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馬紮上聽歷史

    確實,漢朝和唐朝的和親比較多,漢代有昭君出塞,唐代有文成公主入藏。然而有意思的事,兩宋和明代都沒有和親出現。按說,宋朝北部面臨著嚴重的邊患,為什麼不和親呢?主要還是宋朝不願意嫁。

    具體原因,我覺得主要有三點原因,坐好小馬紮,聽我一一道來。

    一、宋朝:我們不止有女人 我們更有錢

    眾所周知,宋朝是一個有錢的時代,商品經濟極度繁榮,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海外貿易發達。雖然我們一直在說,宋朝積貧積弱,但應付北方少數民族的幾十萬兩銀子,我們還是拿的出來的。

    其實,並不是沒有人提出和親的請求。比如說遼興宗就曾派人南下宋朝,商量和親的事。當時的官員,富弼說啊:

    “結婚易生嫌隙,本朝公主出降,齎送不過十萬緡,豈若歲幣無窮之利哉?”

    那意思是你們遼國人是不是傻,要啥女人啊,公主出嫁不過才給你十萬多塊錢,哪如歲幣划算啊,要錢吧,我們給錢,不給女人。

    這一方面是託詞,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宋朝的普遍想法,有錢就不給女人!

    二、宋朝理學盛行 和親不被接受

    宋代是理學的發端時期,大家講究的是啥?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你皇帝想和親門都沒有,更可怕的是兩宋的官員士大夫全都持有這種觀點。

    有個當官的叫賈昌朝,他就直言:“和親辱國”,還有那位大名鼎鼎的朱熹朱老師,人家就公開說了,中國結婚夷狄那就是“自取羞辱”,丟人,丟臉!

    其實啊,作為宋朝的皇帝可能也是這麼想的,因為他們受到的教育,也基本上是這種狹義儒家文化,“華夷之防”可能已經在腦子中形成了一根弦,很自然地認為和親違背倫理道德。所以,議和的時候,寧可多給錢,也不願把女人送到少數民族那裡。——咱當皇帝的不能帶頭違背倫理,丟人吶。

    三、與鄰邦“約為兄弟之國”,不好做人家岳父啊

    宋遼之間簽訂澶淵之盟,約為兄弟之國。估計宋朝都會想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哥,咱倆是兄弟啊,你不能當我岳父(女婿)啊。確實如此,尤其是宋朝被遼國打得很慘,遼國自然是不會給你當女婿的,何況遼國皇帝在盟約後輩分還要比宋朝皇帝高,宋真宗尊蕭太后為母。

    南宋和金就更好說了,你南宋可是向金稱臣的,還和啥親啊,都稱臣了,難不成金國要向自己的臣屬南宋叫一聲岳父?亂了輩分了,大哥!

    當然了,調侃歸調侃,我覺得大致就是這幾個原因,可能理學盛行是最最主要的因素。不過這樣也好,免去了多少無辜女性的異鄉之苦啊,這也是宋朝可愛的地方。

  • 2 # 微史春秋

    北宋對遼,南宋對金,在雙方談判的過程都涉及和親問題,宋朝君臣也都曾有過和親有否的爭論。

    苟利社稷,朕豈愛一女耶。

    這是宋仁宗的話,面對可能存在的和親問題,為了國家利益,宋仁宗寧願犧牲女兒。

    但是大臣們不同意。

    為何?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兩宋時期,封建理學興起,和親與倫理道德相悖,華夷偏見更加嚴重

    隨著理學的興起,宋代士大夫把和親與倫理道德相對立,認為和親辱國,是自取其辱,有失體面。

    而且理學的發展,使得這時候的華夷之辨比以往更加厲害,中原漢族認為自己是正統,出現了強烈的民族自尊和民族偏見。

    與夷狄結婚,那是自甘下賤,自取其辱,對漢族人格國格都是羞辱。

    而且以漢唐公主和親為鑑,少數民族存在收繼婚制,意味著宋朝公主可能要嫁給下一任異族皇帝,這完全是有悖倫理道德的。

    “重華夏輕夷狄”在當時尤為突出,在強烈的民族意識下,又上升到國格高度,官員們都強烈反對和親。

    而在南宋,金朝和南宋又有亡國大恨,又多了一份和親事仇的反對。

    而且他們也總結歷史教訓,認為漢唐的和親沒有起到作用,匈奴、突厥、吐蕃在和親之後人就是大患。

    二、經濟實力雄厚,錢可以替代和親

    宋仁宗時,有個事件叫重熙增幣(也稱慶曆增幣)。

    當時兩國談判,遼興宗先是索要關南之地,被宋使富弼拒絕。然後遼興宗又提出和親結婚

    退而六符謂弼曰:“皇帝意甚感悟,然金帛必不欲取,惟結婚可議爾。”

