鍾鳴。
翁蘊奇崛千秋力,
昌榮一派獨自行。
古苑時出斫輪手,
碩池偶生凌波萍。
今人靡靡少勝色,
儔儷已絕思五丁。
注:
儔儷,即儔伍,指同類人。
五丁,古代傳說開山五丁。此處借指巨匠。
-
3 # 阿力丨ali
吳昌碩融浙、皖兩派之大成,錯宗秦漢而又歸其於秦漢,氣息雄厚,超過前哲,印史上被稱為“後浙派”。昌碩制印比明未“微派”文彭、何震更為生動奔放;比拙樸渾厚,方勁高古的秦漢印更富有新意變化,具有一種貌拙體重、神雄氣暢的壯美風格。
-
4 # 懿華3
吳昌碩前輩的作品,潤筆乾淨利落,手法多變老道,乾枯相當筆墨到位!點線構圖均懇定準確,下筆有神,是後輩之楷模!
-
5 # 簡方程式
簡而言之,吳昌碩是在文人士大夫與平頭緇衣的審美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所以他在民間名氣很大,而當時價格卻是奇貴。
樓上所說的齊白石的“衰年變法”(晚年改變風格)就是學的吳昌碩,所以吳昌碩才有“北方有人學我皮毛,竟成大家”的說法。
吳昌碩精研石鼓文,故而篆刻、繪畫也均脫身於此。
篆刻很簡單,無非結字取法於石鼓文。
繪畫上的痕跡則多表現在筆法之上。
-
6 # 呂永亮
作為一代巨匠的吳昌碩,曾經引領了中國的書畫印潮流。其成就在海內外藝術史上已經有了客觀的定論,所以也無須我再多此一舉的評價了。
而本人想不通的是,以吳昌碩的綜合能力來講,應該在作品上還能更大膽的表現,為什麼不一進步表現呢?
難道社會環境對藝術家的思維真的有那麼大嗎?
對了,作為一代巨匠的吳昌碩儘管非常了不起。但是,這些成就也已經屬於強弩之末了……
玉潔冰清圖,是吳昌碩先生 去世前幾天 的絕筆。一個將要去之人還有這種大氣象……厲不厲害!史上還有誰呢……
-
7 # 人美renmei
吳昌碩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集詩、書、畫、印“四絕”於一身的大成者。
他的寫意花鳥畫蒼茫古厚,其中的“金石氣”是他個人風格的顯著特點,透過“以書入畫”賦予植物書意之美。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吳昌碩《三千年結實之桃》的繪畫技法。
繪畫:於光華
吳昌碩作畫時往往站立於畫案前,貫全身之力於筆毫之端,可謂入木三分。
筆鋒的靈活掌握也使筆墨變化豐富,時而用筆尖勾勒,時而用散鋒鋪陳,時而用筆根重掃,方達筆隨神往的自由境界。
吳昌碩 《三千年結實之桃》
96.5cm×44.5cm 1918年
臨摹原則:
儘量接近原畫的效果方能達到學習目的。
1
確定主幹位置,作初步筆墨表現。
2
將分枝根據主幹的位置寫出。
3
寫出次幹,補出主幹和次幹上的乾溼濃淡筆墨關係。
4
根據主幹和分枝的取勢,點出桃實的位置。
桃實設色先點藤黃,用曙紅加胭脂寫出桃實的結構。
5
根據範本的姿態,順勢寫出葉片,注意疏密和筆法。
點葉過程中也要注意濃淡乾溼的墨色變化。適當突出一組主要葉片的筆勢和墨色。
6
根據葉片的主次關係,用濃墨從主要部分勾寫葉筋,墨色逐次由濃至淡。同時完成枝梢部分的調整。
勾寫葉筋時,筆線要契合葉片俯仰反正的姿態。
要注意葉片的結構、疏密、動勢表現。
7
根據畫面的筆墨結構和布白要求作最後調整。以苔點突出畫面的節奏和動勢。
調整過程中,部分葉片需加強墨色,使墨色的節奏變化更強。點苔時也要注意大小、疏密及筆勢的銜接。
8
臨摹過程中,要注重筆法、墨法、用水法,尤其注意畫面的布白和邊角關係。
想要觀看更多教學演示,
