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父母經常對孩子說話不算話,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呢?
34
回覆列表
  • 1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從心理學上來說,父母經常失信於孩子,會對孩子造成如下影響:

    孩子缺乏安全感

    對孩子來說,父母就是天和地,是孩子的整個世界。

    如果父母說的話經常不算數,經常失信於孩子,孩子會感到 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支援力量不夠,對ta來說,世界是不安全的,就會缺乏安全感,而孩子一旦安全感缺失,長大會就會不相信人,包括合作的同事、領導,婚戀的物件等等,可以相見,這樣的思維模式,很難有一個幸福、順暢的人生。

    孩子價值感低

    如果父母總是失信於孩子,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不配愛的“、”不值得愛的“,就會有低價值感,感到自卑,沒有自信,這樣的價值評價,會讓ta在未來的生活、工作和人際交往中,過得不開心、不如意。

  • 2 # 覺醒的爸媽

    自孩子有自己的意識和主見開始,如果父母經常失信於孩子,必然會讓孩子在缺乏安全感的同時,也對身邊的人不信任,用懷疑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父母在孩子面前也會失去威望,更為嚴重的是大部分的孩子會沿襲父母的做法,養成不守信用,缺乏責任感的人。

    父母有時候可能是出於善意的謊言,給了孩子一個本就不準備實現的諾言,也有的父母是因為其他事情真的把答應孩子的事情給忘記了,對於第一個情況是不提倡的,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導致父母沒有如約,作為父母,都應該給孩子耐心解釋其中緣由,而不是霸道沒有理由的將這件事翻篇,偶爾,父母也可以給孩子製造一些小驚喜,來調解因為失信造成孩子難過。

    所以,作為父母,在跟孩子做約定承諾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清楚,不能把孩子當成孩子,而應該是跟自己平等的朋友,不隨意許諾,一旦承諾必當實現。這也是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讓孩子效仿,父母永遠是孩子的模板。

  • 3 # 惜情惜緣惜福

    父母經常失信於孩子,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首先,父母經常失信於孩子會讓孩子覺得‘哦,原來說過的話可以不算數’從而讓孩子成為一個不信守承諾的人。而一個人的生活、工作、學習、交友都離不開‘誠信’二字,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那麼在社會上將無立足之地。所以我認為‘誠信’二字是一個人立足於世的根本。

    其次,父母經常失信於孩子會讓孩子成為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父母都可以出爾反爾對孩子來說,會讓孩子產生這樣一個錯覺:我想怎樣就怎樣毫無規則可言。一個人的生活工作乃至家庭都離不開規則,如果孩子不守規則那對他以後的人生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最後,人都說最好的教育莫過於言傳身教,父母的這種不守誠信的行為將會潛移默化著孩子。對他將來的人際關係會造成很大的障礙,因為與人相交最重的就是‘誠信’二字。舉個例子,據說季羨林有一次因為答應幫一個不認識的學生看守行李,可那學生遲遲沒來他一守就是一天。連一個名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

  • 4 # 情感心理室

    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聽話,常常會對孩子許諾,卻又常常失信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會對父母很失望,也很難再信任父母,在學習和生活中也會經常用謊言敷衍父母,導致親子關係淡漠疏遠,不信任父母的孩子也很難再相信別人,試想一下,連最親的人都難以信任,還有誰值得相信呢?

    父母在孩子面前請注意自己的言行,遵守對孩子的承諾,如果無法兌現承諾,也要跟孩子清楚說明,不要隨意搪塞敷衍。

  • 5 # 睿心媽媽

    父母經常失信於孩子,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第一,如果是對孩子的承諾,那會讓孩子對你失去信心。比如說有的家長明明承諾了孩子,如果這一週表現好,週末就帶他出去玩。結果到了週末的時候,由於他臨時有朋友約牌局,就取消了對孩子的承諾。這在家長的眼裡面,好像覺得對孩子的承諾無關緊要的,大人的事情才重要。其實家長想錯了,我們只要給孩子做出了承諾,我們也要把孩子當成大人一樣看待,就是其他有突發事件發生,我們也應該做到一碗水端平,按照先後順序來。以示對孩子的尊重。