    富弼認為遼興宗此舉不過是想要錢,那就用錢來說話吧。

    弼揣北欲婚,意在多得金帛,因曰:“南朝嫁公主故事,資送不過十萬緡爾。”由是北結婚之意緩。

    最終雙方達成和議,在澶淵之盟歲幣基礎上再北宋向遼增納絹十萬匹,銀十萬兩的和議。

    自從澶淵之盟後,宋人就對歲幣一事持正面看法,用金帛換和平很好,以後用金帛對待邊境談判是宋人最常見的手段。

    就拿富弼那句“南朝嫁公主故事,資送不過十萬緡爾。”金帛十萬那都是小錢。

    因為大宋真的很有錢,經濟高度發達,付出的歲幣很容易就能以其他的收益賺回來。

    而對於遼金等政權來說,錢可比公主實惠多了。

    三、宋代“守內虛外”國策的影響

    自宋太宗後,宋代就將重點放在內部統治,對外部喪失了進取心。

    一切工作的著力點都在對內統治,如將公主嫁給某大臣,某武將,來籠絡他們。

    公主是用在這樣的地方的。

    而對外,宋代是消極的,主要是安於現狀,這也符合宋代遵守祖宗之法的一貫要求。

    如果外部有事,想到的就是和談,就是歲幣。

  • 3 # 無心念昔

    唐朝和親失敗歷史在哪裡擺著呢!嫁到契丹和奚部落的兩位公主不到一年就被人家砍了祭旗造反。文成公主嫁到西藏結果呢,吐蕃後面照樣攻破長安。

  • 4 # 風生水起四月天

    以前的外族沒開化,還糊弄,本身也沒有控制中原的能力,所有給點好處就撤了,還樂呵的當成榮譽。

    到了後面,慢慢學習先進知識也經驗,已經具備逐鹿中原的能力了,糊弄不了了,你看靖康之變,一次擄走幾千女子,什麼皇后、公主、郡主、宮女,不計其數,別你送那麼一兩個和親不強多了。

  • 5 # 獨行俠1979

    漢唐都城居於關中之地,四方險固,京畿穩定,有與北方威脅對峙的資本。

    宋朝都城居於平原,四戰之地,無險可守。對外攻不能取,守無堅城,戰略被動,強敵壓境即京畿動搖,國家板蕩,對北方敵人而言毫無資本可言。

  • 6 # 呵呵1221751580

    當兩個國家整體實力差不多的時候和親可以緩和矛盾,因為打也是兩敗俱傷,當中原王朝強大的時候和親可以籠絡周邊國家讓他們更加老實,但是當中原王朝實力不行的時候和親就是送人頭呀,國家發動戰爭考慮的是整體利益重來不會因為一兩個公主什麼的停止戰爭,遼國金國實力強大了想要什麼直接搶或者敲詐就可以還用得著給宋朝皇帝當女婿?

  • 7 # 元二使安西

    肯定是宋朝不願意和親,而不是遼金不願意娶。

    在《宋史》當中,有多次記載,都提到遼、西夏向宋朝提出和親,均被宋帝拒絕。

    真宗拒親

    比如宋真宗時期,宰相李沆就與當是的另一位重臣王旦商量契丹和親的事情,王旦問怎麼辦,李沆說:“善則善矣,然邊患既息,恐人主漸生侈心耳。”旦未以為然。

    李沆和王旦的商量結果如何,史書中沒有給出結論,但我們都知道,宋真宗時期雖然簽訂了《澶淵之盟》,但並沒有和親。

    仁宗拒親

    而宋仁宗時期,同樣也有和親事件,也是遼國主動提出的要求。

    這次和親事件的背景,是因為宋、夏發生領土爭端,大戰一觸即發,遼興宗耶律宗真趁機聚兵幽涿、聲言入寇,簡單說就是以興兵助夏為由,武力威脅。

    為何遼國要幫助西夏?

    原因也簡單,因為遼、夏有姻親關係,李元昊娶了遼國興平公主,而且在李元昊之後,西夏王也曾多次娶遼國公主,算得上世代聯姻。

    不過,遼國幫西夏不假,但也留下個商量餘地,向宋國提出3個要求,答應了就可以不摻合。

    遼國的3個要求:割地、和親、增銀絹

    對於前兩個要求,宋仁宗斷然拒絕,只答應了每年增加10萬匹絹、10萬兩白銀的要求。

    從這次事件可以看出,宋朝拒絕和親,那是打骨子裡的不想嫁女兒,而非國力太弱、對方不要宋帝的女兒。

    除了遼國,西夏同樣求娶宋國公主,這次求親的是李諒祚,也就是李元昊的兒子。

    但宋仁宗還是拒絕了,理由是“昔嘗賜姓”

    這是什麼意思?

    原來,李家曾經接受宋太宗賜姓趙,李元昊的伯父還改名叫趙保忠。

    按照古代漢族的規矩,同姓不婚,所以仁宗以此拒絕和親。

    當然,這個理由其實是很牽強的,畢竟這李家姓趙是假的,現在都是兩國人了,哪裡有什麼不同姓不婚?

    其實,宋仁宗就是不想嫁女兒給他。

    高宗拒親

    如果說北宋時期,因為國力還算強盛,這種情況下拒絕和親,是因為宋帝們有些底氣,但南宋時期,宋高宗同樣拒絕和親。

    宋高宗紹興四年,金國向南宋提出和親,大臣沈與求等人認為,金人只是以和親試探,不足信,因此不能答應。

    最終,高宗採納了這一建議,回絕了金人。

    宋帝為何拒絕和親?