可以購買《人美畫譜·吳昌碩》
檢視臨摹步驟、觀看臨摹影片。
微店購買
天貓購買
吳昌碩
(1844—1927)
浙江安吉人;
初名俊,又名俊卿,初字香補、薌圃,小名鄉阿姐,中年後更字昌碩,遂以字行;
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
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吳昌碩出生於書香世家,自幼受詩書蒙養,勤學不輟。
十七歲時,家鄉遭遇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為躲避戰亂,吳昌碩在浙皖一帶流亡五年,切身感受到生活的疾苦,由此磨鍊出堅強的意志,為其日後的事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因當時避難於石蒼塢,遂號蒼石、倉石、昌石、昌碩、倉碩。
二十二歲返鄉後,與父親開墾蕪園,常習金石篆刻,樂此不疲,故號苦鐵、苦鐵道人。
二十九歲始離開家鄉赴湖州、杭州、蘇州、上海等地尋訪師友,先後拜大儒家俞曲園和金石學家楊見山為師,自識“寓庸齋內老門生”。以刻印謀生,故號五湖印丐。
三十六歲時,經友人書薦結識海上畫派領軍人物任伯年,過從日密,終成莫逆,一生保持亦師亦友的微妙關係。任伯年提點他“不妨以籀寫花,草書作幹,變化貫通,不難其奧訣也”,為吳昌碩畫風的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十九歲時,得友人贈古陶罐,故自號老缶、缶廬、缶道人。於蘇滬期間,因懷念蕪園生活,又自號蕪青亭長、破荷亭長、破荷道人。
五十六歲時,任江蘇安東縣令,因不善逢迎,無意官場,一月即請辭,遂刻有“一月安東令”“棄官先彭澤令五十日”二印。
六十九歲時,正式以昌碩字行,刻印“吳昌碩壬子歲以字行”,並被公推為西泠印社首任社長。晚年因聽力障礙,故號大聾、聾、聾道人。又因只有三根痣須,遂又號無須老人、無須吳。
吳昌碩求索一生,諸藝融會貫通,創金石寫意畫新風,成為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集詩、書、畫、印“四絕”於一身的大成者,又是繼趙之謙、任伯年、虛谷諸家之後的“後海派”領袖之一,作為承前啟後的一代宗師,享譽中外、影響深遠,與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並稱近百年來中國畫壇借古開今的四大名家。
-
8 # 有文化的小哥
吳昌碩,一代藝術大家。齊白石曾說: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這其中的老缶就是吳昌碩,能讓齊白石說出這樣的佩服之情,可見吳昌碩的藝術魅力。
吳昌碩是一位詩書畫印四絕的大師,他提出了以書入畫,突破了前人秀雅妍美的畫風。吳昌碩的畫注入了古拙的金石元素,畫面呈現出格調清新的藝術氣息。
從吳昌碩之後,繪畫出現了金石之風,其實的吳昌碩之前的繪畫並沒有聽說誰的畫具有金石之氣,像徐渭和八大山人的,也沒有書畫鑑賞家說出金石之風,這種風格自吳昌碩之後才被重視起來。
吳昌碩的畫以拙樸的筆觸,把傳統的文化畫出了老辣穩健的畫面感。在色彩運用上,吳昌碩大膽使用濃墨,設色鮮豔。吳昌碩畫花卉,不論他以什麼角度入畫,總是能把物體畫的豐富,具有獨特的美感。
說到吳昌碩的以書入畫,就要欣賞一下他的書法了,那麼吳昌碩的書法有什麼特點呢?
