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的教育環境,都提倡孩子不能打,要好好講道理,但是有時候也會碰到道理講了沒有用,打又不能打的尷尬局面,怎麼破?
11
回覆列表
  • 1 # 帶娃一起遇見讀書

    家家都有熊孩子,你讓他向東,他偏要向西,往往氣得大人手足無措,但無疑打是最不可取的解決方式,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首先、冷處理。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大人容易情緒不受控制,作出一些打罵的傷害行為。這時家長應暫時離開,避免和孩子正面接觸,讓自己和孩子都有一個情緒上的緩衝期,等稍稍平靜後再溝通。

    其次、給孩子擁抱肯定他的感受。孩子是很會察言觀色的,當你對他的無理取鬧錶現地漠不關心時,他就會偃旗息鼓。同時,也會缺少安全感,可能會覺得大人不喜歡他,這時家長就應該放下情緒,擁抱孩子,讓他感受到你的愛。

    最後,換位思考。在雙方情緒穩定的情況下,再給孩子講道理。最好舉例讓孩子換位思考,透過比較,詢問他自己遇到別人無理取鬧的情況時會怎麼辦?其實小孩子道理都懂,之所以他總是不聽話,也可能是大人平時對其瞭解太少,想尋求大人的關注和肯定。

    可能大多數家長說,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太難了,是啊,我也是一個爆脾氣的媽媽,但教育孩子不是三天兩天的事情,也不是發火一次兩次的問題,意識到這一點,我經常會看一些關於教育孩子的文章,節目,時刻提醒自己,這樣腦子裡就有了一個固化的印象,遇到問題時這些片段就會閃現,自己的情緒就會緩下來。所以,家長多多自我反思,尋找更多有效的育兒方法。

  • 2 # 掘筆耕塵

    面對教而不聽,打而不怕的孩子確實頭痛。軟不吃,硬也不受,怎麼辦?教音的門道是對症下藥,自己的孩子,什麼脾氣性格,思想愛好,一定得摸清撐握好,然後對他多點關心和思想引導,讓他逐漸去認識去適應,讓他覺得自己並不是孤立的,更不是別人看不起的,他的想法也會得到父母的認可和考慮。

  • 3 # 王冠紅人館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這種聯絡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 還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

    不要把原生家庭當作不肯成長、改變的藉口,因為,你的幸福、快樂掌握在你自己手中。而作為父母請你一定記得: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創造一個文化。過去不對的事情,不要持續下去;過去好的經驗,要把它傳承下去。你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家庭幸福。

    常常罵、大聲罵、越罵越不聽

    人的大腦有個特性,對習慣性的東西常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比如,當父母第一次大聲責罵時,孩子“如你所願”能被嚇哭,但是次數多後,他就習慣了,每次被罵的時候注意力都是遊離的,他根本沒有在聽,所謂“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

    因此管教孩子要言出必行,說到做到,威脅的次數多了,也就沒有效了。

    吼罵孩子是白費口舌

    罵孩子的壞處是,他一緊張,大腦會自動轉入逃生機制,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過一劫,父母就白費唇舌了。

    此外,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聲吼他,他將來在外面也大聲吼別人,這會使他沒有人緣,交不到好朋友,以後人生的路會很孤寂,而且你吼他,他以後也會繼續去吼你的孫子。

    人都有好奇心,越是聽不清楚的,越會注意去聽。因此,要孩子注意聽你說話,不必大聲吼,只要引起他的動機,你越不要他聽見,他越會注意聽。其實最好的溝通方式是身教,因為太小的孩子還不能說理,當大人做給他看時,他便自然會學進去。

    管教孩子,不用吼的用什麼?

    1. 耐心傾聽

    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但是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管教孩子,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時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2. 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協商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但是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這時,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總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3. 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透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4. 跟孩子講道理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

    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 給孩子另一個選擇當孩子犯了錯誤,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說教大道理,而是要給孩子另一個選擇。

    也就是說,不要只說“不可以”,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大腦好像一個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條從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這條路,你要先牽他的手走另一條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舊路許久不走,又被長出來的草蓋住,便看不見了。

    “講道理”也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但人們也往往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把“講道理”當成教育,這幾乎是“問題家長”的通病

    人們對“講道理”的偏好往往源於思維慣性。從小在家庭、學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會成為講道理愛好者。在他們的經驗和認識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係,就是告知與被告知的關係;所謂教育,就是“明白人”對“不明白人”說話。