    如果往正面積極的說,那是因為宋代的皇帝疼愛皇室公主,不願意讓女兒、姐妹們受委屈,但往深了說,其實是因為宋人深深鄙視蠻夷,對遼、西夏、金都是看不起的,認為他們是沒有文化的野蠻人。

    這種觀念,深入到宋國朝野上下,無論達官貴族,還是販夫走卒,都深以大國自居,而看不起那些缺少文明的野蠻人。

    當然,宋朝拒絕和親,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弱國無外交,和親只是一種外交方式,如果國家之間國力不匹配,和親非但不能起到關鍵時刻緩衝矛盾的作用,反而還會令那些公主慘遭殺害。

    如果有利益,即使沒有姻親關係,兩國照樣能夠和平相處,比如宋朝和遼國就因為澶淵之盟,買到了幾十年和平。

    而同樣是因為利益,即使有姻親關係,也照樣會輕易撕破臉,比如嫁給李元昊的遼國興平公主,不就早夭,據說正是李元昊所殺。

    由此可見,和親的形式意義遠大於實質作用,擅長經商理財的宋代皇帝們,並不屑於做這種賠本買賣。

    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何必要動用尊貴的皇室血親?

  • 8 # 世界人文通史

    宋朝的公主金枝玉葉、國色天香,遼國和金國怎麼會不願意娶呢?是宋朝皇帝不肯嫁公主。縱觀宋朝300多年的歷史,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都沒有與周邊少數民族和過一次親。

    文治昌盛、武功不振的宋朝不喜歡和親,而強漢與盛唐卻熱衷於“和親嫁公主”,難道真是這樣嗎?其實,漢唐也都是嫁的“假公主”,皇帝是捨不得把自己的寶貝親女兒嫁給少數民族首領的。

    漢唐的和親都是嫁的“嫁公主”,而宋朝甚至連“假公主”都不願意嫁

    漢高祖劉邦把“宗室之女”嫁給匈奴的冒頓單于,漢元帝把宮女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

    唐太宗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干布,還曾答應要嫁一位公主給東突厥的頡利可汗,後來順手滅了東突厥……

    其實,漢唐的和親都是嫁“假公主”,從未有嫁過皇帝的親生女兒,而且也是對外的緩兵之計。

    宋朝時期,國力並不比漢唐強大,卻始終沒有嫁過一位“公主”出去。除了北宋滅亡時的靖康之難是例外,北宋的妃嬪、公主全部落入金國人手中,“十人九娼,名節既喪”,就連宋高宗趙構的母親韋賢妃與妻子邢氏也未能避免受辱。

    不過,靖康之難中的女眷是金國人俘虜的戰利品,不能算是宋與金的和親,所以這些女眷的下場也比較慘的。宋朝始終沒有和遼、金、西夏和親,無外乎有兩個原因。

    第一、宋朝深受儒家思想影響,認為和親非常屈辱。宋朝的皇帝(官家)既不嫁真公主,也不嫁假公主,寧可多送些財貨,也不嫁公主。

    宋(北宋)、遼兩國在澶淵之盟時結為兄弟之國,宋朝皇帝與遼國皇帝的地位平等。遼國的第7位皇帝遼興宗耶律宗真曾向宋朝索要關南十縣的地盤,宋朝不給,於是遼興宗又索要一位宋朝公主,宋朝還是不給。宋朝表示錢幣可以多給,但公主不能嫁,土地也不能割。

    宋(北宋)與西夏是臣子的關係,西夏過去是宋朝所冊封的臣,後來因為李元昊稱帝而關係破裂。但宋朝上下始終把西夏王朝看成是亂臣賊子而不是敵國關係,更不可能嫁公主給西夏皇帝。

    第二、宋朝與金國是死敵關係,以靖康之難為起點。北宋末年的公主妃嬪大多遭到金國的羞辱,所以南宋對此一直羞於啟齒,更不樂意嫁公主。

    宋(南宋)與金國有亡國之仇,雖然多次向金國割地求和,但也曾多次北伐(紹興北伐、隆興北伐、開禧北伐、聯蒙滅金),更羞於嫁公主給金國。

    靖康之難中,北宋末年的公主妃嬪受盡了金國人的玷汙,後來南宋計程車大夫們對此一直有閒話,所以趙家皇帝也不可能嫁公主給金國,一來要忍受閒言碎語,二來也無法面對靖康之難。

    可是,由於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偏安於江左,打不過金國就割地賠款,所以又先後賠了許多錢給金國,簽訂了《天眷和議》、《紹興和議》、《隆興和議》、《嘉定和議》等。

  • 9 # 惰性元素2019

    宋朝和親也沒用啊,直接被拉去當侍妾還有戰利品了,甚至拉去陪葬。臣屬國是下級關係,是要上供的,用和親這兩個字怕是不太合適。尤其南宋,根本代表不了中國,被金稱為南人,別跟漢唐比,不配。

  • 10 # 永恆的記憶143

    因為兩宋更願意給錢,遼,西夏,金三國,更願意要錢,至於公主不和親,人家大金更願意要搶來的,北宋末年被搶去的皇妃,公主不計其數,

  • 11 # 辛沙

    從漢朝婁敬提出和親政策起,和親政策就一直是中原政權安撫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重要手段。到清朝執行得最徹底,所有的皇族公主都要嫁給蒙古王公,所以有清一朝,蒙古人鮮有造反的。不知列位看官注意到沒有,實行和親政策的是漢唐元清等朝,都是中原政權強盛的朝代。拒絕實行和親政策的是宋朝和明朝,是中原政權領土面積小且實力較弱的朝代,這應該是自卑心理在作怪。

