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世界某個角落

    這是相機寬容度的問題。

    拍日落日出,如果是風光,一般對焦都是無限遠的,測光也是測明亮的太陽,因為光差,所以其他物體會變得比較黑暗。如果測光是前景或人物,那背景會過曝,很不好看,也失去了黃金時段拍照的意義。

    所以,如果想讓前景也明亮,可以採用hdr模式,或者拍多幾張不同曝光補償的,然後合成。如果想追求真實,那就直接接受相機寬容度的限制,把照片拍成剪影或者低調的風格

  • 2 # 追尋佳影

    拍攝日落日出的風光,大多是根據你想重點表達什麼,而相應地選擇這個對焦點,以確保重點的清晰度,一般用AV擋,光圈視需要自已選擇,至於曝光則以主體及重點為準,根據試拍樣片曝光的情況,酌情透過曝光補償的修改,直至取景屏顯示的樣片大致符合要求為止。

  • 3 # 奇香巴巴

    我一般都是用的手機拍的,因為帶手機比帶相機更方便,所以拍攝也就變得簡單有趣,也成為一種走到哪拍到哪的習慣,哪怕是上下班途中都可隨機拍。要拍好照片當然要講究方式方法很重要,而我拍的照片大都是巧遇,下面一組照片是我近期上下班途中隨拍的日出和日落時的沿途風光照,僅供大家參考。首先,我用的是手機HDR自動曝光模式。2.只是拍攝的角度不同(採用側拍,平拍,府拍和仰拍)。3.還有就是抓時間搶拍,早(曰出)和下午的(日落)陽光變化很快的,得趕緊抓住機遇拍攝。

  • 4 # 懷忠王

    要對準天空測光,拍出日落日出的氣氛來,在保證天空不過曝的情況下,用手動曝光模式適當的加大一點曝光讓地面也有一些細節,如果讓地面上的人或物做成剪影就另當別論了!

  • 5 # 安順影像

    日出日落屬於弱光環境,而光線的角度又低,逆光部分很容易出現死黑一片。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根據自己所拍攝的意圖來確定焦點和曝光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拍剪影。這種方式是最好拍的,在此種情況下,曝光對太陽上方或下方一部分用點測光,焦點對準剪影部分就可以了。

    第二、風光攝影。拍日出日落時不希望前景漆黑一片,也不希望天空過曝。這時候如果帶有三角架,那就用包圍曝光,拍三張,亮部、中間調、暗部各拍一張後期合成。如果不帶三角架,有漸變濾鏡,也可以用漸變濾鏡。這兩樣都沒,那就把照片格式設定成RAW格式,用評價測光對天空暗部測光,此時可以得到一張不過曝也不欠曝的照片,細節基本有保留,再通過後期調整,因為RAW格式寬容度很高。

    第三、如果前景逆光部分面積不是很大,可以用閃光燈補光。這種情況在人像攝影中基常用到。許多攝影師喜歡在日出日落時拍攝人像,確保天空不過曝的情況下,人物用燈來補光,往往得到氛圍不錯的照片。

    第四、日出日落拍攝最好用手動檔,千萬別用P檔。P檔拍攝要麼天空過曝要麼逆光部分死黑一片。

    總之,拍攝日出日落時要根據不同拍攝要求確定測光和對焦點,必要的時候還要配備三角架、閃光燈和漸變鏡。

  • 6 # 雷哥是攝影師

    日出日落最重要的是前景,朝霞,晚霞能加分,但是沒有好的前景,照片便沒了亮點。

    攝影的都知道日出日落前後一小時是黃金拍攝時間,但是大部分人為什麼拍出來的要麼是太陽,要麼是雲彩,沒有了主體,個人感覺為了個人記錄沒問題,說是風光攝影就差了點。

    風光攝影中,日出日落如果拍攝水面,想實現比較好的效果,建議用ND減光鏡,配合慢門拍攝。這個目前我還沒有購買,所以這裡只能說一下。

    剪影拍攝

    對焦點放在暗處

    引數

    焦距30左右 光圈F8 EV-1 快門1/1250 iso100

    日落後的藍調時刻

    要有穩定的三腳架,最好在高處拍攝,透過長曝光可以拍攝出不錯的車流,地面的暖色調和天空冷熱出現對比,也可以後期調黑金色,都是很不錯的,看個人喜好。

    焦距18mm 光圈F8 快門20s iso 100

  • 7 # 南方之南

    以前回答過類似問題,還不止一次,但看到有些老師的回答感覺有些異議,覺得有些誤導別人,所以再次作答。

    拍日出日落,最大難點就是光比問題,天空太亮跟前景太暗,如何平衡這個問題才是拍好日出或日落的關鍵。

    正好前天有去拍日落,我們一步步看過來:

