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說一說生活事

    宦官是中國古代歷史的一大“特色”,非常帶有歷史標記的產物。在各類影視劇中,我們看到很多的宦官禍國殃民,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宦官都是壞人,歷史上的就這樣的六大著名的好太監 。我們一起來盤點吧。

    第六,高力士

    本名馮元一,一生伺候過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四個皇帝。高力士赤膽忠心、 才華橫溢的,在宮中風風雨雨幾十年,交結李隆基,變成其親信,協助玄宗登上帝位,盡心伺候明皇,又促成了楊玉環和唐玄宗這一段驚世駭俗的不倫愛情。估計是因為李白喚的高力士脫靴導致他變為奸臣。

    第五,董明魁

    董明魁,生於清嘉慶年間。董海川,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長手大,膂力過人,拿手技擊。年輕時求功名未成,立志博學眾家之長。相傳在安徽九華山得遇“雲盤老祖”教授其技,創立了八卦掌,通常被認為是八卦掌拳術的創始人和首要傳播者。

    第四,懷恩,明代聞名宦官。

    本姓戴,因族員犯罪而受到牽連,很小就做了宦官。明憲宗時,被提升為宦官組織中的最高將領導者:司禮監掌印宦官。他廉潔不貪、正派忠實;明孝宗幼年時期幾度危險,懷恩調護得以保全。為了讚譽懷恩的積德行善,明孝宗特批為他締造顯忠祠。

    第三,鄭和,明朝宦官。

    鄭和,原姓馬,名和,奶名三寶,又作三保。我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他七下西洋,完結了人類歷史上巨大的壯舉。他推行和平外交,穩定東南亞國際秩序,維護國家安全。

    第二,蔡倫。

    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我國四大發明之一——造紙的發明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后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值得一說的是,在2007年美國《時代》週刊釋出的“有史以來的最好發明家”中蔡倫上榜。

    第一,司馬遷

    司馬遷,當初無愧,司馬遷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變為太監。但是他卻是西漢歷史的大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奮發持續完結所著《史記》,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也許我們認識他最早的就是在歷史書上吧。

  • 2 # 該使用者無法刪除

    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太監如下:

    秦·趙高

    東漢·張讓

    唐·高力士

    唐·李輔國

    宋·童貫

    明·王 振

    明·劉 瑾

    明·魏忠賢

    清·安德海

    李蓮英

  • 3 # 快樂王子杜偉

    歷史上的太監有很多。要說最出名的一個慈禧太后的大太監李蓮英。李蓮英可是一個比較圓滑的人。上不得罪慈禧太后,下不得罪文武百官。最終得以善終啊。

  • 4 # 夢想的不甘者

    個人認為明代的鄭和算是最正義的了,對中國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

    首先,鄭和懂兵法,有謀略,英勇善戰,具有軍事指揮才能。鄭和少年時就在明軍中服役,在明軍中長大,後轉入燕王府侍候朱棣。鄭和成年後,經受了戰火考驗,跟著朱棣參加“靖難之役”,出生入死,轉戰南北,經歷數次重大戰役,具有實戰經驗。為此,朱棣皇帝才授予鄭和“欽差總兵太監”軍銜,將二萬餘名官兵交給鄭和指揮。鄭和下西洋中的幾次軍事行動也證明了鄭和的軍事指揮才能,確保了這幾次軍事行動的成功。

    15世紀初,鄭和大規模遠航活動,把中國古代的海洋事業推向發展高峰,對人類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

    一是開闢了亞非的洲際航線,為西方人的大航海鋪平了亞非航路。當葡萄牙的航海家達加馬沿非洲西海岸繞過好望角,抵達東非海岸時,當地人就告述幾十年前中國人曾幾次來到這裡。他們在阿拉伯領航員的幫助下,沿著鄭和船隊開闢的航線順利到達了印度。

    二是對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進行了一些海洋考察,蒐集和掌握了許多海洋科學資料。《鄭和航海圖》就是透過大量海洋調查繪製的。這種海洋考察活動比世界記載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國的“挑戰者”號進行海洋調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對航海區域進行了戰略佈局。鄭和下西洋根據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識,在遼闊的海外選擇了占城、滿剌加、舊港、古裡、忽魯莫斯等地作為海洋發展的重點區域,有利於擴大海外交通和貿易範圍。