    這讓我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囯人對女孩子嫁外國人,嫁港臺人很敏感,今天,你愛嫁誰就嫁誰,沒多少人感到不舒服啦。

  • 12 # 李唐521

    和親是實力強大的國家對實力相對弱小國家的一種安撫政策 ,例如大漢、大唐就採用和親政策,但並不說明大漢、大唐實力不如他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匈奴可以消滅西漢,突厥可以消滅大唐的話,他們也根本不會接受什麼和親,他們恨不得要你半壁江山,所以當時的情況就是,那些野蠻人打不過大漢、大唐,但卻會在邊境不停的給你製造麻煩,這種騷擾很煩人,但有時還確實拿他們沒辦法,所以和親、籤屬協議約束他們,而宋朝又是另一種情況,遼金的軍事實力和大宋不相上下,甚至超過大宋,和親根本滿足不了他們的野心,所以宋朝不得不南遷,讓出半壁河山

  • 13 # 右先生190586056

    其實呢,很簡單,強大的國家透過和親來安撫周邊國家,實力相當的兩個國家用和親來結盟,就像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和秦國盟親一樣。但是到了那些非常弱的國家,他們想和人家和親都不行了,為什麼呢?因為人家想要你的地,和親已經不能滿足對方了,只有割地賠款來求和了。

    但是這個東西也沒那麼簡單,一個朝代的倫理道德的觀念也對和親這個事影響重大,有些國家會把和親當做民族的恥辱,寧願魚死網破也不願意和親的情況也還是有的。

  • 14 # 康拉圖

    大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禮數最成熟的,纏足就是打那興起的,女人應該不僅僅是生兒育女的工具,和男人的玩物,作為人格尊嚴,還是王朝意識形態禮教閨訓的主要內容,堪比國格,和親這種有礙臉皮的勾當,下恥難為。

  • 15 # 仁者厚德載物

    漢朝與唐朝的國土與武力遠遠比宋朝強大,為什麼強大的漢唐與外族和親,而弱小的宋朝卻不與遼、夏、金、元等外族政權和親呢?

    首先,和親也是一種居高臨下的自信表現,而宋朝軍事上處於劣勢,不具備這樣的自信。

    漢、唐和親的匈奴、突厥、吐蕃、回紇等都沒有建立漢化的國號,就是說沒有吞併中原的野心,

    漢、唐在外族面前充滿居高臨下的自信,而和親這種政治手段最主要的訴求就一句話,“我把女兒嫁給你,我就是你半個爹。”話糙理不糙,就這麼回事。

    比如橫掃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也曾經把女兒嫁給了高昌回鶻的國王,可見和親這件事情並不是什麼不光彩,乃至丟面子的事情,反而是強盛國家的一種政治手腕。

    而宋朝面對的遼、夏、金、元等外族政權都建立了正式的國號,有滅亡宋朝吞併中原的野心,宋朝當然沒有居高臨下和親這樣的自信,何況遼朝統治者在盟約後輩分還要比宋朝統治者高,比如宋真宗尊遼朝蕭太后為母。

    對於遼朝來講,不與北宋是因為他們的國策不允許,這也是北宋和遼朝稱兄道弟一百多年,卻沒有聯姻的主因。

    遼朝是從部落制聯盟發展起來的,其中,關係最緊密的兩個部落就是耶律一族和蕭氏一族,兩族共同維持著契丹主導的遼朝權勢。根據聯盟需要和契丹習俗,遼朝歷任皇帝的皇后都必須是蕭氏一族的女子,其餘任何族群的女子都不行,而北宋公主是不可能給遼朝皇帝做妾的。

    事實上,北宋宗室女也嫁過遼興宗之子,這算不上誰佔誰便宜,宋遼平輩,那幹嘛還要費那麼大勁來和親呢?宋朝送錢送東西也不和親不是不願意,而是沒資格進行漢唐皇帝那種做外族首領老丈人級別的和親,只能就選擇不和了。

    只是到了靖康之恥之後,宋朝皇帝成為金朝的俘虜,宋徽宗的很多如花似玉的女兒被金朝皇帝與貴族霸佔,不得不做了金朝的老丈人。

    到了南宋時期,南宋向金朝稱臣,宋高宗趙構向金朝自稱“臣構”,是金朝的兒皇帝,更沒有做金朝皇帝老丈人的自信,即使南宋最英明的皇帝宋孝宗也向金朝皇帝金世宗自稱侄子,侄子當然不可能做伯父的老丈人。

    而後來的蒙元更以滅亡南宋一統天下為目標,即使南宋想與元朝和親換取生存,元朝也不可能接受。

    另外,宋朝時期,儒家理學大興,講究“夷夏大防”,從趙匡胤開始,邊境百姓就不讓通婚了,和親嫁公主這種事情自然也就沒多少人提。

  • 16 # 吳楚古邑一一菜根譚

    我靠!大慫朝皇帝被俘,皇后皇太后被輪,三千宮女嬪妃被蹂躪,還談啥和親?大慫朝有和親資格不?匿名提問的是哪地三院或四院的?

