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郎一村藝術頻道
-
2 # 玉緣達人
技術:是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和願望,遵循自然規律,在長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經驗、技巧和手段,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總和但是也是需在在實際中多多磨練才能找到自己技術所在地。
藝術: 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等。
2.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例如:領導藝術。
3.形狀獨特而美觀的。
對於藝術,通常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認識。 第一是從精神層面,把藝術看作是文化的一個領域或文化價值的一種形態,把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等並列。第二是從活動過程的層面來認識藝術,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創造活動,或對現實的模仿活動。第三是從活動結果層面,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品,強調藝術的客觀存在。一般認為,藝術是人們把握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藝術活動是人們以直覺的、整體的方式把握客觀物件,並在此基礎上以象徵性符號形式創造某種藝術形象的精神性實踐活動。它最終以藝術品的形式出現,這種藝術品既有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反映,也有藝術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價值觀等主體性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產品。藝術與其它意識形態的區別在於它的審美價值,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徵。藝術家透過藝術創作來表現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欣賞者透過藝術欣賞來獲得美感,並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唯美主義是審美的最完美髮揮。除審美價值外,藝術還具有其它社會功能,如認識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娛樂功能等。其中藝術的社會功能是人們透過藝術活動而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瞭解人生,它不同於科學的認識功能。藝術的教育功能是人們透過藝術活動,受到真、善、美的薰陶和感染,而潛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態度、價值觀念等的深刻變化,它不同於道德教育。藝術的娛樂觀念是人們透過藝術活動而滿足審美需要,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它不同於生理快感。
-
3 # 山間雲水
技術和藝術有非常明顯的區別。
技術達到了非常高的一個層次,那叫做匠人。非常明顯的就是日本的工匠,他們在職業中推崇一種匠人的精神。這種就是對技術的最高的尊重吧。
藝術呢也需要用一定的技法,用一定的表現手段去實現。那麼藝術呢不僅包含了必要的技術手段技巧等。並且需要有情感、思想認識在裡面。比如說,畫好一幅畫。你可以用技術去表現出這幅畫的內容。而畫有沒有藝術性?就是另外一個層面。
同樣的畫一幅畫。梵高畫的向日葵那是藝術珍品。有的人畫的向日葵可能更為逼真。更像照片中的向日葵,但它的藝術性可能比不上梵高的向日葵的藝術性要高。因為梵高的向日葵是梵高生活中的遭遇,還有對色彩的敏感,以及情感的熱烈的一種綜合表現。是後印象主義純粹的用色彩去表現內心情感,表達對於生命的理解的形象,梵高的向日葵形象正好完美的契合了這種思想情感,所以他的向日葵是感人的。是藝術性的。
真正的藝術是一定有感染力,一定是綜合了很多形象而抽取的一種概念性的東西,然後,又把它透過技術具體的形象化。這才是藝術。
-
4 # 蘇先生藝術生活空間
感謝邀請!我個人認為技術和藝術的區別其實還是很明顯的!在現代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技術”。因為首先人必須要解決生存,獲取取食物,要解決衣食住行。因此我們需要“勞作”或者“勞動”,用更現代的語言來說,我們需要“工作”。勞動的目的,即在於滿足我們的生存。人們為了生存而勞動,因此,勞動的人們更像是慾望的奴隸。為了生存我們就得不斷的學習新技術!民間九佬十八匠就是典型的技術人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手藝人!
