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饞嘴肥貓鏟史官

    今天和大家聊聊阿巴亥的事情,這牽扯到政治。

    政治,這個東西,借用老馬的一句名言,“自它誕世以來,就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裡都流淌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在中國古代歷史,最大的政治當然就是皇權了。它象玄武門前永遠刷不掉的斑斑血痕,它像馬嵬坡下隨風飄蕩的丈二白綾,它像陳橋驛邊夜燈中炫目的黃旗,它像汴京皇城深宮雪夜裡搖曳的燭影,鏗然的斧聲。

    有人為它戴上了枷鎖,有人為它流盡了鮮血,有人為它喪失了人性,還有人為它付出了美好的自由與青春。

    阿巴亥,是烏拉那拉氏,烏拉部滿泰貝勒之女。她是努爾哈赤的第四任大妃。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個兒子,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十五子豫親王多鐸。她殉葬時年僅36歲。

    這事是由以皇太極為首的那群皇親們乾的。

    老汗王努爾哈赤起兵以來,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橫掃長城以北,全無敵手。但他在寧遠城下栽了個大跟頭,遇到了個楞頭青小子――袁崇煥。

    “炮及黃龍幕”,努爾哈赤在這次戰役中受了傷。

    現在有些人認為,努爾哈赤的死與袁崇煥無關,理由是捱了炮怎麼沒死?還能堅持大半年,還能領兵征伐蒙古?

    真是半吊子,誰告訴你捱了炮必須馬上就死?難道不能被炮彈濺起的碴子打傷嗎? 那麼,打傷就會死嗎?

    那是極有可能的。一丁點鐵渣就完全能要了命。

    誰要不信可以做個實驗,找節生了鏽的細鐵絲,把頭頭剪得欲斷非斷的樣子,照自己屁股插進去,斷頭留在裡面,堅持半年不要去醫院。 我保你死得和努爾哈赤的症狀完全一樣,生癰,泡溫泉都救不了你,死的時候連話都不能說,字也不能寫。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阿巴亥殉葬,這就是這次皇權之爭的結果。

    關於皇太極繼承汗位,有很多種說法: 先王遺命說,篡權奪位說,推舉讓位說,眾方協商說。 咱們來諸個分析,

    一、先王遺命

    這個說法的主要依據是朝鮮史籍《魯庵文集》中的記載:

    朝鮮《李朝仁祖大王》也有這樣的記載:

    這個說法是否靠譜呢?我認為,完全不靠譜。

    1.《清實錄》中,稱努爾哈赤:

    這一段話的意思是,努爾哈赤以前早有明訓,死前就沒有再重複了。 問題是,這個“明訓”指的是什麼?是傳位給皇太極嗎?肯定不是。如果提到傳位給皇太極,那皇太極完全可以把“明訓”拿出來給大家看嘛。史書上也能光明正大地寫出明訓的內容來。 然而並沒有。

    2.諸王“以帝遺言告後”,讓阿巴亥殉葬。

    如果努爾哈赤真的有讓阿巴亥殉葬的遺言,那努爾哈赤又有什麼理由不明確指定自己的繼承人呢? 結論:努爾哈赤根本沒有留下什麼遺言,遺命繼位說不靠譜。

    二、篡權奪位

    這種說法是認為,皇太極是從其幼弟多爾袞手中篡奪了汗位。 理由是: 清人蔣良騏《東華錄》順治八年二月己亥詔內載,多爾袞曾經聲稱

    這就是暗示皇太極的汗位是篡奪的。 朝鮮李肯翊編撰的《燃藜室記述》卷二十七引《春波堂日月錄》記述:

    這個說法是否靠譜呢?更不靠譜。

    1.努爾哈赤死前,正是明清雙方激烈交戰的時候,當時的蒙古也判不安定。在這樣緊要的形勢下,傳位於年僅八歲的多爾袞,那太荒唐了。還要代善攝政,這麼幹,那不是明顯地要引起內亂嗎? 我認為,這個說法,恰恰可以反映出,努爾哈赤死後,阿巴亥參與了奪位的鬥爭,這符合她的策劃。

    2.後來,皇太極死後,諸人爭儲,多鐸自稱“當立我,我名在太祖遺詔。”多爾袞迴應“豪格亦有名。”

    多爾袞與多鐸的這番對話,至少說明,努爾哈赤傳位多爾袞的傳言沒有任何道理,連多鐸都認為,自己更有資格。

    那麼,所謂的“太祖遺詔”指的是什麼?為什麼多鐸能名在其中呢?

