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月三秋

    清朝強行在各民族推行剃髮易服,首先對於不滿和不願者進行殘酷迫害和鎮壓,是失道的行為。其次從價值觀和審美的角度看,這樣做並不美,也沒有必要,甚至有些傻。因而,如果清朝沒有剃髮易服對清朝的評價會好有些。

  • 2 # 曹老師xixi

    我覺得是的,因為清朝的剃髮易服政策使得自秦漢以來傳統漢族的髮型和服飾產生的較大改變,而且尤其是髮型的更改,清朝的髮型確實是屬於世界上比較奇葩的髮型之一了,絕對影響到了近代世界對國人形象的認知,而服飾的改變,雖然說滿族的服飾也不算醜,而且後來滋生出的旗袍馬褂也算是豐富了中華服飾的文化,但是卻讓傳統的漢服出現了斷層,也因此近些年來漢服復興文化才那麼火爆。

    中國古代王朝,其實少數民族政權非常的多,早在春秋時期,秦國就被稱為西夷之國,晉朝之後,統治中原朝代都是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有拓跋氏,宇文氏,關隴集團一半都是少數民族,連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原來都姓“普六茹”。後來到了宋代,北方的遼國、西夏、金國在貢獻上遠不及清朝,但在網上的口碑絕對要好於清朝,就是後來的蒙元口碑都要比清朝要好很多,連史上最爛的晉朝,在很多網民的認知中,也要好於清王朝。

    造成這個觀點的主要原因,就是由於清朝實行了剔發易服的政策,現在年輕人是網上的主力軍,皇漢明粉又眾多,對於改變漢族的清朝自然不會有客觀的認識。

    其實總體來說,清王朝對中國的貢獻是很大的,但是百功不及一過。

  • 3 # 野聞秘史

    應該會好一點,為什麼這麼說,原因如下。

    我們知道清朝的統治者是滿族,明朝的統治者是漢族,滿族與漢族的衝突非常大,這種衝突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文化方面的衝突。

    滿清人是不留髮的,只留一個小豬尾巴在腦袋後,而漢人有很悠久的文化傳承,據說從傳說中的黃帝就一直延續了,而且儒家和孝道的影響,漢人的男人是不剃髮,而且還結髮加冠,說出“身體髮膚,受之髮膚,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漢人有自已的服飾,漢服也跟結髮一樣,都是很久的歷史傳承。

    滿清統治者覺得只要摧毀漢人的心靈,從精神上擊潰,那麼就能統治漢人,摧毀漢人心靈最簡單最暴力的方式就是剃髮易服,斷了漢人的傳承,並提出“留髮不留頭”的口號,導致滿漢矛盾激化,並一直持續到滿清的終結。

    如果滿清當時採取溫和的態度,不至於激起漢族人對滿人這麼大的仇恨。

  • 4 # 使用者來自文獻名邦

    當初滿清入主中原後強迫漢人剔發易服,(留髮不留頭),現在其他的少數民族都保留民族服飾,只有滿族沒有,應該讓他們剔發易服,這是他們老祖宗的傳統不能丟。

  • 5 # 單行道婕妤

    剃髮傷身,易服傷自尊,可撰修《四庫》才真的是傷筋動骨。

    滿清政府最高明的一點就是吸取了秦朝燒書的教訓,知道明令禁止的事一定會有人偷偷做,而神不知鬼不覺的在編史書的時候進行選擇性保留和篆改才最有效。就這樣,漢人本來彬彬有禮器宇軒昂自信驕傲的精神氣質在他們筆下開始了唯唯諾諾猥瑣不堪的改造。

    服裝不是最最重要的,當然我不否定它帶來的儀式感和民族性,畢竟本人2006年在福州就開始漢服復興運動的身體力行了。

    對新一代的00後以及10後來說,他們最大的特點是歷史包袱少,且經歷著中國高速發展帶來的經濟繁榮,不用刻意培養的民族自信心,不必刻意強調的愛國主義,似乎與生俱來的驕傲和自尊,我很喜歡現在的少年人,我們學歷史,不要糾結於“如果”,更無需執著於“評價”,畢竟立場不同角度不同評判標準也不一樣,讀歷史要努力找到“為何”,在“歷史重演”的時候懂得該怎麼抉擇。

  • 6 # 好史不死

    當你面對別人的欺辱無力反抗的時候,你的任何一點格格不入的方面都會淪為對方的笑柄,並被對方的有色眼鏡無限放大,成為洗刷不掉的標籤,而豬尾巴辮子就是近代中國的一個落後的標籤。