  • 17 # 江湖小曉生

    和親的目的是什麼?在不同朝代,不同的對手,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漢朝:匈奴之所以和漢朝和親,無非是為了那點陪嫁的錢糧。

    唐朝:吐蕃之所以和唐朝和親,是為了有時間蠶食周圍的小國家。

    因此我們可以下個定論,漢唐和親制度中,對手壓根就不在乎你送個啥女人過來。送個公主過來,只是個幌子,真正對他們有利的,是公主背後的價值。

    漢朝的公主背後,是大量陪嫁,這是匈奴稀缺的資源。而唐朝的公主背後,則是有利的戰略時機,這也是吐蕃所迫切需要的。

    所以說漢唐就沒派過真正的公主去和親,大部分是貴族之女,可人家也不撕破臉皮,高高興興地接受了這一切。為啥?因為人家也不在乎嘛!

    至於漢唐本身為啥要和親?其實原因很簡單,花最小的代價,解決邊境問題。用一個女人和一點陪嫁,就能保證邊境多年安寧,他們覺得這是一筆合適的買賣。

    宋朝就很特殊了,這個朝代的軍事不咋樣,但是他們就是沒有采取和親的方式解決邊境問題,這是為啥呢?

    一、宋朝很有錢,用錢能解決大部分問題。

    有部分經濟學家表示,以當時宋朝的財力,買下半個地球是不成問題的。這種說法的確有些誇張,但是不可否認,間接地表明宋朝是個非常富有的國家。

    而我們剛才提到了,漢唐和親中對手最需要的那部分利益,其實就是物資罷了。宋朝佔據中原地區,物資豐富,而且人口眾多,生產力異常發達。

    況且剛剛經歷了數十年的五代十國大戰,戰爭往往能夠使人更加珍惜和平。所以穩步發展,成為了宋朝主旋律。

    因此宋朝是個相當有錢的王朝,這麼一來他們解決邊境問題的方式,就比較簡單粗暴了,那就是撒幣,一遇到事情就打錢!把周圍幾個窮小子弄得一點脾氣都沒有。

    所以說,宋朝用歲幣的方式,處理好了邊境問題。錢不是萬能的,但是錢可以解決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麻煩。

    宋朝自己算了一筆賬,每年重兵防守邊境的開銷,遠遠超過了歲幣的開銷。所以他們寧可選擇花錢消災,也不願意和親。不管你吹得多牛掰,和親總歸是一件丟人的事情。

    如果和親是值得驕傲的事情那怎麼看不到匈奴人、吐蕃人把公主嫁到漢朝和唐朝呢?可能他們比較傻,這麼牛掰的事情都不願意做吧。

    二、遼金為了保證血統的純正性,也不太願意明媒正娶。

    和親是兩國之間邦交中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和親的成員地位一定是比較特殊的。漢唐的和親中,清一色都是派遣公主去和親。

    即使這個公主不是皇帝親生的,但是後來也是被皇帝冊封為公主了。從名義上來說,這位小姐姐就是漢唐的公主。

    因此匈奴和吐蕃在娶了公主以後,能不善待嗎?如果他們不善待公主,那麼只有一個結果,就是會導致兩國邦交破裂。

    所以說他們在娶了公主以後,往往都是當成自己的正妻來對待的。所謂明媒正娶,也就是這麼一個過程。將來公主生下的孩子,極有可能就是帝國未來的繼承人。

    你比如說匈奴王娶了不少公主,其中就有公主給匈奴王生了孩子,不乏有繼承單于大位的那些孩子。因此到了漢朝末年,其實匈奴漢化是相當嚴重的。

    西晉掘墓人劉淵不就是匈奴人,但是漢化很嚴重嘛!吐蕃為了杜絕民族被漢化的影響,索性就不讓和親公主生孩子了。即使公主的身份地位再高,沒有子嗣也是白搭。

    到了宋朝,他們所面對的對手,有契丹人建立的大遼,這是一個對民族血統相當講究的王朝。皇帝是耶律家族,而他們還有一個著名的後族蕭家。

    啥是後族呢?也就是專門產生皇后的家族。所以說,人家的皇后之位早就有人惦記著了,壓根就沒宋朝公主什麼事兒。宋朝公主嫁過去,難不成要做小妾嗎?那還不如不嫁了。

    至於後來的金國,也很重視民族血統,雖然不存在所謂的後族,但是皇后也全都是女真族的後裔,沒有宋朝的女人可以做金國皇后的。

    對手本民族就比較排斥迎娶宋朝的公主做皇后,宋朝就算想要送女人過來,也得看人家收不收啊!