    思想家盧梭說過,3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這3種辦法恰是很多家長身體力行,運用最純熟的。盧梭這句話總是會引起很多人的疑問和困惑:如果講道理孩子不聽,除了生氣或感化他,還有什麼方法呢?難道不要教育他嗎?當然要教育孩子,但以大道理壓人,強迫孩子接受來自家長口頭的“道理”,這是在使蠻力,是思維懶惰和粗糙的表現,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問題之扣越系越複雜,越系越死。

    講道理孩子不聽,不妨換個做法

    孩子有時候確實會有些令人不可理喻的想法,給家長帶來麻煩。遇到這種情況,除了想辦法和孩子溝通,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感覺一下他的想法和願望,不要輕易下論斷,說孩子“不聽話”。

    實踐證明,想要孩子接受一個觀點,從情緒上入手最容易,透過問答的方式,調動孩子去思考,刺激他天性中善良的一面。這樣的方法屢試不爽。

    有位媽媽說在兒子3歲前,她上衛生間不注意關門,孩子經常跟進來。後來她覺得孩子越來越懂事了,讓他看到自己蹲馬桶的樣子不好,就不再允許孩子跟進來,孩子不聽,非跟進來不可。媽媽很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總沒什麼效果,媽媽只好強行把門閂上,孩子每次都在外面拍打著門,哭得聲嘶力竭,有一次甚至哭吐了。 從此,孩子的注意力都放在媽媽去衛生間這件事上,即使他正和姥姥玩著,或正在看電視,媽媽想悄悄地溜進衛生間時,他不知為什麼總能發現,會馬上丟下正做的事,衝過來高喊“不讓媽媽上廁所”。這位媽媽非常發愁,每天上廁所成了一件警察抓小偷的較量,感覺真是累人。 既然前面已講過道理,沒用,就不要再講,換一種方法,用問問題的方式來給孩子做思想工作,效果也許更好。建議問孩子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

    “你不讓媽媽去衛生間,那你覺得媽媽尿褲子裡好還是尿馬桶裡好?”大多數孩子第一問就可解決問題,他們會很快判斷出來,尿褲子不好。孩子一旦給出這個答案,多半不會再阻攔媽媽去衛生間。個別孩子,因為和家長為這事擰巴了挺長一段時間,可能會故意彆扭著回答,說尿褲子好,那麼接下來家長問第二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 “你喜歡媽媽高興,還是喜歡媽媽不高興?”一般情況下,孩子肯定會選擇喜歡媽媽高興。就像父母本能地會愛孩子,孩子也會本能地愛父母,願意討好父母,所以在這個問題中,幾乎很少有孩子會選擇要媽媽不高興。這樣問的目的,是引導孩子對第一個問題重新做一下選擇。如果孩子重新做出正確選擇,要真誠地表示出愉快,肯定孩子非常懂事。然後讓孩子在外面等著,並給他一個期待,讓他看看一會兒媽媽出來後,是高興的還是不高興的。 對一個幼兒來說,只要有一兩次,他體會到正確選擇的快樂,看到媽媽因為自己的選擇而高興,正面心理得到強化,問題多半就解決了。萬一你的孩子實在是特別,到這裡還不行,固執地選擇要媽媽不高興,那繼續問第三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 “你希望媽媽只是今天不高興,還是明天也不高興?”幾乎沒有哪個幼兒會繼續選擇讓媽媽不高興,只要他選擇了明天要媽媽高興,事情就又可以回到第一個問題上,按前面的套路來解決。最意外的是孩子繼續選擇明天也不讓媽媽高興。 媽媽在第二天可以接著問同一個問題:媽媽今天因為不能正常上衛生間不高興了,你希望明天媽媽高興嗎——家長問話的態度拿捏好,要平和而真誠。誇張的口氣會誤導孩子,讓他以為這只是個遊戲,故意做出錯誤的選擇,以延長遊戲時間;當然更不能表示出生氣,那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壞,刺激其負面心理。只要孩子感覺媽媽內心沒有恨意,他絕不可能一直要媽媽不高興。

    這位媽媽後來說,她問到第二問,問題就解決了,很有效。

    一些“屢教不改”的孩子,確實讓人感覺棘手。但如果深入瞭解一下他們的生活,總會發現根源在於家長的固執。

    許多家長,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在孩子面前放下自己的想法,不管大事小事,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他的不一樣,就會毫不猶豫地去勸說孩子服從,讓弱小的孩子舉起想法的白旗。

