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學爸

    這是有多心急,三個半月的寶寶就想讓他能看懂圖片[呲牙]。

    不過,我覺得你家寶寶的表現已經很突出了。一般這麼大的寶寶,給他們看卡片和繪本,是不會有什麼反應的。你家寶寶至少已經有明顯的反應了,只是這種反應是哭,讓大人感覺不好。

    我們試著分析一下孩子這種反應的原因。

    半歲之前的孩子是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可能對離開媽媽反應最大。

    你每次讓寶寶看卡片和繪本是不是就會把孩子放下?孩子感受到的是媽媽放下他了,所以才哭的,也許這跟卡片和繪本完全沒關係。

    當然也有可能是孩子潛意識裡把卡片和繪本跟自己被放下聯絡起來了,所以每次看到卡片和繪本就哭。

    孩子太小了,我們只能去揣測,再不斷調整自己的育兒方式,另外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 2 # 麩仔媽的育兒經

    按理說孩子3個半月多這些是應該喜歡且有感知的,建議先檢查一下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是否孩子是困了,每天是不是固定時間在給孩子看。黑白卡和彩色卡看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是不是沒有看對。

    檢查孩子的尿不溼等等的問題,建議要在寶寶情緒好的時候來給他做各種的卡片,先是觀察孩子的狀態,不要在他情緒已經不佳的時候做。

  • 3 # 秋天的童話育兒

    首先,你給孩子看黑白和彩色圖片是非常好的,但我們也要在寶寶精神狀態非常好的時候來給他看。我是一位二胎寶媽,寶貝現在快5個月了,也在進行視覺激發訓練。

    我們瞭解一下為什麼要給寶寶做視覺激發訓練?

    新生嬰兒的大腦就像一張白紙,要有外界足夠的感官刺激,各種功能才會漸漸發達,刺激得越多,發展的就越快。但是這種快速發展的時間只存在於出生後的短短几年中,以0~3歲為黃金期。人出生以後,腦細胞的數量就不在增加,但外界資訊的刺激,能促使腦細胞的樹突和軸突的增長,形成大腦網際網路,使資訊有效溝通,這是大腦學習、記憶的基礎。我們大腦所攝取的外界資訊中,有大部分來自於眼睛,眼睛是寶寶接受外界資訊的重要渠道,寶寶接受的視覺認知刺激越多,頭腦的各種網路就會越精密。

    2.卡片的種類及使用

    卡片種類分為黑白卡和彩色卡。

    黑白卡一般用於0~6個月的寶寶,它又可分為⭐和⭐⭐,它的特點是:圖形經典,多樣黑白輪廓,增強雙眼注視能力,促進了視覺神經系統發育,提高寶寶的智力。

    彩色卡也分為⭐和⭐⭐,⭐用於6~18個月,它的特點:多彩的圖案,抽象的圖形,提高了視敏度,培養了立體知覺,激發了寶寶的想象力。⭐⭐用於0~3歲,這種彩色卡可以和黑白卡交替使用,培養寶寶的視覺精辨力,提高記憶力和思維能力。

    3.卡片的使用方法

    手持卡片距寶寶33釐米以上,每次使用2~3張卡片,快速閃動,吸引寶寶注視,待寶寶看清影象後,換下一張卡片。在給寶寶做視覺激發訓練時,要在寶寶身體和精神狀態都非常好的時候進行,一旦寶寶狀態不好就立即停止。

    等寶寶稍微大一點,我們說出圖片上物品的名稱,吸引寶寶注視,讓寶寶透過自己的眼睛發現圖片中的奧妙和規律。

    育兒的路上充滿了驚喜與挑戰,我願意與大家一起成長。

  • 4 # 皮皮媽育學園
    第一,寶寶一看卡片、繪本就哭,我對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推測。

    1、家長給寶寶看了錯誤的內容。

    一般在4個月之前,寶寶的視覺發育並不完全,他們對黑、白、紅三色的反應最為明顯;此時,給孩子兩張顏色相近的圖片的話,孩子並不能看出它們的不同;當然,不同孩子的成長髮育,還有其本身的個體差異性。

    所以,如果家長過早的給孩子看了彩色卡片、以及適合更大月齡寶寶的繪本,寶寶當然會煩躁啦。

    2、家長給寶寶看的方式不對。

    雖然總體來講,3個半月的寶寶已經有能力看清快速閃動的卡片了,但是若孩子之前沒有經過適應,家長就直接拿著卡片在孩子眼前不停的閃動,孩子也會無所適從的。就像是理論上,每個成人都應該有自主閱讀的能力,但是若這個成人在小的時候,沒有進行過認字學習,那即便他長大成人了,也不可能掌握自主閱讀。