    鄭和的功績是輝煌的,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業,鄭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5 # 奈斯萘君

    1.秦朝的趙高

    看過《神話》的人都知道趙高,但是電視劇裡的趙高是穿越的,可我說的趙高是土生土長的古代人。趙高是歷史上有名的宦官之一,對他也沒有明確的歷史記載,更多的記載是在野史裡。

    趙高的父母在秦朝都是低層的小人物,在趙高小的時候, 父母就把他和他的幾個兄弟送進宮。可是趙高很是聰明,善於看別人的臉色行事,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在宮裡待久,品行也不咋滴了,可是秦始皇偏偏看上了趙高,覺得趙高有才,因為趙高精通獄法,就讓他去教自己的兒子胡亥,胡亥是一個只知道玩的,可是對趙高講的東西很是喜歡,所以胡亥把趙高當成了親信和老師,很是尊重。

    公元210年,秦始皇病死,趙高就開始策劃陰謀,殺死公子扶蘇,成功扶胡亥上位,升為郎中令,控制朝中大權,因為胡亥很是信任趙高便任命他為中丞相,但趙高他想篡位,把胡亥玩弄於掌,最後發動政變,逼殺胡亥,最後趙高自己也死得很悲慘。要是秦始皇知道自己的江山毀在趙高身上,不氣的先從棺材裡出來把趙高滅了。

    2.唐代的高力士

    高力士,原名馮元一,幼年時入的宮,被高福延收為養子,才改名叫高力士。

    高力士從小就很聰慧,辦事靈敏,武則天很是喜歡他,命他侍奉她,後因為一些事情惹到了武則天,就被趕出了宮。

    出宮後的高力士投靠了李隆基,為了將武則天拉下皇位,出謀劃策幫助李隆基殺了韋后、太平公主,成為了李隆基的心腹。

    後李隆基登上皇位後,加封高力士為右監門衛將軍,大臣和宮裡的人都知道李隆基寵信高力士。而高力士能得到李隆基的信任和手握大權,而不是一味的拍馬屁,而是能在關鍵的時候能給李隆基幫助和關懷。雖然高力士是太監卻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和果斷。同時也是高力士撮合了楊貴妃和唐玄宗。

  • 6 # 歷史de縫隙

    太監專權的第一人-秦朝趙高。趙高是趙國人,始皇帝在位時頗為受寵。二世胡亥繼位,趙高將胡亥玩弄於股掌之中,一人獨掌朝政。

    東漢末年,外戚干政、宦官弄權。著名的宦官集團十常侍獨霸超綱。張讓就是十常侍的首領太監。後何進起兵誅殺太監,朝廷大亂,東漢末年的混亂由此開始。

    唐朝最著名的太監就是給李白脫鞋子的高力士。高力士算是一個高智商太監,在李隆基平定韋后和太平公主過程中出了大力,深受玄宗寵幸。

    明朝出名的太監不少,比較有名的就有鼓動英宗親征也先的王振;號稱立皇帝的劉瑾;九千歲的魏忠賢。

    清朝宦官弄權的情況幾乎絕跡,比較出名的也就是李蓮英和安德海。兩人雖然是清宮的大太監,距離弄權還差的很遠。

  • 7 # 暱稱就是暱稱吧

    太監製度是封建皇權下的一種違揹人權的制度,是封建社會三六九等的糟粕。太監是受腐刑(宮刑),生理上被閹割,往往會導致心裡上的變態,所以歷史上荒淫變態的太監頻見於史書。

    縱觀中話上下5000年,歷朝歷代中怎麼也有成千上萬的太監,他們如不懂阿諛奉承、溜鬚拍馬的技術,也是很難生存的,有的大太監更是輔佐一朝天子,如無厚黑心術,怎能安然無恙。就在這種環境下催生了一大批權傾朝野、獨攬大權、禍國殃民的宦官。