    第二,如果是對孩子的要求失信,那孩子會把你的話當成耳邊風,你交待的事情他就可做可不做。反正做家長的經常性的是沒有兌現他的要求的。比如說,你要求孩子週末必須先做完了作業才能看電視,如果違規了,作業要加倍。但是孩子還沒有做完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啟電視了。而作為家長的你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兩句就完事了,這樣也以後還繼續犯這樣的錯,因為在他的心目當中已經失去威信了。

    第三,由於家長說話不算數,以後孩子也會說話不算數,這對孩子的品性的養成影響非常大。常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做誠信做人也是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是一個言而有信的人,孩子也會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我們的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做到誠信做人,這樣在孩子面前才有底氣,才有威信。

  • 6 # 依依雜記

    大概每個人在成長過程當中或多或少都會碰到“父母承諾了的事卻沒有做到的情況”,尤其是現階段父母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總會許下很美好的諾言,比如金錢、貴重物品或去哪遊玩……但有不少父母並沒有兌現承諾。

    這樣的行為重則讓孩子對這個世界失去失望,輕則也會讓孩子埋怨父母從而導致更加嚴重的溝通障礙。

    我雖然很少對孩子承諾什麼,但作為人母,有時也會輕視自己對孩子說過的話。就拿今年暑假吧,小孩臉部長痘痘,本來答應她放假帶她去看看,可剛好那些天事情比較多,於是就算小孩提起也沒多大注意,更沒有跟她解釋等,導致她跟我吵了一大架後竟然獨自一人提著包包要回老家,才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錯。

    失信於孩子就是父母一種很典型的不負責任行為,這種行為可能會導致兩種極端的結果,一種就是孩子變得對誰都不信任,對什麼事情都感到失望,第二種就是孩子變得很淡漠覺得沒有誰能夠幫助自己,只有自己變得強大了才能保護自己。這兩種結果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都很不健康。

    另外如果父母言行不一,那麼對父母教育孩子也會產生不良效果。如果我們承諾給孩子的事情(這件事情並沒有那麼難做)沒有做到,那麼我們也就失去了教育孩子必須要言行如一的資格,你自己都沒有做到,憑什麼要求孩子也要做到呢,要知道父母的一言一行對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很大的引導效果。

    也許,如果父母失信於孩子,孩子就在很大程度上覺得自己的父母不可信賴,從此可能就不會願意對父母說出心裡話,在課業或者其他方面也有可能出現敷衍父母的情況,導致孩子在不正確的道路上面走得原來越遠。

    而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父母對自己孩子要求很嚴格,而對自己的要求卻很輕鬆,隨隨便便給孩子一個很好的承諾,“比如考了100分就帶你去公園玩”這類的,但孩子辛辛苦苦做到之後,父母卻失信了。你說換作是你會好嗎?

    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諾言,不要覺得“小孩子不懂”而隨便就許諾,更不要在孩子質問自己為何不守信時候而大發雷霆,如果實在沒辦法兌現承諾,那麼就要在卓絕時間跟孩子道歉,告訴他們不能夠兌現承諾的原因,切身地明白自己的做法,而不要不理或者隨便找個理由搪塞過去。

    父母失信於孩子,往輕了說,孩子會不高興,往重了說,孩子會銘記一生,並且因此改變自己的人生信條。

    相信你肯定有這樣的記憶:一件小事,很小的事情,卻牢記不忘。而且對你有重大影響。

    所以,對孩子要多一些正能量才行。言行一致,不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一個家長對孩子們的美好表率。承諾似千金不是嗎?