    上圖未做任何處理的原圖(RAW截圖)。先說測光與對焦:測光,太陽是最亮的地方,不能對著太陽直接測光,要選次亮處測光,如上圖中的1處,即使這樣,太陽的層次也基本很少。測光即不能是最亮,這樣其它地方太暗,更不能最暗,這樣亮處層次盡失。然後對焦,如果對著海平線處對焦,也可以,但有可能前景會出了景深,為了照顧到前景,最好在2處或3處,讓前景的物體儘量在景深範圍內,特別是要拍剪影的時候,拍剪影,只有在景深範圍內,邊緣才會更清晰。

    接下來的後期工作,基本就是壓暗亮部、提亮暗部,讓光比更趨平衡。

    如果是剪影效果,可能還需要繼續壓暗暗部。

    拍日出日落,測光點是關鍵,選擇一個次亮部,這樣亮部不會失去層次,暗部後期調整。至於對焦點,如果不是剪影,前景可以出景深,如果是剪影效果,最好以剪影處為對焦點。

    日出日落,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後期處理。原來還有更為原始的拍攝方法,比如搖卡,還有使用漸變鏡等。

  • 8 # 小城老茂

    一片漆黑的時候能拍到日出日落?等太陽剛剛冒出來時,對著太陽邊沿反差大的地方測光對焦應該可以吧?應該根據試拍情況適當增減曝光補償。

  • 9 # 一般般369

    我這些都是拍的日落。

    等太陽快落山時光就沒那麼強了、收一下光圈、加濾鏡或HDR。我習慣M模式,喜歡用點測光。測光點的選擇我說不好,憑經驗就是。

  • 10 # 攝友

    日出和日落都是大光比,高反差,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降低反差,縮小光比,然是等待陽柔和一些了開拍成功機率會高很多。

  • 11 # 色影無忌63

    日出日落拍攝時相機設為M模式,測光對最亮點進行測光。在太陽未完全在水平線下時,天空一般泛紅,為了獲得比較好的效果,在照片直出的效果上可選擇鮮豔,並提高色飽和度,在白平衡設定上選擇手動,色溫直接設為10000,這樣能讓照片色彩非常火紅鮮豔。

  • 12 # 小申咋

    光圈優先,點測光在太陽直徑兩倍遠的位置處。RAW可忽視,jpg直出的話建議使用日光或者陰影的白平衡模式。焦點放在焦平面1/3處或者地平面處即可。

    如果使用RAW檔案記錄,建議找到18%中性灰後,在LR或者ACR裡單獨調整高光或者陰影部分的色溫(如果高光正常後,單獨調整陰影裡的色溫,或反之)。

    先調整體,再調區域性。先調整橫平豎直,裁切後再參考直方圖。

    1°黑雖然在直方圖上沒有顯示左側上牆,但是照片匯出後自然看不到細節,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決定。需要表達細節時無需有0°的黑,不需要表達細節時,左側上牆該上則上。

  • 13 # 老石27636

    拍日落最大的難度就是解決光比,亮點不暴暗處能看是關鍵,當然核心還是拍好太陽和雲,前景拍不清就拍剪影也是一種美。我拍用M檔測光用平均測光,拍一張看看,然後調整一下直到滿意。高手可能現場就能知道引數,而我就是實際測試,反正數碼相機不用膠捲。

  • 14 # 成功登入

    有個很簡單的方法,提前調好相機螢幕的亮度肉眼看與照片效果一至,用電腦最好用專業螢幕調,拍攝時看螢幕調就行(色彩),要對好焦喔,必要時上漸灰鏡,用手機自動模式拍就調暗一些再拍,專業模式調色溫;一句話總結:相機、手機看螢幕調就行。[大笑][大笑][大笑]

  • 15 # 周銘818

    前天傍晚拍的,感嘆於華為mate30演算法的強大,根本不需要手動設定,效果驚人!船體的金屬反光添彩了,彌補了高光比的遺憾。要麼就乾脆用剪影突出高光比,更有味道。

  • 16 # 夏雪視覺

    拍日出日落前面一片漆黑,這是因為拍攝日出日落時,都是逆光,前面的景物背對太陽,形成很大的明暗反差,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光比”過大。那麼,焦點應該對哪裡?用什麼模式曝光?相機該怎麼操作才能讓天空不過曝?針對這些問題,談談個人體會,供參考。

    1、焦點應該對哪裡?

    焦點應該對哪裡,關鍵看你需要表現什麼,因為焦點區域的清晰度最高,最有利於景物形態特徵的表現。如果天空雲霞很美,焦點可以對著天空,儘量表現好日出日落時的絢麗景觀;如果地面景物很漂亮,焦點也可以對在地面景物上,這樣讓日出日落作為背景來裝飾畫面,在拍攝剪影時是經常採用的方法。

    攝影/夏雪

    2、用什麼曝光模式?