    “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天下沒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長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說得有道理重要得多。

  • 4 # 希和育兒

    我認為在這種情況出現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了。家長應該馬上好好反思一下,回想一下孩子第一次出現發脾氣,你所謂的“不聽話”是什麼時候,什麼樣子,你是怎麼處理的,或者說你一直以來當他出現這樣的情緒的時候,你都是如何解決的,如果你從旁觀者角度去理清一下自己的思路,最好哦用一個小本子寫下來,或者下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時,事後趕緊回憶並做記錄,多做幾次記錄就會發現,自己的情緒是如何爆發的,孩子怎麼樣的舉動會引發你的情緒難以控制。因為你已經出現了用打孩子這種方式來處理,因此可以判讀,一定是你自己的情緒爆發也很強烈所致。

    現在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

    首先,當孩子先出現某種情緒的時候,你要做的就是要深呼吸一口氣,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努力壓制自己的情緒,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所作所為,對待事情的反應,會直接影響到孩子,他就是你的一面鏡子,你容易發脾氣,他也就容易發脾氣,你難以平復自己的情緒,同樣他也學不會如何處理自己身體裡突然爆發出的這種情緒的力量,他沒有地方去學習控制。

    其次,你可以採用“平靜空間”處理法,或者讓自己離開那個正在發脾氣的孩子,不去看他,讓你自己冷靜冷靜,或者讓他單獨待在一個地方,讓他自己冷靜冷靜,他自己發脾氣發著發著也就慢慢冷靜下來了,不要兩相刺激,效果一定比相互攻擊要來的好的多。其次,等你們都稍微冷靜一點以後,你要主動走到孩子身邊,慢慢蹲下來跟他平視,一定要蹲下來,這對小孩來說很重要,表明我們是同等的,你沒有居高臨下,然後一定要用溫柔而堅定的話語慢慢跟他溝通,走心的溝通,讓他大膽說出自己的不滿情緒,這時候你一定要認真聽,且不能被再次激怒,你要幫助他分析事情的原委,幫助他好好地表達自己,而不是用暴躁的一面,應該怎麼對待引發這個情緒的事情,引導他用其他角度去看待,這就要發揮你自己的想象力和聯想力了,並且向他表明他剛才這樣的表現的確很讓你生氣,但是你也一樣控制了自己的情緒,沒有大爆發出來,你要做孩子的榜樣,並且跟他約定互相監督。

    最後,一定要在每晚睡前再梳理一遍你們倆的情緒,事情的來龍去脈,箇中緣由跟孩子說清楚。我相信在心情好的時候說的話,都能夠聽得進去,態度一定不要居高臨下式的教育。睡前再找找相關的繪本或者故事,用童話故事來說服他更加有效果。孩子是一張白紙,你如何用心的對他,他便會用心地回饋給你驚喜,請不要隨便就去定義一個孩子擁有了某種不好的性格,其實他們並不是真的那個樣子,家長首先不要給他貼標籤,孩子會越帶越好的。最後祝親子關係都能在我們的用心經營下越來越好,每天都有話題可聊,最孩子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 5 # 鷹ying588

    孩子在三歲左右就到了人生第一個叛逆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由於發育沒有成熟,一些思維能力沒有完全形成,有些大道理你講他也聽不進去,當然打更是不對的!

    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思維,智力等方面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家長,總認為孩子調皮搗蛋是壞事,必須讓孩子聽話!

    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和孩子互動,比如,講故事啊!做遊戲啊!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教育!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變得聽話,懂道理!這雙稚嫩的小腳,需要你用愛為他她鋪一條“天路”用心血去呵護!祝福天下寶寶健康成長!

  • 6 # 宋小塵

    我覺的家長首先要問下自己“我究竟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如果你期待他乖巧,聽話,百依百順。

    那麼抱歉世界上沒有這樣的小孩子。

    這也不是小孩子,而是一個提線木偶。

    小孩子從一出生就是一個“麻煩”的生物。

    他需要食物,需要水,需要溫暖,需要愛,需要無微不至的照顧,他不舒服會哭,會叫,不分白天黑夜。

    但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了,他來到這個世界時是“一張白紙”。家長們的所作所為,表情語言給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就是說他現在什麼樣子都是家長決定的。