    三、宋朝的官員們多數比較剛,不願意接受這種和平方式。

    俗話說得好,宋朝是文人的天堂。這話一點也不假,由於宋朝重文輕武的思想,使得宋朝的文人都很牛掰。

    你比如說宋真宗時期的寇準,可以強迫宋真宗去前線親征。宋仁宗時期的包拯,可以噴宋仁宗一臉的口水。宋神宗時期的王安石,更是主持變法,得罪了各種權貴。

    宋朝文人的底氣,從宋太祖趙匡胤立下優待文人的規矩時,就已經確定了。因此宋朝的文人,是非常有膽氣的文人。

    早在宋仁宗初年,范仲淹等人就主持了慶曆新政,失敗不是文人的問題,而是宋仁宗過於軟弱的問題。後來宋神宗時期,王安石又搞變法,而且卓有成效。

    變法是歷朝歷代都不願意輕易去觸碰的東西,因為會得罪大量既得利益者。可是宋朝文人就是這麼剛,他們就是敢不斷嘗試。

    誰也想不到,武將們在宋朝唯唯諾諾,可文臣在朝中卻如此勇敢。而主持朝政的又都是文人,這幫猛人咋可能會贊成和親這種屈辱的事情呢?

    所以說就算皇帝願意派公主和親,這幫文臣也會極力反對。最後的結局肯定是,皇帝選擇妥協,和親這事兒辦不成。

    總結:和親是一群人的狂歡,個別人的悲哀。

    和親被歷朝歷代吹上了天,甚至成為了非常優秀的國策。的確也是如此,漢唐不需要花費太多代價,就能夠換取邊境和平。

    但是同時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和親前去的公主,是否真的心甘情願呢?當然不是!這些女人的人生,其實從被和親開始,就已經毀了。

    但是沒有人會願意承認這一點,他們只會吹噓和親對國家的好處,至於個人的幸福與否,似乎壓根就不重要。相對來說,宋朝雖然不強大,但是要溫柔許多。

    參考資料:《宋史》

  • 18 # 看透江湖

    大家好,想看吹啊吹就嗨皮,請看別人。

    和親,只有上位者才可以將女兒嫁給你,讓你叫爸爸。

    下位者送女,不得正位。就算玩過賞賜給部下也沒問題。因為妾在古代是沒有地位的。

    漢武帝嫁女給匈奴王單于。李世民嫁女文成公主給吐蕃王松贊干布。松贊干布見到李世民按禮儀需要跪下叫爹!懂嗎?文成公主是過去當吐蕃國王后去的,生下孩子就是下一代吐蕃王。而李世民被稱為“天可汗”。康熙嫁女給準格爾汗國的葛爾丹汗,葛爾丹見到康熙,按禮儀需要跪下稱皇阿瑪!也先曾經想將妹妹嫁給英宗朱祁鎮,英宗誓死不從,很多人說,哎呀,這還有送美女環節,福利啊。

    如果取了也先得妹妹,英宗見到也先,按禮儀需要尊稱大哥。

    公元1045年

    遼國要求宋朝增加歲幣,宋遼兩國重新商定了歲幣,宋國每年要給遼國絹三十萬匹,銀二十萬兩。

    公元1044年,李元昊忙於對付蒙古。宋朝與西夏商定由宋朝每年給西夏銀絹25萬5千,並同意西夏佔領已佔領的宋國領土。

    公元1120年

    北宋把每年送給遼朝的銀、絹,如數轉送給金朝,歷史上把這件事稱作“海上之盟”。

    公元1127年

    靖康之變發生,北宋完結。

    公元1139年

    金朝於世仇蒙古征戰。遂與南宋商定,兩國東面以淮河,西面以大散關為界。

    宋國向金國稱臣,宋國每年給金國的歲幣為銀25萬兩,絹25萬匹。

    公元1208年

    南宋殺掉韓侂冑向金國求和,此後南宋每年給金國的歲幣增加到銀30萬兩,絹30萬匹。,從此之後金國跟宋朝一直貿易,重心轉移到防衛北方蒙古。每三年對蒙古進行減丁政策,防衛世仇蒙古崛起。

    蒙古強大後,南宋依然想向蒙古稱臣,忽必烈沒有多加理會,忙於回到草原爭奪汗位。先是答應下來,等他回到草原奪到汗位之後,一回身就把南宋朝廷掃進歷史的煙塵中。

    宋朝給遼交了118年歲幣,前39年每年銀十萬,絹二十萬,後79年每年銀二十萬,絹三十萬,總共給了1970萬兩白銀,3150萬匹絹。

    給西夏交了58年,每年銀7.2萬,絹15.3萬,茶3萬,總共交了銀417.6萬兩,絹887.4萬匹,茶174萬斤。

    給金交了67年,銀絹各25,20,30都有,就當各25,總共交了白銀1675萬兩,絹1675萬匹。

    當然,到了明朝都叫貢賞,跟市賞。俺答汗兩次圍住北京,就是要增加貢賞跟市賞,放回了在通州俘虜的宦官楊增,命其手持俺答的書信上呈明廷。信中乾脆利落,直接告訴嘉靖皇帝“予我幣,通我貢,即解圍,不者歲一虔爾郭!(給錢、互市,解圍,如不交歲幣,一年來一次!)”

    也先也曾攜帶英宗朱祁鎮圍住北京要錢,最後答應增加貢賞跟市賞。

    林丹汗給錢少了就劫掠邊境。

    宋朝為什麼不和親?