而“藝術”則是另一回事了。人的生活可以沒有藝術。不懂藝術的人不僅可以存活,而且可以活得得很好、很快樂。藝術也是一種“技藝”,但是它必須得和“技術”區分開來。我們大都知道匠人與藝人的不同,儘管往往看得不是很清楚。匠人的成果,例如木匠打造出來的凳子,主要是為了他人的需要;而藝人的成果,例如彈唱一支小曲,則更多含有自我的愉悅與滿足。當藝人主要或者完全是為了自己而施展技藝,他也就成了“藝術家”,或者說,為了藝術而藝術的人。就像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畫了整整四年。如果他僅僅是要完成僱主弗朗西斯科•焦孔多,即“蒙娜麗莎”的丈夫的差事,四天足矣。藝術家沒有僱主或者主人,他自己就是主人,或者,他只願意直接侍奉那唯一的“主人”。
如果說技術是為了生存、物質的需要,那麼藝術則是為了心靈、審美的需要。
就好比在美術歷史上,文藝復興時期,那個時候有非常典型的藝術大師,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等許多大師,這些人既是優秀的畫家,但是他們還有在科學、工程方面也有著非常出色的表現。在那個時候技術與藝術可以說是完美的一種結合。
藝術是人所創造的美。假如說一切美都是人類無意識的創造物的話,那麼藝術則是人類有意識地根據美的規律創造出來的存在物。換言之:它是本質先於存在的存在物。這個本質就是美。任何事物,它必須首先能使人感到美才可能成為藝術。離開了這個最基本的出發點,就很難理解藝術是什麼。
-
5 # 紅梅工筆佛畫
這兩者看似區別很大,但有時卻又有很大的聯絡。
技術的定義是這樣說的,一項技術是關於某一領域有效的科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全部,以及在該領域為實現公共或個體目標而解決設計問題的規則的全部根據生產行業的不同,技術可分為農業技術、工業技術、通訊技術、交通運輸技術等。
如果按照這樣的說法,那麼技術就與藝術風馬牛不相及了,但自己覺得問題中的技術絕不會指的這類,而應該是指人類自身或者手工可以達到的一種技能,如果是這個概念,那就與藝術有很多說道了。
一技術與藝術最大的區別
首先技術必須符合科學規律才能發揮作用,顯然要受到客觀環境的制約。而藝術更是要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甚至有時會違揹人們對客觀的認識。
再者技術之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的人的行動方法,這種需要主要是人們生活甚至生存的需要,而藝術是為了更好地滿足自己,對主觀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為需求,而創造出的一種文化現象,又是人們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重要手段。
這樣一來技術與藝術最大的區別就顯而易見,主要是客觀和主觀,物質和精神的區別。
二技術也可以成為藝術
開始說的技術的含義,如果是指手工的話,那麼它還有一種稱呼為手工技藝,手工藝是指以手工勞動進行製作的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工藝美術。 手工藝品指的是純手工或藉助工具製作的產品。可以使用機械工具,但前提是工藝師直接的手工作業仍然為成品的最主要來源。作為傳統手工技藝,手工藝更是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文化與藝術就並不是風馬牛不相及了。
而藝術的含義還有兩種特性,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和形狀獨特而美觀的,而創造性應該更多的是技術擁有者主觀精神的體現,技術的嫻熟可以使得產品也具有了獨特和美觀,這也就意味著達到了藝術的層次。就譬如擁有高階烹飪技術的廚師用心製作的食物,也會有了藝術般的享受,這種例子在生活方方面面比比皆是。
三藝術也需要技術
大多數藝術形式也被稱為技能性藝術,藝術家要創作藝術品,沒有技術支援是無法實現的,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會有大量的基礎學習訓練,舞蹈沒有良好的身體技巧,永遠不能跳出表達內心感動觀眾的舞姿,繪畫沒有大量枯燥的基礎練習,也不知道如何下筆,想到的表現不出來,永遠也不可能成為藝術作品。
當然,藝術的技術卻不是產生藝術作品最決定的因素,藝術家的學識修養,內在精神才是決定到底是工藝還是藝術最根本的原因。