    3、寶寶對卡片、繪本形成了不好的條件反射。

    若之前寶寶家長給寶寶看卡片、繪本的時候,不注意選擇時機,只想著充分利用寶寶醒著的每一秒。導致孩子開始接觸卡片的時候,正好趕上心情不好,孩子就容易把卡片跟壞心情、跟不舒適聯絡起來,形成不好的條件反射。

    第二、給小月齡寶寶看卡片、繪本,最主要的目的是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激發寶寶大腦的潛能。

    家長給孩子看黑白卡、看彩色卡片、給孩子讀繪本,這些都是非常好的親子活動,也是我一直推崇且身體力行的閱讀行為。但是除了這些親子閱讀的行為本身(我們姑且認為讓孩子看黑白卡、彩色卡也是親子閱讀的一種),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明確,我們給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目的是什麼、初衷又是什麼?否則,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重所周知,閱讀習慣的培養能夠讓孩子一生都受益匪淺。可是在孩子生命的最初,給孩子看黑白卡、彩色卡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讓孩子認知多少個物體、形成多麼規範的閱讀行為,而是透過對孩子視覺的鍛鍊、刺激,來促進寶寶視覺神經系統的發育,從而推動寶寶腦細胞樹突和軸突的增長,進而達到促進寶寶大腦發育、激發寶寶大腦潛能、讓寶寶變的更聰明的目的。

    寶寶智力的開發、大腦的發育,最黃金的時間段就在0-3歲,且越早越好。而家長最行之有效的,能給寶寶提供幫助的方式,就是儘可能的增加寶寶觸覺、視覺、聽覺、嗅覺等方面的刺激。給寶寶看黑白卡、彩色卡對照的正是對寶寶視覺的刺激。

    第三、家長應該如何給寶寶看卡片、繪本?

    1、循序漸進。

    剛開始的時候,寶爸寶媽可以把黑白卡片,貼在寶寶方便看到的櫃子、牆壁上(過一段時間換一批),讓寶寶一醒來就能看到;也可以在寶寶醒著心情好的時候,抱寶寶近距離的觀看;還可以在寶寶心情好的時候,用手遞到寶寶的眼前。但是無論是遞到寶寶眼前,還是抱寶寶到跟前看,都請確定寶寶看清楚了、不感興趣了之後再換下一張。與其同時,也可以讓寶寶摸一摸卡片,感受下紙張的材質和觸感。

    等到孩子對卡片的興趣被激發、適應熟悉他的這個卡片玩具之後,家長就可以給寶寶進行更高階的玩法、更進階的卡片/繪本了。

    2、尊重孩子的月齡特點,不能太功利。

    給寶寶看卡片、繪本的時候,大人最好同時新增上繪聲繪色的語言描述,比如:卡片上物體的顏色、形狀等。但是給寶寶描述的最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讓寶寶認識或記住,而是為了同時開發寶寶的聽覺發育,鍛鍊寶寶將你手中的圖片和嘴裡的語言結合起來起來的能力。

    3、給寶寶看卡片、繪本也要挑選好時機。

    最好等到孩子睡好、吃飽、方便結束,身體沒有任何不適的時候再進行。如果孩子此時正餓、正困,或者剛拉完臭臭沒被清理,小屁屁正難受的時候,你給他再好玩的玩具,他也不會有興趣的,只會徒增大人的挫敗感和寶寶的煩躁感。

    同時,別忘了,一旦寶寶的注意力轉移到別處,就請立刻停止看卡片/繪本,不要勉強寶寶,等下次再進行就好了,寶寶的專注力會隨著月齡的增長逐漸延長的。

    4、除了卡片和繪本,還可以多種玩具組合運用。

    卡片與繪本是鍛鍊寶寶視覺發育的非常好的工具,但絕不是唯一的工具。各種材質的、大大小小的玩具,甚至是家裡的枕頭,被罩上的小花都可以成為我們和寶寶的道具。

    5、如果確認寶寶對卡片、繪本形成了不好的條件反射。

    那也沒有關係,請暫且將黑白卡、彩色卡及繪本都收起來,改玩其它的玩具,現在的可替代品不要太多哦。同時,別忘了,不間斷的給寶寶講一些簡短的、有趣的故事,既可以促進寶寶聽覺、語言能力的發育,還有利於不久之後,重新撿起繪本時,寶寶的興趣和積極性。