    讓我們悉數這些“名留青史”的朝廷重臣吧

    歷史宦官第一人:趙高

    趙高(?-前207年),一個位卑身殘的人最後卻左右了秦的政治發展,一定程度上改寫了中國歷史。秦國曆代君主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最後秦統一中國僅僅15年到秦二世就滅亡了,跟趙高有很大的關係。

    由於他母親是官奴,所以趙高出生不久就被閹割,因記憶力驚人,熟悉法律文書、宮廷禮節,得到秦始皇的重用,掌管傳國玉璽和皇帝詔書的頒佈,秦始皇死後,趙高利用自身職位權力之便,拉攏李斯,篡改詔書,逼死公子扶蘇,扶自己學生胡亥上位;害死蒙恬;後又謀殺丞相李斯,自己任職丞相;借秦二世之手,排除黨內異己殺死數十位公子、近十位公主;無數王公貴族、將軍大臣也都喪於非命。

    趙高最後蛀空秦國,殺死胡亥,妄想自己當權與朝野,但最後被自己認為最為懦弱的子嬰殺了。但此時的秦國已經從秦二世的荒淫無亂、大興土木、殘殺無辜中陷入深淵,周邊異族崛起虎視眈眈,趙高的所作所為無疑加速了秦國滅亡的速度。 趙高之所以位列宦官之首,是因為秦趙高為後世封建王朝的宦官做了一個極其惡劣的榜樣,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世朝代的宦官們。

    歷史宦官第二人:魏忠賢

    魏忠賢(1568~1627年),原名魏進忠,河間肅寧(今河北肅寧)人。他生性貪玩,逐漸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長大後成為市井無賴。由於無法歸還賭債,遭到眾多賭徒的羞辱,他無奈之下自宮,後來進宮當了太監。 入宮後的魏忠賢如魚得水,先行賄太監魏朝,後得熹宗皇帝生母賞識,再結拜魏朝。當朝皇帝的昏庸給了魏忠賢可乘之機,魏忠賢利用自身職務之便,請示奏摺的便利,魏忠賢逐步蒐羅黨羽,發展勢力,最後任意裁決朝廷大臣,濫權朝野之間。任何朝代都不會缺少阿諛奉承、攀龍附鳳的人,所以魏忠賢在朝野之間收了無數義子、義孫。權至干政攝政,厚顏無恥的他還自稱“九千歲”。

    事極必反,風光一時的魏忠賢最終逃不了大明朝的懲罰,公元1627年,剛剛繼位的年輕皇帝崇禎,就清算了“閹黨”,至此魏忠賢權傾朝野的時刻終止了,最後其在家中自縊死亡。

    任何朝代的宦官當道,都是當朝帝王的昏庸無能,才給宦官有機可乘。

    你能說出別的濫權朝野、遺臭萬年的宦官嗎?

  • 8 # V587累

    一、秦國趙高

    趙高,是歷史上有名宦官。他在史上是一個頗受爭議的人物,一是身世,二是生年,三是功過是非。正史記載不祥。

    有野史這樣記載:趙高的父母是秦始皇時代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趙高和他的幾個兄弟一出生便被閹割送進宮裡。趙高天生一副聰明頭腦,善於看別人的臉色行事,只可惜品行不端。由於在宮中時間較長,接觸了一些秦代的律令,又能用心強記,所以比較精通獄法。

    秦始皇知道他幹練有才,對他很寵信,讓他作了中車府令,並且讓他教導少子胡亥學習刑法獄訟之事。胡亥雖是個只知行樂的花花公子,但對趙高講述的斷案治獄的事例卻很感興趣,因而,一直把趙高當成老師和親信,對趙高很是尊重。

    趙高曾經觸犯刑律,秦王派大臣蒙毅對他治罪。大臣蒙毅依照秦律,判他死罪,剝奪官籍,始皇念他平時做事勤快,便赦免了他。

    公元210年,秦始皇病死沙丘,趙高策劃陰謀,巧言厲色拉李斯下水,瞞天過海,矯詔逼殺公子胡蘇,將大將軍蒙括史弟下獄,成功邦助胡亥篡位。事後升為郎中令,控制朝綱。接著趙高充分施展其兇殘手段,誅殺異已腰斬同盟者李斯,李斯死後,秦二世專寵趙高,任命他為中丞相,國家大事,無論大小,都由他決定。趙高位尊權重,但貪慾之心不能滿足,他想篡位謀反,又恐怕其他大臣反對,就心生一計,親自導演了“指鹿為馬”的鬧劇。趙高窮兇極惡,玩二世於股掌之上,最後發動政變,逼殺二世,最後他自己也落得個悲慘的下場,為有史以來宦官逞兇之首例。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天之靈他怎能明白,鐵打的大秦江山竟然毀於一閹人趙高之手?