    而之所以豬尾巴會成為我們近代被恥笑和欺辱的標誌,根本原因不在於滑稽的髮型和不符合時代潮流的衣服,而在於近代清政府的喪權辱國、腐敗無能。剃髮易服較之晚清政府帶給整個民族的恥辱和傷痛,根本不算什麼。所以說即使清朝沒有剃髮易服,在我看來,也難以洗白自己。

    清朝統治初期,剃髮易服這種有損漢族尊嚴和文化傳統的野蠻行徑確實給他們的統治帶來很大的阻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孝道傳統讓當時的漢人即使面對劊子手的屠刀依然拒不接受改頭換面。這在當時確實收到了世人的強烈抗拒和口誅筆伐,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從寧死不屈到坦然接受,最後習以為常。甚至到了民國建立之初,很多漢人竟然不願意剪掉這跟象徵民族屈辱的辮子,更有甚者,為之殉道。所以說,到了近現代,剃髮易服已經不再是清朝乾的讓人悲憤欲絕的事情了。

    並且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異族統治王朝——元朝,進行反面分析。元朝統治者入主中原後,並沒有強迫漢人剃髮易服,到現如今依然沒有好口碑和擁躉。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幹了比這些更傷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四等人”的民族劃分,歧視和壓迫讓當時的人和今天的人都對其深惡痛絕。

    而清朝之所以給今天的我們留下如此多負面的印象和屈辱的回憶,無外乎下面幾點。

    入關以後,製造了“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一些列血腥屠殺的獸行,給漢民族帶來了沉重的傷痛和血海深仇。“文字獄”、“海禁政策”等一系列文化專制和君主專制,讓漢民族優秀文化出現斷層和退步,讓近代中國夜郎自大,坐井觀天無法同世界先進文化進行交流和學習。鴉片戰爭以來,不斷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讓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讓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不思進取,甘心犧牲國家利益換去自身私慾。

    所以說,剃髮易服雖然是清朝乾的一件噁心人的事情,但與近代以來所犯下的罪行比,都可以忽略不計。落後捱打的原因不是因為外在,而是因為有一個腐朽不堪的核心。

  • 7 # 齊郎才盡話古今

    清朝是一個馬背上打天下的民族,正因為文化的缺失,才導致安於現狀,如果他們不剃髮異服,那就說明他們是一個懂得借鑑的集團,只有你懂得探索,會變革,那就說明你的這個國家容易跟上時代的潮流,只有跟上時代潮流,就會湧現出一大批接觸的人才,來為這個時代服務,在清朝其實出現過很多人才,比如說清朝機械才子戴梓,發明了連續射擊的步槍,一次填裝28枚火藥鉛彈,這在世界史上,是第一個人,這樣的最先進技術在世界上所向披靡,如果清政府支援的話,絕對會成為世界霸主,遺憾的是清政府,認為這樣的武器如果流入社會,有人造反咋辦,就把戴梓關進大牢,最終病逝,中國的機械奇才就這樣隕落,可悲可嘆!中國最接近騰飛的一次,被清政府目光短淺葬送了,以至於到最後百年恥辱,只有國家最高層眼界看的遠,國家才會有很多人探索未知,人只有在探索中,不斷強化自己,也只有探索,才能發現真理,也只有發現真理,才會有一大批追隨者,人才濟濟就會百花齊放!只有連鎖反應,國家就會越來越強大!任何一個安於現狀,墨守成規的國家都會被歷史的潮流,越衝越遠。

  • 8 # 有爭議的歷史

    不會,剔發易服雖然嚴重打擊了漢民族自尊心,算是一種人格上的侮辱,這麼多漢人肯定不會給好評。但這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因素,真的原因是清朝以少數民族統治中原的政治格局缺陷,導致的文化上進行閹割,更加專制愚民;科技上害怕壓制,停滯不前;經濟上敲骨吸髓,維持滿洲貴族奢侈,底層困苦。

    “寧予外邦,毋予家奴”清朝的統治階級入侵中原幾百年,始終沒有將中原真心當作自己的家,還是以入關前那種搶劫思想,偷搶自己的東西都上癮了,極力搜刮專供滿洲貴族享受,不顧底層民眾死活,在他們看來除了自己,其他都是奴。

    有清一代,反清復明就沒有消停過。為什麼要反?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吃不飽飯是根本原因。為什麼要復明?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人就怕比較,是因為活得沒有明朝滋潤,這些從明朝遺民的回憶錄,同時期外國傳教士的記載是可以窺之一二的。既吃不好,活不好,又沒尊嚴,不用煽動都有很大怨氣了。