    後話

    總之,孩子看到卡片、繪本就哭,背後肯定有其深層原因存在,只有找到了這個原因,才能方便家長“對症改善”。同時,無論任何時候、任何親子活動,都別忘了結合寶寶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家長方能做到事半功倍。

  • 5 # 繪本講師妖媽

    寶寶三個半月,一看黑白、彩色卡片和繪本就哭,為什麼?排除寶寶視力障礙問題外,孩子出現“一看就哭”的情況,建議家長從以下幾個方面檢視:

    一、未被滿足的“口的敏感期”

    嬰兒第一個使用的器官是“嘴巴”,比如天生自帶的“吸吮”功能,第二個用到的器官是“手”,我們有一個階段,是喜歡吃手的,並且喜歡把所有能用手抓到的物品塞到嘴裡啃咬。

    這就是嬰兒的“口的敏感期”,這一時期,嘴巴和手合作配合,互相感受認知,大腦會自然地進行跨通道的統合,這叫“跨通道認知”。

    三個半月的嬰兒,這一時期的特徵最明顯,讀繪本時,她最想做的是把書送到嘴裡咬一咬。我一朋友,孩子6月齡時開始共讀繪本,但孩子總是哭鬧。

    我問她,是不是你一把書拿到孩子眼前,孩子就要伸手抓,而你立刻阻攔?

    她說,對啊對啊,孩子一點也不愛惜書,就把書當食物,恨不得一口吃到肚子裡!

    嬰兒的世界沒有“價值”這回事,他們的唯一天職就是發展、探索。

    “口的敏感期”,他們的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是啃咬,所以,嬰兒的閱讀,傳統的紙質書未必是最適合的,

    我給自己的孩子開展早期閱讀時,是在她4月 齡時,繪本的材質多元,除了一本黑白書外,有怎麼也撕不爛的布畫書、可在放在澡盆裡看的洗澡書、睡覺時看的枕頭書、以及捏一捏就發聲的“聲音書“。

    只要她做出伸手抓的動作,我就把書放到她手裡,由她自行探索,撕、咬自便。

    不少家長,不瞭解嬰兒的探索行為,認為什麼都往嘴裡放不衛生、不健康,使出洪荒之力阻止嬰兒吃手、吃物,實際上是粗暴的壓制孩子的生理發展,孩子當然痛苦,體現方式就是哭鬧。

    二、未被重視的“去習慣化”

    嬰兒也會“喜新厭舊”,當他對一個事物熟悉、習慣了,就會出現 “視而不見” 的結果,這叫“習慣化”。

    媽媽們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即使你就在孩子身邊,孩子也不會看你,而是自顧自的玩手或玩具,這時,一個新事物出現,嬰兒就會注視、然後表現出喜歡(笑和探索)或者不喜歡(哭鬧或躲避),這叫“去習慣化“。

    家長要仔細觀察嬰孩,掌握、配合孩子的“習慣化“與“去習慣化”的節奏,並在“去習慣”時,給孩子留下舊物聯接和靜默時間。

    在嬰兒還未出現“習慣化”時,不斷的更新她的物品,這屬於“頻繁雜亂”的刺激,會讓嬰兒感到緊張、焦慮、疲勞。嬰兒應對的方式,要麼是讓自己睡著,要麼不停的哭鬧。

    我就見過一位年輕媽媽,拿著一大摞圖卡,一邊走馬觀燈似的給嬰兒展示,一邊興奮的解說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全然不顧躺嬰兒的身體語言,孩子根本不注視圖卡,揮手蹬腿,吭 吭 嘰嘰。