    你陰晴不定,因為自己的遷怒於他,他就會暴躁,喜怒無常。

    你不信守承諾,他就會滿口謊言。

    你動輒指責,他就會膽小,不敢承擔責任,愛推卸。

    題主說講道理不聽,真的就耐心的講道理了嗎?還是偶爾講道理,多數時候不耐煩,或者根本就認為隨便講兩句孩子就會立刻頓悟。

    孩子是需要耐心的生物,如果你蹲下注視他的眼睛,輕撫他的背,語氣柔和堅定,我相信沒有無理取鬧的孩子。

    很多家長缺乏耐心,恨不得孩子懂事到沒有一點麻煩。首先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教育學,兒童心理學專家提倡大家晚生。就是因為很多人年齡到了就會情緒平和很多。

    對孩子來講日常生活中父母有平和的情緒,他們才不會用反抗的方式,而是能夠很好的溝通。

    如題主所言,孩子不聽話打也沒用。孩子不聽話的深層次原因就是父母日常情緒的反射。

  • 7 # 趙小明心理團隊

    世上最講道理的就是孩子

    首先我個人有個看法,我認為這個世上最講道理的就是孩子,大人才是不講道理的,就如同這個世界上,其實你會發現,大人說髒話的小孩說髒話的反而少,這個世界上其實擁有良好的習慣的是小孩,但大人的習慣更是一團糟,我們經常說小孩愛哭愛鬧,情緒不良,難道大人情緒就很好嗎?大人愛指責愛揍罵,甚至是愛打架,這樣看起來一點都不覺得大人世界會被比小孩世界能好到哪去。

    大人講的道理往往是經過偽裝之後的假道理

    當然首先很多父母是不承認自己不講道理,我們也並不是說,或者在暗示,不講道理的父母培養出的不講道理的孩子,其實並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多數大人,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在講道理,這個要從心理學角度來談起,我們大人講的道理往往是經過偽裝之後的假道理,我們大人講了好多道理上是實際上是為的達到某個目的講的一個道理。

    從道德發展的心理學規律來看,其實在最早的時候孩子慢慢開始建立起對世界的認知的時候,首先建立的就是規則認知,在的第一個階段孩子被父母要求,對世界上的很多事物產生的基本的規則要求,比如說,這裡不能碰;過紅綠燈;不允許隨地吐痰;或者這是一個電是有危險的。那麼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不能夠判斷任何事情,他們只是被動地接受了很多很多規則,所以第一個階段是孩子接受規則的時期,接下來孩子長大一點了,但父母可以為小的時候,覺得孩子是好好管,只要給讓她做什麼她會做什麼,那時候還不懂嘛,再長大點,父母還想用過去的方法就管孩子的時候,突然發現孩子不聽管教了,其實不是孩子不聽話,是孩子小時候只是一味的接受你很多規則,但是孩子今天長大一點了,父母卻沒有改變他們的教育方法。所以往往到這個時候,父母就開始說,說孩子不聽話了。其在這個時期,並不是孩子不聽話了,而是這個時期孩子要聽有道理的話,那麼孩子要聽有道理話,並不是大人所講的有利於自己的道理,孩子要聽的是,有價值,公正公平,分對錯的道理。那麼這個時期你會發現,其實孩子特別講公平和公正,比如說你要求我做什麼,孩子就會問,那你為什麼不這樣做,為什麼其他孩子不這樣做,孩子在追求公平和公正。

    這個時期孩子也經常會跟大人分辨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大人認為孩子做錯了,但是孩子會爭辯說,我認為這樣是對的。因為大人是站在自己的利益去看問題的,但並沒有站在孩子角度去分辨一件事物的對與錯。

    世界上有許多不能夠公平公正的東西

    其實我們在心理諮詢的臨床上經常會發現這麼一種現象,什麼現象?那就是,有不少來訪者,他們很有意思,他們在和你做諮詢時候他們總是會給你講,生活中哪些領導不公平不公正,哪些人做事情,他們錯了他們就不承認自己是錯的,你就會發現不少來訪者,他們總在分辨,像小孩一樣地去分辨,世界的公平公正和講究對錯。在這個時候諮詢師就會說,人格看問題還有點不夠成熟,不夠靈活,為什麼?因為我們成年之後我們就意識到了,世界上有許多不能夠公平公正的東西,她有很多原因所構成的,如果我們去追求一個公平公正,是對的,但是如我們強行的要求在現階段,每件事都必須要完全的公平公正,這種要求本身就說明自己是不成熟的,看待問題的方法,也是不成熟的,因為那句經典的話叫做存在即合理,世界上有些事情,它之所以現在看起來不公平不公正,因為他的存在還有一定的,現在這個當代時代的合理性,他是多種歷史條件造成的這一切。所以成年人看的世界,我們可以追求公平公正,但不要絕對去要求公平和公正,我們可以去追求事情的對與錯,但是不能強行要求世界上每個人對待你的方式都是對的,因為人和人不同。