-
6 # 黃智637
技術是在社會生產中,製造和創造物質產品,體現出人們在實際生產中的操作能力。技術具有科學性,是生產力的主要力量。藝術是以美的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真實畫面,藝術是陶冶人們精神上的審美情操。
一、技術和藝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是相互區別和相互聯絡的統一。技術是人們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具有無限深入自然現象本質的能力。藝術是人們以自然界客觀處在為基礎,透過典型的審美形象來反映自然界的客觀規律。
二、技術是生產力不可缺少的主力軍,技術作用藝術,藝術反作用技術,技術的進步決定著藝術的創新,藝術輔助於技術的進步。技術屬於經濟基礎,藝術屬於上層建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基礎的進步促使上層建築的進步,上層建築輔助於經濟基礎的進步。
三、藝術有技術的方法,技術有藝術美的含量,技術製造出各種形式帶有藝術性的產品,每種藝術形式都有著技術原理的性質。藝術創作的藝術手法和工具材料都有科學技術和方法,技術具有嚴謹、邏輯、辯證的方法,促進了藝術形式的不斷地發展。
-
7 # 驚龍軒
誰都知道,技術和藝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技術運用到一定程度也可以成為一種藝術;藝術有時候也會被看做一門技術。很多時候兩者的分界不甚分明,總會存在一個亦技術亦藝術的階段。
我們在稱讚一些技術非常出色時,總是習慣會說:這已經是一種藝術了!就如炒菜,日常炒菜不過就是口味的差別罷了,但是到了那些名廚的手裡,烹飪便成為了一種藝術。這樣去解釋技術和藝術的區別,應該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一般來說,技術是人類認識和利用自然的過程中積累起來,並在生產、勞動中體現出來的經驗和知識,同時也可以意指一些操作方面的技巧。比如普通的木工、鐵匠、石匠等等,都是屬於技術的範疇。
藝術的概念則與技術不同,一般是指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另外,藝術還包括一些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我們常說的繪畫藝術、語言藝術、表演藝術等等,概莫如此。
在很多時候,技術與藝術是可以完美結合的。很多撼人心靈的傑作,就是將技術和藝術的表現都運用到了極致。就如冷軍的超寫實繪畫作品,從畫布的選擇、底料製作到顏料製作等等環節,都相當專業而講究,這就是技術;此外,在完成作品時,需要紮實的繪畫功底和獨到的美學思維,這便是藝術。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才能創作出令人驚歎的藝術作品。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技術與藝術好比一對孿生兄弟,經常是形影不離,相輔相成的。沒有技術含量作為支撐,藝術的創作性和典型性都無從談起,很多表現形式都無所依附,這樣的藝術作品經常顯得華而不實,缺少靈魂。
當然,離開了藝術的個性化和創作意識,再嫻熟的技術也不過是一種普遍意義上的經驗或操作,不可能產生情感與生動之處,不可能真正觸動人的心靈,併產生共鳴。
由此可見,技術基本就是規律、經驗的基礎和積累等;而藝術則是個性、創造、拔高的表現。
當一種藝術被普遍化,被大眾所接受,他就會轉向技術層面,從而促進技術水平的整體提高。比如在書法圈飽受詬病的“館閣體”,就是因為太過針對科舉考試的實用性,缺少個性和變化,被很多人排除在書法“藝術”之外。雖然爭議很大,也並非全無道理。
同樣,當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時,他就會為高檔次的藝術產生提供堅實基礎與可能性。就如那些工藝水準的木匠,在精雕細琢之間,雕刻出一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這便可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技術也好,藝術也罷,如何界定,有時候可能就是一種感覺。
-
8 # 澡雪堂主談修心