    二、東漢張讓

    東漢末,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團獨霸朝綱,權傾天下。張讓穎州人。他從宮中一雜役太監,逐步爬上太監首領中常侍。他慫恿昏君劉靈帝劉宏設立“四園賣官所”,公開賣官斂財。又在漢宮西苑設“裸遊館”,專供靈帝淫樂,哄得靈帝喜笑言開。他“僭越”朝制,把自家莊園建得皇宮還高,又怕靈帝發現,挖空心思拿“天子不可登高,登高必遭大禍”來矇騙靈帝,這個昏君竟然確信,還口口聲聲稱張讓為父,真是昏君奸臣,一路貨色。

    張讓率領十常侍,顛倒黑白除異已,捏造罪名殺朝臣,終於引起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不滿。張讓又先下手為強,誘殺何進,導致京師衛軍變亂,殺盡宮中幾千太監,張讓也走上絕路,投身黃河。

    三、唐代高力士

    高力士是大唐一代最有權謀的太監之一。他本姓馮,名元一,潘州人。曾祖馮盎為廣、韶十八州總管,祖父馮智為潘州刺史。父馮君衡因罪被“裂於冠冕,籍沒其家”。因此,他幼年時即與母失散。聖歷初,嶺南討擊使李千里將他閹了以後送入皇宮內。高力士從小聰慧,辦事機敏,武則天女皇很喜歡他,命他在左右待奉。後因事觸怒了武則天,被責打以後趕出宮去,由宦官高延福收為養子,改姓高。高延福原為武三思家奴,與武三恩關係密切,高力士因此常出入武家。一年後高力士得以再次入宮,隸屬司宮臺。“神龍革命”中他隨機應變,擇主而事,投靠李隆基,將主子武則天拉下馬。後又出謀劃策,助李隆基誅殺韋后和太平公主,終成唐明皇最忠實的心腹奴才。不過,高力士在創造唐朝“開元盛世”的過程中出過不少力,獻過不少良策,這在中國曆屆太監中,算是出類拔薈的高人了。

    高力士在歷史舞臺上演出最精彩一齣戲,是他一手撮合了楊玉環和唐玄宗的曠世姻緣。是他成就了楊貴妃,也是他在馬嵬坡縊死了楊貴妃。成也力士,敗也力士。真是美人一笑媚千古,空留長恨在人間。

    四、唐代李輔國

    李輔國,本名靜忠,後賜名護國,又改為輔國,唐肅宗時當權宦官。靜忠少時為宦官高力士的僕役,相貌醜陋,粗通文字,後來跟隨太子李亨的李輔國躍上了帝國的政治舞臺。李輔國的政治生涯算是大器晚成,他四十歲以後開始掌閒廄,後入侍太子李亨。

    中國歷史上的宦官之禍,以漢、唐、明三代為甚,三朝權閹輩出,但居宰相之位者,惟唐代宦官李輔國而已。安史之亂成為李輔國崛起的契機,李輔國透過馬嵬獻策、靈武勸進,取得唐肅宗的信任,從而平步青雲,官至兵部尚書。擁立唐代宗,更使李輔國飛黃騰達,官拜司空中書令,躍居宰輔,晉爵博陸王,尊號尚父,恩寵至極,這在中國古代宦官中絕無僅有。

    大凡亂國梟雄,都有一套超乎常人的厚黑心術,李輔國阿諛奉迎,溜鬚拍馬,他不學就會。翻雲覆雨,落井下石,他無所不能。謀害同類,殘殺異已,他從不手軟。從親王、宰相到皇后、皇帝,有用時可成為手中權杖,無用了則手起刀落,痛殺乾淨。李輔國一生忙碌,謀權固位,巧取豪奪,擁城國之富,最後落了個身首異處,屍棄荒野。