    其實說的是這個: 這就是所謂的明訓。 當時,努爾哈赤因代善有大過,廢除了他的執政地位,宣佈八家列名:我們發現,努爾哈赤宣佈八家的名單上面卻有九個人的名字。八歲的多爾袞排在了六歲的多鐸之後。

    所以我認為,原本的八個和碩額真中並沒有多爾袞,這是他後來當權以後補添上去的,所以才排在多鐸之後。當然,也有可能是努爾哈赤把多爾袞和多鐸兩人合視為一。

    3.如果努爾哈赤真的傳位於多爾袞,那其母親阿巴亥必然拿出遺詔來,也根本不可能殉葬。 結論:努爾哈赤也並未傳位給多爾袞。

    三、推舉讓位

    這種說法認為是眾人推舉,而代善高風亮節,把汗位讓給了皇太極。 主要依據是《魯庵文集》中的記載:

    代善表示,按努爾哈赤遺願,當立皇太極為汗。而皇太極則極力推辭,認為代善才應該繼位,並“相讓走避”。而諸王大臣們連續多日,又請代善,又找皇太極,“號呼奔走於兩間者再三,凡三日”,最後還是代善使人“群擁”皇太極即位。

    真是扯淡得厲害,如果真的這麼兄友弟恭,溫情脈脈,還用得著阿巴亥殉葬?給誰也難以置信。 當年代善被努爾哈赤屢屢批判,就少不了皇太極從中作梗的原則,到現在還能謙讓?

    結論: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四、諸方協商

    這種觀點認為,皇太極繼承汗位是由諸貝勒推舉產生。

    理由:太祖努爾哈赤生前並未指定繼承人,而是確立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為汗者須請貝勒推舉產生。 當時諸貝勒中,皇太極的實力是最強的,努爾哈赤死後,代善的長子曾經勸說代善: 代善表示同意。

    次日,在諸貝勒大臣聚於朝時,代善提議舉皇太極為汗,諸位貝勒“皆喜曰善。議遂定,乃合詞請上即位”。

    我認為,這是最接近事實真相的,皇太極繼位,是各方政治勢力協調商議的結果。

    但是,實際過程卻並沒有那麼溫暖,而是各方勢力經過鬥爭後妥協而成。

    分析一下努爾哈赤死後,當時的各方勢力就能明白了。

    多爾袞和阿濟格、多鐸同為一母所生,生母為阿巴亥。此兄弟三人,各掌八旗中的一旗兵力。

    阿巴亥一方的實力:

    阿巴亥的大兒子阿濟格,掌握鑲紅旗。

  • 2 # 江湖小曉生

    努爾哈赤在與袁崇煥的較量中,被袁崇煥的大炮給打傷了,因此很長時間都沒能緩過勁兒來。這期間68歲的努爾哈赤一直處於療養狀態。

    這哥們有點兒飄,似乎老天爺借了他500年似的,都68歲了,而且還身負重傷,居然沒想著立個繼承人。結果等到他掛了以後,這後金大汗的位置,果然成了大家爭奪的焦點。

    難道正如某位名人所言: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這顯然說不過去嘛!努爾哈赤是創業之君,跟那種昏君可不是一個型別,所以說我個人認為努爾哈赤應該是直接被大炮轟死了,至少是轟得生活不能自理,不僅開不了口,也寫不了字的那種狀況。

    甚至連點個頭,都能要了他的老命,所以他才沒辦法選擇繼承人。而作為他的大妃阿巴亥,居然莫名其妙地成為了這場繼承人爭奪戰的犧牲品,這是為什麼呢?

    一、阿巴亥想要拉攏代善,幫助多爾袞奪位置。

    努爾哈赤有很多老婆,也有好幾任大妃,大妃相當於皇后的意思,是正妻。作為努爾哈赤當時的大妃,阿巴亥給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

    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這三個兒子年紀都不大,最大的阿濟格22歲,多爾袞15歲,多鐸才13歲。可這三個兒子,從法理上來說,是努爾哈赤的嫡子。

    滿洲人當時可不管嫡子這一套,而且努爾哈赤也說不出話來了,無法指定接班人。作為孩子們的母親,自然希望給孩子們謀一個好前程。

    所以阿巴亥在無奈之下,只好找到代善,希望代善能夠幫她的忙。代善是努爾哈赤的次子,因為傳出和阿巴亥的緋聞,所以主動辭掉了太子之位,退出了繼承人的競選。

    而且代善是眾多兄弟中,年紀比較大的一個,也是戰功赫赫的四大貝勒之一,他說話還是有點分量的。

    代善和阿巴亥之間,的確是有點問題的,這個阿巴亥曾經好幾次偷偷出宮,前往代善家裡,送糕點給代善吃,是什麼糕點非要親自去送呢?