吳昌碩初學顏真卿,後又開始學習隸書,這個時期的吳昌碩臨摹魏碑和漢碑。書法有了一定的功底之後開始學習金石書風,以石鼓文為主,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書風。
吳昌碩的用筆受到了鄧石如和趙之謙的影響,書法古樸蒼勁,剛柔並濟。
沙孟海先生曾評價他的書法,吳昌碩的書法不僅紮根秦漢,而且追求古樸之風,得力於石鼓文的骨氣,又有漢碑的氣魄和風韻。在欣賞吳昌碩書法的時候我們發現,他的書法和當時的人相比也許不夠柔和,不夠凝練,但是這正是他的風格,這種率意和古樸寫出了書法的高古感。
他的這種書風不僅帶入了畫中,也帶入到了篆刻之中,吳昌碩的篆刻,既有繼承前人的精髓又有個人的創新,這種古樸大氣的風格在篆刻上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吳昌碩在篆刻上提出崇尚自然,力求古樸的理論,吳昌碩主要得益於自己深厚的石鼓文篆字功力,在篆刻上大刀闊斧的線條,讓人耳目一新。
他以獨特的藝術語言在畫壇佔有一席之地,他與齊白石引領畫壇風騷,在當時的畫壇有著南吳北齊的說法,但是吳昌碩卻說說齊白石:學我皮毛,竟成大名。而齊白石也給予了迴應,白石老人說過一輩子也沒學過吳昌碩,關於兩位大師的交鋒,一直被傳為畫壇佳話。
而吳昌碩之所以這麼說也許是一時氣憤之言,吳老感覺自己的造詣在白石老人之上,早年齊白石又學習自己的風格,在一次的畫展上齊白石的畫大賣,自己卻沒有什麼反響,因此說了這句話。
兩位大師都是書畫上劃時代的宗師,各有各的風格,他們在繼承傳統書畫的同時又勇於創新,形成了嶄新的藝術氣息,他們的這種藝術值得後人學習和欣賞。
-
9 # 川北武夫白永慶
吳昌碩是一位開山立宗、譽滿海內外的書畫大師,是中國近現代書畫史上的領軍人物和最偉大的藝術家。
吳昌碩先生已經去世九十一年了。他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農曆八月初一)出生浙江安吉,1927年(民國十六年)死於上海寓所。他在幾十年的藝術生涯裡既師法古人,又“貴有我”,將詩、書、畫、印融為一體,臻於化境,冠絕於世。幾乎沒有人能說清楚他在哪個方面更加的出類拔萃。
當然,吳昌碩先生以書入畫、以字作畫,一生愛梅,最善用色,因題益妙,鬱勃之氣,將金石書法與寫意繪畫完美結合,為海派繪畫開闢了新天地,成為了文人寫意畫的一代宗師,極大地豐富了吳昌碩先生的藝術成就。但他這座雄偉藝術寶塔的基礎和塔尖還是“書法”。沙孟海先生曾評價:“昌碩先生以詩、書、畫、印四絕雄視一世,一般看法,他的最基本功夫是放在書法上的。”(沙著《吳昌碩先生的書法》)所以,縱觀吳昌碩一生的藝術成就,仍然以書法的成就最大、最高。
吳昌碩先生的書法,諸體皆能。總體上是:己意多於師法,自創大於繼承。其真書師法鐘太傅,又涉獵北魏碑學,隸書結體偏好縱長之勢、且終生不變,行草追求“既易縱情書寫又易識易讀、既便於藝術表達又具備實用功能”的書體風格,篆書鍾愛《石鼓文》,心慕手追,以臨為創,取法《石鼓文》,化變《石鼓文》,以蒼茫、雄渾、深邃的大格局,洞開了詩詞、繪畫、篆刻創作的洪荒之門,成就了他一生的藝術輝煌!
-
10 # 春雨無眠
吳昌碩前輩的作品、潤筆乾淨利落,手法多變老道,乾枯相當筆墨到位!點線構圖均懇定準確,下筆有神……是後輩之楷模!
吳昌碩的書法是篆隸融為一廬……尤其在篆刻領域成就非常之高深、曾說他印為天下第一……一代藝術巨匠、值得後輩學習……
-
11 # 藝展中國
吳昌碩最擅長寫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響最大,由於他書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體勢融入繪畫,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自己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他常常用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老辣,力透紙背,縱橫恣肆,氣勢雄強,佈局新穎,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對角斜勢,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用色上似趙之謙,喜用濃麗對比的顏色,尤善用西洋紅,色澤強烈鮮豔。