  • 7 # T哥孃親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做什麼孩子也會跟著做什麼。你言而有信,他自然從不說話不算數,相反,你總是失信於他,或許,你將會收穫一個沒有誠信的孩子。

    父母總是失信於孩子,會傳遞孩子一個錯誤的訊號:原來說過的話可以不用當真,許下的承諾也可以不用實現。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這麼做是對的。

  • 8 # Ellen媽媽育兒說

    首先是不信任父母,發展到後來可能會整個世界失去信心,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可是父母總是說話不算數,說明父母非常不尊重孩子,對孩子很不重視,這也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會覺得父母並不愛他,沒有安全感,要不怎麼總不把孩子的話當回事,這也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人生,所以說父母要重視對孩子的承諾,要麼就不要承諾,承諾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 9 # 我家仨帥哥

    “偶爾失信”其實問題不是太大。

    我相信“偶爾的失信”一般也不是父母主觀意願的,肯定有特殊事情發生而不能遵守約定。

    這個時候,只要父母認真的給孩子解釋,孩子一般都能理解父母,並接受父母的解釋。

    但是“經常失信於孩子”,這種情況就不是太樂觀。

    很多人不把孩子當做一個“正常人”來看待,他們以孩子的年齡、身高為基礎,用打折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比如“經常性的失信”於孩子!

    其實壞處是顯而易見的:

    1、破壞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

    本來,父母是孩子最最最信任的人。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你說的每句話孩子都奉若神明,父母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但是你欺孩子年小,不尊重他,常常以玩笑方式逗他 ,而後把自己說過的話拋之腦後。

    當然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還不太懂。

    但是孩子會越來越大的,你對待孩子的方式卻已成型(除非有意識的去改變,否則很難一下子轉變過來)。

    你繼續逗弄、繼續敷衍、繼續信口開河、繼續拋之腦後。

    孩子從剛開始的追問到後來習慣,再到後來的對你所有言行的不信任。

    “狼來了”就是非常好的例子。

    父母的權威是怎麼失去的?

    就是在這一次次的言而無信中失去的。

    2、破壞孩子對“人”的基本信任。

    如果父母都是不值得信任的人,那麼,請問還有誰值得信任呢?

    誰是可以相信的呢?

    老師?同學?朋友?

    相信我,他們或許有人非常遵守諾言,但是對於咱們的孩子絕對沒有父母來得更認真。

    3、破壞孩子對社會的信任。

    這個社會當然有很多黑暗面,但是也確實在不斷的進步,有很多值得學習,值得肯定,值得讚美的人和事。

    簡言之,這總體上是一個不斷進步不斷變好的社會,我對這個社會報以最基本的信任感。

    但是一個連最親的父母都不信任的孩子,對這個社會會有什麼樣的觀感呢?

    對一個事物認知態度,直接決定孩子的處事方式。

    正面的,積極的?還是負面的、消極的?

    這會影響一個人最基本的幸福感呢!

    4、你還認為“父母經常失信於孩子”不重要嗎?

    如果意識到重要,請從現在開始,對孩子“遵守諾言”,“說到做到”!

    要麼不說,說了就要做!

  • 10 # 媽媽問道

    我想反過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有些道理正著講,效果不震撼。

    父母經常失信於孩子,可能會對自己造成哪些影響。

    1、孩子會和你對抗,把你的話當耳旁風,成績就沒好過,老師似乎總是針對你,在同事面前也顏面無光。

    2、孩子會在外邊打架鬧事,被其他家長領著打破頭的同學,上門找你討醫藥費。有時,你需要花些錢,去派出所撈人。

    3、等他們長大了,你不會看見他,卻時常有人帶著大金鍊子拍門告訴你,你的孩子欠了多少債,需要還錢。

    4、等你老了,他不會養你,甚至不會看你。你的生活潦倒,錢都花在抽菸喝酒賭博上。寒冷的冬天裡,你可能醉倒在路邊,等著人發現你僵硬的屍體。

    以上的事情未必會發生,但是看看新聞,看看身邊的人,不難發現這類問題也絕非危言聳聽。失信於孩子,或輕或重,程度不同,事情不同,結果也不同,上面差不多是最糟的狀況了吧!

    我們總是警告孩子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我們也總是埋怨孩子不聽話。今天在此也警告一下家長朋友,不要失信於孩子,有多少人會聽呢?