    建議採用光圈優先模式,這樣可以由拍攝者自己控制光圈大小,進而控制景深。日出日落屬於風光攝影,宜採用f8.0-16.0之類的中小光圈,不管焦點對在哪裡,都能保證有較大的景深,獲得從近處到遠處的景物都比較清晰的照片,既不會使天空雲霞過於虛化,也不會讓地面景物面目全非。

    攝影/夏雪

    3、相機該怎麼操作才能讓天空不過曝?

    實際上前面兩個問題都是次要的,這個問題才是關鍵。拍攝日出日落最難把握的就是曝光,簡單地說就是如何縮小光比,均衡明暗反差,使天空不過曝,而地面景物又不會一片漆黑。相機的操作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運用好曝光補償,例如以天空中等亮度區域平均測光,增加曝光補償0.5-1.0EV,這樣雖然天空略過曝,但可以有足夠的色彩層次表現,而地面景物又不至於欠曝過多而成一片死黑。

    二是運用好相機的HDR功能,即高動態範圍成像功能,進入相機開啟這個功能後,相機會拍攝多張照片而自動合成一張明暗反差都適中的照片,這樣天空也不會過曝。開啟HDR功能時應使用三腳架固定相機拍攝。

    三是使用漸變鏡,縮小天空與地面景物的明暗反差,使天空和地面景物都有很好的表現。

    四是直接以天空平均測光,不增加曝光補償,或以地面景物點測光,讓天空曝光準確,地面景物成剪影效果。

    五是設定相機影象儲存為RAW格式,完整保留照片的原始資訊,這樣在後期可以有更大空間透過壓暗天空、提亮地面景物的辦法來確保天空不過曝,而地面景物又有豐富的層次細節。

    攝影/夏雪

  • 17 # 夜雨如川

    開啟手機相機的專業模式(ISO160,快門速度1/33s,白平衡自動),對焦避開落日,以免過曝,巧妙移動手機可以拍出炫光效果。

    本組照片拍自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但有不同的效果。

  • 18 # 戰鬥裡成長

    用手動模式。這是必須的。我在礦山井下拍攝,無光源情況下。用一支手電筒對焦,用礦燈做光源。拍出來的片子很不錯。

  • 19 # 駝鈴2905952599759

    用手機拍日出日落,現在已經很容易了。最大難點就是光比問題,天空太亮跟前景太暗,如何平衡這個問題才是拍好日出或日落的關鍵。所以拍攝的時候,點選螢幕對焦和對光,只要不對著太陽點選(可以在她的邊緣或者前方點選),通常都有比較好的效果。而且手機螢幕是“所見即所得”,很容易掌握。

  • 20 # 浪跡上海zyd

    日出日落,前面漆黑一片。

    這是因為亮處與暗處光線強度比值太大,而相機感光元件寬容度不夠造成的。

    解決的方法

    拍攝時加漸變灰鏡平衡光比

    如果沒有漸變灰鏡,經驗豐富的會透過搖黑卡的手段來平衡。

    後期用PS軟體加漸變鏡手段解決。

    有HDR功能的相機啟用HDR。

    包圍曝光,後期疊加。

    日出日落是風光片,原則上要求是大景深。就是從近處到無窮遠都應該清晰。

    想要實現大景深,最佳對焦點應該是利用超焦距對焦法。我一直建議身邊的朋友們學會使用景深計算器。

    不同焦距的鏡頭,不同的光圈,超焦距對焦點不一樣。網上有景深計算器軟體可下載。用過幾次對自己常用的鏡頭超焦距對焦距離(對焦點)也就能記住了。

    另外,對焦點的選擇也可以粗略地對焦在畫面縱深向離自己越三分之一處,也算過得去了。

    日出日落這樣的風景,要畫面有縱深感,因此,拍攝時應該至少有前景和遠景,遠景就是太陽和雲等。

    如果恰好有前景比如遊人,輪船,礁石等,對焦點選擇在前景處即可。

    曝光模式一般選擇M檔或AV檔,目的是能夠主動性地選擇光圈值,控制景深。光圈值易小不易大。一般選擇在8-16之間。絕大多數鏡頭的最佳光圈在8左右,使用最佳光圈成像畫質最好。

    測光模式無論是點測光或中央重點測光均可。如果用長焦鏡頭拍攝的話,可以用長焦端拉到最遠端,在太陽周邊次亮處測光,鎖定引數,畫面曝光會相對準確,也利於後期調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時期,為什麼司馬懿聽說諸葛亮吃飯吃三四升,就斷定他命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