如果把“技術”比作一個人的話,那麼技術就是藝術的載體,而藝術則是技術的氣質,著名的文物鑑賞家王世襄老先生,他鑑賞藝術品,靠的就是“望氣”,也就是看物品的氣質,這種鑑賞方法雖然很難,但卻非常準確,過程也極其享受。
萬物皆有生命這世界的奇妙就在於,你如果高高在上,只把萬物當成個物件的話,那萬物只會給你呈現出死的一面,你觀察到的,也只能是萬物的屍體;如果你把整個天地宇宙當成一個大生命,用萬法平等的心態去觀察,那萬物就會給你呈現出生的一面,你觀察到的,則是萬物的靈性。
我們中國文化認為,萬物都是有生命的,而且生命是可以傳遞的,所以它們也有自己的靈魂,有自己的氣質,一個工匠在製作作品的過程中,他的生命,他的氣質,同時也就傳遞給了手裡的作品,一個有經驗的鑑賞家,就能從這件物品的身上看到工匠的影子,感受到工匠的氣質,這就是“望氣”。
我們應該都看過電視劇《正陽門下》,裡面朱亞文扮演的韓春明就擅長鑑賞,他的同學蘇萌花大價錢收藏了一批古董,韓春明非常篤定的從中揀出來一堆,告訴她說,這些都是假的,因為這些物件雖然表面看起來年代不同,但卻都透著一個人的氣質,說明這是同一個人造的假。
後來證明果然如此,這些不同的古董,都出自他們共同的一個叫程建軍的同學手裡,這個情節看似荒唐,其實韓春明用的正是鑑賞界最頂級的方法——望氣,這是真正的內行。
氣質無法造假我們只能改變有形的東西,把一個方的變成圓的,把一個粗的搓成細的,這個我們可以做到,但我們無法改變無形的東西,比如氣質,我們就無法改變。
有人曾經問什麼叫做氣質,一個人回答他說,所謂的氣質,就是一個即使人藏在一堆人中,你還是能馬上注意到他,這就是氣質,但它究竟是什麼,恐怕站在科學的角度,現在還無法回答出這個問題。
氣質,正因為我們還不能真正的瞭解它,所以才沒辦法改變它,一個人的氣質,有的是先天自帶的,有的是後天培養的,但不管怎麼樣,它已經和每個人融合在了一起,並且可以透過每個人傳遞給與他有關的一切。
工匠們用技術製造出了各種藝術品,在製造的過程中,每個工匠也就把自己的氣質傳遞了出去,每件藝術品上,都秉承了這位工匠的生命,以及他的精神氣質。
所以如果這位工匠的自身修養有限,還達不到藝術家的修養,氣質沉澱的不夠厚重,那麼他做出來的物件,只能稱之為作品,而不能稱為藝術品。
這個道理可以類推,如果沒有書法家的修養,那就只是一個寫字匠,那麼他寫出來的只能叫字,而不能叫書法,畫畫的,做壺的,制瓷的等等,都是一樣,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講,一個物件是不是藝術品,不是由這個物件決定的,而是由工匠自身的修養決定的。
總結透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看看目前那些搞“射書”、“醜書”的所謂藝術家有多麼的可笑,說的好聽點,他們這叫譁眾取寵,是修養不夠,說的難聽點,這就叫欺世盜名,是人品太差。
藝術不是靠獵奇獵來的,也不是靠投機取巧取來的,而是靠不斷的沉澱自己,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然後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透過精神與氣質的傳遞自然產生的,真正的藝術,放到哪裡都能釋放出藝術的氣息,這是掩蓋不住的。
所以藝術創作不能靠包裝,更不能靠炒作,這樣催生的所謂作品,只能矇騙世人一時,矇騙不了一世,一旦被識破,丟了作品,更失了人品,實在是不值得。
-
9 # 荒野迂叟大漠孤魂
沙僧說,藝術是把想做的畫出來,技術是把它做出來;八戒說,藝術是把想做的畫得好看,技術是做得好看;悟空說,藝術是把想做的畫成人人喜歡的作品,技術就是做得和畫一樣;唐僧說,藝術是技術的昇華,技術是藝術的基礎;如來說,藝術就是技術,技術也是藝術,修行到了都是創造。
-
10 # 樹樹的藤
技術是能力,藝術是意識;
技術是客觀,藝術是提煉;
技術要科學,藝術要美學;
技術是方法論,藝術是世界觀。
-
11 # 不花錢降溫
區別是,其中一個字不同。
舉個例子,照片和國畫的區別。
最近發現畫畫追求真實還原,我笑了。真實還原照相是最好的。
藝術立足現實,對現實進行深化,昇華,高於現實。
技術在於技,技法;藝術在於藝,思想。
回覆列表
技術,複雜度,指大多現今的工具都很難以瞭解的特性(即需要一連串對製造或使用的事先訓練);依賴性;多樣性,指相同工具的不同型別和變異;普及性,規模。
藝術:形象把握與理性把握的統一;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的統一;審美活動與意識形態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