    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為維持滿洲統治,決定了清朝採用防漢控漢的政治格局。這種格局無疑是狹隘小氣量的,要實現這一目的,必須在文化思想上控制,極力愚民,對內大興文字獄,焚燬進步思想以及事實真相,大力謳歌自己;對外害怕先進文化傳入,閉關鎖國。滿洲也就是靠著前期自身“混社會”才積累了點武力,他們自身也很明白在冷兵器時代,那點玩意兒才有點用,而且還是在特定的環境生存下才會有對漢人的一點優勢,這點從入關後,脫離了漁獵生活,他們的戰力也就泯然眾人了。所以滿清在科技上極力壓制,尤其在火器上,正由於他們知道這方面的厲害,所以不想搞,以至於停滯發展,到了外敵入侵時,那火器水平甚至還不如晚明。

    誤國誤民於此,評價還能好到哪裡去,至於鴉片戰爭之後的事情就不用多說了。更讓人可惡的是一種態度,這個朝代末期就是賤,軟骨病發作,不是站著死,而是跪舔著活,還能厚顏無恥說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遍數歷朝歷代,除了清朝,我還真沒找不出第二個來。還是那句話,壓根兒就不當中國是自己的家,也就無所謂連家人都不是的奴的死活了。

  • 9 # 川娃子123

    清王朝之所以對其評價不高,不僅僅在於剃髮易服這麼簡單。

    剃髮易服是在於統治者強迫塑造他們的文化認同感,所謂馬上打天下,馬下治天下,然而面對關內漢民族幾千萬的人口以及幾千年優秀的文化傳承,就如同一個“屌絲”面對一個“高富帥”不僅帥氣多金還美女如雲時,他只會自慚形穢,如果有朝一日“高富帥”被這個得勢的“屌絲”反制時,“屌絲”一定會酣暢淋漓的透過精神上和肉體上的宣洩來滿足。此外,早在皇太極時期,這個人在讀史書時對他們的先輩定居中原時的漢化非常痛心,認為身在溫柔鄉中的漢人 會散發出腐蝕他們滿人的進取的銳氣,因此極其強調保持滿族的純粹性,所以說“假如沒有剃髮易服”云云這種說法純粹是後人樂觀的想象,無論從哪一點,都不可能發生。

    再者,清朝三百年的歷史 遭到後世詬病的不止“剃髮易服”,

    還有盲目排外,夜郎自大。到乾隆年間骨子裡還流傳著“弓馬騎射天下無敵”的驕亢之念,視外國的先進技術為“奇淫技巧”,

    就比如現實生活中 某個人,他自認為牛逼哄哄,看不起別人,這種人絕對會受到周圍人的孤立和鄙視。國家的道理是一樣的,清王朝自認為自己厲害, 關起門來加強自己的統治權威,群臣山呼萬歲,到了19世紀,直接被西方吊打, 打內戰天下無敵,打外戰幾乎全敗,簽下了大量的條約,賠款不計其數,最終老百姓買單,國家一落千丈

    綜上所述,“沒有剃髮易服”這一假說根本不存在,清王朝不僅在剃髮易服上被人差評,對西方科技的拍外以及在打內戰的兇狠和打外戰的懦弱上,都被後世口誅筆伐。

  • 10 # 青青草葉子

    我覺得沒有如果!清朝入關時其民族本體人口數量不足以統治偌大的中國,屢戰屢勝的八旗軍心氣太高,根上就看不起明國人,用剃髮易服彰顯其征服者的姿態,是必然!

  • 11 # 真正鱷魚不哭

    未必。

    不搞剃髮易服的話,很多地方就未必會堅持抵抗,比如著名的江陰之戰多半就沒有,嘉定三屠也可能不會發生。很大一部分地區會不戰而降,清軍可能更快摧毀南明殘餘勢力,建立起全國性統治。

    不過站在滿清的立場上看,這種招降納叛的勝利並不穩固,暗流還潛伏在地下,這種不確定性是危險的。所以他們明知會造成嚴重反彈,還是決心讓潛在的反抗分子跳出來,一次殺光以絕後患。

    應該說他們賭對了,最富反抗精神的一部分人確實被摧毀了,剩下的是被嚇壞的順民。

    滿清二百六十年統治正是建立在這種恐怖之上的,至於後世評價,重要嗎?