    這個時候阿巴亥又找上門了,可這回就算代善答應,代善的倆兒子也不答應。為什麼?原來代善就是太子,就是因為這個女人的關係,所以代善丟了太子之位,也害得他們兄弟失去了太子之位。

    別說代善能不能相助了,當時代善自己家裡就出現了很大的矛盾。所以這件事基本算是黃了,阿巴亥失去了最後的依靠。

    二、讓阿巴亥殉葬,是四大貝勒的小心思。

    四大貝勒分別是代善、莽古爾泰、阿敏、皇太極。其中阿敏是舒爾哈齊的兒子,其他三位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

    這四大貝勒都是立下了赫赫戰功的人選,不過代善退出了選舉,而莽古爾泰名聲不好,曾經親手殺掉了自己的母親,因為過分殘忍,所以絕不會被選中為候選人,而阿敏又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無法繼承財產。

    因此到最後四大貝勒裡,只有地位最低下的皇太極成為了獨一無二的繼承人候選人。可是努爾哈赤沒有頒佈詔書,要做成這件事必須要處理掉幾個障礙。

    首先就是阿巴亥和她的三個兒子。因為這三個兒子一直都深受努爾哈赤的喜愛,而且還得到了不少牛錄的軍權,如果留著他們,絕對是皇太極的威脅。

    可大家好歹是兄弟,沒有很特別的理由,怎能隨便對兄弟下手呢?於是他們想到了阿巴亥,因為這三兄弟的靠山,就是這個大妃阿巴亥。

    只要除掉阿巴亥,就等於是除掉了多爾袞三兄弟的大靠山。因此皇太極等人,便偽造詔書,讓阿巴亥給努爾哈赤殉葬。

    阿巴亥一個女人,又失去了努爾哈赤和代善的照料,自然是無法跟四大貝勒相抗衡,所以只有選擇一死來解決所有問題。

    三、阿巴亥的條件是什麼?

    讓人家選擇殉葬,還得是自願殉葬,這換誰都不會輕易答應。因此他們之間肯定是有什麼利益交換的。

    能夠讓阿巴亥獻出生命的利益,或許就是她那三個兒子的利益了。阿巴亥極有可能是和皇太極等人達成了條件,只要阿巴亥選擇殉葬,那麼皇太極他們就不會傷害多爾袞三兄弟。

    有了這麼一個承諾,阿巴亥自然是心甘情願選擇了殉葬。阿巴亥去世以後,多爾袞他們三兄弟失去了靠山,自然對皇太極沒有什麼威脅了。

    那麼四大貝勒為什麼都支援皇太極?還不是皇太極給了他們好處嘛!皇太極剛登基那會兒,四大貝勒等於都是大汗,因為他們總是平起平坐一起處理政務。

    這麼一來他這個大汗的地位就無法凸顯出來,這或許就是皇太極對四大貝勒做出的讓步和妥協。只要他們支援自己做大汗,那麼將來權力就均分。

    可是後來情況不一樣了,這麼搞下去,後金不會有任何發展。因此皇太極索性就利用多爾袞三兄弟,來打壓四大貝勒,後來更是直接將後金改成了大清,成為了唯我獨尊的那個人。

    總結:皇太極做夢都沒想到多爾袞能夠崛起。

    其實阿巴亥死後,多爾袞三兄弟就成了待宰的羔羊。沒了父母的照料,他們能活下來就不錯了,又怎麼可能有所發展呢?

    世事就是這麼無常,多爾袞三兄弟本來已經沒什麼希望了,可四大貝勒內部出現了矛盾,皇太極想要限制其他三個人的權力,所以扶植起了多爾袞。

    這麼一來多爾袞戰功越來越多,地位越來越高,而四大貝勒逐漸也被他清除出了權力核心層。再加上多鐸也是一位戰功卓著的將領,他們三兄弟終於崛起了。

    這是當年阿巴亥死的時候,誰都不會想到的事情。皇太極更加不會想到,當年對他的皇位有威脅的多爾袞,後來對他兒子的皇位同樣有威脅。

    不得不說阿濟格這個人,實在是沒什麼血性。阿巴亥殉葬的時候,阿濟格已經22歲了,完全可以反抗一下,可是他什麼都沒做,這或許也是後來大權在握的多爾袞不怎麼喜歡這個哥哥的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清史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就注射三小瓶十幾塊錢的液體,醫院收三百多的治療費,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