    看看宋朝一個公主能得到什麼位置。

    德慶公主,嘉德帝姬趙玉盤,宋徽宗趙佶長女嫁為金宋王完顏宗磐之妾

    永慶公主,榮德帝姬趙金奴,宋徽宗趙佶第二女嫁為金國完顏昌之妾宋徽宗趙佶第二女嫁為金國完顏昌之妾。

    洵德帝姬趙富金,宋徽宗趙佶第十四女嫁為金國國相完顏宗翰之子金珍珠大王完顏設也馬之妾

    順德帝姬趙纓絡,嫁為金朝國相完顏撒改長子完顏宗翰之妾

    柔福帝姬趙多富,宋徽宗趙佶第十女嫁為金太宗完顏晟之妾

    惠福帝姬趙珠珠,宋徽宗第十三女嫁為完顏宗翰之子寶山大王完顏斜保之妾

    寧福帝姬趙珠串,宋徽宗之女嫁為兗王完顏宗雋之妾,後入宮服侍金熙宗完顏亶

    令福帝姬趙金印,宋徽宗趙佶之女,先進入金國洗衣院,長大後嫁為金熙宗完顏亶之妾

    華福帝姬趙賽月,宋徽宗趙佶第十九女,先進入金國洗衣院,長大後嫁為金熙宗完顏亶之妾

    慶福帝姬趙金姑,宋徽宗趙佶第二十女,先進入金國洗衣院,長大後嫁為金熙宗完顏亶之妾

    純福帝姬趙金玲,宋徽宗帝十八女,先進入金國洗衣院,長大後嫁為金朝國相完顏撒改長子完顏宗翰之妾

    宋徽宗的時代,當時他把自己的所有公主都不喊作公主,成為帝姬。他的宮中怕是共有二十一位自己的親生女兒。而宋徽宗的二十一位親生的公主裡面,有九個都被金朝抓走強佔了,甚至後來有三個公主還被戰俘營的不把人當人看的待遇折磨而死,還有八個被送到了金朝的洗衣房裡面,專門為別人洗衣服,而最後只有一個逃回了宋朝,甚至還被故意說是假冒的,最後直接被下令處死。

    宋徽宗第四女趙福金。宋徽宗聯合開封府尹,把親女兒趙福金給騙到自己身邊,灌醉之後,混雜在第一批獻給金兵的歌姬舞女中,被送給了完顏宗望。僅僅一年,她就被折磨得“穀道破裂”而死。

    最奇葩的是 不和親還很光榮。強漢,盛唐和親了,都去當人家王后了,人家過來就得跪下讓人家叫爹,沒人說有骨氣,就不和親才有骨氣。你以為不和親了?偷偷送過去讓人玩弄死,直接賞賜給部下。

  • 19 # 腦指揮眼

    歷代的和親,性質完全不同。漢朝在武帝前的和親其實就是一種變象倒朝貢,這就足陳平在平城所獻的說不出口的秘計。人家匈奴要的是財帛,漢朝主動搭上個公主不過是遮人耳目騙本國百姓而已。嫁過去的公主不過相當於宮女而已,有哪位當上閼氏和單于生兒育女了?自宣帝之後,和親變成了種一拉攏手段,所以王昭君地位提高與單于生了兒女。但也不是什麼正宗。隋唐的和親,不只是一種拉攏手段,而且是控制手段。尤其是唐朝,甚至還要大敲對方竹槓,而公主到了迎娶國,也都是后妃一級的地位。吐蕃取文成,送來聘禮黃金五千兩,珍寶百餘件,還專門為她修了宮殿。僅從文成公主被藏人傳說為菩薩,歌頌流傳至今,就足以證明她在吐蕃的地位。西突厥要娶公主,唐太宗要求對方獻出五座城池,薛延陀要娶公主,聘禮僅馬便十萬匹,真珠可汗還得屁顛屁顛地親自送來。安史之亂後,雖然情況有變,但下嫁過去的公主仍然地位較高。至於宋朝,雖不再和親,但卻一切由錢找齊了。漢朝和親只是隔一段時間才有一次,所送財帛一般不過數萬匹而已。而宋朝則是年年奉上,每年三十萬匹兩。除了名稱上叫歲幣或歲賜算是塊兜襠布外,其餘的遮羞布一概扯下不要了。此外,遼朝不與宋和親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契丹後族皆來自奚族的蕭氏。出於對本家族利益考慮,她們自然會反對契丹皇帝見到南宋那些膚嫩貌美的小妖精。遼不想要,宋自然不想給,雙方一拍即合。於是,宋朝便在外交戰線取得了一項驕人的重大成果——不和親。真是呵呵了。

  • 20 # 讀書悟道

    和親作為一種代替戰爭的緩兵之計,在中國古代挽救了無數條生命,所以說女效能頂半邊天,這話一點不假。中國曆來對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都有和親,目的無非就是為了雙方短暫的和平。即使在強盛的漢唐時代,和親也沒有禁止,漢代公主外嫁很多,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昭君出塞,唐代公主也沒有逃脫和親的命運,比如文成公主入藏。

    據學者研究,西漢的和親至少有16起,隋唐有45起,宋代以後的和親共計約37起,但都發生在遼、金、元和清朝,以及西夏、回鶻、吐蕃和蒙古之間。話說宋朝對外薄弱,怎麼倒這麼硬氣,不需要利用女人去獲得片刻的和平?難道是宋朝的皇帝良心發現?當然不是,我們從兩方面文化和經濟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