    還有就是人和人之間在溝通的方式,溝通的情況下會產生很多誤溝通的情況,誤解和誤會,所以一般來說對成年人而言,我們會講究,一個成年人,你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在生活中,去尋找對自己有利的東西,用價值論去看待世界,而不是簡單地去追求,世界的公平公正和對錯。

    那麼這就是我們的成年世界和孩子視野的區別,那麼孩子長到所謂的大人說不聽話的那個階段,實際上恰好是孩子在追求公平公正和對錯的那個年齡階段,這年階段,大人如果讓孩子做點事兒,大人必須要講究公平和公正,而且講道理的時候一定是要站在孩子角度,而不是光是站在大人角度去講道理,因為站在大人的角度講的道理的往往是對大人有利的一種道理,並不一定是對孩子有利的道理,所以一個好的道理,他應該是全面的,一個好的道理應該讓孩子能夠看到大人之所以這樣做,原來是因為什麼原因。

    大人給孩子講的道理應該是多元的多維度看問題的

    大人也必得承認孩子,他所追求的那個事情,他的道理的,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那麼大人也要告訴孩子,你說的這件事情,站在你的角度,或者站在某一個條件下,的確是對的,但是我現在對你的某個要求,站在我的要求下,站在我的條件下,站在我的視角下,也是對的,所以我們倆要考慮就是,我們如何把兩種不同的觀點,怎麼樣能夠互相協商,然後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一個恰好的解決現代問題的方法,比如說。大人不讓小孩子看電視,孩子說,人家其它家的我的小朋友,他們在家都看電視。那麼這時候你要給孩子講道理,我們這時候講道理可不是大人覺得有意義的道理,大人說,看電視會傷眼睛。孩子說,那家的小孩為什麼看電視也不傷眼睛。大人不能講一個單獨的道理,不能講一個單一維度的道理,大人給孩子講的道理應該是多元的多維度看問題的,當大人能夠給孩子展示世界的多元性豐富性的時候,孩子反而會聽從一個真正有道理的要求,比如說,我們這是可以跟孩子討論,還為什麼有的大人,他們看電視眼睛很快就壞了?為什麼有的人看電視眼卻不會壞?為什麼隔壁的小朋友,他父母沒有管他們看電視,為什麼我們會管你看電視。要把每一種不同的原因,都要給孩子解釋清楚。

    世界必然是由基因、先天、後天、要求,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父母的想法,對未來的期望的不同整整,等等多種因素共同構成的,對孩子要求這個世界,當你把這個全貌,都給孩子展現出來之後,孩子反而會學會慢慢的去聽道理了,所以並不是孩子不聽道理,而是大人的道理是偏道理是歪道理,不是一個全面的道理,不是一個系統的道理,不是一個多元視角的道理,所以下次當我們大人們在要求孩子,或者發現孩子不講道理的時候,首先我們要看看我們自己是不是一個講道的人,我們講道理是不是多元的道理,我們自己有沒有做到以身作則,或者我們不能夠做到以身作的時候,我們要給孩子解釋明白,為什麼這件事你不能夠用大人的要求來要求自己,因為大人要求和孩子要求標準也是不同的,總之你越能給孩子看到一個多元視角的一個觀點,孩子越容易去聽從你的要求。

  • 8 # 水果妹妹袁笨笨

    1、關於孩子不聽話!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他為什麼不聽話?是所有的話都不聽呢,還是某些話不聽。

    比如,生活中孩子還是挺聽話的,但是一提到學習他就不聽話了。那你就只需要去他為什麼關於學習就喜歡跟你對著幹呢?