  • 12 # 竹史鐵驪

    當然不會。剃髮易服,只是一個醜陋朝代比較易於辨識的標誌,一條粗黑大鐵鏈上比較顯眼的一環,而已。

    以前有句網話叫:永遠不要跟一個傻子爭論,因為他會把你的智商拉到跟他一個水平線上,然後用豐富的經驗,輕鬆地打敗你。

    這算是網紅語裡不多的箴言之一了。滿清就很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並堅持不懈、一以貫之,把華夏文明的智商、思維水平、格局器宇,拉到和他們一個水平線上,即原始的八旗奴隸制。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我們看見這兩句,第一感應該是詼諧有趣,也不會覺得有什麼異樣,更完全聯想不到惡毒譏諷上去。滿清就不同,完全的接受不了,因為這簡單兩句話,恰恰扎到他們心裡最敏感最要命的柔嫩地方,命門。所以識字很了不起嗎?老子不識字又怎麼了?還就不信了,鋼刀在手,看看你們這些識字的認不認識死字!

    整個滿清統治,其核心就是認準這麼一個詞:“削你!”請允許我再囉嗦一遍開頭的話,剃髮易服只是一個標誌,一個圖騰化的標誌。背後還包括一場場一系列的肆虐屠殺、大興文字獄連續十數年、荒誕的四庫全書,封閉沿海貿易,荼毒科技進步,拿下岳飛推崇關羽只為主子不為國,肆無忌憚修改歷史,顛覆三觀。

    你看到學到知道的,只能是我覺得你可以看到學到知道的,世界就是主子主子就是世界,伺候好主子主子賞給你飯吃,八旗子弟的騎馬遛鳥玩鼻菸壺吹大煙,就是一個人生命至高享受,所以人生觀仰望的最頂端就是抬旗入旗當旗人。種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唯一目的,就是削你,削到比我矮,直到讓你趴下來直能看見我小腿,而我能俯視你頭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穩固維持奴隸制統治,數十萬人對數億人的統治,所以,任何其他都不重要。

    說整個華夏大地在二百年裡,都淪為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受害者,似乎有點太過,其實意思也差不多就那樣。奴隸桎梏戴久了,彷彿覺得是天生的,該這樣的。

    作為一個鐵錚錚的明證,1644到1840年間,這個曾經才華橫溢舉世無以倫比的國度,數億人口,竟然連一個像樣的、具備創造性的文學或藝術作品,都拿不出來。

    納蘭性德是明末清初人,很明顯是讀著明朝的書讀出來的,因為滿清那時根本沒書。說到曹雪芹紅樓夢,我雖不敢實名舉報,但從來抱百分之八十以上質疑,紅樓是張岱作品,曹先生從他手裡買了來修改的。因為這個時代,基本不可能出個遠超同儕的孤本,完全不具備這個土壤。《藝術哲學》裡丹納清楚地告訴我們,這不合乎藝術作品誕生的邏輯。而紅樓和金瓶梅,卻真的像極了一個文化氛圍裡的東西。

    科技更是如此,近三百年裡最高成就是翻修布達拉宮。

    清代文化人的代表,漢臣,從紀曉嵐到曾國藩,都是深陷奴化思維模式的奴隸文人。堂堂偽聖人曾國藩,最高大作竟然是《冰鑑》告訴你怎麼琢磨人防備人,真是絕了。清的思想能閃光都在兩端,比如明末夜航船金聖嘆,民初少年強。中間則是萬古黑夜。

    跪軟了,喳多了,比如一條鎖鏈鎖住了華夏,你拿掉剃髮易服這一個環扣,它還是一條沉甸甸的鎖鏈。能輕多少,評價會不會好一點?抱歉,不會。

  • 13 # 人生客棧

    對於現在來說,留著什麼樣的頭型,穿著什麼樣的衣服都不是問題,自己喜歡就好,即使你奇裝異服也不會關乎生死。但在清朝的時候,就不允許。

    在1644年的時候,崇禎帝殉國,李自成攻取燕京,進入北京,吳三桂經過深思熟慮準備歸順新君,但是在回京的路上聽到家產被抄,妻妾被俘虜,就沒有回京,而是去了關城。

    在古代的時候,漢人都是留著頭髮,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對於自己的頭髮有著一股子尊敬在裡面,對於這個剃髮易服政策非常難以接受,十分排斥,引起了群體性的反對。

    剃頭髮是把漢族人的頭髮四周給踢掉,然後中間留下很細的一綹小辮子,特別細,等到後面是大粗辮子的時候已經到了清朝末期了,那時候的發現變粗了。易服是把漢族人的傳統服飾,變成了長袍馬褂,漢族服飾是上衣下裳,因為髮型和衣裳對於漢族人來說是千年的文化傳承

    漢族人的誓死不從,是對文化的守護,文化是看不見摸不到的,但是是深刻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累計了千年來的古人智慧。

    對於剃髮易服,清政府簡直是血腥的,為了這個政策最開始殺害了不少於5000人,隨著時間鎮壓,政策的逼迫,後來有三萬多人相繼遇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肖戰和王一博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