    文人主國的政治環境

    和親這事兒在宋朝被擱置,與宋朝文人主國的政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看一個例子,這也是宋朝唯一一次涉及到和親的事年。

    慶曆二年(1042年),契丹派使臣蕭特末、劉六符到大宋,索要關南故地,並質問宋廷討伐西夏,以及疏通河流,在邊境增兵的理由。

    契丹來使由大臣富弼接待,他據理力爭,蕭特末便私下和他說,貴國要是同意那是再好不過,如果不同意,也可可以用財物來抵,或者和親也行。當時大宋正與西夏交火,契丹之舉,分明就是趁火打劫。

    宋朝抵抗外敵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同時與兩國開戰。於是便派富弼出使契丹,與其商議地界。富弼在強敵面前毫不示弱,契丹主在談判中佔不到便宜,於是便提出願與南朝和親。富弼說,聯姻固然可喜,但我朝長公主的嫁妝也不過十萬絹布,哪裡比得上歲幣多呢?

    契丹主遂向富弼下了逐客令,要求其再來時,要麼拿著歸還關南的盟書,要麼拿著聯姻的盟書。富弼回國後,如實上報。宋仁宗堅持增加歲幣,也不予和親。於是,富弼再到契丹後,絕口不提和親一事,只說要增加歲幣,最後契丹主耶律真宗也只得做罷。

    從這一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宋朝從皇帝到大臣都對和親嗤之以鼻,可以說,不主張和親,這是宋朝君臣預設的一條鐵律。

    文人主國的宋朝,儘管對外政治薄弱,但卻是當時的文化中心。對外作戰不行,但是在談判桌上不會吃虧。使臣們牙尖嘴利,又好飲酒作詩,曾經當過使臣的歐陽修、蘇頌、蘇轍都創作過大量的使遼詩,並且在酒桌上做即興詩也是他們的強項。所以,儘管遼國在國勢上很強,但在契丹,從上層社會到民間,對於中原文化都有著強烈的羨慕與欣賞之情,他們的文化心理是十分薄弱的。

    也就是說,在宋朝的文人大夫眼中,根本就看不上契丹人,再加上文人注重氣節,和親對宋朝來說,那等於就是委屈求全,有損氣節,那是萬萬不可的。而在朝廷內,文人有著趙匡胤所賜的“丹書鐵券”在手,“不可殺士大夫”,因此在皇帝面前膽兒也比較肥。因此,只要是大臣們堅決反對的事情,宋主也難實施。

    以錢買和平

    宋朝的經濟很發達,特別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原王朝對周邊部族的經濟滲透逐步深入,這樣一來,就形成一種局面,那就是周邊部落對中原王朝的經濟依賴越來越嚴重。

    於是趙宋家族發現,不用和親,也不用打仗,只要運用經濟手段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局面。

    比如宋與西夏的外交從經濟上是完全可把控局面的。宋朝在與西夏的交界地設有榷場,西夏從內陸得到絲綢、糧食、布匹、香料、瓷器和其他日用品,同時向宋輸入駱駝、馬匹、羊、氈毯、蜜蠟以及柴胡,還有麝香、紅花等各種藥材。可以說,西夏對中原內陸的生活用品需求量很大。

    這樣一來,每當宋與西夏關係陷入冰點時,宋朝就採用停止“歲賜”,關閉榷場,從經濟上壓制對方。公元1039年至1042期間,夏主李元昊雖然打了幾場勝仗,但宋朝也沒有閒著,從經濟上反制西夏,關閉了邊境榷場。

    邊境互市的關閉,對大宋影響不大,但是對西夏影響很大。由於糧食、布匹和其他日用品的短缺,引起了物價飛漲。西夏從官府到民間都對戰爭很不滿意,最後,西夏被迫轉向了議和。

    契丹人長期霸佔著燕雲十六州,宋朝子孫為此也進行了鬥爭,但結果並不理想。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就想著用錢將此地買回來,結果不僅沒有買回來,反而到了簽訂“澶淵之盟”後,宋朝不斷地給契丹人送錢,開啟了宋朝每位皇帝向遼國納貢的先例,給中原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

    宋遼也在今陝西志丹和延安等地設有榷場,開展貿易互市,但是契丹有一樣東西是萬萬不賣的,那不是馬匹。少數民族靠著鐵騎入侵中原,深知馬匹的重要性。

    話說宋朝都用錢買來了和平,還有再送女人的必要嗎?

    再說金人,北宋發生了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事件,即“靖康之恥”。金人殺入中原,除了燒殺搶掠,不僅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還擄掠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

    其它朝代和親,公主基本都是贗品,但金人擄掠的宋帝后妃可是名副其實貴族之女。靖康之恥深深地刺痛著漢人的心,南宋大將岳飛才寫下“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傳唱至今的《滿江紅》。

    宋太祖用他的神來之筆“杯酒釋兵權”,催生出文人治國的局面,奠定了宋朝文化的輝煌,讓周邊民族只能仰視。又用他的奇思妙想,攢錢把“燕雲十六州”給朕買回來,於是大力發展了經濟,形成了“買買買”的和平外交戰略。利大還是弊大,對於女性而言,至少還是有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網路騙子那麼多,套路就那幾種,還是有那麼多人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