名重當時的畫家任伯年對吳昌碩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畫拍案叫絕,並預言其必將成為畫壇的中流砥柱。吳氏詩、書、畫、篆刻皆精。書法中篆書最為著名,所臨石鼓文,參以兩週金文及秦代石刻,融合篆刻用筆。筆法凝鍊遒勁,貌拙氣酣,極富金石氣息。篆刻方面吳昌碩上取鼎彝,下挹秦漢,創造性地以“出鋒鈍角”的刻刀,將錢松、吳攘之切、衝兩種刀法相結合治印。所以他的篆刻作品,能在秀麗處顯蒼勁,流暢處見厚朴,往往在不經意中見功力。 1913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吳昌碩被推為首任社長,藝名益揚,有《缶盧集》、《缶盧詩存》、《缶盧印存》及書畫集多種刊行。最終,吳昌碩以書、畫、印三絕稱譽於世,領袖群倫,成為“後海派”藝術的開山代表、近代中國藝壇承前啟後的一代巨匠。
回覆列表
吳昌碩的作品裡,有和煦的東西,有雍容的瞬間,也有將人類悲情的即時即覺幻化為雄健剛強的風格,以及筆墨之中呈現的橫掃千軍的霸氣。吳昌碩畫作設色大膽,又永存詩心,然而這背後卻是他飽受動盪的一生。
豐滿的色相 永恆的詩心總覺得吳昌碩與馬蒂斯有許多相似之處。馬蒂斯出生在一八六九年,作為野獸派代表人物,他以雄渾華麗的藝術風格示人,畫作用色熱烈、鮮豔。
清 吳昌碩 花卉蔬果圖卷(區域性)紙本設色 縱二七釐米 橫四三八·九釐米故宮博物院藏
吳昌碩則引入西洋紅,大刀闊斧地用大紅大綠,設色大膽。從本質而言,吳昌碩的藝術形式與審美情調基本是傳統士大夫的,也有濃郁的市民情調,又有文人畫氣息,創造了一個濃烈渾厚的風格。兩人的作品,都流淌著大寫意繪畫的氣質,也都很少看到內心的掙扎與苦痛。就如站在吳昌碩作於一九〇八年的《花卉蔬果圖》前,我被這一百年前的花卉蔬果所吸引。據說當年滬上曾有「家家缶翁,戶戶昌碩」的盛況,當吳昌碩援引尋常花卉蔬果入畫,這是一種生動的表達,蔬果帶來的生活氣息也是誘人的。
清 吳昌碩 花卉蔬果圖卷(區域性)紙本設色 縱二七釐米 橫四三八·九釐米故宮博物院藏
觀吳昌碩的畫作,頓覺缶廬花香,倒也應和了杜甫詩句:「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當吳昌碩將筆觸延伸到遠古的大師,又融入現代的審美情懷,他的繪畫,勢必以豐滿的色相直達內心。
清 吳昌碩 花卉蔬果圖卷(區域性)紙本設色 縱二七釐米 橫四三八·九釐米故宮博物院藏
我們見其作於一九一五年的《歲朝清供圖》(《花卉圖》軸),一枝紅梅,置於古器之中。金農、高鳳翰、任伯年都曾畫過《歲朝清供圖》,受吳昌碩影響較大的齊白石更是時常以牡丹入畫,繪有歲朝清供。吳昌碩的歲朝清供,信手揮灑,遒勁古拙。那朵紅梅,分明是陳洪綬《歌詩圖》中案頭花器中那一朵,只是陳洪綬是白色的臘梅。吳昌碩則以紅梅俏麗設色,鮮妍之色,與綠色的水仙相映,紅與綠卻至於清雅,這是吳昌碩用色之神妙了。
清 吳昌碩 紫藤圖軸 紙本設色 縱一七四·七釐米 橫四七·五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觀吳昌碩作於一九〇五年的《紫藤圖》,亦可謂出神入化,讓人恍若分不清究竟是繪畫還是書法。這是神性乍現的瞬間,於畫家而言,該積蓄多少的功力,才有此可遇不可求的筆墨自由之境。
清 吳昌碩 行書普寧寺牡丹詩軸 紙本行書 縱一三〇·二釐米 橫四〇·八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作於一九二七年「涼秋」的《行書普寧寺牡丹詩》軸,是吳昌碩生命最後一年的書法作品。猶如一個歷經滄桑世事洞明的老人的內心獨白,此幅作品,人書俱老,行書如藤蔓盤旋,蕩氣迴腸。
多年來,吳昌碩蓄積之深及厚,粹然儒者。看其印,淵穆渾厚,一如其畫。每每看其梅花,每一朵花,每一根遒勁的枝,則無不像一個有故事有記憶的呈現。當一個人萬山看遍,心史縱橫,自成一家,以詩書畫印,迴圈一個人自己的藝術人生,無疑,他也是幸運的。
清 吳昌碩 花卉圖軸 紙本設色 縱一五一·六釐米 橫八〇·七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一九二七年,吳昌碩去世,後歸葬於餘杭超山香雪海,如他所願,那裡有他一生視為知己的梅花。葬禮的那天,雪花落在杏樹的明媚粉嫩上,也落在金合歡的明媚鮮黃上。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