    小孩子貪玩是天性,喜歡看動畫片,喜歡看小人書,喜歡玩玩具,不喜歡做作業,如果他玩兒的正嗨,你這個時候馬上讓他去做作業,就會招致他的反感。

    這個時候你應該與他有個時間約定:寶寶,看完這集咱們就做作業了吧,或者再玩五分鐘咱們開始作業。與孩子商量,而不是直接命令。

    2、孩子如果對於你所有的話都不聽。

    那麼,做父母的應該好好反省一下,是什麼時候出現這種情況的,是不是你自身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已經養成了對你有敵對思維。這個時候不建議正面與孩子較量,應該採用迂迴的戰術,找個孩子喜歡的人,慢慢與他溝通,找出他產生逆反的原因。

    3、關於孩子連講道理也不聽!

    首先我想問的是題主:你講的道理是你認為的道理還是孩子也認為是道理但他不聽呢?

    比如,你認為的道理:作為孩子就應該聽父母的話,就應該好好學習!但是作為孩子來說,他有自己的思維,他有自己的認識,並且他想用自己的思維和認證去得出他自己想要的結論。

    這個時候衝突就出現了。父母會以我不會害你,我是為你好,我不想你起彎路,所以你不能這樣我必須要聽我的為由講道理。但是父母們,你們忘了,我們的道理都來自於你們的經歷,與其在這裡強硬的給孩子灌輸為什麼不引導 孩子自己去實踐出真知呢?

    結你講個我家大寶的故事吧:

    大寶二歲的時候對所有東西都特別好奇,他特別喜歡去整飲水機。由於出現個很多孩子因為飲水機燙傷的問題,所以奶奶在照顧他的時候就特別的小心,天天跟他說讓他不要去動飲水機,但是一轉身他就開始去弄,你越不讓他弄啥,他偏要去弄,因此我們家的飲水機自然也沒有再開過熱水。

    後來有一天我帶他到公司,我發現他一到公司就開始奔著飲水機去了。嚇得我一身冷汗,我突然意識到,我們家做得防範再好,但是離開了家呢,其它的不可預見的危險怎麼去控制,我覺得只有孩子自己覺得他是危險的,他才會遠離。

    於是我去關了飲水機,然後等水溫降到50度左右的時候,還是燙,但是不會燙傷。果然,我不在阻止他玩飲水機的時候他第一時間就跑去接水,然後就只聽到他啊的一聲,哭著跑了回來告訴我:媽媽,那個水咬手手!

    我這個時候蹲下來特別認真的跟他說:以前奶奶就告訴過你的,這個會咬手手是不是?現在被咬了是真的了吧?所以咱們以後不能亂玩兒了,你要是不知道的又想玩的,那就先問問媽媽或者奶奶,如果有危險我們就告訴你好不好?還有啊,所有的紅色的按鈕都表示危險,都不能去亂按,知道嗎?

    從哪以後他再也沒有玩過飲水機。並且所有人去飲水機接水他都會站邊兒上說:你要小心哦,那個紅色開關裡面的水咬手手。

    4、關於你說的打孩子!

    我想強調的是:任何打孩子的人都是無底線的以強欺弱!!!你自己沒辦法講清楚你的所謂道理你就說孩子不聽話,你就要打他,以武力強行要人家服從?你知道不知道一個有自己獨力思維的孩子是你多大的福報?你居然還要打,試問以打就能屈服的孩子,今天可以因為你打他而屈服你,以後長大了是不是也會因為別人的一些強迫就輕意屈服於別人了呢?這個時候你是不是又該操心他太窩囊了呢?

    孩子就是一張百紙,父母才是作畫的大師,題主你是不是應該好好醒一下你的教方式呢?大家認為呢?

  • 9 # 潛能瑜伽創始人楊華

    第一: 家長有句話,叫: 孩子不聽話。其實不是孩子不聽話,是家長不會說話!

    第二:家庭教育的主體是家長,不是孩子。潛能瑜伽自然家庭教育系統說: 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家長改變一點點,孩子進步一大截,家長好心態,孩子好狀態,家長有耐心,孩子有信心……

    第三: 道理只有用感情來浸泡,用愛來灌溉,才能有作用。成年人總是把自己認為的所謂的道理強加給孩子,卻很少反思自己的道理是否正確。即便正確,孩子是否有接受的能力。

    比如說很多家長和還說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買個好車好房子,取個好老婆,嫁個好老公……

    孩子怎麼能聽得懂?你說這些是你自己的認為,孩子長大不用你說他也回去奮鬥!

    第四: 孩子最容易聽誰的,聽孩子的,為什麼?他們都是小朋友,他們是平等自由的交流,而家長總是高高在上把自己當家長,所以家長應該和孩子改變交流方式!