    五、宋代童貫

    童貫,北宋宦官,“六賊””之一,字道夫,開封人。童貫雖為太監但則屬於另外一種型別,史書記載:此人身材高大魁偉,皮骨強勁如鐵,雙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頤下生著鬍鬚,一眼望去,陽剛之氣十足,不像是閹割後的宦官。這可能和他年近二十歲才淨身有關。童貫淨身入宮,投於大太監李憲門下。他為人乖巧,揣摩功夫十分了得,精於媚術。徽宗即位後,他如魚得水,使出渾身解數,獻古玩,弄字畫,用盡心思討得這位風流天子的歡心,從此平步青雲。他與蔡京聯手,排擠朝臣。公(即蔡京)媼(即童貫)二相,朝內朝外,互相勾結,獨霸北宋軍政大權,朝野百官,盡出其門,童太監成了“童大王”。童貫獨領兵權二十年,北宋在與遼、金的戰爭中屢戰屢敗,國力日虛,他卻兵權永固,足見他保權固位手段之高。宦官出身的童貫,朝廷裡的官員很多看不起他,加上童貫驕恣,上下結怨。徽宗禪位,欽宗登基,童貫失恃,靖康元年被一連三貶。7月貶吉陽軍又詔數童貫十大罪,命監察御史張澄追而斬之。

    童貫的經歷,充滿了傳奇般的悲喜劇色彩。他的一生中,開創了幾項中國歷史之“最”,肯定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迄今無人能夠打破的記錄,並且可能會永遠保持下去。這幾項記錄是:中國歷史上握兵時間最長的宦官;中國歷史上掌控軍權最大的宦官;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代表國家出使外國的宦官。

  • 9 # 風大豬也能飛

    歷史上牛轟輕的太監太多了,比如趙高、蔡倫、張讓、高力士、李輔國、田令孜、程元振、王守澄、童貫、王振、魏忠賢、劉瑾、李蓮英等等,但我認為這些人都沒有仇士良牛。仇士良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牛的太監之一,他可以隨心所欲地發起宮廷政變,排除異己,殘害忠良,甚至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廢立皇帝。

    早年仇士良在東宮侍奉唐順宗的太子李純,深得李純信任,在李純即位後,立刻將仇士良升為內給事,出而監督平盧、鳳翔等軍。從元和元年到大和年間,仇士良多次任內外五坊使,秋季到內畿試鷹,所到之處,要官吏供餉,其兇暴甚於盜寇。

    憲宗李純死後,唐穆宗即位,僅在位四年就病亡了。接著唐敬宗繼位,在位時間更短,兩年後就被殺掉。穆宗與敬宗在位時間都短,又昏庸無能,致使朝中爆發牛李黨爭之禍,仇士良左右逢源,趁機步步高昇,成為權傾朝廷內外的的宦官。唐敬宗之後的文宗李昂在除掉王守澄後,想趁機把專權拔扈的宦官一網打盡,於是密謀發動政變誅殺仇士良等人,結果事情敗露,唐文宗反被仇士良等宦官囚禁,和文宗一起密謀的李訓、王涯、賈餗、舒元輿四位當朝宰相,也被仇士良處死。唐文宗被囚禁後,仇士良可以任意地以皇帝的名義釋出詔令,已完全掌握了朝中大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甘露之變。

    甘露之變以失敗告終,仇士良知道文宗也參預這次謀殺宦官的政變,心中懷恨,常對唐文宗無理,唐文宗也無可奈何。唐文宗憂鬱病逝後,仇士良擁立潁王李炎即位唐武宗,在仇士良的授意下,楊賢妃、陳王李成美皆被賜死,而仇士良被封為驃騎大將軍、楚國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達到了自己人生的巔峰。

    《新唐書》載:“士良殺二王、一妃、四宰相,貪酷二十餘年,亦有術自將,恩禮不衰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今社會,成年人社交默契: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