    答題不易,且贊且珍惜。

  • 11 # 兜媽有話說

    首先,不利於孩子對父母建立信任感。

    第二,會影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權威性。

    第三,會造成孩子與父母關係的疏離。

    最後,不利於和諧健康的親子關係的建立。

  • 12 # 願你成為你自己

    父母經常失信於孩子,那麼恭喜你,你將會收穫一個言而無信,而且不會信任父母的孩子。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言傳身教,孩子就是父母的複製版,父母經常失信於孩子,這簡直是災難,還不如直接拒絕孩子或者從不提要求還好些。如果希望孩子有上進心,有責任心,誠實守信,那麼,就從自己做起吧。請尊重那個小小的自己。

  • 13 # 壹父母

    我有一個朋友,37歲了,是個堅定的不婚主義者,不是不喜歡女生,也不是不憧憬,而是害怕婚姻,害怕生孩子。30歲那年他得了抑鬱症,從中走出來之後,一直致力於尋找自己心理狀態的最終原因。

    有一次,他跟我說,你知道嗎?從我有意識以來,我沒有從我的家庭裡獲得過足夠的安全感。我爸媽答應我的事情,轉頭就變卦,他們之間也是,所以總是吵架,我總是想,你們離婚吧,這樣過有什麼意思,但他們不,還是將就著,我13歲的時候,就下定決心不結婚不生孩子,因為我不想過這樣的生活,但我也不知道怎樣才能不過這樣的生活。

    如果孩子在童年時期對爸爸媽媽的信任,很可能他長大成人,進入社會後,也很難相信其他人,當他把自己包裹在厚厚的套子裡的時候,你可以想想象他的人際交往,他在社會中的生存能力會是一種什麼狀態。我這個朋友自己尚有探索和療愈的需求,但對於更多的人,很可能一輩子深陷自閉和社交恐懼的心理狀態中。

    所以對家長來說,如果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輕易許諾給孩子,一旦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如果萬一沒有做到,要向孩子鄭重道歉,解釋原因,而不是輕描淡寫或者根本就當自己說過的話是空中飄過的一股煙塵。

    尊重自己給孩子的承諾,不僅是尊重孩子,也是尊重自己,不僅給孩子做出說到做到的示範,更重要的是建立孩子的安全和信任,就如同上述所言,這是構建他們成年後在社交中與他人建立信任感的根基。

  • 14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重要榜樣。孩子會依照大人的樣子進行模仿,如果大人經常說話不算話,或者答應孩子的事情卻不去做,時間長了,就會出現“狼來了”的童話故事重演。

    父母總是失信於孩子,讓孩子感到即使自己非常努力地達到父母的要求,依然不能夠取得父母的信任或達到共識的目標,孩子就會感到無比失望。面對父母一次次的失信,再也不會那麼輕易地許願和相信父母說的話、做的事情。久而久之,自己也會耳濡目染變成一個不講信用,甚至經常失信於他人的人。

  • 15 # 勇赫大叔

    失信於孩子是一件是非常嚴重的事情,經常失信會對孩子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1、自卑感。很多人認為孩子受騙會記恨家長,其實不是的。孩子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方式與成人尚存區別。因此當他遇到欺騙的第一反應,多是自卑與難過,他會覺得是自己不好,甚至覺得是父母不喜歡自己。

    2、不安全感。這個是比較要命的,會影響性格形成。本來他對於父母是充滿信任與依賴的,父母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這個世界。然而,因為我們失信,讓他對世界充滿了懷疑,不再具有控制感與自信心,從而產生不安全感。

    3、親子關係遭受重創。親子關係一旦出現裂痕,則很難修復,從而他也不再相信人際關係,對社會產生牴觸情緒,不願意與他人交往。

    因此,儘量不要失信於孩子。我相信大部分家長都不想失於孩子,可能就是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兌現承諾,面對當今壓力山大的工作,勇赫表示理解。因此我我希望給大家一些建議。其一,減少承諾。承諾並不是常態溝通語言,因此儘量減少使用。其二,向孩子講明白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讓孩子有充足的思想準備,同時也表現出了對於孩子的尊重和關心。其三,當我們失信於孩子,一定要坦誠道歉,並說明白失信的原因,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誠意,贏得孩子的原諒。(via親子教育專家劉勇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公公婆婆,小姑子一家生活在一起四年是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