    第五: 孩子的世界和成年人理解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孩子沒法現在成年人的角度來聽取意見,但是家長可以把自己變成孩子,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多像孩子學習才是!

    第五: 做家長的應該是導遊,而不是監工,導遊是扛著旗子在前面走,監工是拿著鞭子在後面追。家長所謂的很多道理,都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實在還有很多原因,說不完,但重點是第二條!第二條!第二條!

  • 10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孩子不聽話講道理,想知道,是怎麼講的呢?是說“你這樣不對,不能這樣,你應該怎樣怎樣”嗎?如果是這樣和孩子講道理,那我說,你的道理,難怪孩子會不聽!

    首先,跟學齡前孩子講道理,一定要注意有趣。

    6歲前的孩子,對於抽象的道理既不懂又抗拒,因此,對這麼大的孩子講道理,一定要有趣,能打動他,走進他心理,他才能接受。

    比如,夏天孩子想吃冰淇淋,事實上,孩子有些咳嗽,不適合吃冰淇淋,如果,家長說,“你不能吃冰淇淋,因為你咳嗽,你應該多吃水果”,孩子一定不接受,因為他理解不了冰淇淋和咳嗽的關係,

    而如果,你這樣說,“寶貝想吃冰淇淋啊,想吃什麼味的?草莓的還是巧克力的?媽媽給你變一個,然後假裝變出一個草莓味的,假裝給孩子吃,讓他嚐嚐,你也假裝吃一個,哇真好吃,相信這樣有趣的“拒絕”,孩子一定會接受的。

    其次,家長一定要換位思考,不要按自己的想法,想當然。

    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肯花心思,去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只強求孩子聽自己、無論孩子能不能接受,如果不接受就非打即罵,這樣的簡單粗暴的教育,孩子當然不接受。

    第三,良好的親子關係十分必要。

    建議家長一定要和孩子建立良好、愉快、健康的親子關係:多陪孩子做ta喜歡而且有益的事,只有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好,你對孩子的教育才有實現的可能,你的規則孩子才能配合,你的批評孩子才能接受、改正。

  • 11 # 雨媽育兒之路

    雨媽有話說,當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感覺到的是一種焦慮的情緒,然後是一個用心家長。

    面對一個講道理不通,打也沒用的孩子,每一個父母都會產生焦慮的情緒,或者是說,平時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伴隨著這種焦慮。

    焦慮不但降低父母的耐心,而且還能“傳染”給孩子。想要解決孩子問題,父母首先要照顧好自己。

    找到自己焦慮的根源,是工作壓力?家務太多?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找到解決的方案,切記一點,父母情緒不好的時候,不要試圖去說教孩子。

    下面說一下孩子的問題,雨媽堅持一個信念: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沒用對教育方法的乖孩子。

    曉錚是我朋友的女兒,今年6歲,朋友一直和我說,曉錚是一個特別倔的孩子,而且還很嬌氣,摔倒都能哭半天。

    一天我帶著4歲的妞去朋友家玩,朋友忙活做飯的時候,我陪著兩個小傢伙玩,曉錚高興的想去抽屜裡拿什麼東西,結果被抽屜夾住了手,起了一個大血泡,曉錚“哇”地一聲大哭起來。

    我立馬帶著妞走過去,安慰著曉錚,我輕聲對曉錚說“是不是很疼?”曉錚點了點頭,我輕輕地吹吹她的手“曉錚,你是大姐姐,給妹妹看看你有多堅強,阿姨開始數數,看看我們曉錚幾個數能停下不哭哦!”

    曉錚看著我,我數到5的時候,曉錚停止了大哭,只是輕聲抽泣,我立刻誇獎道“妞,看姐姐多堅強,5個數就不哭了,給姐姐鼓掌!曉錚,記得下次再拉抽屜要小心哦。”

    這時候朋友停下手裡的活也走了過來,看著曉錚手上的血泡,一瞪眼,劈頭就來了一句“又玩抽屜了?該!說你多少次了?”

    曉錚一看朋友的架勢,立馬又大哭起來!