    三、一次閱讀圖卡過多

    一次給嬰兒太多物品,會妨礙其對一個物品進行持久探索,嬰幼兒的圖讀也一樣。

    一次最多給嬰兒三個圖卡,如果是繪本,最好內頁較少,如果孩嬰兒喜歡其中一個,那麼每天給她的三個圖卡中,就要包含她喜歡的那個。

    當嬰兒“習慣化”三個圖卡後,吏換時,只換掉其中兩個,保留一個,作為與舊感覺的連線,不要一次把圖卡全部掉新。

    有的家長認為,這次看這幾張,下次就要看另外幾張,今天讀這本繪本,明天就要讀另外一本,不斷出現的新事物,只會破壞孩子的內在平衡。

    判斷嬰兒喜歡與否很簡單,當她注視、且做出伸手抓拿的動作,就是喜歡,反之就是不喜歡。

    四、圖畫顏色過於雜亂

    3個月齡以下的嬰兒,視覺色彩只有黑、白、灰,這一階段,用“黑白卡”刺激其視覺發展是適合的。

    3個月齡後,嬰兒能分辨出紅色、綠色,這一時期,除黑白卡外,還適合閱讀暖色系、四原色的圖畫。

    我見過有些父母,購買的繪本都是經典優秀的,但並不適合嬰兒。那些有字的、故事情節曲折、構圖複雜、顏色繽紛的繪本,並不是嬰兒需要的。

    嬰兒需要的繪本,是圖中事物簡單明確的、構圖簡單的,色彩明亮單純的,這種繪本對3歲前的孩子也是適合的。

    給嬰幼兒看顏色過多過雜的繪本,只會造成孩子不適,表現的症狀只能是哭鬧。

    五、注視時間過長

    嬰幼兒的閱讀,遠非成人想象的那樣“時間越來越好”。

    嬰兒從0-12個月,視覺發育要經歷7大階段,屬於循序漸進式的發展。

    4個月以內的嬰兒,注視繪本圖片的時間不應超過2分鐘,4-12個月不應超過5分鐘。

    大於上述時間的,對寶寶有害無利,可惜,有些家長並不懂嬰兒視覺發展。

    有一寶媽曾向我抱怨,說自己10個月的寶寶“看書就三分鐘熱度,一點耐性都沒有,我看長大也不是個愛讀書的人……”真是對孩子天大的誤解。

    對於嬰幼兒來說,閱讀並非是必修課,與進食、睡覺、排洩等生理需求來說,閱讀一點也不重要,之所以有那麼多作家、出版機構致力於創作嬰幼讀物,並非是為了讓孩子從小“贏在起跑線上”。

    嬰幼的閱讀,本質上是為了滿足、刺激他們的發展需要。

    家長若要開展嬰幼的早期閱讀,一定要提前熟知嬰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做出正確的閱讀,至於後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只是額外收穫罷了。

  • 6 # 橙爸聊娃

    我家寶寶6個多月時,我們注意到寶寶,看到白頭髮老人,和惠安女的頭飾就會大哭。(之前沒注意到,不懂幾個月開始)

    孩子可能是對未知、不確定性、變化事物的恐懼。而且我們家寶寶,特別迷戀她媽媽的頭髮,睡覺或者哭鬧的時候,喜歡去抓她媽媽的頭髮。所以孩子對,有區別與她媽媽的頭髮,特別注意而且敏感。

    你家寶寶三個半月,一看黑白、彩色卡片和繪本就哭。是否這三件物品,有類似的圖案或者顏色,給孩子帶來不安全感或者恐懼。3個月半的孩子視力,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發育,可以看清大約1m以內的事物。並且可以和成人一樣,視線聚焦,並且對顏色敏感,開始對顏色有辨識度。

    你需要找出這3件事物的共性,並用排除法確定孩子,對具體什麼東西恐懼。確定之後試試我給孩子消除恐懼的2個方法。

    1、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自己適應

    當我們注意到,寶寶對白頭髮老人,和惠安女頭飾恐懼後。帶孩子出門玩時,我們有看到惠安女,或者白頭髮老人。我們就會把孩子從推車裡抱出來,抱在我們胸前。當孩子自己注意到的時候,剛開始還是害怕地抱緊我們,或者大哭。

    幾次之後,也許是我們有意識地,把寶寶抱在胸口給孩子安全感。以及孩子見多了,而且發現他們並沒有對他有威脅。在寶寶10個月左右,孩子就不怕白頭髮老人,和惠安女的頭飾。

    當孩子對某個事物恐懼時,家長給予的安全感支援是非常重要的。待孩子的認知逐漸成長,並且在父母那,有足夠的安全感,孩子對事物的恐懼慢慢就會自動消除。

    2、脫敏法逐步適應

    我女兒對伸縮球,這種會突然改變大小形態的東西,也非常恐懼。發現孩子對伸縮球恐懼後,我們就把它收起來。過一段時間,家裡有小朋友來玩時,我就會拿出伸縮球在離女兒比較遠的地方,和小朋友一起玩。然後慢慢的靠近女兒,直到引起女兒警惕,且害怕的距離就停止。這樣反覆幾次後,大約過了2個多月,女兒在我們的鼓勵下,開始敢觸碰伸縮球,之後自己就敢玩了。

    當發現孩子對某個事物恐懼的時候,要尊重孩子,不要強迫孩子。及時給予孩子擁抱,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隨著孩子認知的成長,恐懼會慢慢自己清除。或者採用脫敏法,慢慢讓孩子去適應,消除恐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小的時候調皮搗蛋,長大後卻特別有出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