    當孩子犯錯過遇到困難時候,不要著急去訓斥孩子,更不要總拿過去說事,這時候,父母這樣做,比說教一萬句更有效

    1、站在孩子角度,和孩子產生共情。當孩子犯錯時候,他也是仿徨無助的,現在需要的不是訓斥,而是同情,有人能和他一起承擔。

    主動傾聽並接納孩子的感受,與孩子產生共情,即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他們,才是交流的良好開端。

    2、鼓勵孩子,誇獎孩子每一點的進步。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都是天生善良的,犯錯往往不是故意的,而且孩子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不要急於改正孩子的錯誤,而是指出錯誤,孩子自己認識錯誤。

    雖然孩子會重複犯錯,千萬不要責罵孩子,孩子畢竟是孩子,對自我的掌控還不成熟,不能較好的掌控自己的行為以及情緒,父母只需要適時的提醒一下,耐心的等待孩子的進步。

  • 12 # MYGIFT美吉家族

    父母養育兒女,有種失敗是:孩子在說,你也在聽,但卻從沒有真正傾聽過孩子的心裡話。講道理、打罵孩子就成了家長和孩子溝通慣用方法,也是親子溝通上最大的問題,不是孩子不聽我們說話,而是我們忽視傾聽孩子的心聲。怎樣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樣和孩子交流,才能做到有效溝通呢?

    1.彎下腰和孩子說話,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維去衡量孩子的世界,忽視了孩子的感受。想要和孩子的心走得更近一些,就請放低姿態,蹲下來,平視孩子的眼睛,變回小孩,做孩子的朋友。

    2.多去傾聽 ,面對孩子,父母的耳朵比嘴巴更重要。在和孩子溝通這事上,傾聽孩子的心聲,會讓孩子感到,自己在爸爸媽媽心中是重要的,自己是被看得見的,從而增強了孩子的安全感,也會使孩子越來越信任父母,讓親子關係更加和諧。

    3.孩子到兩三歲的時候,就會有自我意識,父母應該適度放手,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 凡事不應該替孩子做決定,而是應該把選擇權還給孩子,只提供經驗和建議,讓孩子有自主選擇權。

  • 13 # 艾琳香

    適當的懲戒還是應該的!家長自己的孩子自己能不能把握適當還用別人教嗎?老師懲戒的話你可能心疼,自己的孩子自己適當懲戒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再者,從小立規矩,只要違反了必然付出一定的代價,如若不然,規矩也就白白立了。小孩子天生的淘,小時候是管教的黃金時期,小時候溺寵大了再管的話,孩子就會覺得委屈了,思想容易走極端,而小時候就知道了該怎麼做,大了自然覺得應該這樣做。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越來越好管,大了懂事,大人提要求,孩子會覺得理所應當,小時候千萬不要對孩子過分寵溺。

  • 14 # 天命年快樂

    孩子是你的。和當前的教育理念有什麼關係呢?你的孩子,將來的前途命運的好壞國家是不會負責的。小時候不養成好的習慣,不會有出息的。你不管好,長大別人替你管,恐怕就不是簡單的打了。對孩子要有一定的家規,知道什麼該做什麼是紅線,堅決不能越過你的底線,從小就讓他有畏懼感,能培養一個人才談何容易,堅持吧。

  • 15 # 古悅秋

    教育造成對立!我們小時候70一80年代學習靠自己!老師努力教!家長那有閒心管,但我們最愛國!最孝敬老人!慈愛下輩!教育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減輕學習壓力!快樂學習!首先英語取消,作為選修!學校多組織看愛國的、道德教育、歌頌英雄的電影!逐步提高孩子們的人生價值觀!學習有目標!家長可減負了!

  • 16 # 也風吹

    其實道理孩子是懂的,只是也許他會感覺自己的情況無奈,沒辦法突破自己,然後就耍賴,就歪理邪說的裝不懂道理。我兒子上三年級的時候數學就不好,我是一點不會教,然後四年也不好,五年級馬馬虎虎,而且五年級英語差的不及格,說他,他就什麼不上大學,抗議上學啊,不出國啊,不用英語啊,在我的批評下好了一點點,但是明顯就是沒衝勁上了,我也心裡面放棄他考大學的想法了,有一天,一個人告訴我,孩子必須上大學,那我說,他這成績真的很難上,他說我,你都放棄了,那他更考不上了,我想想也是,很巧,有一個很好的補數學的地方,我讓孩子去補了,數學成績上去了,當讓他複習英語,就不講外道理了,基本服從,因為他自己也看到了希望,自己在數學上不比別人差了。有的時候他無力的時候,大人要幫他,當他有了自信,就不會裝不懂道理,破罐子破摔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比自己大十歲的女友結婚會幸福嗎?